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法预警卒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监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法预警卒中的方法。背景技术
卒中(stroke)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跃居疾病谱的前三位,而且发病后的康复和后遗的残疾不仅耗费大量的卫生资源,同时也是造成劳动能力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前,卒中的预防主要针对高危人群采取血压控制和降低血小板集聚等措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筛选高危人群的方法,从而严重影响卒中的人群预防效果。
卒中(stroke)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微动脉瘤破裂的结果。现有研究已提示,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导致卒中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erebralvascular hemodynamic CVHD)诸指标的改变关系密切。因此,寻找从发生高血压到卒中发生前的亚临床状态乃至发生卒中后的CVHD变化规律,是评估卒中危险度筛选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预防的有效策略。尽管已有CVHD异常与卒中关系的报道,但由于尚未认识其变化规律,使筛选卒中高危人群的效能受到很大影响。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CVHD变化规律提供卒中预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VHD)检测积分法预警卒中的方法包括:
1.对受试者进行CVHD检测,获得其积分值;
2.CVHD检测积分值在75分以下时,预警卒中发生的效能最高;
3.当CVHD检测积分值在40分左右提示已进入卒中亚临床状态,为综合干预的重点人群。
本发明CVHD最佳截断点是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地:
本发明于1994年至1998年应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方法筛选高危人群,以随访卒中发病为金标准,对经过检测的20340例35岁以上人群卒中的预警效果和最佳截断点进行了筛检试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北等地区的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和发病监测,其中35岁以上20340人(男性11001例,女性9339例),平均年龄55.37±10.73岁,年龄范围35~98岁。在完成基线调查的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 analysis CVHD),并应用当前国内外通用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诸项指标与其同年龄组的正常值相对照进行评分和积分,以其积分值高低评价卒中的危险度。经过5年随访,已发生卒中患者175例,统计资料完整并经过头颅CT扫描或MRI成像确诊的卒中患者168例,其中脑血栓131例,脑出血37例。以确诊卒中发病作为金标准,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计算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对卒中预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检测积分值预测卒中的最佳截断点。
2.结果
2.1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的可靠性分析
由同一检测者应用相同方法在同台仪器上对同一自愿者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重复测定12次,积分值变异系数为4.03%;再由两名检测操作资历和经验相当的医师分别对42名自愿者进行盲法测定,两名医师判定积分值均<75分11例,积分均≥75分30例,判定结果不一致者1例。两名临床医师测定的符合率为97.62%,Kappa值为0.94;经Z检验,Z值17.41(P<0.01),提示临床医师应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预警卒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2最佳截断点的确定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测定积分值与随访发生卒中进行比较,分别以积分值为40至95,每5分为一个截断点,分别计算各点卒中发生的敏感度和假阳性率,以假阳性率为横坐标,敏感度为纵坐标,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值在75分以下时,其预警卒中发生的效能最高。
2.3临床诊断的真实性指标分析
将受试者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值与随访卒中是否发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发病与否的判定以CT和MRI检查为诊断标准。取75分以下为筛检的截断点。20340例受检人群中发生卒中175例,对经CT和MRI诊断的168例进行分析。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值在75分以下6514人,147例发生卒中,其中117为脑血栓,30例为脑出血,未发生卒中6661例;75分及以上13672人,发生卒中21例,其中脑血栓14例,脑出血7例,未发生卒中13651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预警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7.50%、67.70%、67.97%和0.55,其中预警脑血栓分别为87.50%、67.70%、67.71%和0.57;预警脑出血分别为81.08%、67.70%、67.20%和0.49。研究结果提示该方法对预警卒中具有较高的筛检效能,其预警脑血栓的效果比脑出血更佳。
表1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方法参数名称 总得分/侧 扣分计算方法(与本年龄组正常值相比较)
(左右侧各50分) ↓0~16% ↓≥16~32% ↓≥32~50%平均脑血流量 2.5 -1.50 -2.00 -2.50平均脑血流速度 2.5 -1.50 -2.00 -2.50最大脑血流速度 2.5 -1.50 -2.00 -2.50最小脑血流速度 22.5 -10.0 -15.00 -22.50脉搏博波速 2.5 -1.50 -2.00 -2.50特性阻抗 2.5 -1.50 -2.00 -2.50外周阻力 11.25 -5.00 -2.00 -2.50动态阻力 1.25 -0.75 -1.00 -1.25临界压 1.25 -0.75 -1.00 -1.25临界压与舒张压之差 1.25 -0.75 -1.00 -1.25总计(两侧) 50×2=100分 / / /
本发明还进一步研究了高血压与卒中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规律: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南汇区约696558人和东北等地区25654人框架人群。筛选3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在完成基线调查的同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CVHD检测(检测仪器为上海麦登公司生产的CV-300CVHD检测仪),根据检测结果给予评分和积分。基线调查时收集确诊卒中的患者679人,其卒中病程为CVHD检测前的当天至2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68±3.41年。于CVHD检测后,进行随访中发生卒中患者371人(均由CT/MRI确诊),检测后发生卒中的时间最短为检查后的当天至5年不等,发生卒中的时间平均1.66±1.30年。将基线调查与检测资料和随访结果输入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按血压和卒中发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成5组,第一组为血压正常组、第二组为血压≥140~159/90~94mmHg组,第三组为血压≥160/95mmHg组,第四组为CVHD检测后发生卒中的亚临床组,第五组为检测前已经发生卒中的临床患者组。
积分方法:根据聚类分析,将同类指标进行曲线拟合,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各参数的权重进行积分。经过筛检试验评价,预警卒中积分值的最佳截断点为75分以下。
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组间CVHD积分值差异和异常(<75分)发生率差异,分析不同阶段CVHD积分值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数据分析应用SAS 6.1统计软件,数据库建立和结果分析均在奔腾III 800微机上完成。
2.结果
2.1不同组间年龄和性别的均衡性检验
不同组间年龄、性别的分布及平均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组间年龄和性别的均衡性检异(P<0.05)
平均年龄 年龄分布 性别分组 例数
(±SD) 35~ 45~ 55~ 65~ 75~ 男 女第一组 687 65.9±10.5 22 87 154 264 160 391 296第二组 682 66.0±10.4 22 87 154 264 155 362 320第三组 694 66.1±10.7 22 87 154 264 167 397 297第四组 371 65.5±11.2 12 51 102 126 80 209 162第五组 679 66.3±10.4 20 85 152 262 160 390 289
2.2不同组间CVHD积分水平比较及异常率
从血压正常组至高血压不同时期至卒中发生的亚临床组及卒中组,CVHD的积分值的中位数分别为97.5、92.5、82.5、45.0和51.25,依次呈下降趋势,五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至卒中发生前的亚临床状态,CVHD积分值的中位数明显下降至45分。血压正常组CVHD积分值有80.5%分布在≥75分,传统的临界高血压组有64.8%分布在≥75分,20%分布在50~75分段,血压≥160/95mmHg组与传统临界高血压积分值分布状态比较接近,卒中发生前的亚临床组有近80%积分值在75分以下,其中位数在五组中最低。卒中发生后的临床组积分值分布略优于亚临床组。(见表3,图1,2)。
表3 CVHD的平均水平及异常发生率比较分组 例数 CVHD积分值* CVHD积分值(%)
(中位数) <25 <50 <75 ≥75第一组 687 97.50 0.9 5.4 13.2 80.5第二组 682 90.00 3.8 11.3 20.1 64.8第三组 694 78.75 9.2 14.6 21.0 55.2第四组 371 40.00 27.8 26.9 22.1 22.7第五组 679 51.25 22.2 23.7 20.7 33.4
H=752.06,df=4,P=0.0000
2.3从血压正常水平至卒中发生过程与CVHD积分值分布的关系
从血压正常组至卒中发生的过程与CVHD检测的积分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即随着血压增高的进程,CVHD积分呈下降趋势,五组间积分值分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见图2)。
3.讨论
本发明对CVHD预警卒中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前期工作中对CVHD各项指标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进行了研究,根据各指标对卒中的因子贡献率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和积分。并且在大样本的人群中验证卒中的预警效能,发现预警卒中的最佳截断点在75分以下,对卒中预测的敏感度达到87.5%,特异度为67.7%,准确度为68%。邓彦等人的研究报告也提示,CVHD检测对无症状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有关研究已证实,CVHD的异常改变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损害脑血管功能的最终结果[5],而高血压又是卒中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探讨高血压病的进程乃至卒中发生前后的CVHD变化规律,寻找以CVHD积分值能够代表其变化规律的转折点,我们将血压正常组、两个不同水平的高血压组和卒中前亚临床阶段以及发生卒中的患者分成五个层次,比较和观察这五个层次CVHD的变化和分布状态,分析在高血压不同进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和积分值的变化。研究结果提示,从血压正常组到高血压的不同时期,CVHD的积分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当血压水平达到160/95mmHg,即达传统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时,CVHD改变的速率明显加快,当CVHD积分值降至45分左右时,进入卒中的亚临床状态,提示这一积分值水平是卒中发生的重要预警信号,也是CVHD发生变化的主要转折点。检测前已经卒中的患者其积分值处于低水平,但略高于检测后发生卒中的亚临床组,可能是由于发生卒中后,临床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结果。
CVHD检测在临床应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推广应用成本较低、受检者依从性好等特点,但由于该检测具有多个指标,临床医师对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尚未掌握,因此,在临床应用和群体预防中受到很大限制。本发明在完成中国人不同年龄组的CVHD正常值、评分和积分方法以及人群监测效能等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血压不同进程以至发生卒中的CVHD积分值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提示当积分值在40分左右是CVHD的明显变差转折。因此,监测过程中当CVHD积分下降至这一水平,提示已经进入卒中亚临床状态,是进行综合干预的重点人群。
本发明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法预警卒中具有较高的筛检效能,对脑血栓和脑出血的临床检测和预防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五组CVDH积分值变化趋势图2五组CVDH积分值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北等地区的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和发病监测,其中35岁以上20340人(男性11001例,女性9339例),平均年龄55.37±10.73岁,年龄范围35~98岁。对所有对象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analysisCVHD),并应用当前国内外通用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诸项指标与其同年龄组的正常值相对照进行评分和积分。经过5年随访,已发生卒中患者175例,统计资料完整并经过头颅CT扫描或MRI成像确诊的卒中患者168例,其中脑血栓131例,脑出血37例。
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值在75分以下6514人,147例发生卒中,其中117为脑血栓,30例为脑出血,未发生卒中6661例;75分及以上13672人,发生卒中21例,其中脑血栓14例,脑出血7例,未发生卒中13651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预警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7.50%、67.70%、67.97%和0.55,其中预警脑血栓分别为87.50%、67.70%、67.71%和0.57;预警脑出血分别为81.08%、67.70%、67.20%和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