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36085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15587.6

申请日:

2015.11.20

公开号:

CN105248151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1511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周进; 李敏; 郭鼎; 夏琴; 肖永忠; 杨海燕

地址:

610015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蜀华街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 张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苓栽培方法,步骤如下:a、建造猪苓菌窖;b、在猪苓菌窖底部撒草木灰,草木灰的用量为1kg/0.65~0.84m2;c、取猪苓苓种,栽培,即可。本发明栽培方法的产量高,应用前景良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猪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建造猪苓菌窖;
(2)在猪苓菌窖底部撒草木灰,草木灰的用量为1kg/0.65~0.84m2
(3)在猪苓菌窖窖底撒腐殖质;
(4)放置菌材;
(5)放置菌枝;
(6)放置蜜环菌;
(7)放置猪苓苓种,覆土,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猪苓
菌窖窖底撒一层3~5cm厚的腐殖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菌
材沿菌窖宽度的方向放置,以10~12cm间距平行摆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材沿长度方向
每隔3-5cm砍鱼鳞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菌
枝将放在菌材之间,菌枝两端的刀口对嵌入菌材的鱼鳞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
蜜环菌的用量为1.5瓶0.65~0.84m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
中,所述苓种的播种量为0.35kg/0.65~0.84m2
8.根据权利要求7任意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苓种的
小头朝上排放在菌材的鱼鳞口和两端的断面附近。

说明书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属多孔菌科猪苓(地花)属珍贵药材,被誉为“药材乌金”。猪苓由
生长于地下的菌核和地上的子实体组成。子实体又称“猪苓花”或“千层蘑菇”,
一般在7~9月份由2~3a以上菌核从靠近地表土层发出,幼嫩时可食用。
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防
老驻颜等功效。

近10年来,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猪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不
断开发,特别是猪苓多糖的抗癌作用和防治肝炎作用被发现后,对猪苓多糖
的提取用量逐年增加,导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猪苓供需矛盾尖
锐,被我国列为“三级保护的野生中药材”。因此,人工栽培猪苓显得极其必
要。

但是,目前人工栽培猪苓的产量较低,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猪苓栽培方法。

本发明猪苓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建造猪苓菌窖;

(2)在猪苓菌窖底部撒草木灰,草木灰的用量为1kg/0.65~0.84m2

(3)在猪苓菌窖窖底撒腐殖质;

(4)放置菌材;

(5)放置菌枝;

(6)放置蜜环菌;

(7)放置苓种,覆土,即可。

草木灰:是指由山草、禾秆和树枝等燃烧后的灰烬(不包括由煤所产生
的煤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呈碱性,含有植物所含的丰富矿质元素,主
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

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步骤(3)中,在猪苓菌窖窖底撒一层3~5cm厚的腐殖质。

步骤(4)中,所述菌材沿菌窖宽度的方向放置,以10~12cm间距平行摆
放。优选地,所述菌材沿长度方向每隔3-5cm砍鱼鳞口。

步骤(5)中,所述菌枝将放在菌材之间,菌枝两端的刀口对嵌入菌材的
鱼鳞口中。

步骤(6)中,所述蜜环菌的用量为1.5瓶/0.65~0.84m2

步骤(7)中,所述苓种的播种量为0.35kg/0.65~0.84m2。优选地,所述
苓种的小头朝上排放在菌材的鱼鳞口和两端的断面附近。

本发明通过添加草木灰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猪苓的产量,应用前景非常
良好。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
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猪苓栽培方法

一、栽培方法

1材料

猪苓苓种,来源于陕西略阳县汉王药业。

蜜环菌,来源于陕西略阳县汉王药业,型号为京-234。

草木灰,当地农户杂木燃烧后的灰烬。

腐殖质,当地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如青冈叶、板栗叶、野核
桃叶覆盖至林下土壤,在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经过微
生物腐殖质化过程,土体不断腐殖质累积,土体结构发生分化,在土体上部
形成一个暗色的腐殖质层。

2.地域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坝乡,东经107°01”30″至107°01”59″,北纬
32°33”45″至32°34”0。

3方法

3.1分组

对照组:栽种时,不添加草木灰;

实验组:栽种时,添加草木灰。

3.2选地与整地:

于春季3月~4月,选择海拔为1100~1300m的阴坡的稀疏林下;土质为含
腐殖质的黄砂壤地;制备用于栽培猪苓的猪苓菌窖:窖深为25~30cm,窖长
为130~140cm,宽50cm~60cm(菌窖的面积为0.65~0.84m2),菌窖周围挖沟用
于排水或保持水分,沟深15~20cm,沟宽20~25cm。

3.3栽种:

3.3.1材料:

菌材:青冈树、栎、桦等(直径应为10cm以上,直径大于15cm的可一分
为二,小于15cm的不要劈开使用,短截成50-60cm的长度;将菌材晾晒10-15
天左右后,沿长度方向按每隔3-5cm砍鱼鳞口,砍透树皮到木质部。

菌枝:直径为1.5-3cm上述木材的细树干或树枝,长度为10~12cm;

种苓:应选择生活力旺盛、弹性好、断面呈白色、鲜嫩、不干浆、色泽
鲜艳、新鲜无霉、表面凹凸不平多疤状的灰苓或黑苓。

草木灰:1kg/窖;

栽种:下种量0.35kg/窖;

蜜环菌:1.5瓶蜜环菌/窖。

3.3.2栽种方式

(1)填基质:取1kg草木灰,均匀撒在猪苓菌窖窖底(对照组无需撒草
木灰),再撒一层3~5cm厚的腐殖质;

(2)放置菌材:菌材沿菌窖宽度的方向放置,以10~12cm间距平行摆放;

(3)放置菌枝:将菌枝放在菌材之间,菌枝两端的刀口对嵌入菌材的鱼
鳞口中,以4~5cm间距平行摆放;

(4)放置蜜环菌:将蜜环菌菌种混匀,均匀放置于菌材周围;

(5)放置苓种:将苓种的小头朝上排放在菌材的鱼鳞口和两端的断面附
近,棒的空隙处覆细土填满压实,最后覆土10~15cm厚,盖成龟背形以利排
水。

3.4田间管理:

3.4.1湿度管理

配备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的湿度,注意抗旱和排涝,使土壤湿度控制
在50%~60%。

3.4.2除草培土:每年5~9月人工除草,遇土壤板结结合浅层松土(深度
小于5cm)。

3.5采收

于猪苓栽培4~5年后的9~11月份采收。

二、检测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猪苓样品,进行产量测定。

三、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组别
平均产量
对照组
0.62kg
实验组
1.45kg

对照组的产量为0.62kg/菌窖,而本发明实验组的产量为1.45kg/菌窖,是
对照组的2.34倍。

本发明通过添加草木灰的方式,非常显著地提高了猪苓的产量,取得了
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综上,本发明猪苓栽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猪苓的产量,实际应用前景良
好。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猪苓产量的栽培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苓栽培方法,步骤如下:a、建造猪苓菌窖;b、在猪苓菌窖底部撒草木灰,草木灰的用量为1kg/0.650.84m2;c、取猪苓苓种,栽培,即可。本发明栽培方法的产量高,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