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3535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8642.0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号:

CN104780879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13/42申请日:20131108|||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42; A61F13/49

主分类号:

A61F13/42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山中康弘; 坂口智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12-247936 2012.11.09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0)中,裆部伸缩部(200a)以与腰围保持部和腿部弹性构件(71)相分离的方式进行设置,在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的前腰围区域(20)侧和后腰围区域(30)侧设有非伸缩区域,一次性尿布(10)具备指示部(600),该指示部(600)经过裆部伸缩部(200a)而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延伸,并以若与水分接触则产生视觉上的变化的方式构成,该变化能够自一次性尿布(10)的非肌肤接触面侧(S1)视觉辨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前 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该一次性尿布形成有一对腿围开口部,并且
具备经过所述下裆区域、且朝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延伸的 吸收体,
该一次性尿布具有自所述前腰围区域朝向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产品长度 方向和与所述产品长度方向正交的产品宽度方向,该一次性尿布特征在于,
该一次性尿布具备:腿部弹性构件,其以沿着所述腿围开口部经过所述 下裆区域、且自所述前腰围区域延伸到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方式形成;
腰围保持部,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中,沿着所述产品 宽度方向延伸,并以将所述一次性尿布保持于穿着者的身体的方式构成;以 及
裆部伸缩部,其能够伸缩,且形成于与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经过所述产品 宽度方向的中心并配置有所述吸收体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所述裆部伸缩部以与所述腰围保持部和所述腿部弹性构件相分离的方 式设置,
在所述裆部伸缩部的所述产品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腰围区域侧和所述 后腰围区域侧设有非伸缩区域,
该一次性尿布具备指示部,该指示部经过所述裆部伸缩部而在所述产品 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以若与水分接触则产生视觉上的变化的方式构成,
所述变化能够自所述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视觉辨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
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产品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自所述前腰围区域向所述 下裆区域去而变短,自所述后腰围区域向所述下裆区域去而变短,
所述裆部伸缩部设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产品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预 定长度短的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
所述裆部伸缩部的伸缩率为1.2倍~1.8倍,
在所述一次性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在所述吸收性芯的肌肤接触面侧和非 肌肤接触面侧,在所述裆部伸缩部的收缩的作用下存在凹凸形状,
形成于所述肌肤接触面侧的凹凸形状与形成于所述非肌肤接触面侧的 凹凸形状相比高度高且节距大。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产品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 述产品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间的比率为1.1~1.6。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
所述裆部伸缩部的所述产品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 产品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间的比率为60%~120%。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裆部伸缩部的所述产品长度方向上的收缩量为所述一次性尿布的 产品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8%。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裆部伸缩部由伸缩片材构成,
在比所述指示部靠非肌肤接触面侧的位置设有所述伸缩片材,
所述伸缩片材的透光率为60%~87%。

说明书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及位 于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其形成有一对腿围开口部,并 且具备经过下裆区域向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延伸的吸收体。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这样的一次性尿布中,为了 向穿着辅助者通知一次性尿布的更换时间,在下裆区域设有若与水分接触则 产生视觉上的变化的亲水性的药剂来作为指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73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穿着者为低月龄的婴幼儿的情况下,一次性尿布的更换次数较 多且夜间的更换也较多,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并未以考虑 上述状况而使一次性尿布稳定地穿戴于穿着者这样的观点来采取充分的对 策。
另外,在穿着者为高月龄的婴幼儿的情况下,由于穿着者在穿戴一次性 尿布时也想要到处活动,因此不得不对穿着者在短时间内穿戴一次性尿布,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难以使穿着者稳定地穿戴一次性尿布。
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在穿戴时,一次性尿布的 下裆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离得过远。
因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存在即使是在穿着者已排 泄的情况下,指示部也有可能无法通知一次性尿布的更换时间这样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假设这样的情况:由于穿 着者的排泄位置与指示部配置区域未对齐,因此虽然穿着者已排泄,但指示 部不反应(变色)。
具体地说,假设这样的情况:由于一次性尿布的穿戴位置自正确的位置 向左右偏离,因此虽然在吸收体的产品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吸收排泄液,但设 于产品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指示部不变色。
而且,假设这样的情况:由于一次性尿布的下裆区域远离穿着者的排泄 口,因此在穿着者以仰卧的姿态排泄的情况下,下裆区域的吸收体不吸收排 泄液,后腰围区域的吸收体吸收排泄液。其结果,只有位于穿着者的后背侧 的指示部变色。
特别是,由于在穿着者穿着连裤童装的情况下,穿着辅助者仅打开连裤 童装的下裆区域对指示部进行确认,从而判断穿着者是否排泄了,因此在只 有位于穿着者的后背侧的指示部变色的情况下,导致穿着辅助者认为穿着者 没有排泄。
以前,根据穿着辅助者的经验规律,通过触摸一次性尿布或者一次性尿 布有臭味来综合地判断一次性尿布的更换时间。
然而,近年来,由于穿着辅助者不熟悉育儿的情况增加、穿着辅助者的 育儿时间缩短,穿着辅助者针对一次性尿布的更换时间的判断较大程度地依 赖于指示部的状况增加,从而使指示部恰当地变色的必要性提高。
另外,穿着辅助者的清洁意识逐年提高,只要穿着者排泄的就想为其更 换一次性尿布这样的穿着辅助者的想法加强,指示部的变色的偏差有时也促 使一次性尿布的过度更换。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牢 靠地穿戴于穿着者、并使指示部恰当地反应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 以及位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该一次性尿布 形成有一对腿围开口部,并且具备经过所述下裆区域、且朝所述前腰围区域 和所述后腰围区域延伸的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具有自所述前腰围区域朝向 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产品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产品长度方向正交的产品宽度方 向,该一次性尿布要旨在于,该一次性尿布具备:腿部弹性构件,其以沿着 所述腿围开口部,经过所述下裆区域、且自所述前腰围区域延伸到所述后腰 围区域的方式形成;腰围保持部,其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中, 沿着所述产品宽度方向延伸,并以将所述一次性尿布保持于穿着者的身体的 方式构成;以及裆部伸缩部,其能够伸缩,且形成于与在所述下裆区域中经 过所述产品宽度方向的中心并配置有所述吸收体的区域重叠的位置,所述裆 部伸缩部以与所述腰围保持部和所述腿部弹性构件相分离的方式进行设置, 在所述裆部伸缩部的所述产品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前腰围区域侧和所述后腰 围区域侧设有非伸缩区域,该一次性尿布具备指示部,该指示部经过所述裆 部伸缩部而在所述产品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以若与水分接触则产生视觉上的 变化的方式构成,所述变化能够自所述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视觉辨 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俯视图(肌肤接触面侧 S2)。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俯视图(非肌肤接触面 侧S1)。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沿着图1和图2所示的F1-F1线的剖视 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沿着图1和图2所示的F1-F1线的剖视 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沿着图1所示的F2-F2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 类似的部分标注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各尺寸的 比率等与实际的比率不同。
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 之间也可能包含尺寸关系、比例互不相同的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带型的一次性尿布10为例进行说明,但本 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10。
图1是自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肌肤接触面侧S2观察得到的展开 俯视图,图2是自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非肌肤接触面侧S1观察得到 的展开俯视图,图3和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沿着图1所示的 F1-F1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沿着图1所示的F2-F2 线的剖视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展开俯视图是使腿部伸缩部75和腿部侧褶裥80的弹性 构件(腿部弹性构件)71伸长至构成一次性尿布的正面片50、侧翼70等不形 成褶皱的状态为止的状态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具有前腰围区域20、下裆 区域25以及后腰围区域30。
在此,前腰围区域20是与穿着者的前腰围部(腹部)相接触的部分,后 腰围区域30是与穿着者的后腰围部(背部)相接触的部分,下裆区域25是位 于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之间的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前腰围区域20朝向后腰围区域30的方向称 作产品长度方向L,将与产品长度方向L正交的方向称作产品宽度方向W。
在此,在下裆区域25内形成有裆部200,将比裆部200靠穿着者的腹侧的 区域定义为前腰围区域20,将比裆部200靠穿着者的背侧的区域定义为后腰 围区域30。
另外,在一次性尿布10形成有一对腿围开口部35。腿围开口部35设于一 次性尿布10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侧端部,是在一次性尿布10穿着于穿着者 的状态下沿着穿着者的腿围配置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具备经过下裆区域25且自下裆区域25朝向 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吸收体40。
如图3~图5所示,吸收体40由吸收性芯40a和芯包层40b构成。
吸收性芯40a与在以往的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吸收性芯是同样的,能够 使用粉碎浆料、高吸收聚合物等公知的构件、材料来适当地构成吸收性芯 40a。吸收性芯40a被片状的芯包层40b包覆。
芯包层40b是包覆吸收性芯40a的片材。芯包层40b的至少肌肤接触面侧 S2的一部分由各种具有透液性的纤维无纺布或者棉纸片(tissue sheet)构成。
例如,作为构成芯包层40b的构件,能够使用克重约10g/m2~30g/m2的热 风纤维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克重约 10g/m2~30g/m2的棉纸片。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吸收体40的表面侧(肌肤接触面侧S2)设有 透液性的正面片50,在吸收体40的背面侧(非肌肤接触面侧S1)设有不透液 性的背面片60a。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背面片60a的背面侧(非肌肤接触面侧S1) 设有1张经过下裆区域25向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延伸的片材61(例 如膜),在片材61的背面侧(非肌肤接触面侧S1)设有外装片60。
在此,在经过下裆区域25向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延伸的区域设 有能够自一次性尿布10的非肌肤接触面侧S1视觉辨认的图案。该图案设于片 材61上。
在吸收体40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缘部分别设有侧翼70。侧翼70由 1张无纺布构成或者由两张以上的多张重叠的无纺布构成。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对侧翼70分别设有粘扣带90。
粘扣带90在后腰围区域30沿产品宽度方向W延伸,通过被安装于前腰围 区域20的非肌肤接触面,将一次性尿布10保持于穿着者的身体。
目标部95被配置于前腰围区域20的非肌肤接触面,一对粘扣带90固定于 目标部95。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由粘扣带90、前腰围区域20(目标部 95)和后腰围区域30构成腰围保持部,该腰围保持部以在前腰围区域20和后 腰围区域30沿着产品宽度W方向延伸、并将一次性尿布10保持于穿着者的身 体的方式构成。
在此,后腰围区域30处的腰围保持部是自粘扣带90的设有结合构件的区 域开始沿产品宽度方向W延伸的范围,前腰围区域20处的腰围保持部是自设 有目标部95的区域开始沿产品宽度方向W延伸的范围。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具备形成于下裆区 域25的、能够伸缩的裆部伸缩部200a。
具体地说,裆部伸缩部200a形成于裆部200内,更具体地说,裆部伸缩 部200a形成于下裆区域25内的经过产品宽度方向的中心且配置有吸收体40 的吸收体配置区域内。此外,后述对裆部伸缩部200a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吸收体40的表面侧(正面片50侧)设有沿腿 围开口部35形成的、至少能够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伸缩的一对腿部伸缩部(腿 部褶裥)75。
腿部伸缩部75被设置为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比裆部伸缩部200a长,并且 在产品宽度方向W上比裆部伸缩部200a靠外侧。
腿部伸缩部75构成为使腿围开口部35能够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伸缩即 可,既可以沿腿围开口部35配置腿部伸缩部75,也可以以腿部伸缩部75的一 部分相对于腿围开口部35倾斜的状态配置腿部伸缩部75。
另外,腿部伸缩部75是指在伸缩性片材等的作用下实质上在产品长度方 向L上收缩的部分,且是除在未发挥出收缩力的状态下配置了伸缩性片材的 部分之外的概念。此外,后述对腿部伸缩部75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腿部侧褶裥80>
另外,如图1所示,可以在一对腿部伸缩部75的内侧(产品宽度方向W 上的中央附近)设置沿产品长度方向L延伸的一对腿部侧褶裥80。
腿部侧褶裥80设于侧翼70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端部,且是配置于 比腿部伸缩部75靠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立起性的伸缩褶裥。
腿部侧褶裥80能够采用以往公知的结构,具体地说,也可以由与侧翼70 相独立的其它片材构成。
侧翼70在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端部朝正面片50侧折回,而层叠成两 层。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层叠的状态下的侧翼70之间以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 伸长的状态设有弹性构件71(参照图3和图4)。利用侧翼70和弹性构件71形 成有腿部侧褶裥80。
腿部侧褶裥80具有与正面片50或者背面片60a相接合的接合部分81以及 配置有弹性构件71的自由端部分82。
自由端部分82中的包含下裆区域25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中央部分在弹 性构件71的作用下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收缩,从而构成收缩部84。
在穿着一次性尿布10时,腿部侧褶裥80以接合部分81作为基端部而立 起,自由端部分82的收缩部84作为顶点部而与穿着者的肌肤相接触。即,接 合部分成为腿侧伸缩部的立起的基端部。
此外,收缩部84是指在弹性构件71的作用下实质上沿产品长度方向L收 缩的部分,且是除未发挥出收缩力的状态下配置了弹性构件71的部分之外的 概念。
另外,在图1和图2中,在腿部侧褶裥80处对侧翼70与正面片50(或者背 面片60a等)相接合的接合部分81标注斜线表示。
设有多个接合部分81,第1接合部分81A配置于比收缩部84靠产品长度方 向L上的外侧的位置,第2接合部分81B配置于比收缩部84靠产品宽度方向W 上的外侧的位置。
因此,腿部侧褶裥80构成为包含下裆区域25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中央 部分向穿着者侧立起。
腿部侧褶裥80的接合部分81中的、配置于比收缩部84靠产品长度方向L 上的外侧的位置的第1接合部分81A与正面片50相接合。
腿部侧褶裥80的接合部分81中的、配置于比收缩部84靠产品宽度方向W 上的外侧的位置的第2接合部分81B在产品宽度方向W上配置于裆部伸缩部 200a与腿部伸缩部75之间。
第2接合部分81B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整个长度上与背面片60a相接合 (以及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一部分上与外装片60相接合)。此外,背面片60a 配置于吸收体40与外装片60之间,作为防漏片材发挥功能。
此外,腿部侧褶裥80的接合部分81能够采用各种结构。该接合部分81例 如既可以是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自下裆部25向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 延伸且与正面片50相接合的部分,也可以是在比吸收性芯40a靠产品宽度方 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与不透液性的背面片60a、外装片60相接合的部分,从 而成为立起的基端部。
另外,腿部侧褶裥80只要是配置于比腿部伸缩部75靠产品宽度方向W上 的内侧的位置的立起性的褶裥即可,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当然能够采用以往 公知的腿部侧褶裥80的结构。
<腰部伸缩部(腰部褶裥)100>
另外,一次性尿布10可以具备形成于后腰围区域30且能够沿产品宽度方 向W伸缩的腰部伸缩部100。
具体地说,腰部伸缩部100设于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一对粘扣带91之间, 使粘扣带90之间的部分沿产品宽度方向W收缩。
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伸缩部100由伸缩性片材构成。关于构成腰部伸 缩部100的构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使用尽可能薄且弯曲刚度低、 缩幅率小的构件。
在此,通过利用弯曲刚度较低的材料构成腰部伸缩部100,腰部伸缩部 100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身体弯曲,且不对穿着者的身体施加负荷就能够使腰 部伸缩部100沿着穿着者的身体贴合于穿着者的身体。
另外,通过利用缩幅较小的材料构成腰部伸缩部100,能够在一次性尿 布10沿产品宽度方向W伸长的情况下抑制一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 的收缩,能够在穿着者的腰围(腰部)处抑制一次性尿布10向穿着者的下裆 侧退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单位面积重量为20g/m2~45g/m2的伸缩性膜来 作为腰部伸缩部100。
腰部伸缩部100在被拉伸至非伸长状态(自然状态)下的长度的1.25倍~ 2.5倍之后,通过热熔粘接剂或者加热处理等而被粘接于外装片60。
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伸缩部100配置于外装片60和背面片60a之间。但 是,在构成为芯材包层40b延伸至比吸收性芯40a靠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外侧 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将腰部伸缩部100配置于芯材包层40b与背面片60a(或 者外装片60)之间。
腰部伸缩部100的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在未配置吸收体40的 区域中,也可以将腰部伸缩部100配置于侧翼70与背面片60a(或者外装片60) 之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腰部伸缩部100以沿产品宽度方向W伸缩的方式构 成,但也可以以沿产品宽度方向W和产品长度方向L这两个方向伸缩的方式 构成。
<吸收体40中的低刚度区域210>
在此,吸收体40在后腰围区域30具有单位面积重量比吸收体40的其他部 位的单位面积重量低或者不存在吸收性芯40a的低刚度区域210。
另外,低刚度区域210以延伸至吸收体4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后腰围区 域30侧的端部E9附近的方式形成。
低刚度区域210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随着朝向吸收体40的产品长 度方向L上的后腰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去而变宽。
更具体地说,在俯视一次性尿布10时低刚度区域210的形状为楔形。
而且,吸收体40具有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伸缩与其他区域相比被更大程 度抑制的区域、即伸缩抑制区域220。
在此,如图1所示,伸缩抑制区域220分别形成于低刚度区域210的产品 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
另外,伸缩抑制区域220与低刚度区域210之间的分界由朝向产品宽度方 向W上的中心凸出的圆弧形成。另外,在比低刚度区域210靠产品宽度方向 W上的外侧的吸收体40为朝向后腰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凸出的梯形形状。
采用该结构,能够使穿着辅助者抱有穿着者的臀部的形状的印象。
尤其是,在一次性尿布10为带型的一次性尿布10的情况下,在将一次性 尿布10铺在穿着者的身体下时,通过使吸收性芯40a形成上述形状,或者通 过使后腰围区域30的腰部伸缩部100形成上述形状,能够使穿着辅助者想起 应该放置穿着者的臀部的位置,因此更能够将一次性尿布10穿戴于准确的位 置。
此外,腰部伸缩部100和吸收体40构成为在俯视一次性尿布10时至少在 局部重叠。
具体地说,腰部伸缩部100构成为在俯视一次性尿布10时与低刚度区域 21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伸缩部100被配置为与低刚度区域210的一 部分重叠,但也可以配置为与整个低刚度区域210重叠。
通过形成这样的低刚度区域210,从而不阻碍腰部伸缩部100的伸缩,即 使腰部伸缩部100收缩,由于低刚度区域210变窄,在比低刚度区域210靠产 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吸收体40彼此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吸收体40也难 以以预期以外的形状隆起。
此外,若考虑防止排泄物泄漏的话,则优选的是,低刚度区域210的宽 度比腰部伸缩部100的宽度窄。
另外,若吸收体40在腰部伸缩部100的作用下沿产品宽度方向W收缩, 比低刚度区域210靠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吸收体40彼此之间的间隔变 窄,则在低刚度区域210中,后腰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附近的部位比下裆区 域25附近的部位更大程度地靠近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位置,因此在后腰 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附近的部位和下裆区域25附近的部位之间产生产品宽 度方向W上的收缩量的差值,后腰围区域30立起。
即,在一次性尿布10中设有能够沿产品宽度方向W伸缩的腰部伸缩部 100和楔形的低刚度区域210,因此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0时,易于在非肌肤接 触面侧S形成一次性尿布10鼓出的杯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低刚度区域210不存在吸收性芯40a,而腰部 伸缩部100以与低刚度区域210重叠的方式存在,因此在低刚度区域210中, 后腰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附近的部位比吸收性芯40a的端部位置更大程度地 靠近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位置,后腰围区域30的立起变得更为显著,因 此能够更稳定地形成杯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腰部伸缩部100存在于超过吸收性芯40a的产品宽 度方向W上的侧缘的范围,因此能够使一次性尿布10形成杯形状,并且能够 使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后腰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侧附近的位置的吸收性芯 40a积极地匹配穿着者的身体。
而且,腰部伸缩部100和低刚度区域210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自一对粘扣 带90开始沿产品宽度方向W延伸的区域。
因此,即使在将一次性尿布10铺在下面使穿着者躺着的状态下、将一次 性尿布10穿戴于穿着者时,存在超过吸收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侧 缘的范围的腰部伸缩部100也未被铺在穿着者的身体之下。
因而,通过拉伸一对粘扣带90,使腰部伸缩部100的侧缘伸长,易于使 杯形状的靠腰侧的位置更可靠地匹配穿着者的身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比低刚度区域210靠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吸收 性芯40a呈朝向后腰围区域30侧凸出的凸形状。因此,如上述那样,在非肌 肤接触面侧S1易于形成一次性尿布10鼓出的杯形状,并且吸收性芯40a的表 面面积被维持,因此能够防止排泄物从吸收性芯40a的端部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一次性尿布10时低刚度区域210呈楔形,吸收 性芯40a和低刚度区域210之间的分界由朝向下裆区域25凸出的圆弧形成。此 外,该圆弧的半径为50mm~200mm。
因此,(自然状态下的)低刚度区域210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宽 度)随着朝后低刚度区域2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腰围区域30侧的端部E9 去而非线性地变大,后腰围区域30的立起变得更加显著,因此易于更稳定地 形成杯形状。
并且,吸收性芯40a与低刚度区域210之间的分界由朝向下裆区域25凸出 的圆弧形成,因此后腰围区域30在低刚度区域210的收缩的作用下成为圆润 的杯形状,成为易于匹配穿着者的圆润的臀部的形状。
另外,通过形成有低刚度区域210,在吸收体40的后腰围区域30侧的端 部E9的左右分别形成有朝向后腰围域30侧凸出的凸形。该吸收体40的形状使 人想起放上穿着者的臀部,因此具有如下的效果:穿着辅助者更容易将一次 性尿布10对准对于穿着者来说准确的位置。
<吸收体40的弯曲刚度>
本实施方式中的弯曲刚度是基于依据泰伯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25) 而得到的刚度值,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首先,在展开一次性尿布10的状态下,提取弯曲刚度的测量对象部分的 样品(例如,吸收体40)。
样品是将弯曲刚度的测量对象部分做成70mm(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 度)×38mm(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的尺寸。在样品中包含弹性构件的 情况下,预先除去该弹性构件。此外,测量刚度值的试验机使用(株式会社) 日本安田精机制作所制的泰伯刚度试验机(Taber Stiffness Tester)。另外,样 品数量是10个,对各样品进行测量,将其平均值作为刚度值。
该测量的过程如以下的(a)~(e)那样。
(a)测量所提取的样品的厚度(A)。
(b)接着,以与试验机的卡盘(下侧)中心接触的程度夹持样品。
(c)将支承辊和样品之间的左右间隙的总和调节为(A)×0.80(mm)。
(d)恰当地选择辅助砝码,使得指示负载刻度进入到最大刻度的15%~ 85%的范围内。
(e)向左右两方向旋转样品,在15度支承刻线与摆针的中心刻纹对齐 的点使其停止,读取试验机的刻度。将刻度左侧的数值设为(B),将刻度右 侧的数值设为(C)。
利用以下的算式求得刚度值。
算式:刚度值(mN·m)=(((B)+(C))/2)×(辅助砝码系数) ×9.81×10-2
此外,在试片的宽度无法提取到38mm的情况下,换算为38mm宽的弯矩。
这样测量出的刚度值越高,弯曲刚度就越高,而刚度值越低,弯曲刚度 就越低。
<粘扣带和目标部的结构>
粘扣带90安装于侧翼70与后腰围区域30对应的的区域。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粘扣带90包括:基材片91,其与侧翼70相连结; 以及钩片92,其设有多个作为结合构件的结合钩(未图示),并固定于基材 片91。
钩片92是设有结合构件的区域,上述腰围保持部是自钩片92沿产品宽度 方向W延伸的区域。
钩片92被固定(具体地说是接合)于基材片91。
优选的是,该钩片92和基材片91之间的接合强度不会使粘扣带90的刚度 升高到所需刚度以上。具体地说,优选的是,钩片92和基材片91之间利用如 点状、线状或者螺旋状那样间断地涂敷的热熔粘接剂进行接合。此外,钩片 92和基材片91之间也可以利用热封等进行接合。
基材片91由1张无纺布构成或者两张以上的多张重叠的无纺布构成。作 为基材片91,能够使用通过纺粘(SB)或者纺粘-熔喷-纺粘(SMS)等制 造方法制造出的无纺布。构成基材片91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在多张的 情况下是单位面积重量的总和)为30g/m2~120g/m2,优选为40g/m2~90g/m2
目标部95设于前腰围区域20的外装片60的非肌肤接触面。目标部95以挂 住粘扣带的结合钩的方式构成,并作为钩和环组成的卡定系统的环发挥功 能。作为目标部95,例如能够使用热风无纺布。
目标部95例如能够使用由聚烯烃系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作的纤维 无纺布或者聚烯烃系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此外,能够利用聚烯烃系的热塑 性合成树脂形成安装在目标部95的环。
而且,作为目标部95,也可以使用蓬松的无纺布,该无纺布通过将其一 部分压花而防止了无纺布表面的起毛。
另外,能够通过由无纺布形成一次性尿布10的外装片60,将表示粘扣带 90的安装位置的图案印刷在背面片60a或者外装片60的非肌肤接触面,或者 也能够通过将该图案的片材配置在背面片60a或者外装片60的非肌肤接触面 侧S1,从而做成目标部95。
<腿部伸缩部75>
腿部伸缩部75沿着设于比吸收体40靠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腿围 开口部35进行配置,以能够沿产品长度方向L伸缩的方式构成。
腿部伸缩部75在下裆区域25具有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位于最内侧 的宽度方向内端区域75I。
腿围开口部35和腿部伸缩部75特别是在后腰围区域30处,随着自下裆区 域25朝向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外侧去而朝向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延伸。
此外,腿部伸缩部75的宽度方向内端区域75I既可以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 连续地配置,也可以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不连续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腿围开口部35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在下裆区域 位于最内侧的区域与腿部伸缩部75的宽度方向内端区域75I对齐,但也不是 必须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中,腿部伸缩部75由伸缩性片材构成。例如,作为该伸缩 性片材,能够使用将聚氨酯、苯乙烯这样的热塑性弹性树脂熔融而做成膜状 的伸缩性膜、由伸缩纤维构成的伸缩性无纺布、在伸缩性膜、伸缩性无纺布 上粘贴被局部切断或者脆弱化了的非延展性片材而得到的复合片材等。
另外,也可以通过配置1根或者多根由聚氨酯弹性纤维、天然橡胶构成 的丝状、带状的弹性构件来替代该伸缩性片材,从而构成腿部伸缩部75。
或者,例如,腿部伸缩部75也可以由预定根数的弹性构件(例如,3根 弹性构件)构成。
腿部伸缩部75配置于侧翼70与外装片60之间。或者,在具备配置于吸收 体40与外装片60之间的背面片60a的区域中,腿部伸缩部75配置于背面片60a 与侧翼70之间。
具体地说,该伸缩性片材构件的宽度(一次性尿布10的自然状态下的产 品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至少在下裆区域25处优选的是5mm~45mm,更优 选的是12.5mm~35mm。
此外,使用日本亲和测定株式会社制的弹性卷尺(尺带部:玻璃纤维为 基材,以聚氯乙烯为覆盖层)沿着测量对象部位进行该测量(10个样品)。
在此,若该伸缩性片材构件的宽度小于5mm,则未发现如下效果,即实 质上以面沿着穿着者的腿围而勒紧的力未局部地集中、从而降低弹性元件对 穿着者的皮肤的负荷这样的效果,若该伸缩性片材构件的宽度大于45mm, 则与(自然状态下的)一次性尿布10整体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相比, 沿着腿围开口部35的区域变得过大,伸缩性片材容易卷入穿着者的身体侧或 者打卷。
优选的是,腿部伸缩部75的伸缩率为1.5倍~2.2倍。例如,在本实施方 式中,腿部伸缩部75的伸缩率被设定为1.8倍~2.0倍。
此外,伸缩率的意思是指腿部伸缩部75在伸缩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产品长度方向L)上伸缩的程度,规定为以下那样。
伸缩率=(腿部伸缩部75的最大程度伸长状态下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 /(腿部伸缩部75的自然状态下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该伸缩率是例如如接下来那样测量而得到的伸缩 率。
第1,在一次性尿布10封入于包装等中的情况下,自包装取出一次性尿 布10。
接着,切割出腿部伸缩部75的配置区域。此时,也以包含与腿部伸缩部 75相接合的外装片60的方式进行切割。测量切割后的腿部伸缩部75的样品的 伸长率,从而计量腿部伸缩部75的伸长率。
对于各样品,在20℃±2℃、相对湿度60%±5%RH的环境中放置60分钟, 沿着伸缩方向测量腿部伸缩部75的长度。将该长度作为“腿部伸缩部75的自 然状态下的长度”。
第2,测量所期望的区域的该状态(即自然状态)下的伸缩方向上的长 度和所期望的区域从自然状态延伸至通过视觉辨认不到由弹性构件引起的 褶皱的状态时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将该长度作为“腿部伸缩部75的伸长状 态下的长度”。
通过利用这些测量结果来以上述算式进行计算来测量伸长率。
另外,左右一对腿部伸缩部75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端之间间隔随 着从下裆区域25朝向前腰围区域20去而变宽,并且随着从下裆区域25朝向后 腰围区域30去而变宽。
在将一次性尿布10穿着于穿着者的身体的情况下,通过将腿部伸缩部75 配置为在下裆部较窄且朝向前后的腰围去而变宽的形状,更能够使腿部伸缩 部75匹配穿着者的身体的线条,将腿部伸缩部75在伸长状态下恰当地配置于 穿着者的腿围。
而且,左右一对腿部伸缩部75之间在前腰围区域20的端部处的间隔(图 中的D1)比左右一对腿部伸缩部75之间在后腰围区域30的端部处的间隔(图 中的D2)窄。
此外,这些间隔是在将一次性尿布10从自然状态沿产品长度方向L和产 品宽度方向W扩宽至没有褶皱的状态并保持该状态之后测量左右一对腿部 伸缩部75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内侧端之间的距离而得到的。
穿着者的身体的皮肤表面的伸展在臀部特别大,在靠其宽度方向外侧的 位置较为显著。另外,腿部伸缩部75紧贴穿着者的身体。因此,通过设为 D2>D1,即使在穿着者的动作施加于一次性尿布10的情况下,穿着者的臀部 侧的腿部伸缩部75也能够保持紧贴的状态伸展,即使伸展的变化量较大,腿 部伸缩部75也不会绷紧。因而,能够抑制一次性尿布10的由腿部伸缩部75引 起的偏离。
另外,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间隔呈下裆部最窄、且自下裆部朝向腹部侧、 背部侧去而变宽的形状。由于腿围开口部35和腿部伸缩部75呈自下裆区域25 朝向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外侧和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延伸的形状,因此 能够沿着穿着者的腿围配置腿围开口部35和腿部伸缩部75,能够抑制应力的 局部集中,因此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伸长率紧贴穿着者,能够减小对肌肤的负 担。
腿部伸缩部75构成为以使一次性尿布10沿着穿着者的腿围弯曲的方式 收缩。腿部伸缩部75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端部被配置为在产品宽度方向W 上变宽,并被配置于腰围保持部的附近。因此,腿部伸缩部75的产品长度方 向L上的端部以与腰围保持部一起沿产品宽度方向W收缩的方式起作用。
<裆部伸缩部200a>
接下来,对裆部伸缩部200a的形状进行说明。
裆部伸缩部200a构成为在穿着者穿着一次性尿布10时与吸收体40的其 他部分相比能够在下裆区域25的局部维持平坦的形状。
在此,裆部伸缩部200a既可以是能够沿产品长度方向L伸缩,也可以是 能够沿产品宽度方向W伸缩,还可以是能够沿产品长度方向L和产品宽度方 向W这两者伸缩。
例如,裆部伸缩部200a与腿部伸缩部75相互独立地设置,在裆部伸缩部 200a与吸收性芯40a相互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片60a与包覆吸 收性芯40a的芯材包层40b之间的位置)上,使该位置处的吸收性芯40a的产 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自然状态)收缩60%以上。
如此,通过利用裆部伸缩部200a使配置有吸收性芯40a的部分收缩,吸 收性芯40a收缩,与吸收性芯40a不收缩的部分相比易于保持平坦的形状。
另一方面,位于前腰围区域20、后腰围区域30的吸收性芯40a不在裆部 伸缩部200a的作用下收缩,该前腰围区域20、后腰围区域30位于比裆部伸缩 部200a靠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外侧的位置。
因而,在利用粘扣带90而保持于穿着者的腰、腰围的状态下,在一次性 尿布10的下裆区域25保持为平坦的形状的裆部伸缩部200a不过度地紧贴身 体,其结果,裆部伸缩部200a恰当地沿着身体配置。
另外,在裆部伸缩部200a能够沿着产品长度方向L伸缩的情况下,前腰 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易于在裆部伸缩部200a的收缩的作用下立起,在穿 着时能够在穿着者的下裆部沿着身体形成平坦的下裆区域。
其结果,由于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自裆部伸缩部200a立起,因 此一次性尿布10的贴合穿着者的贴合性提高。
即,利用裆部伸缩部200a的收缩,能够以一次性尿布10的下裆区域25配 置于穿着者的下裆部的方式,稳定地穿戴一次性尿布10。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裆部伸缩部200a以能够伸缩的方式构成,因此一 次性尿布10的下裆区域25的一部分收缩,而在一次性尿布10的穿衣侧(非肌 肤接触面侧S1)的表面形成有凹凸的褶皱。
其结果,能够使穿着辅助者从视觉上且从触感上想起在本实施方式的一 次性尿布10中明确地存在裆部200。
此外,裆部伸缩部200a可以由伸缩性片材构件构成。
通过利用伸缩性片材构件构成裆部伸缩部200a,配置了伸缩性片材的区 域的吸收性芯40a被均匀地收缩,更容易保持平坦的形状。此外,伸缩性片 材例如能够由与腿部伸缩部75相同的伸缩性片材构成。
例如,作为该伸缩性片材,能够使用将聚氨酯、苯乙烯这样的热塑性弹 性树脂熔融而做成膜状的伸缩性膜、由伸缩纤维构成的伸缩性无纺布、在伸 缩性膜、伸缩性无纺布上粘贴被局部切断或者脆弱化了的非延展性片材而得 到的复合片材等。
此外,替代该伸缩性片材,可以通过将由聚氨酯弹性纤维、天然橡胶构 成的丝状、带状的能够伸缩的弹性构件相互并列地排列,从而构成裆部伸缩 部200a。
在该情况下,出于考虑吸收性芯40a的刚度和构成一次性尿布10的其他 构件的刚度,能够适宜地选择所使用的弹性构件的粗细、配置的节距,但是 优选的是,在使一次性尿布10主体为自然状态(非伸长状态)时,吸收性芯 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侧缘部整个区域成为收缩了的状态。
另外,为了利用裆部伸缩部200a使吸收性芯40a均匀地收缩,优选的是 将弹性构件彼此之间的间隔设为7mm以下,更优选的是设为5mm以下。另外, 为了使吸收性芯40a均匀地收缩,期望的是将相邻的弹性构件之间的间隔之 差设为2mm以下。
具体地说,优选的是,裆部伸缩部200a的伸缩率为1.2倍~1.8倍。例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裆部伸缩部200a的伸缩率被设定为1.4倍。
伸缩率的意思是指裆部伸缩部200a在伸缩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产品 长度方向L)上伸缩的程度,规定为以下那样。
伸缩率=(裆部伸缩部200a的最大程度伸长状态下的伸缩方向上的长 度)/(裆部伸缩部200a的自然状态下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该伸缩率是例如如接下来那样测量而得到的伸缩 率。
第1,在一次性尿布10被封入到包装等中的情况下,自包装取出一次性 尿布10,以该状态在20℃±2℃、相对湿度60%±5%RH的环境中放置60分钟, 沿着伸缩方向测量裆部伸缩部200a的长度。将该长度作为“裆部伸缩部200a 的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第2,测量所期望的区域的该状态(即自然状态)下的伸缩方向上的长 度和所期望的区域从自然状态延伸至通过视觉辨认不到由弹性构件引起的 褶皱的状态时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将该长度作为“裆部伸缩部200a的最大 程度伸长状态下的长度”。
通过利用这些测量结果来以上述算式进行计算来测量伸长率。
这样,通过将裆部伸缩部200a的伸缩率设为1.2倍~1.8倍,能够恰当地 追随穿着者的皮肤的伸缩。
例如,若穿着者采取身体前侧蜷缩这样的前屈的姿势,则在穿着者的臀 部侧的皮肤处存在相对于伸展了身体的状态伸长30%大小的部位。
也就是说,若将裆部伸缩部200a的伸缩率设为小于1.2倍,则裆部伸缩部 200a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缩不充分,与没有设置裆部伸缩部200a的情况相比, 一次性尿布10的下裆区域25的吸收体配置区域的收缩较小,一次性尿布10的 下裆区域25在穿着者的下裆部以沿着身体的方式形成平坦的形状变得不充 分,一次性尿布10易于偏离穿着者的身体。
另一方面,若将裆部伸缩部200a的伸缩率设为大于1.8倍,则裆部伸缩部 200a的收缩方向上的收缩尺寸过大,因此裆部伸缩部200a所存在的区域易于 成为与匹配身体相比更大程度的紧贴的状态,一次性尿布10易于向穿着者的 下方偏离。
另外,可以构成为,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收缩量为一 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的2%~8%。
此外,收缩量是伸长至褶皱充分变小、且样品的表面近乎平滑的状态下 的长度“b(mm)”与沿着样品的伸缩方向的朝向上的自然状态下的长度“a (mm)”之差,能够通过(b-a)来算出。
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到:若将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收 缩量设为一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的2%~8%,则在将一次性 尿布10穿戴于穿着者的过程中,裆部伸缩部200a易于适宜地匹配穿着者的身 体。
在此,若使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收缩量大于8%,则裆 部伸缩部200a过度地收缩,一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不足, 导致难以将一次性尿布10穿在穿着者的身体上、或者一次性尿布10和穿着者 的身体在下裆区域25处过度地紧贴而易于偏离。
另一方面,若使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收缩量为2%以 下,则难以出现使一次性尿布10靠近穿着者的身体这样的裆部伸缩部200a的 效果本身。
另外,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中心O2被配置于比一次性 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中心O1靠前腰围区域20侧的位置。另外,裆部 伸缩部200a以经过一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中心O1的方式配置。
另外,裆部伸缩部200a形成于包含一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 中心O1的位置。
另外,后腰围区域3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自然状态)比前腰围 区域2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自然状态)长。
具体地说,后腰围区域3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自然状态)与前 腰围区域2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自然状态)的比率优选的是1.1~1.6, 更优选的是1.2~1.5。
若该比率超过1.6,则一次性尿布10的腹部侧与背部侧之间的平衡崩溃, 在使裆部伸缩部200a匹配下裆区域25的情况下,导致前腰围区域20过度地紧 贴、或者后腰围区域30过度地覆盖。
具体地说,穿着者的身体通常为臀部比下腹部更突出的状态,因此在使 裆部伸缩部200a与穿着者的下裆部之间对准的基础上,使上述的比率处于上 述范围,从而一次性尿布10成为更适合穿着者身体的复杂的形状的形状。
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由于产生尺寸不足的部分而引起的一次性尿布10的 局部的绷紧、由于产生尺寸富余的部分而引起的一次性尿布10与身体之间的 不必要的间隙。
另外,特别是用于在开始行走前或者开始行走时的婴幼儿的情况下,优 选的是采取身体朝腹部侧蜷曲的姿势,在这样的姿势下臀部侧的皮肤易于成 为伸展的状态,通过使上述的比率处于上述的范围,成为适合于易于采取这 样的姿势的婴幼儿的身体的状态。
举个例子,相对于一次性尿布10的产品长度400mm(自然状态下的产品 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前腰围区域20被设定为130mm(自然状态下的产品长 度方向L上的长度),裆部200被设定为80mm(自然状态下的产品长度方向L 上的长度),后腰围区域30被设定为190mm(自然状态下的产品长度方向L 上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前腰围区域20与后腰围区域30的长度(自然状态)的比率 约为1.46。通过设为这样的比率,不仅能够使裆部伸缩部200a而且还能够使 一次性尿布10在整个产品长度方向L上进一步匹配穿着者的身体。
即,采用该结构,定位裆部伸缩部200a的前后方向位置,从而能够更可 靠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一次性尿布10准确地适应穿着者的身体,一次 性尿布10的设计能够与穿着者的身体连动。
由于与比裆部伸缩部200a靠前腰围区域20侧和比裆部伸缩部200a靠后 腰围区域30侧的吸收体配置区域中的非收缩状态相比,裆部伸缩部200a收缩 的状态处于不同的形态,所以在使一次性尿布10穿着于穿着者的情况下,易 于进行穿戴以使得裆部伸缩部200a对准穿着者的下裆部。
另外,采用该配置,在设有裆部伸缩部200a的吸收性芯40a的部位收缩 的状态下,该部位的刚度或者厚度与其他吸收性芯40a的部位的刚度或者厚 度不同,因此穿着辅助者易于识别在一次性尿布10的下裆区域25中与穿着者 的下裆部对齐的部位。
而且,在穿戴一次性尿布10之后,裆部伸缩部200a在穿着者的下裆部处 维持平坦的形状,一次性尿布10本身成为三维的形状,能够使一次性尿布10 的下裆区域25匹配穿着者的下裆部,因此更可靠地将一次性尿布10的下裆区 域25与穿着者的下裆部对齐地穿戴。
而且,如图1所示,可以构成为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中 央位置O2处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W5(自然状态)比裆部伸缩部200a 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端部处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W6(自然状态)短。
采用该结构,自伸缩部200a的外观观察到的裆部伸缩部200a的形状成为 例如像女性的内衣的下裆部那样中间变细的形状,因此穿着辅助者在给穿着 者穿上一次性尿布10时,以裆部伸缩部200a配置于穿着者的下裆部的方式进 行穿戴,进而能够从视觉上对穿戴位置的准确性进行确认。
而且,在穿着时,也能够使穿着辅助者想起在一次性尿布10中存在裆部 200,带来更接近内衣的印象。
如图1所示,在吸收体40的下裆区域25形成有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 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是不存在构成吸收体40的吸收性芯40a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相当于吸收性芯40a的单位面 积重量比吸收性芯40a的其他部位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低刚度部。
此外,也可以代替形成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而使吸收性芯40a的单 位面积重量比吸收性芯40a的其他部位的单位面积重量低。
如图1所示,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沿着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 向L上的缘部形成。
此外,优选的是,即使在形成有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的情况下,位于 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的吸收性芯40a与位于下裆区域25的吸收性芯 40a不被完全切断而连续,特别优选的是在产品宽度方向W上连续。
缺口部110和缺口部120以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自然状态)随着朝 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去而变长的方式构成。
利用这样的形状,吸收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更容易收缩, 因此能够在一次性尿布10形成平坦的“底部”。
另外,位于比缺口部110靠前腰围区域20侧的位置的吸收性芯40a以及位 于比缺口部120靠后腰围区域30侧的吸收性芯40a自平坦的“底部”立起,易 于沿着穿着者的身体(腹部和臀部)的曲线弯曲,因此能够使一次性尿布10 自身的形状更接近穿着者的体形。
如图1所示,缺口部110的前腰围区域20侧的缘部和比缺口部120靠后腰 围区域30侧的缘部可以是圆弧状。
具体地说,缺口部110的前腰围区域20侧的缘部呈圆弧的中心位于比该 缘部靠后腰围区域30侧的位置这样的形状,缺口部120的后腰围区域30侧的 缘部呈圆弧的中心位于比该缘部靠前腰围区域20侧的位置这样的形状。
利用这样的形状,易于更容易且更显著地产生一次性尿布10的沿着穿着 者的身体的曲线的变形。
缺口部11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前腰围区域20侧的缘部构成第1拐折部 115,缺口部120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后腰围区域30侧的缘部构成第2拐折部 125。
此外,第1拐折部115和第2拐折部125构成为沿着产品宽度方向W延伸, 成为一次性尿布10的弯曲基点。
在此,为了使第1拐折部115和第2拐折部125处于更好的状态而形成有缺 口部110和缺口部120。
其结果,裆部伸缩部200a以不与腰围保持部(即构成腰围保持部的前腰 围区域20、后腰围区域30和粘扣带90)的动作连动的方式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在自然状态下,裆 部伸缩部200a既可以经过产品宽度方向W的中心线O而呈左右对称,也可以 以产品宽度方向W的中心线O为分界,将裆部伸缩部200a的左右的宽度之差 设为10%以内。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裆部伸缩部200a能够成为经过穿着者 的身体的中心而穿戴于穿着者的下裆部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裆部伸缩部200a与上述的腰围 保持部和弹性构件71相分离地进行设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在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 方向L上的前腰围区域20侧和后腰围区域30侧设有非伸缩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中,如图1和图2所示,构成为吸收 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自前腰围区域20向下裆区域25去而变 短,且自后腰围区域30向下裆区域25去而变短。
在此,裆部伸缩部200a设于吸收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比 预定长度短的区域。
例如,预定长度是前腰围区域20、后腰围区域30的产品宽度方向上的长 度较长的区域中的吸收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
在吸收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比预定长度短的区域与前腰 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比预定长度长的区域 中,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每单位长度(例如,每10mm)的吸收容量不同,比 该预定长度短的区域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吸收容量较小。
因而,设有裆部伸缩部200a的区域利用裆部伸缩部200a匹配穿着者的身 体,与此配合地,在该区域中,即使是较少的排泄量指示部600也易于变色 且指示部600与穿着者的排泄口较近,因此在吸收量较少的情况下,该区域 成为首先变色的区域。
而且,由于在设有裆部伸缩部200a的区域中产生裆部伸缩部200a所引起 的褶皱,因此,在首先变色的区域(裆部伸缩部200a)与存在于变色区域前 后的前腰围区域20和后腰围区域30处,能够看到指示部600的状态不同。
通常,由于在设有裆部伸缩部200a的区域产生裆部伸缩部200a所引起的 褶皱,因此穿着辅助者在该区域和非伸缩区域处能够看到该指示部600的变 色的状态不同。
考虑以上的方面,采用上述的结构,穿着辅助者能够在该区域的指示部 600变色时不更换一次性尿布10,并能够将该区域的产品长度方向L上的前腰 围区域20侧和后腰围区域30侧的非伸缩区域的指示部600变色时设为更换一 次性尿布10的标识。
其结果,能够抑制一次性尿布10的过度的更换,并且能够通知恰当的更 换一次性尿布10的时机。
在一次性尿布10的自然状态下,在吸收性芯40a的肌肤接触面侧和非肌 肤接触面侧,因裆部伸缩部200a的收缩而存在凹凸形状(褶皱)。
在此,形成于肌肤接触面侧的凹凸形状(褶皱)与形成于非肌肤接触面 侧的凹凸形状(褶皱)相比,凹凸形状的高度高且凹凸形状的节距大。
在吸收性芯40a的肌肤接触面侧,为了防止排泄物的液体流动,需要使 凹凸形状的高度较高并且节距较大,与此相对,在吸收性芯40a的非肌肤接 触面侧,为了设成虽然使指示部600的视觉可辨性变化但能够视觉辨认的状 态,优选的是,进行控制以使凹凸形状的高度较低且节距较小。
为此,需要将伸缩片材配置于比吸收性芯40a靠非肌肤接触面侧的位置, 且构成为,比伸缩性片材靠非肌肤接触面侧的产品结构的厚度小于比伸缩性 片材靠肌肤接触面侧的产品结构的厚度。
<指示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设有指示部600。
在此,指示部600经过裆部伸缩部200a而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延伸,并由 若与水分接触则产生视觉上变化的变色剂构成。
采用该结构,通过使裆部伸缩部200a在穿戴时匹配穿着者的身体(下裆 部),指示部600能够稳定地存在于靠近穿着者的排泄口的位置。
其结果,能够避免指示部600偏向一侧而变色这样的情况、仅在穿着者 的后背侧产生指示部600的变色这样的情况。
而且,由于在穿戴时,穿着者的排泄口与裆部伸缩部200a之间较近,因 此能够在一次性尿布10的下裆区域25中稳定地产生指示部600最初的变色。
如图2所示,可以构成为与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线O大致平行地延伸 有多根该指示部600。
另外,在裆部伸缩部200a由不透液性的伸缩性片材构成的情况下,如图 2所示,指示部600配置于伸缩性片材的肌肤接触面侧S2。
另一方面,在裆部伸缩部200a由透液性的伸缩性片材构成的情况下,如 图3所示,指示部600配置于裆部伸缩部200a的非肌肤接触面侧S1。
此外,上述的指示部600的变化(变色)能够自一次性尿布10的非肌肤 接触面侧S1视觉辨认。
例如,优选的是,在指示部600配置于伸缩性片材的肌肤接触面侧S2的 情况下,伸缩性片材的透光率为60%~87%。
例如,该透光率的测量方法遵照日本工业标准JIS-K7105的标准进行。 在此,作为色差计,可以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交照测光式色差计Z-300A。
具体地说,将自一次性尿布10取出的作为测量对象的片材形成宽度5mm 和长度5mm的样品,将该片材夹于浊度计从而求得TT值。然后,记录该TT 值来作为总透光率(%)。
此外,也可以用10个样品进行该测量,并将其平均值作为透光率(%)。
采用该结构,穿着辅助者易于自一次性尿布10的非肌肤接触面侧S1视觉 辨认指示部600的变化(变色)。
相对于吸收性芯40a与裆部伸缩部200a重叠的区域中的最短的吸收性芯 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宽度),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宽度方向W 上的长度(宽度)为其60%~120%。
另外,指示部600以自吸收性芯40a与裆部伸缩部200a重叠的区域在产品 长度方向L上超过裆部伸缩部200a地延伸的方式构成。
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裆部伸缩部200a以匹配穿着者的身体的方式抬起 吸收性芯40a和指示部600,能够在匹配穿着者的身体的状态下稳定地穿戴一 次性尿布10。
另外,在穿着时,在构成裆部伸缩部200a的伸缩性片材的收缩的作用下 吸收性芯40a局部收缩,在自一次性尿布10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外侧)观察 该部位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接近平坦的形态的样子(形状),并能够更易于 视觉辨认配置于裆部伸缩部200a的指示部600a。
另一方面,若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宽度)与吸 收性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相比过窄,则难以发现将裆部伸缩部 200a维持得平坦、并以匹配穿着者的身体的方式抬起吸收性芯40a的效果。
另外,若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宽度)与吸收性 芯4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相比过长,则导致未配置吸收性芯40a的区 域收缩,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刚度变高。
因此,裆部伸缩部200a容易挂住穿着者的大腿部,从而损害穿着舒适感。
另外,对裆部伸缩部200a来说,由于在不存在吸收性芯40a的区域以更 大程度收缩了的状态被穿戴,因此易于产生构件彼此之间的重叠,裆部伸缩 部200a变硬,从而损害了穿着舒适感。
<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此 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说明的制造方法,能够采用现有的方法。另外, 以下说明的制造方法仅是一例,通过其他制造方法也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 一次性尿布10。该一次性尿布10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构成零件形成工序、构 成零件载置工序、腿围形成工序、裆部伸缩形成工序以及切断工序。
在构成零件形成工序中,形成用于构成一次性尿布10的构成零件。具体 地说,例如,层叠吸收材料从而成型吸收体40。
在构成零件载置工序中,在构成背面片60a的织片上,载置用于构成腿 部伸缩部75的伸缩性片材、用于构成正面片50的织片等其他织片、防漏片材、 吸收体40等构成一次性尿布10的构成零件。
在腿围形成工序中,沿着腿部伸缩部75的MD方向(机器方向)上的外 侧端部切断正面片50、外装片60、以及背面片60a。由此,形成配置于穿着 者的腿围的腿围开口部35。
在裆部伸缩形成工序中,在非伸长状态下(但是施加输送所需要的张力) 输送用于构成裆部伸缩部200a的片材,使用两根辊并利用延伸(预拉伸)辊 的速度差伸展该片材。
之后,在转印鼓上以伸长状态配置该片材,在转印鼓上切成产品各自的 长度,伴随着该转印鼓的旋转调整间距(repitch),并转印于连续织片上。
在切断工序中,将配置有正面片50、背面片60a、吸收体40等的连续体 沿着MD方向切断成一个产品的大小。由此,制造一次性尿布10。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由于在裆部伸缩部200a的作用下收缩 了的吸收性芯40a匹配穿着者的身体而维持得平坦,因此难以产生穿戴时的 左右偏离、前后偏离。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在穿戴的状态下,配置有裆部 伸缩部200a的、维持得平坦的区域不容易折曲,指示部600易于保持于穿着 辅助者始终容易看到的位置。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在配置有裆部伸缩部200a的区 域,吸收性芯40a由于收缩而与其他区域相比单位面积重量高,且在吸收体 40的表面形成缓和的凹凸,因此排泄液的表面流动难以发生而被稳定地吸 收。
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在超出了配置有裆部伸缩部 200a的区域中的吸收体40的吸收容量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的非伸缩区域的指 示部600变色,因此穿着辅助者能够掌握排泄液的吸收量,所以能够避免过 度更换一次性尿布10,并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更换一次性尿布10。
以上,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很明显的。能 够不超出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而作为修正 和变更形态来实施本发明。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 发明没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此外,日本国特许出愿2012―247936号(2012年11月9日提出申请)的 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申请说明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牢靠地穿戴于穿着者、且使指示部恰当地反应的一次 性尿布。
附图标记说明
10…一次性尿布;20…前腰围区域;25…下裆区域;30…后腰围区域; 35…腿围开口部;40…吸收体;40a…吸收性芯;40b…芯包层;50…正面片; 60a…背面片;60…外装片;61…片材;70…侧翼;71…弹性构件;75…腿 部伸缩部;80…腿部侧褶裥;81…接合部分;82…自由端部分;90…粘扣带; 95…目标部;100…腰部伸缩部;110、120…缺口部;115…第1拐折部;125… 第2拐折部;200…裆部;200a…裆部伸缩部;600…指示部。

一次性尿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次性尿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次性尿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尿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尿布.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0)中,裆部伸缩部(200a)以与腰围保持部和腿部弹性构件(71)相分离的方式进行设置,在裆部伸缩部(200a)的产品长度方向(L)的前腰围区域(20)侧和后腰围区域(30)侧设有非伸缩区域,一次性尿布(10)具备指示部(600),该指示部(600)经过裆部伸缩部(200a)而在产品长度方向L上延伸,并以若与水分接触则产生视觉上的变化的方式构成,该变化能够自一次性尿布(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