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训练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呼吸训练装置.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884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08845A21申请号201410231150322申请日20140529201320318230320130604CNA63B23/1820060171申请人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地址102629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河西路19号119室72发明人董东生杜娥54发明名称一种呼吸训练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训练装置,所述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上分别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的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
2、,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内部还设有吸气指示浮子和呼气指示浮子,该呼吸训练装置不仅使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在健康的呼吸环境下同步进行,提高了肺活量,还具有指示肺活量恢复情况的功能。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7页说明书16页附图1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7页说明书16页附图1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8845ACN104208845A1/7页21一种吸气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4、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吸气训练组件4,包括吸气容纳部件41和吸气浮动部件42,所述吸气容纳部件4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4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
3、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411,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设有与吸气腔411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位于吸气容纳部件41吸气腔411内部,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42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吸气腔411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5,该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51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吸气腔4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呼吸终端6,该呼吸终端6为两端开。
4、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上设有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的吸气通气管421,该吸气通气管4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气管421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
5、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42透明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424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421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
6、气浮动部件42的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气管421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权利要求。
7、书CN104208845A2/7页3腔64;所述过滤组件62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口631与壳体61连通口61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633,该气流控制阀633可单独关闭口外腔641与吸气通气管421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642与吸气通气管421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与吸气通气管421的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7。
8、任一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
9、,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或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
10、6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密封连接,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12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包括呼气训练组件7、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呼气训练组件7,包括呼气容纳部件71和呼气浮动部件72,所述呼气容纳部件7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7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711,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设有与呼气腔711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的。
11、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位于呼气容纳部件71呼气腔711内部,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72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呼气腔711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5,该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为权利要求书CN104208845A3/7页4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51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与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呼吸终端6,该呼吸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
12、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上设有垂直贯穿呼气浮动部件72的呼气通气管721,该呼气通气管7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呼气通气管721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
13、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浮动部件72透明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3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724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72的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
14、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通气管721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64;所述过滤组件62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口631与壳体61连通口61。
15、1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633,该气流控制阀633可单独关闭口外腔641与呼气通气管721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642与呼气通气管721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与呼气通气管721的连通。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包权利要求书CN104208845A4/7页5括。
16、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
17、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或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6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
18、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密封连接,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23一种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4、呼气训练组件7、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吸气训练组件4,包括吸气容纳部件41和吸气浮动部件42,所述吸气容纳部件4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4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411,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设有与吸气腔411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
19、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位于吸气容纳部件41吸气腔411内部,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42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吸气腔411内上下位移;呼气训练组件7,包括呼气容纳部件71和呼气浮动部件72,所述呼气容纳部件7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7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711,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设有与呼气腔711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的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位于呼气容纳部件71呼气腔711内部,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
20、7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72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呼气腔711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5,该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吸气腔411与呼气腔711通过气体引流管51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呼吸终端6,该呼吸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权利要求书CN104208845A5/7页6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和呼气浮动部件72上分别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和呼气。
21、浮动部件72的吸气通气管421和呼气通气管721,该吸气通气管421、呼气通气管7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吸气通气管421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呼气通气管721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呼气通气管721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呼气浮动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气管421和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分别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和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呼气指示浮。
22、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422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722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42、呼气浮动部件72的透明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424外,至少一部分呼。
23、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3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724外,所述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421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422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722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
24、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42的部分或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72的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气管421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呼气通气管721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
25、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权利要求书CN104208845A6/7页7外腔64;所述过滤组件62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口631与壳体61连通口611之间。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流。
26、组件5上设有至少两个气体引流管51,为第一气体引流管511和第二气体引流管512,该第一气体引流管511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吸气腔4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的鼻外腔642相连通;第二气体引流管512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与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的口外腔641相连通。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流组件5还包括吸气单向阀52和呼气单向阀53,吸气单向阀52设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呼吸终端6之间,呼气单向阀53设于呼吸终端6与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之间,当通过呼吸终端6吸气时,呼气单向阀53闭合,吸气单向阀5。
27、2打开,气流从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再经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进入气体引流管51,最后进入呼吸终端6;当通过呼吸终端6呼气时,吸气单向阀52关闭,呼气单向阀53打开,气流从呼吸终端6经气体引流管51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进入呼气腔711,经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流到外界。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和/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处设有气流调节阀3,该气流调节阀3可调节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和/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的横截面积大小。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
28、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
29、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或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6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
30、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权利要求书CN104208845A7/7页8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密封连接,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组件8,该加湿组件8包括由加湿壳体81围成的一个可容纳加湿材料82的加湿腔83,加湿腔83内部留有气体流通间隙,气体经加湿壳体通气口85进入加湿腔83内,经加湿材料82湿化后经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再由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进入气体引流管51,最后到达。
31、呼吸终端6。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材料82为水凝胶或液态水,进入加湿腔83内的气体在水凝胶或液态水表面经过完成湿化。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8还包括储水部件84,该储水部件84内部储存有液态水,储水部件底部841设有液位开关842,液位开关842可控制储水部件84内部储存的液态水进入加湿腔83内部,并保持加湿腔83内液体液位恒定。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离子释放部件9,该负离子释放部件9包括释放端91和连接端92,其中连接端92可与过滤组件62或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连接,释放端9。
32、1位于过滤部件内腔623或口鼻部外腔64内部。权利要求书CN104208845A1/16页9一种呼吸训练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训练装置,用于人体肺容积的呼吸训练与测量,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及康复手段的多样化,临床护理医学越来越注重为手术后期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防止患者由于术中麻醉镇痛等因素影响肺功能,促进肺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同时,呼吸训练是锻炼呼吸量常用的运动方式,可用来增强自我呼吸系统功能。呼吸训练器是进行呼吸训练最常用的装置,现有的呼吸训练器大多只能通过观察训练容器内浮块的移动粗略判断呼吸训练的程度,然而由于训练容器一般内径较大,只有当潮气。
33、量变化较大时才能明显观察到浮块上升高度的不同,因此,在需要进行多次呼吸训练时传统的呼吸训练器无法观察训练程度的变化并评价训练效果;2009200949209公开了一种呼吸助力器,包含内装可测量空气体积的容器,容器中的浮力装置,设置在右侧底部的小容器,与小容器连通的呼吸软管等,该装置仅能进行单一的呼气或吸气训练,无法模拟正常人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2010206390709公开了一种呼吸双效肺功能训练器,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浮子管及气道,气道顶部设有呼气底座,气道底部设有吹孔,顶部设有通孔与浮子管相连通,浮子管内设有活动的浮子,其底部设有通气孔,浮子管上设有正反双面刻度,吸气训练时,将底座朝。
34、下,吸气使浮子升起;呼气训练时,将装置倒置,保持呼气底座朝下,呼气使浮子升起。该装置能够进行呼气和吸气训练,但需要将装置倒置,仍旧无法模拟人正常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另外,由于空气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粉尘、微生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呼吸训练的潮气量与平静呼吸时相差悬殊,污染的空气被大量吸入肺部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大量吸入干燥的空气也会对肺泡及各级气管的纤毛粘液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进一步降低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训练装置,该呼吸训练装置不仅具有加强肺部呼吸训练,提高肺活量的功能,其上还设有指示呼吸量大小的浮子以及可过滤空气中PM25微。
35、粒的呼吸终端,可以让使用者在健康的呼吸环境下进行肺部呼吸训练。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气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吸气训练组件,包括吸气容纳部件和吸气浮动部件,所述吸气容纳部件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吸气容纳部件底端设有与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所述吸气浮动部件位于吸气容纳部件吸气腔内部,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的吸气腔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该气体引流组件包括气体引流管,该。
36、气体引流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另说明书CN104208845A2/16页10一端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呼吸终端,该呼吸终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密封口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管相连通;所述吸气浮动部件上设有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的吸气通气管,该吸气通气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上述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也可以具有一定间隙,如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
37、间的单边间隙在01MM02MM之间,优选单边间隙015MM。0005所述气体引流管将吸气训练组件和呼吸终端连通,具体为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呼吸终端的连通口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并最终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吸系统相连通。气体经吸气容纳部件底端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吸气腔,部分气体推动吸气浮动部件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至吸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吸气浮动部件上的吸气通气管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进入气体引流管,再由气体引流管进入呼吸终端,最终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完成一个吸气训练过程。0006为指示吸气量的大小,所述吸气浮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
38、气管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该吸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透明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吸气浮动部件也需要有透明区域,方便观察吸气指示浮子的位置。为精确测量吸气量,还可在吸气浮动部件和/或吸气通气管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0007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该吸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
39、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的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吸气量,可以在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0008所述吸气通气管的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0009所述呼吸终端包括壳体、过滤组件、口鼻部贴合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口,该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组件的气体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开口为密封口,该密封口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
40、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口与壳体连通口之间。所述壳体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可容纳过滤组件的内腔,该内腔对外界隔离式密封,上述过滤组件位于该内腔内部。0010为使人体呼吸系统的口部和鼻部均获得吸气训练的机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可单独关闭口外腔与吸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与吸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和鼻外腔说明书CN104208845A103/16页11与吸气通气管的连通。具体地,该。
41、中间贴合部分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内部,在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的鼻唇沟横向一线设置,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为保证口外腔和鼻外腔可单独对外关闭,在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为一旋转阀,口外腔和鼻外腔上均设有连通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开口,所述气流控制阀位于该开口处,通过旋转气流控制阀,可关闭口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关闭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同时打开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0011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一过滤部件在过。
42、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当然,该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也可与壳体的连通口相连通,气体由气体引流管经连通口进入第一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气体过滤后进入口鼻部外腔,或经气流控制阀控制,分别进入口外腔或鼻外腔,最终进入人体呼吸系统。0012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该第二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二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
43、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0013所述口鼻部外腔上设有两个可与第二过滤部件开口相连通的开口,上述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后,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并行连通。0014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或第二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之间发生贴合。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接,使连接件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
44、通。通过连接件可更方便的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上述支撑件与连接件可一体式注塑制成,既可以起到支撑过滤膜片,防止相邻过滤膜片之间发生贴合,又可以方便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的连通,或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0015本发明提供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包括呼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呼气训练组件,包括呼气容纳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所述呼气容纳部件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呼气容纳部件底端设有与呼气腔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的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所述呼气浮动部件位于呼气容纳部件呼气腔内部,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
45、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的呼气腔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该气体引流组件包括气体引流管,该气体引流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与呼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呼吸终端,该呼吸终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密封口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管相连通;所述呼气浮动部件上设有垂直贯穿呼气浮动部件的呼气通气说明书CN104208845A114/16页12管,该呼气通气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顶端一侧。
46、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上述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也可以具有一定间隙,如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在01MM02MM之间,优选单边间隙015MM。0016所述气体引流管将呼气训练组件和呼吸终端连通,具体为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与呼气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呼吸终端的连通口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并最终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吸系统相连通。气体由气体引流管经呼气容纳部件底端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呼气腔,部分气体推动呼气浮动部件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至呼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呼气浮动部件上的呼气通气管从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排。
47、出,完成一个呼气训练过程。0017为指示呼气量的大小,所述呼气浮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呼气通气管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该呼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浮动部件透明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呼气量,还可在呼气浮动部件和/或呼气通气管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0018所述至少一部分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呼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该呼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的内径。
48、,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的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呼气量,可以在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0019所述呼气通气管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0020所述呼吸终端包括壳体、过滤组件、口鼻部贴合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口,该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组件的气体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开口为密封口,该密封口与。
49、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口与壳体连通口之间。所述壳体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可容纳过滤组件的内腔,该内腔对外界隔离式密封,上述过滤组件位于该内腔内部。0021为使人体呼吸系统的口部和鼻部均获得呼气训练的机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可单独关闭口外腔与呼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与呼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呼气通气管的连通。具体地,该中间贴合部分位。
50、于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内部,在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的鼻唇沟横向一线设置,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为保证口外腔和鼻外腔可单独对外关闭,在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为一旋转阀,口外腔和鼻外腔上均设有连通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开口,所述气流控制阀位于该开口处,通过旋转气流控制阀,可关闭口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关闭鼻外腔与容纳过说明书CN104208845A125/16页13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同时打开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0022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