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32319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06638.2

申请日:

2011.01.13

公开号:

CN102051931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2/84申请日:20110113授权公告日:20120523终止日期:201301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84申请日:20110113|||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4; E04C5/01; E04C5/02; E04C5/06; E04G21/12

主分类号:

E04B2/84

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发明人:

郭猛; 袁泉; 李鹏飞; 刘海涛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代理人:

苏培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第一半环箍筋、第二半环箍筋和定位闭合箍筋;第一半环箍筋为下/右端开口的槽形;第二半环箍筋为上/左端开口的槽形;第一半环箍筋、第二半环箍筋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一半环箍筋、第二半环箍筋和定位闭合箍筋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定位闭合箍筋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的外围,第一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上/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本发明减少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量,加快施工速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置于肋梁或肋柱内,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纵向钢筋 (1)、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 其中, 定位闭合箍筋 (4) 的两条侧边和两条底边围成矩形 ; 第一半环箍筋 (2) 为下 / 右端开口的槽形,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 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 ; 第二半环箍筋 (3) 为上 / 左端开口的槽形,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 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 ;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 (1) 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 定位闭合箍筋 (4) 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一半 环箍筋 (2) 横向围束在上 / 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二半环箍筋 (3) 横向围束 在下 / 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纵向钢筋 (1)、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通过绑扎连 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构成钢筋笼。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的角度为 135 度或 者 90 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闭合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 ; 和 / 或, 所述定位闭合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长度的三分点或四分点的位置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在纵向钢筋 (1) 的延伸方向上,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间距与第二半环箍筋 (3) 的间距 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 (2) 与一个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设置在垂直于纵向钢筋 (1) 的 同一平面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相互交叉且间隔设置, 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 (2) 位于两个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中心位置处, 每一个第二半环箍筋 (3) 位于两个第一半环箍 筋 (2) 的中心位置处。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钢筋笼, 其特征在于,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 : 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 的 3/5 ~ 2/3 ; 或者,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 : 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 3/5 ~ 2/3。
9: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笼为如权利要求 1 至 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钢筋笼, 所述方法包括 : 将上 / 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一半环箍筋 (2) 进行连接, 形成上 / 左半部分钢 筋笼 ; 2 将下 / 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进行连接, 形成下 / 右半部分钢 筋笼 ; 将上 / 左半部分钢筋笼、 下 / 右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 (4) 安置在肋梁或肋柱 模板内 ; 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 (4) 与纵向钢筋 (1), 形成钢筋笼。

说明书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 笼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是由钢筋笼与混凝土组成的, 其中, 钢筋笼由纵向钢筋与 箍筋组成, 绑扎钢筋笼之后, 浇注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 传统钢筋笼是由纵向 钢筋与闭合箍筋在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由工人进行现场绑扎而形成的, 即, 首先将纵向钢 筋在构件或结构中定位, 然后对闭合箍筋进行定位, 最后依次对闭合箍筋和纵向钢筋进行 绑扎, 形成钢筋笼。
     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 以密肋复合墙、 网格抗震墙、 密框剪力墙等为主要抗震 墙的新型结构体系出现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以密肋复合墙为例, 它是以截面较小的钢筋 混凝土为框格, 内嵌以具有一定强度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制作而成。密肋复合墙采用现砌现 浇的传统方法施工时, 施工顺序为 : 首先架立肋梁、 肋柱的纵向钢筋, 对闭合箍筋进行定位,
     然后现场人工将闭合箍筋与纵向钢筋依次绑扎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肋梁、 肋柱钢筋龙骨, 最 后浇注混凝土形成肋梁和肋柱。
     密肋复合墙及框架 - 密肋复合墙抗震性能试验表明, 在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中, 由于肋梁、 肋柱的截面高度较小, 且以承受拉 ( 压 ) 弯作用为主, 肋梁、 肋柱中箍筋的主要作 用是对纵筋 ( 即纵向钢筋 ) 发挥约束作用, 加强纵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 减少纵筋与 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程度, 而不承担剪力 ; 另一方面, 箍筋在肋梁肋柱中发挥支撑纵筋形成钢 筋笼及对纵筋的定位作用。
     密肋复合墙的构造形式决定其肋梁、 肋柱数量多, 梁柱节点多, 对于密肋复合墙结 构的施工而言, 采用传统钢筋笼的最大缺点是 :
     (1) 绑扎工序非常复杂, 由于其肋梁、 肋柱数量多, 梁柱节点多, 且由纵向钢筋和闭 合箍筋构成的钢筋笼必须由工人进行现场绑扎而形成。因此, 在施工现场用于绑扎钢筋笼 而花费的人力和工时较多, 传统的钢筋笼布置方式及绑扎方法决定了人工绑扎钢筋的施工 速度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 ;
     (2) 由于采用工人在施工现场对钢筋笼进行绑扎的方法, 受现场施工条件如高空 绑扎作业、 恶劣天气绑扎作业等的影响, 绑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于密肋复合墙而言, 钢筋笼分布于所有的肋梁和肋柱内, 绑扎钢筋笼一直是施 工过程耗费人力和工时的项目之一, 因此, 若能从改进钢筋笼的形式入手, 减少钢筋笼的现 场绑扎工作量, 必将大大加快密肋复合墙的施工速度, 间接创造经济价值。
     总之, 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 : 如何能够提出一种用 于密肋复合墙的新型钢筋笼, 减少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量, 加 快施工速度。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 装方法, 能够减少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量, 并加快施工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置 于肋梁或肋柱内, 包括 : 纵向钢筋 (1)、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 筋 (4) ; 其中,
     定位闭合箍筋 (4) 的两条侧边和两条底边围成矩形 ;
     第一半环箍筋 (2) 为下 / 右端开口的槽形,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 底边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 ;
     第二半环箍筋 (3) 为上 / 左端开口的槽形,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 底边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 ;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 筋 (1) 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 定位闭合箍筋 (4) 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一 半环箍筋 (2) 横向围束在上 / 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二半环箍筋 (3) 横向围 束在下 / 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优选的, 纵向钢筋 (1)、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通过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构成钢筋笼。
     优选的,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的角 度为 135 度或者 90 度。
     优选的, 所述定位闭合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 ; 和 / 或, 所述定位闭合 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长度的三分点或四分点的位置处。
     优选的, 在纵向钢筋 (1) 的延伸方向上,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间距与第二半环箍筋 (3) 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 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 (2) 与一个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设置在垂直于纵 向钢筋 (1) 的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相互交叉且间隔设置, 每一个第一 半环箍筋 (2) 位于两个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中心位置处, 每一个第二半环箍筋 (3) 位于两 个第一半环箍筋 (2) 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的,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 : 肋梁或肋 柱截面高度的 3/5 ~ 2/3 ;
     或者,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范 围为 : 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 3/5 ~ 2/3。
     此外,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 所述方法包 括:
     将上 / 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一半环箍筋 (2) 进行连接, 形成上 / 左半部 分钢筋笼 ;
     将下 / 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进行连接, 形成下 / 右半部 分钢筋笼 ;
     将上 / 左半部分钢筋笼、 下 / 右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 (4) 安置在肋梁或
     肋柱模板内 ;
     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 (4) 与纵向钢筋 (1), 形成钢筋笼。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半环箍筋结构的钢筋笼, 其中, 第一半环箍筋横向围束 在上 / 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 第二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下 / 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 外围。 由于该结构, 纵向钢筋与第一、 第二半环箍筋可以在工厂或工地预先采用绑扎或焊接 的方式进行连接, 由于是在厂房或者地面进行操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施工现场的绑扎方 式, 更容易保证绑扎或焊接的质量, 加快绑扎或焊接速度 ;
     (2) 将绑扎好或者焊接好的部分钢筋笼安装在肋梁或肋柱的模板位置后, 仅需要 对肋梁或肋柱端部、 中间沿三分点或四分点位置的定位闭合箍筋进行现场绑扎工作, 即可 形成肋梁、 肋柱内部的钢筋笼, 现场绑扎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从而加快了钢筋笼的现场施工 速度, 进而加快整个结构的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 图 2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 图 3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 图 4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 图 5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图 ; 图 6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 图 7 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笼设置于密肋复合墙的肋梁或肋柱内部。 钢筋笼的长度与肋梁 或肋柱的长度相等。
     参照图 1, 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在 本实施例中, 钢筋笼设置在肋梁内。
     所述钢筋笼包括 : 纵向钢筋 1、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其中, 定位闭合箍筋 4 的两条侧边和两条底边围成矩形 ; 第一半环箍筋 2 为下端开口的 槽形,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 ; 第二半环 箍筋 2 为上端开口的槽形, 第二半环箍筋 2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 槽内弯折 ;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 1 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 定位闭合箍筋 4 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一半环箍筋 2 横向围束在上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二半环箍筋 3 横向围束在下半部分的纵向钢 筋 1 的外围。
     通常的, 一个钢筋笼包括至少四条纵向钢筋, 图 1 所示的为具有四条纵向钢筋的 钢筋笼, 其中, 第一半环箍筋 2 横向围束在上边两条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二半环箍筋 3横向围束在下边两条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可以理解的是, 还可以在第一半环箍筋 2 和定 位闭合箍筋 4 的底边上、 在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的底边上、 以及在第一半环箍 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箍筋 4 的侧边上分别设置其它的纵向钢筋。
     如图 2 所示, 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在第一 半环箍筋 2 上端的两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两条纵向钢筋 1, 在第二半环箍筋 3 下端的两个拐 角处分别连接有两条纵向钢筋 1。
     需要说明的是, 图 1 所示的钢筋笼适用于密肋复合墙的肋梁, 则该钢筋笼横向设 置在肋梁内部, 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 当钢筋笼用于密肋复合墙的肋柱时, 则该 钢筋笼纵向设置在肋柱内部, 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方向。
     参照图 3, 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在 本实施例中, 钢筋笼设置在肋柱内。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 第一半环箍筋 2 为右端开口的槽 形,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 ; 第二半环箍 筋 3 为左端开口的槽形,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 内弯折 ; 第一半环箍筋 2 横向围束在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 第二半环箍筋 3 横向围 束在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的外围。如 4 图所示, 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 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下面, 以设置在肋梁内部的以水平方向延伸的钢筋笼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设置在 肋柱内部的垂直方向延伸的钢筋笼的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相互参照。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笼, 由纵向钢筋 1、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和定位闭合 箍筋 4 通过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构成。
     进一步,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 的端部向槽内弯曲的角度为 135 度, 如图 2 所示, 从而保证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能够稳固的处于在肋梁或者肋柱内部, 不易移出。可以理解的是, 为方便人工操作, 在本 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采用半环箍筋作为密肋复合墙的箍筋时, 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 环箍筋 3 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的角度也可以为 90 度的直角, 即弯折部分与侧边垂 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定位闭合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 和 / 或所述定位闭合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长度的三分点或四分点的位置处。通过将定 位闭合箍筋 4 置于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 通过定位作用, 以加强钢筋笼的稳固性。进一步, 当肋梁或肋柱较长时, 还可以在肋梁或肋柱的三分点或者肋梁或肋柱长度的四分点的位置 处设置定位闭合箍筋 4, 以稳固钢筋笼。
     进一步, 在纵向钢筋 1 的延伸方向上,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间距与第二半环箍筋 3 的 间距相同, 所述间距按规范要求确定。 例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肋梁长度为 2400mm, 所述定位闭合箍筋 4 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以及肋梁长度的四分点的位置处, 相邻两个 定位闭合箍筋 4 的间距为 600mm, 第一半环箍筋 2 的间距 L3 按规范要求确定为 L3 = 200mm ; 第二半环箍筋 3 的间距同样为 200mm。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 第二半环箍筋的间距的大小与 定位闭合箍筋的间距无关, 具体取值由相关规范要求确定, 例如, L3 还可以取值为 150mm, 或者 100mm。
     在图 1 或图 3 所示的钢筋笼的立体结构图中,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相互交叉且间隔设置, 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 2 位于两个第二半环箍筋 3 的中心位置处, 每一 个第二半环箍筋 3 位于两个第一半环箍筋 2 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 为: 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 3/5 ~ 2/3。假设在实施例一中, 密肋复合墙的肋梁截面尺寸如 下, 截面纵向高度为 100mm, 截面横向宽度为 200mm。根据密肋复合墙中肋梁的截面尺寸, 第 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 L1 取 3/5 倍的肋梁截面 高度, 即 L1 = 100×3/5 = 60mm。相应的, 定位闭合箍筋 4 的侧边长度为肋梁截面纵向高度 减去保护层厚度, 当保护层厚度为 10mm 时, 定位闭合箍筋 4 的侧边长度为 80mm( 即 100mm 减去上下各 10mm)。
     如图 5 所示, 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 图。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设置 的位置不再交叉间隔, 在实施例三中, 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 2 与一个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设 置在垂直于纵向钢筋 1 的同一平面内。进一步,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的 侧边长度范围为 : 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 3/5 ~ 2/3。本实施例三所述的钢筋笼设置在肋 梁内部, 设置在肋柱内部的、 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重叠的钢筋笼的实例不再赘 述, 可相互参照。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所述钢筋笼不仅适用于密肋复合墙, 同时适用于其它钢筋 混凝土材料的网格式抗震墙。
     参照图 6, 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一的流 程图。 所述钢筋笼为上述钢筋笼实施例一、 二或三所述的钢筋笼, 方法将水平方向延伸的钢 筋笼设置在肋梁内部, 所述方法包括 :
     步骤 601, 将上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一半环箍筋 2 进行连接, 形成上半部分钢 筋笼 ;
     步骤 602, 将下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进行连接, 形成下半部分钢 筋笼 ;
     步骤 603, 将上半部分钢筋笼、 下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 4 安置在肋梁模板 内;
     步骤 604, 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 4 与纵向钢筋 1, 形成完整的钢筋笼。
     参照图 7, 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二的流 程图。 所述钢筋笼为上述钢筋笼实施例一、 二或三所述的钢筋笼, 该方法将垂直方向延伸的 钢筋笼设置在肋柱内部, 所述方法包括 :
     步骤 701, 将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一半环箍筋 2 进行连接, 形成左半部分钢 筋笼 ;
     步骤 702, 将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 1 与第二半环箍筋 3 进行连接, 形成右半部分钢 筋笼 ;
     步骤 703, 将左半部分钢筋笼、 右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 4 安置在肋柱模板 内;
     步骤 704, 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 4 与纵向钢筋 1, 形成完整的钢筋笼。
     下面, 以设置在肋梁内部的钢筋笼为例对所述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中, 密
     肋复合墙的肋梁的截面高度为 100mm, 截面宽度为 200mm。
     可以理解的是, 在安装钢筋笼之前, 需要根据密肋复合墙中肋梁或肋柱的截面尺 寸, 制作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定位闭合箍筋 4, 并根据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要求, 对第一半环箍筋 2、 第二半环箍筋 3 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进行弯折。
     A1, 将第一半环箍筋 2 与纵向钢筋 1 进行点焊连接, 形成上半部分钢筋笼, 第一半 环箍筋 2 的间距为 L3 = 200mm ;
     如图 3 所示, 为由纵向钢筋 1 与第一半环箍筋 2 形成的上半部分钢筋笼示意。
     A2, 将第二半环箍筋 3 与纵向钢筋 1 进行点焊连接, 形成下半部分钢筋笼, 第二半 环箍筋的间距也为 L3 = 200mm ;
     A3, 在肋梁模板的位置处, 安装上半部分钢筋笼和下半部分钢筋笼, 采用第一半环 箍筋和第二半环箍筋间隔设置的方法, 并保证上、 下半环箍筋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 长度为 3/5 倍的肋梁截面高度, 即 L1 = 60mm。 进一步, 在肋梁的端部、 中间沿四分点的位置 设置定位闭合箍筋 4 ;
     A4, 对所设置的定位闭合箍筋 4 采用现场人工绑扎的方式与纵向箍筋 1 进行固定 连接, 完成整个肋梁钢筋笼的施工, 最终形成的钢筋笼的结构可参见图 1。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 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 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 进行 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 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 同时,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 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1931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1931ACN102051931A21申请号201110006638222申请日20110113E04B2/84200601E04C5/01200601E04C5/02200601E04C5/06200601E04G21/1220060171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地址100044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72发明人郭猛袁泉李鹏飞刘海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代理人苏培华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

2、装方法,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第一半环箍筋、第二半环箍筋和定位闭合箍筋;第一半环箍筋为下/右端开口的槽形;第二半环箍筋为上/左端开口的槽形;第一半环箍筋、第二半环箍筋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一半环箍筋、第二半环箍筋和定位闭合箍筋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定位闭合箍筋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的外围,第一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上/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本发明减少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量,加快施工速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

3、书6页附图3页CN102051937A1/2页21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置于肋梁或肋柱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钢筋1、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其中,定位闭合箍筋4的两条侧边和两条底边围成矩形;第一半环箍筋2为下/右端开口的槽形,第一半环箍筋2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二半环箍筋3为上/左端开口的槽形,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定位闭合箍筋4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一半环箍筋2横向围束在上/。

4、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3横向围束在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纵向钢筋1、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通过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构成钢筋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的角度为135度或者9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和/或,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长度的三分点或四分点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在纵向钢筋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半环箍筋2的间距与第二。

5、半环箍筋3的间距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2与一个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设置在垂直于纵向钢筋1的同一平面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相互交叉且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2位于两个第二半环箍筋3的中心位置处,每一个第二半环箍筋3位于两个第一半环箍筋2的中心位置处。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钢筋笼,其特征在于,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3/52/3;或者,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3/52/3。9一种用于密肋复合。

6、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为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钢筋笼,所述方法包括将上/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一半环箍筋2进行连接,形成上/左半部分钢筋笼;权利要求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2/2页3将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二半环箍筋3进行连接,形成下/右半部分钢筋笼;将上/左半部分钢筋笼、下/右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4安置在肋梁或肋柱模板内;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4与纵向钢筋1,形成钢筋笼。权利要求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1/6页4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

7、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背景技术0002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是由钢筋笼与混凝土组成的,其中,钢筋笼由纵向钢筋与箍筋组成,绑扎钢筋笼之后,浇注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传统钢筋笼是由纵向钢筋与闭合箍筋在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由工人进行现场绑扎而形成的,即,首先将纵向钢筋在构件或结构中定位,然后对闭合箍筋进行定位,最后依次对闭合箍筋和纵向钢筋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笼。0003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以密肋复合墙、网格抗震墙、密框剪力墙等为主要抗震墙的新型结构体系出现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以密肋复合墙为例,它是以截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为框格,内嵌以具有一定强度的加气混凝。

8、土砌块制作而成。密肋复合墙采用现砌现浇的传统方法施工时,施工顺序为首先架立肋梁、肋柱的纵向钢筋,对闭合箍筋进行定位,然后现场人工将闭合箍筋与纵向钢筋依次绑扎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肋梁、肋柱钢筋龙骨,最后浇注混凝土形成肋梁和肋柱。0004密肋复合墙及框架密肋复合墙抗震性能试验表明,在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中,由于肋梁、肋柱的截面高度较小,且以承受拉压弯作用为主,肋梁、肋柱中箍筋的主要作用是对纵筋即纵向钢筋发挥约束作用,加强纵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减少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程度,而不承担剪力;另一方面,箍筋在肋梁肋柱中发挥支撑纵筋形成钢筋笼及对纵筋的定位作用。0005密肋复合墙的构造形式决定其肋梁、肋。

9、柱数量多,梁柱节点多,对于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施工而言,采用传统钢筋笼的最大缺点是00061绑扎工序非常复杂,由于其肋梁、肋柱数量多,梁柱节点多,且由纵向钢筋和闭合箍筋构成的钢筋笼必须由工人进行现场绑扎而形成。因此,在施工现场用于绑扎钢筋笼而花费的人力和工时较多,传统的钢筋笼布置方式及绑扎方法决定了人工绑扎钢筋的施工速度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00072由于采用工人在施工现场对钢筋笼进行绑扎的方法,受现场施工条件如高空绑扎作业、恶劣天气绑扎作业等的影响,绑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0008对于密肋复合墙而言,钢筋笼分布于所有的肋梁和肋柱内,绑扎钢筋笼一直是施工过程耗费人力和工时的项目之一,因此,若能从改进钢。

10、筋笼的形式入手,减少钢筋笼的现场绑扎工作量,必将大大加快密肋复合墙的施工速度,间接创造经济价值。0009总之,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提出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新型钢筋笼,减少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量,加快施工速度。说明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2/6页5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能够减少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工作量,并加快施工速度。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置于肋梁或肋柱内,包括纵向钢筋1、第。

11、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其中,0012定位闭合箍筋4的两条侧边和两条底边围成矩形;0013第一半环箍筋2为下/右端开口的槽形,第一半环箍筋2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0014第二半环箍筋3为上/左端开口的槽形,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0015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定位闭合箍筋4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一半环箍筋2横向围束在上/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3横向围束在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0016优选的,纵向。

12、钢筋1、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通过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构成钢筋笼。0017优选的,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的角度为135度或者90度。0018优选的,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和/或,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长度的三分点或四分点的位置处。0019优选的,在纵向钢筋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半环箍筋2的间距与第二半环箍筋3的间距相同。0020优选的,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2与一个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设置在垂直于纵向钢筋1的同一平面内。0021优选的,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相互交叉且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2位于。

13、两个第二半环箍筋3的中心位置处,每一个第二半环箍筋3位于两个第一半环箍筋2的中心位置处。0022优选的,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3/52/3;0023或者,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3/52/3。0024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0025将上/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一半环箍筋2进行连接,形成上/左半部分钢筋笼;0026将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二半环箍筋3进行连接,形成下/右半部分钢筋笼;0027将上/左半部分钢筋笼、下/右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

14、闭合箍筋4安置在肋梁或说明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3/6页6肋柱模板内;0028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4与纵向钢筋1,形成钢筋笼。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30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半环箍筋结构的钢筋笼,其中,第一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上/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横向围束在下/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的外围。由于该结构,纵向钢筋与第一、第二半环箍筋可以在工厂或工地预先采用绑扎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由于是在厂房或者地面进行操作,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施工现场的绑扎方式,更容易保证绑扎或焊接的质量,加快绑扎或焊接速度;00312将绑扎好或者焊接好的部分钢筋。

15、笼安装在肋梁或肋柱的模板位置后,仅需要对肋梁或肋柱端部、中间沿三分点或四分点位置的定位闭合箍筋进行现场绑扎工作,即可形成肋梁、肋柱内部的钢筋笼,现场绑扎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从而加快了钢筋笼的现场施工速度,进而加快整个结构的施工速度。附图说明0032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0033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侧视图;0034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0035图4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俯视图;0036图5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图;0037图6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

16、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0038图7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3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40本发明所述的钢筋笼设置于密肋复合墙的肋梁或肋柱内部。钢筋笼的长度与肋梁或肋柱的长度相等。0041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笼设置在肋梁内。0042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钢筋1、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其中,定位闭合箍筋4的两条侧边和两条底边围成矩形;第一半环箍筋2为下。

17、端开口的槽形,第一半环箍筋2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二半环箍筋2为上端开口的槽形,第二半环箍筋2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的箍筋面分别与纵向钢筋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定位闭合箍筋4横向围束在整个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一半环箍筋2横向围束在上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3横向围束在下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0043通常的,一个钢筋笼包括至少四条纵向钢筋,图1所示的为具有四条纵向钢筋的钢筋笼,其中,第一半环箍筋2横向围束在上边两条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3说明书CN1020519。

18、31ACN102051937A4/6页7横向围束在下边两条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在第一半环箍筋2和定位闭合箍筋4的底边上、在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的底边上、以及在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的侧边上分别设置其它的纵向钢筋。0044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在第一半环箍筋2上端的两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两条纵向钢筋1,在第二半环箍筋3下端的两个拐角处分别连接有两条纵向钢筋1。0045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钢筋笼适用于密肋复合墙的肋梁,则该钢筋笼横向设置在肋梁内部,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当钢筋笼用于密肋复合墙的。

19、肋柱时,则该钢筋笼纵向设置在肋柱内部,纵向钢筋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方向。0046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笼设置在肋柱内。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半环箍筋2为右端开口的槽形,第一半环箍筋2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二半环箍筋3为左端开口的槽形,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分别与底边垂直,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第一半环箍筋2横向围束在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第二半环箍筋3横向围束在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的外围。如4图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二的俯视图。0047下面,以设置在肋梁内部的以水。

20、平方向延伸的钢筋笼为例作进一步说明,设置在肋柱内部的垂直方向延伸的钢筋笼的实施例不再赘述,可相互参照。0048本发明所述的钢筋笼,由纵向钢筋1、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和定位闭合箍筋4通过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的形式构成。0049进一步,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曲的角度为135度,如图2所示,从而保证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能够稳固的处于在肋梁或者肋柱内部,不易移出。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人工操作,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半环箍筋作为密肋复合墙的箍筋时,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的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弯折的角度也可以为90度。

21、的直角,即弯折部分与侧边垂直。005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和/或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长度的三分点或四分点的位置处。通过将定位闭合箍筋4置于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通过定位作用,以加强钢筋笼的稳固性。进一步,当肋梁或肋柱较长时,还可以在肋梁或肋柱的三分点或者肋梁或肋柱长度的四分点的位置处设置定位闭合箍筋4,以稳固钢筋笼。0051进一步,在纵向钢筋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半环箍筋2的间距与第二半环箍筋3的间距相同,所述间距按规范要求确定。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肋梁长度为2400MM,所述定位闭合箍筋4设置在肋梁或肋柱的两端以及肋梁长度。

22、的四分点的位置处,相邻两个定位闭合箍筋4的间距为600MM,第一半环箍筋2的间距L3按规范要求确定为L3200MM;第二半环箍筋3的间距同样为200M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半环箍筋的间距的大小与定位闭合箍筋的间距无关,具体取值由相关规范要求确定,例如,L3还可以取值为150MM,或者100MM。0052在图1或图3所示的钢筋笼的立体结构图中,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说明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5/6页8相互交叉且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2位于两个第二半环箍筋3的中心位置处,每一个第二半环箍筋3位于两个第一半环箍筋2的中心位置处。0053进一步,第一半环。

23、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3/52/3。假设在实施例一中,密肋复合墙的肋梁截面尺寸如下,截面纵向高度为100MM,截面横向宽度为200MM。根据密肋复合墙中肋梁的截面尺寸,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L1取3/5倍的肋梁截面高度,即L11003/560MM。相应的,定位闭合箍筋4的侧边长度为肋梁截面纵向高度减去保护层厚度,当保护层厚度为10MM时,定位闭合箍筋4的侧边长度为80MM即100MM减去上下各10MM。0054如图5所示,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图。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实。

24、施例二所不同的是,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设置的位置不再交叉间隔,在实施例三中,每一个第一半环箍筋2与一个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设置在垂直于纵向钢筋1的同一平面内。进一步,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的侧边长度范围为肋梁或肋柱截面高度的3/52/3。本实施例三所述的钢筋笼设置在肋梁内部,设置在肋柱内部的、第一半环箍筋2与第二半环箍筋3重叠的钢筋笼的实例不再赘述,可相互参照。005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钢筋笼不仅适用于密肋复合墙,同时适用于其它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网格式抗震墙。0056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所述钢筋笼为上述钢筋笼实施例。

25、一、二或三所述的钢筋笼,方法将水平方向延伸的钢筋笼设置在肋梁内部,所述方法包括0057步骤601,将上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一半环箍筋2进行连接,形成上半部分钢筋笼;0058步骤602,将下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二半环箍筋3进行连接,形成下半部分钢筋笼;0059步骤603,将上半部分钢筋笼、下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4安置在肋梁模板内;0060步骤604,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4与纵向钢筋1,形成完整的钢筋笼。0061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的安装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所述钢筋笼为上述钢筋笼实施例一、二或三所述的钢筋笼,该方法将垂直方向延伸的钢筋笼设置在肋柱内部,所述方。

26、法包括0062步骤701,将左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一半环箍筋2进行连接,形成左半部分钢筋笼;0063步骤702,将右半部分的纵向钢筋1与第二半环箍筋3进行连接,形成右半部分钢筋笼;0064步骤703,将左半部分钢筋笼、右半部分钢筋笼和定位闭合箍筋4安置在肋柱模板内;0065步骤704,固定连接定位闭合箍筋4与纵向钢筋1,形成完整的钢筋笼。0066下面,以设置在肋梁内部的钢筋笼为例对所述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密说明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6/6页9肋复合墙的肋梁的截面高度为100MM,截面宽度为200MM。0067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钢筋笼之前,需要根据密肋复。

27、合墙中肋梁或肋柱的截面尺寸,制作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定位闭合箍筋4,并根据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要求,对第一半环箍筋2、第二半环箍筋3两条侧边的端部向槽内进行弯折。0068A1,将第一半环箍筋2与纵向钢筋1进行点焊连接,形成上半部分钢筋笼,第一半环箍筋2的间距为L3200MM;0069如图3所示,为由纵向钢筋1与第一半环箍筋2形成的上半部分钢筋笼示意。0070A2,将第二半环箍筋3与纵向钢筋1进行点焊连接,形成下半部分钢筋笼,第二半环箍筋的间距也为L3200MM;0071A3,在肋梁模板的位置处,安装上半部分钢筋笼和下半部分钢筋笼,采用第一半环箍筋和第二半环箍筋间隔设置的方法,并保证上、。

28、下半环箍筋在箍筋面投影所重叠的侧边长度为3/5倍的肋梁截面高度,即L160MM。进一步,在肋梁的端部、中间沿四分点的位置设置定位闭合箍筋4;0072A4,对所设置的定位闭合箍筋4采用现场人工绑扎的方式与纵向箍筋1进行固定连接,完成整个肋梁钢筋笼的施工,最终形成的钢筋笼的结构可参见图1。0073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74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密肋复合墙的钢筋笼和钢筋笼的安装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说明书CN102051931ACN102051937A1/3页10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1ACN102051937A2/3页11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1ACN102051937A3/3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5193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