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门防喷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侧开门防喷盒.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1897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1897ACN102071897A21申请号201010623328022申请日20101230E21B33/0620060171申请人宝鸡市赛孚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地址721000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陵路17号72发明人霍军孙荣芝74专利代理机构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61106代理人李凤岐54发明名称侧开门防喷盒57摘要一种侧开门防喷盒,其下液缸上方增设有上液缸,打开上活塞可以更换密封胶筒,关闭上活塞可以封闭密封胶筒继续进行作业,提高了油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测井作业效率。对于降低作业成本、提高采油率具有显著成效。此外。
2、,通过在上液缸下端套装圆螺母,上液缸外围增设侧开门,且在作业过程中侧开门锁死在关闭位置,使侧开门上下两端分别顶在上液缸下端盖的下端面以及圆螺母的上端面上,保证连续油管输送作业过程中上活塞始终处于关闭位置以封闭密封胶筒,即使误操作时,也不能打开上活塞,防止发生安全事故。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071901A1/1页21一种侧开门防喷盒,具有下液缸9,下活塞14位于下液缸9中,下液缸下端盖15固定在下液缸9的下端,且下液缸下端盖15的下端连接有接头22,下活塞14内的上端插装有下压套8,转换接头I12与下液缸9的上端连。
3、通,转换接头II13与下液缸9的下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缸9的上端固定有立柱I20,立柱I20的上端固定有上液缸下端盖6,上液缸下端盖6上固定有立柱II21,立柱II21的上端固定有上液缸上端盖1,上液缸4固定在上液缸下端盖6与上液缸上端盖1之间;上活塞5的上端位于上液缸4中,上活塞5的下端套装在下压套8及下活塞14的上端,上活塞5的下端外壁上套装有圆螺母11;筒体2的上端固定在上液缸上端盖1的中心孔上,下端插装在上活塞5中,密封胶筒7位于上活塞5中,并处于筒体2的下端与下压套8的上端之间,且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与筒体2的下端面之间插装有两半圆形的安装环23;侧开门16通过其上固定的轴套19。
4、铰接在立柱I20上,且轴套19上装有锁紧螺钉10,侧开门16位于上活塞5的外围,并使侧开门16的上下两端分别顶在上液缸下端盖6的下端面以及圆螺母11的上端面上;转换接头III17与上液缸4的上端连通,转换接头IV18与上液缸4的下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门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门16为两扇相互对称的弧形门,分别铰接在两个立柱I20上,且密贴在上活塞5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开门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缸上9的上端均布有四根立柱I20,上液缸下端盖6固定在四根立柱I20的上端,上液缸下端盖6上对称固定有八根立柱II21,上液缸上端盖1固定在八根立柱II21的上端。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开门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由外套24和插装固定在外套24内的内衬25构成,且外套24的上端固定在上液缸上端盖1的中心孔上,下端插装在上活塞5中,内衬25的下端头外形呈倒锥形26,倒锥形26的锥面上套装有与之配合的下端面也呈锥形的隔圈27,并使隔圈27的上端面顶在外套24的下端面上;所述倒锥形26及隔圈27位于上活塞5内;所述安装环23位于倒锥形26下端面与密封胶筒7上端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开门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具有环状倒锥形凸台28,安装环23的下端面形状与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形状相吻合;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具有环状锥形凸台29,下压套。
6、8的上端面形状与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形状相吻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开门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5由多节相互连接而成。权利要求书CN102071897ACN102071901A1/3页3侧开门防喷盒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油田用连续油管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开门防喷盒。背景技术0002防喷盒是油田用于连续油管修井、洗井、辅助电缆测井作业中防止井涌、井喷等事故发生的井口安全设备。目前,连续油管的作业大多采用单液缸防喷盒。在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需要更换已磨损的胶筒时,必须先将井口关闭,再将单液缸防喷盒解体后才能更换密封胶筒,大大降低了油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采油率。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解。
7、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侧开门防喷盒,采用双液缸结构,解决单液缸防喷盒不能在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更换密封胶筒的缺陷,提高了油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测井作业效率。对于降低作业成本、提高采油率具有显著成效。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侧开门防喷盒,具有下液缸9,下活塞14位于下液缸9中,下液缸下端盖15固定在下液缸9的下端,且下液缸下端盖15的下端连接有接头22,下活塞14内的上端插装有下压套8,转换接头I12与下液缸9的上端连通,转换接头II13与下液缸9的下端连通。所述下液缸9的上端固定有立柱I20,立柱I20的上端固定有上液缸下端盖6,上液缸下端盖6上固定有立柱II21,立柱II21的上端固定有上。
8、液缸上端盖1,上液缸4固定在上液缸下端盖6与上液缸上端盖1之间;上活塞5的上端位于上液缸4中,上活塞5的下端套装在下压套8及下活塞14的上端,上活塞5的下端外壁上套装有圆螺母11;筒体2的上端固定在上液缸上端盖1的中心孔上,下端插装在上活塞5中,密封胶筒7位于上活塞5中,并处于筒体2的下端与下压套8的上端之间,且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与筒体2的下端面之间插装有两半圆形的安装环23;侧开门16通过其上固定的轴套19铰接在立柱I20上,且轴套19上装有锁紧螺钉10,侧开门16位于上活塞5的外围,并使侧开门16的上下两端分别顶在上液缸下端盖6的下端面以及圆螺母11的上端面上;转换接头III17与上液缸4。
9、的上端连通,转换接头IV18与上液缸4的下端连通。0005所述侧开门16为两扇相互对称的弧形门,分别铰接在两个立柱I20上,且密贴在上活塞5的外壁上。0006所述下液缸上9的上端均布有四根立柱I20,上液缸下端盖6固定在四根立柱I20的上端,上液缸下端盖6上对称固定有八根立柱II21,上液缸上端盖1固定在八根立柱II21的上端。0007所述筒体2由外套24和插装固定在外套24内的内衬25构成,且外套24的上端固定在上液缸上端盖1的中心孔上,下端插装在上活塞5中,内衬25的下端头外形呈倒锥形26,倒锥形26的锥面上套装有与之配合的下端面也呈锥形的隔说明书CN102071897ACN1020719。
10、01A2/3页4圈27,并使隔圈27的上端面顶在外套24的下端面上;所述倒锥形26及隔圈27位于上活塞5内;所述安装环23位于倒锥形26下端面与密封胶筒7上端面之间。0008所述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具有环状倒锥形凸台28,安装环23的下端面形状与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形状相吻合;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具有环状锥形凸台29,下压套8的上端面形状与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形状相吻合。0009所述内衬25由多节相互连接而成。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00111、本发明通过在下液缸上方增设上液缸,打开上活塞可以更换密封胶筒,关闭上活塞可以封闭密封胶筒继续进行作业,提高了油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测井作业效。
11、率。对于降低作业成本、提高采油率具有显著成效。00122、本发明通过在上液缸下端套装圆螺母,上液缸外围增设侧开门,且在作业过程中侧开门锁死在关闭位置,使侧开门上下两端分别顶在上液缸下端盖的下端面以及圆螺母的上端面上,保证连续油管输送作业过程中上活塞始终处于关闭位置以封闭密封胶筒,即使误操作时,也不能打开上活塞,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0014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1、2、3、4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0016一种侧开门防喷盒,具有下液缸9,下活塞14位于下液缸9中,下液缸下端。
12、盖15固定在下液缸9的下端,且下液缸下端盖15的下端连接有接头22,下活塞14内的上端插装有下压套8,转换接头I12与下液缸9的上端连通,转换接头II13与下液缸9的下端连通。0017下液缸9的上端固定有四根均布的立柱20,上液缸下端盖6固定在四根立柱I20的上端,上液缸下端盖6上对称固定有八根立柱II21,上液缸上端盖1固定在八根立柱II21的上端,上液缸4固定在上液缸下端盖6与上液缸上端盖1之间;上活塞5的上端位于上液缸4中,上活塞5的下端套装在下压套8及下活塞14的上端,上活塞5的下端通过其外壁上带有的外螺纹套装有圆螺母11;筒体2的上端固定在上液缸上端盖1的中心孔上,下端插装在上活塞5。
13、中,密封胶筒7位于上活塞5中,并处于筒体2的下端与下压套8的上端之间;两扇相互对称的弧形侧开门16通过其上固定的轴套19分别铰接在两个立柱I20上,且轴套19上装有锁紧螺钉10,侧开门16密贴在上活塞5的外壁上,并使侧开门16的上下两端分别顶在上液缸下端盖6的下端面以及圆螺母11的上端面上;转换接头III17与上液缸4的上端连通,转换接头IV18与上液缸4的下端连通。0018所述筒体2由外套24和插装固定在外套24内相互连接的多节内衬25构成,且外套24的上端固定在上液缸上端盖1的中心孔上,下端插装在上活塞5中,内衬25的下端头外形呈倒锥形26,倒锥形26的锥面上套装有与之配合的下端面也呈锥形。
14、的隔圈27,并使隔说明书CN102071897ACN102071901A3/3页5圈27的上端面顶在外套24的下端面上;所述倒锥形26及隔圈27位于上活塞5内;倒锥形26下端面与密封胶筒7上端面之间插装有两半圆形的安装环23。所述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具有环状倒锥形凸台28,安装环23的下端面形状与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形状相吻合;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具有环状锥形凸台29,下压套8的上端面形状与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形状相吻合。0019当连续油管自筒体2的上端口穿过本发明向井下输送时,从转换接头I13处的油口给下液缸9的下端打液压油最高控制压力21MPA,下活塞14向上运动通过下压套8轴向挤压密封胶筒7使其。
15、压缩变形密封连续油管外侧缝隙从而密封井液。与此同时,隔圈27将挤压密封胶筒7的轴向力分解为一部分径向力,通过筒体2的内衬25的下端面作用在安装环23上;再通过安装环23的下端面作用在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由于安装环23的下端面与密封胶筒7的上端面为锥面配合,加之下压套8的上端面与密封胶筒7的下端面也为锥面配合,使密封胶筒7将连续油管包裹的更紧密,密封性能更好。0020当作业过程中需要更换密封胶筒7时,从转换接头II12处的油口给下液缸9的上端打液压油最高控制压力21MPA使已压缩变形的密封胶筒7释放松开。然后松开锁紧螺钉10,将两扇侧开门16向外拉动使其让开圆螺母11向上移动的空间。此时从转换接。
16、头IV18处的油口给上液缸4的下端打液压油最高控制压力21MPA,推动上活塞5上移而露出密封胶筒7,此时先从两侧将安装环23取出,然后就可以将密封胶筒7取出进行更换,安装时先将密封胶筒7安装到位,然后再自两侧将安装环23插装到位。更换完密封胶筒7后从转换接头III17处的油口给上液缸4的上端打液压油,推动上活塞5下移而封闭密封胶筒7。此时将侧开门16向里转动使其密贴在上活塞5的外壁上,并将锁紧螺钉10拧紧,将侧开门16锁死在关闭位置,使侧开门16上下两端分别顶在上液缸下端盖的下端面以及圆螺母的上端面上,保证连续油管输送作业过程中上活塞始终处于关闭位置以封闭密封胶筒,此时就可以继续作业了。即使误操作时,由于侧开门16的下端顶在圆螺母的上端面上,上端顶在上液缸下端盖的下端面上,圆螺母11向上移动的空间被侧开门16封闭,进而使上活塞被锁死不能向上移动,密封胶筒7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说明书CN102071897ACN102071901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71897ACN102071901A2/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71897ACN102071901A3/3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7189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