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1840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62584.4

申请日:

2010.04.16

公开号:

CN102052744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3/00申请日:20100416|||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00; E05F3/00

主分类号:

F24F13/00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钟阔; 金洛贤

地址:

韩国京畿道水原市

优先权:

2009.11.09 KR 10-2009-010742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郭鸿禧;李娜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改进铰链装置,使得机门能够维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机门;一侧连接于所述主体而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机门的以铰链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的铰链部件;连接于所述铰链部件而与所述铰链部件一起旋转的凸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加压单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包括 : 具有开口的主体 ; 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机门 ; 一侧连 接于所述主体而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机门的以铰链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的铰链部件 ; 连接 于所述铰链部件而与所述铰链部件一起旋转的凸轮 ; 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 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加压单元 ; 其中, 所述加压单元包括接触于所述凸轮的加压部件和设置为使得所述加压部件朝所 述凸轮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 : 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 一加压部接触的第一接触区的第一凸轮面, 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 部件 ; 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部接触的第二接触区的第二凸轮面, 以用于使得旋 转力以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 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一加压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机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 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二加压部的距离。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触 区的长度。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还包括所述第一接触区与所述第 二接触区之间的分界部, 并且, 当所述分界部与所述加压部件接触时, 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最 大。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当开闭所述机门时, 所述加压部件沿着由 所述弹性部件作用的弹性力的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关闭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 所述加压部 件当所述机门已打开时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 加压部件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 铰链轴, 所述凸轮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一端朝所述加压部件侧突出。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 壳体, 所述铰链轴、 所述铰链部件、 所述凸轮以及所述加压单元安装在所述铰链壳体而作为 组装体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铰链壳体的 固定部。
11: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铰链部件 的一面的引导凸起, 所述铰链壳体包括弧形的引导槽, 以用于与所述引导凸起结合而引导所述铰链部件的 移动。
12: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壳体包括下部铰链壳体和上部 2 铰链壳体, 而所述下部铰链壳体和所述上部铰链壳体分别具有轴孔和弹簧安装部, 所述铰链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的铰链孔, 所述铰链轴贯通所述铰链壳体的轴孔和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孔而结合于所述铰链壳 体, 所述铰链壳体的每个弹簧安装部分别安装有压缩线圈弹簧, 所述加压部件设置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压缩线圈弹簧之间, 以对所述凸轮进 行加压。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调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前方的前 面板。 3 102052744 A CN 102052751 说 明 空调机 书 1/6 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机门的铰链装置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空调机为利用在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过程中产生的热的移动来调节空气的温度 或湿度的装置。 [0003] 为了对空调机进行设置、 维修或清扫, 空调机可以具有用于开闭主体的一部分的 机门。而机门可旋转地可以安装于空调机的主体, 此时, 机门通过铰链装置与主体连接。 [0004] 如果铰链装置仅具有枢轴的功能, 则机门不能稳定地维持关闭状态。 而且, 随着机 门在打开的状态下自由地旋转, 给设置或维修空调机的作业者带来不便。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对铰链装置进行改善而能 够使得机门维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空调机。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 : 具有开口的主体 ; 用于开闭所述 开口的机门 ; 一侧连接于所述主体而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机门的以铰链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 置的铰链部件 ; 连接于所述铰链部件而与所述铰链部件一起旋转的凸轮 ; 对所述凸轮进行 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加压单元。 [0007] 当关闭所述机门时, 所述机门朝第一方向旋转, 且所述凸轮可包括被所述加压单 元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以所述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第一凸轮面。 [0008] 当打开所述机门时, 所述机门朝第二方向旋转, 且所述凸轮包括被所述加压单元 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以所述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第二凸轮面。 [0009] 所述加压单元包括接触于所述凸轮的加压部件和设置为使得所述加压部件朝所 述凸轮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0010] 所述凸轮包括 : 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加压部接触的第一接触区的第一凸轮 面, 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 ; 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 部接触的第二接触区的第二凸轮面, 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 [0011] 所述机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一加压部的距 离大于所述机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二加压部的距离。 [0012] 所述第一接触区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触区的长度。 [0013] 当开闭所述机门时, 所述加压部件沿着由所述弹性部件作用的弹性力的方向在第 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关闭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对所述凸 轮进行加压, 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打开时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 [0014] 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铰链轴到 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 [0015] 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铰链轴, 所述凸轮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 [0005]

说明书


述一端朝所述加压部件侧突出。

     所述空调机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壳体, 所述铰链轴、 所述铰 链部件、 所述凸轮以及所述加压单元安装在所述铰链壳体而作为组装体能够从所述主体拆 卸。
     所述主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铰链壳体的固定部。
     所述铰链壳体包括下部铰链壳体和上部铰链壳体, 所述下部铰链壳体和所述上部 铰链壳体分别具有轴孔和弹簧安装部, 所述铰链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的铰 链孔, 所述铰链轴贯通所述铰链壳体的轴孔和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孔而结合于所述铰链壳 体, 所述铰链壳体的每个弹簧安装部分别安装有压缩线圈弹簧, 所述加压部件设置于所述 铰链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压缩线圈弹簧之间, 以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 : 前方具有开口的主体 ; 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前方 而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前面板 ; 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前面板之间而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前 面板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 : 铰链壳体 ; 一端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铰 链壳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门的铰链部件 ; 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一端突出的凸轮 ; 可 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铰链壳体且接触于所述凸轮的加压部件 ; 设置为使得所述加压部件朝所 述凸轮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所述凸轮包括 : 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加压部接触的第一接触区的第一凸轮 面, 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 ; 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 部接触的第二接触区的第二凸轮面, 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 ; 所述第一接触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区的分解部。
     所述凸轮的所述分界部与所述加压部件接触时, 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 距离最大。
     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的内侧面板, 所述内侧面板包含用于容 置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 能够使得机门稳定地维持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 进而, 无需 另外设置固定装置也能够限制机门自由旋转, 因此, 可提高对空调机进行设置、 维修、 清扫 的作业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 1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
     图 2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
     图 3 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 ;
     图 4 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
     图 5 为图 4 的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
     图 6 至图 8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
     附图主要符号说明 : 1 为空调机, 10 为主体, 12 为开口, 80 为前面板, 100 为铰链装 置, 110 为铰链壳体, 130 为铰链轴, 150 为铰链部件, 170 为凸轮, 172 为第一凸轮面, 176 为 第二凸轮面, 190 为加压部件, 190 为加压单元, 195 为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 1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 2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 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空调机 1 包括前方具有开口 12 的主体 10 和用于开闭主体 10 的开口 12 而设置在主体 10 的前方的前面板 80。前面板 80 朝第一方向 C 旋转而关闭主体 10, 朝第二方向 D 旋转而打开主体 10。
     主体 10 包括 : 前方开放的外壳 20 ; 设置于外壳 20 的前方上侧的内侧面板 30 ; 分 别设置于外壳 20 的前方两侧的侧面板 40。侧面板 40 从主体 10 的上部延伸至下部, 由此形 成空调机 1 的侧面外观。侧面板 40 具有用于盖住内侧面板 30 的两侧前方的一部分的前面 部 42。
     前面板 80 形成空调机 1 的前面外观。前面板 80 通过铰链装置 100 可旋转地支撑 于主体 10。在对空调机 1 进行设置、 维修或清扫时, 作业者可通过打开前面板 80 而靠近主 体 10 内部。
     主体 10 的内侧下部设有用于循环室内空气的送风装置 50, 主体 10 的内侧上部设 有用于对根据送风装置 50 而循环的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的热交换器 60。 送风装置 50 包括风扇 52 和用于驱动风扇 52 的风扇电机 54 以及用于将所输送的 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 60 侧的风扇外壳 56。 风扇 52 可以由从前方和后方轴向吸入空气之后 径向排出的双向吸入型离心风扇构成。
     主体 10 的下侧后面和侧面形成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 14。 主体 10 的下端部 形成朝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16。突出部 16 可使主体 10 稳定地支撑在室内底面上。并且, 突 出部 16 使得形成有吸入口 14 的主体 10 的后面从周围的壁面隔离, 以通过吸入口 14 顺畅 地吸入室内空气。
     侧面板 40 形成用于向室内排出空气的排出口 44。排出口 44 从侧面板 40 的上部 延伸至中间部分。排出口 44 设有排出叶片 46, 以用于调节通过排出口 44 排出的空气的风 向。
     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 但是可以在内侧面板 30 的背面安装用于将流经热交换 器 60 的空气引导至侧面板 40 的排出口 44 侧的引导面板。
     图 3 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 1 及图 3 所示, 铰链装置 100 设置于主体 10 与前面板 80 之间, 以用于相对主 体 10 可旋转地支撑前面板 80。为了稳定地支撑前面板 80, 铰链装置 100 可设置为多个。 在图 1 中虽然示出了三个铰链装置 100 分别安装在前面板 80 的上端、 中央部以及下端的例 子, 但根据需要可以变更铰链装置的数量。
     铰链装置 100 包括铰链壳体 110 和铰链部件 150。铰链部件 150 的一侧以铰链轴 130 为中心可旋转地结合于铰链壳体 110, 铰链部件 150 的另一侧连接于前面板 80。
     铰链部件 150 可通过固定支架 210 与前面板 80 连接。固定支架 210 具有分别连 接到前面板 80 和铰链部件 150 的连接部 212、 214。固定支架 210 可形成定位销 216。定位 销 216 通过插入到形成于铰链部件 150 的定位孔 152 来确定固定支架 210 的位置, 因此, 使 得将固定支架 210 连接到铰链部件 150 和前面板 80 的装配工艺变得更加容易。
     铰链壳体 110 支撑在主体 10 侧。如图 3 所示, 连接于前面板 80 的上侧的铰链装 置 100a 可支撑在内侧面板 30。
     内侧面板 30 具有朝前面板 80 开放的固定部 32 和形成于固定部 32 的上部和下部 的支撑壁 34。铰链装置 100 的铰链壳体 110 容置于内侧面板 30 的固定部 32 而被支撑壁 34 支撑。
     铰链壳体 110 具有在其前端部朝上部和下部突出的突缘 111。当铰链外壳 110 容 置于固定部时, 突缘 111 盖住支撑壁 34 的前面, 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到支撑壁 34。
     当侧面板 40 结合到主体 10 时, 侧面板 40 的前面部 42 盖住铰链壳体 110 的突缘 111。侧面板 40 的前面部 42 形成可使铰链部件 150 通过的孔 43。
     如此设置铰链装置 100 时, 可使铰链装置 100 稳定地支撑于主体 10。 进而, 可防止 因前面板 80 的重量而使构成铰链装置 100 的部件变形或损伤。并且, 除了铰链部件 150 之 外, 铰链装置 100 不会向内侧面板 30 的外部暴露, 因此, 可提高空调机 1 的美观。
     连接于前面板 80 中间的铰链装置 100b 能够以在图 3 中说明的类似的结构支撑在 内侧面板 30。
     另外, 如图 1 所示, 连接于前面板 80 下侧的铰链装置 100c 可通过设置于主体 10 下 部的另外的支撑体 18 来支撑。支撑体 18 可具有能够稳定地支撑并容置铰链装置 100c 的 固定部 18a。 图 4 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图 5 为图 4 的铰 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 6 至图 8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动作状 态的示意图。其中, 图 6 示出了前面板关闭的状态, 图 7 示出了前面板打开的状态, 图8示 出了处于开闭动作中的状态。
     如图 4 至图 8 所示, 铰链装置 100 包括铰链壳体 110、 铰链轴 130、 铰链部件 150、 凸 轮 170 和加压单元 190。
     凸轮 170 设置成开闭前面板 80 时与铰链部件 150 一起旋转, 加压单元 190 设置成 对凸轮 170 进行加压。
     加压单元 190 根据前面板 80 的位置, 即铰链部件 150 的旋转位置对凸轮 170 进行 加压, 以使相互不同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例如, 如图 6 所示, 前面板 80 处于 关闭状态时, 加压单元 190 对凸轮 170 加压, 以使旋转力朝第一方向 C 作用于前面板 80。并 且, 如图 7 所示, 前面板 80 处于打开状态时, 加压单元 190 对凸轮 170 加压, 以使旋转力朝 第二方向 D 作用于前面板 80。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 可使前面板 80 稳定地维持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进而, 可 以无需另外设置用于稳定地维持前面板 80 的关闭状态的固定装置, 还可防止因前面板 80 打开状态下自由旋转而给作业者带来不便。
     如图 4 及图 5 所示, 铰链壳体 110 可由以上下方向结合的下部铰链壳体 112 和上 部铰链壳体 113 构成。下部铰链壳体 112 具有朝上部突出的挂钩 114, 上部铰链壳体 113 具 有对应于挂钩 114 的挂接孔 115。通过将下部铰链壳体 112 的挂钩 114 挂接到上部铰链壳 体 113 的挂接孔 115 中, 可容易地结合两个铰链壳体 112、 113。两个铰链壳体 112、 113 可通 过连接部件 116 而牢固地结合。
     下部铰链壳体 112 与上部铰链壳体 113 之间形成容置部 117。铰链部件 150 可旋
     转地设置于容置部 117。为了在铰链部件 150 旋转时铰链部件 150 不受铰链壳体 110 的干 扰, 容置部 117 的一侧和前方被开放。
     下部铰链壳体 112 和上部铰链壳体 113 分别具有轴孔 118, 铰链部件 150 具有对应 于铰链壳体 110 的轴孔 118 而形成于铰链部件 150 的一端 150a 的铰链孔 154。
     铰链轴 130 贯通铰链壳体 110 的轴孔 118 和铰链部件 150 的铰链孔 154 而结合 到铰链壳体 110。铰链轴 130 具有支撑于上部铰链壳体 113 的头部 132 和朝下部铰链壳体 112 的下部暴露的槽部 134。铰链轴 130 的下端部在贯通下部铰链壳体 112 的状态下固定 环 136 结合到槽部 134, 由此铰链轴 130 固定在铰链壳体 110。
     铰链部件 150 具有从其一端 150a 延伸的第一臂 156 和从第一臂 156 弯折而延伸 的第二臂 158。第一臂 156 平行于前面板 80 而延伸, 第二臂 158 从第一臂 156 大体垂直弯 折而连接到前面板 80。
     铰链壳体 110 的另一侧, 即铰链壳体 110 的开放的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止动部 119。止 动部 119 的一部分从下部铰链壳体 112 朝上方突出, 止动部 119 的另一部分从上部铰链壳体 113 朝下方突出。止动部 119 通过限制铰链部件 150 的旋转来防止前面板 80 旋转预定角度以上。
     形成容置部 117 的下部铰链壳体 112 的底面形成引导槽 120, 而铰链部件 150 的下 面形成用于结合到引导槽 120 的引导凸起 160( 参照图 6)。引导槽 120 形成为弧形 (arc), 以引导铰链部件 150 的旋转。 凸轮 170 连接于铰链部件 150 而与铰链部件 150 一起旋转。凸轮 170 可一体形成 于铰链部件 150。但是作为另一个实施例, 将凸轮设置为从铰链部件分离的状态下能够旋 转, 并利用连杆或齿轮等动力传递装置, 使凸轮与铰链部件联动。
     凸轮 170 可邻接于铰链轴 130 而从铰链部件 150 的一端 150a 突出。凸轮 170 被 加压单元 190 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加压单元 190 包括邻接于凸轮 170 而设置的加压部件 180 和用于将加压部件 180 朝凸轮 170 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195。
     加压部件 180 具有与凸轮 170 接触的加压面 181, 以用于对凸轮 170 加压。加压部 件 180 中加压面 181 的相反面被弹性部件 195 弹性支撑。如图 5 所示, 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195 可由两个压缩线圈弹簧 195a、 195b 构成。
     压缩线圈弹簧 195a 安装于下部铰链壳体 112。 下部铰链壳体 112 具有用于容置压 缩线圈弹簧 195a 的弹簧安装部 121。压缩线圈弹簧 195a 的后端支撑于下部铰链壳体 112 的后壁 112a, 压缩线圈弹簧 195a 的前端位于能够对加压部件 180 进行加压的位置。
     上部铰链壳体 113 与下部铰链壳体 112 类似地具有弹簧安装部 122。压缩线圈弹 簧 195b 设置于上部铰链壳体 113 的弹簧安装部 122。
     加压部件 180 可直线移动地设置于铰链壳体 110。下部铰链壳体 112 和上部铰链 壳体 113 形成有引导长孔 123。
     加压部件 180 的上面与下面分别设有弹性片 182。弹性片 182 的一端固定于加压 部件 180, 其周围被切开, 从而弹性片 182 具有弹性恢复力。
     弹性片 182 突出形成有结合突起 183, 而结合突起 183 分别结合到形成于两个铰链 壳体 112、 113 的引导长孔 123。引导长孔 123 与结合突起 183 结合而防止加压部件 180 脱 离, 同时引导加压部件 180 的直线运动。
     在弹性片 182 变形的状态下, 若将加压部件 180 推入到下部铰链壳体 112 与上部 铰链壳体 113 之间, 则即使两个铰链壳体 112、 113 在相互结合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加 压部件 180 装配到铰链壳体 110。
     如图 6 及图 7 所示, 当开闭前面板 80 时, 加压部件 180 在不同的位置对凸轮 170 进行加压。如图 6 所示, 当前面板 80 处于关闭状态时, 加压部件 180 在第一位置 P 对凸轮 170 进行加压, 而如图 7 所示, 当前面板 80 处于打开状态时, 加压部件 180 在第二位置 Q 对 凸轮 170 进行加压。
     加压部件 180 根据铰链部件 150 的旋转位置在不同的部位对凸轮 170 进行加压。 加压部件 180 的第一加压部 184 对凸轮 170 加压为使得朝关闭前面板 80 的方向, 即第一方 向 C 的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加压部件 180 的第二加压部 185 对凸轮 170 加压为使 得朝打开前面板 80 的方向, 即第二方向 D 的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凸轮 170 包括第一凸轮面 172、 第二凸轮面 176 以及两个凸轮面 172、 176 之间的分 界部 175。第一凸轮面 172 具有与加压部件 180 的第一加压部 184 接触的第一接触区 174, 第二凸轮面 176 具有与加压部件 180 的第二加压部 185 接触的第二接触区 178。 分界部 175 位于第一接触区 174 与第二接触区 178 之间。
     在前面板 80 关闭状态下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的旋转力可设计为大于在前面板 80 打开状态下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的旋转力。
     压缩线圈弹簧 195a、 195b 的压缩程度越大, 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的弹性力越大, 因 此, 从铰链轴 130 到位于第一位置 P 的加压部件 180 的距离 d1 可设计为大于从铰链轴 130 到位于第二位置 Q 的加压部件 180 的距离 d2。
     并且, 作用于凸轮 170 的力的作用点离铰链轴 130 越远, 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的力 越大, 因此, 从铰链轴 130 到加压部件 180 的第一加压部 183 的距离 r1 可设计为大于从加 压部件 180 到第二加压部 185 的距离 r2。
     根据这种结构, 由于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面板 80 相对受到较大的力, 因此, 无需另 外设置固定装置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前面板 80 关闭状态。并且, 由于处于打开状态的前面板 80 相对受到较小的力, 因此, 作业者不使用较大的力量也能够关闭前面板 80。
     如图 8 所示, 从铰链轴 130 到加压部件 180 的距离在凸轮 170 的分界部 175 与加 压部件 180 接触的时候最大。因此, 凸轮 170 的分界部 175 与加压部件 180 接触的时候压 缩线圈弹簧 195a、 195b 的弹性力最大, 而且, 前面板 80 在其开闭动作中的任意位置中根据 压缩线圈弹簧 195a、 195b 的弹性力而自动旋转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另外, 如图 6 及图 7 所示, 对于凸轮 170 而言, 沿着第一凸轮面 172 的第一接触区 174 的长度 s1 可形成为小于沿着第二凸轮面 176 的第二接触区 178 的长度 s2。根据这种 结构, 作业者仅稍微打开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面板 80, 也能够通过作用于铰链部件 150 的力 ( 第二方向的力 ) 完全打开前面板 80。并且, 当关闭前面板 80 时, 在前面板 80 几乎关闭的 状态下, 第一方向的力作用于前面板 80, 因此, 可预防用较强的力关闭前面板 80 时有可能 发生的安全事故。
     以上, 将可旋转地支撑前面板的铰链装置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 本发明的思 想并不限定于此。即, 本发明的思想可使用于为了开闭形成于空调机的主体的开口而设置 的各种形态的机门。

空调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空调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空调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机.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2744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2744ACN102052744A21申请号201010162584422申请日20100416102009010742320091109KRF24F13/00200601E05F3/0020060171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地址韩国京畿道水原市72发明人金钟阔金洛贤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代理人郭鸿禧李娜娜54发明名称空调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改进铰链装置,使得机门能够维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机门;一侧连。

2、接于所述主体而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机门的以铰链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的铰链部件;连接于所述铰链部件而与所述铰链部件一起旋转的凸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加压单元。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8页CN102052751A1/2页2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机门;一侧连接于所述主体而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机门的以铰链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的铰链部件;连接于所述铰链部件而与所述铰链部件一起旋转的凸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加压单元;其中,所述加压单。

3、元包括接触于所述凸轮的加压部件和设置为使得所述加压部件朝所述凸轮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加压部接触的第一接触区的第一凸轮面,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部接触的第二接触区的第二凸轮面,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一加压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机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二加压部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的长度小。

4、于所述第二接触区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还包括所述第一接触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区之间的分界部,并且,当所述分界部与所述加压部件接触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最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当开闭所述机门时,所述加压部件沿着由所述弹性部件作用的弹性力的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关闭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打开时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

5、离。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铰链轴,所述凸轮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一端朝所述加压部件侧突出。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壳体,所述铰链轴、所述铰链部件、所述凸轮以及所述加压单元安装在所述铰链壳体而作为组装体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铰链壳体的固定部。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面的引导凸起,所述铰链壳体包括弧形的引导槽,以用于与所述引导凸起结合而引导所述铰链部件的移动。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

6、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壳体包括下部铰链壳体和上部权利要求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2/2页3铰链壳体,而所述下部铰链壳体和所述上部铰链壳体分别具有轴孔和弹簧安装部,所述铰链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的铰链孔,所述铰链轴贯通所述铰链壳体的轴孔和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孔而结合于所述铰链壳体,所述铰链壳体的每个弹簧安装部分别安装有压缩线圈弹簧,所述加压部件设置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压缩线圈弹簧之间,以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前方的前面板。权利要求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1/6页4空调。

7、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机门的铰链装置的空调机。背景技术0002空调机为利用在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过程中产生的热的移动来调节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的装置。0003为了对空调机进行设置、维修或清扫,空调机可以具有用于开闭主体的一部分的机门。而机门可旋转地可以安装于空调机的主体,此时,机门通过铰链装置与主体连接。0004如果铰链装置仅具有枢轴的功能,则机门不能稳定地维持关闭状态。而且,随着机门在打开的状态下自由地旋转,给设置或维修空调机的作业者带来不便。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对铰链装置进行改善而能够使得机门维持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空调机。000。

8、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机门;一侧连接于所述主体而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机门的以铰链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的铰链部件;连接于所述铰链部件而与所述铰链部件一起旋转的凸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加压单元。0007当关闭所述机门时,所述机门朝第一方向旋转,且所述凸轮可包括被所述加压单元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以所述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第一凸轮面。0008当打开所述机门时,所述机门朝第二方向旋转,且所述凸轮包括被所述加压单元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以所述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的第二凸轮面。0009所述加压单元包括接触于所述凸轮的加压部。

9、件和设置为使得所述加压部件朝所述凸轮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0010所述凸轮包括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加压部接触的第一接触区的第一凸轮面,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部接触的第二接触区的第二凸轮面,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0011所述机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一加压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机门处于打开状态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所述第二加压部的距离。0012所述第一接触区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触区的长度。0013当开闭所述机门时,所述加压部件沿着由所述弹性部件作用的弹性力的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10、之间移动,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关闭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所述加压部件当所述机门已打开时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0014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大于从所述铰链轴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0015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铰链轴,所述凸轮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说明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2/6页5述一端朝所述加压部件侧突出。0016所述空调机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壳体,所述铰链轴、所述铰链部件、所述凸轮以及所述加压单元安装在所述铰链壳体而作为组装体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0017所述主体包。

11、括用于容置所述铰链壳体的固定部。0018所述铰链壳体包括下部铰链壳体和上部铰链壳体,所述下部铰链壳体和所述上部铰链壳体分别具有轴孔和弹簧安装部,所述铰链部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的铰链孔,所述铰链轴贯通所述铰链壳体的轴孔和所述铰链部件的铰链孔而结合于所述铰链壳体,所述铰链壳体的每个弹簧安装部分别安装有压缩线圈弹簧,所述加压部件设置于所述铰链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压缩线圈弹簧之间,以对所述凸轮进行加压。001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前方具有开口的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前方而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前面板;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前面板之间而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前面板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链壳体;。

12、一端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铰链壳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门的铰链部件;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一端突出的凸轮;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铰链壳体且接触于所述凸轮的加压部件;设置为使得所述加压部件朝所述凸轮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0020所述凸轮包括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加压部接触的第一接触区的第一凸轮面,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一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具有与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二加压部接触的第二接触区的第二凸轮面,以用于使得旋转力以第二方向作用于所述铰链部件;所述第一接触区与所述第二接触区的分解部。0021所述凸轮的所述分界部与所述加压部件接触时,从所述铰链轴到所述加压部件的距离最大。0022所述主。

13、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的内侧面板,所述内侧面板包含用于容置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部。0023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使得机门稳定地维持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进而,无需另外设置固定装置也能够限制机门自由旋转,因此,可提高对空调机进行设置、维修、清扫的作业者的便利性。附图说明0024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立体图;0025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剖视图;0026图3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0027图4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立体图;0028图5为图4的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29图6至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

14、中示出铰链装置的动作状态的图。0030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为空调机,10为主体,12为开口,80为前面板,100为铰链装置,110为铰链壳体,130为铰链轴,150为铰链部件,170为凸轮,172为第一凸轮面,176为第二凸轮面,190为加压部件,190为加压单元,195为弹性部件。说明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3/6页6具体实施方式0031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0032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剖视图。0033如图1及图2所示,空调机1包括前方具有开口12的主体10和用于开闭主体10的开口12而。

15、设置在主体10的前方的前面板80。前面板80朝第一方向C旋转而关闭主体10,朝第二方向D旋转而打开主体10。0034主体10包括前方开放的外壳20;设置于外壳20的前方上侧的内侧面板30;分别设置于外壳20的前方两侧的侧面板40。侧面板40从主体10的上部延伸至下部,由此形成空调机1的侧面外观。侧面板40具有用于盖住内侧面板30的两侧前方的一部分的前面部42。0035前面板80形成空调机1的前面外观。前面板80通过铰链装置100可旋转地支撑于主体10。在对空调机1进行设置、维修或清扫时,作业者可通过打开前面板80而靠近主体10内部。0036主体10的内侧下部设有用于循环室内空气的送风装置50,。

16、主体10的内侧上部设有用于对根据送风装置50而循环的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的热交换器60。0037送风装置50包括风扇52和用于驱动风扇52的风扇电机54以及用于将所输送的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60侧的风扇外壳56。风扇52可以由从前方和后方轴向吸入空气之后径向排出的双向吸入型离心风扇构成。0038主体10的下侧后面和侧面形成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4。主体10的下端部形成朝后方突出的突出部16。突出部16可使主体10稳定地支撑在室内底面上。并且,突出部16使得形成有吸入口14的主体10的后面从周围的壁面隔离,以通过吸入口14顺畅地吸入室内空气。0039侧面板40形成用于向室内排出空气的排出口4。

17、4。排出口44从侧面板40的上部延伸至中间部分。排出口44设有排出叶片46,以用于调节通过排出口44排出的空气的风向。0040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以在内侧面板30的背面安装用于将流经热交换器60的空气引导至侧面板40的排出口44侧的引导面板。0041图3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0042如图1及图3所示,铰链装置100设置于主体10与前面板80之间,以用于相对主体10可旋转地支撑前面板80。为了稳定地支撑前面板80,铰链装置100可设置为多个。在图1中虽然示出了三个铰链装置100分别安装在前面板80的上端、中央部以及下端的例子,但根据需要可以变更铰链。

18、装置的数量。0043铰链装置100包括铰链壳体110和铰链部件150。铰链部件150的一侧以铰链轴130为中心可旋转地结合于铰链壳体110,铰链部件150的另一侧连接于前面板80。0044铰链部件150可通过固定支架210与前面板80连接。固定支架210具有分别连接到前面板80和铰链部件150的连接部212、214。固定支架210可形成定位销216。定位销216通过插入到形成于铰链部件150的定位孔152来确定固定支架210的位置,因此,使得将固定支架210连接到铰链部件150和前面板80的装配工艺变得更加容易。说明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4/6页70045铰链壳体1。

19、10支撑在主体10侧。如图3所示,连接于前面板80的上侧的铰链装置100A可支撑在内侧面板30。0046内侧面板30具有朝前面板80开放的固定部32和形成于固定部32的上部和下部的支撑壁34。铰链装置100的铰链壳体110容置于内侧面板30的固定部32而被支撑壁34支撑。0047铰链壳体110具有在其前端部朝上部和下部突出的突缘111。当铰链外壳110容置于固定部时,突缘111盖住支撑壁34的前面,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到支撑壁34。0048当侧面板40结合到主体10时,侧面板40的前面部42盖住铰链壳体110的突缘111。侧面板40的前面部42形成可使铰链部件150通过的孔43。0049如此设置。

20、铰链装置100时,可使铰链装置100稳定地支撑于主体10。进而,可防止因前面板80的重量而使构成铰链装置100的部件变形或损伤。并且,除了铰链部件150之外,铰链装置100不会向内侧面板30的外部暴露,因此,可提高空调机1的美观。0050连接于前面板80中间的铰链装置100B能够以在图3中说明的类似的结构支撑在内侧面板30。0051另外,如图1所示,连接于前面板80下侧的铰链装置100C可通过设置于主体10下部的另外的支撑体18来支撑。支撑体18可具有能够稳定地支撑并容置铰链装置100C的固定部18A。0052图4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铰链装置的分解立。

21、体图,图6至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示出铰链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6示出了前面板关闭的状态,图7示出了前面板打开的状态,图8示出了处于开闭动作中的状态。0053如图4至图8所示,铰链装置100包括铰链壳体110、铰链轴130、铰链部件150、凸轮170和加压单元190。0054凸轮170设置成开闭前面板80时与铰链部件150一起旋转,加压单元190设置成对凸轮170进行加压。0055加压单元190根据前面板80的位置,即铰链部件150的旋转位置对凸轮170进行加压,以使相互不同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150。例如,如图6所示,前面板80处于关闭状态时,加压单元190对凸轮1。

22、70加压,以使旋转力朝第一方向C作用于前面板80。并且,如图7所示,前面板80处于打开状态时,加压单元190对凸轮170加压,以使旋转力朝第二方向D作用于前面板80。0056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可使前面板80稳定地维持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进而,可以无需另外设置用于稳定地维持前面板80的关闭状态的固定装置,还可防止因前面板80打开状态下自由旋转而给作业者带来不便。0057如图4及图5所示,铰链壳体110可由以上下方向结合的下部铰链壳体112和上部铰链壳体113构成。下部铰链壳体112具有朝上部突出的挂钩114,上部铰链壳体113具有对应于挂钩114的挂接孔115。通过将下部铰链壳体112的挂钩1。

23、14挂接到上部铰链壳体113的挂接孔115中,可容易地结合两个铰链壳体112、113。两个铰链壳体112、113可通过连接部件116而牢固地结合。0058下部铰链壳体112与上部铰链壳体113之间形成容置部117。铰链部件150可旋说明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5/6页8转地设置于容置部117。为了在铰链部件150旋转时铰链部件150不受铰链壳体110的干扰,容置部117的一侧和前方被开放。0059下部铰链壳体112和上部铰链壳体113分别具有轴孔118,铰链部件150具有对应于铰链壳体110的轴孔118而形成于铰链部件150的一端150A的铰链孔154。0060铰链轴。

24、130贯通铰链壳体110的轴孔118和铰链部件150的铰链孔154而结合到铰链壳体110。铰链轴130具有支撑于上部铰链壳体113的头部132和朝下部铰链壳体112的下部暴露的槽部134。铰链轴130的下端部在贯通下部铰链壳体112的状态下固定环136结合到槽部134,由此铰链轴130固定在铰链壳体110。0061铰链部件150具有从其一端150A延伸的第一臂156和从第一臂156弯折而延伸的第二臂158。第一臂156平行于前面板80而延伸,第二臂158从第一臂156大体垂直弯折而连接到前面板80。0062铰链壳体110的另一侧,即铰链壳体110的开放的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止动部119。止动部11。

25、9的一部分从下部铰链壳体112朝上方突出,止动部119的另一部分从上部铰链壳体113朝下方突出。止动部119通过限制铰链部件150的旋转来防止前面板80旋转预定角度以上。0063形成容置部117的下部铰链壳体112的底面形成引导槽120,而铰链部件150的下面形成用于结合到引导槽120的引导凸起160参照图6。引导槽120形成为弧形ARC,以引导铰链部件150的旋转。0064凸轮170连接于铰链部件150而与铰链部件150一起旋转。凸轮170可一体形成于铰链部件150。但是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将凸轮设置为从铰链部件分离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并利用连杆或齿轮等动力传递装置,使凸轮与铰链部件联动。006。

26、5凸轮170可邻接于铰链轴130而从铰链部件150的一端150A突出。凸轮170被加压单元190加压而使得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150。0066加压单元190包括邻接于凸轮170而设置的加压部件180和用于将加压部件180朝凸轮170侧弹性偏置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195。0067加压部件180具有与凸轮170接触的加压面181,以用于对凸轮170加压。加压部件180中加压面181的相反面被弹性部件195弹性支撑。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弹性部件195可由两个压缩线圈弹簧195A、195B构成。0068压缩线圈弹簧195A安装于下部铰链壳体112。下部铰链壳体112具有用于容置压缩线圈弹簧195A的弹簧。

27、安装部121。压缩线圈弹簧195A的后端支撑于下部铰链壳体112的后壁112A,压缩线圈弹簧195A的前端位于能够对加压部件180进行加压的位置。0069上部铰链壳体113与下部铰链壳体112类似地具有弹簧安装部122。压缩线圈弹簧195B设置于上部铰链壳体113的弹簧安装部122。0070加压部件180可直线移动地设置于铰链壳体110。下部铰链壳体112和上部铰链壳体113形成有引导长孔123。0071加压部件180的上面与下面分别设有弹性片182。弹性片182的一端固定于加压部件180,其周围被切开,从而弹性片182具有弹性恢复力。0072弹性片182突出形成有结合突起183,而结合突起1。

28、83分别结合到形成于两个铰链壳体112、113的引导长孔123。引导长孔123与结合突起183结合而防止加压部件180脱离,同时引导加压部件180的直线运动。说明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6/6页90073在弹性片182变形的状态下,若将加压部件180推入到下部铰链壳体112与上部铰链壳体113之间,则即使两个铰链壳体112、113在相互结合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加压部件180装配到铰链壳体110。0074如图6及图7所示,当开闭前面板80时,加压部件180在不同的位置对凸轮170进行加压。如图6所示,当前面板80处于关闭状态时,加压部件180在第一位置P对凸轮170进。

29、行加压,而如图7所示,当前面板80处于打开状态时,加压部件180在第二位置Q对凸轮170进行加压。0075加压部件180根据铰链部件150的旋转位置在不同的部位对凸轮170进行加压。加压部件180的第一加压部184对凸轮170加压为使得朝关闭前面板80的方向,即第一方向C的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150。加压部件180的第二加压部185对凸轮170加压为使得朝打开前面板80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的旋转力作用于铰链部件150。0076凸轮170包括第一凸轮面172、第二凸轮面176以及两个凸轮面172、176之间的分界部175。第一凸轮面172具有与加压部件180的第一加压部184接触的第一接触区17。

30、4,第二凸轮面176具有与加压部件180的第二加压部185接触的第二接触区178。分界部175位于第一接触区174与第二接触区178之间。0077在前面板80关闭状态下作用于铰链部件150的旋转力可设计为大于在前面板80打开状态下作用于铰链部件150的旋转力。0078压缩线圈弹簧195A、195B的压缩程度越大,作用于铰链部件150的弹性力越大,因此,从铰链轴130到位于第一位置P的加压部件180的距离D1可设计为大于从铰链轴130到位于第二位置Q的加压部件180的距离D2。0079并且,作用于凸轮170的力的作用点离铰链轴130越远,作用于铰链部件150的力越大,因此,从铰链轴130到加压部。

31、件180的第一加压部183的距离R1可设计为大于从加压部件180到第二加压部185的距离R2。0080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面板80相对受到较大的力,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固定装置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前面板80关闭状态。并且,由于处于打开状态的前面板80相对受到较小的力,因此,作业者不使用较大的力量也能够关闭前面板80。0081如图8所示,从铰链轴130到加压部件180的距离在凸轮170的分界部175与加压部件180接触的时候最大。因此,凸轮170的分界部175与加压部件180接触的时候压缩线圈弹簧195A、195B的弹性力最大,而且,前面板80在其开闭动作中的任意位置中根据压缩线圈弹簧1。

32、95A、195B的弹性力而自动旋转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0082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对于凸轮170而言,沿着第一凸轮面172的第一接触区174的长度S1可形成为小于沿着第二凸轮面176的第二接触区178的长度S2。根据这种结构,作业者仅稍微打开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面板80,也能够通过作用于铰链部件150的力第二方向的力完全打开前面板80。并且,当关闭前面板80时,在前面板80几乎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方向的力作用于前面板80,因此,可预防用较强的力关闭前面板80时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0083以上,将可旋转地支撑前面板的铰链装置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的思想可。

33、使用于为了开闭形成于空调机的主体的开口而设置的各种形态的机门。说明书CN102052744ACN102052751A1/8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2/8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3/8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4/8页1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5/8页1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6/8页1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7/8页1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CN102052751A8/8页1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5274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