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身预制砌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井身预制砌块.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4361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4361ACN101994361A21申请号201010511827022申请日20101020E04C1/39200601E02D29/1220060171申请人蒋云地址213300江苏省溧阳市平陵一村19号302室72发明人蒋云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代理人侯雁54发明名称一种井身预制砌块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特别涉及一种井身预制砌块。本发明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4,圆弧形内筒壁2上表面11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上表。
2、面11的内侧均具有凹槽5,圆弧形内筒壁2下表面12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下表面12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5相匹配的凸起6,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低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加强连筋4的下端面42低于圆弧形内筒壁1的下表面12。本发明不渗漏、强度高、修砌质量好、操作方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CN101994366A1/1页21一种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侧表面13、右侧表面14、内弧面15和外弧面16的弧形砌块1,弧形砌块1的左侧表面13上具有凸起部7,弧形砌块1的右侧表面14上具有能与凸起部7互。
3、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凹陷部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砌块1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4,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上表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的下表面1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下表面12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上表面11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上表面11的内侧均具有凹槽5,圆弧形内筒壁2下表面12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下表面12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5相匹配的凸起6,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低于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加强连筋4的下端面42低于圆弧形内筒壁1的下表面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
4、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15CM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的0507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深度为1CM3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6的高度为1CM3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连筋4为两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砌块1的内表面17为粗糙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砌块1材料为混凝。
5、土。权利要求书CN101994361ACN101994366A1/5页3一种井身预制砌块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特别涉及一种井身预制砌块。背景技术0002检查井等各种井的井身截面有矩形、方形、圆弧形状等多种形状,但目前主要采用的井身截面形状是圆弧形,即形成井身为圆柱体井身。井身最初是采用砖块修砌,但这种井身存在着井体强度低、抗渗漏性差、需要粉刷、易脱皮、修砌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操作人员在修砌和粉刷井身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因而逐渐被取代,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目前的这些混凝土砌块是通过多块混凝土砌块的配合安装组成一层圆柱体井身,然后通过一层一层的混凝土砌块将井身修砌拼装起来,。
6、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具有内外圆弧面的、整体为圆柱体的井身,在混凝土砌块中设置有可灌装混凝土的空隙,混凝土浇筑后使井身比较牢靠。但是现有混凝土砌块还存在着如下缺陷1现有的砌块结构设计不合理,砌块的内圆弧和外圆弧连接部分的上表面均等于或高于内圆弧和外圆弧的上表面,致使砌块修砌拼装后,内圆弧和外圆弧连接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没有足够的横向浇注空隙,而只能靠纵向浇注空隙,现有的横向空隙目的不是起到浇注空隙的作用,也无法实现横向浇注的功能,所以人们只是称之为横向空隙;另外砌块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有的没有设计定位、固定用插口,有的即使在砌块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设计了定位、固定用插口,但砌块的上表面和下。
7、表面缺少定位、固定用插口。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无法使混凝土砌块上下左右进行全方位牢靠固定和卡紧,也无法准确定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浇注空隙而使砌块之间产生无法弥住的不合理缝隙,从而使混凝土在浇注和进行震实的过程中从砌块之间缝隙中跑漏出来,出现跑浆、漏浆现象,还会出现整体井身偏斜、安装表面严重不平等现象,上述这些问题都会使得制作出的井身产生空洞,造成严重渗漏,井身的强度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井身质量差,有时甚至使井身无法使用;2现有砌块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混凝土在浇注后与砌块的粘合性不好,影响强度且容易渗水;3现有的混凝土砌块还存在着重量较重,无操作工位等问题,安装操作不便。目前混凝土砌块在制作井。
8、身时虽然具有拼装速度快、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存在着上述缺陷,特别是混凝土砌块制作井身时存在的渗漏难题一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渗漏问题已成为混凝土砌块制作井身中最难解决的技术瓶颈,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砌块制作井身的推广应用,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不渗水、强度高、修砌质量好、安装操作方便的井身制作用混凝土砌块。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不渗漏、强度高、具有足够浇注空隙、修砌质量好、安装操作方便的一种井身预制砌块。0004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内弧面和外弧面的弧形砌块,弧形砌块的左侧表面上具有凸起部,弧。
9、形砌块的右侧表面上具有能与凸起部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凹陷部,所述的弧形砌块说明书CN101994361ACN101994366A2/5页4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均具有凹槽,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加强连筋的下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0005进一步,所述上表面至下表面的。
10、高度I为15CM25CM。0006进一步,所述加强连筋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高度I的0507倍。0007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CM3CM。0008进一步,所述凸起的高度为1CM3CM。0009进一步,所述的加强连筋为两条。0010进一步,所述弧形砌块的内表面为粗糙面。0011进一步,所述的弧形砌块材料为混凝土。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很多好处1本发明弧形砌块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设置有加强连筋,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通述加强连筋连接成一体,本发明为靠加强连筋相连接的、圆弧形内筒壁和圆弧形外筒壁之间除加强连筋外为全中空的结构。
11、形式,这使得本发明的重量大大减轻,节约了成本,且加强连筋处做为手工操作位,安装操作十分方便。2通过本发明弧形砌块的左侧表面的凸起部与相邻弧形砌块的右侧表面的凹陷部凸凹匹配插接,使每层相邻弧形砌块之间固定牢靠、定位准确;再通过本发明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上的凹槽与相邻层下表面凸起的匹配,使相邻层弧形砌块之间固定牢靠、定位准确。这种结构使得弧形砌块实现了全方位锁紧,弧形砌块上下左右全方位进行固定和定位。更为重要是本发明结构中加强连筋的上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上表面,加强连筋的下端面低于圆弧形内筒壁的下表面,使得本发明不但具有纵向空隙,还具有足够的横向空隙,且纵向空隙和横。
12、向空隙相互贯通,为混凝土浇注留出足够的浇注空隙,横向空隙实现了浇注的功能,即与现有技术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横向空隙为真正的横向浇注空隙。由于横向浇注空隙的出出使得混凝土浇注后实现了横向相连、纵向相贯、纵横交错的网状全方位连接结构,本发明使得砌块之间缝隙和浇注孔隙结构十分合理,在混凝土浇注和进行震实的过程中不会从砌块之间缝隙中跑漏出来,不会出现跑浆、漏浆现象,更不会出现整体井身偏斜、安装表面不平等现象,再者本发明内表面为粗糙面,使得浇注后混凝土与砌块之间粘合性非常好,粘合紧密、牢固。因此本发明制作出的井身不渗漏、强度高、具有足够浇注空隙、修砌质量好,安全性好;另外本发明圆弧形内筒壁上表面的内侧和圆。
13、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内侧上设置的是凹槽,圆弧形内筒壁下表面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内侧上设置的是凸起,即凹槽在上、凸起在下,这种结构在混凝土浇注和震实过程中可避免反浆而引起的跑浆现象的发生,因此更加保证了井身的高质量,如果结构相反,即凹槽在下、凸起在上就会发生反浆而引起渗漏,这种设计改变了人们认为只要凹凸相配效果是相同这一传统偏见。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一直难以解决的渗漏技术难题,突破了会渗漏这一技术瓶颈,大大推进了混凝土砌块制作井身的应用。说明书CN101994361ACN101994366A3/5页5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5图3为。
14、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0017图5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9实施例一0020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井身预制砌块,砌块为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侧表面13、右侧表面14、内弧面15和外弧面16的弧形砌块1。弧形砌块1材料为混凝土。所述的弧形砌块1包括有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间设置有两条加强连筋4。弧形砌块1的内表面17为粗糙面,即圆弧形内筒壁2的内表面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内表面以及加强连筋4的上下左右表面均为粗糙面。圆弧形内筒壁2的上表面11。
15、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上表面11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的下表面1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下表面12在同一水平面上。圆弧形内筒壁2上表面11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上表面11的内侧均具有凹槽5,圆弧形内筒壁2下表面12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下表面12的内侧均具有与凹槽5相匹配的凸起6。弧形砌块1的左侧表面13上具有凸起部7,弧形砌块1的右侧表面14上具有能与凸起部7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圆柱形井身的凹陷部8,即凸起部7设置在圆弧形内筒壁2左侧表面13的内侧,凸起部7还设置在圆弧形外筒壁3左侧表面13的内侧,所述的凹陷部8设置在圆弧形内筒壁2右侧表面14的内侧,凹陷部8还设置在圆弧形外筒壁3右侧表面14的。
16、内侧。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为圆环组成的空心圆柱体的一部分,即内弧面15和外弧面16为同轴圆柱形弧面。左侧表面13和右侧表面14的延长面重叠交叉在空心圆柱体的圆心轴线OO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均垂直于OO。所述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20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20CM。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为内凹的圆弧面,加强连筋4的下端面42也为内凹的圆弧面。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的06倍,即H等于I的06倍,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是指加强连筋4的上端面41的最低点A至加强连筋4的下端面42的最低点B之间的距离。凹槽。
17、5的深度为2CM,即上表面1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2CM。凸起6的高度为2CM,即下表面1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2CM。0021实施例二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15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15CM。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的05倍,即H等于I的05倍。凹槽5的深度为1CM,即上表面1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1CM。凸起6的高度为1CM,即下表面1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1CM。说明书CN101994361ACN101994366A4/5页60023实施例三00。
18、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25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25CM。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的07倍,即H等于I的07倍。凹槽5的深度为3CM,即上表面1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3CM。凸起6的高度为3CM,即下表面1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3CM。0025实施例四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18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18CM。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
19、高度I的055倍,即H等于I的055倍。凹槽5的深度为15CM,即上表面1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15CM。凸起6的高度为15CM,即下表面1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15CM。0027实施例五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为22CM,即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的高度I均为22CM。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的065倍,即H等于I的065倍。凹槽5的深度为25CM,即上表面11至凹槽5底面的距离G为25CM。凸起6的高度为25CM,即下表面12至凸起6上面的距离F为25CM。0029除上述实施例。
20、外,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还可以选为其它任意高度值,一般选为15CM25CM为宜,依圆弧直径的大小做相应调整,圆弧直径大,一般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高度选高值,反之高度选低值。加强连筋4上下最薄处的厚度H为上表面11至下表面12的高度I的0508倍为宜。凹槽5的深度为1CM3CM为宜。凸起6的高度为1CM3CM为宜。加强连筋4以选用两条为宜,加强连筋4还可以选用其它条数,0030本发明使用时,每块弧形砌块1的左侧表面13上具有的凸起部7与相邻一块弧形砌块1右侧表面14上的凹陷部8互相匹配插接形成一层圆柱形井身,每层圆柱形井身依靠其圆弧形内筒壁2上表面11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上。
21、表面11的内侧的凹槽5与其上面的相邻层圆柱形井身的圆弧形内筒壁2下表面12的内侧和圆弧形外筒壁3下表面12的内侧凸起6相匹配,使各层圆柱形井身互相匹配连接起来。从而不但使每层圆柱形井身各块弧形砌块1通过凸起部7和凹陷部8的配合插接卡装得非常牢固,也使每层圆柱形井身上下面之间通过凹槽5和凸起6的配合插接卡装得非常牢固,形成整体井身,且实现了准确定位。安装时,相邻层的加强连筋4交错相对,即上层一块弧形砌块1左侧的加强连筋4与下层相接一块弧形砌块1右侧的加强连筋4上下相对,这样既起到保证圆弧形内筒壁2和圆弧形外筒壁3之间牢固连接,又使本发明拼装修砌时层与层之间接缝错开,使本发明修砌拼装的圆柱形井身的。
22、纵向接缝全部交错开,各层之间不易发生错动、胀开和渗漏。本发明的圆弧形内筒壁2、圆弧形外筒壁3和加强连筋4之间形成纵向空隙9和横向空隙10,纵向空隙9和横向空隙10相贯通,纵向空隙9和横向空隙10内具有足够的浇注混凝土空间。0031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说明书CN101994361ACN101994366A5/5页7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1994361ACN101994366A1/4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94361ACN101994366A2/4页9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4361ACN101994366A3/4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94361ACN101994366A4/4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943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