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86905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3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22504.8

申请日:

2016.10.26

公开号:

CN106503444A

公开日:

2017.03.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日:2016102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主分类号:

G06F19/00

申请人:

石国威

发明人:

石国威

地址: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清缘东里4号楼10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目的是能够根据不同人体情况和运动习惯获取其对应的运动量,进而实现运动的合理推荐。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别、身高、年龄和体重;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本发明主要用于运动量的获取过程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别、身高、年龄和体重;
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
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
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
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包括:
根据所述性别获取与所述性别对应的计算基础代谢率的公式;
将所述年龄、身高和体重输入所述计算基础代谢率的公式获得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
础代谢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
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
基础代谢率、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所述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
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输入预构建的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得到所
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耗,所述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根据每日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
构建,表达了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与运动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
输入预构建的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之前,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相乘获取所述待测人员每日的能量消耗;
基于每日的能量消耗为运动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之和的逻辑关系,构建第一运动能
量消值公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步数和/或运动速
度;
当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步数时,所述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
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包括:
将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取所述待测人
员的运动距离,该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表达了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
系;
将所述运动距离除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
当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速度时,所述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
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包括:
将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取所述待测人
员的运动距离,该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表达了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
系;
将所述运动距离除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
将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除以预定运动时间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参数包括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
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所述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所述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包括:
根据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进行体力活动评估确定待测人员的
体力活动类型;
根据所述体力活动类型确定体力活动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
和运动参数包括:
接收通过界面操作输入的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之后,该方法包
括:
将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量输出显示。
9.一种运动量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别、身
高、年龄和体重;
基础代谢率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
基础代谢率;
运动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
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重,获
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量计算单元包括:
体力活动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所述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
运动能量消耗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输入预构建的第
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耗,所述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根
据每日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构建,表达了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与运动能量消耗之
间的关系;
运动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
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说明书

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
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
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人体要保持健康,需要每天坚持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需考虑运动方
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

为了实现对健康运动的检测,目前现有技术中不少运动监测产品,例如运动手环
等,运动手环能够统计运动者的实际运动量,并将该运动量呈现给使用者,以便使用者清楚
的知道自己当前的运动量。但是,实际应用中,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相同强度的运动
对不同的人体来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有的人可能正好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有的人
可能就要受伤,有的人可能达不到健身的目的,故仅通过已经产生的运动去提示用户的健
身,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若运动过度反而让运动者受伤,因此如何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
运动习惯获取对应的运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是能够根据不同
人体情况和运动习惯获取其对应的运动量,进而实现运动的合理推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别、身高、年龄和体
重;

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

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
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
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运动量的获取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
别、身高、年龄和体重;

基础代谢率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
前的基础代谢率;

运动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
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
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本发明提出的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获取的待测人员的性别、年龄、
身高和体重获取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并基于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
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运动参数和基
础代谢率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使得整个运动量的获取,仅需要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
数、运动参数以及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
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便可以得到,由于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可以简单
方便的获取,而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
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基于科研获取,从而使运动量的获取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量的获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
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
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
谢率、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量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别、身高、年龄和
体重;

其中,所述运动参数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
间。

其中,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时,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采用接收通
过界面操作输入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具体的可以输出人体特征参数和运动参数输入操
作界面,该操作界面有多个输入选型框,用户通过输入框进行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的输入。
除了该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弹出框的形式进行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的输入,具体的本发
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102、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
物以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者公式法计算得
出。一般基础代谢率与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关,故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了待测人员
的体征参数后,可以根据体征参数中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以及基于基础代谢率的计算
公式,获取该待测人员的基础代谢率。

103、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
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
运动量。

其中,人体每天都需要活动,参加活动或运动都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人体每日消
耗的能量或者每日需要的能量,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者公式计算出来。通过研究,人体每
日能量消耗E=基础代谢率*f,其中f表示不同体力活动的系数)。动能量消耗(S)是指在运
动状态下所消耗的能量,等于人体每日能量消耗或者每日需要的能量减去人体基础代谢或
者安静状态下(活动较少)的能量消耗,即S=E-基础代谢率=(f-1.15)*基础代谢率,得到
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第一关系。基于该第一关系,只要获取
了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就可以得到运动能量消耗,进而基于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
距离之间的第二关系,计算获得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运动量可以为但不局限于运动步数和/或运动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获取的待测人员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待测人
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并基于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
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运动参数和基础代谢率获取待测人
员的运动量,使得整个运动量的获取,仅需要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以及运动
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
的关系便可以得到,由于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可以简单方便的获取,而运动能量
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
系也可以基于科研获取,从而使运动量的获取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基础代谢率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者公式法计算得出。本发
明实施例以采用计算公式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目前基础代谢率的计算公式比较多,通过与
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测量对比,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如下公式:

男性M=67+13.73*体重(kg)+5*身高(cm)-6.9*年龄

女性F=661+9.6*体重(kg)+1.72*身高(cm)-4.7*年龄

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
的基础代谢率之前,先将上述的公式进行构建,并建立性别和公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建立
好性别和公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还要该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便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使
用。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
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根据所述性别获取与所述性别对应的计算基础代谢率的公式。

在执行本步骤时,若获取的所述待测人员的性别为男性,则获取到计算基础代谢
率的公式为男性对应的公式,若获取的所述待测人员的性别为女性,则获取到计算基础代
谢率的公式为女性对应的公式。

202、将所述年龄、身高和体重输入所述计算基础代谢率的公式获得所述待测人员
当前的基础代谢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
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
体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时,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的方法实现,如图3所示,该方法
包括:

301、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所述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该运动参数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每周进行有氧运动
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基于该运动参数可以确定不同体力活动类型,而不同体力活动
类型,对应的体力活动系数不同。

基于以上描述,在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所述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时,可以
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方法,该方法包括:

1、根据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进行体力活动评估确定待测
人员的体力活动类型;其中,在根据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进行体力
活动评估确定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类型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体力活动评估确定待测
人员的体力活动类型。

1)每周运动次数__

A、少于2次 B、2-3次 C、4-5次 D、6次及以上;

2)每次运动的时间__

A、少于15min B、15-30min C、30-60min D、60min以上;

进行体力活动评估的规则为:

1)缺乏运动:AA、AB、AC、AD、BA,即坐式生活方式(极少运动),每周运动少于2次,或
者每周运动在2-3次,但是每次运动时间少于15分钟(min)的情况,例如AA即为每周运动少
于两次并且每次运动少于15min。

2)基本运动:BB、CA、DA,即轻微活动,日常活动,每周运动2-6次,但每次运动时间
少于15min或者在15-30min,例如CA即每周运动4-5次,每次运动少于15min。

3)运动正常:BC、BD、CB、DB,即中等强度健身,每周2-6次运动,每次运动在15-
60min,例如CB即每周运动4-5次,每次运动在15-30min。

4)运动活跃:CC、CD、DC,即大强度健身,每周4次以上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例如DC即每周运动6次以上,每次运动30-60min。

5)运动高度活跃:DD,即专业运动员,每周6次以上,每次运动1小时以上。例如DD即
每周运动6次以上,每次运动60min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待测人员的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
时间,按照上述体力活动评估规则,确定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类型。

2、根据所述体力活动类型确定体力活动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体力活动类型与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目前
的研究获取,具体的体力活动类型与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缺乏运动:AA、AB、AC、AD、BA,系数f为1.3-1.4;

2)基本运动:BB、CA、DA,系数f为1.4-1.5;

3)运动正常:BC、BD、CB、DB,系数f为1.5-1.6;

4)运动活跃:CC、CD、DC,系数f为1.6-1.7;

5)运动高度活跃:DD,系数f为1.7~1.8。

那么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了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类型之后,即
可根据该体力活动类型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

302、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输入预构建的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
式,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耗,所述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根据每日能量消耗和
基础代谢率构建,表达了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与运动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根据每日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构建,
故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之前,还包括构建该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的步骤,该步骤包括:将
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相乘获取所述待测人员每日的能量消耗;基于每日的
能量消耗为运动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之和的逻辑关系,构建第一运动能量消值公式,该
公式为:

S=E-基础代谢率=(f-1.15)*基础代谢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获取到的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输入上述第一运动
能量消耗公式,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耗。

303、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
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根据构建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
系,构建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该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基于研究可以但不局限于构建
为以下公式,该公式具体为:

S(kcal)=体重(kg)×距离(km)×1036m*(dis/1000)*1036;

基于上述描述,基于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能够计算出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
耗,进而在获知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的前提下,基于该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
便可以计算得到对应的运动距离,通过该运动距离便可以实现待测人员运动量的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量可以但不局限于包括运动步数和/或运动速度。

当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步数时,所述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
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包括:

1、将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取所述
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该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表达了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
间的关系;具体的,在已知每日运动能量消耗S(kcal)和体重(kg)的情况下,根据第二运动
能量消耗公式:

S(kcal)=体重(kg)×距离(km)×1036m*(dis/1000)*1036,

可以计算出运动里程,即运动距离,

基于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s=(f-1.15)*基础代谢率,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输入上述运动距离计算公式,得到待
测人员的运动距离。也可以将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数和基础代谢率以及体重输入该运动
距离计算公式,得到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

2、将所述运动距离除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

其中,在根据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获取了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之后,
将运动距离除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具体的,人体平均步幅是
65cm,可以用运动距离除以65cm得出运动步数,即每日运动步数。

基于上述运动距离的公式,得出运动步数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为:


当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速度时,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
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包括:

1、将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取所述
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该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表达了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
间的关系。

其中,关于将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
取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可以参考其他实
施例的描述。

2、将所述运动距离除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

3、将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除以预定运动时间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计算出的运动量输出给用户查看,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待
测人员的运动量之后,还将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量输出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获取的待测人员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待测人
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并基于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
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运动参数和基础代谢率获取待测人
员的运动量,使得整个运动量的获取,仅需要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以及运动
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
的关系便可以得到,由于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可以简单方便的获取,而运动能量
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
系也可以基于科研获取,从而使运动量的获取简单方便。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动量的获取装置,如图4所示,
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
性别、身高、年龄和体重;其中,所述运动参数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
和每次运动的时间。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时,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采用接
收通过界面操作输入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具体的可以输出人体特征参数和运动参数输
入操作界面,该操作界面有多个输入选型框,用户通过输入框进行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的
输入。除了该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弹出框的形式进行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的输入,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基础代谢率获取单元42,用于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
当前的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
境温度、食物以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者公
式法计算得出。一般基础代谢率与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关,故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
了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后,可以根据体征参数中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以及基于基础代
谢率的计算公式,获取该待测人员的基础代谢率。

运动量计算单元43,用于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
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运动参数、所述基础代谢率、体
重,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代谢率获取单元42包括:

公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别获取与所述性别对应的计算基础代谢率的公
式;

基础代谢率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年龄、身高和体重输入所述计算基础代谢率的
公式获得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量计算单元43包括:

体力活动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参数确定所述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系
数;其中,所述运动参数可以但不局限于包括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
所述体力活动系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周进行有氧运动的次数和每次运动的时间进
行体力活动评估确定待测人员的体力活动类型;根据所述体力活动类型确定体力活动系
数。

运动能量消耗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输入预构建
的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能量消耗,所述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
式根据每日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构建,表达了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与运动能量消
耗之间的关系;

运动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能量消耗和所述体重以及运动能量消耗与体
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其中,所述运动量可以但不局限于包括:
运动步数和/或运动速度;

当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步数时,所述运动量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运动能量
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取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该第二
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表达了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将所述运动距离除
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

当所述运动量包括运动速度时,所述运动量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运动能量
消耗和体重输入预先构建的第二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获取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距离,该第二
运动能量消耗公式表达了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将所述运动距离除
以每步的步幅,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将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步数除以预定运动
时间得到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的,在运动能量消耗计算模块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输入
预构建的第一运动能量消耗公式之前,该装置包括:

每日能量消耗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体力活动系数和所述基础代谢率相乘获取所
述待测人员每日的能量消耗;

公式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每日的能量消耗为运动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之和的逻
辑关系,构建第一运动能量消值公式。

进一步的,在获取待测人员的运动量之后,该装置还包括:

输出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测人员的运动量输出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运动量的获取装置所涉及的相关功能单元和模块
的其他描述,可以参考方式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获取的待测人员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待测人
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并基于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
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运动参数和基础代谢率获取待测人
员的运动量,使得整个运动量的获取,仅需要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以及运动
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
的关系便可以得到,由于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运动参数可以简单方便的获取,而运动能量
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
系也可以基于科研获取,从而使运动量的获取简单方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
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
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
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
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运动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目的是能够根据不同人体情况和运动习惯获取其对应的运动量,进而实现运动的合理推荐。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获取待测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运动参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性别、身高、年龄和体重;通过所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获取所述待测人员当前的基础代谢率;根据运动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率和体力活动系数之间的关系、运动能量消耗与体重和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