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28201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98390.2

申请日:

2008.09.12

公开号:

CN101387106A

公开日:

2009.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3/00公开日:2009031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00; E02B3/04; E02B3/06

主分类号:

E02B3/00

申请人: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蓝文标; 汤东升; 王晓村; 何小华

地址:

510600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84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文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是:由防波堤(1)、护岸(2)、出线走廊区(3)、明渠外堤(4)、明渠内堤(5)和港池(6)构成;出线走廊区(3)位于护岸(2)与明渠外堤(4)之间;在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之间设有排水明渠(7);护岸(2)、明渠内堤(5)和明渠外堤(4)呈相互平行状。本发明综合利用方法的特征是:循环水系统的引水箱涵与排水明渠(7)构成下部取水、上面排水的循环水“深取浅排”构造;取水箱涵(8)的设置使排水明渠的内、外堤既是排水构筑物,又是第四、五道防浪屏障。本发明不但完全满足规范最终不越浪的要求,而且大幅减小构筑物的体形及标高,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整体造价。

权利要求书

1、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
1)由防波堤(1)、护岸(2)、出线走廊区(3)、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构成;
2)防波堤(1)由护岸(2)的一端向外海延伸后与主浪方向大致垂直,形成一个掩护区即港池(6);出线直廊区(3)位于护岸(2)与明渠外堤(4)之间;在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之间设有排水明渠(7);
3)护岸(2)、明渠内堤(5)和明渠外堤(4)呈相互平行状,其取向与主浪方向垂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防波堤(1)构成共同防浪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其与护岸(2)之间的距离为426~847米;防波堤(1)为斜坡堤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护岸(2)构成共同防浪系统的第二道屏障,其高度为允许波浪越过护岸的挡浪墙;护岸(2)通过港池(6)与防波堤(1)连接,护岸(2)为斜坡堤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位于护岸(2)与明渠外堤(4)之间的出线走廊区(3)利用浅滩形成,构成第三道屏障,其宽度为200米~300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明渠外堤(4)构成第四道屏障,明渠外堤(4)标高高出出线走廓区0.3~0.3米,堤顶由混凝土路面构成;明渠外堤(4)为斜坡堤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明渠内堤(5)构成第五道屏障,明渠内堤(5)为斜坡堤结构。

7、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的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将电厂的循环水系统容入同防浪系统中,具体包括:
1)循环水系统的引水箱涵与排水明渠(7)呈立体垂直交叉布置,构成下部取水、上面排水的循环水“深取浅排”构造;
2)取水箱涵(8)入水口位于明渠外堤(4)的正下方,取水箱涵(9)的出水口位于明渠内堤(5)的正下方,使排水明渠的内、外堤既是排水构筑物,又分别是第四、五道防浪屏障。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的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循环水系统的冷却水引水涵管从水泵房前池旁的排水渠下海床通过,引水箱涵的入水口位于排水明渠外堤处,引水箱涵出水口位于排水明渠内堤处,排水明渠的内、外堤在箱涵的上部段设有挡浪墙。

说明书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海电厂防浪方法,特别是一种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属于电厂防海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的火力发电厂建设在沿海海滨,由于海滨地区是一个风大浪高的地区,特别是我国南方沿海台风多发地区,往往其最大风速达到40米/秒,浪高达到8米以上;因此,其防浪任务艰巨。现有技术中,对海滨电厂的防浪,一般是根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在设计防浪方案,常规防浪方法是采用单一构筑物—护岸挡浪墙防浪,并且不允许护岸挡浪墙越浪。这样就需要在海边建造一堵高大的护岸挡浪墙,该护岸挡浪墙往往高出厂坪10多米甚至更高,而为了满足挡墙的稳定和强度要求,要求护岸挡浪墙的断面厚度也往往≥10米。这种护岸挡浪墙存在如下缺点:(1)护岸挡浪墙的温度裂缝难以控制,技术难度大,施工周期长。(2)护岸挡浪墙形似铜墙铁壁,使电厂工作环境如同监狱,严重影响电厂的景观。(3)电厂取排水构筑物同样需要专门进行防浪,增加了电厂的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为满足现有技术规范不允许越浪而造成护岸挡浪墙技术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影响电厂景观的缺点,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不影响电厂景观、降低建设成本、专门适用于风暴潮严重地区的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的综合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其特征是:
1)由防波堤、护岸、出线走廊区、明渠外堤和明渠内堤构成(形成共同防浪体系);
2)防波堤由护岸的一端向外海延伸后与主浪方向大致垂直,形成一个掩护区即港池;出线走廊区位于护岸与明渠外堤之间;在明渠外堤和明渠内堤之间设有排水明渠;
3)护岸、明渠内堤和明渠外堤呈相互平行状,其取向与主浪方向垂直(以提高防浪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防波堤构成共同防浪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其与护岸之间的距离为426~847米;防波堤为斜坡堤结构。最佳结构是:内、外坡度各为1∶2,堤心石采用块石,并以扭王块等作为防浪消能块体;堤顶宽8.8米,堤顶4.20米,允许越浪;外坡扭王块10吨,内坡扭王块2吨。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护岸构成共同防浪系统的第二道屏障,其高度为允许波浪越过护岸的挡浪墙(但波浪波高已大幅减小);护岸通过港池与防波堤连接,护岸为斜坡堤结构。最佳结构是:护岸的外坡坡度1∶1.5、内坡坡度1∶2;堤心石采用块石,并以扭王块及混凝土挡浪墙作为防浪消能结构,堤顶净宽10米,堤顶高出厂坪2米,并以混凝土作为堤顶路面,挡浪墙悬臂长2.3米,最大厚度2.33米,完全允许越浪;扭王块12吨。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位于护岸与明渠外堤之间的出线走廊区利用浅滩形成,构成第三道屏障,其宽度为200米~300米(进一步加强防浪效果);以块石及栅栏板作为护面、消能结构。最佳结构是:可在该出线走廓区的表面铺设13.3米宽栅栏板和30米宽的块石防冲区,使波浪进一步减弱,提高了消波防浪效果。防冲刷区顶标高与主厂房标高同,宽43.2米;沿水流方向布置三块钢筋混凝土栅栏板,规格分别为4.3*3.3*0.76米一块、6.6*6.6*0.7米共两块;护面块石300~500公斤厚1.2米,宽30米。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明渠外堤构成第四道屏障,明渠外堤标高高出出线走廓区0.3~0.5米(为保证出线塔区的海浪通过外堤消浪后能顺利排入排水明渠中),堤顶由混凝土路面构成;明渠外堤为斜坡堤结构。最佳结构是:内坡和外坡的坡度为1∶1.5;堤心石采用块石,并以扭王块及混凝土挡浪墙作为防浪消能结构,堤顶净宽5米,堤顶高出厂坪1米,挡浪墙悬臂长1.2米,最大厚度0.8米。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明渠内堤构成第五道屏障(最后一道屏障),明渠内堤为斜坡堤结构。最佳结构是:其内坡坡度为1∶2、外坡坡度为1∶1.5;堤心石采用块石,并以扭王块及混凝土挡浪墙作为防浪消能结构,堤顶净宽5米,堤顶高出厂坪0.5米,并以混凝土作为堤顶路面;挡浪墙悬臂长1.2米,最大厚度0.74米;明渠内堤的挡浪墙的净高为0.8~1.6米(挡浪墙既不能影响电厂的景观,又能将波浪完全阻挡在主厂区之外,还要保证堤顶行人安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将电厂的循环水系统取排水构筑物融入共同防浪系统中,具体包括:
1)循环水系统的引水箱涵与排水明渠呈立体垂直交叉布置,构成下部取水、上面排水的构造,满足电厂循环水“深取浅排”的目的;
2)取水箱涵入水口位于明渠外堤的正下方,取水箱涵的出水口位于明渠内堤的正下方,使排水明渠的内、外堤既是排水构筑物,又分别是第四、五道防浪屏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循环水系统的冷却水引水涵管从水泵房前池旁的排水渠下海床通过,引水箱涵的入水口位于排水明渠外堤处,引水箱涵出水口位于排水明渠内堤处,排水明渠的内、外堤在箱涵的上部段设有挡浪墙。长约120米的箱涵完全能满足电厂“深层低温”及“流态稳定”的取水条件,外堤又起到了取水头部隔热挡垃圾的效果。同时,排水明渠的内、外堤也兼作为防浪方案的第四、五道屏障。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根据以上布置,可以达到循环水进出水管线最短的效果;进水管道最短120米、最长270米,排水管涵最短210米、最长260米,泵房布置在A排外,循环水一次性投资节约1.3亿元以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原本由防波堤及护岸分别承担的防浪功能统一起来,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分配后由五道屏障分散承担,不但完全满足规范最终不越浪的要求,而且五道屏障的构筑物的体形及标高得到大幅度减小,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还可大大降低工程的整体造价,仅护岸一项的工程造价就可节省一千五百万元。
2、本发明打破常规,统筹协调,精心打造出经济安全防浪体系:允许护岸越浪,将防波堤、护岸、出线走廊区、明渠外堤及明渠内堤五个构筑物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构筑起五道防浪屏障确保电厂的安全。
3、本发明将防波堤兼作温排水的挡热墙,循环冷却水进排水采用立体交叉,海工防浪结构与循环水系统互为已用,实现“深取浅排”方案的完美结合,既实现冷却水深取浅排,又使各单元进排水管短捷。进排水管线大幅缩短(进水管道最短120米、最长270米),明渠内、外堤既是排水构筑物、又是两道防浪屏障,可节省循环水系统投资几千万元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由防波堤1、护岸2、出线走廊区3、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构成(形成共同防浪体系);防波堤1由护岸2的一端向外海延伸后与主浪方向大致垂直,形成一个掩护区即港池6;出线走廊区3位于护岸2与明渠外堤4之间;在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之间设有排水明渠7;护岸2由南护岸2-1、东护岸2-2和西护岸2-3构成,南护岸2-1包括南护岸东段和南护岸西段,在南护岸东段和南护岸西段之间形成引水明明渠8;护岸2、明渠内堤5和明渠外堤4呈相互平行状,其取向与主浪方向垂直,以提高防浪效果。
本实施例中:
防波堤1构成共同防浪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其与护岸2之间的距离为426~847米;防波堤1为斜坡堤结构,内、外坡度各为1∶2。护岸2构成共同防浪系统的第二道屏障,其高度为允许波浪越过护岸的挡浪墙(但波浪波高已大幅减小);护岸2通过港池6与防波堤1连接;护岸2为斜坡堤结构,护岸2的外坡坡度1∶1.5、内坡坡度1∶2。位于护岸2与明渠外堤4之间的出线走廊区3利用浅滩形成,构成第三道屏障,其宽度为200米~300米(进一步加强防浪效果);块石及栅栏板作为护面、消能结构。明渠外堤4构成第四道屏障,明渠外堤4标高高出出线走廓区0.3~0.5米(为保证出线塔区的海浪通过外堤消浪后能顺利排入排水明渠中),堤顶由混凝土路面构成;明渠外堤4为斜坡堤结构,内坡和外坡的坡度为1∶1.5。明渠内堤5构成第五道屏障(最后一道屏障),明渠内堤5为斜坡堤结构,其内坡坡度为1∶2、外坡坡度为1∶1.5。
各构筑物的构造如表1所示:
表1
 

防波堤护岸、明渠外堤、明渠内堤出线走廓区斜坡堤结构,堤心石采用块石,并以扭王块作为防浪消能块体      斜坡堤结构,堤心石采用块石,并以扭王块及混凝土挡浪墙作为防浪消能结构        块石及栅栏板作为护面、消能结构  

各构筑物的连接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防波堤~护岸间护岸~明渠外堤间明渠外堤~明渠内堤间距离中间以港池连接以出线走廓区连接以排水明渠连接

各构筑物的规格如表3所示:
表3
 防波堤护岸出线走廓区明渠外堤明渠内堤内外坡均为1∶2;堤顶宽8.8米,堤 顶4.20米,允许越浪;            外坡扭王块10吨,内坡扭王块2吨                                                                                   护岸外坡1:1.5,  内坡1∶2;       堤顶净宽10米,   堤顶高出厂坪2米,并以混凝土作为堤 顶路面           挡浪墙悬臂长     2.3米,最大厚度  2.33米,完全允许 越浪;           扭王块12吨       防冲刷区顶标高   与主厂房标高同, 宽43.2米;       沿水流方向布置   三块钢筋混凝土栅 栏板,规格分别为 4.3*3.3*0.76米一   块、6.6*6.6*0.7米共两块;         护面块石         300~500公斤厚1.2米,宽30米       堤顶净宽5米,     堤顶高出广坪1米,   并以混凝土作为堤  顶路面;          内外坡均为        1∶1.5;            挡浪墙悬臂长      1.2米,最大厚度0.8米;                                                    堤顶净宽5米,   堤顶高出厂坪0.5 米,并以混凝土作为堤顶路面;    内坡为1∶2,外坡为1∶1.5;      挡浪墙悬臂长    1.2米,最大厚度 0.74米;                                          

各道屏障之间的距离如表4:
表4
 防波堤~护岸间距离出线走廓区宽度明渠外堤~明渠内堤间距离426~847米233.2米74.5米

出线走廊定义:由于电能无法存储,电厂发了电需要外送至电网系统,然后再由电网供至用户。通俗地讲,出线走廊就是从电厂发了电经过主变压器升压后往电网输送的高压铁塔布置区域。外送高压可能是110、220、330、500KV等。
为减少出线走廊高电压线路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对周围构筑物和居民等的影响,并需做好消防等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高压线路通过出线走廊将电能送出,是电能输送的通道。由此,布置出线走廊区时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出线方便,输电架空线路出线方向应与城镇和工业区的规划相配合。
第二,输电线路对地最小距离要求:根据线路额定电压,其距离不小于5~14米。
第三,输电线路交叉跨越要求:输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建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亦应尽量不跨越。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4~11.5米。
第四,输电线路通过林区时,应砍伐出通道。
第五,输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液(气)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
第六,输电线路与铁路、道路、合流、管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应符合相关要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扭王字块构件属于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的一种。简单来说扭王字块体是将平面“王”字中的三横进行360度的重新分布后形成的立体结构。扭王字块体为混凝土结构,通常是预制成型后进行吊装就位。海港工程的护岸、防波堤中,扭王字块在迎浪面起护坡、消能、防浪的作用。
本发明的综合应用方法如下:
循环水系统的引水箱涵与排水明渠7呈立体垂直交叉布置,构成下部取水、上面排水的循环水“深取浅排”构造;取水箱涵9的入水口9-1位于明渠外堤4的正下方,取水箱涵9的出水口9-2位于明渠内堤5的正下方,使排水明渠的内、外堤既是排水构筑物,又分别是第四、五道防浪屏障。循环水系统的冷却水引水涵管从水泵房前池旁的排水渠下海床通过,引水箱涵的入水口位于排水明渠外堤处,引水箱涵出水口位于排水明渠内堤处,排水明渠的内、外堤在箱涵的上部段设有挡浪墙。长约120米的箱涵完全能满足电厂“深层低温”及“流态稳定”的限水条件,外堤又起到了取水头部隔热挡垃圾的效果。同时,排水明渠的内、外堤也兼作为防浪方案的第四、五道屏障。
工作原理:引水箱涵从明渠下面垂直穿过,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深取的工艺要求要求;排水明渠外堤布置在取水箱涵入口正上方,可兼作四重功能:首先是作为排水明渠的右堤,其次是在取水口上部阻隔海面垃圾的作用,再次是起到阻隔海水表面温热水的挡热墙作用,最后是起到防止从引水明渠中的海浪过大而进入主厂区的消能挡浪墙作用,即为第四道防浪屏障;海水越浪经过第四道屏障后进入排水明渠,明渠内堤即可起到防止波浪进入厂区,即为第五道防浪屏障。
冷却水引水涵管在水泵房前池前方的排水渠下海床通过,箱涵的入水口即是排水明渠外堤,箱涵出水口即为排水明渠内堤,排水明渠的内、外堤在箱涵的上部段均设挡浪墙。长约120米的箱涵完全能满足电厂“深层低温”及“流态稳定”的限水条件,外堤又起到了取水头部隔热挡垃圾的效果。同时,排水明渠的内、外堤也兼作为防浪方案的第四、五道屏障。
通过整体规划以上各构筑物,将波浪逐步消减在厂区之外。1)当波浪经过第一道屏障(防波堤)初步消浪后,形成一个既能满足船舶停泊环境要求的港池,又有利于减小冲向厂区的波浪能量;2)防波堤作为第一道屏障经初步消浪,形成一个掩护区即港池,煤码头顺浪布置以尽量克服波浪的不利影响;4)由护岸构成第二道屏障,允许护岸越浪,以减小护岸挡浪墙的标高和横断面厚度;5)在出线走廓铺设栅栏板和石块,加强防浪效果;6)明渠外堤的挡浪墙的堤顶可以行人,其高度设计成刚好能将波浪阻挡在主厂区之外;明渠内堤的挡浪墙高度比明渠外堤的挡浪墙的堤顶高1.0米~1.5米。
电厂温排水方向与主浪向退潮时方向一致,有利于与温排水向外海的扩散。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其他2其他例的特点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防波堤1、护岸2、出线走廊区3、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内、外坡的坡度,以及各构筑物的高度和各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其综合利用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滨海电厂多道屏障共同防浪系统及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是:由防波堤(1)、护岸(2)、出线走廊区(3)、明渠外堤(4)、明渠内堤(5)和港池(6)构成;出线走廊区(3)位于护岸(2)与明渠外堤(4)之间;在明渠外堤(4)和明渠内堤(5)之间设有排水明渠(7);护岸(2)、明渠内堤(5)和明渠外堤(4)呈相互平行状。本发明综合利用方法的特征是:循环水系统的引水箱涵与排水明渠(7)构成下部取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