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4440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4440ACN101994440A21申请号201010251079722申请日20100809202009010681020090807DE102009050905420091024DEE05B65/1220060171申请人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地址德国费尔伯特72发明人乌多奥热奇汉斯冈特凯泽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代理人车文樊卫民54发明名称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57摘要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具有带有壳体的。
2、锁,在壳体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止动元件,止动元件具有止动棘爪和转动挡爪;构成为锁合臂的锁合元件,锁合元件与锁在锁合位置中保持有效连接,转动挡爪可在释放位置与挡住锁合元件的止动位置之间移位,转动挡爪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止动棘爪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止动棘爪段,在止动位置中,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和止动棘爪段的止挡面在接触区域中接触,壳体在壳体变形时至少部分地被止动元件,尤其是被转动挡爪的区段接触,由此阻止门打开,在壳体变形时,在止动位置中,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形状配合地与壳体连接。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
3、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CN101994445A1/2页21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用于机动车,所述开和/或关机构具有带有壳体2的锁1,在所述壳体2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止动元件,所述止动元件具有止动棘爪4和转动挡爪3,并且所述开和/或关机构具有构成为锁合臂的锁合元件,所述锁合元件与所述锁1在锁合位置中保持有效连接,其中,所述转动挡爪3能够在释放位置与挡住所述锁合元件的止动位置之间移位,并且所述转动挡爪3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并且所述止动棘爪4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止动棘爪段,其中,在止动位置中,所述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和所述止动棘爪段的止挡面在接触。
4、区域中接触,并且所述壳体2在所述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被所述止动元件,尤其是被所述转动挡爪3的区段接触,由此阻止门打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在止动位置中,所述转动挡爪3的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形状配合地与所述壳体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挡爪3具有带有第二止挡面14的至少一个另外的转动挡爪段13,所述另外的转动挡爪段在所述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与所述壳体2形状配合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机构18配属于所述壳体2,转动挡爪段5、13、15的至少一个止挡面6、14、16与所述机构18形状配。
5、合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18构成为所述壳体中的凹陷部,转动挡爪段5、13、15的至少一个止挡面6、14、16与所述机构18形状配合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18构成为所述壳体中的凸起部,转动挡爪段5、13、15的至少一个止挡面6、14、16与所述机构18形状配合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18构成为所述壳体中的凹隙,转动挡爪段5、13、15的至少一个止挡面6、14、16与所述机构18形状配合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隙处于与所述转动挡爪。
6、3的侧壁所处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壳体2中的所述机构18被布置在第一轨道19上,所述第一轨道19在开/关过程中由具有至少一个止挡面6、14、16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5、13、15驶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配属于所述壳体2的所述机构布置在所述接触区域12对面的所述第一轨道19上。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中布置的所述机构18被布置在第二轨道20上,所述第二轨道20错开地在所述第一轨道19的邻近区域内布置,在所述开/关过程中,所述第一轨道由具有至少一个止挡。
7、面6、权利要求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2/2页314、16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5、13、15驶过。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配属于所述壳体2的所述机构18布置在所述第二轨道20上,所述第二轨道20基本上布置在所述接触区域12的对面。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18布置在所述壳体的背板上。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挡爪段5、13、15的至少一个止挡面6、14、16构成为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配属于所述壳体2的所述机构18形状配合地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
8、所述的开和/或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1布置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下面,尤其是布置在车门上。权利要求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1/5页4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用于机动车,该开和/或关机构具有带有壳体的锁,在壳体中布置有至少一个止动元件,该止动元件具有止动棘爪SPERRKLINKE和转动挡爪DREHFALLE,并且该开和/或关机构具有构成为锁合臂的锁合元件,该锁合元件与锁在锁合位置中保持有效连接,其中,转动挡爪可以在释放位置与挡住锁合元件的止动位置之间移位,并且转动挡爪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止挡面。
9、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并且止动棘爪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止动棘爪段,其中,在止动位置中,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和止动棘爪段的止挡面在接触区域中接触,并且壳体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被止动元件,尤其是被转动挡爪的区段接触,由此阻止门打开。背景技术0002由现有技术公知具有转动挡爪和止动棘爪的锁。在横向于打开方向的高负荷的情况下,转动挡爪和止动棘爪脱离嵌接,从而在碰撞的情况下锁会过早打开。0003在德国公开文献DE1948907中描述了一种汽车门锁,该汽车门锁具有转动挡爪和止动棘爪。转动挡爪具有卡位横档,该卡位横档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与壳体的侧壁形成形状配合,用以阻止门打开。但是该解决方案。
10、的缺点在于转动挡爪必须附加地设有卡位横档,该卡位横档仅仅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例如在撞车的情况下,与壳体上的凹隙形成形状配合。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开支,该更高的生产开支以不必要的方式增加了制造成本。0004由德国实用新型DE202005005689U1,尤其是由图19中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公知了一种汽车门锁,该汽车门锁具有转动挡爪和止动棘爪。在该解决方案中,转动挡爪具有两个在壳体的方向垂直地取向的卡位横档,用以在撞车的情况下与壳体的凹隙形成形状配合。但是在此却不是壳体发生变形,而是由于在对转动挡爪进行支承的保持元件上的预定弯曲部位B而使转动挡爪发生倾翻。0005该解决方案具有的缺点。
11、是,保持元件必须具有预定弯曲部位。这又与更高的生产开支密切相关,该更高的生产开支增加了结构成本。0006US6010164A也属于现有技术,US6010164A公开了一种汽车门锁。在该解决方案中,壳体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又与布置在转动挡爪上的凸起部形成形状配合,用以阻止门打开。当然,在该汽车门锁中也必需有增加的结构上的开支,这是因为转动挡爪和壳体必须附加地带有凸起部地构成。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任务因此在于,完成一种开头所称类型的装置,该装置即使在碰撞的情况下,尤其是撞车的情况下,也确保汽车的门和盖保持锁合并且能够被简单及低成本地进行制造。0008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得以解决。
12、,即,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在止动位置中,转动挡说明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2/5页5爪的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形状配合地与壳体连接。0009依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反,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在止动位置中与止动棘爪的止动棘爪段的止挡面在接触区域中进行接触,该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同时还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与壳体形成形状配合。因此,可以具有优点地放弃附加地布置在转动挡爪上的构件,例如卡位横档。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相应地具有两个功能。在常规的工作方式中,也就是说在止动状态下,该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为此与止。
13、动棘爪的止动棘爪段的止挡面保持有效连接,将门保持在锁紧状态。在撞车的情况下,该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负责不让门打开以及不让乘客从汽车中被甩出去,这是因为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与壳体形成形状配合。因此,结构上的开支和生产成本在不放弃安全性的情况下得以降低。0010为了进一步提高在撞车情况下汽车乘客的安全性,根据本发明主题的另一构造方式而设置转动挡爪具有带有第二止挡面的至少一个另外的转动挡爪段,该另外的转动挡爪段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与壳体形状配合地连接。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机构配属于壳体,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与该机构形状配合地连接。0012根据另一实施方式。
14、而设置机构构成为壳体中的凹陷部,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与该机构形状配合地连接。因此得以保证的是,在撞车的情况下,壳体与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保持存在,并且门不可能打开。壳体上的凹陷部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进行制造。0013根据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机构构成为壳体中的凸起部,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与该机构形状配合地连接。0014根据另一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机构构成为壳体中的凹隙,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与该机构形状配合地连接。凹隙所提供的优点在于,该凹隙可以非常简单地集成到已由现有技术公知的锁壳体中。这优选通过钻孔或冲压来执行。0015凹隙优选处于与转动挡爪的侧壁所。
15、处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内。由此得以确保的是,在撞车的情况下所引发的、基本上垂直于转动挡爪的侧壁地起作用的横向力或碰撞力将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引导到壳体上的凹隙中,从而在止挡面与凹隙之间形成了阻止门被打开的形状配合。0016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布置在壳体中的机构被布置在第一轨道上,该第一轨道在开/关过程中由具有至少一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驶过。0017当机构像例如之前所提及的凹隙那样布置在第一轨道时,就确保了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的止挡面与凹隙形成形状配合。在轨道上也可以布置多个机构,这些机构彼此以预先规定的间距来布置。因此,例如可以将多个凹隙布置在轨道上,这些凹。
16、隙可以视壳体的变形和转动挡爪的位置而定地来供与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的形状配合使用。0018当配属于壳体的机构布置在接触区域对面的第一轨道上时,锁在结构上的构造就非常可靠和简单。0019根据锁的另一构造方式而设置在壳体中布置的机构被布置在第二轨道上,该第二轨道错开地在第一轨道的邻近区域内布置,在开/关过程中,该第一轨道由具有至少一说明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3/5页6个止挡面的至少一个转动挡爪段驶过。0020于是,优选的是,配属于壳体的机构布置在第二轨道上,该第二轨道基本上布置在接触区域的对面。0021根据另一优选构造方式而设置机构布置在壳体背板的背侧上。0022。
17、当转动挡爪段的至少一个止挡面构成为凸起部,该凸起部与配属于壳体的机构形状配合地连接时,在撞车的情况下,锁防止门意外打开的安全性就得以进一步提高。0023优选的是,锁布置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下面,尤其是布置在车门上。附图说明0024在附图中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0025图1示出后盖锁的背侧,0026图2示出后盖锁的透视图,以及0027图3示出不带有止动棘爪的后盖锁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8图1至3中画出的是构成为开关机构的、用于机动车的未详细示出的后盖的后盖锁1,该后盖锁布置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下面,尤其是布置在车门上。0029未详细示出的并且由现有技术公知的、构成为锁合臂的锁合元件呈U形。
18、地构成并且与机动车固定连接,在锁合位置中,该锁合元件与后盖锁1保持有效连接并且因此阻止后盖被打开。0030后盖锁1具有壳体2。在壳体内部布置有构成为转动挡爪3和止动棘爪4的止动元件,其中,转动挡爪3可以在释放位置与挡住锁合元件的止动位置之间移位。0031在止动位置中区分两种状态,更确切地说是区分主卡锁止动位置和预卡锁止动位置。在主卡锁止动位置中,后盖被固定地锁合,在预卡锁止动位置中,后盖处于易被锁合的状态,其中,在车身框架与门之间有间隙。0032转动挡爪3具有带有第一止挡面6的第一转动挡爪段5,该第一止挡面构成为主卡锁部,并且止动棘爪4具有带有止挡面8的止动棘爪段7。转动挡爪3通过螺栓9以及止。
19、动棘爪4通过螺栓10分别可转动地支承在未详细示出的弹簧之上,螺栓分别可转动地固定在壳体2的背侧11上。0033转动挡爪3的第一止挡面6和止动棘爪的止挡面8分别以齿的形式构成,其中,在后盖锁1的止动位置中,转动挡爪3的第一转动挡爪段5的第一止挡面6和止动棘爪4的止动棘爪段7的止挡面8在接触区域12内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后盖锁1连同锁合臂处于主卡锁止动位置中见图2。0034此外,带有第二止挡面14的另一个第二转动挡爪段13配属于转动挡爪3。在预卡锁止动位置中,第二转动挡爪段13的止挡面14与止动棘爪4的止动棘爪段7的止挡面8进行接触,从而阻止后盖被打开。相应地,转动挡爪3的第二转动挡爪段13的第二。
20、止挡面14充当预卡锁部。0035预卡锁被设置为保险机构,以便在主卡锁位置失灵时,尤其是在行驶中,把门保持在锁合位置中。主卡锁止动位置失灵可能在如下情况时发生例如在锁合过程之后,转动挡说明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4/5页7爪3的第一转动挡爪段5的第一止挡面6和止动棘爪4的止动棘爪段7的止挡面8在接触区域12内仅相切地接触并且形成力配合的连接,这是因为在机动车行驶时所引发的、作用在后盖锁1上的已经很小的力可以使该连接松开。在该连接被松开的情况下,作为转动挡爪段13的止挡面14构成的预卡锁部充当保险元件,该保险元件阻止后盖被打开。0036此外,转动挡爪3具有带有第三止挡面1。
21、6的另一个第三转动挡爪段15。在壳体2的内背侧上布置有与背侧11固定连接的止挡部17。在止动位置上不仅在主卡锁止动位置上而且在预卡锁止动位置上,止挡部17与第三转动挡爪段15的第三止挡面16处于无接触状态。当后盖锁1离开止动位置时,于是,转动挡爪3沿箭头A的方向倒转并且转动挡爪3的第三转动挡爪段15的第三止挡面16抵靠止挡部17。因此,锁合臂和转动挡爪3无接触并且可以实现打开构成为门的的后盖。止挡部17因此充当针对转动挡爪3的旋转的界定部。在撞车的情况下,尤其是从后面碰撞机动车的情况下,后盖锁的壳体2会由于横向力的作用而变形。在壳体变形的情况下,转动挡爪的转动挡爪段5、13的至少一个止挡面6、。
22、14形状配合地与壳体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视止动位置而定地,要么当转动挡爪3处于主卡锁止动位置时,第一止挡面6主卡锁部形状配合地与壳体2,尤其是与壳体2的背侧连接,要么当转动挡爪3处于预卡锁位置时,第二止挡面预卡锁部形状配合地与壳体2,尤其是与壳体2的背侧连接。0037机构18配属于后盖锁1的壳体2,各个止挡面6、14在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与该机构形状配合地连接。0038在本实施例中,机构18构成为凹隙,第一转动挡爪段5的第一止挡面6或转动挡爪段13的第二止挡面14依赖于止动位置地与该凹隙形状配合地连接,其中,凹隙相对于接触区域12地布置在第一轨道19上,该第一轨道在开/关过程中由第一转动挡爪段。
23、5和第二转动挡爪段13驶过。在图1中可见的是,凹隙处于与转动挡爪3的侧壁所处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供选择地,机构18也可以构成为凹陷部。同样可能的是,壳体2具有构成为凸起部的机构18,在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转动挡爪3的第一转动挡爪段5的第一止挡面6或第二转动挡爪段13的第二止挡面14与该机构形成形状配合。也可以使转动挡爪段5、13、15设有凸起部,这些凸起部在壳体2的背部11的方向上取向并且在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与机构18凹隙、凹陷部、凸起部形成形状配合,以便阻止门尤其是后盖在撞车的情况下打开。0039在撞车情况下产生的横向力导致壳体2变形,并且由此在主卡锁止动位置的情况下,转动挡爪3的第一转。
24、动挡爪段5和止动棘爪4的止动棘爪段7在互不相同的平面内移动,从而转动挡爪3的第一转动挡爪段6和止动棘爪4的止挡面8在接触区域12内实现无接触。类似地,这也适用于在存在预卡锁止动位置时转动挡爪3的第二转动挡爪段13的情况。0040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设置机构布置在第二轨道20上,该第二轨道错开地在第一轨道19的邻近区域内布置。于是,机构18优选基本上布置在接触区域12的对面。0041同样可能的是,在止挡部17的附近设置有机构18,在撞车时在壳体2变形的情况下,该机构与转动挡爪3的第三转动挡爪段15的第三止挡面16形成形状配合。0042也可以在后盖锁中设置多个机构18,用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所以,例。
25、如可以在止挡部17的邻近区域中将凹隙布置在第一轨道19上,并且将另一凹隙布置在基本上与接触说明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5/5页8区域12面对的第二轨道20上。0043在该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是后盖。本发明不局限于后盖,并且当然也在例如侧门、前盖及类似物的每种其他形式的门中得到应用。0044附图标记列表00451后盖锁00462壳体00473转动挡爪00484止动棘爪00495第一转动挡爪段00506转动挡爪的第一止挡面主卡锁部00517止动棘爪段00528止动棘爪的止挡面00539转动挡爪螺栓005410止动棘爪螺栓005511壳体背部005612接触区域005713第二转动挡爪段005814转动挡爪的第二止挡面预卡锁部005915第三转动挡爪段006016第三止挡面006117止挡部006218机构006319第一轨道006420第二轨道说明书CN101994440ACN101994445A1/2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4440ACN101994445A2/2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444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