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学习公式的运算过程的电子计算器。背景技术 现在, 设计出一种适合学习公式的运算过程的电子式台式计算器。
在该电子式台式计算器中, 当在显示作为运算对象的公式的状态下按下 “ENTER” 键时, 每次按下该键, 就在公式中的各算符中依次仅对遵照运算的优先顺序选择的算符进 行运算处理。 并且, 在每次遵照运算的优先顺序进行上述公式的运算处理时, 该被运算处理 过的公式要素被置换为其解来显示。 由此, 能够分阶段确认运算的进行状况, 直到导出上述 公式的运算结果。
在上述现有的电子式台式计算器中, 遵照公式中包含的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进 行了运算处理的各公式要素, 每次进行其运算处理时, 都被置换为该运算处理的解后显示 公式。 因此, 虽然能够确认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给出的公式的运算处理及其各个时期的解, 但 是不用说, 被置换为解的原来的公式要素的内容, 存在随着运算处理的进行而无法知道原
来的公式自身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 提供一种电子计算器, 其能够在保持显示原来的公式的状态下 确认对该公式进行运算处理的顺序以及每一顺序的运算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电子计算器, 其包括 : 显示设备 ; 包含存储了算 符的运算优先顺序的算符优先顺序表的存储器 ; 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处理 : 使 所述显示设备显示公式 ; 遵照所述算符优先顺序表, 依次执行构成在所述显示设备上显示 的公式的各公式要素的运算 ; 每当依次执行所述各公式要素的运算时, 识别在所述显示设 备上显示的公式中的执行了该运算的公式要素, 使其显示在所述显示设备上 ; 每当依次执 行所述各公式要素的运算时, 使所述显示设备显示与执行了该运算的公式要素对应的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用于存储软件程序, 所述软件 程序由具有显示设备、 和包含存储了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的算符优先顺序表的存储器的计 算机系统执行, 包含使上述计算机系统执行包含下述处理的一系列的命令 : 使所述显示设 备显示公式 ; 遵照所述算符优先顺序表, 依次执行构成在所述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公式的各 公式要素的运算 ; 每当依次执行所述各公式要素的运算时, 识别在所述显示设备上显示的 公式中的执行了该运算的公式要素, 使其显示在所述显示设备上 ; 每当依次执行所述各公 式要素的运算时, 使所述显示设备显示与执行了该运算的公式要素对应的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电子计算器, 包括 : 显示公式的公式显示部 ; 运 算执行部, 其遵照构成通过该公式显示部显示的公式的各公式要素的运算的优先顺序, 依 次执行该各公式要素的运算 ; 识别显示部, 其在每次通过该运算执行部依次执行所述各公 式要素的运算时, 识别显示通过所述公式显示部显示的公式中的执行了该运算的公式要素; 和中间解显示部, 其在每次通过所述运算执行部依次执行所述各公式要素的运算时, 显 示与执行了该运算的公式要素对应的解。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计算器的实施方式的小型电子式计算器的电子电路的 结构的框图。
图 2A 是表示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执行的公式 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 2B 是表示上述图 2A 的步骤 S9 中的判断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 3A ~图 3E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一 ) 的图。
图 4A ~图 4C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二 ) 的图。
图 5A ~图 5F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三 ) 的图。
图 6A ~图 6C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变形例的图。
图 7A ~图 7F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四 )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计算器的实施方式的小型电子式计算器的电子电路的 结构的框图。
该小型电子式计算器 10 具有控制部 (CPU)11。
控制部 (CPU)11 遵照在 ROM( 闪存 ROM)12 中预先存储的系统程序、 或者从存储卡 等外部存储介质 13 通过存储介质读写部 14 读入 ROM12 中的、 或者从通信网络 N 上的 Web 服务器 ( 程序服务器 )15 通过通信控制部 16 下载并读入到上述 ROM12 中的计算器控制程 序, 把 RAM17 作为作业用存储器, 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
然后, 在上述 ROM12 中存储的系统程序或者计算器控制程序响应来自键输入部 18 的键输入信号而被起动。
在上述控制部 (CPU)11 上连接上述 ROM12、 存储介质读写部 14、 通信控制部 16、 RAM17、 键输入部 18 以及液晶显示部 (LCD)19。
在 ROM12 中存储由负责本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整体的动作的计算器控制程序、 和用 于执行由与用户任意输入的各种公式对应的运算处理的公式运算程序等组成的各种处理 程序 12a。
另外, 在 ROM12 中存储把用于构成所有公式的全部种类的算符分别与这些算符相 互的运算优先顺序对应记述的算符优先顺序表 12b。 此外, 在该算符优先顺序表 12b 中记述 的各算符, 与当然考虑了该算符是否在公式中的括号内等公式运算的全部规则的优先顺序对应。 具体说, 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各算符 “+” 、 “-” 、 “×” 、 “÷” , “×” 和 “÷” 、 “+” 和 “-” 分别是相同优先顺序, “×” 或 “÷” 是比 “+” 或 “-” 高的优先顺序。另外, 各个算符在 存在于括号内的情况下, 成为比括号外的任何算符都高的优先顺序。
而且, 在 ROM12 中存储运算过程识别显示生成程序 12c, 其用于遵照在公式中包含 的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 每到一定时间或者根据用户的指示按顺序执行遵照上述公式运 算程序的公式的运算处理, 在每次执行与该各算符对应的运算处理时, 按顺序识别显示该 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同时个别地显示其解。在显示部 19 上显示成为运算对象的公式的 状态下, 在根据用户操作指示执行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时起动该运算过程识别显示生 成程序 12c。
在 RAM17 中确保公式存储区 17a、 中间解存储区 17b、 以及识别显示部存储区 17c。
在公式存储区 17a 中, 把通过用户操作而键入的公式数据、 或者从外部存储介质 读入的公式数据、 或者从外部网络 N 上的 Web 服务器 15 读入的公式数据作为运算对象公式 数据来存储。
在中间解存储区 17b 中存储 : 当伴随通过遵照上述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公 式运算程序以及运算过程识别显示生成程序 12c 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 对按照在作为运算 对象的公式中包含的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被依次执行运算的各公式要素进行运算处理 时的中间解。
在识别显示部存储区 17c 中, 伴随通过遵照上述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公式 运算程序以及运算过程识别显示生成程序 12c 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 按照在作为运算对象 的公式中包含的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被依次执行运算的各公式要素, 作为应该识别显示 的部分而被存储。
在输入部 18 上设置 : 在指定在本电子式计算器 10 中安装的各种运算模式时操作 的 “功能键” 18a ; 在输入各种数值、 字符、 符号数据时操作的 “数字、 字符键” 18b ; 在确定所 选择的或者所输入的各种数据或者指示执行运算时操作的 “执行键” 18c ; 在使显示画面上 的光标或者在选择项目等中表示的输入位置移动显示时操作的 “↑” 、 “↓” 、 “←” 、 “→” 的各 光标键 18d ; 和在结束当前正执行的功能并消去正显示的数据时操作的 “AC 键” 18e 等。
而且, 在输入部 18 上还具有在显示部 19 的显示画面上重叠设置的透明触摸板 19T。
在 RAM17 中, 在确保上述公式存储区 17a、 中间解存储区 17b、 识别显示部存储区 17c 之外, 还确保用于临时存储伴随各种运算处理而向控制部 11 输入输出的各种数据的作 业区。
显示部 19 例如由具有 18 位 4 行显示的显示画面的点阵型液晶显示部组成, 在作 为运算对象的公式不超出由数字、 符号、 算符组成的 18 位的要素的情况下, 把该显示画面 的第 1 行的区域设定为公式显示区域 19a, 把第 2 ~ 4 行的区域设定为解显示区域 19b( 参 照图 5A ~图 5F)。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功能。
图 2A 是表示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执行的公式 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 2B 是表示上述图 2A 的步骤 S9 中的判断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 实施例 1]
图 3A ~图 3E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一 ) 的图。
在 根 据 用 户 操 作 从 公 式 存 储 区 17a 中 读 出 的 作 为 运 算 对 象 的 公 式 “2×(3+4×(5+4))” 如图 3A 所示, 在显示部 19 的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显示的状态下 ( 步 骤 S1), 当根据 “功能键” 18a 以及 “执行键” 18c 的操作指示执行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时 ( 步骤 S2( 是 )), 开始以下的遵照运算过程识别显示生成程序 12c 的公式运算处理 ( 步 骤 S3 ~ S15)。
首先, 把用于指定在上述显示的公式中包含的各个算符的计数器 n 设定为初始值 “1” ( 步骤 S3)。
然后, 根据算符优先顺序表 12b, 比较上述公式 “2×(3+4×(5+4))” 中的第 n( = 1) 个算符 “×” 和第 n+1(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 判断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是否低 ( 步骤 S5)。
这里, 因为算符 “+” ( 括号内 ) 的优先顺序比算符 “×” 的优先顺序高, 所以判断为 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低 ( 步骤 S5( 是 )), 将计数器 n 加 1, 设定为 “2” ( 步骤 S6)。 接着, 比较上述公式 “2×(3+4×(5+4))” 中的第 n(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和第 n+1( = 3) 个算符 “×” ( 括号内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这里, 因为算符 “×” ( 括号 内 ) 的优先顺序比算符 “+” ( 括号内 ) 的优先顺序高, 所以判断为第 n( = 2) 个算符 “+” (括 号内 ) 的优先顺序低 ( 步骤 S5( 是 ))。
进而, 将计数器 n 加 1, 设定为 “3” ( 步骤 S6), 比较上述公式 “2×(3+4×(5+4))” 中的第 n( = 3) 个算符 “×” ( 括号内 ) 和第 n+1( = 4) 个算符 “+” ( 双括号内 ) 的运算优 先顺序 ( 步骤 S4)。这里, 因为算符 “+” ( 双括号内 ) 的优先顺序比算符 “×” ( 括号内 ) 的 优先顺序高, 所以判断为第 n( = 3) 个算符 “×” ( 括号内 ) 的优先顺序低 ( 步骤 S5( 是 ))。
进 而,将 计 数 器 n 加 1,设 定 为 “4” ( 步 骤 S6)。 这 里,比 较 上 述 公 式 “2×(3+4×(5+4))” 中的第 n( = 4) 个算符 “+” ( 双括号内 ) 和第 n+1( = 5) 个算符的运 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 因为在该公式中不存在第 5 个以后的算符, 所以判断第 n( = 4) 个 算符 “+” ( 双括号内 ) 的优先顺序不低 ( 步骤 S5( 否 ))。
然后, 执行该第 n( = 4) 个算符 “+” ( 双括号内 ) 涉及的公式要素 “(5+4)” 的运算 处理 ( 步骤 S7), 判断是否是不能得到解的运算错误 ( 步骤 S8)。
这里, 得到上述公式要素 “(5+4)” 的解 “9” , 判断为并非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
接着, 判断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5+4)” 的解 “9” 是否是新解 ( 步骤 S9)。
具体说, 首先, 判断在前一次的公式要素的运算中得到的解与此次公式要素的运 算中得到的解是否不同, 而且是否通过此次的运算处理未消去而剩余 ( 步骤 T1)。这里, 当 在步骤 T1 中判断为是 (YES) 时, 判断为在此次公式要素的运算中得到的解是新解 ( 步骤 S9( 是 ))。另一方面, 当在步骤 T1 中判断为否 (NO) 时, 判断在此次的公式要素的运算中得 到的解是否根据与用多个不同形式识别显示的公式要素对应的解得到 ( 步骤 T2)。 这里, 当 在步骤 T2 中判断为是 (YES) 时, 判断为在此次的公式要素的运算中得到的解是新解 ( 步骤
S9( 是 ))。另一方面, 当在步骤 T2 中判断为否 (NO) 时, 判断为在此次的公式要素的运算中 得到的解不是新解 ( 步骤 S9( 否 ))。
这里, 上述公式要素 “(5+4)” 的解 “9” , 是与第一优先顺序的算符对应的运算的 解, 所以在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原本就不存在, 因此在步骤 T1 中判断为否 (NO), 同样 在步骤 T2 中也判断为否 (NO), 判断为不是新解 ( 步骤 S9( 否 ))。
然后, 如图 3B 所示, 此次被运算处理的第 n( = 4) 个算符 “+” ( 双括号内 ) 涉及的 公式要素 “(5+4)” L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被识别显示, 同时其解 “9” LA 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 示区域 19b 中通过粗体字显示 ( 步骤 S10)。
然后, 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上述运算处理过的第 n 个算符涉及的公式 要素置换为其解来进行处理。即, 在该时刻, 上述公式 “2×(3+4×(5+4))” 中此次被运算处 理过的公式要素 “(5+4)” L 被置换为其解 “9” LA, 以后作为公式 “2×(3+4×9)” 来处理 ( 步 骤 S12)。
然后,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2×(3+4×9)” 中, 判断是否有未处理而剩余的算符 ( 步骤 S 13), 因为在该情况下判断为有 ( 步骤 S13( 是 )), 所以返回从上述步骤 S3 起的处 理。 然 后, 经 过 上 述 步 骤 S3 ~ S7 的 同 样 的 处 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2×(3+4×9)” 中执行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3) 个算符 “×” ( 括号内 ) 涉及的公式要 素 “4×9” 的运算处理。这里, 因为得到解 “36” 所以判断为无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 另外, 因为在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 “9” 不剩余 ( 步骤 T1( 否 )), 解 “36” 不是根据与多 个不同的形式识别显示的公式要素对应的解而得到的解 ( 步骤 T2( 否 )), 所以判断为不是 新解 ( 步骤 S9( 否 ))。然后, 如图 3C 所示, 在所显示的公式 “2×(3+4×(5+4))” 中, 通过下 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对应的公式要素 “4×(5+4)”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改写上次的解 “9” 通过粗体字显示其解 “36” LA( 步骤 S10)。
然后, 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直到上次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2×(3+4×9)” 中 的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4×9” 被置换为其解 “36” , 以后, 作为公式 “2×(3+36)” 来 处理 ( 步骤 S12)。
此后, 再次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2×(3+36)” 中执行 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所涉及的公式要素 “3+36” 的运算处理。 这里, 因为得到解 “39” 所以判断为无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另外, 在前一次的运算中 得到的解 “36” 不剩余 ( 步骤 T1( 否 )), 解 “39” 不是由与用多个不同形式识别显示的公式 要素对应的解得到的解 ( 步骤 T2( 否 )), 判断为不是新解 ( 步骤 S9( 否 ))。然后, 如图 3D 所示, 在所显示的公式 “2×(3+4×(5+4))” 中,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对应的位置的 公式要素 “3+4×(5+4)”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改写上次的解 “36” , 通过 粗体字显示其解 “39” ( 步骤 S10)。
于是和上次同样, 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直到上次为止的内部处理用公 式 “2×(3+36)” 中的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3+36” 置换为其解 “39” , 以后, 作为公式 “2×39” 来处理 ( 步骤 S12)。
此后, 再次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2×39” 中执行作为 最后的算符的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2×39” 的运算处理。这里, 得到解
“78” , 判断为无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另外, 因为在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 “78” 不 剩余 ( 步骤 T1( 否 )), 解 “78” 不是根据与用多个不同的形式识别显示的公式要素对应的解 得到的解 ( 步骤 T2( 否 )), 所以判断为不是新解 ( 步骤 S9( 否 ))。然后, 如图 3E 所示, 在 所显示的公式 “2×(3+4×(5+4))” 中,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对应的位置的公式要 素 “2×(3+4×(5+4))”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改写上次的解 “39” 并通过 粗体字显示其解 “78” ( 步骤 S10)。
于是, 这里, 内部处理用公式成为其解 “78” ( 步骤 S12), 判断为没有未处理而剩余 的算符 ( 步骤 S13( 否 )), 所以结束伴随上述一系列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15)。
这 样, 作 为 运 算 对 象 而 在 显 示 部 19 的 公 式 显 示 区 域 19a 中 显 示 的 公 式 “2×(3+4×(5+4))” , 保持其显示内容不变, 遵照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 L, 依次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 “(5+4)” → “4×(5+4)” → “3+4×(5+4)” → “2×(3+4 ×(5+4))” 。另外, 与遵照该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的识别显示一起, 每次通过同样 的粗体字在上述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把相应的公式要素的解 LA 依次显示为 “9” → “36” → “39” → “78” 。
因此, 在保持显示原来的公式的状态下, 以幻灯片放映的方式显示运算处理该公 式的顺序以及其每一顺序的运算结果, 能够容易地确认。
[ 实施例 2]
图 4A ~图 4C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二 ) 的图。
在根据用户操作如图 4A 所示在显示部 19 的公式显示区域 19a 内显示了作为运算 对象的公式 “2×2÷0+2” 的状态下 ( 步骤 S1), 指示执行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 步骤 S2( 是 ))。
于是, 将计数器 n 设定为初始值 “1” ( 步骤 S3), 比较上述公式 “2×2÷0+2” 中的 第 n( = 1) 个算符 “×” 和第 n+1( = 2) 个算符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 判断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是否低 ( 步骤 S5)。
这里, 因为算符 “×” 的优先顺序与算符 “÷” 的优先顺序相同, 所以判断为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不低 ( 步骤 S5( 否 ))。
于是, 执行该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2×2”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7), 判断是否是得不到解的运算错误 ( 步骤 S8)。
这里, 得到上述公式要素 “2×2” 的解 “4” , 判断为没有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
接着, 判断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2×2” 的解 “4” 是否是新解 ( 步骤 S9)。
这里, 上述公式要素 “2×2” 的解 “4” 是与第一优先顺序的算符对应的运算的解, 所以在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原本不存在, 所以在步骤 T1 中判断为否 (NO), 同样在步骤 T2 中也判断为否 (NO), 判断为不是新解 ( 步骤 S9( 否 ))。
于是, 如图 4B 所示,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此次被运算处理的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2×2”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通过粗体字 显示其解 “4” LA( 步骤 S10)。
于是, 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上述公式 “2×2÷0+2” 的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2×2” L 被置换为其解 “4” , 以后, 作为公式 “4÷0+2” 被处理 ( 步骤 S12)。
于是, 判断在上述公式 “4÷0+2” 中是否有未处理而剩余的算符 ( 步骤 S13), 因为 在该情况下判断为有 ( 步骤 S13( 是 )), 所以返回从上述步骤 S3 起的处理。
于是,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4÷0+2” 中执行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1) 个算 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4÷0”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3 ~ S7)。
这里, 得不到上述公式要素 “4÷0” ( 显示 “2×2” ÷0) 的解, 判断为运算错误 ( 步 骤 S8( 是 ))。
于是, 如图 4C 所示,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此次被判断为运算错误的内 部处理用公式 “4÷0+2”中的第 n( = 1) 个算符 “÷”涉及的公式要素 “4÷0” ( 显示为 “2×2÷0”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通过粗体字显示出错消息 “ERROR” M( 步 骤 S14)。
然后, 结束伴随上述一系列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15)。
这样, 作为运算对象在显示部 19 的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显示的公式, 原样保持其 显示内容不变, 依次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遵照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 素 L。另外, 在识别显示遵照该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的同时, 每次依次通过同样的粗 体字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显示相应的公式要素的解 LA。 另外, 在各算符的每一运算优先顺序分别对应的公式要素的运算过程中, 在发生 运算错误的情况下, 识别显示发生了该运算错误的位置的公式要素 L, 同时显示出错消息 M, 结束运算。
因此, 不仅能够在原样显示原来的公式的状态下以幻灯片放映的方式容易地确认 运算处理该公式的顺序以及该顺序每次的运算结果, 而且能够明确地确认在该运算处理的 过程中发生的运算错误的公式要素。
[ 实施例 3]
图 5A ~图 5F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三 ) 的图。
当在根据用户操作如图 5A 所示在显示部 19 的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显示作为运算 对象的公式 “2×(3+4)+3×(5+6)” 的状态下 ( 步骤 S1), 当执行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时 ( 步骤 S2( 是 )), 首先, 把用于指定在上述显示的公式中包含的各个算符的计数器 n 设定为 初始值 “1” ( 步骤 S3)。
于是, 根据算符优先顺序表 12b 比较上述公式 “2×(3+4)+3×(5+6)” 中的第 n( = 1) 个算符 “×” 与第 n+1(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 判断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是否低 ( 步骤 S5)。
这里, 判断为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低 ( 步骤 S5( 是 )), 给计数器加 1, 设定为 “2” ( 步骤 S6)。
接着, 比较上述公式 “2×(3+4)+3×(5+6)” 中的第 n(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与第 n+1( = 3) 个算符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这里, 因为算符 “+” ( 括号内 ) 的 优先顺序比算符 “+” 的优先顺序高, 所以判断为第 n(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的优先顺 序不低 ( 步骤 S5( 否 ))。
于是, 执行该第 n( = 2)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3+4)”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7), 判断是否是得不到解的运算错误 ( 步骤 S8)。
这 里, 得到了上述公式要素 “(3+4)”的 解 “7” , 判断为没有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
接着判断此次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3+4)” 的解 “7” 是否是新解 ( 步骤 S9)。
这里, 因为上述公式要素 “(3+4)” 的解 “7” 是与第一优先顺序的算符对应的运算 的解, 所以在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原本不存在, 在步骤 T1 中判断为否 (NO), 同样在步 骤 T2 中也判断为否 (NO), 判断为不是新解 ( 步骤 S9( 否 ))。
于是, 如图 5B 所示,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此次运算处理的第 n( = 2) 个 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3+4)” L1,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通过粗体字显 示其解 “7” L1a( 步骤 S10)。
于是, 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上述公式 “2×(3+4)+3×(5+6)” 中的此次被 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3+4)” L1 置换为其解 “7” L1a, 以后, 作为公式 “2×7+3×(5+6)” 来 处理 ( 步骤 S 12)。
于是, 判断在上述公式 “2×7+3×(5+6)”中是否有未处理而剩余的算符 ( 步骤 S13), 在该情况下判断为有 ( 步骤 S13( 是 )), 因此返回到从上述步骤 S3 起的处理。 于是, 经过上述步骤 S3 ~ S10 的同样的处理, 执行上述公式 “2×7+3×(5+6)” 的 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2×7” 的运算处理, 如图 5C 所示, 在所显示的公 式 “2×(3+4)+3×(5+6)” 中,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上述第 n( = 1) 个算符 “×” 涉 及的公式要素 “2×(3+4)” L1,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改写上次的解 “7” 并 通过粗体字显示其解 “14” L1a( 步骤 S8( 否 ) →步骤 S9( 否 ) →步骤 S10)。
于 是 在 该 处 理 以 后 的 内 部 处 理 中, 把直到上次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2×7+3×(5+6)” 中的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2×7” 置换为其解 “14” , 以后, 作为公 式 “14+3×(5+6)” 被处理 ( 步骤 S12)。
此后, 再次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5+6)” 中执 行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3) 个算符 “+” ( 括号内 ) 涉及的公式要素 “5+6”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3 ~ S7)。
这里, 得到上述公式要素 “5+6” 的解 “11” , 判断为没有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
然后, 判断此次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5+6” 的解 “11” 是否是新解 ( 步骤 S9)。在 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 “14” L1a 与在此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 “11” 不同, 而且未通过此次 的运算被消去而剩余。因此, 在步骤 T1 中判断为是 (YES), 判断通过此次运算而得到的解 “11” 是新解 ( 步骤 S9( 是 ))。于是, 伴随这以后的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L2 的识别显示, 采 用与此前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L1 的识别显示不同的识别形式, 其公式要素 L2 的解 L2a 也采用与以前的公式要素 L1 的解 L1a 不同地新的显示设定 ( 步骤 S11)。
于是, 如图 5D 所示, 通过下划线和斜粗体字新识别显示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 素 “5+6” L2,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通过与上次的解 ( 中间解 )“14” L1a 不 同的新的斜粗体字显示其解 ( 中间解 )“11” L2a( 步骤 S10)。
于是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5+6)” 中的此 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5+6)” L2 置换为其解 “11” L2a, 以后, 作为公式 “14+3×11” 被 处理 ( 步骤 S12)。
于是, 判断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11” 中是否有未处理而剩余的算符 ( 步 骤 S13)。因为在该情况下判断为有 ( 步骤 S13( 是 )), 所以返回上述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于是, 经过上述步骤 S3 ~ S10 的同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11” 中执行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2)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3×11” 的运算处理, 如 图 5E 所示, 在所显示的公式 “2×(3+4)+3×(5+6)” 中, 通过下划线和斜粗体字识别显示对 应的位置的公式要素 “3×(5+6)” L2,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改写前次的解 “11” 并同样通过斜粗体字显示其解 “33” L2a( 步骤 S8( 否 ) →步骤 S9( 否 ) →步骤 S10)
于是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直到上次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11” 的此 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3×11” 置换为其解 “33” , 以后作为公式 “14+33” 被处理 ( 步骤 S 12)。
此后, 再次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3” 中执行作为 最后的算符的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14+33”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3 ~ S7)。
这里, 判断此次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14+33” 的解 “47” 是否是新解 ( 步骤 S9)。 首先, 在步骤 T1 中, 因为在前一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 “33” 通过此次的运算处理被消去, 所 以判断为否 ( 步骤 T1( 否 ))。于是, 在步骤 T2 中, 判断为在此次的运算中得到的解 “47” 是 根据与用多个 (2 个 ) 不同的形式识别显示的公式要素 (“2×(3+4)” 以及 “3×(5+6)” )对 应的解 (“14” 以及 “33” ) 得到的 ( 步骤 T2( 是 ))。因此, 判断为在此次的运算中得到的 解 “47” 是新解 ( 步骤 S9( 是 ))。 于是, 伴随这以后的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L3 的识别显示, 采用与此前运算处理的 公式要素 L1、 L2 的识别显示不同的识别形式, 该公式要素 L3 的解 L3a 也采用与以前的公式 要素 L1、 L2 的解 L1a、 L2a 不同的新的显示设定 ( 步骤 S11)。
于是, 如图 5F 所示, 原样不变地显示根据运算优先顺序已经运算处理过的公式 要素 “2×(3+4)” L1 以及公式要素 “3×(5+6)” L2 的识别显示、 该各公式要素 L1、 L2 的解 “14” L1a、 “33” L2a, 而与此次运算处理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3” 对应的位置的公式要 素 ( 在该情况下是全部要素 )“2×(3+4)+3×(5+6)” L3 通过阴影线识别显示, 同时其解 “47” L3a 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用新的阴影线显示 ( 步骤 S10)。
这里, 因为内部处理用公式成为其解 “47” ( 步骤 S12), 判断为没有未处理而剩余 的算符 ( 步骤 S13( 否 )), 所以结束伴随上述一系列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15)。
这样, 作为运算对象而在显示部 19 的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显示的公式, 原样保持 其显示内容不变, 遵照各算符的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 L1、 L2、 L3 依次通过不同的识 别形式被识别显示。另外, 与遵照该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 L1、 L2、 L3 的形式不同的识 别显示一起, 每次依次通过不同的形式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独立地显示相应的 各公式要素的解 L1a、 L2a、 L3a。
因此, 即使产生不同的中间解, 也能够在原样显示原来的公式的状态下把对该公 式进行运算处理的顺序以及该运算处理的每一顺序的运算结果分别明确地作为幻灯片放 映来确认。
[ 变形例 ]
图 6A ~图 6C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变形例的图。
在上述 [ 实施例 3] 中, 如图 6A 所示, 与作为运算对象的公式中的每一运算优先顺 序的公式要素 L1、 L2、 L3 分别对应的解 L1a、 L2a、 L3a 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换 行个别显示, 同时作为与对应的公式要素的识别形式同种的识别形式来显示。
与之相对, 如图 6B 所示, 与上述公式中的每一运算优先顺序的公式要素 L1、 L2、 L3 分别对应的解 L1a、 L2a、 L3a 也可以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在一行中个别显示, 而且也可以作为与在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的公式显示对应的中间解 L1a、 L2a 与最终解 L3a 的关系式, 更容易理解地显示。
另外, 在上述 [ 实施例 3] 中, 如图 6A 所示, 在作为运算对象的公式中的每一运算 优先顺序的公式要素 L1、 L2、 L3 中, 第一公式要素 L1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 第二公式要素 L2 通过下划线和斜粗体字、 包含第一、 第二公式要素的第三公式要素 L3 通过阴影线分别以 不同的形式识别显示。
与之相对, 如图 6C 所示, 各公式要素 L1、 L2、 L3 也可以通过相同字体、 不同种类的 阴影线例如纵纹阴影线 (v)、 横纹阴影线 (h)、 围框 (w) 等、 或者通过不同颜色的阴影线、 或 者反转公式要素 L1、 L2、 L3, 分别不同的形式识别显示。在该情况下, 与各公式要素 L1、 L2、 L3 对应的解 L1a、 L2a、 L3a 同样只要通过纵纹阴影线 (v)、 横纹阴影线 (h)、 围框 (w) 等不同 种类的阴影线、 或者通过不同颜色的阴影线、 或者反转解 L1a、 L2a、 L3a, 分别以不同的形式 识别显示即可。
[ 实施例 4]
图 7A ~图 7F 是表示遵照伴随上述电子式计算器 10 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 的执行的公式运算处理的显示动作的具体例 ( 其四 ) 的图。
在该实施例 4 中, 说明液晶显示部 19 的显示区域限于由上部一行显示的公式显示 区域 19a 和下部一行显示的解显示区域 19b 组成的两行显示的情况。
在伴随该两行显示的电子式计算器 10 中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执行的公 式运算处理 ( 参照图 2A) 中, 不执行步骤 S9、 S11 的处理。
在根据用户操作如图 7A 所示在显示部 19 的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显示作为运算对 象的公式 “2×(3+4)+3×(5+6)” 的状态下 ( 步骤 S 1), 当执行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时 ( 步骤 S2( 是 )), 首先把用于指定在上述显示的公式中包含的各个算符的计数器 n 设定为 初始值 “1” ( 步骤 S3)。
于是, 根据算符优先顺序表 12 比较上述公式 “2×(3+4)+3×(5+6)” 中的第 n( = 1) 个算符 “×” 与第 n+1(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 判断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是否低 ( 步骤 S5)。
这里, 判断为第 n( = 1) 个算符 “×” 的优先顺序低 ( 步骤 S5( 是 )), 给计数器 n 加 1, 设定为 “2” ( 步骤 S6)。
接着, 比较上述公式 “2×(3+4)+3×(5+6)” 中的第 n( = 2) 个算符 “+” ( 括号内 ) 与第 n+1( = 3) 个算符 “+” 的运算优先顺序 ( 步骤 S4), 判断为第 n( = 2) 个算符 “+” 的优 先顺序不低 ( 步骤 S5( 否 ))。
于是, 执行该第 n( = 2)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3+4)”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7), 得到解 “7” , 判断为没有运算错误 ( 步骤 S8( 否 ))。于是, 如图 7B 所示,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此次运算处理的第 n( = 2) 个 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3+4)”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下部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用粗体字 显示其解 “7” LA( 步骤 S10)。
于是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上述公式 “2×(3+4)+3×(5+6)” 的此次运算 处理的公式要素 “(3+4)” L 置换为其解 “7” LA, 以后, 作为公式 “2×7+3×(5+6)” 被处理 ( 步 骤 S12)。
于是, 在上述公式 “2×7+3×(5+6)” 中, 判断是否有未处理而剩余的算符 ( 步骤 S13), 因为在该情况下判断为有 ( 步骤 S13( 是 )), 所以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于是, 经过上述步骤 S3 ~ S10 的同样的处理, 执行上述公式 “2×7+3×(5+6)” 的 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2×7” 的运算处理, 如图 7C 所示, 在所显示的公 式 “2×(3+4)+3×(5+6)” 中,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上述第 n( = 1) 个算符 “×” 涉 及的公式要素 “2×(3+4)”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下部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改写上次的解 “7” , 用粗体字显示其解 “14” LA( 步骤 S10)。
于 是 在 该 处 理 以 后 的 内 部 处 理 中, 把直到上次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2×7+3×(5+6)” 中的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2×7” 置换为其解 “14” , 以后, 作为公 式 “14+3×(5+6)” 被处理 ( 步骤 S12)。
此后, 再次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5+6)” 中执 行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3) 个算符 “+” ( 括号内 ) 涉及的公式要素 “5+6”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3 ~ S7)。
于是, 如图 7D 所示, 解除对于上次运算处理过的公式要素 “2×(3+4)” 的识别显 示,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5+6”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下部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替换上次的解 ( 中间解 )“14” 并通过粗体字显示其解 ( 中间 解 )“11” LA( 步骤 S10)。
于是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5+6)” 中的此 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5+6)” L 置换为其解 “11” LA, 以后, 作为公式 “14+3×11” 被处 理 ( 步骤 S12)。
于是, 判断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11” 中是否有未处理而剩余的算符 ( 步 骤 S13), 因为在该情况下判断为有 ( 步骤 S13( 是 )), 所以返回从上述步骤 S3 起的处理。
于是, 经过上述步骤 S3 ~ S10 的同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11” 中执行运算优先顺序高的第 n( = 2)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3×11” 的运算处理, 如图 7E 所示, 在所显示的公式 “2×(3+4)+3×(5+6)” 中,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仅识别显示 对应的位置的公式要素 “3×(5+6)” L, 同时改写上次的解 “11” 而同样用粗体字显示其解 “33” LA( 步骤 S10)。
于是在该处理以后的内部处理中, 把直到上次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11” 中的 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公式要素 “3×11” 置换为其解 “33” , 以后, 作为公式 “14+33” 被处理 ( 步 骤 S12)。
此后, 再次返回从步骤 S3 起的处理, 在上述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3” 中执行作为 最后的算符的第 n( = 1) 个算符 “+” 涉及的公式要素 “14+33” 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3 ~ S7)。
于是, 如图 7F 所示, 通过下划线和粗体字识别显示与此次被运算处理的内部处理用公式 “14+33” 对应的位置的公式要素 ( 在该情况下为全部要素 ) “2×(3+4)+3×(5+6)” L, 同时在显示部 19 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进行替换, 同样通过粗体字显示其解 “47” LA( 步骤 S10)。
这里, 因为内部处理用公式成为其解 “47” ( 步骤 S12), 判断为没有未处理而剩余 的算符 ( 步骤 S13( 否 )), 所以结束伴随上述一系列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模式的运算处理 ( 步骤 S15)。
这样, 即使是两行显示的小型电子式计算器 10, 作为运算对象在显示部 19 上部的 公式显示区域 19a 中显示的公式, 原样保持其显示内容不变, 依次识别显示遵照各算符的 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 L...。 并且, 与遵照该运算优先顺序的各公式要素 L... 的依次 识别显示一起, 每次依次在显示部 19 的下部的解显示区域 19b 中替换显示相应的各公式要 素的解 LA…。
因此, 即使生成中间解, 也能够在原样显示原来的公式不变的状态下, 分别明确地 作为幻灯片放映来确认对该公式进行运算处理的顺序以及每一运算处理顺序的运算结果。
此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通过电子式计算器 10 执行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 映模式下的动作方法, 即在图 2A、 图 2B 的流程图中表示的公式运算处理等的方法, 可以作 为能够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 存储在存储器卡 (ROM 卡、 RAM 卡等 )、 磁盘 ( 软盘、 硬盘 )、 光 盘 (CD-ROM、 DVD 等 )、 半导体存储器等外部存储介质 (13) 中进行分发。另外, 电子式计算 器 10 的计算机 (11) 把在该外部存储介质 (13) 中存储的程序读入存储装置 (12)、 (17), 通 过用该读入的程序控制动作, 能够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 完全显示原来的公式的 状态下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功能, 执行基于上述方法的同样的处理。 另外, 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的数据, 可以作为程序代码的形式在通信网络 ( 公共线路 )N 上传送, 通过在该通信网络 N 上连接的通信装置 (16) 把上述程序数据取入电 子式计算器 (10) 的计算机 (11), 能够实现上述的原样完全显示原来的公式的状态下的运 算过程幻灯片放映功能。
进而, 能够把上述程序数据取入个人计算机, 实现上述完全显示原来的公式状态 下的运算过程幻灯片放映功能。
此外, 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 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进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阶段的发明, 能够通过在公开的 多个构成要件中的适宜的组合提取出各种发明。例如, 在即使从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全部 结构要件中删除几个结构要件, 或者以不同的形式组合几个结构要件, 也能够解决在发明 内容部分中叙述的要解决的课题、 得到在发明效果部分中叙述的效果的情况下, 可以把删 除或者组合该结构要件而得的结构作为发明而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