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 2007 年 12 月 07 日、申请号为 2007101994137、名称为 “一 种叠合板” 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 一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 ( 二 )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楼板和预制楼板,现浇楼板整体性 好,但需现场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难度大,模板损耗大,成本高,预制楼 板不需现场支模,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拼接部位 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如专利号为 ZL0322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 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砼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由板、肋构成,肋上有穿钢筋的孔洞,这 种板的厚度大,使后置于现浇砼中的钢筋有效高度大为减少,影响了楼板的双向受力平 衡,难以形成等效双向板等。 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叠合板已为急需。 ( 三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具有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支模、节省 材料、施工方便、周期短、整体性、抗裂性和抗震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 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 钢筋砼纵向长肋,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的钢筋,钢筋为从纵向长肋 上的凹坑或 / 和凹槽或 / 和孔洞中露出纵向长肋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 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 这样,当纵肋设置在底板上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刚度 大,不易折断或者变形,有利于施工应用 ;同时,纵向长肋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钢筋, 使纵向长肋具有十分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大幅提高了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荷载能力, 由于钢筋为从纵向长肋上的凹坑或 / 和凹槽或 / 和孔洞中露出纵向长肋体外的预应力钢 筋,钢筋为从纵向长肋上的凹坑或 / 和凹槽或 / 和孔洞中露出纵向长肋体外的预应力钢 筋,可提高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刚度,提高预制板的荷载能力,增加预制板的耐久性, 以满足使用要求 ;当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横向钢筋在凹坑或 / 和凹槽或 / 和孔洞部位 与外露通长钢筋连接,形成双向承力板,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现浇钢筋砼 或预应力钢筋砼的叠合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叠合楼 盖使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中钢筋为预应力钢筋。 这样,当底板中钢筋为预应力钢筋 时,可提高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刚度,提高预制板的荷载能力,增加预制板的耐久性, 以满足使用要求。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为纵向钢筋。 这样,当钢筋为纵向钢筋时,可增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纵向方向的承力性能。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 这样,钢筋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 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可以通过连接件将预埋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中的 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连接在一起,使楼板成为双向承力楼板。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从叠合面外露。 这样,钢筋从叠合面外露,可以更方便从 外露处将预埋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中的钢筋和后铺设的钢筋通过连接件绑扎在一起,当 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使楼板成为双向承力楼板。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 点。 这样,当同一纵向钢筋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筋点时,可以 根据不同情况需要,设置露筋点,从而达到施工需要的目的。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 这样,当同一纵向钢 筋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 这样,当至少二条同一直 线上的露筋点平行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 这样,当不同 的纵向钢筋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时,使后设置的横向钢筋有多个绑扎点,可以 更好的与钢筋砼带肋预制板连接。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平行。 这样,当同一钢筋的 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平行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速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钢筋在长条形底板两端外露。 这样,纵向钢筋在长条形底 板两端外露,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 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 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中的钢筋在纵向长肋的两端外露。 这样,纵向长肋中 的钢筋在纵向长肋的两端外露,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外露钢筋可牢牢 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 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 这样,当长条形底板上设置 有至少一个与纵向长肋上表面齐平的叠板支撑件时,使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在搬运过程中 便于叠放,减低了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因运输所造成的破损。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为网架或桁架或折弯杆或凸块或凸条或支撑杆件。 当叠板支撑件为网架或桁架或折弯杆或凸块或凸条或支撑杆件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 置不同样式的支撑件,大幅度提高了预制板的抗折强度与刚度,使其不易损坏,有利于 降低损耗率。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连 接。 这样,由于支撑件为活动支撑件,方便在预制板叠放时布置于不同的位置,当钢筋 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时,因为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活动连接,可以方便去 除支撑件,同时活动支撑件还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 用到楼板中时,由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可折式连接,可以方便支撑件折断后去
除 ;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固定连接时,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支撑件滑动、移 位、甚至掉落。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 这样,当 叠板支撑件与长条形底板为整体构件时,保证了预制板的整体性,当叠板支撑件与长条 形底板为分体构件时,在制作预制板时,可以将叠板支撑件在长条形底板未硬化时叠放 其上,简化了生产工艺,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上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 缓冲簧。 这样,当叠板支撑件上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缓冲层或者缓冲杆或者缓冲簧 或者软质层时,可以在运输工程中更好的保护叠放的预制板,使其不易破损。 缓冲件可 以为弹簧、泡沫塑料、木方、橡胶、海绵、布、纤维、气囊等材料。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 这样,当钢筋砼带肋 预制板应用至楼板中时,结合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 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 构底板可参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端头伸出有结合筋。 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 至楼板中时,结合筋可牢牢锚固于现浇砼中,大幅度提高了预制与现浇接合界面之间的 连接强度,使其不易开裂损坏,充分保证了楼板的质量,而且,底板形成结构底板可参 与结构传力。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或支撑件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 这 样,当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或支撑件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时,方便了搬运或吊运, 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 这样,当预制板 应用到现浇砼楼板中时,由于长条形底板或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的孔洞,方便了 在应用过程中的横向钢筋的铺设,同时浇注现浇砼从孔洞中贯穿,有利于预制板与现浇 层的结合,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 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 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形成嵌固底板的现浇砼结构,大幅度提 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 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 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时,极大地方便了在施工应用过程中钢筋的穿设,提高了工作效 率,保证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 这样,当横向的凹槽为上 小下大的收口凹槽时,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浇注入凹槽中凝 结硬化后,将底板牢牢嵌固于现浇砼结构中,使底板无论在何情况下均不会开裂掉落, 充分保证了应用安全性和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 这样,当纵肋两侧均设置有凹槽 时,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到楼板中后,现浇砼将底板及纵肋均匀地嵌固,使底板能够 均匀受力,不易开裂,提高了楼板的质量。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上设置有孔洞,并将纵向长肋两侧的凹槽连通。 这样,当所述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叠合楼板中时,现浇砼浇入凹槽中并同时穿过纵 肋,形成同时嵌固底板与纵肋的现浇砼结构,使之形成为双向叠合预制现浇结构板,大 幅度提高了楼板的结构整体性能,使叠合部位不易产生裂缝。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与凹槽截面相同或不相同。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需要,合理选用相同或不同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至少一个截面。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 的不同需要,合理选用联槽孔洞断面小于凹槽的截面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 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需 要,合理选用各种形状的联槽孔洞的钢筋砼带肋预制板,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 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 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 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 能。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 这样,使底板的横向强度、刚 度更好,抗弹性变形能力强,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好,使底板不易损坏,同时,所述钢筋 砼带肋预制板应用至现浇预制叠合楼板中后,底板可参与结构承力,改善楼板的综合性 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 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 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 这样,当钢筋砼带肋预制板应 用至楼板中后,现浇砼能够更好地将其嵌固牢靠,使现浇与预制界面不易开裂破坏。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长度为 250-720cm 之间。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长 条 形 底 板 的 长 度 为 250-350cm、350.1-400cm、 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 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的宽度为 40-120cm。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 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长 条 形 底 板 的 宽 度 为 40-50cm、50.1-65cm、65.1-85cm、 85.1-100cm、100.1-120cm。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 用。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纵 向 长 肋 的 高 为 1.5-25cm, 纵 向 长 肋 的 宽 为 3-25cm、 25.1-35cm。 纵肋的宽为 3-25cm、25.1-35cm。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方便 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的高为 2-3cm、3-5cm、5-8cm、8-10cm、10-15cm、 15.1-25cm,纵向长肋的宽为 3-5cm、5-6cm、6-10cm、10-25cm。 这样,可根据实际情 况合理选用,方便了设计与施工单位选用。
( 四 )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 3 的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 4 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 5 的结构示意图。
图 6 是本发明实施例 6 的结构示意图。
图 7 是本发明实施例 7 的结构示意图。
图 8 是本发明实施例 8 的结构示意图。
图 9 是本发明实施例 9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 是本发明实施例 10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 是本发明实施例 11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2 是本发明实施例 12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3 是本发明实施例 13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 是本发明实施例 14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 是本发明实施例 15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6 是本发明实施例 16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7 是本发明实施例 17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8 是本发明实施例 18 的结构示意图。 图 19 是本发明实施例 19 的结构示意图。 图 20 是本发明实施例 20 的结构示意图。 图 21 是本发明实施例 21 的结构示意图。( 五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钢筋砼 1 和钢筋砼带肋预制板 2,钢筋砼带肋预制板 2 设置在叠合板的底部,钢筋砼带肋预制板 2 包括有钢筋砼长条形底板 3、钢筋砼纵向长肋 4,其特征在于纵向长肋 4 内设置有纵向或横向的钢筋 5,钢筋 5 为从纵向长肋 4 上的凹 坑 6 或 / 和凹槽 7 或 / 和孔洞 8 中露出纵向长肋 4 体外的预应力钢筋,形成现浇预制相结 合的双向结构承力叠合板。 各附图中,1 为钢筋砼,2 为钢筋砼带肋预制板,3 为长条形 底板,4 为纵向长肋,5 为钢筋,6 为凹坑,7 为凹槽,8 为孔洞,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 同的,其说明相同。 如图 1 所示,纵向长肋 4 内设置有纵向钢筋 5,钢筋 5 从纵向长肋 4 上的凹坑 6 中露出纵向长肋 4 体外,钢筋 5 为预应力钢筋 ;如图 2 所示,纵向长肋 4 内设 置有纵向的钢筋 5,钢筋 5 从纵向长肋 4 上的凹槽 7 中露出纵向长肋 4 体外,钢筋 5 为预 应力钢筋。
本发明特征在于底板 3 中钢筋 5 为预应力钢筋。 如图 2 所示,底板 3 中钢筋 5 为预应力钢筋。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 5 为纵向钢筋。 如图 3 所示,钢筋 5 为纵向钢筋,钢筋 5 从纵向长肋 4 上的孔洞 8 中露出纵向长肋 4 体外。。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 5 有叠合层钢筋连接件 9。 如图 4 所示,钢筋 5 有叠合层钢 筋连接件 9。 预制板 2 一端搭接在工字形钢骨 24 上,一端搭接在梁 23 上 ;同时,在两 块预制板 2 的拼合部位有用于拉接预制板 2 的马钉 25。
本发明特征在于钢筋 5 从叠合面外露。 如图 5 所示,钢筋 5 从叠合面外露。 预 制板 2 一端搭接在槽形钢骨 24 上,一端搭接在梁 23 上,在两块预制板 2 的拼合部位设置 有浇注砼后用于防止叠合板开裂的弯曲筋 26。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 5 上有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的露 筋点。 如图 4 所示,同一纵向钢筋 5 上有三个露筋点。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纵向钢筋 5 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 4 所示,同一 纵向钢筋 5 上的露筋点在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至少二条同一直线上的露筋点平行。 如图 6 所示,二条同一直 线上的露筋点平行。 在两块预制板 2 的拼合部位设置有浇注砼后用于防止叠合板开裂的 弯曲筋 26。
本发明特征在于不同的纵向钢筋 5 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 如图 6 所示, 不同的纵向钢筋 5 上有露筋点在同一横向直线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同一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 4 平行。 如图 7 所示,同一 钢筋的露筋点连线与纵向长肋 4 平行。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钢筋 5 在长条形底板 3 两端外露。 如图 6 所示,纵向钢筋 5 在长条形底板 3 两端外露。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 4 中的钢筋 5 在纵向长肋 4 的两端外露。 如图 7 所示, 纵向长肋 4 中的钢筋 5 在纵向长肋 4 的两端外露。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 10。 如图 7 所示,长条形底 板 3 上设置有叠板支撑件 10。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 10 为网架 11 或桁架 12 或折弯杆 13 或凸块 14 或凸 条 15 或支撑杆件 16。 如图 7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为网架 11 ;如图 8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为桁架 12 ;如图 9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为折弯杆 13 ;如图 10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为凸块 14 ;如图 11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为凸条 15 ;如图 12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为支 撑杆件 16。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 10 与长条形底板 3 为活动连接或可折式连接或固定 连接。 如图 12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与长条形底板 3 为活动连接。 预制板 2 间隔设置, 并且在暗梁部位还设置有 T 形板 21。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 10 与长条形底板 3 为整体构件或者分体构件。 如图 13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与长条形底板 3 为整体构件。 预制板 2 两端均设置在梁 23 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叠板支撑件 10 上设置有缓冲件 17,缓冲件 17 为缓冲层或者缓冲 杆或者缓冲簧。 如图 14 所示,叠板支撑件 10 上设置有缓冲件 17,缓冲件 17 为缓冲层。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 18。 如图 14 所示,长 条形底板 3 的两侧边伸出有板间结合筋 18。 预制板 2 一端搭接在墙 22 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 4 端头伸出有结合筋 18。 如图 15 所示,纵向长肋 4 端 头伸出有结合筋 18。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或纵向长肋 4 或支撑件 10 上设置有吊挂或搬运件 19。 如图 16 所示,长条形底板 3 上设置有吊挂搬运件 19。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或纵向长肋 4 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 8。 如图 17 所 示,纵向长肋 4 上有横向贯穿的孔洞 8。 预制板 2 两端搭接在墙 22 上。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 7。 如图 18 所示,长条形底 板 3 上设置有横向的凹槽 7。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 7 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 如图 17 所示,横向的 凹槽 7 为后置通钢筋的卧筋凹槽。
本发明特征在于横向的凹槽 7 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 如图 18 所示,横向的凹 槽 7 为上小下大的收口凹槽。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 4 两侧均设置有凹槽 7。 如图 18 所示,纵向长肋 4 两 侧均设置有凹槽 7。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纵向长肋 4 上设置有孔洞 8,并将纵向长肋 4 两侧的凹槽 7 连 通。 如图 19 所示,在纵向长肋 4 上设置有孔洞 8,并将纵向长肋 4 两侧的凹槽 7 连通。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 8 与凹槽 7 截面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 19 所示,孔洞 8 与凹 槽 7 截面不相同。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 8 断面小于凹槽 7 的至少一个截面。 如图 19 所示,孔洞 8 断面小于凹槽 7 的截面。
本发明特征在于孔洞 8 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如图 19 所示,孔洞 8 为椭圆 形。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 7 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 20。 如图 19 所示,凹槽 7 内设 置有横向预应力凸块 20。
本发明特征在于凹槽 7 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 7。 如图 20 所示,凹槽 7 内设 置有横向预应力凹槽 7。
本发明特征在于纵向长肋 4 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 7。 如图 21 所示,纵向长肋 4 上设置有竖向的凹槽 7。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的长度为 250-720cm 之间。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长 条 形 底 板 3 的 长 度 为 250-350cm、350.1-400cm、 400.1-500cm、500.1-600cm、600.1-720cm。
本发明特征在于长条形底板 3 的宽度为 40-120cm。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长 条 形 底 板 3 的 宽 度 为 40-50cm、50.1-65cm、65.1-85cm、 85.1-100cm、100.1-120cm。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纵 向 长 肋 4 的 高 为 1.5-25cm, 纵 向 长 肋 4 的 宽 为 3-25cm、 25.1-35cm。
本 发 明 特 征 在 于 纵 向 长 肋 4 的 高 为 2-3cm、3-5cm、5-8cm、8-10cm、 10-15cm、15.1-25cm,纵向长肋 4 的宽为 3-5cm、5-6cm、6-10cm、10-25cm。
本发明实施时,先将带纵肋底板搁置在支座上 ( 墙上或梁边缘上或梁侧模上 ), 然后在预制板上铺设钢筋,最后在上面现浇混凝土,叠合后形成现浇预制相结合的叠合 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