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节水坐便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26780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77675.4

申请日:

2010.12.07

公开号:

CN102021943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3D 11/02申请公布日:201104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D 11/02申请日:20101207|||公开

IPC分类号:

E03D11/02; E03D1/012; E03D1/32; E03D1/38; E03D11/18; E03C1/12; E03C1/14

主分类号:

E03D11/02

申请人:

谢彦音

发明人:

谢彦音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涡岭中央街东八巷13号四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代理人:

敖健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涉及卫生洁具。包括水箱、排水阀门、导水通道、双水封排污管道、喷射水道、喷射孔、洗刷水圈和便盆;还包括洗手盆、第一导水管及第二导水管,洗手盆位于水箱的顶面并与水箱形成一体结构,水箱的顶面也是洗手盆的底面;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相通连,第一导水管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的上段具有一A连通部位,该A连通部位位于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下方,第二导水管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连通。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洗手盆用水后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既节水环保又不影响洗手盆和坐便器的正常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排水阀门、导水通道、双水封排污管道、喷射水 道、喷射孔、洗刷水圈和便盆,水箱通过排水阀门与导水通道的入口连通,导水通道的 出口分别与喷射水道的入口及洗刷水圈的入口连通,喷射水道的水从喷射孔喷射而出, 洗刷水圈设置于便盆的上口缘,洗刷水圈上制有洗刷出水孔,便盆的下底与排污管道的 入口相通,双水封排污管道为具有一高位的能形成虹吸作用的来回折状管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洗手盆、第一导水管及第二导水管,洗手盆位于水箱的顶面并与水箱形成一 体结构,水箱的顶面也是洗手盆的底面 ;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相通连,第一 导水管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 ;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的上段具有一 A 连通 部位,该 A 连通部位位于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下方,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比第 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高度要低 ;第二导水管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的上存 水湾与下存水湾之间的延伸通路连通,双水封排污管道设计为双水封结构,所述双水封 结构包括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及连接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之间的所述 延伸通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在水箱中安装进水阀, 水箱水面低于水箱的最低水位时,进水阀自动打开以自动进水至所述最低水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 为最高水位,最高水位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距离水箱顶面 6 ~ 10cm。

说明书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洁具,具体是一种将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为一体的新型卫生洁 具,为一种把洗手盆用水二次使用于坐便器的节水环保坐便器。 有效将洗手盆用水进行 回收利用。
     背景技术
     现行市场销售中没有采用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在一起的产品,现有技术仅仅能 满足单独一个坐便器使用的要求,无法满足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结构设计。 洗手盆与坐 便器组合后,结构上需要满足新的功能,包括 :1、洗手盆使用后进行排水,排水需要满 足条件,当坐便器水箱水位到达最高水位时,洗手盘排水必须排出水箱,而最好的排水 方式是通过导管穿过水箱,直接与排污管道相连接进行排放。 2、为防止臭气从排污管道 通向坐便器水箱及洗手盆,排污管道设计成双水封结构。 3、坐便器水箱水位低于设定最 低水位时,坐便器进入阀直接进水,待水位达到最低水位时自动停止进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没有对洗手盘污水进行回收、以用于坐便器的装置,提供 一种一体化节水坐便器,能把洗手盆排出的水再次提供给坐便器使用,从结构设计和功 能上满足污水回收利用的特点,有效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明显。
     为此,本发明一体化节水坐便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构造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排水阀门、导水通道、双水封排污管道、 喷射水道、喷射孔、洗刷水圈和便盆,水箱通过排水阀门与导水通道的入口连通,导水 通道的出口分别与喷射水道的入口及洗刷水圈的入口连通,喷射水道的水从喷射孔喷射 而出,洗刷水圈设置于便盆的上口缘,洗刷水圈上制有洗刷出水孔,便盆的下底与排污 管道的入口相通,双水封排污管道为具有一高位的能形成虹吸作用的来回折状管 ;其特 征在于 :还包括洗手盆、第一导水管及第二导水管,洗手盆位于水箱的顶面并与水箱形 成一体结构,水箱的顶面也是洗手盆的底面 ;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相通连, 第一导水管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 ;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的上段具有一 A 连通部位,该 A 连通部位位于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下方,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 比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高度要低 ;第二导水管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的 上存水湾与下存水湾之间的延伸通路连通,双水封排污管道设计为双水封结构,所述双 水封结构包括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及连接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之间的 所述延伸通路。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
     在水箱中安装进水阀,水箱水面低于水箱的最低水位时,进水阀自动打开以自 动进水至所述最低水位。
     所述最低水位的设置为坐便器一次大档排水的排水量。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为最高水位,最高水位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距离水 箱顶面 6 ~ 1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其一,本发明一体化坐便器使得洗手盆用水后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洗手盆 正常排水后,水通过第一导水管流进坐便器的水箱,当水箱水满至第一导水管所述最高 水位时,多余的水量会通过第二导水管排至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具有双水封结构,排污 管道主要是防止排污管道中的臭气往上渗透,起到隔臭作用。 当水箱的水面低于设定所 述最低水位时,安装在水箱中的进水阀自动打开自动进水至最低水位,通常最低水位设 定为坐便器一次大档冲水量,视坐便器具体结构和冲洗功能而定。
     其二,本发明将生活中洗手用水作为水资源可回收利用,既节水环保又不影响 洗手盆和坐便器的正常使用,又节约了安装洗手盆的空间,经过实际实际使用验证,效 果理想。
     总之,水,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十分紧缺,而中国又为世界十大缺水国之一。 该 发明的推出使得坐便器用水基本是通过洗手盆用水后回收所得,按照日常生活用水数据 分析,在人们日常用水中,便器冲洗耗水要占全部生活用水的 27%之多,节水坐便器具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房价高居不下的当今社会,节约卫浴产品使用空间无疑 很大。 因此,本发明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附图说明 图 1 是一体化节水坐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水通道 ;2、喷射水道 ;3、洗刷水圈 ;31、洗刷出水孔 ;4、双封 水排污管道 ;5、排水阀门 ;6、喷射孔 ;7、水箱 ;8、便盆 ;10、洗手盆 ;20、第一 导水管 ;30、第二导水管 ;40、 A 连通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本发明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 7、排水阀门 5、导水通道 1、 双封水排污管道 4、喷射水道 2、喷射孔 6、洗刷水圈 3 和便盆 8,水箱 7 通过排水阀门 5 与导水通道 1 的入口连通,导水通道 1 的出口分别与喷射水道 2 的入口及洗刷水圈 3 的入 口连通,喷射水道 2 的水从喷射孔 6 喷射而出,洗刷水圈 3 设置于便盆 8 的上口缘,洗刷 水圈 3 上制有洗刷出水孔 31,便盆 8 的下底与双封水排污管道 4 的入口相通,双封水排污 管道 4 为具有一高位的能形成虹吸作用的来回折状管 ;还包括洗手盆 10、第一导水管 20 及第二导水管 30,洗手盆 10 位于水箱 7 的顶面并与水箱 7 形成一体结构,水箱 7 的顶面 也是洗手盆 10 的底面 ;第一导水管 20 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 10 相通连,第一导水管 20 的 下端口缘伸进水箱 7 ;第二导水管 30 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 20 的上段具有一 A 连通部 位 40,该 A 连通部位 40 位于第一导水管 20 的上端口缘的下方,即第二导水管 30 的上端 口缘比第一导水管 20 的上端口缘的高度要低 ;第二导水管 30 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 污管道 4 的上存水湾与下存水湾之间的延伸通路连通,双水封排污管道 4 设计为双水封结 构,所述双水封结构包括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及连接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之间的所述延伸通路。
     在水箱 7 中安装进水阀,水箱 7 水面低于水箱 7 的最低水位时,进水阀自动打开 以自动进水至所述最低水位。
     所述最低水位的设置为坐便器一次大档排水的排水量。
     第二导水管 20 的上端口缘为最高水位,最高水位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距离 水箱 7 的顶面 6 ~ 10cm。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迪 下,可以做出一些修改与变换。 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等同变化或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节水坐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节水坐便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1943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21943ACN102021943A21申请号201010577675422申请日20101207E03D11/02200601E03D1/012200601E03D1/32200601E03D1/38200601E03D11/18200601E03C1/12200601E03C1/1420060171申请人谢彦音地址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涡岭中央街东八巷13号四楼72发明人谢彦音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72代理人敖健梅54发明名称一体化节水坐便器57摘要一体化节水坐便器,涉及卫。

2、生洁具。包括水箱、排水阀门、导水通道、双水封排污管道、喷射水道、喷射孔、洗刷水圈和便盆;还包括洗手盆、第一导水管及第二导水管,洗手盆位于水箱的顶面并与水箱形成一体结构,水箱的顶面也是洗手盆的底面;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相通连,第一导水管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的上段具有一A连通部位,该A连通部位位于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下方,第二导水管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连通。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洗手盆用水后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既节水环保又不影响洗手盆和坐便器的正常使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

3、102021957A1/1页21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排水阀门、导水通道、双水封排污管道、喷射水道、喷射孔、洗刷水圈和便盆,水箱通过排水阀门与导水通道的入口连通,导水通道的出口分别与喷射水道的入口及洗刷水圈的入口连通,喷射水道的水从喷射孔喷射而出,洗刷水圈设置于便盆的上口缘,洗刷水圈上制有洗刷出水孔,便盆的下底与排污管道的入口相通,双水封排污管道为具有一高位的能形成虹吸作用的来回折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洗手盆、第一导水管及第二导水管,洗手盆位于水箱的顶面并与水箱形成一体结构,水箱的顶面也是洗手盆的底面;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相通连,第一导水管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

4、与第一导水管的上段具有一A连通部位,该A连通部位位于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下方,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比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高度要低;第二导水管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的上存水湾与下存水湾之间的延伸通路连通,双水封排污管道设计为双水封结构,所述双水封结构包括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及连接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之间的所述延伸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水箱中安装进水阀,水箱水面低于水箱的最低水位时,进水阀自动打开以自动进水至所述最低水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为最高水位,最高水位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距离。

5、水箱顶面610CM。权利要求书CN102021943ACN102021957A1/3页3一体化节水坐便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卫生洁具,具体是一种将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为一体的新型卫生洁具,为一种把洗手盆用水二次使用于坐便器的节水环保坐便器。有效将洗手盆用水进行回收利用。背景技术0002现行市场销售中没有采用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在一起的产品,现有技术仅仅能满足单独一个坐便器使用的要求,无法满足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结构设计。洗手盆与坐便器组合后,结构上需要满足新的功能,包括1、洗手盆使用后进行排水,排水需要满足条件,当坐便器水箱水位到达最高水位时,洗手盘排水必须排出水箱,而最好的排水方式是通过导管。

6、穿过水箱,直接与排污管道相连接进行排放。2、为防止臭气从排污管道通向坐便器水箱及洗手盆,排污管道设计成双水封结构。3、坐便器水箱水位低于设定最低水位时,坐便器进入阀直接进水,待水位达到最低水位时自动停止进水。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没有对洗手盘污水进行回收、以用于坐便器的装置,提供一种一体化节水坐便器,能把洗手盆排出的水再次提供给坐便器使用,从结构设计和功能上满足污水回收利用的特点,有效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明显。0004为此,本发明一体化节水坐便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构造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排水阀门、导水通道、双水封排污管道、喷射水道、喷射孔、洗刷水圈和便。

7、盆,水箱通过排水阀门与导水通道的入口连通,导水通道的出口分别与喷射水道的入口及洗刷水圈的入口连通,喷射水道的水从喷射孔喷射而出,洗刷水圈设置于便盆的上口缘,洗刷水圈上制有洗刷出水孔,便盆的下底与排污管道的入口相通,双水封排污管道为具有一高位的能形成虹吸作用的来回折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洗手盆、第一导水管及第二导水管,洗手盆位于水箱的顶面并与水箱形成一体结构,水箱的顶面也是洗手盆的底面;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相通连,第一导水管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的上段具有一A连通部位,该A连通部位位于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下方,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比第一导水管的上端口缘的。

8、高度要低;第二导水管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的上存水湾与下存水湾之间的延伸通路连通,双水封排污管道设计为双水封结构,所述双水封结构包括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及连接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之间的所述延伸通路。0006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0007在水箱中安装进水阀,水箱水面低于水箱的最低水位时,进水阀自动打开以自动进水至所述最低水位。0008所述最低水位的设置为坐便器一次大档排水的排水量。说明书CN102021943ACN102021957A2/3页40009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为最高水位,最高水位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距离水箱顶面610CM。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001。

9、1其一,本发明一体化坐便器使得洗手盆用水后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洗手盆正常排水后,水通过第一导水管流进坐便器的水箱,当水箱水满至第一导水管所述最高水位时,多余的水量会通过第二导水管排至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具有双水封结构,排污管道主要是防止排污管道中的臭气往上渗透,起到隔臭作用。当水箱的水面低于设定所述最低水位时,安装在水箱中的进水阀自动打开自动进水至最低水位,通常最低水位设定为坐便器一次大档冲水量,视坐便器具体结构和冲洗功能而定。0012其二,本发明将生活中洗手用水作为水资源可回收利用,既节水环保又不影响洗手盆和坐便器的正常使用,又节约了安装洗手盆的空间,经过实际实际使用验证,效果理想。0013。

10、总之,水,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十分紧缺,而中国又为世界十大缺水国之一。该发明的推出使得坐便器用水基本是通过洗手盆用水后回收所得,按照日常生活用水数据分析,在人们日常用水中,便器冲洗耗水要占全部生活用水的27之多,节水坐便器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房价高居不下的当今社会,节约卫浴产品使用空间无疑很大。因此,本发明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附图说明0014图1是一体化节水坐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15图中1、导水通道;2、喷射水道;3、洗刷水圈;31、洗刷出水孔;4、双封水排污管道;5、排水阀门;6、喷射孔;7、水箱;8、便盆;10、洗手盆;20、第一导水管;30、第二导水管;。

11、40、A连通部位。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0017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体化节水坐便器,包括水箱7、排水阀门5、导水通道1、双封水排污管道4、喷射水道2、喷射孔6、洗刷水圈3和便盆8,水箱7通过排水阀门5与导水通道1的入口连通,导水通道1的出口分别与喷射水道2的入口及洗刷水圈3的入口连通,喷射水道2的水从喷射孔6喷射而出,洗刷水圈3设置于便盆8的上口缘,洗刷水圈3上制有洗刷出水孔31,便盆8的下底与双封水排污管道4的入口相通,双封水排污管道4为具有一高位的能形成虹吸作用的来回折状管;还包括洗手盆10、第一导水管20及第二导水管30,洗手盆10位于水箱7的顶面。

12、并与水箱7形成一体结构,水箱7的顶面也是洗手盆10的底面;第一导水管20的上端口缘与洗手盆10相通连,第一导水管20的下端口缘伸进水箱7;第二导水管30的上端口缘与第一导水管20的上段具有一A连通部位40,该A连通部位40位于第一导水管20的上端口缘的下方,即第二导水管30的上端口缘比第一导水管20的上端口缘的高度要低;第二导水管30的下端口缘直接与双水封排污管道4的上存水湾与下存水湾之间的延伸通路连通,双水封排污管道4设计为双水封结构,所述双水封结构包括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水湾及连接所述上存水湾、所述下存说明书CN102021943ACN102021957A3/3页5水湾之间的所述延伸通路。0018在水箱7中安装进水阀,水箱7水面低于水箱7的最低水位时,进水阀自动打开以自动进水至所述最低水位。0019所述最低水位的设置为坐便器一次大档排水的排水量。0020第二导水管20的上端口缘为最高水位,最高水位即第二导水管的上端口缘距离水箱7的顶面610CM。0021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修改与变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021943ACN102021957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2194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