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25763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96600.9

申请日:

2015.07.08

公开号:

CN105317299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5B85/10(2014.01)I; E05B85/14(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85/10

申请人: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发明人:

M.施佩希特; U.尤林

地址:

德国奥斯特菲尔登

优先权:

102014213184.7 2014.07.08 DE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代理人:

陈浩然; 肖日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已知一种这样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门凹部,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把手元件用于操纵门锁;以及用于遮盖门凹部的隔板,其可动地布置在与门外壳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根据本发明,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门外壳后面。该门把手组件应用于客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门凹部(2),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1)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把手元件用于操纵门锁;以及用于遮盖所述门凹部(2)的隔板(3),其可动地布置在与所述门外壳(1)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7),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所述门外壳(1)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元件包括能够与所述把手槽(7)一起移动的隔板区段(4),其在所述静止位置中在所述隔板(3)之下与外壳齐平地覆盖所述门凹部(2)的一部分而其在所述操纵位置中向外伸出超过所述门外壳(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区段(4)与所述把手槽(7)一件式地来实施。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槽(7)在底部侧至少逐段敞开地来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槽(7)之下固定在门处地设置有集水壳(9),其具有排水口(14),所述排水口在运行状态中与排水系统相连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元件以所述把手槽(7)和所述隔板区段(4)能够围绕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竖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S2)摆动地支承在所述门凹部(2)的前部的或后部的边缘区域处。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能够围绕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S1)摆动地支承在所述门凹部(2)的上部的边缘区域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关联有驱动单元(6)用于将所述隔板(3)转移到所述操纵位置中和/或到所述静止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6)包括电动机,其这样联结到门锁控制部处使得所述隔板(3)在所述门锁解锁时被转移到所述操纵位置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在所述操纵位置中向内摆入所述门凹部(2)中。

说明书

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Tuergriffanordnung),其具有:门凹部(Tueraussparung),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Tueraussenhaut)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用于操纵门锁的把手元件;以及用于遮盖门凹部的隔板(Blende),其可动地布置在与外壳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19847212A1已知一种这样的门把手组件。已知的门把手组件具有与门外壳固定的把手槽(Griffmulde),其布置在门外壳的门凹部后面。在把手槽中可摆动地支承有把手元件,其布置在门凹部之下且在门凹部之后在把手槽中可摆动。门凹部通过可摆动的隔板可封闭,隔板在其操纵位置中开启门凹部且因此开启到把手槽中的进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简单的结构以及良好的可操作性。

该目的由此来实现,即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门外壳之后。通过可动的把手槽可能将在门外壳中在门凹部之后的门腔设计成敞开。封闭的、静止的槽实施方案(如这在现有技术中是该情况)不是必需的。可动的把手槽使由操作人员简单的且人体工程学上有利的可操作性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把手元件包括可与把手槽一起移动的隔板区段,其在静止位置中在隔板之下与外壳齐平地覆盖门凹部的一部分而其在操纵位置中向外伸出超过门外壳。优选地,隔板区段与把手槽一件式地来实施。不管是在一件式的还是在多件式的实施方案中,隔板区段与把手槽固定地相连接,以便可与把手槽一起被移动。把手槽能够可摆动地、可线性移动地或可沿着弯道移动地相对于门外壳可移位。隔板区段的外侧及布置在此之上的隔板在静止位置中与外壳齐平地封闭门凹部,使得门外壳还在门凹部的区域中流动有利地以及在视觉上作为连续的面来实施。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把手槽在底部侧至少逐段敞开地来设计。把手槽从把手元件的隔板区段出发向下延伸,使得操作人员可从上面这里伸入把手槽中。由于把手槽的底部的至少逐段敞开的设计,水可向下从把手槽中流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在把手槽之下固定在门处地设置有具有排水口(Wasserablauf)的集水壳(Wasserauffangschale),排水口在运行状态中与排水系统相连接。集水壳收集穿过门凹部以及可能穿过把手槽渗到门内部中的水。通过排水口和排水系统将水导出至车辆下侧。在门凹部的区域中的湿气积聚由此可被避免。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把手元件以把手槽和隔板区段可围绕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竖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地支承在门凹部的前面的或后面的边缘区域处。以有利的方式,摆动轴线布置在门凹部的(在正常的行驶方向上观察)前面的边缘区域处,以便实现把手槽的在人体工程学上有利的摆动运动用于打开机动车门。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隔板可围绕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摆动轴线摆动地支承在门凹部的上部的边缘区域处。该表述“至少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相应的摆动轴线的主要延伸分量存在于车辆竖向或车辆纵向上。隔板在其静止位置中与门外壳齐平地且与门凹部边缘齐平地来定位。隔板与把手元件的隔板区段的外侧齐平地且对齐地向下取向,只要把手元件同样位于其静止位置中。隔板在操纵位置中向内摆入门凹部中,以便为操纵人员开启对可动的把手槽的接近。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隔板关联有驱动单元用于将隔板转移到操纵位置中和/或到静止位置中。倘若驱动单元仅设置用于将隔板转移到静止位置中,驱动单元可由机械的弹簧储能器来构造,其优选地以螺旋扭力弹簧的形式布置在隔板的摆动支承的区域中。倘若隔板应被驱动单元转移到操纵位置中,优选地设置有电动机、液压马达或气动的伺服马达。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机,其这样联结到门锁控制部(Tuerschlosssteuerung)处使得隔板在门锁解锁时被转移到操纵位置中。优选地,隔板的操纵可由驱动单元无线地通过远程控制门锁控制部实现。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隔板在操纵位置中向内摆入门凹部中。优选地,隔板被锁止在该操纵位置中,以避免在隔板打开的情况下伸入把手槽中的操纵人员受伤。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由权利要求以及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接下来的说明得出,该实施例根据附图来示出。

图1以从外侧这里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门把手组件的一实施形式;

图2以从内侧这里的另一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1的门把手组件;

图3在隔板的操纵位置中显示了根据图1的门把手组件;

图4以从内部这里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3的门把手组件的图示;

图5在不仅隔板的而且可动的把手槽的操纵位置中显示了根据图1至4的门把手组件以及

图6以从内侧这里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5的门把手组件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客车在相对而置的车辆侧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机动车门。根据图1至6显示了客车的左机动车门的截段。出于清楚性原因,仅示出机动车门中的具有门凹部2的门外壳1的一子区域。门凹部2形成门外壳1中的一截段。门凹部2是门把手组件的部分,其与机动车门的门外壳1相关联且其用于打开和关闭机动车门。门把手组件包括隔板3,其在其静止位置中与门外壳1齐平地且与门凹部2的边缘区域边缘齐平地在门凹部的面积的大部分上遮盖门凹部2。在隔板3之下,门凹部2的剩下的面积区域被隔板区段4的前侧遮盖,其中,前侧形成隔板区段4的面向外的外侧。在隔板区段4的静止位置中,前侧与隔板3且与门外壳1齐平地对准。门凹部2因此被隔板3和隔板区段4与外壳齐平地封闭。

如根据图2、4和6可辨识出的那样,隔板3借助于摆动支承5可围绕摆动轴线S1摆动地在内侧支承在门凹部2的上部的边缘区域处。根据图2、4和6还可辨识出,隔板区段4在车辆横向上向内延伸且与把手槽7一体地来实施。把手槽7以及隔板区段4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形成可动的把手元件。把手槽7从隔板区段4的上侧出发在门外壳1后面、也就是说在门外壳1的内侧向下延伸,如根据图2至6可辨识出的那样。把手槽7形成向上敞开的壳,其与隔板区段4一体地来实施。隔板区段4从前侧出发在门凹部2的线内向后延伸至把手槽7。把手槽7连同隔板区段4借助于摆动支承8可围绕摆动轴线S2摆动地支承在门凹部2的在客车的正常行驶方向上观察前面的边缘区域处。摆动轴线S2大致在车辆竖向上延伸。而隔板3的摆动轴线S1至少很大程度上在车辆纵向上延伸。摆动支承8包括与把手槽7一体的承载突起(Traegerfortsatz),其借助于在内侧布置在门外壳1处的轴承座可围绕摆动轴线S2摆动地来支承。

把手槽7具有面向门外壳1的侧壁,其与门外壳1有间距地来定位,以便使把手槽7朝向外壳1的受限的可摆动性成为可能。而与把手槽7一体的隔板区段4与门凹部2对齐地从把手槽7的该侧壁出发向外延伸,从而可使隔板区段4在门凹部2的下部的边缘区域之上向外摆动超过门外壳1(见图5)。隔板区段4和因此整个把手元件的可摆动性向外由此被限制,即把手槽7的侧壁在内侧在门凹部2的下部的边缘区域之下贴靠在外壳1处。此外,把手槽7和隔板区段4关联有内部的端部止挡,其确保把手槽7和隔板区段4从根据图5的操纵位置仅如此远地又向内摆动,直到隔板区段4的前侧与门外壳1齐平。

隔板3在与门外壳1处于齐平的静止位置和向内摆动到门凹部2中的操纵位置(见图3至6)之间可摆动地来支承。摆动支承5实施成使得对于隔板3的静止位置在门外壳1的内侧的区域中设置有端部止挡。对于隔板3的操纵位置通过端部止挡或通过用于隔板3的驱动单元6的止动部也产生限定的紧固。隔板3借助于驱动单元6被从静止位置转移到操纵位置中,驱动单元由电动机以及机械的驱动传输装置形成。

鲍登拉索解锁部(Bowdenzugentriegelung)13与把手槽7和隔板区段4、也就是说与把手元件固定地相连接,鲍登拉索解锁部在把手元件转移到操纵位置中时打开机动车门的相应的门锁。

把手槽7在其未示出的底部区域中设计成至少逐段敞开,以便使水或湿气能够从把手槽7向下行进。在把手槽7的底部区域之下较小的距离设置有集水壳9,通过将其固定地与门外壳1的内侧相连接,集水壳固定在门处地来布置。集水壳9设有排水口14,其通到排水接管10中。排水接管10在门把手组件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中与机动车门的排水系统导水地相连接,以使水能够导出至车辆下侧、也就是说至机动车门的下侧。

在门外壳1内侧在门凹部2的边缘区域处此外设置有覆盖元件11、12,其大约垂直于门外壳1的内侧在车辆横向上向内伸且其与门外壳1的内侧固定地连接。覆盖元件11、12用作对门把手组件的相应的功能件和功能区段的保护。覆盖元件11保护驱动单元6的电动机以及机械的驱动传输装置以防从外面穿过门凹部接近。同样与门外壳1的内侧固定地连接的覆盖元件12也保护门把手组件的功能件或功能区段、尤其未示出的门锁或同样未示出的鲍登拉索组件。

门把手组件的门外壳1(如其根据图1至6所示)可由机动车门的门外覆板(Türau?enbeplankung)的子区域来形成。备选地,门外壳还可设计为承载板,其直接齐平地与门外覆板相连接。在门外壳1作为承载板的该实施方案中,根据图1至6所示的门把手组件可作为预装配单元来完成,以便接下来借助于用作承载板的门外壳1被与机动车门的门外覆板固定地且平面地相连接。在该实施方案中门外覆板具有与门凹部2相协调的截段。在该实施方案中,隔板3和隔板区段4的前侧可在其静止位置中向外伸出超过形成承载板的门外壳1的面较小的量、尤其1至1.5mm,以便在门外覆板的截段的区域中在承载板的装配状态中那么与大约1mm至1.5mm厚的门外覆板的外表面精确齐平对准地终止。

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门的门把手组件。已知一种这样的门把手组件,其具有:门凹部,在其中相对于门外壳下沉地布置有可动地支承的把手元件用于操纵门锁;以及用于遮盖门凹部的隔板,其可动地布置在与门外壳齐平地延伸的静止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根据本发明,把手元件具有可动的把手槽,其不仅在静止位置中而且在操纵位置中从外面观察保持在门外壳后面。该门把手组件应用于客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