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褥垫层和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褥垫层和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3385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3385A21申请号201410416297X22申请日20140822E02D27/12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61008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航天路33号72发明人康景文高岩川冯世清刘永红邓夷明刘志超张军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李海建54发明名称一种褥垫层和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褥垫层,包括刚性褥垫层和柔性褥垫层,柔性褥垫层位于刚性褥垫层的上方。本褥垫层包括刚性褥垫层和柔性褥垫层,通过下层的刚性褥垫。
2、层使复合地基桩土成为一体,更好地发挥桩土的共同承载力能力,上层的柔性褥垫层,可以避免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桩体和刚性褥垫层的硬性接触,使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缓冲吸振作用,而且柔性褥垫层可保证复合地基桩土的变形协调。同时,柔性褥垫层可以形成水力通道,从而软化复合地基,刚性褥垫层可以封闭水力通道,避免积水渗透进桩间土中。从而解决的现有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含上述褥垫层的复合地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上述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338。
3、5ACN104153385A1/1页21一种褥垫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褥垫层1和刚性褥垫层2,所述柔性褥垫层1位于所述刚性褥垫层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褥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褥垫层2为素混凝土封闭垫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褥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褥垫层1为砂卵石垫层、碎石褥垫层或灰土褥垫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褥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为20CM6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褥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褥垫层2的厚度为10CM30CM,所述柔性褥垫层1的厚度为10CM30CM。6一种复合地基,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5、褥垫层和桩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为如权利要。
4、求15任一项所述的褥垫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5位于所述柔性褥垫层1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褥垫层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褥垫层填封在所述桩体3之间,所述桩体3的顶部插入所述柔性褥垫层1的底部。8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用于建造如权利要求6和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地基的桩体3施工完毕后,在桩体3之间浇筑刚性褥垫层2,并振捣密实至设计厚度;S2、在所述刚性褥垫层2和所述桩体3上铺设柔性褥垫层1,并压实至设计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在所述刚性褥垫层2和桩体3上铺设柔性褥垫层1采用分层铺设并分层压实的方法。
5、。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分层铺设的每层铺设厚度为8CM12CM。权利要求书CN104153385A1/4页3一种褥垫层和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褥垫层。还涉及一种包含上述褥垫层的复合地基。同时,还涉及一种用于形成上述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褥垫层是设置于桩土复合地基的桩体顶部的垫层,主要起到调节桩土荷载分担,减少基础底面应力集中,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0003现有的褥垫层一般只采用碎石或灰土褥垫层,即柔性褥垫层;或者只采用素混凝土褥垫层,即刚性褥垫层。有些情况下,只采用柔性褥。
6、垫层无法提前发挥桩体的承载能力,而只采用刚性褥垫层又无法起到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很难得到充分发挥。000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褥垫层,以解决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000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褥垫层的复合地基。0007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上述褥垫层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0009一种褥垫层,包括柔性褥垫层和刚性褥垫层,所述柔性褥垫层位于所述刚性褥垫层的上方。0010优选地,在上述的褥垫层中,所述刚。
7、性褥垫层为素混凝土封闭垫层。0011优选地,在上述的褥垫层中,所述柔性褥垫层为砂卵石垫层、碎石褥垫层或灰土褥垫层。0012优选地,在上述的褥垫层中,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为20CM60CM。0013优选地,在上述的褥垫层中,所述刚性褥垫层的厚度为10CM30CM,所述柔性褥垫层的厚度为10CM30CM。00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褥垫层和桩体,所述褥垫层为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褥垫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基础位于所述柔性褥垫层的上方。0015优选地,在上述褥垫层复合地基中,所述刚性褥垫层填封在所述桩体之间,所述桩体的顶部插入所述柔性褥垫层的底部。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的。
8、施工方法,用于建造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地基,包括以下步骤0017S1、复合地基的桩体施工完毕后,在桩体之间浇筑刚性褥垫层,并振捣密实至设计厚度;0018S2、在所述刚性褥垫层和所述桩体上铺设柔性褥垫层,并压实至设计厚度。说明书CN104153385A2/4页40019优选地,在上述的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的在所述刚性褥垫层和桩体上铺设柔性褥垫层采用分层铺设并分层压实的方法。0020优选地,在上述的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分层铺设的每层铺设厚度为8CM12CM。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22本发明提供的褥垫层包括刚性褥垫层和柔性褥垫层,通过下。
9、层的刚性褥垫层使复合地基桩土成为一体,可以更好地发挥桩土的共同承载力能力,在刚性褥垫层上铺设柔性褥垫层,可以避免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桩体和刚性褥垫层的硬性接触,使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缓冲吸振作用,而且柔性褥垫层可保证复合地基桩土的变形协调,使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柔性褥垫层可以形成水力通道,从而软化复合地基,刚性褥垫层可以封闭水力通道,避免积水渗透进桩间土中。从而解决的现有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附图说明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
10、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的结构示意图。0025上述图1中,刚性褥垫层1、柔性褥垫层2、桩体3、桩间土4、钢筋混凝土基础5。具体实施方式0026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褥垫层,解决现有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00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褥垫层的复合地基,使桩、土共同承载得到充分发挥。00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上述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00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11、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0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的结构示意图。00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褥垫层,包括柔性褥垫层1和刚性褥垫层2,柔性褥垫层1位于刚性褥垫层2的上方。本发明中的褥垫层结合了柔性褥垫层1和刚性褥垫层2的优点,通过下层的刚性褥垫层2使复合地基桩土成为一体,可以更好地发挥桩土的共同承载力能力,在刚性褥垫层2上铺设柔性褥垫层1,可以避免钢筋混凝土基础5与桩体3和刚性褥垫层2的硬性接触,使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缓冲吸振作用,而且柔性褥垫层1可保证复合地基桩土的变形协调,使复合。
12、地基桩间土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柔性褥垫层1可以形成水力通道,从而软化复合地基,刚性褥垫层2可以封闭水力通道,避免积水渗透进桩间土中。从而解决的现有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0032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的刚性褥垫层2为素混凝土封闭垫层,当然还可以采用说明书CN104153385A3/4页5其它具有刚性的材料得到刚性褥垫层2。0033对柔性褥垫层1进行优化,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褥垫层1为砂卵石垫层、碎石褥垫层或灰土褥垫层。当然,也可以采用砂石、矿渣等作为柔性褥垫层1的材料。003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褥垫层的厚度为20CM60CM,更优选为20CM50CM。褥垫层太厚则不能发挥桩体3的作用,太薄则。
13、承载力过于集中在桩体3上,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尺寸能够使褥垫层发挥较好的作用,使桩与土共同承载。当然,根据实际的施工场地的土层状况决定褥垫层的厚度,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范围。0035作为优化,本实施例中的刚性褥垫层2的厚度为10CM30CM,柔性褥垫层1的厚度为10CM30CM。刚性褥垫层2与柔性褥垫层1的厚度均根据实际的施工场地的土层状况而定,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范围。003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5、褥垫层和桩体3,褥垫层为以上所有实施例和技术方案所描述的褥垫层,褥垫层铺设在桩体3的顶部,钢筋混凝土基础5铺设在柔性褥垫层上方,起到调节桩土荷载分担,减少基础底面应力集。
14、中,协调桩土变形、缓冲吸振的作用。由于采用了刚性褥垫层2和柔性褥垫层1结合的褥垫层,因此,既能够充分发挥桩土的协同承载作用,同时能够协调桩土的变形、提高复合地基的缓冲吸振性能。0037进一步优化复合地基,本实施例中的刚性褥垫层2填封在桩体3之间,桩体3的顶部插入柔性褥垫层1的底部,通过桩体3顶部刺入柔性褥垫层1,使柔性褥垫层1发生变形,实现协调桩土变形的目的,使桩间土4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003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用于建造以上实施例和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复合地基,包括以下步骤0039步骤S1、复合地基的桩体3施工完毕后,在桩体之间浇筑刚性褥垫层2,并振捣密实至设计厚度。。
15、通常是在桩体3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再对素混凝土进行振捣,使其密实,其间控制浇筑的温度和速度。在桩体3顶部。0040步骤S2、在刚性褥垫层2上铺设柔性褥垫层1,并压实至设计厚度,得到柔性褥垫层1。通常是将卵石、碎石、灰土或矿渣铺设在刚性褥垫层2和桩体3顶部,然后利用机械进行往复碾压,其间控制好碾压的速度和力度。0041步骤S3、在柔性褥垫层1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5,完成复合地基。0042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复合地基,具有柔性褥垫层1和刚性褥垫层2,结合了两种褥垫层的优点,而且工艺简单,桩土协同承载作用和协调桩土变形功能显著,便于推广应用。0043对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进行优化,步骤S2中的在刚性褥垫层2。
16、和桩体3顶部铺设柔性褥垫层1采用分层铺设并分层压实的方法,即逐层进行铺设,每铺设完一层,便利用机械进行反复碾压处理,直至柔性褥垫层1达到设计厚度为止。0044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中的分层铺设的每层铺设厚度为8CM12CM,更优选为10CM,根据不同厚度的柔性褥垫层1进行相应次数的铺设和压实。当然,每层铺设的厚度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范围。004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4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说明书CN104153385A4/4页6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说明书CN104153385A1/1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5338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