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256110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9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61037.7

申请日:

2008.09.24

公开号:

CN101685663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11C 7/10申请公布日:201003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1C 7/10申请日:20080924|||公开

IPC分类号:

G11C7/10; G11C5/00; H05K7/14; H05K5/00

主分类号:

G11C7/10

申请人:

李国威

发明人:

李国威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培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包括内存主体,其包括接头、内存电路模块及包覆壳体,该内存电路模块设于该包覆壳体内,其中该包覆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卡固机构;一外壳体,设于该内存主体外部;一前端壳体,设置于该外壳体的前端,包括一开孔,该开孔可让该接头伸出;以及多个移动件,其中各移动件包覆于该外壳体上,且各移动件可于该外壳体的表面上进行移动,其中各移动件包括一移动件卡固机构,该移动件卡固机构配合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并根据多个移动件的位置使得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形成两种状态。通过上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包括:
一内存主体,包括一接头、内存电路模块、以及一包覆壳体,其中该内存电路模块设于该包覆壳体内,其中该包覆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卡固机构;
一外壳体,设于该内存主体外部;
一前端壳体,设置于该外壳体的前端,包括一开孔,该开孔可让该接头伸出;以及
多个移动件,其中各移动件包覆于该外壳体上,且各移动件可于该外壳体的表面上进行移动,其中各移动件包括一移动件卡固机构,该移动件卡固机构配合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并根据多个移动件的位置使得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形成两种状态:
卡固状态:使得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形成卡固,因而该内存主体无法移动;以及
非卡固状态:使得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没有形成卡固,因而使得该内存主体可以移动;
通过上述构造,使得一使用者通过移动所述多个移动件以完成移动该内存主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该携带型内存装置还包括一后端壳体,该后端壳体设置于该内存主体的后端,使得所述多个移动件位于该前端壳体及该后端壳体之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该携带型内存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于该内存主体与该后端壳体之间,使得当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由卡固状态成为该非卡固状态时,且该接头尚未伸出该开孔时,该接头通过该弹性件所提供的弹力伸出该开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所述移动件为环状片。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该内壳体卡固机构为多个凸块,而各移动件卡固机构包括一通槽及一环形挡块。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各环状片包括一环形槽,各环形槽对应的位置为各凸块的位置,使得各环状片可以自由旋转。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该后端壳体还包括一顶住件,而该内存主体包括一挡件,使得当该接头伸出该开孔后,该顶住件可以挡住该挡件,以便该接头无法由该开孔收回。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欲使该顶住件可以挡住该挡件是通过旋转该后端壳体至一适当位置所完成。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各环状片包括一图形,使用者通过各图形的位置判断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所形成的状态。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凸块设置于该内壳体上。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当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为该非卡固状态时,可通过旋转该后端壳体以控制该接头伸出或缩回该开孔。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该内壳体卡固机构为多个凸块,而各移动件卡固机构包括一通槽及一环形挡块。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各环状片包括一环形槽,各环形槽对应的位置为各凸块的位置,使得各环状片可以自由旋转。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各凸块设于该内壳体上,而该外壳体还包括一螺旋槽,各凸块伸出于该螺旋槽。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该后端壳体与该外壳体固定结合。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各环状片包括一图形,使用者通过各图形的位置判断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所形成的状态。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其中各移动件包括一图形,使用者通过各图形的位置判断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所形成的状态。

说明书

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型内存装置,譬如USB随身碟(U盘)。
背景技术
携带型内存装置的制作已为一现有技术,而由于技术的成熟及制作成本的降低,携带型内存装置的容量已越来越高,而目前的内存装置在外型上皆较无变化,即使有特别设计,亦缺乏趣味性及附加实用性。
在使用者的角度,凡事皆要求附加价值高或多功能性产品的今日,有必要提供一种外型更具趣味性或是附加实用性的内存装置,以改善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携带型内存相关装置,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及附加实用性。
本发明的再一主要目的在于使携带型内存相关装置成为可作为广告宣传的赠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包括一前端壳体、一内存主体、一外壳体、多个移动件以及一后端壳体。其中外壳体设于内存主体外部,前端壳体设置于外壳体的前端,后端壳体则设于外壳体的后端。
内存主体包括一接头、内存电路模块、以及一包覆壳体,其中内存电路模块设于包覆壳体内,其中包覆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卡固机构。
各移动件包覆于该外壳体上,且各移动件可于该外壳体的表面上进行移动,其中各移动件包括一移动件卡固机构,移动件卡固机构配合内壳体卡固机构,并根据多个移动件的位置使得该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形成两种状态:
卡固状态:使得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形成卡固,因而该内存主体无法移动;以及
非卡固状态:使得移动件卡固机构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没有形成卡固,因而使得该内存主体可以移动。
通过上述的构造,使得一使用者通过移动多个移动件以达成移动内存主体。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携带型内存装置具有趣味性及附加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接头未伸出的状况。
图2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接头伸出的状况。
图3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图6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示出了如何让接头伸出。
图7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接头仍可缩回的状况。
图8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接头不可缩回的状况。
图9示出了图8的A-A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接头无法伸出的状况。
图12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接头可以伸出的状况。
图13为本发明携带型内存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接头伸出的状况。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1a,1b
前端壳体10                  开孔11
后端壳体20                  顶住件25
内存主体30             接头31
USB接头31a             内存电路模块32
包覆壳体33             内壳体331
内副壳体332            挡件35
内壳体卡固机构37       凸块37a
外壳体40,40b          螺旋槽41
长槽45                 移动件50
环状片50a              移动件卡固机构52
通槽521                环形挡块522
环形槽53               图形54
弹性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易理解,特举两个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所示的关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1a,1b的共同特点。
在未使用的状态时,如图1,USB接头31a是没有伸出来的,而使用者通过旋转移动件50将移动件50上切割的图形54转到对的位置上,如图2,此时才可将USB接头31a伸出来以便使用。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9关于第一实施例携带型内存装置1a。本发明的携带型内存装置1a主要包括一前端壳体10、一内存主体30、一外壳体40、多个移动件50、一弹性件70以及一后端壳体20。
内存主体30包括一接头31(以USB接头31a为例)、内存电路模块32、以及一包覆壳体33,其中内存电路模块32设于包覆壳体33内。包覆壳体33包括一内壳体331以及一内副壳体332。内壳体331包括一内壳体卡固机构37,在本实施例为多个排列成一直线的凸块37a。
外壳体40设于内存主体30外部,外壳体40包括有一长槽45,能使得各凸块37a伸出。
前端壳体10设置于内存主体30的前端,包括一开孔11以让USB接头31a伸出。
弹性件70设于内存主体30与后端壳体20之间。
三个移动件50在本实施例为环状片50a,包覆于外壳体40上。各环状片50a可于外壳体40的表面上进行转动,其中各环状片50a包括一移动件卡固机构52(在本实施例为通槽521及环形挡块522)。各环状片50a包括一环形槽53,各环形槽53对应的位置为各凸块37a的位置,使得各环状片50a可以自由旋转。另外各环状片50a包括一图形54(如图案、照片、文字、商标等),使用者通过旋转环状片50a可以拼出一正确的图形。需注意的是,环状片50a与外壳体40接触的内表面基本上为圆环状表面,以便旋转;然而环状片50a的外表面的形状不一定要为圆环状表面,譬如配合图形54可有凹凸表面,或不同的几何形状(如四方形、六角形、椭圆形)等。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及图4,一开始接头31没有伸出开孔11之外,此时各旋转环状片50a并非拼出一正确的图形的状况,这时各旋转环状片50a的通槽521并非在一直线的位置(图1及图4并未示出通槽521),同时也并不在各凸块37a所形成的一直线的位置,因此至少有一个凸块37a被相对的环形挡块522所挡到,使得弹性件70(如弹簧)无法将内存主体30往前推。所以图4示出了移动件卡固机构52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37在卡固状态。
如果使用者欲将接头31伸出开孔11之外,使用者通过旋转环状片50a,使得各旋转环状片50a的通槽521在一直线的位置(需拼出一正确的图形),同时各通槽521也在各凸块37a所形成的一直线的位置,如图2及图5。此时没有凸块37a被相对的环形挡块522所挡到,各凸块37a都可通过相对应的通槽521,因此弹性件70(如弹簧)可将内存主体30往前推,最后使得接头31伸出开孔11之外,如图6所示,而图7亦示出了图6的立体示意图。
需注意的是,在图6的状态,若施压USB接头31a(譬如使用者想将内存装置1a插入电脑时),USB接头31a会缩回开孔11,所以图5及图6的状态都示出了移动件卡固机构52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37在非卡固状态。
为了防止USB接头31a缩回开孔11,使用者可以旋转环状片50a,使得至少有一凸块37a被相对的环形挡块522所挡到(此段说明未以图表示)。
或者如图8~图9,通过旋转后端壳体20,让后端壳体20的顶住件25刚好顶到内副壳体332的挡件35,使得内副壳体332无法往后退,因此USB接头31a无法缩回开孔11。如上一段所述,事实上使用者也可通过旋转环状片50a以使USB接头31a无法缩回开孔11,因此顶住件25或挡件35其实可以不需要。
当使用者想让USB接头31a缩回开孔11,则程序如上倒过来,先旋转后端壳体20使得顶住件25不会顶到挡件35,且各环状片50a在对的位置(如图7),接者使用者将USB接头31a按回开孔11内(如图5),接着随意转动任一环状片50a,使得至少有一个凸块37a被相对的环形挡块522所挡到(如图4)。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及图10~图13所示的关于第二实施例携带型内存装置1b。
携带型内存装置1b主要包括一前端壳体10、一内存主体30、一外壳体40b、多个移动件50以及一后端壳体20。
与第一实施例比较,前端壳体10以及多个移动件50是相同的;另外内存主体30如同第一实施例,只是内副壳体332的形状不同,因此相同部分请参考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携带型内存装置1b最大不同点在于没有弹性件70,且外壳体40b与第一实施例的外壳体40构造不同。外壳体40b包括有一螺旋槽41可让各凸块37a伸出。
以下说明携带型内存装置1b的使用方法:
如图1及图11,一开始接头31没有伸出开孔11之外,此时各旋转环状片50a并非拼出一正确的图形的状况,这时各旋转环状片50a的通槽521并非在一直线的位置,同时也并不在各凸块37a所形成的一直线的位置,因此至少有一个凸块37a被相对的环形挡块522所挡到。所以图11显示移动件卡固机构52与该内壳体卡固机构37在卡固状态。
如果使用者欲将接头31伸出开孔11之外,使用者通过旋转环状片50a,使得各旋转环状片50a的通槽521在一直线的位置(需拼出一正确的图形),同时各通槽521也在各凸块37a所形成的一直线的位置,如图2及图12。此时没有凸块37a被相对的环形挡块522所挡到,各凸块37a都可通过相对应的通槽521。
接着使用者旋转后端壳体20,后端壳体20在本实施例与外壳体40b固定结合,因此外壳体40b随着转动,由于有螺旋槽41的引导,使得凸块37a往上顶,因此整个内存主体30往前端行进,最后USB接头31a伸出开孔11外。
当使用者想让USB接头31a缩回开孔11,则程序如上倒过来,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无论目的、手段及功效,均具有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但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而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通过移动件控制接头的携带型内存装置,包括内存主体,其包括接头、内存电路模块及包覆壳体,该内存电路模块设于该包覆壳体内,其中该包覆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卡固机构;一外壳体,设于该内存主体外部;一前端壳体,设置于该外壳体的前端,包括一开孔,该开孔可让该接头伸出;以及多个移动件,其中各移动件包覆于该外壳体上,且各移动件可于该外壳体的表面上进行移动,其中各移动件包括一移动件卡固机构,该移动件卡固机构配合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