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水龙头.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2913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9853.9

申请日:

2010.08.23

公开号:

CN102373880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21B 3/02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颜长洪 胡朝刚 马占庆 赵立建变更后:胡朝刚 赵立建 马占庆|||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3/02申请日:20100823|||公开

IPC分类号:

E21B3/02; E21B21/08; E21B21/10

主分类号:

E21B3/02

申请人: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颜长洪; 胡朝刚; 马占庆; 赵立建

地址:

618300 四川省广汉市中山大道南二段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动力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包括冲管和与所述冲管相连通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冲管转动的中心管,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变量泵、液压马达、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容器;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连接至所述容器,A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1连接,B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2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口和B口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Y口连接容器。上述的动力水龙头是通过液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动力水龙头, 包括水龙头, 所述水龙头包括冲管和与所述冲管相连通并能够相 对于所述冲管转动的中心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变量泵、 液压马达、 第一 换向阀、 第二换向阀和容器 ; 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 ; 所述变量泵的第一 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P 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T 口连接, 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 一换向阀的 T 口连接 ; 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P 口连接至所述容器, A 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 的控制口 X1 连接, B 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 X2 连接 ;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 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 Y 口连接容器 ; 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T 口和 B 口连通时, 所述第一换 向阀的 P 口和 A 口连通, T 口和 B 口连通, 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 ; 当所述第二 换向阀的 T 口和 A 口连通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同时与 Y 口连通, 所述液压马达 处于浮动状态。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变量泵为一双向变量泵, 所述动 力水龙头还包括连接第二换向阀和所述变量泵的第五换向阀, 所述第五换向阀的 P 口连接 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 T 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 A 口连接第二换向阀的 T 口, 当所述变 量泵的第一端输出高压液体时, 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 P 口与 A 口导通, 当所述变量泵的第 二端输出高压液体时, 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 T 口与 A 口导通。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液压马达为双层柱塞液压马达, 包括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 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与所述第一柱塞连接, 所述动力 水龙头还包括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 所述第四换向阀的 T 口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连 接, P 口连接至所述容器, A 口连接至所述第三换向阀的控制口 X1 连接, B 口与所述第三换 向阀的控制口 X2 连接 ; 所述第三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柱塞连接, P 口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连接, T 口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连接, Y 口连接容器 ; 当所述第 四换向阀的 T 口和 B 口连通时, 所述第三换向阀的 P 口和 A 口连通, T 口和 B 口连通 ; 当所 述第四换向阀的 T 口和 A 口连通时, 所述第三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同时与 Y 口连通。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变量泵为一双向变量泵, 所述动 力水龙头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变量泵的第五换向阀和连接第四换向阀和所 述变量泵的第六换向阀 ; 所述第五换向阀的 P 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 T 口连接所述变 量泵的第二端, A 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的 T 口 ; 所述第六换向阀的 P 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一 端, T 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 A 口连接第二电磁阀的 T 口 ; 当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输 出高压液体时, 所述第五换向阀的 P 口与 A 口导通, 所述第六换向阀的 P 口和 A 口导通 ; 当 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输出高压液体时, 所述第五换向阀的 T 口与 A 口导通, 所述第六换向阀 的 T 口与 A 口导通。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为电 磁换向阀, 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电控单元和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的两压力传感器和转速 传感器, 所述两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所述转速传感器与 所述液压马达连接, 所述电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所述变量泵的电磁铁 DT5 和 DT6、 第二换向阀的电磁铁 DT1 和 DT2 以及第四换向阀的电磁铁 DT3 和 DT4 通电和断电。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阀 的进油口串接后, 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 第三换向阀、 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 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串接后, 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 第三换向 2 阀、 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 且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控制口连 接, 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控制口连接。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阀 的进油口串接后, 与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 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并接, 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 向阀、 第三换向阀、 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 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进 油口串接后, 与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 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并接, 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 阀、 第三换向阀、 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变量泵与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 连接, 再连接至容器。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动力水龙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液压马达为空心液压马达, 该 空心液压马达套设于中心管上。

说明书


动力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机, 尤其涉及一种钻机的动力水龙头。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力水龙头直驱系统包括水龙头、 变频电机、 电气控制系统和减速箱。 水龙 头包括壳体、 设置于壳体内的冲管以及与冲管连通并可以相对于冲管转动的中心管, 中心 管与钻具固定连接。 变频电机与减速箱连接, 减速箱用以将变频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中心管, 并且降低传动转速。电气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变频电机。当变频电机工作时, 通过减速箱驱 动中心管转动, 从而带动钻具旋转。 当需要调整钻具的转动速度时, 改变变频电机的工作频 率, 即可实现钻具的转速调整。
     然而, 该现有的动力水龙头系统中的电气控制系统非常复杂, 且体积大、 重量大, 不便于安装和拆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无级调速的动力水龙头。
     动力水龙头包括水龙头, 所述水龙头包括冲管和与所述冲管相连通并能够相对于 所述冲管转动的中心管, 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变量泵、 液压马达、 第一换向阀、 第二换向 阀和容器 ; 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 ; 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 阀的 P 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T 口连接, 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T 口连 接; 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P 口连接至所述容器, A 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 X1 连接, B 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 X2 连接 ;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与所述液压马达连 接, Y 口连接容器 ; 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T 口和 B 口连通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P 口和 A 口 连通, T 口和 B 口连通, 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 ; 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 T 口和 A 口连通时,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 A 口和 B 口同时与 Y 口连通, 所述液压马达处于浮动状态。
     上述的动力水龙头是通过液压系统进行驱动, 其变量泵的排量是可连续调节的, 因而可以实现动力水龙头的无级调速, 并且该驱动系统结构简单, 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动 力水龙头的体积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动力水龙头的动力水龙头结构图。
     图 2 为动力水龙头的液压原理图。
     图 3 为图 2 中液压原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动力水龙头包括动力水龙头 10、 液压马达 20 和液压驱动系统 30。液压驱动系统 30 用于为液压马达 20 提供动力。液压马达 20 固定于动力水龙头 10 上。
     动力水龙头 10 包括壳体 11、 冲管 12、 中心管 13 和鹅颈管 14。冲管 12 设置于壳体 11 内。中心管 13 和鹅颈管 14 分别连接于冲管 12 的两端, 并与冲管 12 相连通, 且中心管 13 可以相对于冲管 12 转动。中心管 13 的另一端连接钻具 ( 图未示 ), 而鹅颈管 14 的另一 端连接水龙带 ( 图未示 )。钻井液能够从水龙带中流入, 顺次经过鹅颈管 14、 冲管 12 和中 心管 13 后, 最后流入钻具内。
     液压马达 20 用于驱动动力水龙头 10 的中心管 13 转动。液压马达 20 为一双排量 空心马达, 其套设于中心管 13 上, 以驱动中心管 13 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 液压马达 20 为 一双层柱塞马达, 包括第一柱塞 21 和第二柱塞 22。第一柱塞 21 和第二柱塞 22 可分别驱动 或者同时驱动动力水龙头 10 的中心管 13 转动。第一柱塞 21 和第二柱塞 22 的一油口连接 容器 42。
     液压驱动系统 30 包括双向变量泵 31、 第一单向阀 32、 第二单向阀 33、 第一溢流阀 34、 第二溢流阀 35、 第三溢流阀 46、 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7、 第一 电磁换向阀 38、 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 41。
     双向变量泵 31 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 32 的进油口串接后, 与第一溢流阀 34 的进油 口、 第二溢流阀 35 出油口并接后, 再分别连接至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 P 油口、 第二二 位五通换向阀 37 的 P 油口、 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的 P 油口和 X1 控制口及第二二位三通 换向阀 41 的 P 油口和 X1 控制口。
     双向变量泵 31 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 33 的进油口串接后, 与第一溢流阀 34 的出 油口、 第二溢流阀 35 的进油口并接, 再分别连接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 T 油口和第二二 位五通换向阀 37 的 T 油口、 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的 T 油口和 X2 控制口及第二二位三通 换向阀 41 的 T 油口和 X2 控制口。
     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的 A 油口连接至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T 油口。第一电磁 换向阀 38 的 P 油口连接至容器 42, A 油口连接至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控制口 X1, B油 口连接至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控制口 X2。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 Y 油口连接至容 器 42, A 油口和 B 油口分别连接至液压马达 20 的第一柱塞 21 的两油口。
     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 41 的 A 油口连接至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的 T 油口。第二电磁 换向阀 39 的 P 油口连接至容器 42, A 油口连接至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7 的控制口 X1, B油 口连接至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7 的控制口 X2。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 Y 油口连接至容 器 42, A 油口和 B 油口分别连接至液压马达 20 的第二柱塞 22 的两油口。
     双向变量泵 31 与第一单向阀 32 的进油口串接之前, 部分油液流动至第二单向阀 33 的控制口, 以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控制第二单向阀 33 反向导通。双向变量泵 31 与第二单 向阀 33 的进油口串接前, 部分油液流动至第一单向阀 32 的控制口, 以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控 制第一单向阀 32 反向导通。
     上述的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和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构 成一自由轮阀, 用以控制液压马达 20 的第一柱塞 21。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7、 第二电磁换 向阀 39 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 41 亦构成一自由轮阀, 用以控制第二柱塞 22。
     液压驱动系统 30 还包括电控单元 43、 两压力传感器 44 和转速传感器 45。两压力 传感器 44 和转速传感器 45 均与电控单元 43 相连接。两压力传感器 44 分别与双向变量泵 31 两端相连接, 用于检测从双向变量泵 31 流 出的液体的压力, 以反馈给电控单元 43。 转速传感器 45 与液压马达 20 相连, 用于检测液压 马达 20 的转速, 以反馈给电控单元 43。电控单元 43 根据两压力传感器 44 和转速传感器 45 反馈的信号, 计算出双向变量泵 31 应该输出的转速大小和旋转方向, 从而通过控制双向 变量泵 31 的电磁铁 DT5 和 DT6, 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电磁铁 DT1 和 DT2 以及第二电磁换向 阀 39 的电磁铁 DT3 和 DT4 来控制液压马达的转速、 转动方向、 换挡。
     本发明动力水龙头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
     当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DT1 通电, 双向变量泵 31 正向旋转时, 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T 油口与 B 油口导通, 双向变量泵 31 的通过管路 B 从液压马达 20 的出油口吸油, 双向变 量泵 31 通过管路 A 将吸入的油液经由第一单向阀 32 后, 高压油液流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 阀 40 的控制口 X1, 使得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的 P 油口与 A 油口连通, 高压油液经由 P 油 口后与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T 油口和 B 油口后, 流入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控制口 X2, 控制 P 油口和 A 油口导通, B 油口和 T 油口导通, 此时, 经由第一单向阀 32 后的高压油通过 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 P 油口泵入液压马达 20 的第一柱塞 21, 驱动第一柱塞 21 正向转 动。 同理, 此时, 若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的 DT3 通电, 则第二柱塞 22 亦被驱动正向转动, 使得中心管 13 能在 0 ~ 150RPM 高速档转动。若, 此时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的 DT4 通电, 则 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的 T 油口与 A 油口导通, 高压油液经由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的 T 油口和 A 油口之后, 流入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7 的控制口 X1, 控制 A 油口和 B 油口同时与连接容 器的 Y 油口导通, 使得第二柱塞 22 处于浮动状态, 中心管 13 能在 0 ~ 75RPM 低速档转动, 从而实现中心管 13 在高速档和低速档之间的档位切换。
     同理, 倘若双向变量泵 31 正向旋转时, 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DT2 通电, 第二电磁 换向阀 39 的 DT3 通电, 则第一柱塞 21 处于浮动状态, 第二柱塞 22 被驱动正向转动。
     当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DT1 通电, 双向变量泵 31 反向旋转时, 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T 油口与 B 油口导通, 双向变量泵 31 的通过管路 A 从液压马达 20 的出油口吸油, 双向变 量泵 31 通过管路 B 将吸入的油液经由第二单向阀 33 后, 高压油液流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 阀 40 的控制口 X2, 使得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 40 的 T 油口与 A 油口连通, 高压油液经由 T 油 口后与第一电磁换向阀 38 的 T 油口和 B 油口后, 流入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控制口 X2, 控制 P 油口和 A 油口导通, B 油口和 T 油口导通, 此时, 经由第二单向阀 33 后的高压油通过 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 36 的 T 油口泵入液压马达 20 的第一柱塞 21, 驱动第一柱塞 21 反向转 动, 从而实现实现中心管 13 的转向调整。此时, 若第二电磁换向阀 39 的 DT3 通电, 则第二 柱塞 22 亦被驱动正向转动, 使得中心管 13 能在 0 ~ 150RPM 高速档转动。若, 此时第二电 磁换向阀 39 的 DT4 通电, 则第二柱塞 22 处于浮动状态, 中心管 13 能在 0 ~ 75RPM 低速档 转动。
     当需要调整调整中心管 13 的转速时, 调整双向变量泵 31 和液压马达 20 的排量, 液压马达 20 的转速随之改变, 从而实现调速。因为, 双向变量泵 1 的排量是可连续调节的, 因而可以实现无级调速, 并且该驱动系统结构简单, 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动力水龙头的体 积和重量。
    

动力水龙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力水龙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力水龙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水龙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水龙头.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3880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3880ACN102373880A21申请号201010259853922申请日20100823E21B3/02200601E21B21/08200601E21B21/1020060171申请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地址618300四川省广汉市中山大道南二段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72发明人颜长洪胡朝刚马占庆赵立建54发明名称动力水龙头57摘要动力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包括冲管和与所述冲管相连通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冲管转动的中心管,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变量泵、液压马达、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容器;所述液压马。

2、达用于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连接至所述容器,A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1连接,B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2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口和B口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Y口连接容器。上述的动力水龙头是通过液压系统进行驱动,其变量泵的排量是可连续调节的,因而可以实现动力水龙头的无级调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373885A1/2页21一种动力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包括冲管和与。

3、所述冲管相连通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冲管转动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变量泵、液压马达、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容器;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连接至所述容器,A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1连接,B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2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口和B口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Y口连接容器;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和B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A口连通,T口和B口连通,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和A口连通。

4、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口和B口同时与Y口连通,所述液压马达处于浮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泵为一双向变量泵,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连接第二换向阀和所述变量泵的第五换向阀,所述第五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A口连接第二换向阀的T口,当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输出高压液体时,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P口与A口导通,当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输出高压液体时,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阀的T口与A口导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为双层柱塞液压马达,包括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换向阀的A口和B口与所述第一柱塞连接,所述动力水龙头。

5、还包括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所述第四换向阀的T口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连接,P口连接至所述容器,A口连接至所述第三换向阀的控制口X1连接,B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控制口X2连接;所述第三换向阀的A口和B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柱塞连接,P口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连接,T口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连接,Y口连接容器;当所述第四换向阀的T口和B口连通时,所述第三换向阀的P口和A口连通,T口和B口连通;当所述第四换向阀的T口和A口连通时,所述第三换向阀的A口和B口同时与Y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泵为一双向变量泵,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和所述变量泵的第五换向阀和。

6、连接第四换向阀和所述变量泵的第六换向阀;所述第五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A口连接第一电磁阀的T口;所述第六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A口连接第二电磁阀的T口;当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输出高压液体时,所述第五换向阀的P口与A口导通,所述第六换向阀的P口和A口导通;当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输出高压液体时,所述第五换向阀的T口与A口导通,所述第六换向阀的T口与A口导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电控单元和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的两压力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所述两。

7、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电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所述变量泵的电磁铁DT5和DT6、第二换向阀的电磁铁DT1和DT2以及第四换向阀的电磁铁DT3和DT4通电和断电。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串接后,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串接后,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三换向权利要求书CN102373880ACN102373885A2/2页3阀、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且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控制。

8、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控制口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串接后,与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并接,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串接后,与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并接,再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连接。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泵与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再连接至容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马达为空心液压马达,该空心液压马达套设于中心管。

9、上。权利要求书CN102373880ACN102373885A1/3页4动力水龙头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钻机,尤其涉及一种钻机的动力水龙头。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动力水龙头直驱系统包括水龙头、变频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和减速箱。水龙头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冲管以及与冲管连通并可以相对于冲管转动的中心管,中心管与钻具固定连接。变频电机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用以将变频电机的动力传递给中心管,并且降低传动转速。电气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变频电机。当变频电机工作时,通过减速箱驱动中心管转动,从而带动钻具旋转。当需要调整钻具的转动速度时,改变变频电机的工作频率,即可实现钻具的转速调整。0003然而,该现有。

10、的动力水龙头系统中的电气控制系统非常复杂,且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安装和拆卸。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无级调速的动力水龙头。0005动力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包括冲管和与所述冲管相连通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冲管转动的中心管,所述动力水龙头还包括变量泵、液压马达、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容器;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所述变量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变量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T口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连接至所述容器,A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1连接,B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口X2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

11、口和B口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Y口连接容器;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和B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P口和A口连通,T口和B口连通,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中心管转动;当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和A口连通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口和B口同时与Y口连通,所述液压马达处于浮动状态。0006上述的动力水龙头是通过液压系统进行驱动,其变量泵的排量是可连续调节的,因而可以实现动力水龙头的无级调速,并且该驱动系统结构简单,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动力水龙头的体积和重量。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动力水龙头的动力水龙头结构图。0008图2为动力水龙头的液压原理图。0009图3为图2中液压原理图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

12、001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动力水龙头包括动力水龙头10、液压马达20和液压驱动系统30。液压驱动系统30用于为液压马达20提供动力。液压马达20固定说明书CN102373880ACN102373885A2/3页5于动力水龙头10上。0011动力水龙头10包括壳体11、冲管12、中心管13和鹅颈管14。冲管12设置于壳体11内。中心管13和鹅颈管14分别连接于冲管12的两端,并与冲管12相连通,且中心管13可以相对于冲管12转动。中心管13的另一端连接钻具图未示,而鹅颈管14的另一端连接水龙带图未示。钻井液能够从水龙带中流入,顺次经过鹅颈管14、冲管12和中心管13后,最后流入钻。

13、具内。0012液压马达20用于驱动动力水龙头10的中心管13转动。液压马达20为一双排量空心马达,其套设于中心管13上,以驱动中心管13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马达20为一双层柱塞马达,包括第一柱塞21和第二柱塞22。第一柱塞21和第二柱塞22可分别驱动或者同时驱动动力水龙头10的中心管13转动。第一柱塞21和第二柱塞22的一油口连接容器42。0013液压驱动系统30包括双向变量泵31、第一单向阀32、第二单向阀33、第一溢流阀34、第二溢流阀35、第三溢流阀46、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第一电磁换向阀38、第二电磁换向阀39、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

14、阀41。0014双向变量泵31的一端与第一单向阀32的进油口串接后,与第一溢流阀34的进油口、第二溢流阀35出油口并接后,再分别连接至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P油口、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的P油口、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P油口和X1控制口及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41的P油口和X1控制口。0015双向变量泵31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33的进油口串接后,与第一溢流阀34的出油口、第二溢流阀35的进油口并接,再分别连接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T油口和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的T油口、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T油口和X2控制口及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41的T油口和X2控制口。0016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A油。

15、口连接至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T油口。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P油口连接至容器42,A油口连接至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控制口X1,B油口连接至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控制口X2。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Y油口连接至容器42,A油口和B油口分别连接至液压马达20的第一柱塞21的两油口。0017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41的A油口连接至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T油口。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P油口连接至容器42,A油口连接至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的控制口X1,B油口连接至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的控制口X2。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Y油口连接至容器42,A油口和B油口分别连接至液压马达20的第二柱塞22的两油口。00。

16、18双向变量泵31与第一单向阀32的进油口串接之前,部分油液流动至第二单向阀33的控制口,以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控制第二单向阀33反向导通。双向变量泵31与第二单向阀33的进油口串接前,部分油液流动至第一单向阀32的控制口,以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控制第一单向阀32反向导通。0019上述的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第一电磁换向阀38和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构成一自由轮阀,用以控制液压马达20的第一柱塞21。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第二电磁换向阀39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41亦构成一自由轮阀,用以控制第二柱塞22。0020液压驱动系统30还包括电控单元43、两压力传感器44和转速传感器45。两压力传感器44和。

17、转速传感器45均与电控单元43相连接。说明书CN102373880ACN102373885A3/3页60021两压力传感器44分别与双向变量泵31两端相连接,用于检测从双向变量泵31流出的液体的压力,以反馈给电控单元43。转速传感器45与液压马达20相连,用于检测液压马达20的转速,以反馈给电控单元43。电控单元43根据两压力传感器44和转速传感器45反馈的信号,计算出双向变量泵31应该输出的转速大小和旋转方向,从而通过控制双向变量泵31的电磁铁DT5和DT6,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电磁铁DT1和DT2以及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电磁铁DT3和DT4来控制液压马达的转速、转动方向、换挡。0022本发。

18、明动力水龙头工作原理如下所述0023当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DT1通电,双向变量泵31正向旋转时,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T油口与B油口导通,双向变量泵31的通过管路B从液压马达20的出油口吸油,双向变量泵31通过管路A将吸入的油液经由第一单向阀32后,高压油液流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控制口X1,使得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P油口与A油口连通,高压油液经由P油口后与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T油口和B油口后,流入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控制口X2,控制P油口和A油口导通,B油口和T油口导通,此时,经由第一单向阀32后的高压油通过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P油口泵入液压马达20的第一柱塞21,驱动第一柱塞。

19、21正向转动。0024同理,此时,若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DT3通电,则第二柱塞22亦被驱动正向转动,使得中心管13能在0150RPM高速档转动。若,此时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DT4通电,则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T油口与A油口导通,高压油液经由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T油口和A油口之后,流入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7的控制口X1,控制A油口和B油口同时与连接容器的Y油口导通,使得第二柱塞22处于浮动状态,中心管13能在075RPM低速档转动,从而实现中心管13在高速档和低速档之间的档位切换。0025同理,倘若双向变量泵31正向旋转时,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DT2通电,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DT3通电,则第一柱塞。

20、21处于浮动状态,第二柱塞22被驱动正向转动。0026当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DT1通电,双向变量泵31反向旋转时,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T油口与B油口导通,双向变量泵31的通过管路A从液压马达20的出油口吸油,双向变量泵31通过管路B将吸入的油液经由第二单向阀33后,高压油液流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控制口X2,使得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40的T油口与A油口连通,高压油液经由T油口后与第一电磁换向阀38的T油口和B油口后,流入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控制口X2,控制P油口和A油口导通,B油口和T油口导通,此时,经由第二单向阀33后的高压油通过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36的T油口泵入液压马达20的第一柱塞。

21、21,驱动第一柱塞21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实现中心管13的转向调整。此时,若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DT3通电,则第二柱塞22亦被驱动正向转动,使得中心管13能在0150RPM高速档转动。若,此时第二电磁换向阀39的DT4通电,则第二柱塞22处于浮动状态,中心管13能在075RPM低速档转动。0027当需要调整调整中心管13的转速时,调整双向变量泵31和液压马达20的排量,液压马达20的转速随之改变,从而实现调速。因为,双向变量泵1的排量是可连续调节的,因而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并且该驱动系统结构简单,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动力水龙头的体积和重量。说明书CN102373880ACN102373885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73880ACN102373885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3880ACN102373885A3/3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7388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