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153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5635.5

申请日:

2013.10.10

公开号:

CN104755566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D 11/30申请日:20131010|||公开

IPC分类号:

C09D11/30(2014.01)I; B41J2/01; B41M5/00

主分类号:

C09D11/30

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下村直史; 小林悟; 齐藤秀行; 森隆弘

地址:

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番2号

优先权:

2012-234026 2012.10.23 JP; 2013-195540 2013.09.2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11398

代理人:

魏启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其具有高贮存稳定性和高排出稳定性并且将高耐磨损性提供给所得图像。所述喷墨记录用墨包括树脂颗粒。所述树脂颗粒从内侧至外侧顺次各自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由未交联的第一树脂形成,所述第二层由具有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第二树脂形成,并且所述第三层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其包括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颗粒从内侧至外侧各自顺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其中
所述第一层由未交联的第一树脂形成;
所述第二层由具有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第二树脂形成;和
所述第三层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所述树脂颗粒的所述第一层是核颗粒;和
所述树脂颗粒从所述核颗粒至外侧顺次包括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所述树脂颗粒包括核颗粒并且从所述核颗粒至外侧顺次包括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构成所述树脂颗粒的所述第三层的所述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包括选自由羟基、离子性基团、氧化亚甲基和氧化乙烯基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亲水性部位和选自由烷基、芳基、和具有3个以上碳原子的烯化氧基团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疏水性部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构成所述树脂颗粒的所述第三层的所述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来源自反应性表面活性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所述来源自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单元化学结合至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至少之一。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所述树脂颗粒具有四氢呋喃不溶分率为80%以下。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所述树脂颗粒的所述第一层具有四氢呋喃不溶分率为25%以下,并且所述第二层具有四氢呋喃不溶分率为高于25%。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构成所述树脂颗粒的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第二树脂包括来源自交联性单体的单元和来源自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和
在所述第二树脂中,所述来源自交联性单体的单元与所述来源自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的质量比是0.20以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其中
所述树脂颗粒的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层的厚度的5至60倍。

11.
  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其包括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颗粒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来生产:
将含有未交联的树脂的分散体通过非交联性单体的乳液聚合来制备;和
将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交联性单体和反应性表面活性剂添加至所述分散体并且进行聚合。

12.
  一种墨盒,其包括用于贮存墨的墨贮存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贮存部贮存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

13.
  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包括将墨从记录头借助热能排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用墨。

说明书

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包括所述墨的墨盒和使用所述墨的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图像品质的改善和记录速度的增加,在商业印刷和办公印刷的领域内,喷墨记录设备的使用频率已经日益增加。要求用于这些领域的喷墨记录用墨显示高的性能,例如墨的高贮存稳定性和高排出稳定性以及图像的高耐磨损性。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已经研究了含有树脂颗粒的墨(PTL 1至4)。PTL 1记载了一种墨,其含有颜料和在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通过具有乙烯式不饱和键(ethylene unsaturated bond)的单体的乳液聚合来制备的树脂颗粒。PTL 2记载了一种墨,其含有着色剂和具有结合至表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并且交联的树脂颗粒。PTL 3记载了一种墨,其含有在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通过在各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式不饱和键的单体和在各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式不饱和键的单体的乳液聚合来制备的树脂颗粒。PTL 4记载了一种墨,其含有核-壳型树脂颗粒。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特开No.2006-188601
[PTL 2]PCT日语翻译的专利公开No.2006-520405
[PTL 3]日本专利特开No.2009-242481
[PTL 4]日本专利特开No.2012-20169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PTL 1至4中记载的含有树脂颗粒的墨已经改善了墨的贮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以及图像的耐磨损性,但该改善不满足近年来在商业印刷和办公印刷的领域内需要的水平。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其具有高贮存稳定性和高排出稳定性并且将高耐磨损性提供给所得图像。本发明也提供含有本发明的喷墨记录用墨的墨盒和使用所述墨的喷墨记录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用墨包括树脂颗粒,所述树脂颗粒从内侧至外侧顺次各自具有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由未交联的第一树脂形成;所述第二层由具有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第二树脂形成;和所述第三层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其具有高贮存稳定性和高排出稳定性并且将高耐磨损性提供给所得图像。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提供含有所述喷墨记录用墨的墨盒和使用所述喷墨记录用墨的喷墨记录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喷墨记录设备的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2]图2是表明要安装在头盒中的墨盒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通过实施方案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人研究了含有具有结合 至表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单层树脂颗粒的喷墨记录用墨(下文中,也仅称为“墨”)不可以同时实现墨的高贮存稳定性和高排出稳定性以及图像的高耐磨损性的原因。以下示出细节。
当结合至树脂颗粒的表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不交联时,通过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空间排斥,颗粒一定程度上稳定地分散,并且即使在含有这样的树脂颗粒的墨通过喷墨系统排出时,也可以抑制排出口的阻塞和树脂颗粒对排出口的周边的附着,导致墨的相对高的排出稳定性。这是由以下导致的:有助于分散的表面活性剂结合至树脂颗粒的表面,因此即使在排出期间剪切力施加至墨滴,其也难以分离。
已知的是,作为构成树脂颗粒的单体,具有离子性基团、例如阴离子性基团或阳离子性基团的离子性单体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墨的排出稳定性。因此,本发明人使用离子性单体作为构成具有结合至其表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树脂颗粒的单体。结果,除了上述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空间排斥以外,分散体进一步通过由于电荷引起的排斥来稳定,并且墨的排出稳定性也得以改善。然而,在墨中的这样的树脂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在贮存时经时降低,并且在一些墨中,墨的贮存稳定性降低。该原因不明确,但本发明人推测如下。
当贮存含有分散在水中的具有离子性基团的树脂颗粒的墨时,亲水性离子性基团或具有离子性基团的树脂分子趋向于从颗粒的表面经时高度取向至外侧。因此,取向的离子性基团或具有离子性基团的树脂分子在相邻的树脂颗粒之间彼此相互作用从而增加粘度,导致墨的贮存稳定性降低。
基于以上发现,本发明人已经研究了离子性基团的取向的抑制方法并且已经得出树脂颗粒的交联方法。因此,本发明人已经研究了树脂颗粒,其具有离子性基团、交联并且进一步具有结合至其表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然而,墨的贮存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并且排出稳定性也降低。该结果的可想到的原因是:交联抑制了离子性基团的取向,但降低了离子性基团的自由度从 而降低整个树脂颗粒的双电层的厚度,导致在树脂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降低。其它可想到的原因是在颗粒之间的交联。
另外,当将墨施涂至记录介质时,整个树脂颗粒的交联阻止树脂颗粒的膜的形成,从而与未交联的情况相比,降低了所得图像的耐磨损性。
如上所述,在使用具有结合至其表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单层树脂颗粒的情况下,难以同时实现墨的高贮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以及所得图像的高耐磨损性。
因此,本发明人已经多方面地研究,并且已经发现了:墨的高贮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以及所得图像的高耐磨损性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构成同时实现。本发明人推测通过本发明的构成提供这些效果的机理如下。
在本发明中,墨含有树脂颗粒,所述树脂颗粒各自具有由从内侧至外侧的至少三层,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构成的结构。结果,各层的功能协同作用从而同时实现墨的贮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以及所得图像的耐磨损性。具体地,通过由于具有疏水性单元和亲水性单元的第三层的空间排斥并且当亲水性单元具有离子性基团时进一步通过静电排斥,树脂颗粒稳定地分散。另外,第二层的交联抑制了离子性基团取向并且使由于离子性基团的静电排斥起作用,导致进一步稳定树脂颗粒的分散并且改善墨的排出稳定性。然而,因为第一层不交联,施涂至记录介质的树脂颗粒可以容易地形成膜。结果,可以实现所得图像的高耐磨损性。
正如上述机理,本发明的效果可以通过构成组件的协同效果来实现。
[喷墨记录用墨]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用墨含有树脂颗粒并且可以进一步含有着色材料、水性溶剂和其它组分。在本发明中,术语“墨”包括不含有任何着色材料的墨,即,透明墨。现在将描述可以包含于本发明的墨中的各个组分。注意的是,术语“(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表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 酸”和“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
[树脂颗粒]
在本发明中,术语“树脂颗粒”是指以具有粒径的状态存在的树脂。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可以以颗粒分散在墨中的状态,即以树脂乳液的状态存在。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可以具有体积平均粒径(D50)为25nm以上且600nm以下,特别地,50nm以上且300nm以下。即使体积平均粒径(D50)相对小,例如50nm以上且100nm以下,满足本发明的构成要求的树脂颗粒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使用含有树脂颗粒的纯水使用nanotrac粒径分析仪UPA-EX150(Nikkiso Co.,Ltd.制造),在条件:归零(SetZero):30s,测量次数:三次,测量时间:180秒,形状:球状,和折射率:1.59下测量。
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可以具有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获得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为3000以上且1000000以下。
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的四氢呋喃不溶分率(THF不溶分率)可以是80%以下。如果THF不溶分率大于80%,则所得图像的耐磨损性可能不会充分地得到改善。在本发明中,THF不溶分率如下计算:将干燥的树脂颗粒以0.5质量%的固含量浸渍在THF中,随后搅拌24小时。测量残留而没有溶解的树脂颗粒的量,并且将(残留的树脂颗粒的质量)/(浸渍的树脂颗粒的总质量)的值计算为THF不溶分率。
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可以具有表面电荷量(surface electric charge)为1μmol/m2以上且500μmol/m2以下,特别地,50μmol/m2以下。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的表面电荷量如下计算:将树脂颗粒在具有pH为2的盐酸溶液中搅拌24小时,然后将固体通过离心分离来收集。粉碎固体,并且将其1g放入30g的0.1mol/L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搅拌混合物15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将1g的上清液使用纯水稀释至15g。将该稀释溶液用0.1mol/L的盐酸使用自动电位 滴定仪,AT510(Kyoto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Ltd.制造)来滴定从而测定树脂颗粒的电荷量。表面电荷量通过将电荷量除以从以上测量的体积平均粒径计算的表面积来测定。
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可以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上且200℃以下。特别地,在使用含有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的墨在图像记录时进行加热定影步骤的情况下,玻璃化转变温度应该不高于加热温度。在加热定影步骤中的加热温度可以是25℃以上且200℃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使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来测量。具体地,玻璃化转变温度如下测量:将树脂颗粒在60℃下干燥,并且将2mg的树脂颗粒密封在铝制容器中。将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测量设备DSC Q1000(TA Instruments制造),在温度程序(在将温度以10℃/分钟增加至200℃,然后以5℃/分钟从200℃降低至-50℃,然后以10℃/分钟从-50℃增加至200℃的同时,进行热分析)下测量。
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从内侧至外侧顺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树脂颗粒的第一层可以是核颗粒。在这样的情况下,树脂颗粒可以从核颗粒至外侧顺次具有第二层和第三层。可选择地,树脂颗粒可以从核颗粒至外侧顺次具有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本发明中,第三层通过化学键而结合至内层,并且将通过物理吸附结合至内层的层从第三层的定义中排除。例如,在表面活性剂物理地吸附至顺次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树脂颗粒的情况下,该表面活性剂不包括于第三层的定义中。另外,只要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层可以配置在各层之间。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应该顺次配置。另外,树脂颗粒可以由三层: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构成。以下将描述各个层。
[第一层]
在本发明中,形成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第一树脂未交联。在本发明中,“未交联”的第一树脂是指第一树脂的THF不溶分率为25%以下。因此,即 使第一树脂部分交联,只要满足对THF不溶分率的要求,该第一树脂包括于“未交联”的第一树脂的定义中。第一树脂的THF不溶分率可以通过以下来测定:将从树脂颗粒分离的仅第一层通过上述方法来计算或将要用作第一层的树脂通过上述方法来计算。
在未交联的状态的第一树脂的第一层可以通过使用非交联性单体作为要聚合入第一树脂的单体来形成。非交联性单体的实例包括各自具有仅一个乙烯式不饱和键的单体。其具体实例包括烯烃类例如乙烯和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和芳香族烃类例如苯乙烯和烯丙基苯。这些单体可以单独或按需要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这些单体中,特别地,可以使用具有22个以下的碳原子的烯烃类、(甲基)丙烯酸、其烷基具有22个以下的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苯乙烯,特别地,其烷基具有12个以下的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满足对THF不溶分率的要求的交联性单体。以下描述这样的交联性单体的具体实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用于第一层的单体的总量,交联性单体的量应该是5质量%以下,特别地,2质量%以下。交联性单体的量可以是0质量%,即,第一层可以不使用任何交联性单体,即,仅由非交联性单体来合成。
在本发明中,第一层与树脂颗粒的比可以是3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第二层]
在本发明中,形成树脂颗粒的第二层的第二树脂交联并且具有离子性基团。在本发明中,“交联”的第二树脂是指第二树脂的THF不溶分率高于25%。第二树脂的THF不溶分率可以通过以下来测定:将从树脂颗粒分离的仅第二层通过上述方法来计算或将要用作第二层的树脂通过上述方法来计算。
处于交联状态的第二树脂的第二层可以通过使用交联性单体作为要聚合入第二树脂的单体来形成。交联性单体的实例包括各自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式不饱和键的单体。其具体实例包括二烯烃类例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炔烃类例如乙炔;双官能(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O-改性的双酚A二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丙烯酸酯、2-羟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的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ethyl glycol dimethacrylate)、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ε-己内酯-改性的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四官能(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这些单体可以单独或按需要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这些单体中,特别地,可以使用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三乙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地,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通过使用具有离子性基团例如阴离子性基团或阳离子性基团,特别地,阴离子性基团的单体作为要聚合入在本发明中的第二树脂的单体,第二树脂可以具有离子性基团。
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和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这些单体可以单独或按需要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这些单体中,特别地,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
在本发明中,树脂可以是以上列举的交联性单体和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即,树脂可以具有来源自交联性单体的单元和来源自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在此情况下,共聚比可以是这样的:在第二树脂中来源自交联性单体的单元与来源自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的质量比是0.20以上且50以下。
在本发明中,第二层与树脂颗粒的比可以是5质量%以上且65质量%以下。
配置第二层以便覆盖第一层,但可以不完全地覆盖第一层。具体地,第二层应该覆盖第一层的表面积的20%以上并且可以覆盖第一层的表面积的50%以上或70%以上。
第二层可以具有厚度为1nm以上。第一层的厚度可以是第二层的厚度的5至1000倍,特别地,5至60倍。在第一层是树脂颗粒的中心层、即核颗粒的情况下,核颗粒的粒径是第一层的厚度。各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在树脂层的各个形成步骤中直接测量粒径来测定。例如,第二层的厚度可以由具有仅第一层的树脂颗粒的粒径和在形成第二层之后的树脂颗粒的粒径之间的差来测 定。可选择地,厚度可以由制备的树脂颗粒的权重(weight)间接计算。
[第三层]
在本发明中,第三层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在本发明中,“亲水性部位”的实例包括羟基、离子性基团、氧化亚甲基(methylene oxide group)和氧化乙烯基(ethylene oxide group)。“疏水性部位”的实例包括烷基、芳基和具有3个以上的碳原子的烯化氧基团(alkylene oxide group)。因此,该单元可以具有选自这些实例的各一种。在本发明中,“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可以是来源自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单元。
在本发明中,“反应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各个分子中至少具有亲水性部位、疏水性部位和乙烯式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本发明中,借助乙烯式不饱和键通过与在第一层或第二层中的树脂的化学结合,将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引入树脂颗粒。即,将来源自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单元化学结合至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至少之一。
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其中将任意的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基、马来酰基、乙烯基和芳基结合至聚氧化烯烷基醚分子的内部或末端的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聚氧乙烯壬基丙烯基苯基醚,例如Aqualon系列RN-20、RN-30和RN-50(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聚氧乙烯壬基丙烯基苯基醚硫酸铵,例如Aqualon系列HS-10、BC-0515、BC-10和BC-20(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聚氧乙烯-1-(烯丙氧基甲基)烷基醚硫酸铵,例如Aqualon系列KH-05和KH-10(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α-氢-ω-(1-烷氧基甲基-2-(2-丙烯氧基)乙氧基)-聚(氧-1,2-乙烷二基),例如Adeka Reasoap系列ER-10、ER-20、ER-30和ER-40(Adeka Corporation制造);α-[1-[(烯丙氧基)甲基]-2-(壬基苯氧基)乙基]-ω-羟基聚氧乙烯,例如Adeka Reasoap系列NE-10、NE-20、NE-30、NE-40和NE-50(Adeka Corporation制造);α-磺基-ω-(1-烷氧基甲基-2-(2-丙烯氧基)乙氧基)-聚(氧-1,2-乙烷二基)铵盐,例如 Adeka Reasoap系列SR-10S、SR-10、SR-20、SR-3025、SE-10N和SE-20N(Adeka Corporation制造);甲基丙烯酸2-乙磺酸酯钠,例如Antox系列MS-2N(Nippon Nyukazai Co.,Ltd.制造);双(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硫酸盐,例如Antox系列MS-60(Nippon Nyukazai Co.,Ltd.制造);烷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例如Antox系列LMA-10、LMA-20和LMA-27(Nippon Nyukazai Co.,Ltd.制造);烷氧基聚乙二醇马来酸酯,例如Antox系列SMH-20、LMH-20和EMH-20(Nippon Nyukazai Co.,Ltd.制造);聚氧亚烷基烯基醚,例如Latemul系列PD-420、PD-430和PD-450(Kao Corporation制造);聚氧亚烷基烯基醚硫酸铵,例如Latemul系列PD-105(Kao Corporation制造);乙烯基醚烷氧基化物,例如Emulsogen系列R208和R307(Clariant Co.,Ltd.制造);烷基烯丙基磺基琥珀酸酯(盐),例如Eleminol系列JS-20(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聚氧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硫酸酯(盐),例如Eleminol系列RS-3000(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和不饱和磷酸酯,例如Maxemul系列6106和6112(Croda Inc.制造)。
在本发明中,第三层与树脂颗粒的比可以是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只要树脂颗粒满足本发明的构成要求,树脂颗粒可以通过任何方法来制造。该方法的实例包括乳液聚合法、预乳液聚合法、种子聚合法和相转移乳化法。
作为典型实例,现在将具体描述:将非交联性单体用于构成第一层,将交联性单体和具有离子性基团的单体用于构成第二层,并且将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用于第三层的制造树脂颗粒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树脂颗粒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来制造:将含有未交联的树脂的分散体通过非交联性单体的乳液聚合来制备的步骤和将具有离子 性基团的单体、交联性单体和反应性表面活性剂添加至该分散体并且进行聚合的步骤。
[着色材料]
在本发明中,着色材料的实例包括颜料和染料。颜料或染料可以是任何已知的一种。在本发明中,从所得图像的耐水性的观点,可以使用颜料。基于墨的总质量,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可以是0.1质量%以上且15.0质量%以下,特别地,1.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在使用颜料作为着色材料的情况下,颜料分散体可以通过使用例如,使用树脂作为分散剂的树脂分散型颜料(使用树脂分散剂的树脂分散颜料、其中颗粒表面涂覆有树脂的微胶囊颜料、或其中颗粒具有化学结合了包括树脂的有机基团的表面的树脂结合颜料)或其中颗粒具有引入了亲水性基团的表面的自分散型颜料(自分散颜料)来制备。可以使用通过不同方法制备的颜料分散体的组合。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炭黑和有机颜料。颜料可以单独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在使用树脂分散型颜料作为墨的颜料的情况下,树脂用作分散剂。用作分散剂的树脂可以同时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该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通过具有羧基的单体,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聚合制备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通过具有阴离子性基团的二醇,例如二羟甲基丙酸的聚合制备的聚氨酯树脂。用作分散剂的树脂可以具有酸值为50mgKOH/g以上且300mgKOH/g以下和通过GPC获得以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且15000以下。基于墨的总质量,在墨中的树脂分散剂的含量(质量%)可以是0.1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特别地,0.2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树脂分散剂的含量(质量%)与颜料的含量(质量%)的质量比可以是0.1以上且1.0以下。
在本发明中,在使用染料作为着色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过具有阴离子性基团,例如磺酸酯(盐)基或羧基而具有水溶性的染料。染料的具体实 例包括在Colour Index中列出的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反应性染料。另外,即使其没有在Color Index中列出,也可以使用至少具有阴离子性基团,例如磺酸酯(盐)基或羧基的染料。
[水性溶剂]
本发明的墨可以含有水或作为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溶剂混合物的水性溶剂。基于墨的总质量,在墨中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质量%)可以是3.0质量%以上且50.0质量%以下。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是通用的任何一种。其实例包括醇类、二醇类、烷撑二醇类、聚乙二醇类、含氮的化合物和含硫的化合物。这些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或按需要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水应该是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基于墨的总质量,在墨中的水的含量(质量%)可以是50.0质量%以上且95.0质量%以下。
[其它组分]
本发明的墨除了上述组分以外,还可以含有多醇类,例如三羟甲基丙烷或三羟甲基乙烷;尿素衍生物例如尿素或亚乙基脲;或按需要,在常温下是固体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按需要,本发明的墨可以进一步含有各种助剂,例如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腐蚀抑制剂、防腐剂、抗真菌剂、抗氧化剂、还原抑制剂、蒸发促进剂、络合剂、和除了树脂颗粒以外的树脂。特别地,在墨含有着色材料的情况下,其pH应该使用pH调节剂调节在6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内。
[墨盒]
本发明的墨盒包括用于贮存墨的墨贮存部,并且本发明的上述墨贮存在墨贮存部中。在墨盒的结构的实例中,墨贮存部由用于贮存液体墨的墨贮存室、和用于含有通过负压将墨保持在内部的负压产生构件的含负压产生构件的室组成。墨盒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构造墨贮存部以致负压产生构件保持全部含有量的墨而不具有用于贮存液体墨的墨贮存室。另外,可以构造墨 盒,以致具有墨贮存部和记录头。
[喷墨记录方法]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墨通过将热能施加至墨而从记录头排出,其中使用本发明的墨。在本发明中的术语“记录”包括使用本发明的墨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实施方案和使用本发明的墨在墨非渗透性基材,例如玻璃、塑料或膜上印刷的实施方案。记录介质的实例包括普通纸和在透气性支承体(例如纸)上具有含有无机颜料和粘结剂的多孔性墨接收层的光泽纸。
图1是喷墨记录设备的机构部的立体图。在供给纸时,在包括纸张供给托架的纸张供给单元中,将预定张数的记录介质输送至由供纸辊和分离辊构成的夹持单元(nip unit)。记录介质的纸张在夹持单元处分离,并且输送记录介质的仅最上面的纸张。将输送至输送单元的记录介质通过夹紧辊保持架M3000和导纸挡板来引导并且送达至一对辊,输送辊M3060和夹紧辊M3070。将由输送辊M3060和夹紧辊M3070组成的一对辊通过驱动LF马达来旋转,并且该旋转将记录介质输送至台板M3040。
在记录图像时,将记录头通过滑架单元送达至目标图像形成位置,并且将墨依照来自电子基板的信号排出至记录介质上。在喷墨记录设备中,通过滑架M4000沿列方向的主扫描和通过输送辊M3060沿行方向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副扫描选择地进行,同时使用记录头进行记录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将提供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夹持在第一排纸辊M3110和在排纸单元中的正齿轮的辊隙之间,并且输送和排出至排纸托架。
图2是表明要安装在头盒H1000中的墨盒H1900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2中独立地准备与多个墨对应的多个墨盒H1900。墨盒H1900各自可从头盒H1000拆除。墨盒H1900可以连接至处于安装在滑架M5000上的状态下的头盒H1000或从处于安装在滑架M5000上的状态下的头盒H1000拆除。
[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术语“份”以质量为基准,除非另有规定。
[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通过下述方法来制备。所得树脂颗粒分散液各自通过上述方法对包含于其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表面电荷量、和THF不溶分率进行测量。结果在表1和2中示出。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至30、34和35中,通过上述方法计算的构成第一层的树脂的THF不溶分率各自是25%以下,然而,构成第二层的树脂的THF不溶分率各自高于25%。即,结果表明:第一层各自不交联并且第二层各自交联。
[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将35.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的作为疏水物的正十六烷、和2.0份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将混合溶液滴加至61.0份的作为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的Nikkol BC15(Nikko Chemicals Co.,Ltd.制造)的5.0质量%的水溶液,随后搅拌30分钟。接下来,将混合溶液使用超声处理机S-150D Digital Sonifier(Branson Co.制造),在400W和20kHz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3小时,随后在氮气气氛和80℃下聚合4小时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73.0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氢氧化钾(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 颗粒分散液1。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5.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18.5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04份的过硫酸钾。乳化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0份的甲基丙烯酸、0.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2。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50.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28.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3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4.0份的甲基丙烯酸、4.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4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3.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0.5份的甲基丙烯酸、4.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4.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4。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5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5.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6.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4.0份的甲基丙烯酸、1.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5。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6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50.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21.8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7份的过硫酸钾。 乳化1.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的甲基丙烯酸、15.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0.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6。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7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0.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4.3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5份的过硫酸钾。乳化0.5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8.0份的甲基丙烯酸、4.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7。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8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5.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8.5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 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8。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9的制备]
将35.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的正十六烷、和2.0份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将混合溶液滴加至61.0份的作为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的Nikkol BC20(Nikko Chemicals Co.,Ltd.制造)的5.0质量%的水溶液,随后搅拌30分钟。接下来,将混合溶液使用超声处理机S-150D Digital Sonifier,在400W和20kHz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3小时,随后在氮气气氛和80℃下聚合4小时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75.0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5.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Maxemul 6106(Croda Inc.制造)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9。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0的制备]
乳化35.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份的甲基丙烯酸、和2.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3小时随 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60.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75.0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5.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0。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1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80.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13.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5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0份的甲基丙烯酸、0.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1。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2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30.0份)在氮气 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45.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5份的过硫酸钾。乳化7.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7.0份的甲基丙烯酸、7.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2。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3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5.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7.4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0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4.0份的甲基丙烯酸、0.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3。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4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50.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31.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0.5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0.5份的甲基丙烯酸、14.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 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4。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5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5.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8.5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0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2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5。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6的制备]
乳化47.1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3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52.3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47.4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29.7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7.4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7.4份的甲基丙烯酸、7.4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 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6。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7的制备]
乳化1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3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86.5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88.3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5.1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9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5份的甲基丙烯酸、1.9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3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7。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8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7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86.1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5.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 乳化5.0份的甲基丙烯酸、3.7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2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8。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19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7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5.6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8.7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8.7份的甲基丙烯酸、6.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4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9。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0的制备]
乳化18.2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4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81.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92.9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2.5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2.5份的甲基丙烯酸、2.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1份的Aqualon KH-05的 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0.5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20。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1的制备]
乳化11.6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7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87.3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86.0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5.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5.0份的甲基丙烯酸、3.8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3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21。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2的制备]
乳化8.9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1.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89.3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85.7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 70℃,随后向其添加5.1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5.1份的甲基丙烯酸、3.8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3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22。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
乳化36.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4.2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3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5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的第一层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80.0份的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2.0份的甲基丙烯酸、5.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23。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4的制备]
除了使用Adeka Reasoap ER-20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4。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 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5的制备]
除了使用Latemul PD-420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5。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6的制备]
除了使用Emulsogen R307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6。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7的制备]
除了使用Aqualon HS-10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7。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8的制备]
除了使用Adeka Reasoap SR-20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8。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 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29的制备]
除了使用Latemul PD-105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9。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0的制备]
除了使用Eleminol RS-3000代替Aqualon KH-05以外,如[树脂颗粒分散液23的制备]中来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30。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1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0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1。所得树脂颗粒各自由未交联的单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2的制备]
乳化36.3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3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54.6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2。所得树脂颗粒各自由交联的树脂的单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3的制备]
乳化36.3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Maxemul 6106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3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54.6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3。所得树脂颗粒各自由交联的树脂的单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4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73.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作为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的Nikkol BC15(Nikko Chemicals Co.,Ltd.制造)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4。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两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和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5的制备]
将在[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中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68.0份)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8.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0.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Nikkol BC1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得到树脂 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将Nikkol BC15通过超滤除去,一直持续直至滤液的表面张力达到70mN/m。接下来,将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添加至滤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5。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两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和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6的制备]
乳化35.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0.0份的甲基丙烯酸、和3.0份的Nikkol BC1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3小时随着搅拌在氮气气氛和80℃下滴加至51.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的混合物以用于聚合。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6。所得树脂颗粒各自由未交联的单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7的制备]
将树脂颗粒分散液36的树脂含量调节至树脂颗粒分散液36,并且将Nikkol BC15通过超滤从其除去,一直持续直至滤液的表面张力达到70mN/m。接下来,将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添加至滤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7。所得树脂颗粒各自由未交联的单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8的制备]
将4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的作为疏水物的正十六烷、和2.0份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将混合溶液滴加至50.0份的Nikkol BC15的18.5质量%的水溶液,随后搅拌30分钟。接下来,将混合溶液使用超声处理机S-150D Digital Sonifier(Branson Co.制造),在400W和20kHz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3小时,随后在氮气气氛和80℃下聚合4小时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用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20.0份的以上制备的核颗粒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9.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44.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2小时滴加至核颗粒的分散体从而获得各自设置有第一层的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时,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8。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四层:未交联的核颗粒、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39的制备]
将4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的作为疏水物的正十六烷、和2.0份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将混合溶液滴加至50.0份的 Nikkol BC15的18.5质量%的水溶液,随后搅拌30分钟。接下来,将混合溶液使用超声处理机S-150D Digital Sonifier(Branson Co.制造),在400W和20kHz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3小时,随后在氮气气氛和80℃下聚合4小时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用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20.0份的以上制备的核颗粒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3.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2.5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0.5小时滴加至核颗粒的分散体从而获得各自由核颗粒和交联至其的层构成的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以上制备的各自由核颗粒和交联至其的层构成的核颗粒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22.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3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2.0小时滴加至各自设置有交联至其的层的核颗粒的分散体从而获得各自设置有第一层的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时,向其添加5.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7.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5份的甲基丙烯酸、1.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39。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五层:未交联的核颗粒、交联的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40的制备]
将35.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7.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0份的作为疏水物的正十六烷、和2.0份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将混合溶液滴加至50.0份的Nikkol BC15的18.5质量%的水溶液,随后搅拌30分钟。接下来,将混合溶液使用超声处理机S-150D Digital Sonifier(Branson Co.制造),在400W和20kHz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3小时,随后在氮气气氛和80℃下聚合4小时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用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20.0份的以上制备的核颗粒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8.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44.5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2小时滴加至核颗粒的分散体从而获得各自设置有第一层的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时,向其添加7.9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0.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的甲基丙烯酸、3.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0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40。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四层:交联的核颗粒、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41的制备]
将35.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7.0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0份的作为疏水物的正十六烷、和2.0份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将混合溶液滴加至50.0份的Nikkol BC15的18.5质量%的水溶液,随后搅拌30分钟。接下来,将混合溶液使用超声处理机S-150D Digital Sonifier (Branson Co.制造),在400W和20kHz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3小时,随后在氮气气氛和80℃下聚合4小时从而获得树脂颗粒用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20.0份的以上制备的核颗粒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24.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3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2.0小时滴加至核颗粒的分散体从而获得各自设置有第一层的核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以上制备的第一层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向其添加3.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1.5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0.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0.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0.5小时滴加至第一层的分散体从而获得各自具有交联至第一层的层的颗粒的分散体。
接下来,将以上制备的各自具有交联至第一层的层的颗粒的分散体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70℃,随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时,向其添加5.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1份的过硫酸钾。乳化7.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1.5份的甲基丙烯酸、1.5份的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5份的Aqualon KH-05的混合物。将所得乳液经1小时滴加至各自具有交联至第一层的层的颗粒的分散体。在滴加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85℃并且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随后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和KOH水溶液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15质量%和pH为8.5的树脂颗粒分散液41。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五层:交联的核颗粒、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交联的层、由具有羧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42的制备]
如PTL 4的实施例3中来制备具有树脂含量为40质量%和pH为8.9的树脂颗粒分散液42。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未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不具有任何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树脂颗粒分散液43的制备]
如PTL 4的实施例9中来制备具有树脂含量为40质量%和pH为8.9的树脂颗粒分散液43。所得树脂颗粒各自顺次由三层:由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一层、由具有磺酸基作为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树脂形成的第二层、和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的第三层来构成。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将具有酸值为150mg KOH/g和重均分子量为8000的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使用10质量%的氢氧化钾水溶液来中和,从而获得具有树脂含量为20.0质量%的树脂水溶液。将30份的树脂水溶液、20份的炭黑Monarch 1100(Cabot Corporation制造)、和50份的离子交换水的混合物使用填充有200份的具有粒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的间歇式立型砂磨机(Imex Co.,Ltd.制造)来进行分散处理5小时。然后,将粗颗粒通过离心分离来除去,并且使用具有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来进行加压过滤,从而获得其中炭黑借助树脂而分散在水中的颜料分散液(具有颜料含量为20质量%和树脂含量为6质量%)。
[墨的制备]
将以上制备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各自通过充分地搅拌以下组分的混合物而制备成墨:
树脂颗粒分散液(树脂含量:15质量%):70.0质量%,
颜料分散液(颜料含量:20质量%,树脂含量:6质量%):10.0质量%,
甘油:10.0质量%,
二甘醇:4.0质量%,
Acetylenol E100(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的表面活性剂):1.0质量%,和
离子交换水:5.0质量%。
将所得分散液使用具有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来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各个墨。
[评价]
在本发明中,在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中的AA至B是可接受的水平,而C是不可接受的水平。使用喷墨记录设备PIXUS Pro 9500(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来进行[墨的排出稳定性]和[墨的耐磨损性]的评价。在喷墨记录设备中,将在1/600平方英寸的单位面积接收各自具有重量为3.5ng的八个墨滴的条件下使用分辨率为600×600dpi记录的图像定义为100%的记录任务。
[墨的贮存稳定性]
将以上制备的各个墨放入Teflon(注册商标)的密封容器并且在室温下贮存一个月以用于贮存测试。在贮存测试前后测量各个墨的粘度。计算各个墨的粘度的变化率,即(在贮存测试之后的墨的粘度)/(在贮存测试之前的墨的粘度)从而评价墨的贮存稳定性。具有接近于1.0的粘度变化率的墨具有较高贮存稳定性。墨的贮存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如下:
AA:墨的粘度变化率小于1.1,
A:墨的粘度变化率是1.1以上且小于1.2,
B:墨的粘度变化率是1.2以上且小于2.0,和
C:墨的粘度变化率是2.0以上,或不可以测量贮存测试之后的墨的粘度。
评价结果在表3中示出。
[墨的排出稳定性]
将填充有以上制备的各个墨的墨盒安装入喷墨记录设备,并且将具有记录任务为100%的实心图像记录在10张Canon照相纸光泽金(photographic paper glossy gold)GL-101(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上。接下来,将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嘴检测图案记录在一张纸上。将记录的喷嘴检测图案目视检测从而评价墨的排出稳定性。墨的排出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如下:
AA:即使当记录头的温度升高至50℃时,不排出和印刷偏移也不发生,
A:当记录头的温度升高至50℃时,不排出和印刷偏移稍微发生,但当记录头的温度不升高时,不排出和印刷偏移不发生,
B:当记录头的温度升高时,不排出和印刷偏移稍微发生,但其足够低而被忽视,和
C:当记录头的温度升高时,不排出和印刷偏移发生。
评价结果在表3中示出。
[图像的耐磨损性]
将填充有以上制备的各个墨的墨盒安装入喷墨记录设备,并且将具有记录任务为100%的实心图像(200平方毫米)记录在OK Top Coat(基重:127.9g)(Oji Paper Co.,Ltd.制造)。将图像使用Gakushin型耐摩擦测试机(rubbing fastness tester)(Imoto Machinery Co.,Ltd.制造)依照JIS L 0849在使用500g的负荷往复运动十次的条件下进行磨损测试。将在磨损测试之后的图像目视检测用于评价图像的耐磨损性。图像的耐磨损性的评价标准如下:
AA:在图像中没有形成划痕,
A:在图像中稍微形成划痕,
B:在图像中形成划痕以致稍微可见记录介质的白底,但其不明显,和
C:在图像中形成划痕,以致可见记录介质的白底。
评价结果在表3中示出。
[表3]
评价结果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从而涵盖全部的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2年10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34026和2013年9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95540的权益,在此将其整体作为参考并入。

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墨记录用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用墨,其具有高贮存稳定性和高排出稳定性并且将高耐磨损性提供给所得图像。所述喷墨记录用墨包括树脂颗粒。所述树脂颗粒从内侧至外侧顺次各自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由未交联的第一树脂形成,所述第二层由具有离子性基团的交联的第二树脂形成,并且所述第三层由各自具有亲水性部位和疏水性部位的单元形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