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18166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18166ACN102018166A21申请号201010583177022申请日20101213A23L1/16200601A23L1/02520060171申请人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地址450001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屏路22号72发明人刘晓真李艳丽任军胜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代理人刘建芳黄伟54发明名称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57摘要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和面、压延、切条,其中,将和面所用面粉进行微波处理,和面时控制和面温度。
2、为4065,和面时间为520MIN。本发明面条的制作工艺,可以提高面条的食用品质,延长面条保质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CN102018178A1/1页21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包括和面、压延、切条,其特征在于,将和面所用面粉进行微波处理,和面时控制和面温度为4065,加水量为面粉质量的35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微波处理是指微波加热使面粉温度达到708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和面时间为520MIN。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和面时加入面粉质。
3、量05的食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面粉进行微波加热使面粉温度达到7085,之后和面,控制和面温度在4065,加入面粉质量3550的水、面粉质量05的食盐,和面520MIN,静置,之后压延、切条,制得面条产品。权利要求书CN102018166ACN102018178A1/4页3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背景技术0002面条在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面条制作过程中,无论手工面还是机制面,和面都是制作出好面条至关重要的一步。手工面因口感软、弹而颇受人们喜爱,机制面条则因为口感硬、弹性差而为人。
4、所诟病,影响了销售。针对机制面条的这一缺点,目前发展了如真空和面、模仿多向压延等技术,但是仍不能真正的改变机制面条品质差这一缺点。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以克服机制面条口感硬、弹性较差的缺陷,提高面条的食用品质。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面条的制作工艺,包括和面、压延、切条,其中,将和面所用面粉进行微波处理,和面时控制和面温度为4065,加水量为面粉质量的3550。0005微波处理是指微波加热使面粉温度达到7085。0006进一步,和面时间为520MIN。0007更进一步,和面时加入面粉质量05的食盐。0008具体的,所述面条的制作工艺如下面粉进行微波。
5、加热使面粉温度达到7085,之后和面,控制和面温度在4065,加入面粉质量3550的水、面粉质量05的食盐,和面520MIN,静置,之后压延、切条,制得面条产品。0009小麦面粉的主要组分是淀粉和小麦蛋白。淀粉在小麦面粉中的含量大部分在6075之间,小麦蛋白干基含量大多数在816,从含量多少看,淀粉是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本质上是D葡萄糖的多聚体,因此淀粉不仅能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还有影响许多食品的物理特性的功能,这在食品工业中是不能忽视的。在面粉中,淀粉颗粒和蛋白是结合在一起的,淀粉颗粒本身有形状、大小的不同,但都有结晶性、高度有序性。0010淀粉影响食品的物理特性的功能,是由其糊化特性。
6、决定的。小麦淀粉作为球状半晶体的多糖,一般不溶于冷水,在含水体系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发生糊化,颗粒吸水膨胀,半晶体瓦解,直链淀粉往颗粒外渗透,相对熔融的支链淀粉形成基质,阻止其晶体融化。糊化的淀粉分子链比较舒展,体系中有充分的游离水和结合水,绵软而且富有弹性。糊化后的淀粉胶体在冷却后通过氢键作用开始回生。0011面条食用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小麦淀粉的糊化特性。小麦淀粉的初始糊化温度一般为5065,选择接近糊化温度的条件和面,首先能使淀粉吸水均匀,黏度稍有增加,使淀粉和蛋白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面片形成更均匀,面条口感变得更说明书CN102018166ACN102018178A2/4页4加柔软、。
7、有弹性,看起来更加透明,减少煮制过程中淀粉的溶出,降低混汤程度。而当采用高于常温的和面温度时,采用比常规的面条制作较多的加水量,会更利于淀粉对水份的吸收,糊化也变得容易,面条口感柔软;另外,采用4065温度和面,对面筋的形成影响较小,能提高面筋吸水速率,因此不会影响面条后续工艺的操作。具体的,可以通过控制面温、水温及控制和面机温度以控制和面温度。0012微波是一种频率由300MHZ至300GHZ的电磁波,其波长为00011M,比光波、红外波的波长长,属高频波段的电磁波。在微波的电场中,食品内的极性分子会产生定向的排列,发生剧烈的振动或翻转运动,使食品内部产热温度上升,将超高频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的。
8、过程即为微波的加热过程。0013细菌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的一种生物体。因此,细菌在强力的微波场中,构成生物体的各种高分子的可动性基团、极性基团、离子等会激烈的振动,从而引起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体组织的变性,致使微生物死亡。同时,这些分子和原子基团受热运动而使温度上升也会使微生物死亡。因此,微波的特殊作用很难和热作用分开讨论。总之,微波杀菌时,除了热效应外,还有非热力的生物效应,具有二者协同增效作用,增加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如表1中显示了面粉经微波处理后细菌和霉菌的变化情况,微波60秒后细菌总数从2600个/克骤减到570个/克,霉菌则呈持续减少的态势。00。
9、14表1微波处理面粉后,面粉中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和面时间的长短对和面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和面时间过短,加入的水难以和小麦面粉搅拌均匀,蛋白质、淀粉没有与水接触或没有来得及吸水,降低面筋网络的形成程度,大大影响面团的加工性能,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面时间过长使得面团“过熟”,使面团的弹性降低,而不适宜后续操作。0015和面时加入适量食盐,能起到强化面筋,改良面团加工性能的作用,并且能使面团吸水更均匀,加速面团的成熟。但是加入过量的盐会使面团的弹性和延伸性降低,影响操作和成品品质。由于食盐是和蛋白质作用,因此,食盐的加入量主要根据蛋白质的含量多少来调整。0016与常规面条相比较,本发明制备工艺获得的面。
10、条品质高,保质期长。001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面条的制作工艺,可以提高面条的食用品质,延长面条保质期。附图说明0018图1为淀粉水混合物在加热、冷却和贮藏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概要图解,其中()为天然淀粉颗粒;()为糊化A膨胀,B直链淀粉溶出及部分颗粒崩解,说明书CN102018166ACN102018178A3/4页5形成淀粉糊;为回生,A淀粉糊冷却过程中,直连淀粉网络结构的形成(凝胶/直链淀粉回生),B贮藏过程中,有序或结晶支链淀粉分子的形成(支链淀粉回生)。001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面条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11、对面粉进行微波处理使面粉温度达到70。将和面机温度调至40,以面粉量为基准,添加1食盐,加水量35。水温40,把食盐倒入水中溶解完全后,倒入和面机中,和面时间10MIN,搅拌成均匀的面絮,在熟化机中熟化30MIN,并使面团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2道复合压延和5道连续压延,辊间距依次为40、40、24、17、13、11、10MM,最后切条待用。0020对比例1将面粉置入和面机中,常温和面,以面粉量为基准,添加1食盐,加水量35。水温为常温,把食盐倒入水中溶解完全后,倒入和面机中,和面时间15MIN,搅拌成均匀的面絮,然后经过2道复合压延和5道连续压延,辊间距依次为40、40、24、17、13、11。
12、、10MM,最后切条待用。0021称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面条样品和煮面用水120(质量比),水沸腾后,放入称好的面条样品,待面条样品白芯消失,捞出面条用自来水冲凉20S,分放入碗中品尝。实验的品尝小组由56位事先经过训练对品尝有经验的人员组成。0022实施例1和对比例1获得的面条的品质对比见表2,对于面条产品的品质评价,主要从色泽、表观、硬度、弹性、光滑性和食味等几个方面考察,各个指标得分所占比重分别为20、10、20、30、15和5,可知其中色泽、硬度和弹性是评价面条品质的重要指标。0023表2实施例1和对比例1获得的面条的保质期对比见表3,即将面条样品用保鲜膜包覆,常温放置,有异味或有肉。
13、眼可视菌斑即认为变质。0024表3说明书CN102018166ACN102018178A4/4页6实施例2面条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面粉进行微波处理使面粉温度达到85。将和面机温度调至65,以面粉量为基准,添加1食盐,加水量50。水温65,把食盐倒入水中溶解完全后,倒入和面机中,和面时间5MIN,搅拌成均匀的面絮,在熟化机中熟化30MIN,并使面团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2道复合压延和5道连续压延,辊间距依次为40、40、24、17、13、11、10MM,最后切条待用。0025实施例3面条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进行面粉微波处理使面粉温度达到75。将和面机温度调至60,以面粉量为基准,添加1食盐,加水量45。水温60,把食盐倒入水中溶解完全后,倒入和面机中,搅拌成均匀的面絮,和面时间10MIN,在熟化机中熟化30MIN,并使面团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2道复合压延和5道连续压延,辊间距依次为40、40、24、17、13、11、10MM,最后切条待用。说明书CN102018166ACN102018178A1/1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1816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