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72480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50442.7

申请日:

2013.06.21

公开号:

CN103306241A

公开日:

2013.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7/02申请日:20130621|||公开

IPC分类号:

E02B7/02

主分类号:

E02B7/02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方红卫; 何国建; 王光谦; 黄磊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100084-82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张文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河流蓄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橡胶坝坝体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与河道堤防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分别与河道堤防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分别位于河道堤防的不同岸堤侧。橡胶坝在平面上交错布设,促使水流弯折前进,增加水体停留时间,加大水流自身流速,减小整体水量下泄速度;当来水量增大时,水流可自行下泄,不影响蓄水效果;多个低水头橡胶坝群联合使用,有效增加蓄水面积和有水河道长度;水流在流经生物挂膜的同时,进行水质净化处理,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2),橡胶坝坝体(2)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1)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3)与河道堤防(1)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2)分别与河道堤防(1)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3)分别位于河道堤防(1)的不同岸堤侧;
所述生物挂膜(3)为多道横向布设的生物挂膜链,挂膜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道橡胶坝坝体(2)的间距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水面首尾相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橡胶坝坝体(2)的跨度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过水断面处水流流速不小于5cm/s。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挂膜(3)采用多排串联形式,单排挂膜阻水体积不超过总过水断面的50%,相邻两排间隔为4‑6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挂膜(3)的下方河道床面增加防护层,该防护层采用大颗粒卵石加防护网形式,厚度在50cm以上,以保障河道的抗冲性。

说明书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流蓄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尤其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道的蓄水、水质改善工程。
背景技术
北方河道生态环境一般较差,相当部分河道处于常年缺水或干枯状态,生态用水缺乏。但在洪期,这些河道往往又担负着防洪排涝的重任,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河道,合理蓄水,保障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又不影响其排洪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在北方城市河道,修建蓄水工程的同时,还需要兼顾防洪和水质问题。
随着综合治理、河流健康、生态防洪、人水和谐等治理新理念的不断提出和实践,修建引蓄水工程、清淤清障、景观建设等逐渐成为北方河道治理方向和模式。
在治理过程中,水量保障是河道整治工程的最基本要求。在一些城市河道,为了保障景观用水,在天然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补充调入大量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并通过闸坝将其蓄在河道内,形成蓄水水面。但静止的水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同时城市河道闸坝水头较小,采用单一闸坝蓄水时受河道坡度影响,坝前水深大,但整体河道蓄水面有限。
橡胶坝是河道整治过程常用的一种水工建筑,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橡胶坝运用条件与水闸相似,与常规闸坝相比又有造价低、施工期短、汛期不阻水等特点,且维修少,管理方便,因此常用于城市河道整治、园林美化中。
目前,河道蓄水通常采用单个橡胶坝阻水形式,当坝顶高度高于坝前水位时,形成小水库,水体全部蓄在坝前,并保持静止状态。此类情况适用于干枯型河道节点式蓄水,但由于水体静止与坝前,自净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富营养化。当坝顶高度低于坝前水位时,水体通过溢流方式下泄,虽然下泄水体通过坝头翻越时具有一定曝气功能,但坝前底层大部分为死水区,不利于水质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城市河道蓄水、水质改善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橡胶坝坝体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与河道堤防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分别与河道堤防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分别位于河道堤防的不同岸堤侧;
所述生物挂膜为多道横向布设的生物挂膜链,挂膜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
所述相邻两道橡胶坝坝体的间距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水面首尾相接。
所述单个橡胶坝坝体的跨度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过水断面处水流流速不小于5cm/s。
所述生物挂膜采用多排串联形式,单排挂膜阻水体积不超过总过水断面的50%,相邻两排间隔为4‑6cm。
所述生物挂膜的下方河道床面增加防护层,该防护层采用大颗粒卵石加防护网形式,厚度在50cm以上,以保障河道的抗冲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橡胶坝在平面上交错布设,促使水流弯折前进,增加水体停留时间,加大水流自身流速,减小整体水量下泄速度;
(2)当来水量增大时,水流可自行下泄,不影响蓄水效果;在洪水期,排空坝袋,安全行洪;
(3)多个低水头橡胶坝群联合使用,有效增加蓄水面积和有水河道长度,根据来水量情况,橡胶坝可间隔使用;
(4)橡胶坝与河堤连接处布设生物挂膜,水流在流经生物挂膜的同时,进行水质净化处理,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
(5)可采用彩色坝袋,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并可附上宣传标语或图案,形成人文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坝体、生物挂膜与河道堤防的平面布设示意图;
图2为坝体与水面、河道底坡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生物挂膜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河道堤防;2‑橡胶坝坝体;3‑生物挂膜;4‑蓄水水面;5‑生物挂膜填料;6‑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道蓄水、水质改善的橡胶坝蓄水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2,橡胶坝坝体2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1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3与河道堤防1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2分别与河道堤防1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3分别位于河道堤防1的不同岸堤侧;生物挂膜3为多道横向布设的生物挂膜链,挂膜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邻两道橡胶坝坝体2的间距由拟整治的河道坡度决定,需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水面首尾相接。
单个橡胶坝坝体2的跨度由所在点河道宽度与来水量决定,需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过水断面处水流流速不小于5cm/s。
生物挂膜3采用多排串联形式,单排挂膜阻水体积不超过总过水断面的50%,相邻两排间隔为4‑6cm,以5cm为宜。水流流经空心球时,在挂膜链横向布设的条件下,球体沿轴向快速旋转,叶片可带动水体上下掺混,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生物挂膜3的下方河道床面增加防护层,该防护层采用大颗粒卵石加防护网形式,厚度在50cm以上,以保障河道的抗冲性。
若在水资源严重缺乏区域,上游河道无来水时,需在河道边铺设循环管线,将下泄水通过循环管线由泵站提升至上游,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06241A43申请公布日20130918CN103306241ACN103306241A21申请号201310250442722申请日20130621E02B7/0220060171申请人清华大学地址100084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10008482信箱72发明人方红卫何国建王光谦黄磊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张文宝54发明名称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57摘要本发明属于河流蓄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橡胶坝坝体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与河道堤防的另一岸。

2、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分别与河道堤防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分别位于河道堤防的不同岸堤侧。橡胶坝在平面上交错布设,促使水流弯折前进,增加水体停留时间,加大水流自身流速,减小整体水量下泄速度;当来水量增大时,水流可自行下泄,不影响蓄水效果;多个低水头橡胶坝群联合使用,有效增加蓄水面积和有水河道长度;水流在流经生物挂膜的同时,进行水质净化处理,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06241ACN103306241A1/1页21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

3、统,其特征在于,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2),橡胶坝坝体(2)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1)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3)与河道堤防(1)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2)分别与河道堤防(1)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3)分别位于河道堤防(1)的不同岸堤侧;所述生物挂膜(3)为多道横向布设的生物挂膜链,挂膜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道橡胶坝坝体(2)的间距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水面首尾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橡胶坝坝体(2)的跨度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

4、5的条件下,过水断面处水流流速不小于5CM/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挂膜(3)采用多排串联形式,单排挂膜阻水体积不超过总过水断面的50,相邻两排间隔为46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挂膜(3)的下方河道床面增加防护层,该防护层采用大颗粒卵石加防护网形式,厚度在50CM以上,以保障河道的抗冲性。权利要求书CN103306241A1/3页3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河流蓄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尤其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道的蓄水、水质改善工程。背景技术0002北方河道生态环。

5、境一般较差,相当部分河道处于常年缺水或干枯状态,生态用水缺乏。但在洪期,这些河道往往又担负着防洪排涝的重任,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河道,合理蓄水,保障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又不影响其排洪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在北方城市河道,修建蓄水工程的同时,还需要兼顾防洪和水质问题。0003随着综合治理、河流健康、生态防洪、人水和谐等治理新理念的不断提出和实践,修建引蓄水工程、清淤清障、景观建设等逐渐成为北方河道治理方向和模式。0004在治理过程中,水量保障是河道整治工程的最基本要求。在一些城市河道,为了保障景观用水,在天然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补充调入大量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并通过闸坝将其蓄在河道内。

6、,形成蓄水水面。但静止的水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同时城市河道闸坝水头较小,采用单一闸坝蓄水时受河道坡度影响,坝前水深大,但整体河道蓄水面有限。0005橡胶坝是河道整治过程常用的一种水工建筑,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橡胶坝运用条件与水闸相似,与常规闸坝相比又有造价低、施工期短、汛期不阻水等特点,且维修少,管理方便,因此常用于城市河道整治、园林美化中。0006目前,河道蓄水通常采用单个橡胶坝阻水形式,当坝顶高度高于坝前水位时。

7、,形成小水库,水体全部蓄在坝前,并保持静止状态。此类情况适用于干枯型河道节点式蓄水,但由于水体静止与坝前,自净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富营养化。当坝顶高度低于坝前水位时,水体通过溢流方式下泄,虽然下泄水体通过坝头翻越时具有一定曝气功能,但坝前底层大部分为死水区,不利于水质改善。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城市河道蓄水、水质改善的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0008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9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橡胶坝坝体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与河道堤防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分别与河道堤防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

8、膜分别位于河道堤防的不同岸堤侧;0010所述生物挂膜为多道横向布设的生物挂膜链,挂膜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0011所述相邻两道橡胶坝坝体的间距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水面首尾相说明书CN103306241A2/3页4接。0012所述单个橡胶坝坝体的跨度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过水断面处水流流速不小于5CM/S。0013所述生物挂膜采用多排串联形式,单排挂膜阻水体积不超过总过水断面的50,相邻两排间隔为46CM。0014所述生物挂膜的下方河道床面增加防护层,该防护层采用大颗粒卵石加防护网形式,厚度在50CM以上,以保障河道的抗冲性。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0016(1)橡胶坝在平面上。

9、交错布设,促使水流弯折前进,增加水体停留时间,加大水流自身流速,减小整体水量下泄速度;0017(2)当来水量增大时,水流可自行下泄,不影响蓄水效果;在洪水期,排空坝袋,安全行洪;0018(3)多个低水头橡胶坝群联合使用,有效增加蓄水面积和有水河道长度,根据来水量情况,橡胶坝可间隔使用;0019(4)橡胶坝与河堤连接处布设生物挂膜,水流在流经生物挂膜的同时,进行水质净化处理,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0020(5)可采用彩色坝袋,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并可附上宣传标语或图案,形成人文景观。附图说明0021图1为坝体、生物挂膜与河道堤防的平面布设示意图;0022图2为坝体与水面、河道底坡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10、0023图3为生物挂膜剖面示意图。0024图中标号00251河道堤防;2橡胶坝坝体;3生物挂膜;4蓄水水面;5生物挂膜填料;6河床。具体实施方式002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道蓄水、水质改善的橡胶坝蓄水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27本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沿河道由上游至下游设置若干个橡胶坝坝体2,橡胶坝坝体2的一端直接与河道堤防1的一岸连接,另一端通过生物挂膜3与河道堤防1的另一岸连接;相邻两个橡胶坝坝体2分别与河道堤防1的两侧岸堤直接相连,即相邻的两道生物挂膜3分别位于河道堤防1的不同岸堤侧;生物挂膜3为多道横向布设的生物挂膜链,挂。

11、膜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0028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0029相邻两道橡胶坝坝体2的间距由拟整治的河道坡度决定,需满足在来水频率为75的条件下,水面首尾相接。0030单个橡胶坝坝体2的跨度由所在点河道宽度与来水量决定,需满足在来水频率为说明书CN103306241A3/3页575的条件下,过水断面处水流流速不小于5CM/S。0031生物挂膜3采用多排串联形式,单排挂膜阻水体积不超过总过水断面的50,相邻两排间隔为46CM,以5CM为宜。水流流经空心球时,在挂膜链横向布设的条件下,球体沿轴向快速旋转,叶片可带动水体上下掺混,提高水质净化效果。0032生物挂膜3的下方河道床面增加防护层,该防护层采用大颗粒卵石加防护网形式,厚度在50CM以上,以保障河道的抗冲性。0033若在水资源严重缺乏区域,上游河道无来水时,需在河道边铺设循环管线,将下泄水通过循环管线由泵站提升至上游,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说明书CN103306241A1/1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30624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