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整修由钢轨与轨枕组成的轨道的道床或路基的机械。 US 4,479,439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机械,这种机械用于在更换道床碴的同时铺放路基保护层,其连续走行的机架的端部支承在轨行机构上,并与其他运输车辆连挂成一套机械设备。为了加大机架支承点之间的跨度,有一个走行机构可以被抬起,利用在上述支点大约中间的地方与机架相连的、高度可以调节的起道装置抬起轨道,以便在轨枕下面为道床整修机组创造足够的空间。道床整修机组由挖碴链(用于清除路基上的道碴)和高度可调节的整平装置(用于整平和夯实投放在路基上的砂料和道碴)组成。为了引导轨排,确切地说为了使轨排保持在所需的高度上,起道装置有能侧向转动地起重滚盘。起重滚盘从两侧夹住轨头的下面,并与钢轨始终保持接触。但是如果遇到钢轨断面发生变化,比如驶过钢轨接头时,上述滚盘式夹钳与轨头的牢固接触会受到影响而不能持续保证对轨道的可靠支承。
US 3,179,062号专利介绍了另一种用于整修道床的机械,该机械主要由一套有构架的装置组成。这套装置能沿轨道的纵向在轨排下面楔形向前移动,并通过能调节高度的、与构架相连并由驱动机构驱动的履带式走行机构支承在道床或路基表面上。道床或路基表面由位于该装置前端的整平机构予以整平。轨排与道床之间的垂直支承,确切地说轨排与道床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由两条沿机械纵向延伸的履带保持的。履带在钢轨下面安装在装置的构架的上侧,并顶在轨枕的底面上,确切地说沿轨枕的底面滚行,而此时装置则向前推进穿过道床。一辆在装置的上方沿轨道走行的车配备有动力装置和控制单元。此车通过装在机械侧面的连接器与装置一起移动。此时车的重量也通过履带传给道床。但是使用这种机械要将轨道抬起很高,从而特别对重型钢轨会产生不允许的弯曲荷载。
CA 523,843号专利介绍了一套类似的装置用于在轨排下面整平道床表面。这种装置有一个平板状的雪撬式整平盾板。这块盾板位于在轨道上走行的机械的后面,像楔子一样插在轨道与道床之间而被向前牵引。为了从道床上抬起轨道并顶向上方,盾板顶面有长的两排滚轮,上面装有依轨道纵向的循环式链条,在钢轨的下面沿轨枕底面滚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整修道床或路基的机械,这种机械不受钢轨不均匀情况比如钢轨接头的影响而能安全可靠地抬起轨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整修由钢轨与轨枕组成的轨道的道床或路基用的机械,它包括一个利用轨行机构在轨道上连续走行的机架,并在两个轨行机构之间有一套起道装置,起道装置与机架相连,并可利用驱动机构调节起道装置的高度,以抬起轨道,起道装置有一个垂直于机械纵向的、大于一根轨枕长度的承载体,作业时,这个承载体与驱动机构一起形成一个包括沿机械横向的轨道在内的、完全支承在机架上的结构单元,这个结构单元与一个能围绕沿机械横向的轴线旋转的滚动构件相连,用于在上面置放轨道的轨枕。
使用这种起道装置,可由驱动机构将起道时的诸力传递给轨枕底面,而无需为此与钢轨有所接触,从而支承轨道的安全性不会受到使钢轨断面改变的钢轨接头或类似情况的任何影响。因为起道装置完全通过驱动机构支承在机架上,所以在连续前进作业中,可以在始终安全可靠的支承条件下,随时有选择地改变轨道对道床表面的高度。此外,起道装置悬挂在机架上,还可避免对起道装置下面的道床表面产生破坏性影响。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之处是,承载体沿机械横向的两端与支撑相连。支撑在一个沿机械纵向与驱动机构相隔一定距离的共用铰接点的地方,通过有多方位功能的关节与机架相连,并能围绕此关节转动。结合采取这样一种结构,就是支撑配备一个与机架铰接的转动驱动机构,就能对起道装置产生稳定作用,同时可使结构单元对机架侧向偏转,以便在整修弯道时能顺利地跟随轨道的走向。
另一特点是,驱动机构和支撑与承载构件相连,具有可拆可接的结构形式。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起道装置就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迅速地投入使用或停止使用,而无需为此断开轨条。
在一个方案中,滚动构件是一条沿机械纵向滚动的履带。另一改进项目是,有两条沿机械横向相隔一定距离的履带。履带沿机械的纵向有两个相隔大约两个轨枕间距的导向轮。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能可靠地支承轨排,而与轨枕底面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性无关。这样一种特点,就是导向轮的直径大约相当于半个轨枕间距,能使所需的起道量尽可能保持在小的水平上,以避免钢轨承受不允许的弯曲荷载。
在另一改进项目中,驱动机构和支撑分别在沿机械纵向相隔一定距离的导向轮中间的地方与承载体铰接在一起。这样就有可能将滚动构件,确切地说将履带做成能围绕一水平的轴线转动的结构形式,以此更好地适应轨枕底面有时出现的不平顺情况。
另一改进项目中,滚动构件装有许多沿机械纵向前后排列的、具有沿机械横向的水平轴辊的滚轮。轴棍彼此间的距离小于一根轨枕的宽度。这样就可以在保留所有其他优点的情况下,将滚动构件,确切地说将整个起道装置的结构做得更加平扁。
如果起道装置和承载体位于另外两个沿机械纵向相隔一定距离的起道装置(配备有能在轨头上滚动的盘式起重夹钳)之间,就可以在施工空档较长的情况下,将轨道按特别缓和而且保护轨道材料的弯曲曲线抬起来。
最后还有这样一个方案,就是承载体与沿机械横向相隔一定距离的导轮相连。作业时,导轮直接位于轨枕端面范围以内,并能围绕一根垂直轴线转动,从而做到用简单的结构保证起道装置在弯道上能自动跟随钢轨的走向。这样,滚动构件在轨道下面对轨枕纵向的位置总能保持不变。
下文将利用图示的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为整修道床或路基用的机械沿走行方向前面一段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机械沿走行方向后面一段的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起道装置在图2中箭头Ⅲ处沿机械的纵向放大的前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起道装置的另一方案沿机械纵向的前视图;
图5为起道装置另一结构形式的局部侧视图。
图1和图2所示整修道床和路基用的机械1有一个长的机架2。机架2由两个相互铰接的构架部分3、4组成,通过总共三个轨行机构5支承在一条由钢轨6和轨枕7组成的轨道8上。箭头9表示机械1作业时的走行方向。无论是位于机架2关节10处的中间轨行机构5,还是沿走行方向位于机械后端的轨行机构,均能利用驱动机构(在此不作详细介绍)沿机械的纵向相对机架2移动(参见用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机械1的前端有驾驶室11,其后面有一个动力供应中心12,向所有驱动机构和作业机组提供动力。道碴犁设备13在最前面的轨行机构5的后面与机架2相连。
机械1的后构架部分4是桥形的,确切地说具有向上弯曲的结构形式,上面装有三套沿机械纵向彼此相隔一定距离的起道装置14、15和16。其中与轨行机构5相邻的前后起道装置14和16装有能沿轨头滚动的滚盘式起重夹钳17,通过关节连杆18和固定在上面的起道驱动机构19与机架2,确切地说与构架部分4相连。夹钳17的高度可以调节。另外,在两套起道装置14和16范围内分别有能调节垂直方向的悬臂式梁20。该梁能在轨道8两侧降下,其自由端分别装有支座21。根据需要支座21上可安装诸如整平梁22、分配梁67或振动板23式的夯拍单元的道床整修工具。中间的第三套起道装置15位于固定在机架2上的操作室24的下面,装有配备滚动构件26的承载体25,用于支承,确切地说用于置放轨枕7。此结构将用图3作进一步介绍。
在中间起道装置15范围内有一个轨枕刮碴装置27,通过驱动机构28与机架2相连,其高度可以调节。处于降下的作业位置时,刮碴装置能利用带缘滚轮29沿轨道8滚行。传送带设备30从机械1的后端延伸到操作室24视野之内的投料地点31,用于从连挂在机械1上的运料车32接受道床用材料并投放到轨道8上。为此传送带设备30有两条投料传送带33,通过支承轮34装在机架2上,能沿水平方向转动。在投料传送带33投料端的下面可看到一个能在轨道8上滚行的漏斗单元35,用于使投放的物料有针对性地投在轨枕7之间,而不至堆积在轨枕上。转移工地时,用固定装置36将漏斗单元35从轨道8上抬起并予以固定。
如图3所示,起道装置15垂直于机械的纵向又平行于轨道平面的承载体25,且略长于轨枕7,其两端分别与铰接在机架2上,确切地说与铰接在构架部分4上的驱动机构37相连。这样一个由承载体25和驱动机构37组成的、全部支承在机架2上的结构单元38中在作业时也包括了用驱动机构37可以抬起的轨道8。在钢轨6下面与承载体25相连的两个沿机械横向相隔一定距离的滚动构件26是两条沿机械纵向的履带39。履带有两个围绕沿机械横向的轴线40转动的导向轮41。这两个导向轮彼此相隔大约两个轨枕间距的距离(图2)。导向轮41的直径约相当于半个轨枕间距。
另外,承载体25沿机械横向相对的两端与支撑42相连。支撑在一个沿机械纵向与驱动机构37相隔一定距离的共用铰接点43的地方与机架2相连,并能围绕一个有多方位功能的关节44转动。一个支撑42与机架2之间有一个垂直于机械纵向的转动驱动机构45,利用此驱动机构可使结构单元38围绕关节44的垂直轴线转动。驱动机构37和支撑42均以可拆可接的方式与承载体25相连,而驱动机构37和支撑42与承载体25的铰接点则分别位于履带39的两个沿机械纵向相隔一定距离的导向轮41中间。
图4所示起道装置46的方案中,有一个承载体47。作业时,这个承载体是一个围绕轨道8的环状框架48。这个框架沿机械横向的下部水平梁49装有滚动构件50。调节起道装置46用的驱动机构51以可拆可接的方式固定在框架48的上部梁52上,同时与机架(图中未示出)铰接在一起。框架的一个垂直侧面部分53同样以可拆可接的方式与下部梁49相接后装在上部梁52上,能侧向偏转,以便将起道装置46转入使用或停止使用的位置。侧面部分53和沿机械横向位于对面的侧面部分54,分别与导向轮55相连。导向轮能围绕一条垂直的轴线56转动。作业时,导向轮位于轨枕7的端面范围内,确切地说能在轨枕端头57上滚动。
图5所示是一个装有许多沿机械纵向前后排列的滚轮59的滚动构件58。滚轮能围绕沿机械横向的轴线60旋转并固定在一个共同的支架61上。支架装在承载体62上,能围绕一根依机械横向的轴线63转动,并与承载体以可拆可接的方式相连接。两个相邻滚轮59之间的距离小于一根轨枕7的宽度。作业时,滚轮59沿轨枕7底部滚动,而承载体62上(如图4已作过介绍)还装有导轮64。
机械1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投入道床或路基的整修作业。比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作业方案中是将砂石或砂料的路基保护层铺放在事先由清筛机全部清除了道碴的路基65上。此时不使用道碴犁设备13。中间轨行机构5移向沿走行方向最前面的位置,而后面的轨行机构5则沿相反的方向移向后面,以便为准备抬起的轨道8创造尽可能大的跨度。用起道装置14和16的滚盘式夹钳17将轨道8从路基65上抬起,然后中间的起道装置15即进入作业位置。为此将有滚动构件26的承载体25沿轨道8的横向伸到轨枕7下面,然后在转动驱动机构45暂时处于无压控制的情况下,将承载体的侧向两端,确切地说将承载体沿轨道方向的两侧与驱动机构37和支撑42相连。(可以有这样一个供选择的可能性,就是将起道装置15在一个钢轨接头处置于轨排下面,而无需为此将结构单元38分解成零部件)。此时用起道装置15的履带39从下面支承轨道并加以防护,而机械1则沿箭头9所示方向连续前进。利用驱动机构19和37控制起道量,确切地说使起道量适应实际情况。用整平梁22整平路基面65,随后通过传递带设备30投放砾石66,再用分配梁67予以摊平,并用后面的振动板23加以夯实。最后由后面的起道装置16将轨道8放在经过夯实的路基保护层上。
在另一(没有示出的)作业方案中,有一作业列车在已铺设于路基面65上或已铺放路基保护层上的轨道8上驶过施工地点,与此同时从运碴车上卸下道碴填满轨排。后续的机械1再次抬起轨道8,并按类似于上述的作业方案,将投放的、并由道碴犁13在轨道全断面内分配的道床材料予以整平,确切地说予以夯实。除事先在轨排上堆放散粒物料外。也可以通过传送带设备30从机械的后端,将物料输往施工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