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灌浆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1690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6636.9

申请日:

2009.12.05

公开号:

CN101736910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23/02申请日:20091205授权公告日:20110413终止日期:201312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3/02申请日:20091205|||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3/02

主分类号:

E04G23/02

申请人:

西南科技大学

发明人:

贾彬; 李旭; 王汝恒; 戴烽滔; 唐易达; 张誉; 李源; 陈晓强; 曹少飞

地址:

62101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青龙大道中段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带动力机构(1)的增压机构(4),储料斗(3),注浆管接口(10),其特征在于增压机构(4)的构成是:一个与动力机构(1)连接的转子,转子径向端面上固定有圆环状转动壳(14),沿圆环状转动壳(14)径向端面圆周上固定有推浆块(12);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圆环状U型外壳(15),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与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滑行通道(21),圆环状U型外壳(15)与圆环状转动壳(14)通过滑行通道(21)围成浆料输送腔(16);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挡浆装置(18)。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带进浆口和出浆口(19)的增压机构(4),固定于机架上并位于进浆口上面的与进浆口连通的的储料斗(3),与出浆口(19)连通的注浆管接口(10),其特征在于增压机构(4)的构成是: 一个带动力输出轴(2)的动力机构(1); 一个与动力机构(1)的动力输出轴(2)连接的转子,转子径向端面上固定有圆环状转动壳(14),沿圆环状转动壳(14)径向端面圆周上固定有一个或均匀固定有多个推浆块(12); 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圆环状U型外壳(15),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与圆环状转动壳(14)相对; 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与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滑行通道(21),该滑行通道(21)包括轨道和轨道槽,轨道与轨道槽中的一个为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另一个为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 在位于从进浆口到出浆口(19)沿转子自上而下转动处的一段圆环状U型外壳(15)与圆环状转动壳(14)通过滑行通道(21)围成浆料输送腔(16); 推浆块(12)沿转子径向的最大断面形状与浆料输送腔(16)沿转子径向断面形状一致,且推浆块(12)沿转子径向最大断面略小于浆料输送腔(16)的沿转子径向断面; 一个固定于机架或者圆环状U型外壳(15)上的挡浆装置(18),挡浆装置(18)包括挡浆板(22)、压缩弹簧(26)、导向槽(24),压缩弹簧(26)一端固定于机架或者圆环状U型外壳(15)上,另一端顶在挡浆板(22)尾部,导向槽(24)设于机架或者圆环状U型外壳(15)上,挡浆板(22)头部穿过导向槽(24)后伸入浆料输送腔(16)末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环状U型外壳(15)沿转子径向的断面形状是圆弧形或矩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行通道(21)的轨道槽由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和/或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折边后形成的卡槽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环状U型外壳(15)为一段非封闭圆环外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浆块(12)沿转子径向方向的端面是平滑曲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浆块(12)共有3个。

说明书


墙体裂缝灌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注水泥砂浆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对墙体裂缝进行修复加固的灌浆。

    背景技术

    在汶川大地震中,大量建筑被损坏,一些建筑只能被推倒重建,很大部分建筑需进行修复加固使用,在加固过程中,墙体裂缝灌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根据发明人现场勘测和分析,发现震损墙体裂缝错综复杂,呈现大量的水平裂缝及交叉裂缝,裂缝的宽度也大小不一,导致传统的灌浆设备无法满足震损墙体裂缝的灌浆要求。

    根据发明人长年持续针对混泥土修复加固工程的研究,传统的人工注射式灌浆装置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弹簧固有弹力对灌浆材料增压,适用于细骨料和胶水灌浆,最大注浆压力为0.6Mpa,注浆半径为100-150mm,难以满足震损墙体裂缝灌注要求,灌浆量和灌浆压力也难于控制;中国专利申请00224386.5号公开了一种混泥土结构裂缝灌浆装置,提出利用空压机产生高压空气对浆料增压灌浆的技术,但是该技术由于采用空压方式,会使浆料中产生大量气泡,其增压方式也导致该技术在施工领域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灌浆量、灌浆压力、不同浆料和可持续灌浆的墙体裂缝灌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带进浆口和出浆口的增压机构,固定于机架上并位于进浆口上面的与进浆口连通的储料斗,与出浆口连通的注浆管接口,其特征在于增压机构的构成是:

    一个带动力输出轴的动力机构;

    一个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转子,转子径向端面上固定有圆环状转动壳,沿圆环状转动壳径向端面圆周上固定有一个或均匀固定有多个推浆块;

    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圆环状U型外壳,圆环状U型外壳的U型开口端与圆环状转动壳相对;

    圆环状U型外壳的U型开口端边缘与圆环状转动壳的边缘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滑行通道,该滑行通道包括轨道和轨道槽,轨道与轨道槽中的一个为圆环状U型外壳的U型开口端边缘,另一个为圆环状转动壳的边缘;

    在位于从进浆口到出浆口沿转子自上而下转动处的一段圆环状U型外壳与圆环状转动壳通过滑行通道围成浆料输送腔;

    推浆块沿转子径向的最大断面形状与浆料输送腔沿转子径向断面形状一致,且推浆块沿转子径向最大断面略小于浆料输送腔的沿转子径向断面;

    一个固定于机架或者圆环状U型外壳上的挡浆装置,挡浆装置包括挡浆板、压缩弹簧、导向槽,压缩弹簧一端固定于机架或者圆环状U型外壳上,另一端顶在挡浆板尾部,导向槽设于机架或者圆环状U型外壳上,挡浆板头部穿过导向槽后伸入浆料输送腔末端。挡浆装置可以倾斜安装在输送腔末端(如与水平面成45度角),也可以水平安装在输送腔末端(输送腔末端切线方向)。

    本发明所述的圆环状U型外壳相当于自行车的外胎,圆环状转动壳相当于自行车的钢圈,只不过自行车的外胎是卡在钢圈上的卡槽中并与钢圈相对固定,而本发明所述的圆环状U型外壳与机架固定,圆环状转动壳是可以在圆环状U型外壳的“卡槽”中转动的。

    进一步方案是:圆环状U型外壳沿转子径向的断面形状是圆弧形或矩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进一步方案是:滑行通道的轨道槽由圆环状U型外壳的U型开口端边缘和/或圆环状转动壳的边缘折边后形成的卡槽构成。轨道与轨道槽之间也不一定非要有“槽”,两者也可以设计成平面接触。

    进一步方案是:圆环状U型外壳为一段非封闭圆环外壳。即一般而言,在圆环状转动壳非浆料输送段部分外侧可以不需要圆环状U型外壳。

    进一步方案是:推浆块沿转子径向方向的端面是平滑曲面。以便当推浆块运行到挡浆板处时,在推动挡浆板后退的同时能平滑稳定通过挡浆板。

    进一步方案是:推浆块共有3个。即每间隔120度角度设一个。当然也可以设计更多。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组装、清洗和更换易损件都很方便,成本低;灌浆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可实现持续压力灌浆;适用的浆料范围广,不同浆料安装相应的推浆块和注浆管即可(不锈钢推浆块可实现灌粗骨料和细骨料浆体,外包橡胶推浆块可实现灌胶水);可实现灌浆压力和灌浆量的精确控制;不用外力,机体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即可实现储料斗的自动连续下料;在无外接动力的情况下,可用人工转动增压机构实现灌浆等。本发明可广泛用于震损等墙体的修复加固灌浆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增压机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A-A视剖图;

    图4为图3的B-B视剖放大图,即浆料输送腔沿转子径向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挡浆装置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机构,2、动力输出轴,3、储料斗,4、增压机构,5、垫片,6、螺母,7、螺栓,8、输浆管,9、压力表,10、注浆管接口,11、电机座,12、推浆块,13、螺孔,14、圆环状转动壳,15、圆环状U型外壳,16、浆料输送腔,17、螺栓,18、挡浆装置,19、出浆口,20、方形孔,21、滑行通道,22、挡浆板,23、挡板螺栓,24、导向槽,25、保护壳,26、压缩弹簧,27、T型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图中未画出)上的带进浆口和出浆口19的增压机构4,固定于机架上并位于进浆口上面地与进浆口连通的的储料斗3,与出浆口连通的注浆管接口10,其特征在于增压机构4的构成是:

    一个带动力输出轴2的动力机构1;

    一个与动力机构(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2连接的转子,转子径向端面上固定有圆环状转动壳14,沿圆环状转动壳14径向端面圆周上均匀固定有3个推浆块12;

    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圆环状U型外壳15,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与圆环状转动壳14相对;

    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与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滑行通道21,该滑行通道21包括轨道和轨道槽,轨道与轨道槽中的一个为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另一个为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

    在位于从进浆口到出浆口19沿转子自上而下转动处的一段圆环状U型外壳15与圆环状转动壳14通过滑行通道21围成浆料输送腔16;

    推浆块12沿转子径向的最大断面形状与浆料输送腔16沿转子径向断面形状一致,且推浆块12沿转子径向最大断面略小于浆料输送腔16的沿转子径向断面;

    一个固定于圆环状U型外壳15上的挡浆装置18,挡浆装置18包括挡浆板22、压缩弹簧26、导向槽24,压缩弹簧26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另一端顶在挡浆板22尾部,导向槽24设于圆环状U型外壳15上,挡浆板22头部穿过导向槽24后伸入浆料输送腔16末端。

    U型外壳15沿转子径向的断面形状是圆弧形。

    滑行通道21的轨道槽由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和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折边后形成的卡槽构成。

    推浆块12沿转子径向方向的端面是平滑曲面。

    图中:

    出浆口19连接输浆管8,输浆管8连接压力表9和注浆管接口10,注浆管接口10连接各规格的注浆管。

    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和组装方便,圆环状U型外壳15可以先制作成两半,通过螺孔13和螺栓7对接固定。

    推浆块12通过螺栓17固定在圆环状转动壳14径向端面圆周上。

    在对墙体裂缝灌浆前,首先将增压机构4的方形孔20与动力机构(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2对好,套上垫片5和螺母6,并将螺母6拧紧固定;将增压机构4上端进浆口与储料斗3对好并固定;将输浆管8与出浆口19连接,安装好压力表9并连接带内螺纹的注浆管接口10;注浆管接口10与注浆管连接。灌浆时,将所需浆料放入储料斗3内,通过启动动力机构1,带动圆环状转动壳14同步转动,推浆块12在浆料输送腔16内作逆时针旋转,储料斗3内的浆料进入浆料输送腔16后被推浆块12推压到出浆口19,在挡浆板22的阻挡和导流作用下,浆料进入输浆管8后进行灌浆。挡浆板22可由1.5mm厚的特殊耐磨材质制作,端部做成圆头,并有一定角度设置,与推浆块12表面啮合,在推浆块12和压缩弹簧26的共同作用下,挡浆板22在浆料输送腔16内周期性的伸缩,实现挡浆和推浆块12顺利通过挡浆板22的双重功能;可根据浆料的不同安装相应的推浆块12,灌粗骨料时选用不锈钢材质,推浆块12距圆环状U型外壳15边壁0.1mm以下,灌细骨料或胶水时可以选用不锈钢外包橡胶推浆块12,推浆块12与圆环状U型外壳15边壁完全啮合封闭;根据灌浆量和灌浆压力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各种骨料均可灌,灌浆量和压力可精确控制,灌浆压力一般在0~1.5Mpa之间。

墙体裂缝灌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墙体裂缝灌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墙体裂缝灌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体裂缝灌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裂缝灌浆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墙体裂缝灌浆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带动力机构(1)的增压机构(4),储料斗(3),注浆管接口(10),其特征在于增压机构(4)的构成是:一个与动力机构(1)连接的转子,转子径向端面上固定有圆环状转动壳(14),沿圆环状转动壳(14)径向端面圆周上固定有推浆块(12);一个固定于机架上的圆环状U型外壳(15),圆环状U型外壳(15)的U型开口端边缘与圆环状转动壳(14)的边缘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