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装置 本发明是关于在可保密传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真装置,特别是关于装填可保密的传真用双重纸的传真装置。
关于保密通信用双重纸,本申请人已提案了特开平9-71069号(特愿平7-260647号)和特愿平8-267649号。
这些发明已经以WO97/09178(PCT/JP96/02479)进行了国际公开。
这些双重纸是只将收件人名部分开窗印字,或者在罩纸及保护层上设置透明部分进行印字,而保密信息部分却印字在遮蔽罩纸的下面,只要不揭开该遮蔽罩纸,从外部是看不见的,所以可以保守机密。
这种双重纸的构成包括:具有收件人名记录区域及通信内容记录区域的热敏记录纸、配置在该热敏记录纸的表面并防止对该热敏记录纸的通信记录区域进行透视的复盖罩纸、及在上述热敏记录纸的表面上粘贴可以剥离该复盖罩纸且上述复盖罩纸一旦剥离后就不能对其粘贴地粘接剂层,在上述热敏记录纸的上述通信内容记录区域的背面印刷有极密的花纹,以防止从其背面判读在上述通信内容记录区域中所记录的通信内容,是一种可以保密的传真用双重纸。
本申请人还以使用上述双重纸的可保密传真通信系统,提案了特开平9-275501号(特愿平8-116926号)、特开平9-331459号(特愿平8-185282号)、特愿平8-263422号。
特开平9-275501号是使用上述双重纸,只将收件人名部分旋转90度,在收件人名记录区域上输出显示。
特开平9-331459号是清除在传真接收用纸上出现的发信起源信号。
特愿平8-263422号是在传真接收用纸上记上页序号。
这些发明还以WO97/37488(PCT/JP97/01157)进行了国际公开。
正如特开平9-275501号、特开平9-331459号、特愿平8-263422号中所记述的那样,本申请人已开发了将装有可保密的滚筒式双重纸的专用传真机(SFX)连接在公用通信线路上可以保密的传真技术。但是,在已经申请的发明中残留的问题中发现了以下(a1)~(a6)的问题。
(a1)、由于发信起源信息在接收文件的可视区域(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中输出显示,所以不能保持秘密通信的机密性。
(a2)、由于收件人名不在接收文件的不可视区域(秘密文件区域)中显示,所以在接收文件后,以定型纸(例如:A4)进行复印时,收件人名不能与发送文件一样显示出来。
(a3)、当收件人名不能在接收用纸的可视区域(收件人名记录区域)中正确显示时,即,从节约资源的观点考虑,在接收文章结束的位置剪断接收用纸进行输出时,如果通信内容短(特别是收发1张时),就会产生收件人名不能再现记录的不良情况。
(a4)、在对多张进行传真收发信中,在第2张以后的接收文件的收件人名区域中所显示的页序号与第1张的页序号相同。
(a5)、根据接收文件的读入方向不同,收件人名在可视区域中不能正确显示出来。
(a6)、在对多张进行传真收发信中,接收装置的图像数据存储用存储器将增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下面(b1)、(b2)所记载的内容。
(b1)、为了保持机密性,发信起源信息只在接收用纸的不可视区域(秘密文件区域)中显示。
(b2)、在接收用纸的可视区域中正确显示收件人名信息。
(第1发明)
第1发明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A01)~(A06)部分。
(A01)、记录秘密文件用纸装放部(13a),用于装放记录秘密文件用的传真接收用纸(R100),该传真接收用纸(R100)具有:可视区域(R102)沿着不可视区域(R103)的送纸方向的一个侧边配置的记录用纸(R101)、及复盖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的遮蔽罩纸(R104),上述记录用纸(R101)具有:可记录包括发信起源信息在内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视区域(R103)、及可记录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页予先设定的收件人名区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区域部分)。
(A02)、存储器(9),包括存储上述接收数据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及存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1页量数据的帧存储器(F101),该帧存储器(F101)是由具有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与不可视发信起源数据存储区域(F103b)的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及具有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与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的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构成的。
(A03)、将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在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的接收数据存储装置(C1)。
(A04)、存储数据传输装置(C2),用于将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数据一页一页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当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由图像输出装置(13)向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记录结束时有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下个数据时,将上述下个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
(A05)、不可视收件人名区域数据传输装置(C3),用于使对上述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所传输存储的数据中予先设定的区域,即将不可视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数据旋转90°后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A06)、图像输出装置(13),用于将上述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中,将上述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每当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接收数据的第2页以后的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时,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中。
(第1发明的作用)
根据上述第1发明,可以使收件人名正确地显示在接收用纸的可视区域(收件人名记录区域)中。在对接收文件接收后用定型用纸(例如:A4)进行复制时,收件人名可按发送文件进行显示。发信起源信号不会在收件人名记录区域中输出显示出来,可保持秘密通信的机密性。即使是带信笺抬头的发送文件,在接收文件的可视区域中也不会显示出信笺抬头,所以可保证秘密通信的安全性。
(第1发明的实施例)
第1发明实施例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发明中具有以下(A07)、(A08)部分。
(A07)、记录页序号用数据制作装置(C4),用于制作为将上述帧存储器中所存储的1页量的数据页序号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
(A08)、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装置(C5),用于通过上述图像输出装置(13)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中之前,将上述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第1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多张传真收发信时,第2页以后的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区域中所显示的页序号是连续页序号。
(第2发明)
第2发明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B01)~(B08)部分。
(B01)、记录秘密文件用纸装放部(13a),用于装放记录秘密文件用的传真接收用纸(R100);该传真接收用纸(R100)具有:可视区域(R102)沿着不可视区域(R103)的送纸方向的一个侧边配置的记录用纸(R101)、及复盖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的遮蔽罩纸(R104),上述记录用纸(R101)具有:可记录包括发信起源信息在内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视区域(R103)、及可记录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页予先设定的收件人名区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区域部分)。
(B02)、存储器(9),包括存储上述接收数据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及存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1页量数据的帧存储器(F101),该帧存储器(F101)是由具有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和不可视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3b)的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及具有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和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的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构成的。
(B03)、将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在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的接收数据存储装置(C1)。
(B04)、存储数据传输装置(C2),用于将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数据一页一页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当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由图像输出装置(13)向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记录结束时,在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F101)中有所存储的下个数据时,将上述的下个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
(B05)、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检测装置(C6),该检测装置(C6)具有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特定用图形存储装置(C6a),用于存储从存储的数据传输给上述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中特定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范围的图形,该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检测装置(C6)从上述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中所存储的数据中检测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
(B06)、不可视收件人名区域数据传输装置(C3),用于将上述检测的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数据旋转90°后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B07)、图像输出装置(13),用于将上述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中,将上述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每当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接收数据的第2页以后的数据传输到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中时,上述图像输出装置(13)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中。
(B08)、图像输出装置(13),用于将上述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中,将上述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每当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接收数据的第2页以后的数据传输到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中时,上述图像输出装置(13)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上。
(第2发明的作用)
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第2发明的传真装置,即使在第1页上不发送显示收件人名的页,也能在接收文件的可视区域中正确显示。另外,不论接收文件的读入方向如何,收件人名均可在可视区域中正确显示。
(第2发明的实施例)
第2发明实施例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发明中具有以下(B09)、(B10)部分。
(B09)、记录页序号用数据制作装置(C4),用于制作为将上述帧存储器中所存储的1页量的数据页序号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
(B10)、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装置(C5),用于通过上述图像输出装置(13)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中之前,将上述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第2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多张传真收发信时,第2页以后的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区域中所显示的页序号是连续页序号。
(第3发明)
第3发明的传真装置具有以下(C01)~(C06)部分。
(C01)、记录秘密文件用纸装放部(13a),用于装放记录秘密文件用的传真接收用纸(R100),该传真接收用纸(R100)具有:可视区域(R102)沿着不可视区域(R103)的送纸方向的一个侧边配置的记录用纸(R101)、及复盖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的遮蔽罩纸(R104),上述记录用纸(R101)具有:可记录包括发信起源信息在内的接收文件的不可视区域(R103)、及可记录上述接收文件的第1页予先设定的收件人名区域部分(接收文件收件人名区域部分)。
(C02)、存储器(9),其中包括:将上述接收数据按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记录的数据量以上且一页数据量以下每一规定行数量依次进行接收、存储的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对使上述规定行数量的接收数据扩展的数据进行存储的行存储器(F101)、即由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及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构成的上述行存储器(F101);当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规定行数的接收数据是各页的最初数据时,对使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扩展的数据进行存储的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
(c03)、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C1”),用于将上述接收数据按上述规定的行数存储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
(C04)、接收数据传输装置(C2),用于当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数据是各页的最初数据时,将除了上述数据的发信起源信息数据外的数据传输给上述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及上述行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3),并且当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数据是各页的第2个以后的数据时,将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全部数据传输给上述行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3),上述接收数据传输装置(C2)每当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存储到的接收数据时,将上述新的接收数据传输给上述不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3)或者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
(C05)、缓冲器数据传输装置(C3),用于将传输存储在上述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中的数据旋转90°后依次传输给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
(C06)、图像输出装置(13),用于将上述不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3)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中,并将上述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的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上述图像输出装置(13)每当在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接收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中时,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中。
(第3发明的作用)
具有上述构成的第3发明的传真装置在进行多张收发传真时,可以节约接收装置的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容量,可以实现低价格、高性能。在第2张以后的接收文件的收件人名区域中所显示的页序号是不同的,每页的页序号可在可视区域中再现·记录。发信起源信号不在可视区域中显示,可保持秘密通信的机密性。
(第3发明的实施例1)
第3发明实施例1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发明中具有以下(C07)、(C08)部分。
(C07)、记录页序号用数据制作装置(C4),用于制作将存储在上述帧存储器中1页数据的页序号记录在上述记录用纸(R101)的上述可视区域(R102)中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
(C08)、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装置(C5),用于在通过上述图像输出装置(13)将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上述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用纸(R101)上之前,将上述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可视页序号记录区域(F102b)。
具有上述构成的第3发明的实施例1中,在进行多张收发传真时,在第2页以后的接收文件的收件人名区域中所显示的页序号是连续的序号。
(第3发明的实施例2)
第3发明的实施例2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发明或第3发明的实施例1中具有以下的(C09)~(C011)部分。
(C09)、不可视区域记录结束时可视区域记录结束判断装置(C7),用于将接收数据向各页的记录用纸记录时,向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的记录结束时,判断在向可视记录区域(R102)进行的收件人名数据(在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中所存储的数据)的记录是否已经结束。
(C010)、可视区域未记录部分执行装置(C8),用于在各页的记录时向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的记录结束时,当向最后一页中的可视记录区域(R102)进行收件人名数据(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中所存储的数据)的记录未结束时,执行对收件人名数据的未记录部分的记录。
(C011)、在进行各页的记录时,在不可视区域及可视区域用的记录结束的位置上,剪切传真接收用纸R100(C9)。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第3发明的实施例2中,如果各页的数据的记录已结束,则由于传真接收用纸被剪切,所以可以节约传真接收用纸的使用量。另外,在各页的可视记录区域上收件人名数据可进行全数据记录。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由本发明的接收装置Rj进行接收文件ZD(4张时的例子)数据转换,再现、记录后,对接收用纸R100剪切输出的情况。
图2、表示本发明的多数接收文件的状态。
图3、使用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通信系统全体构成的说明图,图3A为可保密传真通信系统的全体构成图,图3B为收发传真的信号处理的简要说明图。
图4、具有记录纸R101及遮蔽罩纸104的滚筒式接收用双重纸(接收用纸)R100的说明图,图4(a)表示接收之后的接收纸R100的图,图4(b)表示收信人将遮蔽罩纸R104部分剥去的状态图。
图5、表示实施例1的收发信装置SR构成的方框图。
图6、表示最初的发送文件SD和最后的接收文件ZD对应关系的图,图6(a)~图6(d)表示最后接收文件的不同输出例的图。
图7、发送文件的第1页及其接收文件所记录的状态说明图,图7A表示发送文件SD的第1页的例子,图7B表示对第1页的接收文件ZD进行编辑,在帧存储器中展开的文件(记录形式的文件)的图。
图8、实施例1的帧存储器F101的说明图。
图9、第2张的发送文件SD2与接收文件ZD2关系的说明图,图9A为表示第2张的发送文件SD2的图,图9B为表示第2张的接收文件ZD2的图。
图10、通过本申请人的特愿平8-263422号所记载的技术进行多张接收文件ZD的再现、记录时所记录的页序号RN的说明图。
图11、发信起源信息的存储及记录状态的说明图,图11A表示在不可视区域用页存储器F103中所存储的发信起源信息及接收文件ZD数据的内容的图,图11B表示将不可视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3b及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数据复制在可视区域用存储器F102中,在记录纸R101上再现、记录的例子,图11C表示只将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数据复制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中,再现、记录的例子。
图12、表示通过上述实施例1的CPU所实现的功能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图13、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1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上述图13的ST8的子程序。
图15、表示由发送装置Si读入4张发送文件SD时的4种方法。
图16、表示为检测记录有收件人名AT的区域的区域检测用图像的例子,图16A是用长方图形S107将收件人名AT框起来的发送文件SD的情况,图16B是用付号S108框起来的情况。
图17、表示接收数据与发送图像上下颠倒时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存储状态。
图18、表示由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CPU实现的功能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图19、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实施例2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上述图19的ST36的子程序。
图21、上述图19的ST39的子程序。
图22、上述图19的ST39’的子程序。
图23、实施例3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
图24、实施例4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
图25、实施例5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表示由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CPU实现的功能C1~C5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图26、用实施例5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说明上述图25的存储器9的构成。
图27、实施例6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
图28、表示实施例6的发送文件第1页和记录接收文件第1页的图。
图29、表示由上述实施例6的CPU实现的功能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图30、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实施例6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接着上述图30的流程图。
图32、上述图30的ST89的子程序。
图33、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7的说明图,图33A表示接收文件ZD的内容,图33B为实施例7的文件输出方法的说明图。
图34、表示记录了接收文件的1~4页的图。
图35、表示由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CPU实现的功能C1’、C2’、C3~C5、C7~C9及存储器9(参照图5A)构成的方框图。
图36、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7的接收处理流程图。
图37、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7的接收处理流程图,是接着上述图36的流程图。
图38、传真接收用纸剪切处理的流程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下面对本申请发明的可保密的传真通信系统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
<接收用纸>
本申请在传真的接收部上使用在特开平9-71069号和特愿平8-267649号中所示的双重纸,首先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可保密的双重纸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具有记录纸R101及遮蔽罩纸104的滚筒式接收用双重纸(接收用纸)R100的说明图,图4(a)表示接收之后的接收纸R100的图,图4(b)是表示收信人将遮蔽罩纸R104部分剥去的状态图。在图4中,接收用纸R100的上述记录纸R101具有:从纸的端头到距离r的位置(边界R105)间的可视记录区域R102、及其他区域的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
在图4B中,上述记录纸R101的可视记录区域R102具有可看得见记录有收件人名的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及可视页序号记录区域R102b。上述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具有记录接收文件ZD内容的保密文件HD的保密文件记录区域R103a、及发信起源信息记录区域R103b。上述保密文件记录区域R103a包括记录接收文件ZD第1页的收件人名AT的不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3a1。
上述接收用纸(接收用双重纸)R100是在众所周知的热敏记录纸R101上用粘接剂等粘上可以剥离的遮蔽罩纸R104,但是一旦剥离之后再粘上必须采取其他方法。其他方法是指例如再使用粘接剂等方法。因此,当除本人外的其他人将遮蔽罩纸R104从双重纸R100的表面剥离时,收信人可以知道除自己外的某人剥离了上述遮蔽罩纸R104。从而,收信人本人以外的人不能在收信人本人不了解的情况下盗读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上所记录的通信的内容。
收信人本人可以通过从表面剥离遮蔽罩纸R104,读取在双重纸R100的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上记录的保密文件HD。
在本实施例1中,上述接收用双重纸R100也可以不使用滚筒式双重纸,而使用剪切的双重纸。
实验结果表明遮蔽罩纸R104当印刷花纹时是有效的,当在双重纸R100的背面也印刷花纹时,遮蔽效果将更为有效。有关这方面的技术如上所述,本申请人已在特开平9-71069号(特愿平7-260647号)和特愿平8-267649号中另外申请。
<发送用纸>
下面参照图2对传真的发送部用纸进行说明。
在图2中,发送文件的第1页使用的发送用表纸S101例如是A4用纸的纵长,发送文件写在通信内容记录区域S103中,收件人名AT写在收件人名区域S102中。
收件人名区域S102是从纸的上端到距离S(在本实施例中S=50mm)的位置,图2表示了具有边界S105的例子。边界S105也可以加标记。
下述的发送装置Si直接读入并发送作为发送文件SD的写在通信内容记录区域S103中的保密文件HD和写在收件人名区域S102中的收件人名AT。下述的接收装置Rj对从接收文件ZD(参照图4)的第1页的上端到距离S(S=50mm)的接收图像作为收件人名数据进行处理。
下述的传真发送装置Si的功能,除了将发送文件SD的收件人名AT写在予先设定的收件人名区域中之外,与普通的传真发送动作相同。在下述的传真接收装置Rj将接收文件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上记录时,上述收件人名区域的记载事项记录在可视记录区域R102(参照图4(b))中。
<通信系统的全体构成>
图3是使用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通信系统全体构成的说明图,图3A为可保密传真通信系统的全体构成图,图3B为收发传真的信号处理的简要说明图。
在图3A中,P1是公共通信线路,SR1是第1个收发信装置,SRp是第P个收发信装置。
多个收发信装置SR通过公共通信线路P1相互连接。各收发信装置SRp(P=1~g、[g是装置数量])具有发送装置Si的功能和接收装置Rj的功能,是从发送装置Si向接收装置Rj(j=1~m[m是装置的数量]、i≠j)进行数据传输的双向通信装置。
发送装置Si是将收件人名AT和保密文件HD作为发送文件SD数据读入,将该数据通过公共通信线路P1发送给接收装置Rj的传真通信终端。
接收装置Rj是将从发送装置Si发送的发送文件SD数据作为接收文件ZD数据接收的传真终端。使收件人名AT部分和保密文件HD部分的发送数据在滚筒式的传真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可视记录区域R102(参照图4)和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上再现、记录,剪切后输出。
在本实施中,即使是从一般传真发送的信息也可以保密的系统,在图3中省去了一般传真终端。
上述发送装置Si的功能具有:在全部读入发送文件SD,存储图像数据后进行发送(此处称“存储型”)的方式;及一边读入发送文件SD一边发送图像数据(此处称“逐次型”)的方式。
接收装置Rj的功能具有:对发送文件SD的图像数据一边接收(此处称“逐次型”)一边再现、记录的方式;及将发送文件SD的图像数据的全部作为接收文件ZD的数据进行存储后(此处称“存储型”),进行再现、记录的方式。
即,传真的收发考虑到存储型发送与逐次型发送、存储型接收和逐次型接收的组合。可存在4种情况。本发明中发送端、接收端都是对存储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的本质,作为发送装置Si的功能可以适用于存储型发送和逐次型发送。但是作为接收装置Rj的功能只适用于存储型接收,而不能适用于逐次型接收。
下面按照图3B的流程简要说明传真收发的信号处理。
首先,将发送文件SD放在发送装置Si上,通过公共通信线路P1对接收装置Rj询问是否可以接收(步S1)。
然后,接收装置Rj回答可以接收(步R1)。
接着,发送装置(Si)在读入发送文件SD(与S2相同)的同时,按照T4的格式进行发送文件SD数据的数据压缩(与S3相同),存储在存储器9中。
传真规格是依据CCITT(国际电信电话咨询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TELEGRAPH AND TELEPH ONECONSULTATIVE COMMITTEE)的建议进行的,前述T4也是其中之一。
然后,发送装置Si通过公共通信线路P1将发送文件SD数据发送给接收装置Rj。
接着,接收装置Rj将按T4格式接收的接收文件ZD数据存储在存储器9(此处同样是存储器9)中(同R2)。
然后,由存储器9将接收文件ZD数据进行数据扩展,同时进行以下的信号处理(收件人名的纵横转换、加页序号等)(与R3相同)。
最后,进行接收文件ZD数据的再现、记录,将接收用纸剪切输出(与R4相同)。
<收发信装置SR>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收发信装置SR构成的方框图。
图5A是表示收发信装置内部构成的图,图5B是表示收发信装置内的输入输出控制装置部分的内部构成图。
在图5A中,SFX(Sealed FAX)表示收发信装置SRp(第P个SFX)的功能构成方框图,7是图像输入装置,13是图像输出装置,8是CPU,9是存储器,10是输入输出控制装置,11是声音发生装置,12是输入输出操作面板。
而且,S表示收发信装置SFX作为发送装置工作的部分,R表示同一收发信装置SFX作为接收装置工作的部分。
图像输入装置7通过图像扫描器将保密文件HD和收件人名AT作为发送文件SD读入,通过CPU8的控制,存储在收发信装置SRp的存储器9中,通过公共通信线路P1发送给其他接收装置Rj。
图像输出装置13具有装放滚筒式双重纸R100的保密文件记录用纸装放部13a,对复制为接收文件ZD数据的收件人名AT数据进行再现、记录后输出。对于接收文件ZD的编辑,特别是收件人名的编辑将在后面叙述。
输入输出操作面板12具有键盘,发送时当输入收件人的特定(收件人名AT)序号“03-3123-4567”时,则在输入输出操作面板12上显示出“03-3123-4567”。另外,操作面板12上还显示在未装放双重纸R100时的注意项目、收发数据时的收发信内容项目、及收发信操作上的指示。
声音发生装置(声音ROM)11用声音发生终端操作的指示,及收发信人操作收发信装置SRp时发生操作确认的声音等,以便提高操作效率及防止误操作。
输入输出控制装置10由MODEM14、呼叫信号(CI:CallInformation)检测电路15、多重频率信号(DTMF:Dual ToneMulti-Frequency)检测器16构成,对收发信装置SRp和公共通信线路P1间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关于这些内容的详细情况已在特开平8-18689号(特愿平6-168565号)、特开平9-27914号(特愿平7-174967号)等中公开。
图5B是表示输入输出控制装置10内部构成的图。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在图5中,14是MODEM,15是CI检测电路,16是DTMF检测器,17是挂钩检测电路,18是继电器切换电路。
CPU8通过挂钩检测电路17对同一终端所属的电话机、传真机、个人电脑等的连接状态(在接收等待时为挂钩接通,收发信过程中为挂钩脱开)进行经常监视,通过继电器切换电路18进行控制。在非发送时控制继电器切换电路18,使所有的终端机器都变成接收等待状态。
在将收发信装置SRp(第P个SFX)作为发送装置Si工作时,拨号发送时断开其他终端机器,使发送装置Si连接到公共通信线路P1上,通过MODEM14进行数据发送。
当从公共通信线路P1传来呼叫信号(CI)时,CI检测电路15对其检测,并通报给CPU。呼叫信号C1分配给所有的终端机器,相当于在各个机器上响呼叫音,起到呼叫收信人的作用。
当传真接收装置Rj以外的终端机器先取受话器(变成挂钩接通状态)时,挂钩检测电路17工作,CPU8停止CI检测电路15的计数。否则,传真接收装置Rj变成挂钩脱开,同样,CPU8停止CI检测电路15的计数。
在提高保密性的情况下,对接收装置Rj发出呼叫信号(CI)时,收发信装置SRp通过公共通信线路P1确认该呼叫信号(CI),然后发送固有的DTMF信号。CPU8由DTMF检测器16确认该固有信号,使继电器切换电路18切换到终端机器。各终端机器检测DTMF信号,是固有信号时进行应答。
当哪一个终端也不应答,并且CI检测电路15的计数数量达到规定值时,使继电器切换电路18再连接到DTMF检测器16上,再确认DTMF信号。当DTMF信号在任一个终端机器上都不是固有信号时,使继电器电路返回到通常状态。
根据以上的输入输出控制装置10的功能,接收装置Rj变为具有自动选择接收功能。
<收件人名数据编辑>
图6是表示最初的发送文件SD与最后的接收文件ZD对应关系的图,图6(a)~(d)是表示最后接收文件的不同输出例的图。
图6(a)~(d)表示使收件人名AT在滚筒式的传真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左侧或右侧再现、记录的不同例子。
在此,首先对图6的(b)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a)时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
图7是发送文件的第1页及其接收文件所记录的状态说明图,图7A表示发送文件SD第1页的例子,图7B是表示对第1页的接收文件ZD进行编辑,在帧存储器中展开的文件(记录形式的文件)的图。
为了使收件人名AT在传真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右侧再现、记录,在接收装置Rj上必须对从发送装置Si接收的接收文件ZD数据内的收件人名AT数据部分进行重新编辑。
为了进行该收件人名AT数据的编辑,作为复制、存储装置需要准备由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和可视区域用(收件人名编辑区域用)存储器F102构成的帧存储器F101。
该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由发送文件SD的1张量(例如1张A4量)图像数据的存储容量构成,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收件人名编辑区域用存储器)是为了存储使收件人名AT数据进行纵横转换的数据的存储器。
<第1页收件人名数据编辑>
下面首先对传真接收第1页(张)的收件人名编辑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例1的帧存储器F101的说明图。
接收装置Rj如图8所示,装备有包括足够存储发信起源信息数据及发送文件SD的1页量图像数据的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及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的帧存储器F101。上述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包括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及发信起源信息存储器F103b。上述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具有为存储接收文件ZD第1页的收件人名AT数据所使用的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
接收装置Rj对在存储器9(参照图5A)中以T4格式存储的接收文件ZD数据第1页的图像数据及发信起源信息的图像数据进行扩展后,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中。
为了使上述收件人名AT在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右侧进行再现、记录,收件人名AT的数据编辑将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图像数据看成一个块,旋转90度到右侧,复制在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的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中。该复制例如按以下(a1)~(a3)的顺序进行。
(a1)、首先如图8的箭头所示,对从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左侧第1列的各存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以自下而上的顺序读出,同时如图8的箭头所示,对这些数据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从上边数第1行的各存储单元上以自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复制、写入。
(a2)、然后对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第2列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以自下而上的顺序读出,同时对这些数据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从上边数第2行的各存储单元上以自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复制、写入。
(a3)、以下同样,重复复制和写入,最后对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最右列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以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复制,同时使这些数据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最后行的各存储单元上以自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复制、写入。
按以上所述那样进行收件人名AT数据的纵横转换操作,发送文件SD(参照图7A)对最终的接收文件ZD(参照图7(b))的图像数据进行加工、编辑。进行上述加工、编辑的最终接收文件ZD可进行再现、记录(打印输出)。
<第2页收件人名数据编辑>
下面对接收传真的第2页的收件人名编辑进行说明。
第2张是由接收装置Rj的存储器9将第2张的接收文件ZD数据传输给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存储收件人名AT数据的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收件人名编辑区域用存储器)F102保持不变(与第1张相同)。
在这样状态下,记录在帧存储器F101中的第2张图像数据进行再现、记录(打印输出)。第3张以后也与第2张同样进行。
如图1所示,由于在第2张以后的多数接收文件ZD上也加收件人名,所以不会有收件人名不详的文件。
在上述的本申请人的特开平9-275501号中,多张的接收文件ZD必须准备多张帧存储器F101,但是在本方法中用一个帧存储器F101就可以进行多张的接收文件ZD的再现、记录,这一点有很大不同。由于接收文件ZD数据以数据压缩的T4格式进行存储,所以可以节约存储器9的存储容量。
另外,当需要对接收文件ZD进行硬拷贝(复制)时,由于在与发送文件SD相同位置的收件人名部分上再现、记录收件人名AT,所以容易与相关者进行连络,这一点与特开平9-275501号不同。
图9是第2张发送文件SD2与接收文件ZD2关系的说明图,图9A是表示第2张发送文件SD2的图,图9B是表示第2张接收文件的图。
接收文件比发送文件(例如A4)在横向长出可视记录区域R102的量。
<图6A、图6C、图6D时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
下面,图6A的情况也同样进行。
使收件人名AT在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左侧进行再现、记录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是将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记录区域F103a1的图像数据看成一个块,旋转90度到左侧,同时可以通过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上移动或复制来实现。
详细情况与图6B的形式同样进行,故予以省略。
另外,图6C、图6D的形式与上述图6A、图6B的形式同样进行,故予以省略。
<页序号数据编辑>
图1是由本发明的接收装置Rj进行接收文件ZD(4张的例子)的数据转换、再现、记录后,对接收用纸R100剪切输出的情况。
接收文件ZD当然有张数为多张的情况。这时由于事务工作人员不解张数的顺序,因此防碍合订及分发。
为此,为了不致造成这种影响,如图1所示,在接收文件ZD各页的可视记录区域R102(参照图4B)的可视页序号记录区域R102b中加入了页序号RN。
也可能使页序号RN和总数以(i/x)(I=1、2、3、……。x是接收张数)的形式发生。这样当接收张数例如为4时,在接收文件的各页可视区域的上面或下面加入1/4、2/4、3/4、4/4的页序号RN及总页数,从而使之更为清楚,事务处理更容易。
在现在的通信方式(协议)中,发送装置Si予先将页数通知给接收装置Rj,存储在接收装置Rj的存储器9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中,每当将1页量的接收文件ZD数据传输给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时,作成为使相当于该页数的数值表示在可视页序号记录区域R102b(参照图4B)上的数据,并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页序号RN当只是(1、2、3、…)连续号时,也可以在接收装置Rj一侧产生页序号。但是,当页序号为(1/x、2/x、3/x、…)时,要从发送端发出页的数量信息、或从存储器9中存储的接收页数求出总数X。
在第1页上,从存储器9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经过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向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传输的数据是收件人名AT数据和页序号RN数据,而在第2页以后,向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传输的数据不再发送收件人名AT数据,只发送页序号RN数据,或者连页序号RN数据也不发送(自动产生数值)。
在上述的本申请人的特愿平8-263422号中,多张接收文件ZD时必须准备多张接收文件张的帧存储器F101,但是,在本方法中用一个帧存储器F101就可以进行多张接收文件ZD的页序号再现、记录。
另外,在本申请人的特愿平8-263422号中当进行多张接收文件ZD的再现、记录时,如图10所示,将再现、记录同样的页序号RN,但在本发明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发信起源信号数据编辑>
图11A是表示在不可视区域用页存储器F103中所存储的发信起源信息及接收文件ZD数据内容的图,图11B是表示将不可视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3b及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数据复制在可视区域用存储器F102中,在记录纸R101上再现、记录的例子,图11C是表示只将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的数据复制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中,再现、记录的例子。
一般来说,传真发送装置如图11A所示产生发信起源信息R106(例如“FROM A TO B’98 4/29 PM1:00)。因此当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上复制第1页的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及发信起源信息存储区域用存储器F103b后进行再现、记录时,如图11B中所示,在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上显示出发信起源信息R106。
为了完全进行秘密通信,至少需要从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R102a中除去该发信起源信息R106。该例如图11C所示。
为了除去发信起源信息R106,则不要将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发信起源信息存储区域用存储器F103b(参照图8)中所存储的发信起源信息R106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通常,由于该图像数据存在于距接收文件ZD端部1~2cm处,所以在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内,存储相当于距端部1~2cm区域的存储器是上述发信起源信息存储用存储器F103b(参照图8)。
当上述发信起源信息存储区域用存储器F103b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不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时,如图11C中所示,发信起源信息R106在从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中被除去的状态下进行再现、记录。
本申请人在上述的特开平9-331459号中提出了同样提案,但未进行实用化。
其原因是当时没有从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向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传输数据的概念、思想。而通过本实施例才开始可以实用化。
图12是表示通过上述实施例1的CPU所实现的功能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在图12中,与CPU相连接的存储器9(参照图5)具有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及帧存储器F102。
接收数据存储器9a是存储从其他传真装置输出的被压缩接收数据的存储器。
在图12及图8中,上述帧存储器F101具有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及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
上述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包括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R103a及不可视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3b,上述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包括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
上述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用于存储在上述图4B的保密文件记录区域R103a中记录的数据。另外,当在上述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中进行接收文件第1页的记录时,将存储在上述图4B的不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中所记录的数据。
上述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具有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及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在图12中,CPU(参照图5)包括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通过在ROM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实现装置C1~C5的功能。
C1:接收数据存储装置
接收数据存储装置C1具有将从其他传真装置所压缩的接收数据传输给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并进行存储的功能。
C2:存储数据传输装置
存储数据传输装置C2具有对上述接收数据存储器9a中所存储的被压缩的接收数据一页一页依次读出、扩展后传输给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a的功能。
C3:不可视收件人名区域数据传输装置
不可视收件人名区域数据传输装置C3在进行接收文件第1页的记录时,将上述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中所存储的数据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C4:记录页序号用数据制作装置
记录页序号用数据制作装置C4用于制作在上述图4B的可视页序号记录区域R102b中记录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
C5: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装置
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装置C5将上述记录页序号用数据制作装置C4制作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图13是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1的接收处理流程图。
图13的流程图处理在传真装置的电源接通开始。
在图13ST1中判断是否有接收,当为否(N)时转到ST2。
在ST2中判断是否输入了发送方式选择键。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1。在上述ST2上当为是(Y)时转到ST3。
在ST3中进行发送处理。该发送处理与现有所熟知的传真装置的发送处理相同。
在上述ST1上当为是(Y)时转到ST4。
在ST4上将接收数据存放在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中。
接着在ST5上判断接收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4。当为是(Y)时转到ST6。
在ST6上使RN=0。RN在RN≥1的范围内作为接收文件的页序号使用。
接着在ST7上使RN=RN+10
然后在ST8上将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中所存放的接收文件的第RN页数据传输给帧存储器F101(参照图8、图12)。而该ST8的子程序将通过图14在以后叙述。
接着在ST9上将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参照图4)上。
然后在ST10上判断是否对接收文件的全页进行了记录。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7。当为是(Y)时返回上述ST1。
图14是上述图13的ST8的子程序。
在图14的ST21上将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中所存储的接收文件的第RN页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
接着在ST22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21。
在ST22上当为是(Y)时转到ST23。
在ST23上判断是否RN=1。当为是(Y)时转到ST24。
在ST24上使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参照图8)的数据顺时针旋转90°,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然后在ST25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转到上述ST24。当为是(Y)时转到ST26。
另外在上述ST23上当为否(N)时转到ST26。
在ST26上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
然后在ST27上将上述制作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然后转到上述图13的ST9。
[实施例2]
下面通过图15~图21说明实施例2的传真装置。
该实施例2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
<收件人名加工>
在实施例1中是以在发送装置Si上正确放置发送文件SD为前提的。
图15是表示由发送装置Si读入4张发送文件SD时4种方法的图。读入方向有a方向、b方向、c方向、d方向4种。a方向是实施例1中说明的情况。
但是在c方向时,接收文件ZD的收件人名AT是在第1页的最后到来的。
为此需要从接收文件ZD数据对收件人名数据进行识别、复制。
图16是表示为检测记录有收件人名AT的区域的区域检测用图像例子的图,图16A是用长方图形S107将收件人名AT框起来的发送文件的情况,图16B是用符号S108框起来的情况。
按图15的c方向发送并使发送文件SD以接收文件ZD接收时的信号处理按以下方法进行。
从接收装置Rj的存储器9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将接收文件ZD的第1张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a,检索收件人名AT的区域。寻找不可视文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中的图形S107或符号S108,只将其中的收件人名AT数据向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的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进行数据传输。这时,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如图17所示,位于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的下方。向收件人名AT数据的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传输数据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样进行。图17是上述图6的4种形式(a)~(d)中的(a)的形式。图17表示只将收件人名AT数据向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复制、传输的例子。
当然,不仅是收件人名AT数据,图形S107数据同时也向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进行复制、传输,则不仅AT而且图形S107也可以在可视区域进行显示。
此外,也可以使发送顺序反转(从发送装置Si最后发送第1张)。写有收件人名AT的发送文件SD除第1张之外所发送的形式的收件人名AT转换按以下运行。
从接收装置Rj的存储器9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向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传输第1张的接收数据,检索收件人名AT。在没有收件人名AT(没找到图17中的长方图形S107)时,将第4张的接收数据传输给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检索收件人名AT。
多数情况,这两种操作(最初和最后页的检索)应该找到收件人名AT。
但是,即使这样找不到收件人名AT时,也可以从存储器9向不可视文件存储区域F103a传输第2张、第3张,检索收件人名AT。
如果找到了收件人名AT,则从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向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复制、传输收件人名AT数据,进行接收文件ZD图像数据的再现、记录。
在上述图16中还表示了将收件人名AT用长方图形S107框起来,或用符号S108(用4个★)框起来的情况。但是,一般常见的是由于在检索收件人名时担心误认,所以当加有特殊符号例如“条形码“等,将用线连结该符号间的封闭区域(面积)作为写有收件人名AT的位置(区域),特定(认识)收件人名,这样可提高收件人名认识的正确率,进一步增强秘密通信的安全性。
在一般的传真通信中,有时使用带信笺抬头的发送用纸的情况,但在实施例1的方法时,信笺抬头却在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中显示(再现、记录)出来。但是,这时也可以通过用特殊的符号S108将发送文件SD的收件人名AT框起来,检索接收文件ZD的收件人名AT,在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中可以只再现、记录除去信笺抬头的收件人名AT。
图18是表示由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CPU实现的功能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在图18中,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的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包括传输上述不可视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2a1的可视区域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2a1。
在图18中,CPU通过在ROM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功能实现装置C1~C5的功能及下面的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检测装置C6的功能。
C6: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检测装置
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检测装置C6具有从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数据中检测出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功能。
图19是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实施例2的接收处理流程图。
图19的流程图的处理在传真装置的电源接通时开始。
在图19的ST31上判断有无接收。当为否(N)时转到ST32。
在ST32上判断是否输入了发送方式选择键,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31。在上述ST32上,当为是(Y)时转到ST33。
在ST33上进行发送处理。该发送处理与现有熟知的传真装置的发送处理相同。
在上述ST1上,当为是(Y)时转到ST34。
在ST34上,将接收数据存放在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中。
接着在ST35上判断接收是否已经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34。当为是(Y)时,转到ST36。
在ST36上执行收件人名区域检测及第1页记录处理,该ST36的子程序通过图20在后面叙述。
在上述ST36上,如果第1页的记录(图像输出)已结束,则转到ST37。
在ST37上判断是否RN=1。当为是(Y)时转到ST38。
在ST38上使RN=RN+1。
然后在ST39上将存放在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8)中的接收文件第RN页的数据传输给帧存储器F101(参照图8、图18)。该ST39的子程序通过图21在后面叙述。
接着在ST40上将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参照图4)上。
然后在ST41上判断是否记录了接收文件的全页。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38。当为是(Y)时返回上述ST31。
上述ST38~ST41由于是在接收数据的第1页上检测出上述图形S107或S108时的处理,所以从接收数据的第1页开始依次加上页序号。
在上述ST37上,当为否(N)时执行ST38’~ ST41’的处理。该ST38’~ ST41’将在下面叙述,虽然是在接收数据的最后页上检测出上述图形S107或S108时的处理,可从接收数据的最后页开始依次加上页序号。
<上述图19的ST36的子程序>
图20是上述图19的ST36的子程序。
在图20的ST51上使RN=1。
然后在ST52上,将在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中所存储的接收文件的第RN页的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
接着在ST53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52。在ST53上当为是(Y)时转到ST54。
在ST54上进行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区域即图形S107(参照图16A)或S108(参照图16B)的检测操作。
接着在ST55上判断是否已检测了。当为否(N)时转到ST56。
在ST56上判断是否RN=1。当为是(Y)时则表示在第1页上不存在上述图形S107。这时转到ST57。
在ST57上使RN=RNE。RNE表示接收文件的最后一页。
然后返回上述ST52。通过上述ST52~ST54检测接收文件最后一页中是否存在上述图形S107或S108。然后转到上述ST55。
第2次在ST55上为否(N)时表示在接收文件的第1页及最后一页都未检测出图形S107或S108。这时转到ST58。
在ST58上将不可视发信人数据存储区域F103b的数据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这时在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a中只记录发信人数据R106(参照图11)。
接着在ST59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58。在ST59上当为否(N)时转到ST62。
在上述ST55上当为是(Y)时(检测出了图16中所示的图形S107或S108时),转到ST60。
在ST60上使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参照图8)的数据顺时针旋转90°,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然后在ST61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60。当为是(Y)时转到ST62。
在ST62上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表示1页的数据)。
接着在ST63上,将上述制作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然后在ST64上,将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参照图4)上。
然后转到上述图19的上述ST37。
<上述图19的ST39的子程序>
图21是上述图19的ST39的子程序。
在图21的ST71上,将接收数据存储器(参照图12)中所存储的接收文件第RN页的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区F103。
接着在ST72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ST71。
在ST72上当为是(Y)时转到ST73。
在ST73上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页序号为RN)。
接着在ST74上,将上述制作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然后转到上述图19的ST40。
<上述图19的ST39’的子程序>
图22是上述图19的ST39’的子程序。
图22的ST71’~ST74’的处理与上述图21的ST71~ST74的处理除了ST73’处理与ST73的处理不同之外其他是相同的处理。
在ST73’上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页序号为RNE-RN+1)。
由于图22中在接收文件数据的最后一页检测出了上述图16中所示的图形S107或S108,因此在记录最后一页(RNE)图像的记录纸R101上加上1页,记录最后一页(RNE)的前一页,即(RNE-1)页上的图像的记录纸R101上加上2页,……,在记录1页图像的记录纸R101上加上最后一页页序号RNE。
其余的事项与第1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3]
图23是实施例3的传真装置说明图。
该实施例3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但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
为了使收件人名AT在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右侧再现、记录,收件人名AT的数据编辑将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图像数据看成一个块,旋转90度到右侧,复制在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收件人名编辑区域用存储器)F102中。该复制例如按以下的(a1)~(a3)的顺序进行。
(a1)、在图23中,如箭头所示,从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上自左至右(向箭头M的方向)读出第1行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同时将这些数据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从右数第1列的各存储单元上自上而下(向箭头M的方向)进行复制、写入。
(a2)、然后,以自左至右(向箭头M的方向)的顺序读出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第2行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同时将这些数据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的从右数第2列的各存储单元上以自上而下(向箭头M的方向)的顺序进行复制、写入。
(a3)、以下同样,重复复制和写入,最后以自左至右的顺序读出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最下行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同时将这些数据在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左端一列的各存储单元上以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复制、写入。
另外,在该实施例3中,在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及收件人名编辑区域用存储器(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上可以同时进行写入。
[实施例4]
图24是实施例4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
该实施例4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其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该实施例4中,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的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12a的存储容量与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遮蔽收件人名存储区域用存储器F103a相同,收件人名AT的数据不进行编辑,直接进行存储。即,向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的遮蔽收件人名存储区域用存储器F103a及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的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12a同时进行收件人名AT的数据写入。
在图24中,当在向上述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12a存储收件人名AT数据及向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存储接收文件ZD已结束的状态下进行接收文件ZD的再现、记录时,例如按以下的(a1)~(a3)的顺序进行。
(a1)、在图24中,如箭头Mla所示,从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以自左至右(向箭头Mla的方向)的顺序读出第1行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读到右端后,继续自下而上(向箭头M1b的方向)读出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从右数第1列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
(a2)、然后以自左至右(向箭头M2a的方向)的顺序读出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第2行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读出到右端后,继续自下而上(向箭头M2b的方向)读出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从右数第2列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
(a3)、以下同样,从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及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2连续读出图像数据,同时执行向传真接收用纸的再现、记录。
[实施例5]
图25、图26是实施例5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
该实施例5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
图25是表示通过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CPU所实现的功能C1~C5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图26是上述图25的存储器9的构成说明图。
在图25、图26中,实施例5的存储器9具有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以代替上述实施例1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参照图12)。上述实施例1的接收数据存储器9a是大容量的,而本实施例5的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则是小容量的,具有存储记录纸R101的1页数据(被压缩的接收数据)的容量。这是为了节约存储器9的容量。
在图26中,当1页量的接收数据(压缩数据)存储在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时,停止接收,使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的存储数据(1页量的存储数据)扩展,传输给帧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区域用帧存储器F103。然后将不可视文件收件人名部分存储区域F103a1的数据传输给可视收件人名存储区域F102a。
然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然后对上述帧存储器F101的数据进行记录、输出。
然后,与上述第1页同样,将第2页以后的接收数据,在每一页上逐次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
[实施例6]
图27是实施例6的传真装置的说明图。图28是表示记录实施例6的传输文件第1页和接收文件第1页的图。
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实施例6是在对收件人名进行逐次编辑时可用小容量的存储器向不可视区域及可视区域进行必要记录的传真装置。
该实施例6的收件人名数据编辑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但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
在图27中,存储器9具有对发送数据以规定行数进行接收、存储的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及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102。另外,在本实施例6中,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具有可以存储图4B中所示的发信起源信息记录区域R103b及不可视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3a1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容量。
首先,对传真接收的第1(张)页的收件人名编辑进行说明。
接收装置Rj接收的相当于第1页图像数据最初规定行数的发信起源信息数据及收件人名AT的数据存储在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当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的存储数据存满时,暂时就不再接收。发送装置Si暂时停止发送。
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数据是接收的原封不动的压缩数据。
当在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数据是页的最初数据(收件人名数据AR)时,扩展后传输给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然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然后,将在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规定行数的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页存储器F103。
当在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数据不是页的最初数据,而是第2个以后的数据时,则不进行向上述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传输及记录页序号用数据的制作、传输,将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规定行数的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页存储器F103。
然后,使上述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数据旋转90°,传输给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从图27可知,与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容量相比,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的容量小,所以当传输了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数据的一部分时,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就会存满。剩余未传输的数据向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的传输将在下一个规定行数的接收数据从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向不可视区域行存储器F103传输时进行。
在图27中,从上述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向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的数据传输按以下(a1)~(a3)的顺序进行。
(a1)、在图27中,如箭头M所示,从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左侧开始以自下而上(向箭头M的方向)的顺序读出第1列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读出的数据从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上端(当页显示用数据传输给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时为该区域下面区域的上端)向第1行自左至右进行写入。
(a2)、然后以自下而上(向箭头M的方向)的顺序读出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第2列的各存储单元的图像数据,读出的数据从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的上端向第2行自左而右写入。
(a3)、以下同样,从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连续读出图像数据,传输给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当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存满时,则停止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读出及传输,下次传输从停止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上述读出的位置的下一个位置的存储单元的数据开始进行传输。对于各页来说,如果传输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全部数据,则在下一页数据传输开始之前,不进行向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数据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传输数据。
图29是表示由上述实施例6的CPU实现的功能及存储器9(参照图5A)的存储器构成的方框图。
在图29中,与CPU连接的存储器9(参照图5)具有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及帧存储器F101。
接收数据存储器9a是存储从其他传真装置输出的被压缩的接收数据的存储器。
图30是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6的接收处理流程图。
图30的流程图处理在传真装置的电源接通时开始。
在图30的ST81上判断有无接收。当为否(N)时转到ST82。
在ST82上判断是否输入了发送方式选择键。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81。在上述ST82上当为是(Y)时转到ST83。
在ST83上进行发送处理。该发送处理与现有熟知的传真装置的发送处理相同。
在上述ST81上当为是(Y)时转到ST84。
在ST84上判断有无发送数据,当判断为否(N)时返回ST81。而在ST84中,当判断为是(Y)时转到ST85。
在ST85上接收发送数据,将接收的接收数据存储在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参照图29)中。
接着在ST86上判断是否接收了页的最后数据。当为否(N)时转到ST87。
然后在ST87上判断规定行数的接收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85。当为是(Y)时转到ST88。
在ST88上判断在上述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中所存储的数据是否是各页的最初数据。当为是(Y)时转到ST89。当为否(N)时转到ST910
在ST89上执行各页最初数据的传输处理。该ST89的子程序通过图32在下面叙述。然后转到ST91。
在上述ST86上当为是(Y)时(接收了页的最后数据时)转到ST90。
在ST90上停止接收,转到ST91。
图31是接着图30的流程图。
在图31的ST91上将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参照图29)中所存储的接收文件第RN页的数据传输给不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3(参照图29)。
在ST92上判断传输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ST91。当为是(Y)时转到ST93。
在ST93上判断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是否剩余有未传输的数据。当为是(Y)时转到ST94,当为否(N)时转到ST95。
在ST94上将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未复制数据旋转90°,传输给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
然后,在ST95上将行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上。
然后返回上述ST84。
图32是上述图30的ST89的子程序。
在图32的ST101上使RN=RN+1。RN的初始值为0。
在ST102上判断是否RN=1。当为是(Y)时转到ST103,当为否(N)时转到ST105。
在ST103上除了发信起源信息数据之外,将接收数据逐次存储的存储器9b(参照图29)中所存储的接收文件第1页的最初数据进行扩展,传输给可视区域用缓冲存储器FB102(参照图29)。
接着在ST104上判断是否传输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103。在ST104上当判断为是(Y)时转到ST105。
在ST105上制作记录页序号用数据(页序号为RN)。
接着在ST106上,将上述制作的记录页序号用数据传输给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的可视页序号存储区域F102b。
[实施例7]
图33是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7的说明图,图33A是表示接收文件ZD内容的图,图33B是实施例7的文件输出方法的说明图。
本实施例7在以下方面与上述实施例6不同。其他方面与实施例6相同。
本实施例7的传真装置的构成是在保密文件HD的数据记录(印刷)已结束、且收件人名在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中印刷结束之后,使接收用双重纸R100剪切输出。
如图33所示,该实施例7中,对接收文件来说收件人名AT只记录在可视记录区域R102中,而不记录在不可视记录区域103中。因此第1页的记录用纸的记录长度变短,如图34所示第1页记录用纸裁得短,第2页以后的记录用纸就变长了。
本实施例7的传真装置具有以下功能。
(a)、当保密文件HD数据的记录(打印)结束时,为了避免浪费使用传真接收用纸,对接收用双重纸R100剪切,输出接收文件ZD的功能(数据结束时剪切功能)。
(b)、收件人名AT在收件人名记录区域R102上印刷结束后输出的功能,即,在使构成行存储器F101的不可视区域R103记录用的数据和可视区域R102记录用数据的两个数据进行再现、记录结束之前,不剪切输出接收用双重纸R101的功能。
发送文件SD将内容写在通信内容记录区域S103中,而收件人名AT写在收件人名区域S102中,这一点与上述的相同。
这时,通过上述(a)的功能,当数据记录结束时在接收文件记录结束位置处无条件剪切时,如果向图33A所示的文件区域HD的下方发送空白,则接收文件ZD就按图33B的AA’线进行剪切、输出。这样将产生不能充分显示收件人名的不良情况。
但是,在实施例7的接收装置中由于具有上述(b)的功能,所以上述不良情况不会产生。
图35是表示通过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CPU实现的功能C1’、C2’、C3~C5、C7~C9及存储器9(参照图5A)构成的方框图。
C7:不可视区域记录结束时可视区域记录结束判断装置
不可视区域记录结束时可视区域记录结束判断装置C7是在接收数据向各页的记录用纸进行记录时,当向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的记录结束时,用于判断向可视记录区域R102的收件人名数据(在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中所存储的数据)的记录是否已结束。
C8:可视区域未记录部分记录执行装置
可视区域未记录部分记录执行装置C8是在各页的记录时向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的记录结束时,在最后一页向可视记录区域R102的收件人名数据(在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中所存储的数据)的记录未结束时,执行收件人名数据的未记录部分的记录。
C9:不可视及可视区域记录结束位置剪切装置
不可视及可视区域记录结束位置剪切装置C9在各页记录时在不可视区域及可视区域用的记录结束的位置上剪切传真接收用纸R100。
图36是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7的接收处理流程图。
图37是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实施例7的接收处理流程图,是接着上述图36的流程图。
在图36、图37的流程图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6的图30的流程图进行相同的处理,加有相同的ST序号(步序号),其重复的说明予以省略。图36的流程图在以下方面与上述图30不同。
在图36中当ST89的处理结束时转到ST90’。
ST89的处理(各页最初数据的传输处理)与上述实施例6的图32相同。
在ST90’上判断是否RN=1。当为是(Y)时返回上述ST84。从而RN=1接收数据的第1页的最初数据在ST103上(参照图32)只传输给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而不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上记录,在ST84上接收第2个数据,只记录第2个数据。
在图37中,进行ST95的处理后转到ST96。
在ST96上判断页的最后接收数据的记录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返回上述ST84。当为是(Y)时转到ST97。
在ST97上判断是否有FB102的未传输数据。当为是(Y)时转到ST98。
在ST98上删除不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3的数据(在上述ST95上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上的数据)。
然后,在上述ST99上使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未复制数据旋转90’,传输给可视区域用行存储器F102。
然后在ST100上将行存储器F101的数据记录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上。
然后返回上述ST97。
通过上述ST97~ST95的处理,在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可视记录区域R102上对收件人名数据记录(打印)到最后。
在ST97上当为否(N)时(在可视记录区域上对收件人名数据全部记录了时)返回上述ST84。
图38是传真接收用纸剪切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在电源接通时开始,与其他处理并行由多任务执行。
在图38的ST111上判断页的最后接收数据的记录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重复执行ST111。当为是(Y)时转到ST112。
在ST112上判断可视区域缓冲存储器FB102的全部数据的记录是否已结束。当为否(N)时重复执行ST112。当为是(Y)时转到ST113。
在ST113上对传真接收用纸R100进行剪切。
然后返回ST111。
在该实施例7中,使第1页的收件人名数据不记录在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中,并且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使用量少,另外,由于各页的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及可视记录区域R102的收件人名数据的记录在结束的位置上剪切传真接收用纸R100,所以可以节约传真接收用纸R100的使用量。
在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上述本发明的传真装置,当收信人本人以外的人从双重纸R100的表面剥离了遮蔽罩纸R104时,收信人就可以知道除自己外的某一个人剥离了上述遮蔽罩纸R104。从而,使之在接收用双重纸R100的不可视记录区域R103上所记录的通信内容不能被收信人本人以外的人在收信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盗读。因此在对保密文件进行收发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另外即使是保密文件之外的文件也可以接收。发送的构成还可以与现有的一般传真装置一样进行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