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联轴节.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1293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3939.2

申请日:

2003.11.03

公开号:

CN1614251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D1/04

主分类号:

F16D1/04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王大明; 刘时章; 杜景海; 林治安; 王海涛; 李迺俊; 李军

地址: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内嵌式弹性联轴节,是将弹性联轴机构嵌入输入(出)轴端内,借助弹性柱销实现两轴弹性联接,轴的支承位置由轴的一端支承变为中间支承,改善了支承的力学特性,可减少振动,提高转速、寿命,且较大地突破了轴向安装尺寸的最小极限,能解决某些因轴向尺寸限制不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国内外难题。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内嵌式弹性联轴节,其特征在于由输入轴(2);弹性柱销(5);轴套(4)组成,轴套(4)的内孔有键槽与电机键联接,轴套(4)嵌入输入轴(2)的轴孔内,借助弹性柱销(5)实现弹性联接,构成内嵌式弹性联轴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输入轴(2)有均布多个半圆缺口的内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轴套(4)的外圆柱面与输入轴(2)内孔间隙配合,且表面均布多个与输入轴(2)对应的半圆缺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输入轴(2)与轴套(4)的各半圆缺口之间置入弹性圆柱销(5),使输入轴(2)与轴套(4)弹性联接。

说明书

内嵌式联轴节
本发明是一种内嵌式联轴节,目前国内外的弹性联轴节均由两个半联轴节借助键分别装在输出和输入两个轴端上,再将两个半联轴节对接,即可由输出轴带动输入轴回转工作。在某些机械设计中希望轴向尺寸尽量小,以至无法实现。
内嵌式联轴节,是将弹性联轴机构嵌入输入(出)轴端,将须联接地轴插入输入(出)轴内,借助轴套与弹性柱销实现两轴间弹性联接,轴的支承位置由轴的一端支承变为中间支承,改善了支承的力学特性,可减少振动,提高转速、寿命。由于将一个轴端插入另一个轴端内,使轴向尺寸最大可缩短两个轴端长。较大地突破了轴向安装尺寸的最小极限,使一些无法实现的设计得以实现。大量已经运行的设备,因轴向安装尺寸已经固定,无法采用新技术加装先进部件,例如,电厂、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已运行的大功率水泵、风机和其他机械设备,要实现先进的液力传动,无级调速,加装调速液力偶合器,则因安装基础已固定,轴向安装尺寸限制而无法实现。在将箱式调速液力偶合器的输入轴端采用本发明后,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将轴向尺寸缩短至国内外现有箱式调速液力偶合器轴向尺寸的五分之二。能解决因轴向安装尺寸限制无法采用先进液力传动技术这一国内外难题。
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箱体(1)借助轴承支承输入轴(2),输入轴(2)有均布多个半圆缺口的较大内孔,轴套(4)的内孔有键槽(3)与电机键联接,轴套(4)的外圆柱面与输入轴(2)的内孔间隙配合,且表面均布多个与输入轴(2)对应的半圆缺口,各缺口之间置入弹性圆柱销(5),使输入轴(2)与轴套(4)弹性联接,即构成了内嵌式联轴节。输入轴(2)的轴承由一端支承变为中间支承,较大地改善了支承力学特性,减少振动,提高转速和寿命。挡盖(6);油封(7);输出轴(8);输入轴与输出轴(8)之间的轴向安装尺寸L较大地突破了最小极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内嵌式联轴节,可使机械设备的轴向尺寸缩短,改善回转轴支承的力学特性,提高转速、寿命,能解决某些因轴向安装尺寸限制无法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国内外难题,效益显著。

内嵌式联轴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嵌式联轴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嵌式联轴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嵌式联轴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嵌式联轴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内嵌式弹性联轴节,是将弹性联轴机构嵌入输入(出)轴端内,借助弹性柱销实现两轴弹性联接,轴的支承位置由轴的一端支承变为中间支承,改善了支承的力学特性,可减少振动,提高转速、寿命,且较大地突破了轴向安装尺寸的最小极限,能解决某些因轴向尺寸限制不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国内外难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