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1253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9420.4

申请日:

2014.01.16

公开号:

CN104791235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B 53/00申请日:20140116|||公开

IPC分类号:

F04B53/00; F04B43/02

主分类号:

F04B53/00

申请人:

蔡应麟; 徐兆火

发明人:

蔡应麟; 徐兆火

地址:

52830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占里下街二巷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3

代理人:

孙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该隔膜增压泵包括马达以及泵头盖,该泵头盖盖设在该马达上,该马达的出力轴上连接有偏心凸轮,在该偏心凸轮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摆轮座、泵头座、隔膜片、活塞推块以及活塞阀体,在该泵头座与该隔膜片之间设置有一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能够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大小,进而达到对该隔膜增压泵降噪的作用,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是通过缩短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力臂长短来实现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大小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隔膜增压泵包括马达以及泵头盖,该泵头盖盖设在该马达上,该马达的出力轴上连接有偏心凸轮,在该偏心凸轮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摆轮座、泵头座、隔膜片、活塞推块以及活塞阀体,
当该马达的该出力轴转动后,带动该偏心凸轮旋转,并同时使该摆轮座上的摆轮依序产生上下往复的作动,与此同时,该隔膜片上的活塞作动区,受到该摆轮的上下作动,同步被往上顶推及往下拉而产生反复的上下位移,并进一步通过该活塞推块以及该活塞阀体的协同作动,使该隔膜增压泵提供反渗透滤水器中RO膜管进行反渗透过滤所需的水压,
在该泵头座与该隔膜片之间设置有一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能够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大小,进而达到对该隔膜增压泵降噪的作用,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是通过缩短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力臂长短来实现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大小的,
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包括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以及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其中,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设置在该泵头座上,而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设置在该隔膜片上,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与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相互连接能够缩短该摆轮力矩的力臂长度,并达成减小活塞作动区的作动幅度。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为弧形凹槽,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为弧形凸块,该隔膜增压泵中泵头座顶面穿设有数个作动穿孔,且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的外围向下凹设有弧形凹槽,并在相对应该每一弧形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上,向下凸设有弧形凸块,使得隔膜片的底面与泵头座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个弧形凸块完全嵌入该泵头座顶面的每一个弧形凹槽内,并在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块与定位凸环之间形成较短的力臂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底面的弧形凹槽变更设成弧形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弧形凹槽与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弧形凸块与弧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弧形凹槽外围增设有一道第二弧形凹槽,且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块外围亦增设有一道第二弧形凸块。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变更设成弧形穿孔。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凹槽及第二弧形凹槽与其相对应的弧形凸块及第二弧形凸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弧形凸块与弧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为一整圈凹环槽,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为一整圈凸环块,该隔膜增压泵中泵头座顶面穿设有数个作动穿孔,且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的外围向下凹设成整圈凹环槽,并在相对应该每一整圈凹环槽位置的隔膜片的底面上向下凸设成整圈凸环块,使得隔膜片的底面与泵头座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个整圈凸环块完全嵌入该泵头座顶面的每一个整圈凹环槽内,并在隔膜片底面的整圈凸环块与定位凸环之间形成较短的力臂长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底面的整圈凹环槽变更设成整圈凹环穿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整圈凹环槽与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整圈凸环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整圈凸环块与整圈凹环槽的嵌合方式。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整圈凹环槽外围增设有一圈第二整圈凹环槽,且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整圈凸环块外围亦增设有一圈第二整圈凸环块。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整圈凹环槽与第二整圈凹环槽变更设成整圈凹环穿孔。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整圈凹环槽及第二整圈凹环槽与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整圈凸环块及第二整圈凸环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整圈凸环块与整圈凹环槽的嵌合方式。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为数个长凹槽,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为数个长条凸块,该隔膜增压泵中泵头座顶面穿设有数个作动穿孔,且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的外围向下凹设间隔排列该数个长凹槽,并在相对应该数个长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上,向下凸设数个相同数量的该长条凸块,使得隔膜片的底面与泵头座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个长条凸块完全嵌入该泵头座顶面的每一个长凹槽内,并在隔膜片底面的长条凸块与定位凸环之间形成较短的力臂长度。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个长凹槽变更设成长条穿孔。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数个长凹槽与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数个长条凸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数个长条凸块与数个长凹槽的嵌合方式。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上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的外围向下变更凹设成间隔排列的数个圆形凹槽,且相对应该数个圆形凹槽的隔膜片底面向下变更凸设数个相同数量的圆形凸块。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个圆形凹槽变更设成圆形穿孔。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数个圆形凹槽与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数个圆形凸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数个圆形凸块与数个圆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上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的外围向下变更凹设成间隔排列的数个方形凹槽,且相对应该数个方形凹槽的隔膜片底面向下变更凸设数个相同数量的方形凸块。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个方形凹槽变更设成方形穿孔。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泵头座顶面的数个方形凹槽与其相对应隔膜片底面的数个方形凸块,两者是相互变换成数个方形凸块与数个方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说明书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应用在反渗透滤水器的隔膜增压泵上,能够大幅降低泵体工作时的震动强度,使泵体安装在反渗透滤水器的机壳上之后,泵体不会与机壳产生强烈震动,进而杜绝发出高分贝噪音的减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应用在反渗透滤水器中的隔膜增压泵以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广泛被人们所使用,相关技术也已经被记载了如下的专利文件中,如美国专利第4396357、4610605、5476367、5571000、5615597、5626464、5649812、5706715、5791882、5816133、6089838、6299414、6604909、6840745及6892624号等,归纳其结构特征,如图1至图9所示,其隔膜增压泵都由一马达10、一马达前盖30、一偏心凸轮40、一摆轮座50、一泵头座60、一隔膜片70、三活塞推块80、一活塞阀体90及一泵头盖20组合而成;其中,马达前盖30中央嵌固有一轴承31,由马达10的出力轴11穿置,其外周缘凸设有一圈上凸圆环32,在该上凸圆环32内侧面等距向上凸设有三个定位座33,且每一定位座33的顶面中央再向下凹设有一螺纹孔34;该偏心凸轮40中央贯穿有一轴孔41,可供套设于马达10的出力轴11上;该摆轮座50的底部中央嵌固有一摆轮轴承51,可供套设在偏心凸轮40上,其顶面凸设有三个摆轮52,每一摆轮52的中央凹设有一螺纹孔53,并在该螺纹孔53的外围再凹设有一圈定位凹环槽54;该泵头座60是套盖于马达前盖30的上凸圆环32上,其顶面穿设有三个大于摆轮座50中三个摆轮52外径的作动穿孔61,其底面向下设有一圈下凸圆环62,该下凸圆环62的尺度与马达前盖30的上凸圆环32尺度相同,另靠近外周缘的顶面往下凸圆环62方向,再等距穿设有三个固定穿孔63及三个螺帽穿孔64,且该三个固定穿孔63与马达前盖30中上凸圆环32的三个定位座33相对应;该隔膜片70是置于泵头座60的顶面上,由弹性材料注塑成型,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一圈密封槽凸条71,并自其顶面中央位置处再辐射出有三道与该密封槽凸条71相接连的凸肋72,而该各凸肋72与密封槽凸条71之间,则被间隔出三个活塞作动区73,又各活塞作动区73相对应于各摆轮52顶面的螺纹孔53位置上,再各穿设有一中央穿孔74,并在位于每一中央穿孔74的隔膜片70底面凸设有一圈定位凸环75(如图7及图8所示);该三活塞推块80是分别置放于隔膜片70的三个活塞作动区73内,每一活塞推块80上贯穿设有一阶梯孔81,将隔膜片70底面的三个定位凸环75分别塞置入摆轮座50中三个摆轮52的定位凹环槽54内,再以固定螺丝1穿套入活塞推块80的阶梯孔81,并穿过隔膜片70中三个活塞作动区73的中央穿孔74后,可将隔膜片70及三活塞推块80同时螺固于摆轮座50中三摆轮52的螺纹孔53内(如图9中的放大视图所示);该活塞阀体90朝向泵头盖20方向的中央位置设有一排水座91,于排水座91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92,可供一止逆胶垫93穿入固定,另以该定位孔92为中心各间隔120度夹角位置的区域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口94,而对应于各区的排水口94的排水座91外围面上,再穿设有数个进水口95,且每一进水口95的中央各穿置有一倒立的活塞片96,藉由该活塞片96可阻遮住各进水口95,其中,该止逆胶垫93藉由排水座91上的各排水口94与隔膜片70的活塞推块80之间,可形成有一进水室26(如图9所示),且该各进水室26的另一端则与进水口95相连通;该泵头盖20的外缘面设有一进水孔21、一出水孔22及数个固定穿孔23,而其内缘面的底部则环设有一阶状槽24,使得隔膜片70及活塞阀体90互相迭合后的组合体外缘,能密贴在该阶状槽24上,另在其内缘面中央设有一圈凸圆环25,该凸圆环25的底部是压掣于活塞阀体90中排水座91的外缘面上,使得该凸圆环25的内壁面与活塞阀体90的排水座91之间的空间,围绕形成一高压水室27(如图9所示),藉由三根固定螺栓2先贯穿泵头盖20的其中三个固定穿孔23,再与置入在泵头座60中螺帽穿孔64内的螺帽3相螺合,以及由三自攻螺丝4贯穿泵头盖20的另外三个固定穿孔23后,直接螺入泵头座60的三个固定穿孔63内,即可完成整个隔膜增压泵的组合(如图1及图9所示)。
如图10及图11所示,是上述习知隔膜增压泵的作动方式,当马达10的出力轴11转动后,会带动偏心凸轮40旋转,并同时使摆轮座50上的三个摆轮52依序产生呈上下的往复作动,而隔膜片70上的三个活塞作动区73,也会受到三个摆轮52的上下作动,同步被往上顶推及往下拉而产生反复的上下位移,因此,当摆轮52往下作动时,同步将隔膜片70的活塞作动区73及活塞推块80往下拉,使得活塞阀体90的活塞片96推开,并将来自泵头盖20进水孔21的自来水W经由进水口95,而进入进水室26内(如图10及其放大视图中的箭头所示);当摆轮52往上顶推作动时,也同步将隔膜片70的各活塞作动区73及活塞推块80往上顶,并对进水室26内的水进行挤压,使其水压增加至80psi~100psi之间,因此升压后的高压水Wp乃能将排水座91上的止逆胶垫93推开,并经由排水座91的各排口水94,依序不断地流入高压水室27中,然后再经由泵头盖20的出水孔22排出隔膜增压泵外(如图11及其放大视图中的箭头所示),进而提供反渗透滤水器中RO膜管进行反渗透过滤所需的水压力。
如图12至图14所示,前述习知隔膜增压泵长久以来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当其作动时,三个摆轮52会轮流往上顶推隔膜片70的活塞作动区73,其等于在隔膜片70底面的三个活塞作动区73位置上,不断地施以一向上的作用力F(如图13所示),由该作用力F乘上密封槽凸条71与定位凸环75之间的力臂长度L1所产生的力矩(即力矩=F×L1),便会使整个泵体产生震动,在马达10的出力轴11转速高达700-1200 rpm下,由三个摆轮52轮流作动所产生的〝震动〞强度乃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习知隔膜增压泵均在泵体外缘装设一底座100(如图14所示),该底座100的两侧翼板101上各套有一对橡胶减震垫102,再以固定螺丝103及螺帽104将底座100固定于反渗透滤水器的外壳C上;然而,实际上利用该底座100两侧翼板101上的两对橡胶减震垫102来达成减震的效果相当有限,因泵体作动产生的〝震动〞强度极大,仍会引发外壳C的共鸣而发出恼人的声响,此外,接设于泵头盖20出水孔22上的水管P也会随着〝震动〞的频率,同步产生晃动(如图14中的假想线P所示)而拍击到邻近的反渗透纯水器内其他元件,若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使水管P与其管接头之间因晃动渐渐造成相互松脱的现象,最后将导致漏水的结果,以上诸多的缺失皆因隔膜增压泵作动产生的〝震动〞所引起,而如何能大幅减少隔膜增压泵作动产生的〝震动〞缺失,确实已成为相当迫切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隔膜增压泵包括马达以及泵头盖,该泵头盖盖设在该马达上,该马达的出力轴上连接有偏心凸轮,在该偏心凸轮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摆轮座、泵头座、隔膜片、活塞推块以及活塞阀体。
当该马达的该出力轴转动后,带动该偏心凸轮旋转,并同时使该摆轮座上的摆轮依序产生上下往复的作动,与此同时,该隔膜片上的活塞作动区,受到该摆轮的上下作动,同步被往上顶推及往下拉而产生反复的上下位移,并进一步通过该活塞推块以及该活塞阀体的协同作动,使该隔膜增压泵提供反渗透滤水器中RO膜管进行反渗透过滤所需的水压。
在该泵头座与该隔膜片之间设置有一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能够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大小,进而达到对该隔膜增压泵降噪的作用,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是通过缩短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力臂长短来实现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大小的。
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包括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以及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其中,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设置在该泵头座上,而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设置在该隔膜片上,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与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相互连接能够缩短该摆轮力矩的力臂长度,并达成减小活塞作动区的作动幅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其是在隔膜增压泵中泵头座顶面上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的外围向下凹设有一弧形凹槽,并在相对应该每一弧形凹槽位置的隔膜片底面上,向下凸设有一弧形凸块,使得隔膜片的底面与泵头座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底面的每一个弧形凸块完全嵌入泵头座顶面的每一个弧形凹槽内,并在隔膜片底面的弧形凸块与定位凸环之间形成较短的力臂长度,进而在摆轮往上顶推隔膜片底面的作用力乘上较短的力臂长度,所产生的力矩变小,而达到大幅降低隔膜增压泵作动时的〝震动〞强度。
另外,藉由隔膜片底面凸设的三个弧形凸块嵌入泵头座顶面凹设的三个弧形凹槽内,所形成较短力臂长度,可在隔膜增压泵作动时大幅降低其〝震动〞强度,使得隔膜增压泵装设习知具有橡胶减震垫的底座后而被固定在反渗透净水器的外壳上,完全不会对该外壳产生共鸣及发出恼人的声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隔膜增压泵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习知隔膜增压泵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习知隔膜增压泵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习知隔膜增压泵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6是习知隔膜增压泵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习知隔膜增压泵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9是图1中9-9线的剖面图。
图10是习知隔膜增压泵的作动示意图之一。
图11是习知隔膜增压泵的作动示意图之二。
图12是习知隔膜增压泵的作动示意图之三。
图13是图12中视图a的放大视图。
图14是习知隔膜增压泵固定于反渗透净水器外壳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17-17线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中20-20线的剖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2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视图a的放大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5中26-26线的剖面图。
图2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中29-29线的剖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隔膜片与泵头座的组合剖面图。
图3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2中33-33线的剖面图。
图3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3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36是图35中36-36线的剖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3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隔膜片与泵头座的组合剖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40是图39中40-40线的剖面图。
图4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4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2中43-43线的剖面图。
图4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4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46是图45中46-46线的剖面图。
图4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4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49是图48中49-49线的剖面图。
图5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5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泵头座的立体图。
图52是图51中52-52线的剖面图。
图5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5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隔膜片的立体图。
图55是图54中55-55线的剖面图。
图5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5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泵头座的顶视图。
图5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隔膜片的底视图。
图5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泵头座与隔膜片组合的剖面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1、103-固定螺丝                              2-固定螺栓
3、104-螺帽                                     4-自攻螺丝
10-马达                                                   11-出力轴
20-泵头盖                                          21-进水孔
22-出水孔                                          23、63-固定穿孔
24-阶状槽                                          25-凸圆环
26-进水室                                          27-高压水室
30-马达前盖                                     31-轴承
32-上凸圆环                                     33-定位座
34、53-螺纹孔                                       40-偏心凸轮
41-轴孔                                                   50-摆轮座
51-摆轮轴承                                     52-摆轮
54-定位凹环槽                                        60-泵头座
61-作动穿孔                                     62-下凸圆环
64-螺帽穿孔                                     65-弧形凹槽
66-第二弧形凹槽                              70-隔膜片
71-密封槽凸条                                        72-凸肋
73-活塞作动区                                        74-中央穿孔
75-定位凸环                                     76-弧形凸块
77-第二弧形凸块                              80-活塞推块
81-阶梯孔                                          90-活塞阀体
91-排水座                                          92-定位孔
93-止逆胶垫                                      94-排水口
95-进水口                                          96-活塞片
100-底座                                           101-两侧翼板
102-橡胶减震垫                                600-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
601-整圈凹环槽                                602-数个长凹槽
603-圆形凹槽                                   604-方形凹槽
605-第二整圈凹环槽                        700-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
701-整圈凸环块                                702-长条凸块
703-圆形凸块                                   704-方形凸块
705-第二整圈凸环块                        C-外壳
F-作用力                                           L1、L2-力臂长度
P-水管                                               W-自来水
Wp-高压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至图59所示,为本发明「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该隔膜增压泵包括马达10及泵头盖20,该泵头盖20盖设在马达10上,该马达10的出力轴11上固接有一偏心凸轮40,由偏心凸轮40往泵头盖20方向依序设置有摆轮座50、泵头座60、隔膜片70、活塞推块80及活塞阀体90;
当马达10的出力轴11转动后,带动偏心凸轮40旋转,并同时使摆轮座50上的各摆轮52依序产生上下往复的作动,而隔膜片70中每一活塞作动区73上的活塞推块80,也会同步受到每一摆轮52的上下作动,轮流被往上顶推及往下拉来产生反复的上下位移,使经由泵头盖20流入活塞阀体90内的低压水,受到活塞推块80反复上下位移的作用,而增压至逆渗透滤水器中RO膜管进行逆渗透过滤所需的水压;
在该泵头座60与该隔膜片70之间设置有一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能够减小该活塞作动区73受该摆轮52力矩的大小,进而达到对该隔膜增压泵降噪的作用。
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是通过缩短该活塞作动区73受该摆轮52力矩的力臂长短来实现减小该活塞作动区73受该摆轮52力矩大小的。
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包括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如图16及图18中图号600所示)以及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如图20中图号700所示),其中,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设置在该泵头座60上,而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设置在隔膜片70上。
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与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相互连接能够缩短该活塞作动区73受该摆轮52力矩的力臂长短(如图24中力臂长度L1与L2所示)。
如图15至图22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为弧形凹槽65,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为弧形凸块76。
在泵头座60顶面上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61的外围向下凹设该弧形凹槽65,并在相对应该每一弧形凹槽65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向下凸设该弧形凸块76,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与泵头座60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70底面的每一弧形凸块76完全嵌入泵头座60顶面的每一弧形凹槽65内(如图22中的放大视图所示)。
续如图23、图24及图13所示,当隔膜增压泵作动时,由于隔膜片70底面的弧形凸块76与定位凸环75之间的力臂长度L2(如图24所示),小于隔膜增压泵中密封槽凸条71与定位凸环75之间的力臂长度L1(如图13及图24所示),故摆轮52往上顶推隔膜片70底面的作用力F乘上较短的力臂长度L2,所产生的力矩也相对变小,因此,藉由隔膜片70底面凸设的三个弧形凸块76嵌入泵头座60顶面凹设的三个弧形凹槽65,可以减少摆轮52向上顶推作用力F的力矩作用,进而达到大幅降低〝震动〞的强度,经由试制样品实测后的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震动〞强度只有习知隔膜增压泵的十分之一,若本发明的泵体装设习知的底座100后,其固定在反渗透净水器的外壳C上(如图14所示),则完全不会产生共鸣而发出恼人的声响。
其中,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该弧形凹槽65可变更设成弧形穿孔(图中未示);此外,该弧形凹槽65与相对应的弧形凸块76亦可相互变换成弧形凸块与弧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如图25至图3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为弧形凹槽65以及第二弧形凹槽66,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为弧形凸块76以及第二弧形凸块77。
该泵头座60顶面上围绕作动穿孔61外围的弧形凹槽65,更在其外围增设一道第二弧形凹槽66(如图25至图27所示),且在相对应该第二弧形凹槽66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亦在弧形凸块76外围向下增设一道第二弧形凸块77(如图29及图30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与泵头座60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弧形凹槽65与第二弧形凹槽66分别完全嵌入该弧形凸块76与第二弧形凸块77内(如图31所示),除具有原来大幅减少〝震动〞的功效外,更能增加抵抗摆轮52顶推作用力F时不被位移的稳固性。
其中,上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该弧形凹槽65与第二弧形凹槽66均可变更设成弧形穿孔(图中未示);此外,该弧形凹槽65与第二弧形凹槽66与其相对应的弧形凸块76及第二弧形凸块77,亦可相互变换成弧形凸块与弧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如图32至图38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三实施例,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为一整圈凹环槽601,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为一整圈凸环块701。
在泵头座60顶面上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61的外围向下凹设一整圈凹环槽601(如图32及图34所示),并在相对应该整圈凹环槽601位置的隔膜片70的底面上向下凸设一整圈凸环块701(如图36及图37所示),使得该隔膜片70的底面与泵头座60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70底面的整圈凸环块701完全嵌入泵头座60顶面的整圈凹环槽601内(如图38所示),藉由整圈凹环槽601与整圈凸环块701的嵌合限位,更具有〝减震〞的功效。
其中,上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该整圈凹环槽601可变更设成整圈凹环穿孔(图中未示);此外,该整圈凹环槽601与其相对应的整圈凸环块701,亦可相互变换成整圈凸环块与整圈凹环槽的嵌合方式。
如图39至图44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第四实施例,该泵头座作动固定部分600为数个长凹槽602,该隔膜片作动固定部分700为数个长条凸块702。
在泵头座60顶面上围绕每一个作动穿孔61的外围向下凹设间隔排列的数个长凹槽602(如图39及图41所示),并在相对应该数个长凹槽602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向下凸设数个相同数量的长条凸块702(如图43及图44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与泵头座60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隔膜片70底面的长条凸块702完全嵌入泵头座60顶面的数个长凹槽602内,其同样具有大幅〝减震〞的功效;其中,该长凹槽602可变更为圆形凹槽603(如图45及图47所示),或方形凹槽604(如图51及图53所示),且相对应于圆形凹槽603的隔膜片70底面亦变更凸设成圆形凸块703(如图50所示),而对应于方形凹槽604的隔膜片70底面亦变更凸设成方形凸块704(如图56所示),其亦均具有减震的功效。
另,上述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该长凹槽602可变更设成长条穿孔(图中未示);此外,该长凹槽602与其相对应的长条凸块702,亦可相互变换成长条凸块与长凹槽的嵌合方式;同样地,该圆形凹槽603及方形凹槽604亦可变更设成圆形穿孔及方形穿孔(图中未示);此外,该圆形凹槽603与其相对应的圆形凸块703,以及方形凹槽604与其相对应的方形凸块704,亦可相互变换成圆形凸块与圆形凹槽,以及方形凸块与方形凹槽的嵌合方式。
如图57至图59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五实施例,该泵头座作动区固定部分600为一整圈凹环槽601以及第二整圈凹环槽605,该隔膜片作动区固定部分700为一整圈凸环块701以及第二整圈凸环块705。
该泵头座60顶面上围绕作动穿孔61外围的整圈凹环槽601,更在其外围增设一圈第二整圈凹环槽605(如图57所示),且在相对应该第二整圈凹环槽605位置的隔膜片70底面上,亦在整圈凸环块701外围向下增设一圈第二整圈凸环块705(如图58所示),使得隔膜片70的底面与泵头座60的顶面相互贴合后,该整圈凹环槽601与第二整圈凹环槽605分别完全嵌入整圈凸环块701与第二整圈凸环块705内(如图59及其放大视图所示),除具有原来大幅减少〝震动〞的功效外,更能增加抵抗摆轮52顶推作用力F时不被位移的稳固性。
其中,上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该整圈凹环槽601与第二整圈凹环槽605均可变更设成整圈凹环穿孔(图中未示);此外,该整圈凹环槽601及第二整圈凹环槽605与其相对应的整圈凸环块701及第二整圈凸环块705,亦可相互变换成整圈凸环块与整圈凹环槽的嵌合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最简易的构造且不增加整体量产成本的综合考量下,来达成隔膜增压泵的减震功效,确具有高度产业利用性及实用性,并符合专利的要件,仍依法提出申请。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pdf(5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方法,该隔膜增压泵包括马达以及泵头盖,该泵头盖盖设在该马达上,该马达的出力轴上连接有偏心凸轮,在该偏心凸轮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摆轮座、泵头座、隔膜片、活塞推块以及活塞阀体,在该泵头座与该隔膜片之间设置有一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能够减小该活塞作动区受该摆轮力矩的大小,进而达到对该隔膜增压泵降噪的作用,该缩短摆动力矩减震单元是通过缩短该活塞作动区受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