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1190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3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51221.6

申请日:

2003.09.24

公开号:

CN1600391A

公开日:

2005.03.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2D 1/02申请日:20030924授权公告日:20090603终止日期:201109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2D1/02

主分类号:

A62D1/02

申请人:

浙江工业大学;

发明人:

王力耕

地址:

31001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兵;袁木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用化学方法降温一些化学物质再不同温度下分解吸收热量,通过逐次降温的方式可使气溶胶的温度由下降。装置的基本结构为四层,第一层1和第四层4起阻断火焰作用,第二层2和第三层3起降温作用。该装置与现有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可根据需要调节温度,二、对灭火效率不但没有影响而且可使灭火效率有所提高,三、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无害。本发明的目的是扩大气溶胶灭火装置的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

1.  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其特征是,采用与气溶胶发生器连接的圆桶结构,该圆桶结构设置在金属桶内,该圆桶结构分为四层:第一层(1)为硫酸钙、沸石、氧化铝、碳酸钙的混合物,把四种物质研成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8毫米的小孔,在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8个,第二层(2)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把上述物质的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1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4-8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8个,第三层(3)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碳酸氢钠碳酸盐和氢氧化铝、氢氧化锌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把上述物质的粉末两种或几种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1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8毫米的小孔,在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8个,第四层(4)的为硫酸钙、沸石、氧化铝、碳酸钙混合物,把四种物质研成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8毫米的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8个。各层上表面和下表面放置金属网,层与层之间用金属框架(5)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2厘米。第一层(1)与连接头(6)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层(1)和第四层(4)中的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0.20-0.40∶0.15-0.25∶0.20-0.30∶0.20-0.4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层(2)中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质量比为1-9∶9-1。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其特征是第三层(3)中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为1-9∶9-1。

说明书

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该装置适用于与灭火气溶胶降温和阻断火焰的场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溶胶的降和温阻断火焰装置依据的原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物理方法,主要为延长气溶胶的传送通道,利用传热性好的材料散热,使温度降低。第二种为化学方法,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气溶胶发生剂中掺杂材料使气溶胶起始温度降低;二是在气溶胶产生过程中动态加入吸热分解的化学材料使气溶胶温度降低。
上述降温技术的缺点是物理方法会使灭火气溶胶发生装置体积重量增加,已有的化学方法或是降低气溶胶的产生效率或是实际操作难以控制,有的方法改变了气溶胶物理化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个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降低灭火气溶胶的温度,提高气溶胶的灭火效率,扩大气溶胶灭火装置的使用范围的阻断火焰和降温装置。
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采用与气溶胶发生器连接的圆桶结构,该圆桶结构设置在金属桶内,该圆桶结构分为四层:第一层1为硫酸钙、沸石、氧化铝、碳酸钙的混合物,把上述物质研成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8毫米的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8个,第二层2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和碳酸氢钾
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把上述物质的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1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4-8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8个,第三层3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和碳酸氢钾
碳酸氢钠碳酸盐和氢氧化铝、氢氧化锌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把上述物质的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1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8毫米的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8个,第四层4为硫酸钙、沸石、氧化铝、碳酸钙混合物,把上述物质研成粉末,用酚醛树脂胶粘合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2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8毫米的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8个,各层上表面和下表面放置金属网,层与层之间用金属框架5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2厘米。第一层1与连接头6连接。
第一层1和第四层4中的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0.20-0.40∶0.15-0.25∶0.20-0.30∶0.20-0.40。
第二层2中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质量比为1-9∶9-1。
第三层3碳酸盐和氢氧化物为1-9∶9-1。
该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不改变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2装置结构小,重量轻;3成本低,效果显著;4产物对环境无害。
实施例1:
把聚乙烯醇和酚醛树脂各一份,溶于10份的水中,搅拌制成胶,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2: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5∶0.25∶0.30,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40∶0.15∶0.20∶0.25,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地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4: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5: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5,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6: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9,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7: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9∶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8: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5∶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9: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钾和碳酸氢钾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10: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钾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  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四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11: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9,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厘米。
实施例12: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1∶5,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1.5厘米。
实施例1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锌的质量比=5∶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胶粘和后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14: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铜质量比=1∶1,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15: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钙和氢氧化铝质量比=1∶1,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16: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比=1∶1,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17: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钾和氢氧化铜质量比=1∶1,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18: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钾和氢氧化锌质量比=1∶1,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19: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30∶0.20∶0.20∶0.30,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1,用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二层2。
碳酸钾和氢氧化铝质量比=1∶5,实施例1的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体,柱高为6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的小孔数为6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三层3。
硫酸钙、沸石、氧化铝和碳酸钙的质量比=0.20∶0.20∶0.25∶0.35,用实施例1胶粘和后制成圆柱体,柱高为0.5厘米,在圆柱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钻出直径为4毫米的若干小孔,每平方厘米小孔数为5个,在100℃干燥后装入附图中的第一层4。层与层之间用金属网隔开,金属框架高度为2.0厘米。
实施例20:
按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16、实施例17、实施例18和实施例19方案实施,生成的气溶胶通过第一层时,伴生的火焰被阻断,气溶胶通过第二层2温度降至600℃-650℃,通过第三层3温度降至200℃-230℃。通过第四层后释放至空间。按实施例5实施例8方案实施,生成的气溶胶通过第一层时,伴生的火焰被阻断,气溶胶通过第二层2温度降至580℃-610℃,通过第三层3温度降至200℃-220℃,通过第四层4时后释放至空间。按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8方案实施,生成的气溶胶通过第一层时,伴生的火焰被阻断,气溶胶通过第二层2温度降至600℃-650℃,通过第三层3温度分别降至200℃、190℃、180℃和170℃左右,通过第四层4后释放至空间。
第二层2和第三层3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提高气溶胶的灭火效率。各层上表面和下表面放置金属网起固定分解的固体产物,金属框架固定金属网,第四层4对气溶胶起过滤作用。

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灭火气溶胶的降温和阻断火焰装置,用化学方法降温一些化学物质再不同温度下分解吸收热量,通过逐次降温的方式可使气溶胶的温度由下降。装置的基本结构为四层,第一层1和第四层4起阻断火焰作用,第二层2和第三层3起降温作用。该装置与现有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可根据需要调节温度,二、对灭火效率不但没有影响而且可使灭火效率有所提高,三、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无害。本发明的目的是扩大气溶胶灭火装置的使用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