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152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4174.2

申请日:

2004.09.01

公开号:

CN1616442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D305/14

主分类号:

C07D305/14

申请人:

魏红;

发明人:

魏红; 徐从立; 许付; 赵卫权

地址:

200433上海市杨浦区政通路95弄6号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黎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方法,它依次包括如下步骤:用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用有机浸提液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对得到的有机液进行硅胶柱层析,以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以4∶1-1∶1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洗脱,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粗溶液;除去所述粗溶液中的溶剂,用4∶1-1∶1的C1-C4卤代烷-乙酸C1-C6烷酯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方法,它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用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用有机浸提液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
对得到的有机液进行硅胶柱层析,以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以4∶1-1∶1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洗脱,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粗溶液;
除去所述粗溶液中的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干浸膏;
再次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4∶1-1∶1的C1-C4卤代烷-乙酸C1-C6烷酯洗脱,收集第6-7个柱体积的流份,得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2.
  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的方法,它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用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用有机浸提液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
对得到的有机液进行硅胶柱层析,以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以4∶1-1∶1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洗脱,得到含紫杉醇的粗溶液;
除去所述粗溶液中的溶剂,得到含紫杉醇的干浸膏;
再次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4∶1-1∶1的C1-C4卤代烷-乙酸C1-C6烷酯洗脱,收集第4-5个柱体积的流份,得到紫杉醇。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以后,但是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前,它还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除去有机浸提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水性浸提液;
用极性有机溶剂对所述水性浸提液进行萃取,得到有机萃取液;
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得到含所述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浸膏;
用有机溶剂溶解该浸膏形成有机液。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浸提液选自C1-4脂肪醇或其50-100%水溶液;丙酮或其50-100%水溶液、甲乙酮或其50-100%水溶液、乙醚或其50-100%水溶液、甲基乙基醚或其50-100%水溶液、乙酸C1-4烷酯。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萃取的有机极性溶剂选自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乙烷,1,1-二氯乙烷或1,2-二氯乙烷。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为4-15级,所述有机浸提液为50-100%乙醇,并且所述用于萃取的有机极性溶剂为三氯甲烷。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红豆枝叶原料平均放置在各个渗漉段,当流经最后一级渗漉段而收集得到的浸提溶液以毫升为单位的体积达到平均每一个渗漉段所含红豆杉枝叶以克为单位的重量的1-3倍,较好为2倍时,停止向第一级渗漉段加入浸提液,并在最后一级再增加一个渗漉段,随后向第二级渗漉段加入浸提液。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硅胶柱色谱分离时所述用于洗脱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或者紫杉醇的洗脱液选自体积比为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4∶1-1∶1(v/v)的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硅胶柱色谱分离时用于洗脱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或者紫杉醇的洗脱液选自体积比为4∶1-1∶1的C1-C4卤代烷-乙酸C1-C6烷酯。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对得到的产品进行重结晶纯化的步骤。

说明书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红豆杉枝叶中高效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杉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二萜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在自然界它主要存在于红豆杉枝叶中。
1971年Wani等(Wani Mc,et al,J.A.C.S.93,2325,1971.)从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树皮中首次提取得到属于所述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紫杉醇,其结构式如下:

已知紫杉醇对B-16黑色素瘤、L-1210和P-388白血病、MX-1乳腺癌和异种移植的CX-1结肠癌等许多肿瘤模型显示极强的抗癌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它能促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并在其存在下微管不再解体,使癌细胞限制在构架组织内而死亡[Dentsch-HM et al,J.M.C.32(4),788,1989;Manfredi JJ,et al,Phannacolther 25,83,1984]。1992年12月,美国FDA批准BMS公司的紫杉醇作为转移性卵巢癌的二线治疗药;1993年12月又批准该药作为晚期乳腺癌治疗药,目前该药已经在二十多个国家批准上市。
目前提取天然紫杉醇的方法包括先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再从所述混合物中分离紫杉醇。所述提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方法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在容器中装入经干燥和粉碎的红豆杉枝叶,用浸提液浸泡一段时间;
(2)液-固分离后,再加入浸提液对分离的固体再次进行浸泡,分离得到浸提液;
(3)重复步骤(2)。
这种多级浸泡法的缺点是所需时间长,浸提液用量大,从而使得到的产品浓度低,后续除去溶剂的工作量大,限制了浸提效率。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从红豆杉枝叶中高效提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方法。
另外,目前认为紫杉醇的活性结构是其分子结构中的C-13位侧链以及C-4、C-5、C-20位的环氧丙烷结构[陈未名等,药学学报.1990,25(3):27]:

由于紫杉醇疗效显著,使其需求量很大。目前紫杉醇主要靠从红豆杉中分离提取。红豆杉生长非常缓慢,并且在其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一般仅在0.01~0.03重量%之间,在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更低。因此,天然紫杉醇的产量远不能满足要求。有必要寻找新的紫杉醇来源或者其替代品。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是所述紫杉烷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也是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用于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其结构如下:

为了得到更多的紫杉醇原料,国内外开展了利用组织培养、半合成以及全合成等方法来获取紫杉醇的研究,在这些方法中,组织培养获得的产量小,产业化可行性还不成熟;全合成得率低且成本巨大,也难以进行产业化;而利用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进行半合成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却是简便易行。例如,WO98/50378公开了一种以适当保护基保护9-二氢-1 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C-7位羟基,氧化C-9位以及在C-13位加上合适的侧链,合成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方法。
在红豆杉枝叶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含量较高,一般在0.01%~0.08重量%之间,在加拿大红豆杉的枝叶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含量可达0.07%~0.08重量%,是紫杉醇含量的三到四倍以上,加之枝叶为可再生资源,因此利用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为起始原料半合成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商业价值。
因此,除了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醇化合物以外,还需要开发一种从红豆杉枝叶提取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快速高效地分离纯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方法。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用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用有机浸提液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
(2)除去有机浸提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水性浸提液;
(3)用极性有机溶剂对所述水性浸提液进行萃取,得到有机萃取液;
(4)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得到含所述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浸膏;
(5)对所述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以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以4∶1-1∶1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洗脱,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粗溶液;
(6)除去所述粗溶液中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
图1是本发明多级连续渗漉提取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较好实例中的分离纯化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较好实例的渗漉桶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提取紫杉烷类化合物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用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所述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如图1所示,它包括多个串联的渗漉段,使用时先在各个渗漉段加入一定量经干燥的红豆杉枝叶,随后向第一渗漉段缓慢地加入浸提液,该浸提液流经第一渗漉段的红豆杉枝叶后流向第二渗漉段。在后续加入的浸提液的驱动下浸提液逐渐流向最后一个渗漉段。在浸提液流经最后一个渗漉段后,收集一定量的浸提液,停止向第一渗漉段加入浸提液而改向第二渗漉段加入浸提液,即此时第二渗漉段升格为第一渗漉段。原先的第一渗漉段卸料后加入新的未浸提的红豆杉枝叶作为最后一个渗漉段。
停止向第一渗漉段加入浸提液而改成向第二渗漉段加入浸提液地时机取决于渗漉段所含的红豆杉枝叶的量以及浸提液的流量。一般来说,当流经最后一个渗漉段而收集得到的浸提液体积(单位为毫升)达到平均每一个渗漉段所含红豆杉枝叶重量(单位为克)的1-3倍,较好1.5-2.5倍,最好为2倍时,就可实施所述浸提液加料转换。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浸提液可以以连续的方式加入,也可以以间歇的方式加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红豆枝叶原料平均放置在各个渗漉段,当流经最后一级渗漉段而收集得到的浸提液体积(ml)达到每一个渗漉段所含红豆杉枝叶重量(g)的1-3倍时,停止向第一级渗漉段加入提取液,并在最后一级再增加一个渗漉段,随后向第二级渗漉段加入提取液。此时,新增加的渗漉段可以是原第一级渗漉段卸料后再加入新的红豆杉枝叶后形成的。
实施本发明多级连续渗漉提取的渗漉装置无特别的限制。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使用如图3所示的渗漉桶。
图3所示的渗漉桶包括料筒1、底层筛网2和任选的阀门3。所述料筒通常由不锈钢、玻璃、陶瓷等材料制成,它可以是直筒形的,也可以是喇叭形(例如侧面和底面呈120-130℃,较好125℃的夹角)的。料筒1的底面具有一层筛网2,筛网的网孔大小无特别的限制,取决于所需的浸提液流量和红豆杉枝叶的粉碎程度。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筛网是20目的不锈钢筛网。
渗漉桶筛网下方还可任选地包括一个阀门,从而当该渗漉桶退出渗漉流程时可关闭阀门,以免内部残留物流出而造成污染。
所述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的级数无特别限制,但是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所述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较好为4-15级,更好为6-12级,最好为10级。
在浸提前需要对红豆杉枝叶进行干燥。干燥的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其非限定性例子包括加热干燥。干燥后红豆杉枝叶的含水量无特别的限制。但是,如果含水量太高,则会降低制得的紫杉烷类化合物水性浸提液的浓度,造成后处理困难;含水量太低,则会增加干燥所需的成本。因此,一般来说,含水量宜为5%~15重量%,较好为10重量%。
本发明多级连续渗漉法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浸提液。所述有机溶剂无特别的限制,只要它能浸提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即可。所述有机溶剂的非限定性例子包括醇,较好是C1-6脂肪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或它们的50-100%的水溶液;酮,例如丙酮或其50-100%水溶液、甲乙酮或其50-100%水溶液、丁酮、环己酮;醚,例如乙醚或其50-100%水溶液、甲基乙基醚或其50-100%水溶液;酯,例如乙酸C1-4烷酯,如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有机溶剂是浓度为50-100%的甲醇、乙醇或丙酮的水溶液。
为了增加接触表面以提高渗漉效率,一般预先将红豆杉枝叶粉碎成例如粒径为0.5-5mm,较好为1-2mm的粉末。
用本发明有机浸提液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后,除去所述有机浸提溶液中的有机溶剂,由于红豆杉枝叶中含有水分或者使用含水浸提液的缘故,因此得到的是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水性浸提液(也称为含水粗浸膏)。所述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是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例如它可以是加热挥发或减压蒸馏的方法。
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水粗浸膏含有许多非紫杉烷类化合物杂质。为了提高紫杉烷类化合物浸膏的纯度,本发明方法还可包括用极性有机溶剂对其进行萃取的步骤,在实施所述萃取步骤时,先向得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含水浸膏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随后进行萃取。所述水的加入量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能达到萃取的目的即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可容易地确定水的加入量。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水的加入量为含水浸膏体积的0.5-2倍,较好为1倍。萃取步骤使用的极性有机溶剂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该溶剂能作为萃取剂从水溶液中萃取紫杉烷类化合物即可。所述萃取剂的例子包括低级卤代烃,例如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乙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等,较好是三氯甲烷。
本发明用于渗漉的温度可以是常温,也可以在升温下进行以提高渗漉的效率。但是,浸提温度应低于浸提液中有机溶剂的沸点,以免有机物沸腾而影响渗漉效率。
本发明每一个渗漉段还可装有搅拌装置,以进一步提高浸提液与红豆杉枝叶的接触表面,提高浸提率。
本发明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是以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为基准测定的,其测试方法如下:取10g树粉以树粉8倍重量的95%的乙醇多次超声提取,每次2小时,直至提取液以HPLC法检测不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峰存在,将提取液合并,回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以HPLC法测定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含量(外标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得到树粉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含量。另取相当于10g树粉的多级渗漉提取所得的渗漉液,按上述方法定容于100mL容量瓶,以HPLC法测定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含量,与树粉中的含量相比即得提取率。
本发明提取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它可将红豆杉枝叶中99%以上的紫杉烷类化合物提取至浸膏中),提取时间短(提取时间比传统浸提法缩短两倍以上),溶剂用量少(该法溶剂用量为传统浸提法溶剂用量的十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的优点,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有助于环境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红豆杉枝叶自然干燥至含水量为10重量%,粉碎成粒径为1~2毫米的粉末;
2)在10级连续渗漉提取段中用浓度为50%~100%的甲醇、乙醇或丙酮的水溶液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得到浓渗漉液;
3)将所述浓渗漉液减压蒸发至溶液中基本没有甲醇、乙醇或丙酮后得到含水粗浸膏;
4)向该含水粗浸膏中加入等体积水稀释,以氯仿萃取该稀释液;
5)回收氯仿得浸膏,按红豆枝叶的总重量计,紫杉烷类化合物提取率大于95重量%的浸膏得率为5~10重量%。
所述浸膏得率是将最终得到的干浸膏(紫杉烷类化合物提取率大于95重量%)的重量除以用于浸提经干燥的红豆杉枝叶总重量计的。由于本发明采用连续渗漉提取法,因此,所述用于浸提的经干燥的红豆杉枝叶总重量为连续渗漉浸提的各级(n)中经干燥的红豆杉枝叶装填量(m)的总和
2.从所述紫杉烷类化合物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混合物
本发明从上面所述浸膏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混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对所述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以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4∶1-1∶1的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洗脱,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粗溶液;
(2)除去所述粗溶液中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
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硅胶柱层析法无特别的限制,它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硅胶柱层析法。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硅胶柱层析法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
在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前用于溶解含紫杉烷类化合物浸膏的溶剂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该溶剂能够溶解所述浸膏并且能使所述溶液中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吸附在硅胶柱上即可。所述溶剂的非限定性例子有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或其混合物。
用于洗脱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洗脱液为4∶1-1∶1(v/v)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较好为3∶1-1.5∶1(v/v)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可使用4∶1-1∶1(v/v)的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较好为3∶1-1.5∶1(v/v)的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
在本发明中,术语“C4-C8烷烃”是指具有4-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烃或环烷烃,例如正丁烷、异丁烷、叔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环己烷和正庚烷、正辛烷等。术语“乙酸C1-C6烷酯”是指乙酸C1-C6直链或支链烷酯,例如甲酯、乙酯、丙酯、异丙酯、丁酯、叔丁酯、戊酯、异戊酯、己酯等。较好为乙酸C1-C4烷酯,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和乙酸异丙酯,更好为乙酸乙酯。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使用2∶1(v/v)的正己烷-乙酸乙酯作为洗脱液。
接着除去得到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粗溶液中的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所述除去溶剂的方法无特别的限制,可以是本领域的任何方法,只要其对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产品无不利影响即可。例如,它可以采用蒸发、喷雾干燥等方法。
3.分离紫杉醇和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为了得到高纯度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产品,还需对得到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干浸膏进行分离。所述分离步骤包括:将所述干浸膏再次进行硅胶柱层析,用4∶1-1∶1(v/v)的C1-C4卤代烷-乙酸C1-C6烷酯洗脱,收集第4-5个柱体积的流份,得到紫杉醇产品;收集第6-7个柱体积的流份,得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产品。
本发明分离步骤中使用的硅胶柱层析法无特别的限制,它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硅胶柱层析法。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硅胶柱层析法使用与上述分离步骤相同的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的硅胶。
在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前用于溶解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混合物干浸膏的溶剂无特别的限制,只要该溶剂能够溶解所述浸膏并且能使所述溶液中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分别吸附在硅胶柱上即可。所述溶剂的非限定性例子有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或其混合物。
用于洗脱的洗脱液中的乙酸C1-C6烷酯是指乙酸C1-C6直链或支链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叔丁酯、乙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己酯等。较好为乙酸C1-C4烷酯,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和乙酸异丙酯,更好为乙酸乙酯。
洗脱液中C1-C4卤代烷的非限定性例子有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1,3-二氯丙烷、1,1-二氯丁烷、三氟甲烷、1,1,-二氟乙烷、1,3-二氟乙烷等。较好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最好是二氯甲烷。
洗脱液中,C1-C4卤代烷与乙酸C1-C6烷酯的体积比一般为4∶1-1∶1,较好为3∶1-1.5∶1,更好为2∶1。
洗脱时,收集第4-5个柱体积的流份,得到的是紫杉醇产品;收集第6-7个柱体积的流份,得到的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产品。
有时为了得到更高纯度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还可对该分离得到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进行重结晶,所述重结晶使用的溶剂无特别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后,可容易地得知合适的重结晶溶剂。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所述重结晶采用的溶剂选自4∶1-1∶1的乙酸乙酯-正己烷、4∶1-1∶1的乙酸甲酯-正己烷、4∶1-1∶1的乙酸乙酯-环己烷、4∶1-1∶1的乙酸甲酯-环己烷、4∶1-1∶1的乙酸丙酯-正庚烷、4∶1-1∶1的乙酸丙酯-正己烷、4∶1-1∶1的乙酸丙酯-环己烷、4∶1-1∶1的乙酸丁酯-正己烷、4∶1-1∶1的乙酸丁酯-环己烷、4∶1-1∶1的乙酸丁酯-正庚烷等作为溶剂,较好为4∶1-1∶1的乙酸乙酯-正己烷溶剂。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例中所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分离方法的流程图。它包括对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浸膏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混合物,随后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硅胶柱分离,分别得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产品。
同样,还可对得到的紫杉醇产品进行重结晶纯化。重结晶使用的溶剂无特别的限制,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溶剂。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实例中,使用的重结晶溶剂是醇的水溶液,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丙三醇的30-60%(v/v)的水溶液,较好是50%(v/v)的甲醇或乙醇的水溶液。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测试方法
1.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提取率
本发明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提取率的测试方法如下:取10g树粉以树粉8倍重量的95%的乙醇多次超声提取,每次2小时,直至提取液以HPLC法检测不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峰存在,将提取液合并,回收,定容于100mL容量瓶,以HPLC法测定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量A(外标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得到树粉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含量。
另取相当于10g树粉的多级渗漉提取所得的渗漉液,按上述方法定容于100mL容量瓶,以HPLC法测定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含量,与树粉中的含量相比即得提取率。
2.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纯度的测定
以HPLC法测定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纯度(外标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实施例中所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为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LC-10A泵和SPD-10A紫外检测器。
3.紫杉醇的提取率和纯度测定
使用与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相同的测定方法测定所述提取率和纯度。
实施例1
A.制备浸膏
取1Kg经自然干燥至含水量为10重量%的加拿大红豆杉茎叶,粉碎成粒度为1~2毫米的粉末,另取十只250ml的渗漉桶,每只渗漉桶装入50g树粉,按图1所示,以间歇的方式往第一只渗漉捅中加入100ml 95%的乙醇溶液,渗漉液在流经第一只渗漉捅后流入第二只渗漉桶,依次类推,第一只渗漉桶中不断加入100ml 95%的乙醇溶液,直至第十只渗漉桶渗漉完毕,收集第十只渗漉桶的渗漉液直至达到100ml,停止向第一只渗漉桶中加入渗漉液,改成往第二只渗漉桶中加入100ml95%的乙醇溶液,第一只渗漉桶卸料后加入50g干燥树粉作为新的最后一级渗漉段,即将第十只渗漉桶的第二次渗漉液加入第一只渗漉桶,再收集第一只渗漉桶的第一次渗漉液,达到100ml后,停止向第二只渗漉桶加入渗漉液,改成往第三只渗漉桶中加入100ml 95%的乙醇溶液,第二只渗漉桶卸料后加入50g干燥树粉,依次类推。合并500g树粉的浓渗漉液共计1000ml,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加水稀释至约500ml,以100ml氯仿萃取三次,水相以HPLC检查基本无紫杉醇和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峰。减压回收氯仿萃取液,得浸膏30g。
用上述方法测定浸膏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9%。该浸膏提取过程共耗时约8小时。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混合物
对30克步骤A所得浸膏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进行硅胶柱层析,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用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收集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部分,回收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
C.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将所得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溶解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再次经过硅胶柱层析,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以2∶1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收集含紫杉醇的流份(第4-5个柱体积)和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流份(第6-7个柱体积)。
回收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流份的溶剂,得到纯度为95%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经过乙酸乙酯—正己烷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8%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0.36克,产品经NMR确认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另外,回收含紫杉醇流份的溶剂,得到纯度为96%的紫杉醇,经过50%甲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9%的紫杉醇0.12克,产品经NMR确认为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用上述方法测定的红豆杉枝叶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率分别为99%和99.2%。
比较例1
将500g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红豆杉枝叶粉末置于一容器中,每次以8倍树粉重量的乙醇浸提,提取四次,每次5小时,得到95%的乙醇溶液16000mL,提取时间为20小时。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该乙醇溶液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加水稀释至约500ml,以100ml氯仿萃取三次,水相以HPLC检查基本无紫杉醇和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峰。减压回收氯仿萃取液,得浸膏30g。用上述方法测定浸膏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5%。
实施例2
A.制备浸膏
取10Kg经自然干燥至含水量为5重量%的加拿大红豆杉茎叶,粉碎成粒度为2-5毫米的粉末,另取八只2500ml的渗漉桶,每只渗漉桶装入500g树粉,按图1所示,以连续的方式缓慢地往第一只渗漉捅中加入95%的甲醇溶液,渗漉液加入第二只渗漉桶,依次类推,每次收集的渗漉液的体积为500ml,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但是使用氯甲烷代替氯仿进行萃取,共得浸膏320g。
用上述方法测定浸膏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9%。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混合物
对30克步骤A所得浸膏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进行硅胶柱层析,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用1∶1的正己烷—乙酸甲酯梯度洗脱,收集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部分,回收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
C.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将所得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干浸膏溶解在三氯甲烷—乙酸甲酯的混合溶剂中,再次经过硅胶柱层析,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以3∶1的三氯甲烷—乙酸甲酯梯度洗脱,收集含紫杉醇的流份(第4-5个柱体积)和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流份(第6-7个柱体积)。
回收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流份的溶剂,得到纯度为95%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经过乙酸甲酯—正己烷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8%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0.37克,产品经NMR确认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另外,回收含紫杉醇流份的溶剂,得到纯度为96%的紫杉醇,经过5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9%的紫杉醇0.13克,产品经NMR确认为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用上述方法测定的红豆杉枝叶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率分别为99.2%和99.3%。
实施例3
A.制备浸膏
取2000g经自然干燥至含水量为12重量%的的加拿大红豆杉茎叶,粉碎成粒度为0.5~2毫米的粉末,另取12只250ml的渗漉桶,每只渗漉桶装入50g树粉,按图1所示,以间歇的方式往第一只渗漉捅中加入150ml 70%的丙酮溶液,渗漉液在流经第一只渗漉捅后流入第二只渗漉桶,依次类推,第一只渗漉桶中不断加入150ml 70%的丙酮溶液,直至第十二只渗漉桶渗漉完毕,收集第十二只渗漉桶的渗漉液直至达到150ml,然后往第二只渗漉桶中加入150ml 70%的丙酮溶液,第一只渗漉桶卸料后加入50g干燥树粉,将第十二只渗漉桶的第二次渗漉液加入第一只渗漉桶,再收集第一只渗漉桶的第一次渗漉液,达到150ml后,停止向第二只渗漉桶加入渗漉液,往第三只渗漉桶中加入150ml 70%的丙酮溶液,第二只渗漉桶卸料后加入50g干燥树粉,依次类推。合并600g树粉的浓渗漉液共计1800ml,减压回收至气相色谱无丙酮峰,加水稀释至约500ml,以100ml 1,2-二氯乙烷萃取三次,水相以HPLC检查基本无紫杉醇和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峰。减压回收萃取液,得浸膏36g。
用上述方法测定浸膏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9%。该浸膏提取过程共耗时约8小时。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混合物
对30克步骤A所得浸膏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进行硅胶柱层析,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用3∶1的正戊烷—乙酸丁酯梯度洗脱,收集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部分,回收溶剂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
C.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将所得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溶解在二氯乙烷—乙酸丁酯溶剂中,再次经过硅胶柱层析,使用的硅胶购自山东芝罘硅胶厂,以1.5∶1的1,1-二氯乙烷—乙酸丁酯梯度洗脱,收集含紫杉醇的流份(第4-5个柱体积)和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流份(第6-7个柱体积)。
回收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流份的溶剂,得到纯度为95%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经过乙酸乙酯—环己烷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8%的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0.344克,产品经NMR确认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另外,回收含紫杉醇流份的溶剂,得到纯度为96%的紫杉醇,经过40%丙三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9%的紫杉醇0.115克,产品经NMR确认为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用上述方法测定的红豆杉枝叶中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率分别为99.2%和99.3%。
实施例4
A.制备浸膏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连续渗漉红豆杉枝叶粉,但是使用90%乙醚作为浸提液,使用1,1-二氯乙烷作为萃取剂,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8.5%。该浸膏提取过程共耗时约8.5小时。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用与实施例1相同方法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但是第一次洗脱使用2∶1的石油醚-乙酸丁酯,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第二次洗脱使用2∶1的1,1-二氯丙烷-乙酸丁酯,分别收集含紫杉醇的流份(第4-5个柱体积)和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流份(第6-7个柱体积)。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回收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得到0.345g产品,提取率为98.5%,NMR确认其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另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回收紫杉醇,得到0.112克产品,提取率为99.2%,NMR确认其为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实施例5
A.制备浸膏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连续渗漉红豆杉枝叶粉,但是使用乙酸乙酯作为浸提液,使用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8.0%。该浸膏提取过程共耗时约9小时。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用与实施例2相同方法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但是第一次洗脱使用3.5∶1的正丁烷-乙酸丙酯,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第二次洗脱使用2∶1的1,1,-二氟乙烷-乙酸甲酯,分别收集含紫杉醇的流份和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流份。分别进行重结晶纯化后,使用NMR确认其分别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提取率分别为98%和99%。
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实施例6
A.制备浸膏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连续渗漉红豆杉枝叶粉,但是使用98%甲基乙基醚水溶液作为浸提液,使用氯乙烷作为萃取剂,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8.0%。该浸膏提取过程共耗时约9小时。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用与实施例4相同方法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但是第一次洗脱使用3.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干浸膏;第二次洗脱使用2.5∶1的1,2-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分别得到紫杉醇和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使用用NMR确认其分别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紫杉醇的提取率为98.8%,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提取率为99%。
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实施例7
A.制备浸膏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连续渗漉红豆杉枝叶粉,但是使用98%甲乙酮作为浸提液,使用1,1-二氯乙烷作为萃取剂,结果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8.5%。该浸膏提取过程共耗时约8.5小时。
B.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
用与实施例2相同方法分离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但是第一次洗脱使用3.2∶1的正戊烷-乙酸戊酯,得到含紫杉醇和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的干浸膏;第二次洗脱使用2∶1的三氟甲烷-乙酸甲酯,分别得到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使用NMR确认其为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提取率为99%,紫杉醇的提取率为99.3%。
紫杉醇:
1H-NMR数据(CDCl3)δ:16~19CH3:1.63(3H,S),1.25(3H,S),1.78(3H,S),1.81(3H,S);OAc(CH3):2.10(3H,S),2.23(3H,S)
13C-NMR数据(CDCl3)δ:(1~20)78.2,73.1,46.2,82.8,83.7,36.8,69.8,56.7,209.7,76.1,135.1,138.4,76.5,35.3,42.9,22.1,27.9,14.3,12.5,76.4;OBzC=O:166.5,130.2,130.0,128.4,133.2,1’~3’:170.5,73.2,54.1,Ph:138.3,126.9,128.2,127.5,NBzC=O:167.0,133.2,126.8,131.2;OAc(CH3):20.3,21.2;(C=O):170.0,170.1。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
1H-NMR(CDCl3)δ:16~19CH3:1.62(3H,S),1.43(3H,S),2.37(3H,S),2.06(3H,S);OAc(CH3):2.02(3H,S),2.05(3H,S),2.06(3H,S)。
13C-NMR(CDCl3)δ:(1~20)78.3,73.7,38.6,81.3,84.8,33.2,69.5,57.5,36.4,75.6,135.7,142.6,71.2,38.4,43.8,22.3,28.4,15.7,14.1,76.8,OBzC=O:166.7,131.5,127.9,130.7,133.6,OAc(CH3):21.2,22.7,22.6;(C=O):170.1,171.1,170.5。
由上面描述可见,以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为例,用本发明方法从500g树粉中提取紫杉烷类化合物约需1000mL 95%的乙醇,提取时间约需8小时;如果按传统浸提法操作,则需95%的乙醇16000mL,提取时间为20小时。即其溶剂用量为本发明方法的16倍。因此,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提高浸提效率,减少溶剂用量,有助于降低成本并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另外,使用本发明方法,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化合物的提取效率最高可达99.3%,这是现有技术未提到的。因此,使用本发明提取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提取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从红豆杉中提取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方法,它依次包括如下步骤:用多级连续渗漉提取法用有机浸提液对红豆杉枝叶进行浸提,得到含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有机浸提溶液;对得到的有机液进行硅胶柱层析,以4111的C4C8烷烃乙酸C1C6烷酯或者以4111石油醚乙酸C1C6烷酯洗脱,得到含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III和紫杉醇的粗溶液;除去所述粗溶液中的溶剂,用4111的C1C4卤代烷乙酸C1C6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