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0847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6798.7

申请日:

2012.11.05

公开号:

CN104798130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0K 11/178申请日:20121105|||公开

IPC分类号:

G10K11/178; B60R11/02

主分类号:

G10K11/178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矢野敦仁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李辉; 龚晓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其输入以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余弦波;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其输入以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正弦波;控制信号加法器(105),其将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的输出与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的输出相加而输出控制信号;滤波系数更新部(106),其更新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的滤波系数;以及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其根据控制信号和控制频率,计算对控制频率进行校正的频率校正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该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具有:
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其被输入以根据发出振动噪声的振动噪声源确定的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余弦波信号;
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其被输入以所述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正弦波信号;
控制信号加法器,其输出将所述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的输出与所述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的输出相加而得到的控制信号;
滤波系数更新部,其根据误差信号、所述余弦波信号和所述正弦波信号来更新所述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和所述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的系数,其中,所述误差信号是根据所述振动噪声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的二次振动噪声之间的干涉的结果而得到的;以及
频率校正值计算部,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计算对所述振动噪声的频率与所述控制频率之间的偏差进行校正的频率校正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该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具有:余弦波生成器,其产生以所述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所述余弦波信号;以及正弦波生成器,其产生以所述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所述正弦波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根据由所述控制信号求出的频率与所述控制频率之间的差值来计算所述频率校正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根据由所述控制信号求出的频率与由所述余弦波信号或所述正弦波信号求出的频率之间的差值来计算所述频率校正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与所述余弦波信号或所述正弦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时间变化来计算频率的差值。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的符号的反转时刻与所述余弦波信号 或所述正弦波信号的符号的反转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变动来检测所述相位差的时间变化。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通过计算过去的频率校正值的平均值来计算所述频率校正值。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控制信号的频率大于所述控制频率的情况下,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输出正的规定的频率校正值,在所述控制信号的频率小于所述控制频率的情况下,所述频率校正值计算部输出负的规定的频率校正值,使得所述振动噪声的频率与所述控制频率之间的偏差收敛在由所述规定的频率校正值所决定的范围内。

说明书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由旋转设备的旋转周期决定的控制频率使得产生控制信号来降低振动噪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降低由车辆的发动机等旋转设备发出的振动噪声的装置,公知有使用了自适应陷波滤波器(Adaptive Notch Filter)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Active Noise Control Apparatus)。这种现有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将由旋转设备的旋转周期确定的振动噪声的频率定为控制频率,生成在该控制频率下与振动噪声的相位相反的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二次振动噪声输出使其与振动噪声干涉,由此,降低了振动噪声。
这里,产生如下问题:当因旋转设备的周期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或信号延迟等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与控制频率之间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振动噪声的降低效果降低。
针对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根据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系数的变动来校正控制频率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78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存在如下课题:当根据在复平面上投影了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滤波系数时的偏角变化来校正控制频率进行实时处理的情况下,偏角的计算处理负荷较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较低的计算处 理负荷自行校正控制频率的偏差,稳定地降低振动噪声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其被输入以根据振动噪声源确定的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余弦波;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其被输入以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正弦波;控制信号加法器,其输出将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的输出与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的输出相加而得到的控制信号;滤波系数更新部,其更新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和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的滤波系数;以及频率校正值计算部,其根据控制信号,计算对振动噪声的频率与控制频率之间的偏差进行校正的频率校正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根据控制信号来决定控制频率的频率校正值,由此,能够以较低的计算处理负荷减少控制频率与实际的振动噪声频率之间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在没有进行控制频率的校正的有源噪声控制装置中,对比说明滤波系数的时间变化与余弦波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3是在没有进行控制频率的校正的有源噪声控制装置中,对比说明滤波系数的时间变化与余弦波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频率校正值计算部中的、根据余弦波信号或正弦波信号与控制信号来决定控制频率的频率校正值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连接有设置在外部的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和振动噪声传感器300。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被 输入作为控制对象的振动噪声源400的振动噪声的频率信息,并输出根据所输入的频率信息生成的控制信号。
这里,振动噪声的频率信息例如可以按照如下等方法得到:如果振动噪声源是机动车的发动机,则根据点火脉冲周期来测量发动机的旋转频率,将该旋转频率与作为对象的振动噪声的发动机旋转次数对应地扩大常数倍。并且,如果是利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的风扇,则可以根据电动机的极数和/或电源频率、风扇的叶片枚数等求出作为对象的NZ声的频率。这样,振动噪声的频率信息的取得可以适当使用分别适用于作为对象的振动噪声源的方法。
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将从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输入的控制信号转换成用于消除从振动噪声源400产生的振动噪声的二次振动噪声并输出,例如能够借助扬声器或者致动器等实现。
从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输出的二次振动噪声在二次路径500中传播,与从振动噪声源400产生的振动噪声干涉,降低该振动噪声。这里,二次路径500被定义为从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输出的二次振动噪声在传播到振动噪声传感器300为止的期间中通过的路径。
振动噪声传感器300检测作为因振动噪声与二次振动噪声之间的干涉而产生的作为残留振动噪声的误差,并将检测到的误差作为误差信号输出到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例如可以借助麦克风、振动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等实现。
接着,对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具有:控制频率设定部101、余弦波生成器102、正弦波生成器103、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控制信号加法器105、滤波系数更新部106以及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这里,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是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是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
控制频率设定部101根据从外部输入的频率信息与从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输入的控制频率校正值来设定控制频率。
余弦波生成器102是产生与由控制频率设定部101设定的控制频率对应的余弦波信号的信号生成器。余弦波生成器102向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输出所产生的余弦波信号。正弦波生成器103是产生与由控制频率设定部101设定的控制频率对应的正弦波信号的信号生成器。正弦波生成器103向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输出所产生的正弦 波信号。
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针对来自余弦波生成器102的余弦波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且,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针对来自正弦波生成器103的正弦波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控制信号加法器105将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104b的输出相加,输出控制信号。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进行说明,但是,控制信号是被转换成用于降低振动噪声的2次振动噪声的信号。
滤波系数更新部106根据由余弦波生成器102输出的余弦波信号、由正弦波生成器103输出的正弦波信号以及来自振动噪声传感器300的误差信号来更新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104b的滤波系数。滤波系数更新部106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由参照信号滤波器108和滤波系数计算部109构成。
参照信号滤波器108是使用根据二次路径500的传递特性决定的传递特性参数,根据来自余弦波生成器102的余弦波信号与来自正弦波生成器103的正弦波信号来合成参照信号的滤波器。滤波系数计算部109根据来自参照信号滤波器108的参照信号与来自振动噪声传感器300的误差信号,使用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等自适应算法来更新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104b的滤波系数。
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根据来自控制频率设定部101的控制频率与来自控制信号加法器105的控制信号,将用于校正控制频率与振动噪声的频率的偏差的频率校正值输出到控制频率设定部101。
接着,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向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内的控制频率设定部101输入表示振动噪声频率的频率信息。控制频率设定部101根据该频率信息与后述的来自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的频率校正值Δf(n)求出控制频率f(n),对余弦波生成器102与正弦波生成器103设定控制频率f(n)。控制频率f(n)可以根据振动噪声的频率信息所指示的频率F(n)与频率校正值Δf(n),例如以下式1的方式决定。
[式1]
f(n)=F(n)+Δf(n)
其中,n为正整数,表示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采样时刻。
在频率信息所指示的频率F(n)与控制频率不存在偏差的情况下,或者在装置刚刚开始进行动作之后的情况下等,也可能发生频率校正值为Δf(n)=0、f(n)=F (n)的情况。
余弦波生成器102向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滤波系数更新部106输出控制频率f(n)的余弦波信号x0(n)。并且,正弦波生成器103向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和滤波系数更新部106输出控制频率f(n)的正弦波信号x1(n)。
当被输入余弦波信号x0(n)时,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进行将滤波系数w0(n)与余弦波信号x0(n)相乘的处理。另一方面,当被输入正弦波信号x1(n)时,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进行将滤波系数w1(n)与正弦波信号x1(n)相乘的处理。并且,控制信号加法器105对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与104b的输出进行加算处理而生成控制信号d(n),并输出到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控制信号d(n)由下式2表示。
[式2]
d(n)=w0(n)·x0(n)+w1(n)·x1(n)
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将从控制信号加法器105输出的控制信号d(n)转换成二次振动噪声并输出。从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输出的二次振动噪声在二次路径500中传播。受到二次路径500的传递特性影响的二次振动噪声与从振动噪声源400产生的振动噪声发生干涉,而降低振动噪声。
振动噪声传感器300检测降低后的振动噪声,即振动噪声与二次振动噪声之间的相加结果,即作为残留振动噪声的误差,并生成误差信号e(n)。将由振动噪声传感器300生成的误差信号e(n)输入到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0内的滤波系数更新部106。
滤波系数更新部106通过误差信号e(n)、余弦波信号x0(n)与正弦波信号x1(n),例如如下所示更新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104b的滤波系数。
当被输入余弦波信号x0(n)与正弦波信号x1(n)时,滤波系数更新部106内的参照信号滤波器108根据传递特性参数C0(f(n))、C1(f(n)),如下式3所表示的那样生成参照信号r0(n)、r1(n)。
[式3]
r0(n)=C0(f(n))·x0(n)-C1(f(n))·x1(n)
r1(n)=C1(f(n))·x0(n)+C0(f(n))·x1(n)
在此,传递特性参数C0(f(n))、C1(f(n))是通过规定的方法并根据控制频率f(n)的二次路径500的传递特性而预先决定的参数。即,参照信号滤波器108 根据从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到振动噪声传感器300的二次路径的传递特性,根据作为具有控制频率f(n)的信号的x0(n)、x1(n)生成参照信号r0(n)、r1(n)。
滤波系数计算部109根据来自参照信号滤波器108的参照信号r0(n)、r1(n)以及来自振动噪声传感器300的误差信号e(n),如下式4所示的那样,逐次更新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的滤波系数w0(n)和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的滤波系数w1(n)的值。
[式4]
w0(n+1)=w0(n)+μ·r0(n)·e(n)
w1(n+1)=w1(n)+μ·r1(n)·e(n)
在此,μ是用于调整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自适应能力的更新步长,由规定的方法决定。
此外,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根据来自控制频率设定部101的控制频率f(n)以及来自控制信号加法器105的控制信号d(n),对控制频率f(n)与实际的振动噪声源400的振动噪声的频率偏差进行检测,而将下一时刻n+1的频率校正值Δf(n+1)提供给控制频率设定部101。控制频率设定部101在下一时刻n+1,根据时刻n+1的频率信息F(n+1)和频率校正值Δf(n+1)来设定控制频率f(n+1)。
这里,对能够根据控制信号d(n)来检测控制频率f(n)与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之间的偏差的理由以及频率校正值Δf(n+1)的决定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当在控制频率f(n)与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从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输出的二次振动噪声与振动噪声的相位关系是随频率的偏差而时刻变化的。即使二次振动噪声在开始阶段相对于振动噪声为完全相反的相位,通过它得到了最大的振动噪声降低效果,相位关系也发生变化,由此逐渐地偏离相反相位,因此,振动噪声的降低效果会逐渐变弱。
与此相对,滤波系数更新部106根据MSE(均方误差)标准,以使误差信号e(n)最小化的方式更新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104b的系数。这里,作为二次振动噪声源的控制信号d(n)可以根据所述式2改写为下面的式5、式6。
[式5]
d(n)=w0(n)cos(2πf(n)n/Fs)+w1(n)sin(2πf(n)n/Fs)
=A(n)sin(2πf(n)n/Fs+θ(n))
Fs:采样频率
[式6]
A(n)=(w0(n))2+(w1(n))2]]>
θ(n)=arctan(w0(n)w1(n))]]>
式6中示出了控制信号d(n)的相位通过系数w0(n)、w1(n)而可变的情况。如果滤波系数更新部106以使误差信号e(n)最小化的方式持续更新滤波系数w0(n)、w1(n),则必然地以维持二次振动噪声相对于振动噪声为相反相位关系的方式,始终持续校正作为二次振动噪声源的控制信号d(n)的相位。其结果为,控制信号d(n)的频率偏离控制频率f(n)而与振动噪声的频率一致。
图2是不具有控制频率校正单元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中的、在控制频率比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高的情况下的滤波系数w0(n)(图中111)、w1(n)(图中112)的时间变化与余弦波生成器102的余弦波信号x0(n)(图中113)和控制信号d(n)(图中114)的波形的例子。在该示例中,随着滤波系数w0(n)、w1(n)的连续性变化,控制信号d(n)的频率以与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一致的方式变得比余弦波信号x0(n)的频率即控制频率低。
并且,图3是控制频率比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低的情况的例子,向各个曲线图线标注与图2相同的标号。在该情况下,控制信号d(n)的频率变得比余弦波信号x0(n)的频率高。
因此,能够通过调查控制信号d(n)的频率,来确定实际的振动噪声频率,还能够决定需要的频率校正值Δf(n+1)。在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中,测量控制信号d(n)的频率f’(n),并根据该频率f’(n)与控制频率f(n)之差,如下式7所示求出频率校正值Δf(n+1)。
[式7]
Δf(n+1)=f′(n)-f(n)
由于控制信号d(n)是正弦波信号,因此,该频率f’(n)能够容易地测量。例如通过根据控制信号d(n)的正负符号反转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周期,并将该周期换算成频率而求出f’(n)。
在信号的采样频率较粗略的情况下求出的f’(n)有时会产生少许的误差或偏差,但是,能够通过例如借助下式8将Δf(n+1)平均化,而以更高精度求出频率校正值。
[式8]
Δf(n+1)=α·Δf(n)+(1-α)·(f′(n)-f(n))
其中,α为满足0≦α≦1的规定的常数。
并且,在控制信号的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根据距产生规定次数的符号反转的时间和每单位时间的过零数来测量频率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由于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7所进行的运算处理非常简单,因此,能够不给处理器带来较大的负荷地校正频率的偏差。
此外,由于余弦波信号x0(n)、正弦波信号x1(n)以及控制信号d(n)是都在装置内部生成的信号,因此能够完全不包含噪声地稳定且高精度地求出频率校正值Δf(n+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根据控制信号求出频率校正值来校正控制频率,由此,能够以简单的计算处理消除控制频率与实际的振动噪声频率的偏差。
并且,通过在内部生成余弦波信号x0(n)与正弦波信号x1(n),而余弦波信号x0(n)以及正弦波信号x1(n)能够不受噪声等干扰的影响地高精度地消除控制频率与实际的振动噪声频率的偏差。
并且,通过将频率校正值平均化,由此,即使在采样频率较粗略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求出频率校正值。
实施方式2.
即使为不在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内部生成作为控制信号d(n)的源的余弦波信号x0(n)、正弦波信号x1(n),而从外部输入这些信号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结构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方式2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结构图。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与图1相同的标号。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600连接有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700和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200。在图4中,601是频率校正值计算部。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600使与从外部的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700输入的振动噪声的频率对应的余弦波信号x0(n)、正弦波信号x1(n)分别通过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104b,利用控制信号加法器105进行相加而输出控制信号d(n)。频率校正值计算部601根 据控制信号d(n)以及余弦波信号x0(n)或者正弦波信号x1(n)来计算频率校正值Δf(n),并向外部的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700输出Δf(n)。
像实施方式1的说明所描述的那样,由于控制信号d(n)的频率因滤波系数更新部106的动作而接近实际的振动噪声的频率,因此,频率校正值计算部601能够通过测量控制信号d(n)的频率f’(n)以及余弦波信号x0(n)或者正弦波信号x1(n)的频率f(n),并从f’(n)中减去f(n)而计算出频率校正值Δf(n)。
关于控制信号d(n)、余弦波信号x0(n)或者正弦波信号x1(n)的频率,像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所描述的那样,只要根据各个信号的正负符号反转的时间间隔求出周期,就能够计算出频率。
或者,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d(n)与余弦波信号x0(n)或者正弦波信号x1(n)之间的符号反转时机的时间间隔的变化来求出彼此的信号的相位差的时间变化,由此决定频率校正值。例如只要观察符号从负反转到正的时刻,就可以看出各个信号的相位通过0度的时刻。因此,只要在余弦波信号x0(n)或者正弦波信号x1(n)的符号从负反转到正后,同样地测量控制信号d(n)的符号从负反转到正的时间间隔,就可以看出从前者的相位通过0度到后者的相位通过0度为止的时间间隔。如果继续测量,就能够观测两者之间的相位差的时间变化,可以据此决定出频率校正值Δf(n)。
此外,也可以将频率校正值Δf(n)决定为规定的绝对值的正和负的固定值。以下,使用图5的流程图对该步骤的具体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01中,测量从余弦波信号x0(n)从负反转为正到控制信号d(n)的符号从负反转到正为止的时间间隔T(k)。这里,k表示时间间隔的测量次数。另外,在该例中为余弦波信号x0(n),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正弦波信号x1(n)。
在步骤S02中,判定下式9是否成立。
[式9]
|T(k)-T(k-1)|<Tav(k-1)·β
式9是判定时间间隔变化的大小与目前的平均值相比是否大于规定倍以上的条件式。Tav(k-1)是时间间隔T(k)的变化大小的移动平均值,β为规定的常数。当控制信号d(n)或者余弦波信号x0(n)比另一方延迟一个周期以上时,由于|T(k)-T(k-1)|暂时地变大,而无法准确地确定频率校正值Δf(n),因此,对它们进行检测是步骤S02的目的。在式9成立的情况下,转入步骤S03,在不成立的情况下, 转入步骤S08。
在步骤S03中,通过下式10更新Tav(k)。
[式10]
Tav(k)=Tav(k-1)·γ+|T(k)-T(k-1)|·(1-γ)
在此,γ是满足0<γ<1的常数。
在步骤S04中,判断T(k)<T(k-1)是否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由于控制信号d(n)相对于余弦波信号x0(n)的相位差逐渐缩小,因此,判断为余弦波信号x0(n)的频率比控制信号d(n)的频率低,而转入步骤S05。在不成立的情况下,转入步骤S06。
在步骤S05中,设定频率校正值Δf(n+1)=p,并结束处理。这里,p为规定的常数,p>0。
在步骤S06中,判断T(k)>T(k-1)是否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由于控制信号d(n)相对于余弦波信号x0(n)的相位差逐渐扩大,因此,判断为余弦波信号x0(n)的频率比控制信号d(n)的频率高,而转入步骤S07。在不成立的情况下,转入步骤S09。
在步骤S07中,设定频率校正值Δf(n+1)=-p,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S09中,由于通过步骤S04、步骤S06的结果确认到T(k)=T(k-1)的情况,因此,判断为余弦波信号x0(n)与控制信号d(n)的相位差没有变化,两者为相同的频率,因此,设定频率校正值Δf(n+1)=0,并结束处理。
并且,在步骤S08中,检测出在步骤S02中因一个周期以上的信号的相位延迟而导致|T(k)-T(k-1)|暂时地变大的情况,因此,不更新Tav(k),而设定Tav(k)=Tav(k-1)。并且,在该情况下,由于不能求出准确的Δf(n),因此转入步骤S09而设定频率校正值Δf(n+1)=0,并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700根据由振动噪声控制装置600输出的频率校正值Δf(n)来校正余弦波信号x0(n)、正弦波信号x1(n)的频率,由此,这些信号与实际的振动噪声之间的频率偏差逐渐缩小,而收敛在±p以内。
由于以上的运算处理由简单的四则运算、信号的符号校验、条件分支构成,因此,非常简单而能够不给处理器带来负担地来执行。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即使 为在装置的内部不生成余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而从外部输入这些信号的结构,也能够通过根据控制信号以及余弦波信号或者正弦波信号求出频率校正值,向外部的正弦波/余弦波信号生成器输出所述频率校正值而校正频率的偏差。在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中不包含正弦波/余弦波信号生成器的情况,在要求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的小型化和削减处理器处理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另外,由信号的符号检验以及简单的四则运算、条件分支来构成频率校正值的运算,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求出频率校正值。
另外,通过使频率校正值的大小为规定的常数值,由此,能够将频率的偏差收敛于常数值的范围内。
另外,实施方式2的频率校正值计算部不仅可以应用于在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中不包含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在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中包含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的情况。
标号说明
100: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101:控制频率设定部;102:余弦波生成器;103:正弦波生成器;104a、104b:控制信号滤波器;105:控制信号加法器;106:滤波系数更新部;107:频率校正值计算部;108:参照信号滤波器;109:滤波系数计算部;111:滤波系数w0(n);112:滤波系数w1(n);113:余弦波信号x0(n);114:控制信号d(n);200:二次振动噪声输出器;300:振动噪声传感器;400:振动噪声源;500:二次路径;600: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601:频率校正值计算部;700:余弦波/正弦波生成器。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有源振动噪声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其输入以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余弦波;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其输入以控制频率进行振动的正弦波;控制信号加法器(105),其将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的输出与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的输出相加而输出控制信号;滤波系数更新部(106),其更新第1控制信号滤波器(104a)和第2控制信号滤波器(104b)的滤波系数;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