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06942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24296.X

申请日:

2003.12.29

公开号:

CN1511988A

公开日:

2004.07.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B27/08

主分类号:

D04B27/08

申请人: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K·奥布曼; K·布兰德尔

地址:

联邦德国奥伯斯豪森

优先权:

2002.12.28 DE 20220055.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强;赵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借助可针座杆(6)围绕一织针支轴(9)的轴线(8)转动的织针(7)和可借助沉降片杆(12)围绕一沉降片支轴(14)的轴线(13)转动的握持沉降片(11)的经编机。本发明可提高经编机的工作速度。为此规定了,握持沉降片(11)的圆形轨迹(19)至少一部分与织针(7)的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最大值为45°的角(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可借助针座杆绕一植针支轴的轴线转动的织针和可借 助沉降片杆绕一沉降片支轴的轴线转动的握持沉降片的经编机,其特 征在于,该握持沉降片(11)的运动轨迹(19)至少一部分与该织针 (7)的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最大为45°的角(α)。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该握持沉降片(11) 在一条圆形轨迹上导向移动,该圆形轨迹在整个运动范围内与该织针 (7)的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最大为45°的角(α)。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该沉降片杆(12) 具有一个长度,其中,在该沉降片支轴(14)的轴线(13)和该握持 沉降片(11)之间的距离(X)最大为100毫米。
4: 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在该握持沉 降片(11)的脱圈位置上,在该握持沉降片(11)和该沉降片支轴(14) 的轴线(13)之间的一条连线(20)与该织针运动方向包夹出一个至 少为50°的角(β)。
5: 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该沉降片支 轴(14)和该织针支轴(9)被被布置在一个水平平面中。
6: 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该沉降片杆 (12)被构造成双臂杆的形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该沉降片杆(12) 的两个有效杆臂(15,16)的长度相差最大为20%。

说明书


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借助针座杆围绕一织针支轴的轴线转动的织针和可借助沉降片杆围绕一沉降片支轴的轴线转动的握持沉降片的经编机。

    背景技术

    例如,德国专利DE-PS 608003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经编机。在这里,如此选择选择支轴位置,即当各杆件如针座杆和沉降片杆在共同针织工作中既不产生碰撞,又不以其它方式碍事。

    德国专利DE-PS 1760140公开了另一个这种类型的经编机。在这里,与脱圈沉降片组合成一体的握持沉降片实际上进行水平运动,而织针与之相对比比较陡地运动。织针支轴可以与一个导针片支轴一起围绕同一轴线转动,导针片通过一个导针片杆被固定在该导针片支轴上。

    DE-OS 44 05 793描述另一个具有针座杆和沉降片杆的经编机。这些杆受的一曲轴传动机构的控制,该曲轴传动机构通过推杆与这些杆连接。在已知的织机中,针座杆支轴的位置和沉降片杆支轴的位置相互间隔得较远,其原因在于,因其上固定着织针的针座的占地要求而留有较少的可用空间,因而这些控制位置离回转点很远。尤其是在沉降片杆回转点上发现这样的情况。

    这有两个缺点,一个缺点就是,沉降片杆的尺寸必须保持足够大,以缩短从支轴到控制点的距离。这又造成杆质量比较大,而这对织机运转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缺点是,由于从回转点到控制点的距离较大,所以沉降片运动只能是近似直线的,这样的运动被限制为基本上在一水平面内地前后运动。由于织针必须进行较大的行程,所以,这限制了织机的工作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高经编机的工作速度。

    这一任务在上述类型的经编机中是这样解决的,即握持沉降片的运动轨迹至少一部分与织针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最大为45°的角。

    通过这种实施方式实现了,在此也可与脱圈沉降片组合成一体的握持沉降片的运动轨迹具有一个与织针运动方向相反的分量。当握持沉降片位于脱圈位置上时,这是特别适用的。即在这种情况下,握持沉降片可以反作用于织针。由此一来,既缩短织针运动距离,又缩短沉降片运动距离。当然,成圈机件的运动距离越短,所需时间相应越短。因而,织机可以更快速地运转。

    握持沉降片在一圆形轨迹上导向移动,该圆形轨迹在整个运动范围内与织针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最大为45°的角。由此保证了位于脱圈位置的握持沉降片与织针运动方向包夹出一个明显小于45°的角。即便当握持沉降片与织针不是精确地相互运动,而是在其运动过程中总存在一定的角度差时,通过上述方式,仍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添加上握持沉降片与织针的运动,这可以造成行程的进一步缩短。

    沉降片杆最好具有一长度,其中,在沉降片支轴和握持沉降片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00毫米。这有两个优点,其一,在仅有100毫米小间距的情况下,可以使运动轨迹精确地完成半径只有100毫米的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可以这样布置,即在脱圈瞬间,沉降片运动轨迹与织针运动轨迹包夹出所需的较小角度,从而使沉降片和织针以较大的运动分量相对运动,以便缩短各自的行程。另一优点是,较小的沉降片杆还具有相应较小的质量,从而可使沉降片杆更快加速。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可保持在较低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装为较短的沉降片杆以及在脱圈时的向下运动,可将织机运转速度从3300U/分钟提高到3800U/分钟。在相同转速条件下有明显小的噪音。换句话说,现在,人们以约3700U/分钟速度运转织机,以便获得与先前约为3.300U/分钟时同样的噪音水平。

    在握持沉降片的脱圈位置上,位于握持沉降片和沉降片支轴之间的一条连线最好与织针运动方向包夹出一个至少为50°的角。在45 °夹角时,握持沉降片的运动分量与织针运动方向相反地具有这样一个部分,即该部分等于握持沉降片运动的二次平方根倍。夹角越大,则该运动分量部分越大。不过,因为在织针运动和沉降片运动间存在冲突的危险,所以夹角不应为90°。由此,优选50°-约70°的夹角。

    沉降片支轴和针座支轴最好布置在一个水平平面内。由此显著缩短了从支轴到沉降片杆控制点的距离。这也意味着,沉降片杆的尺寸可以很小,这导致更小的质量和进而更高的工作速度。

    沉降片杆优最好布置成双臂杆的形状。其中一个杆可被用于引导沉降片,另一杆被用于作用于一推杆。这就扩大了可控性。

    此外,沉降片杆的两个有效杆臂的长度最好彼此相差最大为20%。也可以说,这两个杆臂可以一样长。这对力的传递有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唯一一幅附图是一经编机一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形式

    一经编机1具有多个固定在一梳栉杆4上的梳栉2、3和一个固定在一针座杆6上的织针座5。织针座5和针座杆6如虚线部分所示。在织针座5上固定有多个织针7。针座杆6可以围绕一织针支轴9的轴线8转动。由于织针7到轴线8的距离较长,所以,织针7的运动几乎是线性的。

    在一个沉降片座10上设有多个握持沉降片11。由于这些握持沉降片11在指向附图平面的方向上前后布置,因此在图中仅可看到一个握持沉降片。沉降片座10被固定在可围绕一沉降片支轴14的轴线13转动的沉降片杆12上。沉降片杆12成双臂杆的形状,它有一个固定在沉降片座10上的第一杆臂15和一个第二杆臂16,一个推杆17在一控制点18上作用于第二杆臂16。

    在沉降片支轴14的轴线13和成握持脱圈沉降片组合件形式的握持沉降片11之间的距离X仅约为100毫米。由于握持沉降片11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所以测量该距离就以一个在握持沉降片11上的点为基础,该点对应于脱圈位置的工作点。

    由于从沉降片支轴14的轴线13到握持沉降片11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因此,握持沉降片11具有一个与圆形轨迹相应的运动轨迹19。在此,这样布置支轴14,即在运动轨迹19的每一段上,运动轨迹19与织针7的近似呈线性的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为45°的角α。如果在整个运动轨迹范围被不能遵守这一条件,则这个较小的夹角α至少也适用于脱圈位置。如此通过简单方式做到这一点,即沉降片支轴14和织针支轴9以其轴线13、8被大致布置在一个水平平面中。在此,沉降片支轴14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握持沉降片11横错开,从而使握持沉降片11与沉降片支轴14轴线13的连线20与织针7运动方向包夹出一个45°的角β。这也同样适用于脱圈位置。

    这种布置的结果是,沉降片11的运动轨迹19具有一个在脱圈时与织针运动方向相反的分量。就是说,织针7和握持沉降片11相对运动。由此缩短了织针7和握持沉降片11的运动行程。如果运动距离较短,则其返程所用时间也较短。织机可以以较高速度运转。

    此外,沉降片杆12由距离X比较短而可被设计成有较小质量。相应地,握持沉降片11的加速需要较小的力。这样就减小了磨损,同时使机器获得更高的运转速度。由于推杆17被设置在作为沉降片座10的另一杆臂16上,所以也可以缩短沉降片支轴14与控制点18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小沉降片杆12的质量。

    沉降片杆12的两个杆臂15、16基本上是等长的,其长度差异最大为20%。这产生了有利的控制特性。

    当然,经编机1还有其它部件,如可绕导针片支轴42转动地支承在导针片杆41上的眼子针30或导针片40。但为了清楚起见,这些部件在图中仅示意性地示出。

经编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编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编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编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编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借助可针座杆(6)围绕一织针支轴(9)的轴线(8)转动的织针(7)和可借助沉降片杆(12)围绕一沉降片支轴(14)的轴线(13)转动的握持沉降片(11)的经编机。本发明可提高经编机的工作速度。为此规定了,握持沉降片(11)的圆形轨迹(19)至少一部分与织针(7)的运动轨迹包夹出一个最大值为45的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