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66927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00207.2

申请日:

1998.01.07

公开号:

CN1222669A

公开日:

1999.07.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3.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1.7|||公开

IPC分类号:

F27B14/00

主分类号:

F27B14/00

申请人:

苏逸隆;

发明人:

苏逸隆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新东街一巷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林应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于一炉体的外壳内侧周缘及底部涂布一层可铸性耐热材,再于该可铸性耐热材底部的表面铺上一层耐火的隔热砂,将预铸完成的保温坩锅置于该隔热砂上,继续以隔热砂填入,使保温坩锅周侧形成一砂层;该保温坩锅以一体成型的隔板分隔成一入料槽、一测温槽、一取料槽及一保温静置槽,各槽间以多个大小不一的开口或小孔相通。可防止熔融金属表面剧烈波动而产生过量氧化层,且便于制造、维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结构包括:
一炉体,是于一外壳内均匀涂布可铸性耐热材而成;
一保温坩锅,是以预铸方式制成的一具开口的中空容器,该中空容器
的外尺寸略小于上述可铸性耐热材所布置成的炉内空间尺寸;
一砂层,均布充填于保温坩锅与炉体内可铸性耐热材料间炉内空间的
空隙中,于保温坩锅周侧形成一包覆与支撑;
一上盖加覆于炉体上方,以封闭保温坩锅的上方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保温坩锅置于炉体
内,其内以一体成型的隔板分隔成底部相通的一入料槽、一测温槽、一取
料槽及一保温静置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该入料槽与保温静
置槽间以多个蜂巢状小孔相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测温槽、取料槽与
保温静置槽间以多个衔接开口相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于保温静置槽上方
的上盖内设有一电热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上盖由多个大小不
同的盖体组合而成,以分别覆盖于保温坩锅各槽的上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砂层上方炉体表面
加覆有耐热板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耐热板材上方另覆
有一耐火纤维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特征是外壳内周壁与可铸
性耐热材之间铺设一层保温纤维棉。
10、权利要求1的一种熔融金属保温炉体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包括如
下步骤:
A.于一炉体的外壳的内侧周缘及底部平均涂布一层可铸性耐热材料;
B.待该可铸性耐热材料干固后,再于其底部的表面铺上一层耐火的隔
热砂;
C.将预铸完成的保温坩锅置于该隔热砂上;
D.继续以隔热砂填入保温坩锅外与可铸性耐热材之间所形成的空隙,
使于保温坩锅周侧形成一砂层;
E.以一耐热板覆盖于砂层的表面,并以耐火纤维棉覆盖于耐热板上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熔融金属保温炉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A
步骤将炉体外壳内侧壁上铺设一层保温纤维棉后,再于其内及外壳的底部
平均涂布一层可铸性耐热材料。

说明书

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
制造时于保温坩锅置入外壳内之前,先于外壳内的可铸性隔热材料内表面
填置一砂层,使该保温坩锅与可铸性隔热材料之间以一砂层相隔,作为吸
收保温坩锅受温度变化而产生冷缩热胀体积变化的缓冲层,并可兼具极佳
的保温效果,对坩锅体的更换或维修亦提供一简易可行且低成本的途径,
而保温坩锅内则以隔板分隔成多个容置槽,且各容置槽间以大小通孔相衔
接,藉以减低熔融金属流动时于表面产生波纹,降低表面氧化层产生。

现有的熔融金属保温炉于熔融金属倒入保温槽内时,因保温槽最下端
的高温熔融金属(如铝水熔点在657摄氏度以上)在入料后没有缓冲因而
流速甚快,金属来回涌动,造成位于上层液面的溶融金属产生波动,加快
与空气结合形成氧化层;该氧化层一般无法利用而只有弃之,且若氧化部
份过多则不但造成成本增加,亦加重环保处理问题。

又,现有的熔融金属保温炉的保温槽内壁是使用耐热隔板预铸等方式
制造,并在外侧铁壳与该保温槽之间填入一层可铸性耐热材料,待一段时
间使该可铸性耐热材料干固之后即于保温槽外周形成保温槽,然而此填注
可铸性耐热材料的作业必须快速且准确,否则耐热材料有因干燥而产生内
部空隙或因进料速度控制不佳而产生干燥速度不均的层隔现象,此现象会
造成整体结构坚实度的降低,影响炉体的强度,且加入的耐热材料在未干
燥时,会因为水分对保温槽体或锅体等金属产生作用(材料会吸收水分)
而减短其寿命,且干燥后该材料完全硬化,致使对震动的吸收性较差,对
于槽体在作业中的不可预期冲击缺乏负荷特性,亦有其缺点。

而该保温槽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受溶融金属长期温度变化的热胀冷
缩作用,及产品使用寿命的限制,使保温槽形成老化或变形而无法使用,
亦会造成其周边隔热泥的断裂。针对于此,通常的作法是先将保温槽及可
铸性耐热材料敲碎废弃再重新铸造,如此在时间上甚不经济,且制造上工
程甚为庞大,作业中亦有破坏槽体或锅体的可能,更有废弃物产生的问题
(无法再生使用)。

有鉴于现有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有上述缺点,发明
人针对这些缺点进行研究改进,终于有本发明的产生。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熔融金属保温炉在整体制造及维
修上节省大量工作人力与时间的制造方法,并可藉以增进其整体保温效果、
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分防止熔融金属表面产生剧烈
波动的保温炉结构,且可藉以使保温炉内的熔融金属保持恒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保温炉的结构,在其保温槽的
外周设置一层隔热砂,利用隔热砂层的非凝固性缓冲特性,提供保温槽适
当的变形弹性适应能力,改进传统的炉壁结构过于坚硬,缺乏槽体热胀冷
缩弹性支持能力,容易造成槽体变形或破坏隔热泥层的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结构包括:

一炉体,是于一外壳内均匀涂布可铸性耐热材而成;

一保温坩锅,是以预铸方式制成的一具开口的中空容器,该中空容器
的外尺寸略小于上述可铸性耐热材所布置成的炉内空间尺寸;

一砂层,均布充填于保温坩锅与炉体内可铸性耐热材料间炉内空间的
空隙中,于保温坩锅周侧形成一包覆与支撑;

一上盖加覆于炉体上方,以封闭保温坩锅的上方开口。

一种熔融金属保温炉体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A.于一炉体的外壳的内侧周缘及底部平均涂布一层可铸性耐热材料;

B.待该可铸性耐热材料干固后,再于其底部的表面铺上一层耐火的隔
热砂;

C.将预铸完成的保温坩锅置于该隔热砂上;

D.继续以隔热砂填入保温坩锅外与可铸性耐热材之间所形成的空隙,
使于保温坩锅周侧形成一砂层;

E.以一耐热板覆盖于砂层的表面,并以耐火纤维棉覆盖于耐热板上层。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充分防止熔融金属表面产生剧烈波动而产
生过量氧化层,且可藉以使炉内的熔融金属保持恒温的保温炉结构,且使
保温槽具有适当的变形弹性适应能力;并提供一种可使熔融金属保温炉在
整体制造及维修上节省大量工作人力与时间的制造方法。

为便于对本发明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

图1是本发明的金属保温炉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保温槽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份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制造流程图。

如图1、2、3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熔融金属保温炉,其结构包括:炉
体1、上盖2、砂层3及保温坩锅4。其中炉体1是由一金属外壳11内均
匀涂布可铸性耐热材12而成,接近外壳11处可另铺陈一层保温纤维棉13,
而保温坩锅4以是预铸方式制成的一具开口的中空容器,此保温坩锅4的
容器尺寸略小于上述由可铸性耐热材12所布置成的炉内空间,其内以一体
成型的隔板5分隔成一入料槽51、一测温槽52、一取料槽53及一保温静
置槽54,其中该入料槽51与保温静置槽54间以多个蜂巢状小孔56相通,
而测温槽52、取料槽53与保温静置槽54间则以多个衔接开口55相通,
上盖2呈多个大小面积、重量不同形态,以便盖合于保温坩锅4的各槽上,
且于保温静置槽54上端的上盖2内另设有一电热管21,藉由辐射的方式
加温,可使该保温静置槽54内的熔融金属保持恒温,砂层3均布充填于保
温坩锅4与炉体1内可铸性耐热材12间的炉内空间余隙中,藉由砂层3本
身耐高温、隔热性佳的特性,可有效保持保温坩锅4的温度,且砂层3本
身亦具有吸震、弹性支撑性佳的优点,可对熔融金属注入保温坩锅4内所
产生的震动或热胀冷缩现象形成有效的吸收与支撑,不易造成坩锅体或炉
体损坏或变形。

本发明藉由保温坩锅4内各槽间的衔接开口55或蜂巢状小孔56的设
置,可于高温熔融金属注入入料槽51后,经过蜂巢状小孔56降低流速与
减压后,缓慢流入保温静置槽54,再由衔接开口55流入测温槽52及取料
槽53,此时熔融金属液面逐渐上升,且其上层无论在入料或取料时皆不易
造成波动,可有效减少氧化层的产生。

本发明炉体的制造程序如图4所示,于一炉体1的外壳11的内侧周壁
设置一层保温纤维棉13及底部与保温纤维棉13之内平均涂布一层可铸性
耐热材12;待其干固后,再于该可铸性耐热材12底部的表面铺上一层耐
火的隔热砂3;再将预铸完成的保温坩锅4置于该隔热砂上;接着继续以
隔热砂3填入保温坩锅4外与可铸性耐热材12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在隔热
砂填入时可对炉体1实施震动,以使砂料的流动性密实填充于各间隙,实
质稳固支持定位保温坩锅4,并使于保温坩铞4周侧形成一砂层3;之后以
一耐热板6覆盖于砂层3上方的炉体表面;然后再以耐火纤维棉61覆盖于
耐热板6上层,整体炉体上方并以上盖2加以覆盖。又位于上述保温静置
槽54上方的上盖2内顶面下方,设有加热管21,可产生辐射加温,以维
持锅内的金属溶液于恒温。

依本发明的炉体制造程序,其由于保温坩锅4以砂层3接触支撑,故
制造时无须如常见制程有等待可铸性耐热材12干固的步骤,且干燥的隔热
砂亦不会因拌和有水分而使水分在干燥前被锅体材料吸收而伤害保温坩
锅,其不但可有效增进炉体1生产的效率,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若炉体1于使用一段时间后,须更换或整修保温坩锅4时,只须将耐
热板6下方的砂层3以吸砂器等机具抽除,则很容易将保温坩锅4取出,
再以如上述的方法重新置入新的保温坩锅4并加以固定,即以极方便省事
的方法达到更换保温坩锅4的目的,作业工时及施工成本均能明显降低,
因更换或维修对生产的影响亦能大幅的减轻。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溶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确已具
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合于专利法规定的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
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
专利范围所含盖。

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熔融金属保温炉及其炉体的制造方法。于一炉体的外壳内侧周缘及底部涂布一层可铸性耐热材,再于该可铸性耐热材底部的表面铺上一层耐火的隔热砂,将预铸完成的保温坩锅置于该隔热砂上,继续以隔热砂填入,使保温坩锅周侧形成一砂层;该保温坩锅以一体成型的隔板分隔成一入料槽、一测温槽、一取料槽及一保温静置槽,各槽间以多个大小不一的开口或小孔相通。可防止熔融金属表面剧烈波动而产生过量氧化层,且便于制造、维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炉;窑;烘烤炉;蒸馏炉〔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