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03748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3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4551.5

申请日:

1996.04.01

公开号:

CN1160803A

公开日:

1997.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7.10.1||||||公开

IPC分类号:

E05B5/04

主分类号:

E05B5/04

申请人: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田健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礼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种对于振动或冲击等也可将把手确实地没入保持在正面凹部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本发明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在把手8之前端部由横断枢轴10连结按钮11,在突设于按钮11的背面侧的脚部12前端部设置上锁孔13与挡止爪部14,通过将挡止爪部14突出形成于通过比上锁孔13的横断枢轴10较远的开口缘部的横断枢轴10的水平线上,以装备于把手8与施锁轴5之间的驱动用弹簧9的弹簧反作用力的作用产生在挡止爪部14的反作用力乃向通过横断枢轴10的水平方向作用。弹簧反作用力不会产生使按钮11回转的力,而把手8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其特征为:由固装于门1的 外壳2;及可回转且不能向轴方向移动地嵌插于锁壳2基端部的 轴筒部3,而在后端部固装固定板4的施锁轴5;及伸缩自如地收 容于锁壳2的正面凹部6,基端部由横向枢轴7枢装于施锁轴5的 前端部的把手8;及装备于施锁轴5与把手8之间,以上述枢轴7 为中心向突出方向回转弹压把手8的驱动用弹簧9;及由横向枢 轴10连结于把手8的前端部,在通过背面侧的横向枢轴10的水 平线的突设必要最低长度的脚部12,而在脚部12的前端部设置 上锁孔13与挡止爪部14的按钮11;及装备于把手8与按钮11 之间,并将按钮11排列在把手8的延长上的姿势保持用弹簧15; 及固装于外壳2前端部的锁收容部16,与以钥匙18推动的转子 19的回转而连动使闩扣体20进退而离合于上述锁孔13,由复原 用弹簧21将该闩扣体20向脚部12的方向前进弹压的锁单元17 所构成;且这样来设定闩扣体20的长度:按钮11的挡止爪部14 将位于前进位置的闩扣体20完全地钩住,而对于后退位置的闩扣 体20,仅该闩扣体20的前端部被钩住。

说明书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在配电盘收容箱等,从外壳拉出把手之后,将把手旋转规定角度而使固定板从固定框体的承受部脱离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

    在揭示于日本专利公报实开平3-66369号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中,锁把装置由固装于门上的外壳;及可回转且不能向轴方向移动地嵌插于外壳基端部的轴筒部,而在后端部固装固定板的施锁轴;及伸缩自如地收容于锁壳的正面凹部,基端部由横向枢轴枢装于施锁轴之前端部的把手;及装备于施锁轴与把手之间,以上述枢轴为中心向突出方向回转弹压把手的驱动用弹簧;及由横向枢动连结于把手之前端部,在背面侧突设脚部,而在脚部之前端部设置上锁孔与挡止爪部的按钮;及装备于把手与按钮之间,并将按钮排列在把手地延长线上的姿势保持用弹簧;及固装于锁壳前端部的锁收容部,与以钥匙推动的转子的回转连动使闩扣体(latch)进退而离合于上述上锁孔,由复位用弹簧将该闩扣体向脚部方向前进弹压的锁单元;以及配置固装于闩扣体的背面侧,将按钮以上述枢轴为中心推入旋转时,使前端部的折弯板部与脚部的挡止爪部相扣合而将按钮保持在该推入位置的板弹簧所构成;以板弹簧被保持在推入位置的按钮的挡止爪部,不会钩住位于后退位置的闩扣体前端部来设定闩扣体的长度。

    然而,在该以往装置中,由于由横向枢轴连结于把手前端部的按钮的挡止爪部,比该横向枢轴设于前端方向,因此由将把手向突出方向旋转弹压的驱动用弹簧的弹性反作用力,在该挡止爪部产生按钮的脚部向基端部侧回转的方向的反作用,因此扣合于挡止爪部的闩扣体脱开,成为把手会不经意地突出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振动或冲击等也可将把手确实地缩入保持在正面凹部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

    以下,使用附图的参考标号加以说明。本发明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由固装于门1的外壳2,及可回转且不能向轴向移动地嵌插于外壳2基端部的轴筒部3,而在后端部固装固定板4的施锁轴5,及伸缩自如地收容于锁壳2的正面凹部6,基端部由横向枢轴7枢装于施锁轴5之前端部的把手8,及装备于施锁轴5与把手8之间,以上述枢轴7为中心向突出方向回转弹压把手8的驱动用弹簧9,及由横向枢轴10连结于把手8之前端部,在通过背面侧的横向枢轴10的水平线上突设必要的最低长度的脚部12,而在脚部12前端部设置上锁孔13与挡止爪部14的按钮11,及装备于把手8与按钮11之间,并将按钮11排列在把手8的延长部分上的姿势保持用弹簧15,及固装于外壳2前端部的锁收容部16,与以钥匙18的转子19的回转连动而使闩扣体20进退而离合于上述上锁孔13,由复位用弹簧21将该闩扣体20向脚部12的方向前进弹压的锁单元17所构成;且按下述方法来设定闩扣体20的长度:按钮11的挡止爪部14将位于前进位置的闩扣体20完全地钩住,而对于位于后退位置的闩扣体20,仅该闩扣体20的前端部被钩住。

    如第6图所示,在锁单元17的转子19位于施锁位置时,闩扣体20位于前进到最大限度的位置,而闩扣体20的前端部与按钮11的脚部12的上锁孔相扣合。因此,把手8被保持在缩入外壳2的正面凹部6的位置,而固装于施锁轴5的固定板4被保持在与固定框体22侧的承受部23相扣合的位置,门1锁定在固定框体22。

    在该装置,由两阶段操作实施从外壳2突出回转把手8所用的操作。在第一阶段的操作中,如第4图所示,在锁单元17插入钥匙18而将转子19向开锁方向转动时,则连动于转子19的闩扣体20克服复位用弹簧21的弹压而后退滑动,闩扣体20的前端从上锁孔13脱出。在该阶段,由于闩扣体20前端部扣合于按钮11前端部的挡止爪部14,因此把手8依然保持在缩入于器壳2的正面凹部6的位置。

    在第二阶段的操作中,如第5图所示,操作者以手指按按钮11的正面部11a,克服姿势保持用弹簧15的弹压而以横向枢轴10为中心回转按钮11时,由于脚部12回转移动基端部侧,因此解开挡止爪部14与闩扣体20前端部的扣合,而解除由锁单元17所产生的对把手8的约束。

    手指从按钮11的正面11a移向锁单元17的正面部17a,解除按钮11的按压时,由于装备在把手8与施锁轴5之间的驱动用弹簧9的回转蓄势弹压力,比装备于把手8与按钮11之间的姿势保持用弹簧15的保持力强,因此,把手8以横向枢轴7为中心瞬时地急速回转,如第6图所示,从锁壳2的正面凹部6突出。在把手8突出时,按钮11由姿势保持用弹簧15的保持力进行反向回转,复位成排列在把手8的延长部分上的位置。

    当握该突出的把手8向所规定方向转动时,则在横向枢轴7连结于把手8的施锁轴5被支持在轴筒部而一体回转,固定板4从固定框体22的承受部23脱开。因此,解除相对固定框体22施锁的门1将由把手拉进而打开。

    关上门1,并使把手8反转而将固定板4再扣合于固定框体22侧的承受部3后,将把手8推入锁壳2的正面凹部6时,则按钮11的挡止爪部14推压闩扣体20的前端斜面20a。通过该推压,闩扣体20克服复位用弹簧21的弹压而暂时后退滑动。

    进行把手8的推入动作,当挡止爪部14超过闩扣体20的前端部背面侧时,则闩扣体20即由复位用弹簧21的弹压力瞬时地前进滑动,使挡止爪部14与闩扣体20的前端部相扣合。此时,由于挡止爪部14位于通过横向枢轴10的水平线上,因此,由装备于把手8与施锁轴5之间的驱动用弹簧9所产生的该挡止爪部14的反作用的方向是向通过横向枢轴10的水平方向作用。因此,不会产生因弹簧反作用所产生的按钮11的回转力,把手8确实地上锁在锁壳2的正面凹部6内的缩入位置。

    第1图表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的把手收容时的正面图。

    第2图表示该锁把装置的背面图。

    第3图表示该锁把装置的施锁时的纵剖面图。

    第4图表示闩扣体后退时的该锁把装置的纵剖面图。

    第5图表示推入按钮时的该锁把装置的纵剖面图。

    第6图表示把手突出时的该锁把装置的纵剖面图。

    1-门,2-外壳,3-轴筒部,4-固定板,5-施锁轴,6-正面凹部,7-横向枢轴,8-把手,9-驱动用弹簧,10-横向枢轴,11-按钮,12-脚部,13-上锁孔,14-挡止爪部,15-姿势保持用弹簧,16-锁收容部,17-锁单元,18-钥匙,19-转子,20-闩扣体,21-复位用弹簧,22-固定框体,23-承受部,24-纵长开口,25-外周领环部,26-U形座板,27-透孔,28-小螺丝,29-盲孔,30-环状沟,31-O形环,32-背面壁部,33-轴孔,34-回转角度规制板,35-螺孔,36-螺栓,37-可调缝隙,38-倾斜内面部,39-倾斜外面部,40-切除部,41-可调缝隙,42-盲孔,43-导孔。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从正面侧嵌插于门1的纵长开口24的细长外壳2,是将外周凸缘部25接触于门1的正面侧,并将横跨于轴筒部3与锁收容部16之间的中间部的U型座板26接触于门1的背面侧,从该座板26的透孔27将小螺丝28拧入该中间部的背面壁的盲孔29,锁紧固定在门1。

    在施锁轴5中间部的环部的环状沟30插入防水用O形环31,在轴筒部3的背面壁部32的轴孔33嵌插施锁轴5的缩径轴部5b,在连接于缩径轴部5b的角轴部5c,回转角度规制板34与固定板4不能相对角轴部回转地嵌合于其中,由拧入在角轴部5c的螺孔35的螺栓36固定该回转角度规制板34与固定板4,则施锁轴5安装成无法从轴筒部3拔脱的状态。在上述背面壁部32设置回转角度规制用突起32a。

    把手8的基端部8a形成侧面看时为半圆形状,对应于此,轴筒部3的基根部内面形成半球圆状,由此,倾斜地突出的把手8支持于轴筒部3而与施锁轴5成为一体地回转的状态。在设于把手8的基端部8a的纵长的可调缝隙37,嵌合有施锁轴5的方格板状前端部5a,把手8被引导在该可调缝隙37与方格板状前端部5a,而以横向枢轴7为中心对施锁轴5进行回转。

    可调缝隙37的倾斜内面部38挡接于施锁轴5的倾斜外面部39,决定把手8对于外壳2的突出角度。驱动用弹簧9以扭转弹簧构成,其螺旋部分嵌合于横向枢轴7,其中一方的直线部分9a挡接于施锁轴5的切除部40,而另一方的直线部分9b挡接于把手8的背面。

    姿势保持用弹簧15以压缩螺旋弹簧所构成,在设于把手8之前端部的可调缝隙41的盲孔42,插入该姿势保持用弹簧15的一端部,另一端部挡接于按钮11的脚部的基根部分。驱动用弹簧9的弹簧反作用力设定成比姿势保持用弹簧的弹簧反作用力更强。

    闩扣体20随着转子19的回转,沿着导孔43进行进退滑动。复位用弹簧21以压缩螺旋弹簧所构成,插入在锁收容部16的内壁面与闩扣体20的基端面之间。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中,在把手8的前端部由横向枢轴10连结按钮11,在突设于按钮11的背面侧的脚部12前端部设置上锁孔13与挡止爪部14,将挡止爪部14突出形成在上锁孔13的比横向枢轴10较远的开口缘部的、通过横向枢轴10的水平线上,由装备于把手8与施锁轴5之间的驱动用弹簧9的弹簧反作用力的作用产生在挡止爪部14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作用于通过横向枢轴10的水平方向。不会产生由弹簧反作用力引起的按钮11的回转力,而把手8正确地上锁在外壳2的正面凹部6内的缩入位置。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种对于振动或冲击等也可将把手确实地没入保持在正面凹部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本发明的拉出回转型门锁把装置在把手8之前端部由横断枢轴10连结按钮11,在突设于按钮11的背面侧的脚部12前端部设置上锁孔13与挡止爪部14,通过将挡止爪部14突出形成于通过比上锁孔13的横断枢轴10较远的开口缘部的横断枢轴10的水平线上,以装备于把手8与施锁轴5之间的驱动用弹簧9的弹簧反作用力的作用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