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2757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4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95749.2

申请日:

1996.06.26

公开号:

CN1192259A

公开日:

1998.09.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5.2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5B17/20; E05B15/02; E05B63/12

主分类号:

E05B17/20; E05B15/02; E05B63/12

申请人:

安东尼·W·基布尔;

发明人:

安东尼·W·基布尔

地址:

英国西英格兰中部地区

优先权:

1995.06.29 GB 9513240.3; 1996.06.06 GB 9611840.1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晓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门栓装置(10;110;210;310),包括一门栓壳体(30;130;230;330);壳体中的门闩导板(14a;14b;114a,114b)和一门闩,它可在所述各导板之间滑动,以致门闩的一端(12a;112a;212a;321a)可以在壳体之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壳体之外用于所述门闩一端的一个接受体(50;150),所述接受体由壳体支承并可与之一起移动。门栓装置具有一装在壳体上的第一推动装置(20),第一推动装置适于使得门闩一端(12a;112a;212a;312a)在非卡持位置与第一卡持位置之间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卡持位置是在壳体外侧;以及一装在壳体上的第二推动装置(20),第二推动装置适于使得所述门闩一端进一步在所述方向上移动并进入第二卡持位置,所述门闩一端在所述第二卡持位置上与接受体啮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门栓装置(10;110;210;310),包括一门栓壳体(30;130; 230;330);壳体中的门闩导板(12;112;212);一门闩,所述门闩可在 所述各导板之间滑动,以致门闩的一端(12a;112a;212a;321a)可以在 壳体之外,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壳体之外所述门闩一端的一接受体(50; 150),所述接受体由壳体支承并可与之一起移动。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中有一弹性偏 压装置(49),所述弹性偏压装置用以在离开非卡持位置并朝向第一卡持位置 的方向上推动所述门闩一端而所述门闩一端在壳体之外,并且,所述门闩一 端具有一倒角,其相对于所述方向具有倒角角度以使一对着所述倒角并基本 上垂直于所述方向的力可使所述一端离开所述第一位置并朝向所述非卡持 位置移动。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栓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第一推动装置安装 在壳体内,第一推动装置适于使门闩一端(12a;112a;212a;312a)在非 卡持位置和第一卡持位置之间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卡持位置在壳体之 外,并且一第二推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第二推动装置适于使所述门闩一端 进一步在所述方向上移动并进入第二卡持位置,所述门闩一端在第二卡持位 置上与所述接受体啮合。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推动装置 是可转动的致动器(20),至少致动器中的一个可由一插进一相关锁具(40)的钥 匙使之转动。
5: 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门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 件(70;170)具有一工作位置,此时所述控制件可限制门闩的滑动。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是可枢转地和 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并且,偏压装置(73;173)可推动控制件朝向其 工作位置。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具有孔口(84, 82;184,182),门闩具有一直立栓钉(13;313),可以与每一孔口啮合以 确定门闩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卡持位置,这些孔口由一直立栓钉通道(86;186) 连接起来,并且,一致动器(20)可顶住所述偏压装置而推动控制件,把直立 栓钉从相应的孔口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得栓钉可以沿着通道移动而与另一个 所述孔口相啮合。
8: 按照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门栓装置的使用,其特征在 于,门栓装置固定于一可动的门板(36;236),并且,一闩扣(22;222; 322)固定于门板的一固定门框(38;238),闩扣具有一端部敞开的孔口 (225),门板可以活动以使闩扣孔对中于接受体并对中在各导板中间,并且, 门栓装置的盖(90)遮住接受体并在使用位置上也遮住闩扣。
9: 一种门框结构(1),包括一门框构件(38;238);一门板(36;236), 可相对于门框构件移动到一关闭状态;以及一闩扣(22;222;322),装于 门框构件,其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门栓装置安 在门板构件上,门栓装置支承一中空接受体且门闩具有一可移入接受体的一 端,闩扣具有一端部敞开的孔口(225)以允许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门闩一端 穿进闩扣,而后穿过闩扣并进入接受体。
10: 按照从属于权利要求1-5的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框结构(1),其特 征在于,门闩包括锁销装置(194),带有一些沿轴向间隔开来的适于交替地容 纳一锁销凸耳的凹坑,并且,壳体装有手动的门闩缩回装置(128;201, 203),所述缩回装置在所述锁销栓钉已经从锁销装置中撤出时可以手动方式 从闩扣中退出门闩。

说明书


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栓装置和门框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一可滑动门闩的可锁定的门栓装置,一般用于把两扇可活动的门板固定在一起,或者用于把一扇可活动的门板固定于一固定的门框。

    在此说明书中,“左”和“右”以及类似的各几何用语,除非对于一张图纸另作规定,都是指如图1所示的处于使用状态下的各零部件的。

    以下的说明将参考门板进行,而对于这种应用场合,门闩可以是受弹性偏压的并带有经过倒角的端部以允许闩锁式啮合,不过,本发明的门栓装置可以配装于窗户和其他可活动的门板,而对于这种应用场合,门栓装置可以具有比如非倒角的门闩并由一致动器推向其啮合位置。

    滑动式和铰接式门二者都需要做成具有不致遭受未经许可开启的危险的功能。因此,已经研制了多种门栓装置,具有各种配件用于装接于门地外部表面,具体地说,带有可在门栓壳体或盒体中的导板之间滑动的门闩;在使用中,门栓装置包括一可滑动的门闩,可以推移以便啮合一闩扣并与之脱离啮合,此闩扣固定于一固定构件上,通常固定于一固定外侧门框的立柱上,门板则以铰接方式装在门框之内。

    由门栓装置固定的门,在一旦固紧装置被“冲开”时,往往很容易被未经许可地开启,此时门闩与其闩扣脱离啮合。这种冲开门闩的现象可以是垂直于门平面猛击门沿而造成,而对于铰接的门来说,这种撞击是沿门开启方向传递的。门闩抵抗弯曲和剪切的能力很强,不过,如果门闩安装成悬臂方式,则嵌入(非支承)端部往往会因一种确定的打击而从其闩扣中弹出。

    人们当然希望大体上平行于门平面非法打开门的行动(破门而入者利用铁撬可能做到)比较困难。防止垂直于门框的冲开行动的安全保证得到提高不应当导致防止平行于门框的未经许可开启的安全保证降低;本发明的各项实施例的一项优点是,提高了防止平行于门平面有意地打开门的安全保证。

    门闩广泛地用作铰接大门的固紧件,并包括可以以滑动方式推入固定立柱上的孔以防止门在其门枢上摆动的门闩端部。

    比较精巧的各种门栓装置长时间以来一直有售,其中门闩装在一壳体之中,多半带有在处于缩回的、非工作情况下完全隐蔽在壳体之中的门闩,并带有由壳体支承的致动装置,可以用来把门闩推入“卡持”位置且其一端从壳体伸出;在壳体装于一种铰接式门的情况下,如果在此卡持情况下的门闩伸出端配装在一孔(比如在构成部分门框的固定立柱上的孔),则门可被卡持以防止门绕着门枢摆动。

    门栓装置往往具有一种钥匙控制式锁具,可予以操作以便把门闩固定于其延伸的“卡持”位置上。

    为了更为安全,固定于立柱的装配式(金属)闩扣用来代替在立柱上切割出来的一些孔。

    某些门栓装置具有闩锁作用,其中门闩制有倒角并由弹簧偏压至其卡持位置;当这样一种门闩在门板关闭过程中与其闩扣啮合时,倒角可使门闩缩回至非卡持位置,直至进入闩扣孔为止。这种闩锁作用式门闩可以配装于一扇门的边缘而称作“弹簧锁”;它们也可以由一锁具固定在卡持位置上。

    弹簧锁广泛地用以固紧家宅和办公室的外部门,而且为此目的而装于门的内表面;往往锁具可以是用钥匙从门内外两侧操作的,但是有些边缘闩锁可以附带地或另外地通过转动一位于门内侧的姆指转钮(thumb turn)以致以手动方式迫使门闩顶住锁的弹簧而被打开。

    我们力图提供一种门栓装置,当配装在门框结构上时,比起已知各种门栓装置来,不容易用冲开或撬开等方法而未经许可予以打开。

    按照本发明的一项特点,我们提供一种门栓装置,包括一门栓壳体,壳体中的各门闩导板和一可在所述各导板之间滑动的门闩,门闩的一端可以在壳体之外,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壳体之外所述门闩一端的一个接受体,接受体由壳体支承并可与之一起移动。

    优选地,门栓装置在壳体中有一弹性偏压装置,所述弹性偏压装置用以在离开一非卡持位置并朝向所述第一卡持位置的方向上推动所述门闩的一端,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门闩的一端具有一倒角,该倒角相对于所述方向具有一倒角角度,一对着所述倒角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方向的力可使所述一端离开所述第一卡持位置并朝向所述非卡持位置移动。

    我们还可提供一种门栓装置,包括一可在第一卡持位置与第二卡持位置之间移动的门闩,优选地,门闩在第二卡持位置是可以锁定的。

    因而,按照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门栓装置具有一装在壳体中的第一推动装置,此第一推动装置适于使得门闩一端在非卡持位置与第一卡持位置之间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卡持位置是在壳体外,以及一装在壳体中的第二推动装置,此第二推动装置适于使得所述门闩一端进一步在所述方向上移动并进入第二卡持位置,所述门闩一端在所述第二卡持位置上与接受体相啮合。

    对于一种闩锁装置来说,优选地,第一推动装置可限制门闩的移动,门闩在推动装置卸除时在所述方向上由弹簧推动。优选地,第二推动装置可进一步在所述方向上驱动门闩。因而,此闩锁使用一种“一次行程(singlethrow)”的门闩推动装置。

    为了门闩撤回,优选地,第二和第一推动装置连续地在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门闩,首先从第二卡持位置到第一卡持位置,而后从第一卡持位置到门闩缩回位置(使得门可以打开)。

    第一和第二推动装置可以由一单独部件构成,诸如一个可转动的致动器,它能够在两个转动方向上多圈转动。在一优选闩锁实施例中,致动器具有200-240度的允许转角运动,一般转动20-60度以便放开门闩而使得弹簧把门闩推动到第一卡持位置,再转动整180度以便把门闩推动到第二卡持位置。

    不过,第一和第二推动装置可以由分别的部件构成。对于办公室门或类似具有可锁定的门栓装置的门,钥匙保管人可以比如在白天使用他们的钥匙来使门闩(或者在一些选定的门上的许多门闩)在第一卡持位置与一撤回位置之间移动(使得门可以打开);保卫人员可以使用他们的钥匙把门闩移动到第二卡持位置。锁具盒体可以具有任何已知的设计,包括比如使用一种剖分式钥匙的设计(一部分钥匙由钥题保管人用来在门闩第一卡持与非卡持位置之间移动门闩,而两部分都由保卫人员用来移动门闩进出其第二卡持位置)。

    门栓壳体装有一接受体,门闩一端与其啮合于第二卡持位置。因而,在装配好的情况下,并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本发明提拱一种门框结构,它包括一门框构件;一门板,可相对于门框构件移动而进入关闭状态;以及一闩扣,装于门框构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此所限定的门栓装置装于门板构件;门栓装置装有一空心接受体和一门闩,门闩具有一可推入接受体的端部;闩扣具有一端部敞开的孔口,允许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门闩一端穿进闩扣,而后穿过闩扣并进入接受体。

    门闩可以用钥匙锁定在第二卡持位置上。

    门闩在容放于接受体之中时起到一只挂锁的可释放的臂的作用。

    在一项优选(闩锁)装置中,门闩由弹力偏压至对应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卡持位置的延伸状态;有用的是,门闩一端是带倒角的,而闩扣的顶部是倾斜的,以形成指向门栓壳体的一段坡道,从而提供了一种“撞击关闭”(slam shut)式闩锁功能。因而,如果门闩随着铰接的门板摆向关闭状态而已经部分地从其壳体伸出,则门闩一端可以贴靠坡道,从而首先顶住弹簧回行,而后“弹卡配合(snap-fit)”(前行)而进入固定闩扣之中的第一卡持位置。如果此装置用在门上,门闩当门关闭时会弹卡配合于一标准的门卡持位置。

    在具有这种撞击关闭闩锁功能的情况下,钥匙或其他门闩致动器需要比如转动而顶住弹簧力使门闩的一端从闩扣缩回门闩,而房板或其它门板可以脱离门框而被打开。

    在一项优选实施例中,门闩还可以从建筑物内侧依靠手动的转动装置,诸如一种姆指转钮,使之移动到第二卡持位置。不过,实用的手动的转动装置是一把钥匙,转动钥匙就可转动在一固定锁柱或锁体之内的一个锁芯,使得装在锁芯上的一致动器与门闩啮合;门闩只能利用(正确的)钥匙或钥匙件使之从第二卡持位置上解脱出来,钥匙也用来把门闩从其第一卡持位置撤回到其可使门打开的缩回位置。

    第一和第二卡持位置由一可枢转地或可滑动地装于门栓壳体的控制件有效地予以确定,并被弹力偏压至一作用或静置位置。当贴靠表面(abutment)转动时,它可以顶住弹簧而推动控制件,使得一个由门闩支承、且与门闩形成一体的栓钉可以在间隔开来的各栓钉止动器之间移动。控制件提供了一种死锁功能。

    一盖装配在门栓壳体的上面。在如此配装之后,它伸出在门板边沿之外,且优选地,加工成使不当心的使用者和来访者在触摸后感觉柔和的形状;具体地说,此盖可防止不小心地触及门闩端部,在各种撞击关闭式闩锁的现有技术设置中都是锐边和外露的。

    盖可以具有一可插入(当门板处于一开启状况时)螺钉的孔口,从而使得可以配装(和更换)锁具。

    本发明将通过范例参照不成比例的所附简图予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带有本发明的一种门栓装置的部分门框结构以及一配合闩扣的侧视图,除去了门栓装置的盖和其他零部件;

    图2是图1装置中门闩掣爪的侧视图;

    图3是图1装置中控制件的侧视图;

    图4是配装于门板上的本发明的门栓装置的倒置视图;

    图5是门栓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除去了盖和门闩;

    图6是图5装置中门闩后部表面的视图,并示出门闩的一个可沿轴向移动的手动缩回直杆;

    图7是图5装置中门闩前部表面的视图;

    图8是门栓装置和闩扣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是图8门栓装置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和9中的门栓装置和闩扣在使用时的示意图(门框和门板来示出);以及

    图11是待用的门栓装置和闩扣结构的透视图,门栓装置类似于图5中的,但手把相反。

    图1的门框结构1包括门栓装置10,具有可滑移的门闩12,位于门栓壳体30之中的上和下导板14a、14b之间。门闩12的横截面是矩形的,并在其一端处带有倒角。

    门栓壳体30包括平坦底座31,具有左部边沿32和右部边沿33,由两侧边沿34连接起来。导板14a、14b从底座31直立起来。下面要比较完整地说明,各壁板35沿着部分两侧边沿34直立起来并形成盖90(图4)的安装架。在另一项实施例中,各壁板35完全围绕底座周边直立。

    使用时,如图1所示,门栓壳体30的底座31,固定于可移动的门板36。这种固定是使用一些螺帽来实现的,这些螺帽与一些螺钉协同工作,这些螺钉从一板(看不到)伸出,从而穿过可移动的门板36和底座平板31。可移动的门板36以铰链安装于外部固定框架(固定立柱38构成它的一部分),以便从示于图1的关闭位置朝向门板开启位置摆出纸面以外,比如达到图4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可移动的门板36是建筑物的外门,因此需要是可以紧闭的以防止未经许可而进入建筑物,而固定的立柱38是门框的一部分。门栓装置10具有以下要详细说明的可锁定的门闩12,并且作为可锁定的弹簧锁配装于门36的外露的内侧表面。闩扣22装在固定立柱38上。

    在一项优选实施例中,边沿32将盖住立柱38。

    在沿其长度的部分路线上,门闩12具有贴靠表面16。导板14b被截断,以致可转动的致动器20可以靠合这一贴靠表面。

    门栓装置具有缩回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致动器顺时针转动而顶住门闩表面16以移动门闩顶住弹簧49而脱出固定闩扣22。在此位置上,门闩表面16在弹簧的偏压下贴靠致动器20。因为门闩端部12a已从闩扣22之中退出,此时门可以打开。

    在门36靠紧门框立柱38而关闭的情况下,因而也是在门闩12与闩扣22的孔对中的情况下,门栓装置具有第一卡持位置,门闩端部12a被纳放在闩扣孔之中,如同通常已知的各种弹簧锁。因而,致动器20从其图1位置开始的最初反时针转动会使弹簧49把门闩端部12a推进闩扣孔。随后的顺时针运动会使致动器20靠合门闩表面16以使门闩端部12a从闩扣孔脱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门36处于关闭状态和反时针转动加于致动器20的情况下,致动器20本身推动门闩,以便把带倒角的门闩端部12a插进固定闩扣22所设的孔。

    致动器20可使用一把插进门锁40的钥匙使之转动。锁身42由装在固定于底座31且间隔开来的螺纹构件之中的螺钉44使之保持不转,而在另一实施例中,螺纹构件还可固定于延伸的侧壁35上。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20可由压柄(thumb grip)或手把,或者如果门锁是双面的,由从门外插进的钥匙使之转动。

    图1的门栓装置提供了闩锁或撞击关闭动作。因而,如果门处在开启状态而门闩12处在第一卡持位置,则如果门36被推向关闭状态(进入纸面),门闩端部12a将以斜面作用靠合闩扣22的成形顶部,以致门闩12可以顶住弹簧49的力量而压向右方,直至门闩端部12a与闩扣中的孔对中为止;当与闩扣孔对中时,门闩端部12a将受弹簧49推压而进入孔(闩锁动作)。在此实施例中,闩扣顶部朝右倾斜与带有倒角的门闩端部12a一起起到凸轮作用,使得门闩容易向右移动。

    已知的门栓装置和闩扣的各种结构,只具有诸如上述的一些特点,此门闩端部12a只处在闩扣22之中的第一卡持位置,其缺点是,如果足够强烈(冲击)的力量沿着开启方向(从纸面之后)施加于门36,则门与门闩的相对移动会使门闩端部12a脱离闩扣22,以致即使门闩12被锁住而不会产生相对于门36的向右移动门也能够被非法地打开。

    图1实施例的特点是,壳体30带有接受体50,在门关闭情况下,配装在后面(从图1中看,在左面)并与闩扣22的孔对中。因而,在图1的门关闭情况下,闩扣22处在接受体50与导板14之间。接受体50固定于直立的壳体壁板35上,壁板在此实施例中是U字形的,但在另一实施例中构成封闭的直立环圈,在两种情况下,只有部分壁板连接于壳体底板31或与之形成一体,并在两种情况下,当门36铰接转动时,接受体50与门栓壳体30一起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接受体50附带或另外依靠竖直支杆或类似物连接于周边壳体壁板的间隔的各段。

    在使用中,壳体30由倒置杯状的盖40(图4中可见局部)遮盖,此盖环绕配接并连接于周边壳体壁板35;盖40连接于壁板35,以便对于竖直的内板壁板提供额外的强度和支承。

    盖90在使用位置上(图1)伸出并盖住闩扣22,并因而可防止闩扣22由于被非法切割或卸掉而失效。

    盖90具有孔口,可使钥匙进出致动器20,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双作用式锁芯之中的钥匙槽40,锁芯可如上所述地由钥匙使之在锁柱或锁体之内的两个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

    图1实施例的另一特点是,盖在92处开有槽或孔,而壳体30的壁板35在37处开有槽或孔,从而允许插入可卡持锁柱并使之不致挪动的螺钉44,以致比如许可的锁匠可以在各壳体部件已经装好之后选配锁具。不过,闩扣22是以其全部高度(图1中向下)伸展的,以致当门36处于关闭位置时不能装入螺钉44。

    在此实施例中,闩扣22借助向左伸展的平直平面凸台23上的各螺钉紧固于固定立柱38;各凸台可以具有螺钉孔,但最好是具有螺钉槽,使得闩扣的位置,在门36相对于其门框,也就是相对于立柱38下垂时,可以相对于壳体30加以调节。各凸台23垂直间隔一足够距离以在门36处于关闭位置时容纳接受体50。各凸台23的外部边沿由各直立的构件24予以加强,这些构件在另一实施例设置成使其各上面部分向外带有倒角,以便当门36关闭时作为壳体30的导板,确保闩扣22和接受体50对中以容放门闩12。

    图1实施例的另一特点是,门闩端部12a具有两个预定的卡持位置。第一卡持位置,如上所述,是使门闩端部12a处于闩扣22之内,从而可能具有像已知各种弹簧锁那样的一般的门固位程度。第二卡持位置是使门闩端部从各导板14伸出较长的距离,以致门闩端部处在接受体50之内,从而可能具有较高的门板固位程度,原因有二:(a)门闩12的闩身此时处在闩扣22之内并由它卡持,以及(b)迫使门36脱出纸面的任何企图都会导致门闩端部12a贴紧,或者更加牢固地贴紧接受体50,而门栓装置以挂锁方式发挥作用。

    因而,在门栓装置处于第二卡持位置的情况下,当企图强制打开门36时,门闩端部12a不会从接受体50冲开,而代之以门闩12和接受体50将一起移动,因为各自是门栓装置10的一部分,而门闩12的进一步移动(如果存在的话)则受到闩扣22的阻止。

    门闩具有辅助的贴靠表面56、58,当门闩端部12a已被推入闩扣22时,可由致动器20与之啮合。致动器20能够在相反的两个转动方向上完整地转两圈,而许多用钥匙操作的锁具都具有这种性能;不过,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所需的运动是部分转动(从图1缩进位置反时针),转动角度在20与60度之间,而后是一次性再转一整圈以越过表面56、58。一旦与啮合门闩12的尾部(从图1看来,在表面56之右),致动器的进一步反时针转动就停止下来。贴靠表面58可以选定得使在第二卡持位置上门闩端部12a会完全进入接受体50,在此实施例中,接受体的背面衬以直立的壳体壁板,并因而是单一端部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贴靠表面56、58设置得与单独的钥匙操作式的致动器啮合,为了更大的安全性,最好是使用第二钥匙。为了多人可以使用,第二钥匙可由负责锁门的保卫人员保存,而第一钥匙的一些复制品发放给需要打开锁住的门(从第一卡持位置)的用户。

    图2是一种具有大体上L形状、具备下述功能的门闩掣爪60。在组装好的装置中,板式臂杆62固定于导板14a,而板式主体64固定于导板14b。门闩掣爪60、壳体底座31和导板14a、14b构成封闭的槽道,其中,门闩12的一部分可以在其中活动,而且此槽道有助于把门闩12夹持在壳体之中,特别是在导板14a、b之间,同时并不妨碍致动器20的动作。

    在板式臂杆62与板式主体64之间有一凹槽66,其大小可以在门闩端部12a处于接受体50之中时容纳直立的栓钉13,以便定位栓钉13,并在任何未经许可而企图损坏闩锁,比如相对于立柱38企图抬起门36期间阻止门闩12的侧向弯曲。

    图3是构成门闩横向限定装置的控制件70。控制件70具有通孔72,其尺寸定得可以配装在门栓壳体30的直柱71上面;孔口72是圆形的,直柱71的横截面也是这样,以致控制件70可以围绕直柱71作枢转。

    控制件70由在控制件直柱74与壳体直柱75之间延伸的弹簧73围绕直柱71沿顺时针方向推动。控制件70的枢转运动受到壳体直柱76的限制,此直柱纳放在控制件的槽77之中,并且在顺时针方向上受到靠板78的限制,此板通常与导板14a相接触。

    控制件20具有孔口82和84,由通道86连接,通道的大小可以使门闩栓钉13从孔口82通向孔口84,从而使得门闩端部12a可以进入接受体50。

    控制件70具有一凸轮表面80,在图1所示位置上与致动器20相适配,由致动器20配合并因此克服弹簧73的作用力而抬起。因而,在图1的致动器位置上,控制件已被抬起,而门闩栓钉13顶靠(在另一实施例中,靠近)表面82。

    锁芯的反时针转动此时将推动致动器20脱离与凸轮表面80的配合而使得弹簧73可以让控制件沿顺时针方向返回到其静置位置;门闩12也被推动(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被弹簧49推动),直到栓钉13贴靠表面83为止。

    锁芯在一次行程中的进一步反时针转动会导致致动器20首先抬起表面80,而后与触接门闩表面58配合,从而栓钉13可以沿着通道86进入孔口84,然后致动器20的进一步转动使得弹簧73导致控制件返回其静置位置,从而把栓钉13封闭于孔口84之中。因而,控制件70另外增大了死锁安全程度,可防止诸如弹簧49损坏或脱落时门闩从接受体缩回。

    门闩栓钉13处于孔口84时也同时处在门闩掣爪60的槽66之中,所以也不会偶然地进入通道86。

    当必须缩回门闩12时,顺时针转动致动器20可抬起控制件70,达到一非工作位置,然后接触门闩表面56(而随后在第二次转动致动器时接触门闩表面16)。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在门开启情况下,接受体50向内(从图1上看,向左)离开门沿一段距离。在完全装配好的装置中,接受体总是在盖90之内的。盖和壳体直立壁板二者的外露边沿,如图4所示,都将制成有利于提高人身安全的形状;具体地说,如果在门开启情况下门闩处于其第一卡持位置,门闩端部12a的各边沿也在盖之内而不外露。

    图5表明门栓装置110的另一实施例。门栓装置装在壳体130上,此壳体具有通孔121,闩扣(图5中未示出,但是如图10,可以看到闩扣)可以进入其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孔口的一侧由诸如壳体盖封闭。

    壳体130具有导板114a、114b,以定位和导引门闩112(图6、7)。接受体150与壳体130一体形成,当门闩处于其第二卡持位置时可以伸进其中。

    在壳体130的凹槽169中,设置板状控制件170。控制件170具有一对孔口182、184,由通道186连接,孔口和通道都适于容放门闩112上的栓钉113(图6)。控制件可在凹槽169中沿着横交于门闩112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控制件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是静置位置或作用位置(如图示),此时栓钉113将被卡持在孔口182、184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之中,另一个是非工作的位置,此时栓钉113将能够在两个孔口之间沿着通道186移动。控制件的滑动由凸耳172导引,它们配装在壳体之中适当成形的各个凹槽里面,而控制件由弹簧173偏压至其静置位置。

    控制件170具有边沿180,靠近能够装入标准孔口141的锁柱(未示出)。锁柱带有能够在凹槽119中转动的致动器(也未示出)。边沿180可由致动器接合,以致控制件可由致动器推动到其非工作的位置。根据门闩112的位置和锁具的转动方向,致动器也可接合门闩112上的(图6、7)一个或另一个表面156和158,以致随后控制件移动到其非工作的位置的运动可导致致动器可在门闩的第一卡持位置与其第二卡持位置之间驱动门闩,反之亦然。

    在图3和5的各实施例中可以知道,控制件上的各自孔口82、182使门闩在其第一卡持位置与其非卡持位置之间移动(反之亦然)而不需要控制件枢转或移动到其非工作位置,亦即孔口82、182大得足以允许各自栓钉13、113的必要移动。因而,门闩可以不借助于锁具致动器20,而是比如借助于其啮合闩扣的带倒角的端部,从其第一卡持位置移动到其非卡持位置。不过,为了在门闩的第一与第二卡持位置移动门闩,致动器必须移动控制件,即使得栓钉能够沿着各自的槽86、186通行。控制件70、170因而可以为在其第二卡持位置上的门闩提供附加的安全保证。不过,应该理解,控制件可以具有一条类似于通道86、186的通道将另外的孔口与孔口82、182连接,以致门闩在其非卡持位置与第一卡持位置之间的移动也需要事先由致动器移动控制件;这样一种门闩可能不具有闩锁作用。

    控制件170的厚度基本上与凹槽169的深度一样,以致在门栓装置的组装状态下,门闩112与控制件170以及壳体表面115和导板114a和114b相啮合。

    门闩112由弹簧(未示出)偏压至其第一卡持位置;在此位置上,栓钉113啮合孔口182的表面183。不过,门闩112具有带倒角的端部112a,以致如果门栓装置靠近闩扣,门闩112可能被迫回顶弹簧,直至门闩端部112a进入闩扣孔为止(在此移动期间,栓钉113离开表面183而在孔口182里面移动)。

    因而,在此实施例中,门栓装置由弹性偏压到其第一卡持位置(以起到闩锁的作用),而且只当致动器在锁具的控制下转动时门栓装置才可以移动到其第二卡持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门闩不是由弹性偏压的,而门闩在其各个位置之间的移动只能通过转动致动器而予以实现;在这样一种实施例中,应当理解,门栓装置起到一种“双死锁”的作用,因而门闩不带倒角。

    在129处去掉了部分门栓壳体130,这是为了减少重量,也是为了允许比较容易地装入把锁柱固定就位所需的螺钉。壳体还具有槽117以容放直杆128,此直杆可以连接于可用手握的手把或类似物,以致门闩可以通过手把以及(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代替)钥匙致动的锁具在其第一卡持位置与其非卡持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7所示,门闩112还具有锁销装置194,包括切进门闩的凹槽,并具有三个凹坑195,它们能够纳放一个壳体盖带有的锁销凸耳(未示出)。锁销凸耳可以手动方式推进和推出某一相应的凹坑,并且在配装到一个凹坑195之内时可以把门闩112分别固紧于其非卡持、第一卡持和第二卡持位置这三个位置之中的一个。

    图8和9的实施例表明一种用作“紧急门闩”的门栓装置和闩扣,其中按钮201可以压下以使门闩212在其第一卡持位置(如图8所示)与其非卡持位置之间移动。按钮201装在直杆202上,直杆可枢转地装接于枢转板203。枢转板203装在固定枢轴204上,并具有啮合于门闩212贴靠表面的端部205。

    壳体203包括孔口221以容纳部分的闩扣222。闩扣222包括闩扣孔225,其每一侧都具有突起226。当门栓装置和闩扣装在一起时,闩扣孔225和各突起226进入壳体230上的孔口221,同时门闩端部进入闩扣孔225。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了扩大形式的闩扣222,以致它可以与配装于向外开启的门238内侧表面的壳体230配合,如图10所示。因而,闩扣孔有必要安装得离开固定门框构件238的边沿237一段距离,闩扣是固定于此构件上的。

    在此实施例中,门闩尖端212a和闩扣222都是带倒角的,门闩尖端212a能够在门栓装置和闩扣装在一起时压在闩扣的倒角上,以提供一种“撞击关闭”的闩锁功能。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这种门栓装置可以包括钥匙致动功能,借此,它可以在需要时移动到其第二卡持位置,在此位置上,按钮201是不起作用的。

    应当理解,按钮201可以用有时称作“闸板”的枢转板来代替。

    在图9中,示出了按钮201由弹簧206偏压,然而,推压门闩(在图中向右)进入其第一卡持位置的弹簧(未示出)也可能另外板203来偏压按钮。

    在图11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适合于向内开启的门板的门栓装置和闩扣配置,此时门栓装置固定于门板的内侧表面。这样一种实施例常见于比如家庭住宅的门。在配装起来的情况下,壳体330可使其表面331以已知方式固定于门板,而闩扣322可以通过穿过各孔328的螺钉或类似物固定于门框构件的边沿;另外,壳体330可以榫接到门板里面,而在门框上适当地挖出槽口(围绕闩扣)以容纳接受体350及其相关的各安装零件。

    壳体330具有开孔以容放已知的一种双端的锁柱,它可以从门板内外两侧捅入钥匙而予以操作。此外,壳体330具有通孔321,以致闩扣突起326的端部可以穿过壳体。不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此通孔在其相对于闩扣嵌入侧的一侧上是比如由壳体盖封住的。

    这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处于第二卡持位置上时,门栓装置和闩扣具有挂锁的特征,使得固定闩扣起到一种锁环的作用,门闩穿过它把壳体30、130、230、330的两侧,比如底座31和接受体53连接起来。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门栓装置可以以“松开”方式使用,亦即不配装于门板,比如门闩适于把搭扣固紧于锁环。各优选实施例还具有一项优点,即固定闩扣(或搭扣)在门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基本上或完全被配装的盖遮住,并因此在门栓装置处于第一或第二卡持位置时,是不会受到胡乱损害的。因而,配置由门栓壳体支承的接受体,并带有比如能够环抱和围绕固定闩扣的壳体,这样可使带有悬臂式门闩端部的标准类型的门锁变为等同于带有受到支承的各端部的隐蔽挂锁。

    虽然在此说明中主要参照一种铰接的门板,但应当理解,如果壳体以诸如铰接的方式装于门板,这种门闩则可以用于滑动的门板。壳体可以铰接于纸面以外,直至门板关闭为止;而后会摆向图1的位置,同时,接受体对中于闩扣。

    此门栓装置可以用于其他各种场合,诸如关闭容器门板,而且可以从厚重厂门的一侧锁定,不然的话,这种厂门就可能需要很深的锁具和相应很大的门孔。同样为了方便起见,所述的门板可以固定(相对于枢转或滑动)于固定的立柱,尽管它可以固定于水平的固定构件或者外侧固定门框的倾斜部分。

    应当理解,控制件70、170及其各自的门闩12、112的配合零部件是可以调换的,即由控制件支承栓钉,而各孔口和通道制成在(或许凹进在)门闩上。

    因而,我们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新型锁死式安全锁具,带有弹簧锁和挂锁的各种最佳特性,使用中零部件均遮掩起来。我们还提供了一种门栓装置,其中单独一个门闩件可用作闩锁(处于其第一卡持位置)和死锁(处于其第二卡持位置),而且其中单独一个致动器可代替当前有售的分别的(和分别致动的)闩锁件和门闩件来控制这两种功能。

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栓装置与门框结构.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门栓装置(10;110;210;310),包括一门栓壳体(30;130;230;330);壳体中的门闩导板(14a;14b;114a,114b)和一门闩,它可在所述各导板之间滑动,以致门闩的一端(12a;112a;212a;321a)可以在壳体之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壳体之外用于所述门闩一端的一个接受体(50;150),所述接受体由壳体支承并可与之一起移动。门栓装置具有一装在壳体上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