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0315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6577.1

申请日:

2014.01.14

公开号:

CN104777561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日:20140114|||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38

主分类号:

G02B6/38

申请人: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童朝阳; 林麟; 刘蕾

地址:

200131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荷丹路142号第一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代理人:

孙纪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校准系统,包括:具有对准导引孔的校准插芯;对准导引元件,用于使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与对准导引孔的中心对准;纤芯校准元件,其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对准,从而消除了由光纤的纤芯的实际中心与以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之间的径向偏差所导致的插入损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 的通孔(31)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系统包括:
具有对准导引孔(201)的校准插芯(200);
对准导引元件(100),用于使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 中心与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对准;
纤芯校准元件(300),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 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 置和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和
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 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 的纤芯(32)的中心与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 中心对准,从而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定位在以目 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插芯(20)具有多个通孔(31),并且在每个通孔(31) 中分别容纳一根目标光纤(30);并且
所述校准系统包括与多根目标光纤(30)一一对应的多根纤芯校 准元件(300),用于分别校准每根目标光纤(30)在各自的通孔(31) 中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纤芯校准元件(300)排列成一行或多行,并且在每一 行中,任两根相邻的纤芯校准元件(300)的中心之间的间距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导引元件(100)固定在校准插芯(200)的对准导引孔 (201)中或与校准插芯(200)成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固定在校准插芯(200)的通孔中或与 校准插芯(200)成一体。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导引元件(100)为定位销,并且
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插入校准插芯(200)和目标插芯(20) 的导引孔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视 觉系统至少包括:
第一成像设备(411、412),用于沿与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 心轴线垂直的第一方向(X)拍摄目标光纤(3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 的第一图像;
第二成像设备(421、422),用于沿与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 心轴线垂直的第二方向(Y)拍摄目标光纤(3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 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
图像识别设备,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 的中心位置和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以及 用于识别第二图像中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和纤 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 像设备(411、412)包括:
第一光源(411),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100)的沿第一方向(X) 的一侧;和
第一摄像机(412),与第一光源(411)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 元件(100)的沿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 像设备(421、422)包括:
第二光源(421),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100)的沿第二方向(Y) 的一侧;和
第二摄像机(422),与第二光源(421)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 元件(100)的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识别设备包括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 处理系统。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光纤(30)的端部从目标插芯(20)的端面凸出,并且 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端部从校准插芯(200)的端面凸出并与 所述目标光纤(30)的端部间隔相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像设备(412)和第二成像设备(422)拍摄目标光纤 (3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的间隔相对的端部的图像。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系统包括:
机械手,具有用于夹持住目标光纤(30)的光纤夹;和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光学视觉系统检测到的目标光纤 (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误差对光纤夹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所述误差为零 或在预定的范围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 范围为-0.001mm至0.001mm。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 范围为-0.3μm至0.3μm。

16.
  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对准导引孔(201)的校准插芯(200)、对准导引元件 (10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 心处;
用对准导引元件(100)校准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 中心位置,使得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与对准导引孔 (201)的中心对准;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 (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 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插芯(20)具有多个通孔(31),并且在每个通孔(31) 中分别容纳一根目标光纤(30);并且
所述校准系统包括与多根目标光纤(30)一一对应的多根纤芯校 准元件(300),用于分别校准每根目标光纤(30)在各自的通孔(31) 中的位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纤芯校准元件(300)排列成一行或多行,并且在每一 行中,任两根相邻的纤芯校准元件(300)的中心之间的间距相同。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导引元件(100)固定在校准插芯(200)的对准导引孔 (201)中或与校准插芯(200)成一体。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固定在校准插芯(200)的通孔中或与 校准插芯(200)成一体。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准导引元件(100)为定位销,并且
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插入校准插芯(200)和目标插芯(20) 的导引孔中。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 视觉系统至少包括:
第一成像设备(411、412),用于沿与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 心轴线垂直的第一方向(X)拍摄目标光纤(3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 的第一图像;
第二成像设备(421、422),用于沿与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 心轴线垂直的第二方向(Y)拍摄目标光纤(3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 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
图像识别设备,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 的中心位置和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以及 用于识别第二图像中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和纤 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成像设备(411、412)包括:
第一光源(411),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100)的沿第一方向(X) 的一侧;和
第一摄像机(412),与第一光源(411)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 元件(100)的沿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成像设备(421、422)包括:
第二光源(421),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100)的沿第二方向(Y) 的一侧;和
第二摄像机(422),与第二光源(421)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 元件(100)的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识别设备包括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 处理系统。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光纤(30)的端部从目标插芯(20)的端面凸出,并且 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端部从校准插芯(200)的端面凸出并与 所述目标光纤(30)的端部间隔相对。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像设备(412)和第二成像设备(422)拍摄目标光纤 (30)和纤芯校准元件(300)的间隔相对的端部的图像。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系统包括:
机械手,具有用于夹持住目标光纤(30)的光纤夹;和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光学视觉系统检测到的目标光纤 (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误差对光纤夹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所述误差为零 或在预定的范围内。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误差包括根据第一图像检测到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 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 第一误差(e1)和根据第二图像检测到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 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 第二误差(e2)。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 范围为-0.001mm至0.001mm。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 范围为-0.3μm至0.3μm。

32.
  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 的通孔(31)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系统包括:
纤芯校准元件(300),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定位在基于目标插芯(20)的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 置和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和
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 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 芯(32)的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33.
  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纤芯校准元件(300),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定位在基于目标插芯(20)的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 (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 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34.
  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 的通孔(31)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系统包括:
具有对准导引孔(201)的校准插芯(200);
纤芯校准元件(300),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 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位置和目标 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位置,以及用于识别目标光纤(30) 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位置;和
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对准目标插 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和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以及 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 (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 中心与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从而 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定位在以目标插芯(20)的 导引孔(2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35.
  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纤芯校准元件(300)和具有对准导引孔(201)的校准插芯 (200),所述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定位在以对 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对准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 的中心和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 (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 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36.
  一种制造光纤插芯组件的方法,所述光纤插芯组件包括插芯 (20)和位于插芯(20)的通孔中的光纤(30),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利用前述权利要求1-15、32、34中的任一项的校准系统或权利 要求16-31、33、35中的任一项的校准方法对光纤(30)在插芯(20) 的通孔中的位置进行校准,使得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以 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对准; 和
利用胶水或等效可固化体将光纤(30)固定在插芯(20)的通孔 中。

37.
  一种光纤插芯组件,包括插芯(20)和位于插芯(20)的通 孔中的光纤(3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芯组件利用前述权利要 求36的方法制成。

38.
  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壳体;和
插入壳体内的光纤插芯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芯组件为权利要求37所限定的光纤插 芯组件。

说明书

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准光纤在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系统和 校准方法,以及利用该校准系统和校准方法制造出的光纤插芯组件和 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应用于光纤连接器的插芯,又称插针体。插芯是光纤连接器的核 心部件,它是一种通过精密加工技术而成的高精度元件。光纤连接器 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将剥离并清洁好的裸光纤穿过充满胶水的 高精度插芯通孔,然后对之加热固化胶水,将光纤固定在高精度插芯 内,然后经由打磨、抛光、测试等一系列程序制成所需的光纤连接器 件。由于所有制造过程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以及为了尺寸配合/装 配需要而人为地引入了误差,例如,插芯通孔直径必须要大于光纤外 径以便光纤能穿入通孔中,这样光纤外径和插芯通孔尺寸需要存在先 天的误差,再如,光纤轴心与插芯通孔由于有空隙存在不同心以及插 芯通孔与对准基准存在加工制造误差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光纤轴心 的横向偏移(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如角度失配等等),从而影响光纤连接 器对接时的插入损耗。
由于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比多模光纤的模场直径要小得多(对大 多数通信用光纤而言,大致是1/5至1/6的关系),因此,单模光纤的 对准精度要求要远远高于对多模光纤的对准精度要求,这样,单模光 纤连接器使用的插芯精度要远远高于多模光纤连接器所使用的插芯 精度。为了保证在制造过程中确保单模光纤连接器达到行业标准相关 指标要求,目前在光纤连接器生产制造领域,通常针对单、多模光纤 分别使用不同精度要求的插芯,即多模光纤连接器用插芯和单模光纤 连接器用插芯加以区分。光纤连接器使用的单模/多模插芯其外观、 结构看似完全相同,但是单模插芯对插芯的相关尺寸要求很高,尤其 是通孔孔径以及插芯的通孔的中心与基于外圆或导引孔的中心确定 的理论中心的同心度精度要求极高(通常要在1.5微米以内,为了满 足对接连接时的超低插入损耗,精度甚至要控制在亚微米级别-小于 1微米),高精度要求最直接的结果是,单模插芯成本/价格的高昂导 致单模连接器的成本高,对于超低损耗连接器尤其突出,插芯成本几 乎是成倍的差异。
单模多孔光纤插芯对插芯的相关尺寸要求主要是在插芯光纤通 孔直径精度和光纤通孔相对对准引导针孔的位置精度以及互相匹配 的一对对准引导针孔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下面将对比单模插芯和多 模插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尺寸精度要求:
1)对准引导针孔配合精度
单模:插芯对准引导针直径精度一般为+/-0.0005mm,匹配的引导 针孔内径精度为+/-0.001mm;对低损耗要求,对准引导针直径的精度 要求达到+/-0.0001mm;同时匹配的引导针孔内径精度为 +/-0.0003mm;
多模:插芯对准引导针直径精度和匹配的引导针孔内径精度为 +/-0.001mm。
2)插芯光纤通孔直径:
单模:插芯光纤通孔直径精度要求在+/-0.00075mm,对于低损耗 的单模插芯光纤通孔尺寸甚至要求到+/-0.0003mm;
多模:插芯光纤通孔直径精度要求在+/-0.001mm。
3)插芯光纤通孔与对准引导针孔的位置精度:
单模:位置精度一般要求达到0.003mm,对于低损耗的单模插芯, 位置精度要求甚至达到0.0018mm;
多模:位置精度一般要求达到0.006mm。
为弥补光纤连接器生产制造领域的不足,本发明的申请人在之前 的专利申请中已经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低精度的插芯(其具有较大通 孔孔径及较大偏心)制造低成本、高性能(低插入损耗)、易于操作 的单模光纤连接器的新工艺技术。
这种新的工艺技术是一种实现单模光纤置于低精度的插芯通孔 中生产出高精度插芯组件的技术,其特征为将突出于插芯端面的光纤 引导进入独立的高精度对准工具,使得待制的单模光纤包覆层与高精 度对准工具的高精度校准孔进行精密校准,并将之固定在待制的低精 度插芯内,从而,用低精度的插芯制作出高精度的光纤插芯组件和光 纤连接器。
但是由于该工艺技术是基于光纤包覆层对准的机理,其需要以光 纤包覆层和纤芯之间的同心度具有较为良好的分布为前提条件,更进 一步,由于光纤实际制造过程中,包覆层与纤芯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 现不同心的误差(即偏心),而且在通过高精度工具对准的过程中, 光纤包覆层的直径存在随机误差、批次误差以及不同制造商的制程控 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随机差异,另外,包覆层表面存在些许 微小颗粒/灰尘等异物附着的可能,这样在包覆层高精度对准后,并 不能确保纤芯得到一致的最高精度对准。正是针对这个不足,特提出 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 少一个方面。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光纤在插芯的通孔中 的位置的校准系统和校准方法,其能够使光纤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 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而确定的理论中心处,从而消除了光 纤的纤芯的中心与以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 心之间的径向偏差所导致的插入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光纤 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其中,所述校准系统包括:
具有对准导引孔的校准插芯;
对准导引元件,用于使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与对准导引孔的 中心对准;
纤芯校准元件,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 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纤 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
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 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相应的 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对准,从而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定 位在以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根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目标插芯具有多个通孔,并且在 每个通孔中分别容纳一根目标光纤;并且所述校准系统包括与多根目 标光纤一一对应的多根纤芯校准元件,用于分别校准每根目标光纤在 各自的通孔中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根纤芯校准元件排 列成一行或多行,并且在每一行中,任两根相邻的纤芯校准元件的中 心之间的间距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准导引元件固定在 校准插芯的对准导引孔中或与校准插芯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纤芯校准元件固定在 校准插芯的通孔中或与校准插芯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准导引元件为定位 销,并且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插入校准插芯和目标插芯的导引孔 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光学视觉系统至少包 括:第一成像设备,用于沿与对准导引元件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第一方 向拍摄目标光纤和纤芯校准元件的第一图像;第二成像设备,用于沿 与对准导引元件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第二方向拍摄目标光纤和纤芯校 准元件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图像识别设备, 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纤芯校准元件 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以及用于识别第二图像中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 心位置和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光源,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和第一摄像机, 与第一光源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成像设备包括: 第二光源,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和第二摄像机, 与第二光源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图像识别设备包括对 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目标光纤的端部从目 标插芯的端面凸出,并且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端部从校准插芯的端面 凸出并与所述目标光纤的端部间隔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成像设备和第二 成像设备拍摄目标光纤和纤芯校准元件的间隔相对的端部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机械 手,具有用于夹持住目标光纤的光纤夹;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 根据光学视觉系统检测到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 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误差对光纤夹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所 述误差为零或在预定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范围为-0.001mm 至0.001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范围为-0.3μm至 0.3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插 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对准导引孔的校准插芯、对准导引元件和纤芯校准元 件,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的中心为定 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用对准导引元件校准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位置,使得目标插 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与对准导引孔的中心对准;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 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 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目标插芯具有多个通 孔,并且在每个通孔中分别容纳一根目标光纤;并且所述校准系统包 括与多根目标光纤一一对应的多根纤芯校准元件,用于分别校准每根 目标光纤在各自的通孔中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根纤芯校准元件排 列成一行或多行,并且在每一行中,任两根相邻的纤芯校准元件的中 心之间的间距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准导引元件固定在 校准插芯的对准导引孔中或与校准插芯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纤芯校准元件固定在 校准插芯的通孔中或与校准插芯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准导引元件为定位 销,并且所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插入校准插芯和目标插芯的导引孔 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光学视觉系统至少包 括:第一成像设备,用于沿与对准导引元件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第一方 向拍摄目标光纤和纤芯校准元件的第一图像;第二成像设备,用于沿 与对准导引元件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第二方向拍摄目标光纤和纤芯校 准元件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图像识别设备, 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纤芯校准元件 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以及用于识别第二图像中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 心位置和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光源,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和第一摄像机, 与第一光源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成像设备包括: 第二光源,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和第二摄像机, 与第二光源相对地设置在对准导引元件的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图像识别设备包括对 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目标光纤的端部从目 标插芯的端面凸出,并且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端部从校准插芯的端面 凸出并与所述目标光纤的端部间隔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成像设备和第二 成像设备拍摄目标光纤和纤芯校准元件的间隔相对的端部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机械 手,具有用于夹持住目标光纤的光纤夹;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 根据光学视觉系统检测到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 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误差对光纤夹的位置进行调节直至所 述误差为零或在预定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误差包括根据第一图 像检测到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 心位置之间的第一误差和根据第二图像检测到的目标光纤的纤芯的 中心位置与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之间的第二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范围为-0.001mm 至0.001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预定范围为-0.3μm至 0.3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光 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其中,所述校准系统包括:
具有对准导引孔的校准插芯;
纤芯校准元件,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 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对准导引孔的中心位置和目标插芯的导 引孔的中心位置,以及用于识别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 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
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对准目标插 芯的导引孔的中心和对准导引孔的中心,以及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 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 的纤芯的中心与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对准,从而使得目 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 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插 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纤芯校准元件和具有对准导引孔的校准插芯,所述纤芯校准 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 论中心处;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对准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和 对准导引孔的中心;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 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 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光纤插芯组件的方法, 所述光纤插芯组件包括插芯和位于插芯的通孔中的光纤,所述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利用前述校准系统或校准方法对光纤在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进 行校准,使得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以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 确定的理论中心对准;和
利用胶水或等效可固化体将光纤固定在插芯的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插芯组件,包括插芯和 位于插芯的通孔中的光纤,其中,所述光纤插芯组件利用前述方法制 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壳体;和
插入壳体内的光纤插芯组件,
其中,所述光纤插芯组件为前述光纤插芯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光 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其中,所述校准系统包括:
纤芯校准元件,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基于目标 插芯的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纤芯校准 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
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 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 的纤芯的中心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插 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纤芯校准元件,所述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定位在基于 目标插芯的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 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 对准。
本发明属于光纤连接器领域,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的采用高精 度插芯或者采用低精度插芯配以独立的校准工具对光纤包覆层进行 高精度对准的工艺技术,而是一种使用移动装置基于光学视觉系统对 纤芯进行主动对准,实现利用低精度的待制插芯或目标插芯(与标准 的插芯相比,该低精度的待制插芯具有较大通孔孔径及较大偏心)制 造低成本、超高性能(超低插入损耗)、易于操作的光纤插芯组件和 光纤连接器的革新技术,该技术方案实现近乎0dB损耗(无损耗) 的下一代超低损耗的光纤连接器。
本发明的申请人之前提出的通过高精度对准工具进行光纤对准 的技术是基于光纤包覆层对准的机理,即利用了光纤包覆层和纤芯之 间的同心度具有较为良好的分布这一条件,然而,由于在光纤的实际 制造过程中,包覆层与纤芯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心的误差,而 且在通过高精度工具对准的过程中,光纤包覆层的直径存在随机偏 差、批次偏差、制造商的控制偏差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随机差 异,另外,包覆层表面可能附着的些许微小颗粒/灰尘等异物,这样 在包覆层高精度对准后,实现了较低的连接损耗,但由于纤芯难以得 到一致的、最高精度的对准,难以实现一致的超低损耗(无损耗)连 接器。
本发明与之前提出的通过高精度对准工具进行光纤包覆层对准 的技术方案相比区别在于,本发明采用的是利用图像识别纤芯轮廓将 在制连接器中的光纤纤芯主动对准于以高精度固定于高精度单模插 芯组件内的纤芯校准元内的光纤纤芯(其所含的纤芯校准元具有一定 的凸纤长度,其纤芯的物理中心相对于基于插芯导引孔确定的理论中 心位置的偏心精确控制在纳米级别以内,接近于0),这样,通过非 接触式的图像识别对准光纤的纤芯而不是光纤的包覆层,从而完全规 避了在制光纤的纤芯与包覆层之间的偏心随机差异、包覆层直径的随 机差异、光纤端面状态是否完好以及包覆层外表面清洁状态等易于影 响基于光纤包覆层对准精度的因素影响,达到纳米级别对准精度,将 对准好的在制光纤固定在在制低精度插芯内,从工具中取出在制插芯 组件(在制光纤已基于纤芯高精度校准并固定在在制插芯内),经过 对端面的必要的成端处理、组装、测试,这样,通过主动对纤芯位置 进行高精度对准而制成的低成本、超低损耗的超高精度光纤连接器即 制作完成。
特别地,对于制作多芯光纤连接器而言,主动对准系统含有高精 度对准导引元件、内含纤芯校准元的高精度插芯组件(其所含的纤芯 校准元具有一定的凸纤长度,且以高精度固定于高精度单模插芯内, 即其纤芯的物理中心相对于基于插芯导引孔确定的理论中心位置的 偏心在纳米级别,接近于0)以及纤芯轮廓视觉对准系统三个部分组 成,分别用于对准在制低精度插芯的导引孔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 提供在制光纤纤芯的对准基准,检测及主动对准在制插芯组件内的光 纤纤芯与位于高精度单模插芯组件内的纤芯校准元的纤芯之间的位 置精度,使两纤芯的物理轴心在垂直于轴心的二维平面内的偏差调 整、对准到纳米级别以内。
与使用高精度对准工具进行光纤包覆层对准的方案相比,该技术 方案是采用纤芯主动对准的方式,因而实现了终极的在制光纤纤芯位 置精度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个体到个体的高精度重复再现性,最大 限度地降低了因裸光纤直径(包覆层直径)的批次差异及随机差异、 包覆层与纤芯之间的偏心及随机型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最大限度地提 高了连接器的性能及随机互配性(超低插入损耗及超低随机互配插入 损耗)。
本发明采用对光纤纤芯进行主动校准技术实现了基于低精度插 芯生产低成本、超低损耗的高品质单模光纤连接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技术以基于低精度插芯实现超低损耗的单 模光纤连接器为目标,同时,此技术也适合调整成制作超高精度超低 损耗的多模光纤连接器,亦在此发明保护范围内。
虽然此技术以多芯光纤连接器为示例说明发明思想,同时,此技 术同样适合单芯光纤连接器,因此,以此技术制作单芯连接器亦在此 发明保护范围内。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 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校准系统的高精 度对准导引元件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显示图1中所示的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和固 定该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的高精度校准插芯的放大的横向剖视图和 纵向剖视图;
图3显示将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插入带有目标光纤的目标插芯 (待制的插芯)的导引孔中之后的沿水平纵向平面的剖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校准系统的光学 视觉系统的示意图;
图5A显示利用图4所示的光学视觉系统沿第一方向(图4所示 的方向X)对目标光纤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进行光学成像的示意 图;
图5B显示利用图4所示的光学视觉系统沿第二方向(图4所示 的方向Y)对目标光纤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进行光学成像的示意 图;
图6显示利用图4所示的光学视觉系统沿第一方向(图4所示的 方向X)拍摄到的目标光纤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的第一图像;
图7显示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将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主 动移动成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对准之后的图像;和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移动装 置的闭环位置反馈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 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 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在图1至图8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校准系 统,用于校准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其中, 所述校准系统包括:具有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高精度校准插芯 200;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用于使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 中心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对准;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 所述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定位在以高精度对准 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光学视觉系统,用 于识别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高精度纤芯校准元 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和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 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 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相应的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 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从而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 定位在以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 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高精度”是指“精度高于或等 于光纤连接器的行业标准所规定的精度”。但是,由于光纤连接器的 行业标准所规定的精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本申请 中的术语“高精度”不局限于某个固定数值或某个固定数值范围,其 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校准系统的高精 度对准导引元件100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示意图。图3显示 将将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插入带有目标光纤(用于制造光纤插芯组件 或光纤连接器的光纤)的目标插芯(用于制造光纤插芯组件或光纤连 接器的插芯)的导引孔中之后的沿水平纵向平面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3所示,目标插芯20为多芯插芯,该目标插芯20具 有多个通孔31,并且在每个通孔31中分别容纳一根目标光纤30;并 且校准系统包括与多根目标光纤30一一对应的多根高精度纤芯校准 元件300,用于分别校准每根目标光纤30在各自的通孔31中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目标插芯20 的通孔31的直径远大于目标光纤30的直径,这样便于目标光纤30 插入到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也能够降低目标插芯20的制造成 本,因为不需要提供与目标光纤30精密配合的高精度的通孔。但是, 由于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的尺寸较大,因此,难以保证目标光纤 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精度,即难以保证目标光纤30 的纤芯32(参见图6)的中心定位在以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 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图2A和图2B分别显示图1中所示的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 和固定该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放大的横 向剖视图和纵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 100固定在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中。高精度 纤芯校准元件300固定在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通孔中。如图2B所 示,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具有纤芯302和包覆在纤芯302外部的 包覆层30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根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 芯302的中心分别定位在以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 确定的各个理论中心处。
如图1至图3所示,多根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分别固定在高 精度校准插芯200的多个通孔中。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 例,多根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可以与高精度校准插芯200形成为 一体。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在图示的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多根高精 度纤芯校准元件300排列成一行,并且任两根相邻的高精度纤芯校准 元件300的中心之间的间距相同。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 例,多根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也可以排列成多行,并且在每一行 中,任两根相邻的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的中心之间的间距相同。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在图示的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高精度对 准导引元件100为高精度定位销,并且高精度定位销的两端分别插入 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和目标插芯20的导引 孔21中。这样,利用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就可以使目标插芯 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与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 201的中心对准。例如,使得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与高精 度校准插芯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之间的误差在 -0.001mm至0.001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3μm至0.3μm的范围 内。
如图1至图3所示,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 定位在以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 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如前所述,由于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的直径远大于目标光纤 30的直径,因此,当目标光纤30插入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之后, 难以保证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以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 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对准,难以保证目标光纤30的纤 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例 如,在图3所示的沿水平纵向平面的剖视图中,目标光纤30的纤芯 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之间就存在 一个偏差Δe。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校准系统的光学 视觉系统的示意图;图5A显示利用图4所示的光学视觉系统沿第一 方向(图4所示的方向X,其相对于水平纵向平面大致成45度)对 目标光纤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进行光学成像的示意图;图5B显示 利用图4所示的光学视觉系统沿第二方向(图4所示的方向Y,其相 对于水平纵向平面大致成135度)对目标光纤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 进行光学成像的示意图。
在图5A所示的沿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心轴线垂直的 第一方向(图4中的方向X)的纵向剖视图中,目标光纤30的纤芯 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之间就存在 一个第一偏差e1;在图5B所示的沿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 心轴线垂直的第二方向(图4中的方向Y)的纵向剖视图中,目标光 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 之间存在一个第二偏差e2。
因此,为了实现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 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之间的精确对准,在本发明中,在光学视 觉系统的引导下利用移动系统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 通孔31中的位置,直至第一偏差e1和第二偏差e2为零或在预定的 范围内,例如,预定范围可以为-0.001mm至0.001mm,优选地,预 定范围可以为-0.3μm至0.3μm。这样,就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 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从而使得 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以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为 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对准。
图5A和图5B分别显示了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与 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之间在两个相互垂直 的二维平面内的两个误差e1和e2。因此,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 中心位置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之间在立 体空间中的误差e可以根据前述两个误差e1和e2获得。具体地,可 以根据下面的公式(1)获得误差e:
e = e 1 2 + e 2 2 - - - ( 1 ) ]]>
因此,为了实现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 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之间的精确对准,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 性的实施例中,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利用移动系统主动调节目标 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直至误差e为零或在预 定的范围内,例如,预定范围可以为-0.001mm至0.001mm,优选地, 预定范围可以为-0.3μm至0.3μm。
下面将借助图4至图8来详细说明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 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4所示,光学视觉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成像设备411、412, 用于沿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第一方向X拍 摄目标光纤30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第一图像;第二成像设 备421、422,用于沿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的中心轴线垂直的 第二方向Y拍摄目标光纤30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第二图像, 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图像识别设备(未图示,可以为 计算机),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 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以及用于识别第 二图像中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 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 成像设备411、412包括:第一光源411,设置在高精度对准导引元 件100的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和第一摄像机412,与第一光源411 相对地设置在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的沿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 第二成像设备421、422包括:第二光源421,设置在高精度对准导 引元件100的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和第二摄像机422,与第二光源 421相对地设置在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的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 侧。
请注意,在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光学视觉系统还可以 包括与第一和第二成像设备类似的第三成像设备、第四成像设备或更 多个成像设备。
如图5A所示,目标光纤30的端部从目标插芯20的端面凸出, 并且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端部从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端面凸 出并与目标光纤30的端部间隔相对。第一成像设备411、412沿第一 方向X拍摄目标光纤30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间隔相对的端 部的图像,从而获得一个如图6所示的第一图像。
根据图6所示的第一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第一图像中,目 标光纤30的纤芯(发亮的部分)32的中心(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 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发亮的部分)302的中心(如图 6中的虚线所示)不对准,之间存在一个偏差e1。需要说明的是,由 于纤芯的材料不同于包覆层,因此,可以根据拍摄的图像直接清楚地 区分出纤芯和包覆层。如果需要,也可以用图像处理系统对第一图像 进行处理,使得纤芯的边界更为突出和更易于识别。
这样,移动系统可以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 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直至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 像检测到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 302之间的偏差为零或在预定的范围内。
例如,图7显示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将目标光纤30的纤芯 32的中心(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主动移动成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 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对准之后的图像。
为了实现目标光纤30高精度的位置移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 例中,移动系统包括:机械手(未图示,例如,多自由度机器人), 具有用于夹持住目标光纤30的光纤夹;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 根据光学视觉系统检测到的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与高精 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误差对光纤夹的位 置进行调节直至误差为零或在预定的范围内。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用于控制机械手 的光纤夹的闭环位置反馈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整个闭环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安 装在可移动的机械手上的光纤夹、驱动机械手移动的驱动装置、控制 装置以及由光学视觉系统构成的检测装置等。由于位置闭环反馈控制 系统属于经典的控制方法,这里不再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 可以与高精度校准插芯200成一体。类似地,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 300也可以与高精度校准插芯200成一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 的中心和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可以通 过前述光学视觉系统识别,并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利用控制及移 动系统主动对准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和高精度校准插芯 200的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而不采用前述高精度对准导引 元件100来进行两者的对准。例如,可以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利 用控制及移动系统主动调节目标插芯20和/或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 位置,使得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与高精度校准插芯200的 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30在 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高精度校准插芯200、高精度 对准导引元件100和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 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定位在以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 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用高精度对准导引元件100校准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 位置,使得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 的中心对准;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 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 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造光纤插芯组件的方 法,光纤插芯组件包括插芯20和位于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光纤30, 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前述校准系统或校准方法对光纤30在插芯20的通孔31中 的位置进行校准,使得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以插芯20的导引 孔2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对准;和
利用胶水或等效可固化体将光纤30固定在插芯20的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光纤插芯组件,包括插芯 20和位于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光纤30,其中,光纤插芯组件利用 前述方法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壳体;和
插入壳体内的光纤插芯组件,
其中,光纤插芯组件为前述光纤插芯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 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其中,校准系统包括:
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 的中心定位在基于目标插芯20的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位置和高 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位置;和
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 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 心与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30在 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 302的中心定位在基于目标插芯20的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 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 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 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校准系统,用于校准目标 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31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 系统包括:
具有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高精度校准插芯200;
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所述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 302的中心定位在以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 理论中心处;
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位置和目 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位置,以及用于识别目标光纤30的纤 芯32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 心位置;和
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对准目标插 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以及用于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通孔 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相应的高精度纤 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从而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 芯32的中心定位在以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 定的理论中心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校准目标光纤在目标 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和具有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高 精度校准插芯200,所述高精度纤芯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 定位在以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 处;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对准目标插芯20的导引孔21的中 心与高精度对准导引孔201的中心;和
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30在目标插芯20的 通孔31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30的纤芯32的中心与高精度纤芯 校准元件300的纤芯302的中心对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区分不同精度规 格的插芯来制造单模和多模光纤连接器。
特别地,当需要制作低损耗或者超低损耗光纤连接器时,现有技 术人员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提高插芯的精度规格(缩小插芯的通孔孔 径,尽量使插芯的通孔直径与光纤的直径匹配,以及提高光纤的纤芯 的中心与基于导引孔确定的理论中心的同心度)来实现超低损耗的目 标,这样做的明显缺点是,其一,意味着一种高成本;其二,由于超 精密插芯通孔变得更小,且光纤的实际外径亦存在批次的变化,对于 穿纤(穿过整个插芯通孔)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导致断纤概率增 加,特别是暗损伤会导致光线连接器的可靠性降低;其三,对于批量 制造,总存在某些个体偏心的离散性,只要出现,光线连接器件的随 机互配插入损耗即遭到破坏,等等。
同时,与使用高精度对准工具进行光纤包覆层对准的技术方案相 比,该技术方案采用对光纤纤芯主动对准的方式、并把纤芯的高精度 对准通过固定的方式保持在插芯内,不再依赖于在制光纤和/或纤芯 校准元光纤的包覆层直径、纤芯与包覆层的偏心、光纤端面的状态(角 度、角度方位、磨损甚至完整度等)以及包覆层外表面清洁状态等其 他因素对纤芯对准精度的影响,因而具有更好的在制光纤纤芯的位置 精度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一致性(个体到个体的精度重复再现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连接器的性能及随机互配性(超低插入损耗及 超低随机互配插入损耗),满足下一代光互联对超低损耗或者无损耗 光纤连接器的需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 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 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 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 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 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 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 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 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 发明的范围。

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准系统和方法、光纤插芯组件及制造方法、光纤连接器.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校准系统,包括:具有对准导引孔的校准插芯;对准导引元件,用于使目标插芯的导引孔的中心与对准导引孔的中心对准;纤芯校准元件,其纤芯的中心定位在以对准导引孔的中心为定位基准确定的理论中心处;光学视觉系统,用于识别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相应的纤芯校准元件的纤芯的中心位置;和控制及移动系统,用于在光学视觉系统的引导下主动调节目标光纤在目标插芯的通孔中的位置,使得目标光纤的纤芯的中心与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