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网格状超前锚固无人工作面开采方法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
在煤矿开采中,坚硬顶板条件下,常规的方法是长壁冒落法开采和房柱式开采。长壁冒落法开采是沿煤层走向开拓上、下平巷,工作面长度80~200米,单体支柱支护顶板,垂直工作面打眼放炮落煤或采煤机割煤,刮板机输煤;或综合机械化开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顶板,采煤机割煤,刮板机输煤,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板在支柱(支架)移柱(架)后冒落。这种传统的开采方法有以下不足:一是采煤高度要与支护设备相适应,煤层高度千变万化,所以采煤高度一般要小于煤层厚度,使部分煤层留作底煤不被采出,造成回采率降低浪费资源,而且留底煤后,难以保证支护设备的工作阻力,稳重性差,极易产生推垮事故,安全上不可靠;二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顶板属于“紧跟型垮落”,顶板压力大,支护困难,或由于长久的空顶导致顶板内部产生“潜在”的破坏,易产生切顶事故。
房柱式开采是在工作面支柱掩护下开采到一定跨距时留10~15米的煤柱,搬到新的切眼处断开采,一般每开采30米左右要留设煤柱,通过留煤柱控制顶板的大范围冒落,虽然对工作安全有利,但因留设大量煤柱,使1/3~1/2的煤炭造成损失,而且频繁更换新的工作面,采煤设备经常搬家,使生产效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开采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煤矿网格状超前锚固无人工作面开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开掘网格状巷道
在已经开拓好上回风巷(或上顺槽)和下运输平巷(或下顺槽)内布置好运输设备的准备采煤区的始端开始,沿煤层顶板在倾向方向上每隔一定距离开掘切眼巷,再沿煤层顶板在走向方向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开掘联络巷或称腰巷,巷道间隔距离视顶板与煤层赋存情况计算而定,一般为15~25米,使采区形成网格状巷道。巷道一般掘成倒梯形,一般上宽3米,下宽2米,高2.5米,以利于安装支护锚杆。巷道随工作面的推进边采边掘,一般超前工作面30~40米的距离。
二、巷道超前锚固
在开掘后的网状巷道内打锚杆眼安装锚杆,顶板上易采用强度大,锚固牢的金属杆体树脂锚固式锚杆,锚杆长度视顶板情况而定,要穿过伪顶锚固在直接顶岩层中;两帮煤壁中的锚杆采用木质锚杆或竹锚杆,以防爆破后金属或其他质碎物混入煤炭,锚杆长度1.5米为宜;锚杆间排距0.8~1.2米。由于是在工作面前方安装锚杆所以称为超前锚固。
三、放炮松煤
在联络巷内超前工作面2~3米范围内,用钻机平行煤层从两侧向煤层中打7.5~12.5米的炮眼,炮眼间排距0.5~1.0米,打眼时用扦接式螺纹钎杆,使两侧的炮眼几乎钻透;然后向炮眼装填炸药卷和带有雷管地炮头,炮口堵塞炮泥,通电起爆,爆松煤层;为防止煤尘,炮眼中加装水炮泥;为防止一次齐爆药量过大和拒爆现象,采用段发雷管,分段装药结构。
四、工作面出煤
在工作面下方运输平巷内安放小绞车,在工作面上方上回风巷(上顺槽)内的顶板上固定尾轮,尾轮上挂钢丝绳,钢丝绳上固定扒斗,开动绞车,使扒斗来回移动,将煤炭扒装到运输平巷(下顺槽)输送机上,随工作面推进,及时移动绞车和尾轮,直至扒空工作面爆松的煤炭。
上述一、二、三、四步骤可平行作业,即同时进行上述各个工序;但放炮时离放炮点60米内的其他工序要暂停,以保证安全。
整个工序可连续进行,直至将整个采区采完。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一、通过合理的网状巷道布置和超前锚杆支护,不仅增加了顶板的强度、弹性模量、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基本物理力学参数,而且增加了顶板的韧性、抗弯能力和抗疲劳破坏能力,等效提高了顶板的垮落步距和自稳时间,使顶板滞后工作面一段距离发生周期性垮落,通过科学的计算可人为控制顶板的冒落步距和时间,达到控制性开采,保证工作面安全。
二、工作面不再用单体支柱或液压支架进行支护顶板,不再用昂贵的机械设备采煤,工作面上无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机械装备的安装过程,实现了工作面无人开采,人员只是在工作面前方工作,有了可靠的安全保证。
三、工作面煤炭可一次彻底采完不留底煤,不留煤柱,煤炭资源得到近95%以上的回采率,这是其他任何采煤方法所达不到的。
四、各个工序可平行进行作业,整个采区可连续性的一次采完,避免了工作面经常搬家,大大提高了工效。
经实践证明,与房柱式采煤方法相比同一个采区可增收节支七千多万元;与单体支柱长壁式采煤方法相比,同一个采区可增收节支六千多万元;与综合机械化采煤相比仅设备一项即可节支三千多万元。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网格状巷道布置图,图2是锚杆支护断面图,图3是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图4是图3的C-C剖面图,图5是炮眼布置断面图,图6是炮眼布置剖面图,图7是装药结构图,图8是工作面扒煤移动示意图。
图例说明:1-上顺槽或上回风平巷;2-下顺槽或下运输平巷;3-联络巷或腰巷;4-切眼巷;5-锚杆;6-伪顶;7-直接顶;8-接续切眼巷;9-运输机;10-绞车;11-尾轮;12-扒斗;13-钢丝绳;14-局部通风机;15-炮眼;16-炸药卷;17-水炮泥;18-炮泥;19-雷管脚线;20-采煤工作面。
一.如图1、图3所示,在某个井下采区内首先开掘上顺槽(1)和下运输平巷(2),并用支柱临时支护;布置上运输机(刮板式)(9);掘进巷道时用局部通风机(14)通风,开掘贯通切眼巷(4),相隔20米开掘一条,开掘出3~4条;以后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继续开掘下一条;在切眼巷(3)中相隔16~20米(根据工作面长度而定)开掘联络巷(3),形成网格状巷道。巷道为倒梯形,巷底宽度2米,高2.5米,顶宽3米。
二.边掘进边在巷道(1)、(2)、(3)、(4)内打锚杆眼,安装锚杆(5),两帮为二排,排距1.0米,锚杆长度1.4米,采用木质锚杆;顶板为2排或3排,排距1.0米,间距1.0米,锚杆杆体为Ф18×2000mm金属锚杆,锚杆长度要穿过伪顶(7)锚固在直接顶(7)的岩石中,为增加锚固力,可用2卷Ф25×350mm树脂锚固剂,锚杆端头用150×150mm的蝶形托盘螺栓拧紧,锚杆布置如图2所示。
三.如图3所示,布置工作面设备,在第一个切眼巷(4)的下方平巷(2)内布置绞车(10),在上方回风平巷的锚杆上悬挂上尾轮(11),绞车上钢丝绳(13)挂在尾轮(11)上,再将扒斗(12)固定在钢丝绳(13)上。
四.如图5、图6所示,在联络巷(3)的煤壁上布置炮眼(15),炮眼(15)行距1.2米,排距0.5米,用电煤钻平行煤层从两侧向煤层中打眼,边打边用插接式螺纹钎杆接长,眼深8~10米,使两侧炮眼几乎穿透,打底眼时要向底板下方倾斜钻进,保证爆松底部煤层。打完眼后,向炮眼(15)中装填炸药。装药结构如图7所示。首先向底部装4块炸药卷(16),和带有五段雷管的炮头,再装入一个长200mm长的水炮泥,由里向外依次类推,雷管段数依次为五、四、三、二、一段,这样每段为1kg炸药,分五段爆破;孔口用炮泥(18)堵紧,在孔外将雷管脚线(19)串联在一起,用发爆器起爆,每个网格内的煤炭分5~8次放完。
五.当整个工作面(20)长度内的煤层放完后,绞车司机开动小绞车(10),使扒斗(12)来回在工作面上移动,将煤炭扒在下顺槽(2)的刮板输送机(9)上,运出采区。随着工作面煤炭的扒出,不断向工作面前方移动尾轮和绞车,如图8所示。
六.在扒煤过程的同时,工作面前方同时开掘新的网格状巷道、锚杆支护、打眼放炮,直至将整个采区采完。
实施本方案时,也引用于一般条件的顶板。如果是一般条件的顶板或遇断层破碎带地段时,可减小切眼巷和联络巷的间距,增大网格密度,并增加锚杆支护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