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0157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8366.8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号:

CN104781228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53/30申请日:20131108|||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53/30; B01J25/00; B01J31/24; C07C209/26; C07C209/48; C07C211/19; C07C255/47; C07C263/10; C07C265/14; C07B61/00

主分类号:

C07C253/30

申请人: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德永幸一; 柿沼直志; 隈茂教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2-247499 2012.11.09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代理人:

杨宏军; 牛蔚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所述工序中,使下述通式(a1)或下述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在下述金属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存在下、与氢及一氧化碳反应,所述金属化合物包含相对于1摩尔的以通式(a1)或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而言为0.01~10ppm摩尔的第8~10族金属,相对于1重量份的第8~10族金属而言,上述工序中的反应体系内的氯成分的量为1.5重量份以下。

权利要求书

1.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使下述通式(a1)或下述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在下述金属化 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存在下与氢及一氧化碳进行反应,所述金属化合 物包含相对于1摩尔的以通式(a1)或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而 言0.01~10ppm摩尔的第8~10族金属,

式(a1)中,X表示氢原子、氰基、醛基、-CH=NR基,R表 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芳基;式(a1)及式(a2)中, n表示0、1或2;
相对于1重量份的第8~10族金属而言,所述工序中的反应体 系内的氯成分的量为1.5重量份以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为铑化合物、钴化合物、钌化 合物或铁化合物。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为铑化合物。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相对于1摩尔的通式(a1)或(a2)表示的化合物而言, 所述第8~10族金属为1~5ppm摩尔。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磷化合物为三价磷化合物。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使用所述通式(a1)表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下述通式 (1)表示的化合物,

式(1)中,X与通式(a1)中X的含义相同。

7.
  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使利用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醛化合物与氨进行 反应,并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氢进行反应。

8.
  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使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胺化合物与羰基化剂进 行反应。

说明书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使用由该制造方法得到的醛 化合物而进行的制造胺化合物的方法及制造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 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降冰片烯化合物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例 如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方法。
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在催化剂存在下使用H2/CO混合气体使 氰基降冰片烯加氢甲酰化、来制造甲酰基氰基降冰片烷的方法。专 利文献1及2公开了使用了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例子。需要说 明的是,使用铑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可高选择性地获得目标化合物, 并将反应压力抑制为低水平,因此是优选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 可以使催化剂相对于氰基降冰片烯为0.1~10重量%。专利文献2中 记载了可以使催化剂浓度为0.5~10mmol/l,以相对于1摩尔铑为3~ 300摩尔的范围使用三芳基膦。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和三价磷化合物的存在 下,使用H2/CO混合气体,使烯烃系化合物加氢甲酰化的方法。而 且,关于金属催化剂的含量,记载了以催化剂组合物的重量或体积 为基准,游离金属含量为10~1000ppm。
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关于金属配体络合物催化剂的内容,作为 金属举例了铑,作为配体举例了有机磷配体。还记载了,作为它们 的使用量,当作为游离的金属进行计算时,金属浓度为约1ppm~10, 000ppm的范围,以及,配体:金属的摩尔比为1:1~200:1。
另外,专利文献6、7中公开了使链状的烯烃化合物加氢甲酰化, 来制造醛化合物的方法。
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在铑催化剂及双亚磷酸酯 (bisphosphite)的存在下使7-辛烯醛加氢甲酰化的例子。其记载了 以相对于1mol的7-辛烯醛为3ppmmol左右的量使用铑,铑原子/ 磷原子以摩尔比计为1/20。另一方面,专利文献6的0084段中记载 了:按照换算为磷原子计,相对于1摩尔金属而言优选为2~1000 摩尔,当高于1000摩尔时,存在反应速度变得极小的倾向。
另外,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在烯烃的加氢甲酰化中,卤化有 机化合物这样的物质应当从反应中除去,但关于其量并没有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93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72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3,143,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0-538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3-505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03112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平4-502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发达,稀有金属的使用量增加,稀有金 属资源的枯竭、价格的上升正逐渐成为问题。因此,逐渐广泛要求 减少所谓的稀有金属的使用量,并有效地对其进行活用。
然而发现,在降冰片烯化合物例如氰基降冰片烯的加氢甲酰化 反应中,若减少作为催化剂的金属化合物的量,则在生产率方面产 生下述问题:反应速度降低,或反应自身变得不再进行,收率降低, 等等。在工业性的生产中,反应速度的降低会导致与下一工序的连 接方面产生问题,变得无法进行高效的生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以提供一种在减少作为催化 剂的昂贵金属的量来制造醛时,即使减少金属的量也能抑制反应速 度的降低的工业上有利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反应速度降低的主要因 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在反应体系内存在氯成分,则反 应速度降低。经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反应体系内的氯原子的 量,能在不使反应速度降低的情况下制造醛,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可如下所示。
[1]醛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使下述通式(a1)或下述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在下述金属化 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存在下与氢及一氧化碳进行反应进行反应,所述 金属化合物包含相对于1摩尔的以通式(a1)或通式(a2)表示的 化合物而言为0.01~10ppm摩尔的第8~10族金属,


(式(a1)中,X表示氢原子、氰基、醛基、-CH=NR基,R 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芳基。式(a1)及式(a2) 中,n表示0、1或2。)
相对于1重量份的第8~10族金属而言,上述工序中的反应体 系内的氯成分的量为1.5重量份以下。
[2]项[1]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包含第 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为铑化合物、钴化合物、钌化合物或铁化 合物。
[3]项[1]或[2]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为铑化合物。
[4]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相对于1摩尔的通式(a1)或(a2)表示的化合物而言,上述 第8~10族金属为1~5ppm摩尔。
[5]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上述磷化合物为三价磷化合物。
[6]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使用上述通式(a1)表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 表示的化合物。

(式(1)中,X与通式(a1)中X的含义相同。)
[7]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使利用 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醛化合物与氨进行反 应,并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氢进行反应。
[8]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使利用项[7]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胺化合物与羰基化剂进行反 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磷化合物”是指可与金属形成络 合物的磷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中,当相对于1mol物质A而言以1×10-6mol的 量使用物质B时,将物质B的量表示为1ppmmol。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即使减少作为催化剂的金 属的量,也可抑制反应速度的降低,可在工业上有利地进行醛的制 造。本发明的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 包括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一个工序,因此,通过本发明,还能 实现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的生产率及收率也优异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利用以下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附带的以下的附图更清楚 地展现上文所述的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的1H-NMR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得到的化合物的1H-NMR图。
[图3]为实施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的1H-NMR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并对胺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下述通式 (a1)或下述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在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 属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存在下与氢及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相对于1 重量份的第8~10族金属而言,该工序中的反应体系内的氯原子的 量为1.5重量份以下。


式(a1)中,X表示氢原子、氰基、醛基、-CH=NR基,R表 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作 为X,优选为氰基、醛基,更优选为氰基。式(a1)及式(a2)中, n表示0、1或2,优选为0或1,更优选为1。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a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内(endo)型或 外(exo)型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而成的混 合物。
作为通式(a1)表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以下的化合 物。
(1)作为n:0的化合物,
可举出环己烯、4-氰基-1-环己烯、3-环己烯-1-羧基醛、 4-亚氨基甲基-1-环己烯。
(2)作为n:1的化合物,
可举出双环[2.2.1]-2-庚烯、双环[2.2.1]-5-庚烯-2-甲腈、 双环[2.2.1]-5-庚烯-2-羧基醛、双环[2.2.1]-5-庚烯-2-基甲 烷胺。
(3)作为n:2的化合物,
可举出双环[2.2.2]-2-辛烯、双环[2.2.2]-5-辛烯-2-甲腈、 双环[2.2.2]-5-辛烯-2-羧基醛、双环[2.2.2]-5-庚烯-2-基甲 烷胺。
作为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可举出以下的化合物。
(1)作为n:0的化合物,
可举出1,4-环己二烯。
(2)作为n:1的化合物,
可举出双环[2.2.1]庚-2,5-二烯。
(3)作为n:2的化合物,
可举出双环[2.2.2]辛-2,5-二烯。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通式(a1)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n 为1。作为该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下述通式(1)表示的 化合物。

式(1)中,X与通式(a1)中的X的含义相同,优选为氰基或 醛基,更优选为氰基。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内型或外型中的 任一种,可以是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反应中使用的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 为铑化合物、钴化合物、钌化合物或铁化合物。
作为铑化合物,可举出例如Rh(acac)(CO)2、Rh(acac)3、 Rh2(CO)8、Rh4(CO)12、Rh6(CO)16等。作为钴化合物,可举 出例如HCo(CO)3、HCo(CO)4、Co2(CO)8、HCo3(CO)9等。 作为钌化合物,可举出例如Ru(CO)3(PPh3)2、Ru3(CO)12等。 另外,作为铁化合物,可举出例如Fe(CO)5、Fe(CO)4PPh3、Fe (CO)4(PPh3)2等。需要说明的是,“acac”是指乙酰丙酮。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反应中使用的铑化合物,只要为包含1价的 铑金属的化合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二羰基乙酰丙酮铑(Rh (acac)(CO)2)、十二羰基四铑(Rh4(CO)12)、十六羰基六 铑(Rh6(CO)16)、八羰基二铑(Rh2(CO)8)等羰基铑催化剂。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反应中使用的磷化合物,只要是三价磷化合 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下述式表示的化合物。
(R1)3P
(R2O)3P
上述式中,R1、R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 的碳原子数为1~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16的芳基。
作为磷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亚磷酸三苯酯、三苯基膦、 三甲基膦、三乙基膦、三丙基膦、三(甲基苯)膦、三(乙基苯) 膦、1,2-双(二苯基膦基)乙烯、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2,2 -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三甲氧基亚磷酸酯、三乙氧基 亚磷酸酯、三丙氧基亚磷酸酯、三异丙氧基亚磷酸酯、三甲基苯基 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三价磷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中,可优选使用亚磷酸三苯酯。
这些磷化合物通常可通过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与可以包含取 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脂环式化合物、或脂肪族化合物等的反应来 合成。因此,在磷化合物中将混入作为原料的三氯化磷、五氯化磷 等氯成分,作为副产物生成的氯化氢、氯等氯成分,以及反应中作 为副产物生成的含氯中间体。虽然可认为存在于反应体系内的氯原 子来自上述磷化合物,但并不排除其他原料等中包含的氯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当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在结构中 不含氯原子时,就磷化合物以外的原料而言,由于在合成工序中不 使用含氯化合物,因此,认为反应体系内的氯原子来自磷化合物。 也就是说,该情况下,相对于1重量份第8~10族金属,磷化合物 中包含后述的量的氯原子。
磷化合物中包含的氯成分的量成为上述规定的量的情况下,没 有减少磷化合物中氯成分的必要,但在高于上述规定的量的情况(包 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在结构中包含氯原子的情况等)下, 可利用topping、活性炭处理等方法减少磷化合物中含有的氯成分的 量。需要说明的是,减少氯成分的量的方法不限于这些。
在使用了这些原料等的加氢甲酰化反应中,相对于1摩尔式(a1) 或式(a2)表示的化合物,使用的第8~10族金属的量为0.01~10ppm 摩尔的第8~10族金属,优选为1~10ppm摩尔、更优选为1~5ppm 摩尔。若为上述数值范围,则可在不过度使用昂贵的催化剂的情况 下,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另外,使用的磷化合物的量相对于第8~10族金属为100倍摩 尔以上,更优选为100倍摩尔以上10000倍摩尔以下。需要说明的 是,上述的数值范围可任意组合。
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反应体系内的氯原子的量相对于 1.0重量份第8~10族金属为1.5重量份以下,优选为1.2重量份以 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1.0重量份第 8~10族金属,为0.1重量份以上,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上。若为上 述下限值,则减少氯成分的工序不复杂,不影响生产率,因而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上限值和下限值可适当组合。
醛化合物的合成具体可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
首先,向容器内加入铑化合物、磷化合物、和原料通式(a1) 或(a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在向其中供给氢及一氧化碳气体的同 时,以温度为30~120℃、压力为0.1~1.0MPa、反应时间为1~8 小时的条件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适当地选择仅油相的均匀反 应体系、或包含水层及油层的二层反应体系,来进行加氢甲酰化反 应。
由此,可将通式(a1)或(a2)表示的化合物加氢甲酰化,合成 醛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加氢甲酰化反应也可在无溶剂中进行,还可使 用取代或无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取代或无取代的脂肪族烃化合物、 醇,在例如甲苯、苯、己烷、辛烷、乙腈、苯甲腈、乙醇、戊醇、 辛醇等溶剂中进行。本实施方式中的加氢甲酰化反应在高浓度下的 反应性也优异,因此,也可在无溶剂中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由此, 不再需要蒸馏除去溶剂的工序等,因此工序变得简便,而且容积效 率也提高,生产效率也优异。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可由通式(a1)的化合物合成下 述通式(b1)表示的醛化合物。可由通式(a2)的化合物合成下述 通式(b2)表示的醛化合物。


在n为1或2、并且X不为氢原子的情况下,通式(b1)或(b2)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2位和5位被规定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 物(以下,2,5体)”或“2位和6位被规定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 化合物(以下,2,6体)”中的任一种、或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 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另外,2,5体及2,6体根据取代基的 立体配置不同而分别可以以内-内型、内-外型、外-外型中的任 一种的形式获得,或者,也可以作为以任何比例包含它们中至少2 种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在n为0、且X不为氢原子的情况下,通式(b1) 或(b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以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中的任一种 的形式获得,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 获得。
通式(b1)或(b2)中,X及n与通式(a1)或(a2)中它们的 含义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可优选获得通式(b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该 化合物,可举出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式(2)中,X与通式(1)中X的含义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2)表示的醛化合物可以作为“双环[2.2.1] 庚烷的2位被取代基X取代、5位被醛基取代的化合物(以下,2, 5体)”或“2位被取代基X取代、6位被醛基取代的化合物(以下, 2,6体)”中的任一种、或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 形式而获得。另外,2,5体及2,6体根据取代基的立体配置不同而 分别可以以内-内型、内-外型、外-外型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得, 或者,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中至少2种的混合物的形 式获得。
加氢甲酰化反应结束后,可以进行规定的纯化工序,获得目标 醛化合物。
<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a):在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 存在下,使上述通式(a1)或(a2)表示的化合物、与氢及一氧化 碳进行反应。
工序(b):使工序(a)中得到的醛化合物与氨进行反应,并 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氢进行反应。
本实施方式的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包括上述的醛化合物的制 造方法作为工序(a)。因此,由于工序(a)中醛化合物的生产率 及收率优异,所以进而作为目标化合物的胺化合物的生产率及收率 也变得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工序(a)与上述“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描 述的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工序(b)中,使工序(a)中得到的上述通式(b1)或下述通 式(b2)表示的醛化合物与氨进行反应而亚胺化,并且在催化剂的 存在下进行氢化,由此,合成胺化合物。
作为催化剂,可使用镍、铂、钯、钌等金属催化剂等。当醛化 合物具有氰基作为取代基时,可利用氢还原而生成-CH2-NH2基。
像这样,工序(b)中,上述醛化合物所具有的醛基通过亚胺化 而成为氨基,氰基也通过氢还原而成为氨基,因此,可合成具有2 个氨基的下述通式(c1)表示的胺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X为氢 原子的情况下,可合成下述通式(c2)表示的胺化合物。

式(c1)或(c2)中,n与通式(a1)或(a2)中n的含义相同。
n为1或2时,通式(c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2位和5位 被规定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2,5体)”或“2位和6 位被规定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2,6体)”中的任一 种、或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另外,2, 5体及2,6体根据取代基的立体配置不同而分别可以以内-内型、 内-外型、外-外型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得,或者,也可以作为以 任意比例包含它们中至少2种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n为0时,通式(c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以顺式 异构体、反式异构体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得,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 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n为1或2时,通式(c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以内型或外型的形 式获得,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本实施方式中,可优选获得通式(c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该 化合物,可举出n为1的以下的化学式(3)的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式(3)表示的胺化合物可以作为“双环[2.2.1] 庚烷的2位及5位被氨基甲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以下,2,5体)” 或“2位及6位被氨基甲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以下,2,6体)” 中的任一种、或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另外,2,5体及2,6体根据取代基的立体配置不同而分别可以以内 -内型、内-外型、外-外型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得,或者,也可 以作为以任意比例包含它们中至少2种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上述的亚胺化及氢化反应具体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向 反应容器内,装入醛化合物、溶剂、催化剂,吹入氨气。而后,压 入氢直至1MPa左右的压力,升温至100℃左右,一边供给氢一边在 该温度及压力下使其进行1~10小时左右的反应。作为溶剂,例如, 可优选使用碳原子数为1~8的醇、水等。
进而,反应结束后,可进行通常的催化剂过滤、脱溶剂、纯化 工序等,来获得目标胺化合物。
<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
工序(a):在包含第8~10族金属的金属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 存在下,使上述通式(a1)或(a2)表示的化合物、与氢及一氧化 碳进行反应。
工序(b):使工序(a)中得到的醛化合物与氨进行反应,并 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氢进行反应。
工序(c):使工序(b)中得到的胺化合物与羰基化剂进行反 应。
本实施方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包括上述的醛化合 物的制造方法作为工序(a)。因此,由于工序(a)中醛化合物的 生产率及收率优异,所以进而作为目标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 生产率及收率也变得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工序(a)与上述“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描 述的工序相同,工序(b)与上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描述的 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工序(c)中,通过使工序(b)中得到的通式(c1)或(c2)表 示的胺化合物在规定的条件下与羰基化剂进行反应,可合成下述通 式(d1)或(d2)表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羰基化剂,可使用 光气、脲衍生物、碳酸酯衍生物、一氧化碳等。


式(d1)或(d2)中,n与通式(a1)或(a2)中n的含义相同。
n为1或2时,通式(d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2位和5位 被规定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2,5体)”或“2位和6 位被规定的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以下,2,6体)”中的任一 种、或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获得。另外,2, 5体及2,6体根据取代基的立体配置不同而分别可以以内-内型、 内-外型、外-外型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得,或者,也可以作为以 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中至少2种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n为0时,通式(d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以顺式 异构体、反式异构体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得,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 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n为1或2时,通式(d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以内型或外型的形 式获得,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物的形式而获得。
本实施方式中,可优选获得通式(d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该 化合物,可举出n为1的以下的化学式(4)的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式(4)表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作为“双 环[2.2.1]庚烷的2位及5位被异氰酸甲酯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以下, 2,5体)”或“2位及6位被异氰酸甲酯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以 下,2,6体)”中的任一种、或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的混合 物的形式获得。另外,2,5体及2,6体根据取代基的立体配置不同 而分别可以以内-内型、内-外型、外-外型中的任一种的形式获 得,或者,也可以作为以任意的比例包含它们中至少2种而成的混 合物的形式获得。
对于工序(c)而言,当使用光气作为羰基化剂时,具体而言, 可举出以下方法:首先,向反应容器内装入胺化合物和溶剂,在利 用盐酸使其盐酸盐化后,使其与光气进行反应的方法;直接使其与 光气进行反应,得到氨基甲酰氯化合物,然后进行热分解的方法; 等等。进而,反应结束后,可以进行通常的纯化工序等,来获得作 为目标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使用光气作为羰基化剂时的反应溶剂,没 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在造盐反应时盐酸溶解度大、在光气化反应 时光气的溶解度大且盐酸溶解度小的高沸点有机芳香族化合物或酯 化合物。作为高沸点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可举出1,2-二乙基苯、1, 3-二乙基苯、1,4-二乙基苯、异丙基苯、1,2,4-三甲基苯、 戊基苯、二戊基苯、三戊基苯、十二烷基苯、对伞花烃、枯烯甲基 苯基醚、乙基苯基醚、二异戊基醚、正己基醚、邻二氯苯、对氯甲 苯、溴苯、1,2,4-三氯苯等。另外,作为酯化合物,没有特别限 制,优选乙酸异戊酯、乙酸异辛酯等乙酸酯。在这些例举的溶剂中, 对于实施本发明而言特别优选的溶剂为芳香族卤化物。
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作为光学材料的原 料、涂料使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胺化合物也 可作为涂料、固化剂的原料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 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等。
[参考例]
双环[2.2.1]-5-庚烯-2-甲腈的合成
在1000ml高压釜中,装入纯度95%的二环戊二烯195.0g(1.40 摩尔)、和添加了N-亚硝基二苯基胺0.36g(1.8毫摩尔)的丙烯 腈163.6g(3.08摩尔),在搅拌下于160℃进行5小时反应,然后进 一步升温,在180℃下进行2小时反应,结束反应。得到的包含双环 [2.2.1]-5-庚烯-2-甲腈的反应液为355.6g,经分析发现其含有双 环[2.2.1]-5-庚烯-2-甲腈331.2g(2.78摩尔)。将得到的包含双 环[2.2.1]-5-庚烯-2-甲腈328.2g(2.75摩尔)的反应液352.4g装入到 500毫升的烧瓶中,在减压下,进行蒸馏,作为主馏分得到了双环 [2.2.1]-5-庚烯-2-甲腈300.7g(2.52摩尔)。
[实施例1]
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 环[2.2.1]庚烷的合成
向内容积0.1升的玻璃容器中,装入乙酰丙酮二羰基铑50.0mg (0.194mmol)、参考例中得到的双环[2.2.1]-5-庚烯-2-甲腈 16.0g(0.133mol)、亚磷酸三苯酯1.2g(3.87mmol),在25℃下进 行搅拌,配制了催化剂母料液。接下来,向内容积0.5升的SUS316L 制电磁搅拌式高压釜中,装入催化剂母料液0.81g(按换算为Rh计 0.926mg)、参考例中得到的双环[2.2.1]-5-庚烯-2-甲腈214.8g (1.8mol)、亚磷酸三苯酯5.656g(18.23mmol),在25℃下进行搅 拌,得到了Rh催化剂配制液221.3g。利用下述分析方法对此时使用 的亚磷酸三苯酯中的氯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为含有110ppm (0.622mg)。该量为相对于1重量份铑为0.7重量份。
·铑使用量:相对于1mol双环[2.2.1]-5-庚烯-2-甲腈而言 为5ppmmol
亚磷酸三苯酯中的氯成分的定量分析法
利用电量滴定法定量亚磷酸三苯酯中的氯成分(氯原子的量)。 所谓电量滴定法,是使用氧气使试样在氩气气流中氧化燃烧,将氯 化合物转化为氯化氢,对生成的氯化氢定量进行银滴定的方法。
使用的测定设备如下所述。
自动取样器装置:ASC-250L
横型电炉:HF-210
电量计:MDC-210
三菱化学气体注射器:GI-100
自动舟皿控制器:ABC-210
接下来,用氮气进行了充分置换后,用一氧化碳/氢=体积比 50/50的混合气体进行了充分置换。用相同气体进行压入,直到高压 釜内的压力成为0.6MPaG,然后,在搅拌下,升温至80℃,使得加 氢甲酰化反应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展,高压釜内的压力降低, 因此连续地供给混合气体使得压力保持为0.6MPaG,并且进行调整 使得液温保持为80℃,一氧化碳/氢=体积比50/50混合气体达到理 论量的50%吸收的时间为1.5小时。用5小时完成反应,用氮气吹扫 体系内的混合气体,得到了包含2-氰基-5,(6)-甲酰基双环 [2.2.1]庚烷的反应液275.0g。对该反应液进行了分析发现,含有2- 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环[2.2.1] 庚烷257.8g(1.73mol)。反应收率为96.0摩尔%。
结果示于表1。
向带有回流冷凝管、搅拌叶片、温度计的内容积2升的4口反 应烧瓶中,装入包含2-氰基-5,(6)-甲酰基双环[2.2.1]庚烷 255.1g(1.71mol)、亚磷酸三苯酯4.7g(0.02mol)的反应液263.8g、 水14.0g,进行搅拌,升温至80℃,进行了2小时水解。对得到的溶 液进行了分析发现,含有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 -氰基-6-甲酰基双环[2.2.1]庚烷252.1g(1.69mol),未检测出亚 磷酸三苯酯。
在25℃下,向水解溶液中滴加20重量%的碳酸氢钾水溶液6.4g (0.012mol),直到pH成为7.0。
接下来,在减压下,进行蒸馏,得到了包含2-氰基-5-甲酰 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环[2.2.1]庚烷250.6g (1.68mol)的溶液264g。在减压下对该溶液进行蒸馏纯化,得到了 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环 [2.2.1]庚烷的混合物244.7g(1.64mol)。1H-NMR图示于图1。
[实施例2]
2,5-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氨基甲基-双 环[2.2.1]庚烷的合成
向内容积0.5升的不锈钢制电磁搅拌式高压釜中,装入实施例1 中得到的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 基双环[2.2.1]庚烷89.5g(0.6mol)、甲醇89.5g、及对含有锰的钴- 铝合金进行加工而得到的雷尼钴催化剂(钴94质量%、铝3.5质量 %、锰2.1质量%)4.5g(干燥质量),吹入氨气24.5g(1.44mol)。
接下来,用氮气进行了充分置换后,然后用氢气进行置换。而 后,压入氢气使得高压釜内的压力成为1.2MPaG,然后在搅拌下升 温至100℃,使得反应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展,高压釜内的压力 降低,因此,连续地供给氢气使得压力保持为1.2MPaG,并且进行 调整使得液温保持为100℃,实施了6小时氢化反应。进行冷却直至 达到室温,利用过滤除去了雷尼钴催化剂,然后在4kPa、60℃下蒸 馏除去氨、甲醇,得到了包含2,5-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 及2,6-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溶液102.0g。
将得到的包含2,5-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 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溶液102.0g装入到200ml烧瓶中,在 减压下进行蒸馏,得到了经纯化的2,5-双氨基甲基-双环[2.2.1] 庚烷及2,6-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79.0g。将1H -NMR图示于图2。重复进行2次同样的操作,得到了经纯化的2, 5-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氨基甲基-双环[2.2.1] 庚烷的混合物158g。
[实施例3]
2,5-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异氰酸甲 酯基-双环[2.2.1]庚烷的合成
向带有回流冷凝管、搅拌叶片、温度计、气体吹入管、原料装 入管的内容积2升的5口反应烧瓶中装入邻二氯苯958g,向原料槽 中装入实施例2中得到的2,5-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 6-双氨基甲基-双环[2.2.1]庚烷154.2g(1.0摩尔)及邻二氯苯702g。 接下来,在0.1MPa下,将反应容器升温至120℃,然后由盐酸吹入 管以43.8g/hr的速度装入氯化氢气体,利用原料装入泵以428.1g/hr 的速度由原料槽装入用溶剂稀释过的胺,上述装入同时开始进行, 经2小时将全部的量装入。进而,在以20g/hr装入氯化氢气体的同 时进行了1小时熟化。反应结束后,接下来,将盐酸盐反应物料升 温至160℃,然后由光气吹入管以100g/hr(1.0摩尔/hr)吹入光气, 保持温度下进行6小时反应。反应结束后,利用氮气吹扫体系内的 未反应光气及氯化氢气体,进行脱溶剂,得到了包含2,5-双异氰 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 庚烷的溶液200.9g。进而,在减压下进行蒸馏,得到了纯度99.0% 的2,5-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异氰酸甲酯 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175.7g。1H-NMR图示于图3。
[实施例4]
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 环[2.2.1]庚烷的合成
与实施例1同样地配制了催化剂母料液,然后,向内容积0.5 升的SUS316L制电磁搅拌式高压釜中,装入催化剂母料液0.81g(以 Rh换算计0.926mg)、参考例的方法中得到的双环[2.2.1]-5-庚烯 -2-甲腈214.8g(1.8mol)、亚磷酸三苯酯5.656g(18.23mmol), 在25℃下进行搅拌,得到了Rh催化剂配制液221.3g。利用上述分 析方法对此时使用的亚磷酸三苯酯中的氯原子的量进行了测定,结 果为160ppm(0.905mg)。该量为相对于1重量份铑为1.0重量份。
·铑使用量:相对于1mol双环[2.2.1]-5-庚烯-2-甲腈而言 为5ppmmol
接下来,用氮气进行了充分置换后,用一氧化碳/氢=体积比 50/50的混合气体进行了充分置换。用相同气体压入,直到高压釜内 的压力成为0.6MPaG,然后,在搅拌下,升温至80℃,使得加氢甲 酰化反应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展,高压釜内的压力降低,因此 连续地供给混合气体使得压力保持为0.6MPaG,并且进行调整使液 温保持为80℃,一氧化碳/氢=体积比50/50混合气体达到理论量的 50%吸收的时间为1.8小时。反应在5小时时结束,用氮气吹扫体系 内的混合气体,以276.0g的量得到了包含2-氰基-5-甲酰基双环 [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环[2.2.1]庚烷的反应液。对该反 应液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该化合物258.3g(1.73mol)。
反应收率为96.2摩尔%。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 环[2.2.1]庚烷的合成
与实施例1同样地配制了催化剂母料液。接下来,向内容积0.5 升的SUS316L制电磁搅拌式高压釜中,装入催化剂母料液0.81g(以 Rh换算计0.926mg)、参考例的方法中得到的双环[2.2.1]-5-庚烯-2- 甲腈214.8g(1.8mol)、亚磷酸三苯酯5.656g(18.23mmol),在25 ℃下进行搅拌,得到了Rh催化剂配制液221.3g。利用上述分析方法 对此时使用的亚磷酸三苯酯中的氯原子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260ppm(1.471mg)。该量为相对于1重量份铑为1.6重量份。
·铑使用量(条件(1)):相对于1mol双环[2.2.1]-5-庚烯-2- 甲腈而言,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中包含的铑为5ppmmol
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实施加氢甲酰化反应,一氧 化碳/氢=体积比50/50混合气体达到理论量的50%吸收的时间为3.2 小时。在反应经过了5小时的时间点结束反应,用氮气吹扫体系内 的混合气体,以258.4g的量得到了包含2-氰基-5-甲酰基双环 [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环[2.2.1]庚烷的反应液。对该反 应液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该化合物189.1g(1.27mol)。反应收率 为70.4摩尔%。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2-氰基-5-甲酰基双环[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 环[2.2.1]庚烷的合成
与实施例1同样地配制了催化剂母料液。接下来,向内容积0.5 升的SUS316L制电磁搅拌式高压釜中,装入催化剂母料液0.81g(以 Rh换算计0.926mg)、参考例的方法中得到的双环[2.2.1]-5-庚烯-2- 甲腈214.8g(1.8mol)、亚磷酸三苯酯5.656g(18.23mmol),在25 ℃下进行搅拌,得到了Rh催化剂配制液221.3g。利用上述分析方法 对此时使用的亚磷酸三苯酯中的氯原子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370ppm(2.093mg)。该量为相对于1重量份铑为2.3重量份。
·铑使用量:相对于1mol双环[2.2.1]-5-庚烯-2-甲腈而言为 5ppmmol
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实施加氢甲酰化反应,一氧 化碳/氢=体积比50/50混合气体达到理论量的50%吸收的时间为3.5 小时。在反应经过了5小时的时间点结束反应,用氮气吹扫体系内 的混合气体,以244.6g的量得到了包含2-氰基-5-甲酰基双环 [2.2.1]庚烷及2-氰基-6-甲酰基双环[2.2.1]庚烷的反应液。对该反 应液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含有该化合物173.2g(1.16mol)。反应收 率为64.5摩尔%。
结果示于表1。
[表1]

在实施例1及实施例4中,加氢甲酰化反应顺利进行,5小时反 应后的收率也达到了90%以上。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 中,加氢甲酰化反应的进行迟缓,5小时反应后的收率也低。
本申请主张以于2012年11月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 2012-247499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中。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所述工序中,使下述通式(a1)或下述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在下述金属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存在下、与氢及一氧化碳反应,所述金属化合物包含相对于1摩尔的以通式(a1)或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而言为0.0110ppm摩尔的第810族金属,相对于1重量份的第810族金属而言,上述工序中的反应体系内的氯成分的量为1.5重量份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