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供电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0148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5608.8

申请日:

2013.10.10

公开号:

CN104782017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J 7/00申请日:20131010|||公开

IPC分类号:

H02J7/00; B60L11/18; B60M7/00; H02J17/00

主分类号:

H02J7/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IHI

发明人:

高津裕二; 新妻素直; 上田章雄; 阿久根圭; 林亨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2-247953 2012.11.1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代理人:

曾贤伟; 郝庆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向设置有可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供电,具备:供电用一次线圈(21),其被设置在停车位(R)上,能够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其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支撑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供电装置,其向设置有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接受非接触供 电的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供电,该车辆供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供电用一次线圈,其被设置在停车位上,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 电;以及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其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 在所述停车位上,以便能够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置在车辆上的供电用二 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 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的车轮,举起所述车辆,改变所 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降落在所述停车位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的车轮并举起,改变所述车辆的 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移动至所述停车位降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取得单元,其取得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 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单元还具备:
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 次线圈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信息取得单元,其接受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 与所述车型信息关联起来的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取得单元,其取得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 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单元还具备:
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 用二次线圈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信息取得单元,其接受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 与所述车型信息关联起来的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

9.
  一种车辆供电装置,其向设置有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接受非接触供 电的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供电,该车辆供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车辆支撑构造体,其支撑所述车辆;
供电用一次线圈,其向设置在由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支撑的所述车辆上的 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其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 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以便能够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置在由所述车 辆支撑构造体支撑的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 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举起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 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降落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的车轮并举起,改变所述车辆的 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移动至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降落。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取得单元,其取得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 置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单元具备:
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 次线圈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信息取得单元,其接受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与所 述车型信息关联起来的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取得单元,其取得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 置对应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单元具备:
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 次线圈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
信息取得单元,其接受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与所 述车型信息关联起来的位置信息,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 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说明书

车辆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可接受供电的车辆进行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
本发明根据2012年11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247953号主张优 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通过电来驱动的车辆。因此,需要向车辆进行供电。例如, 通过供电装置向停车中的车辆进行供电。供电装置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向车辆 进行供电。
例如,正在研究在车辆的底部具有非接触方式的供电用二次线圈,将供电 用一次线圈设置在车辆的下方,来向车辆进行供电的想法。希望通过非接触方 式减少能量损耗地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供电。图10表示 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念。图10是美国专利8035255号公开的图。此外,希望 通过非接触方式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供电时,利用方法容 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026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7814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810653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以上所述的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 造减少能量损耗,能够容易地进行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向设置有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接受非接触供电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具备:供电用一次线圈,其被设 置在停车位上,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以及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 构,其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以便从 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可以向位于停车位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一方式中,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 机构支撑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停车位 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可以向位于停车位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第三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二方式中,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 机构支撑车辆的车轮,举起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 车辆降落在停车位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可以向位于停车位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第四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三方式中,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 机构支撑所述车辆的车轮并举起,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 移动至停车位降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可以向位于停车位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第五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四方式中,还具备:取得单元,其 取得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所述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变所述车 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停车位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可以向位于停车位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第六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四方式中,所述取得单元还具备: 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 圈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信息取得单元,其接 受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与所述车型信息关联起来 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 位置信息,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停车位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取得与从预先关联起来存储的所述车型信息和所 述位置信息中接受的所述车型信息关联的所述位置信息,根据取得的所述位置 信息,支撑设置了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所述车辆的车轮,改变所述车辆的方 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设有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的停车位上,可以从 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 停车位上的所述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中,还具备:取得单元,其取得与设置在 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所述车辆姿势位置 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 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停车位上。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第七方式中,所述取得单元还具备:存储单元,其 将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所 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信息取得单元,其接受所述车辆 的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与所述车型信息关联起来的位置信息,所 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变所述 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停车位上。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是向设置有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接受非接触供电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供电的车辆供电装置,具备:车辆支撑构造体,其支撑 所述车辆;向设置在由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支撑的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 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其变 更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以便可 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设置在由车辆支撑构造体支撑的所述车辆上的所 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可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九方式中,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 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 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可以向位于驻留空间中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十方式中,所述车辆姿势位置 调整机构支撑所述车辆的车轮,举起所述车辆,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 将所述车辆降落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可以向位于驻留空间中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支撑所 述车辆的车轮并举起,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移动至所述 车辆支撑构造体降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可以向位于驻留空间中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九或第十二方式中,还具备: 取得单元,其取得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对应的位 置信息,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位置信 息,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可以向位于驻留空间中的车辆供电。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在第九或第十三方式中,所述取得 单元还具备:存储单元,其将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上的所述 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以及信息取 得单元,其接受所述车辆的车型信息,并从所述存储单元取得与所述车型信息 关联起来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根据由所述取得单元取 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所述车 辆支撑构造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可以向位于驻留空间中的车辆供电。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具有以下的效果。
改变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 设有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的所述停车位上,可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 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停车位上的所述车辆供电。
支撑设有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所述车辆的车轮,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 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设有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的停车位上,可以从所述 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所述 停车位上的所述车辆供电。
支撑设有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所述车辆的车轮,举起所述车辆,改变所 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降落在设有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的所述停 车位上,可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 因此能够向位于停车位上的所述车辆供电。
支撑设有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所述车辆的车轮,举起所述车辆,改变所 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移动降落,放置在设有所述供电用一次线 圈的所述停车位上,可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 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所述停车位上的所述车辆供电。
取得与设置在车辆上的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对应的所述位置信息, 根据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支撑设有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的所述车辆的车轮, 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设有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的 所述停车位上,可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 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所述停车位上的所述车辆供电。
取得与从预先关联起来存储的车型信息和位置信息中接受的所述车型信 息关联的所述位置信息,根据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支撑设有所述供电用二次线 圈的所述车辆的车轮,改变所述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将所述车辆放置在设有 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的所述停车位上,可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向所述供电 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驻留空间中的所述车辆供电。
改变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 线圈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 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的车轮,改变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 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 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 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的车轮,举起车辆,改变车辆的方 向或位置后,降落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可以从供电用 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 上的车辆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的车轮,举起车辆,改变车辆的方 向或位置,将车辆移动降落,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 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车 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此外,取得与设置在车辆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根 据取得的位置信息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的车轮,改变车辆的方向或 位置后,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车辆支撑构造体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 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 车辆供电。
此外,取得与从预先关联起来存储的车型信息和位置信息中接受的车型信 息关联起来的位置信息,根据取得的位置信息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的车辆 的车轮,改变车辆的方向或位置后,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的车辆支撑构 造体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向供电用二次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能够 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上的车辆供电。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造减少能量损耗,能够容易地利用的车 辆供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6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6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概念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是可向车辆10进行供电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供电用一次线圈21和车辆姿势 位置调整机构30构成。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供电用一次线圈21、车 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以及驱动电路50构成。
车辆10是可接受供电的移动体。
例如,车辆10是可接受供电的汽车。
车辆10由车辆本体11和受电电路12构成。
在车辆10上设有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二次 线圈22。
受电电路12是接受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供给的电力的电路。
例如,受电电路12将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供给的电力充电给车辆本体 11的电池。
例如,可以在车辆10的下面设置能够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接受非接触供 电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
从设置在下方的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 电。
此时,例如可以进行磁共振型、电场共振型,或电磁感应型的非接触供电。
供电用一次线圈21可以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
可以将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用于停放车辆10的位置即停车位R上, 以非接触方式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供电。
当电流流过供电用一次线圈21时,在空间产生磁场,在存在于该磁场中 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中产生基于磁场的感应电流。
例如,当交变电流流过供电用一次线圈21时,在空间产生磁场,在存在 于该磁场中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中产生基于磁场的感应电流。
停车位例如是由混凝土形成的水平的地面。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是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 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 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机构。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是改变车辆10的姿势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 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 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机构。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高效率的非接触供电。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22以超过预定值的效率进行非接触供电。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22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进行非接触供电。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22以尽可能最大的效率进行非接触供电。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改变车辆的10的方向后,将车辆10放 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 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改变车辆10的方向和位置后,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 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支撑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 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可以支撑车辆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 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可以支撑车辆10的本体,改变车辆10的 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
图1A表示支撑车辆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改变位置,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的情况。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支撑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 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降落在停车位R上。
图1B表示支撑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 后,将车辆10降落在停车位R上的情况。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支撑车辆10的车轮并举起,改变车 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移动至停车位R降落。
图1C表示支撑车辆10的车轮并举起,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 车辆10向停车位R上降落移动的情况。
图2表示从设置在停车位R上的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位于停车位 R上的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
如图3、图4、图5所示,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由调整机构本体31、 32、33构成。
调整机构本体31、32、33是支撑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 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的机构本体。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由调整机构本体31、32、33的某个和取得单元 34构成。
取得单元34是用于取得与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 对应的位置信息的单元。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根据由取得单元34取得的所述位置信息,改变 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
以下,对调整机构本体31、32、33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如,调整机构本体31、32、33是第一调整机构本体31、第二调整机构 本体32、第三调整机构本体33中的某个。
第一调整机构本体31是支撑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 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的机构本体。
图3所示的第一调整机构本体31,对于车辆10的每个车轮,由从前后方 向夹住车轮举起的前后一对滚子31a和使所述一对滚子31a在前后方向或左右 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1b构成。
例如,当车辆10具有四个车轮时,第一调整机构本体31具有四组机构。 一组机构由前后的一对滚子31a和移动机构31b构成。
当四组的前后的一对滚子31a分别夹住四个车轮举起时,车辆10被举起。
分别包含在四组中的四个移动机构31b使四个车轮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 向移动。
例如,当分别包含在四组中的四个移动机构31b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时, 车辆10的位置向前后方向移动。
例如,当分别包含在四组中的四个移动机构31b同时向左右方向移动时, 车辆10的位置向左右方向移动。
例如,当分别包含在左侧两组中的两个移动机构31b向前后方向中的一方 的方向移动,且分别包含在右侧两组中的两个移动机构31b向前后方向中的另 一方向移动时,车辆10的方向发生变化。
图4所示的第二调整机构本体32是支撑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 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的机构本体。
第二调整机构本体32由一对传送带32a构成。
第二调整机构本体32也可以由分别支撑车辆10的左右车轮,向前后方向 传送的左右一对传送带32a构成。
第二调整机构本体32也可以由分别支撑车辆10的前后车轮,向左右方向 传送的前后一对传送带32a构成。
当一对传送带32a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一方的方向移动时,车辆10 的位置向一方的方向移动。
当一对传送带32a将车辆10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一方的方向传送时, 车辆10的位置向一方的方向移动。
当一对传送带32a将车辆10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相互不同的方向传 送时,车辆10的方向发生变化。
图5所示的第三调整机构本体33,对于车辆10的每个车轮,由承载车轮 的板构造33a和使板构造33a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3b构 成。
例如,当车辆10具有四个车轮时,第三调整机构本体33具有四组机构。 一组机构由板构造33a和移动机构33b构成。
四组机构分别包含的板构造33a分别承载并支撑四个车轮。
四组移动机构33b使四个车轮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
例如,当分别包含在四组机构中的四个移动机构33b同时向前后方向移动 时,车辆10的位置向前后方向移动。
例如,当分别包含在四组机构中的四个移动机构33b同时向左右方向移动 时,车辆10的位置向左右方向移动。
例如,当分别包含在左侧两组机构中的两个移动机构33b向前后方向中的 一方的方向移动,且分别包含在右侧两组机构中的两个移动机构33b向前后方 向中的另一方向移动时,车辆10的方向发生变化。
取得单元34取得与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对应的 位置信息。
例如,取得单元34是由检测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 置的检测器构成。
例如,取得单元34监视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 非接触供电的效率,取得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信息。
例如,当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使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变化时,取得 单元34监视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效 率,根据监视的效率超过预定值的车辆10的位置和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位置 信息取得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信息。
例如,当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使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变化时,取得 单元34实时对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 效率进行监视,根据监视的效率超过预定值的车辆10的位置取得设置在车辆 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信息。
例如,当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预先使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变化时, 取得单元34监视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 的效率,根据监视到的效率超过预定值的车辆10的位置取得设置在车辆10 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信息。
根据由取得单元34取得的位置信息和设置在停车位R上的供电用一次线 圈21的位置信息,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 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所述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 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高效地进行非接触供电。
取得单元34可以由存储单元35和信息取得单元36构成。
存储单元35是将车辆10的车型信息与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 圈22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的单元。
信息取得单元36是用于接受车辆10的车型信息,并从存储单元35中取 得与车型信息关联起来的位置信息的单元。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根据由信息取得单元36取得的位置信息, 变更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根据由信息取得单元36取得的位置信息, 变更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所述 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高效地进行非接 触供电。
驱动电路50是用于驱动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电路。
例如,驱动电路50是向供电用一次线圈21供给电力来进行驱动的电路。
当驱动电路50向供电用一次线圈21供给电力来进行驱动时,在供电用一 次线圈21中产生磁场。
当驱动电路50恰当地驱动供电用一次线圈21时,可以高效地进行非接触 供电。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是可以向车辆10进行供电的装 置。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由供电用一次线圈21、车辆姿势 位置调整机构30以及车辆支撑构造体40构成。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也可以由供电用一次线圈21、车 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车辆支撑构造体40以及驱动电路50构成。
车辆支撑构造体40例如是机械式停车场中的托盘。通常,设有多个车辆 支撑构造体40,并具有能够搭载车辆移动的构造。
供电用一次线圈21例如可以设置在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也可以设置在 停车位R上。将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停车位R上时,设置在停车位R上 的车辆支撑构造体40的供电用一次线圈21上的位置上形成磁通通过用孔。因 此,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不会妨碍在供电用一次线圈中产生的磁场。
车辆1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 明。
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构造的主要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 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相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供电用一次线圈21可以向设置在由车辆支撑构造体40支撑的车辆10上 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
将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
也可以将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使车辆支撑构造体40停止的停止位置 空间中。将供电用一次线圈21设置在停止位置的空间中时,在与车辆支撑构 造体40的供电用一次线圈2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上下贯通的空隙Q。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的构造的主要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 装置的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相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 行说明。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是变更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 在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被所述 车辆支撑构造体40支撑的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的 机构。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变更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以便可以从 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被所述车辆支撑构造体40支撑的车辆10上的供 电用二次线圈22高效地进行非接触供电。
图6A表示支撑车辆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 放置在停车位R上的情况。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支撑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 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降落在停车位R上。
图6B表示支撑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 后,将车辆10降落在停车位R上的情况。
所述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也可以支撑车辆10的车轮并举起,改变车 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移动至停车位R降落。
图6C表示支撑车辆10的车轮并举起,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 车辆10降落在停车位R上移动的情况。
车辆支撑构造体40是用于支撑车辆10的构造体。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 40是支撑车辆10的车轮,在支撑车辆10的俯视图中略四边形的构造体,也 可以设置上下方向贯通的具有预定的轮廓K的空隙Q。
例如,车辆支撑构造体40是所谓的托盘,在俯视图中在托盘的中央部设 有空隙Q。托盘是停车装置所使用的板构造体。空隙Q被轮廓K包围。例如, 托盘使设置在下部的车轮转动,从而能够移动停车位R。
供电用一次线圈21隔着被轮廓K包围的空隙Q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 行非接触供电。
在俯视图中,供电用一次线圈21也可以被轮廓K包围。
图7至图9表示车辆支撑构造体40的一例。
车辆支撑构造体40形成左右一对的行驶面S。
车辆10使车轮在行驶面S上转动,进入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中。
也可以将止轮器(未图示)设置成妨碍车轮在行驶面S上的转动。
左右一对的行驶面S是分别支撑车辆10的前后一对车轮的部分。左右一 对的行驶面S作为一体来支撑车辆10
驱动电路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的驱动电路50的结构 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具有以下的效果。
改变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将车辆10放置在 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停车位R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 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停车位R上的车辆10进行供 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方 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停车位R上,可以从 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停 车位R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改 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降落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停车位R上, 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 位于停车位R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改 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将车辆10移动降落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停 车位R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 因此可以向位于停车位R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取得与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 息,根据取得的位置信息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改变 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停车位 R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 可以向位于停车位R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取得与从预先关联起来存储的车型信息和位置信息中接受的车型信 息关联起来的位置信息,根据取得的位置信息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 车辆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设有供电用 一次线圈21的停车位R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 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停车位R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供电装置具有以下的效果。
改变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 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 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40 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方 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车辆支撑构造体40 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 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改 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降落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车辆支撑构造体 40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 此可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举起车辆10,改 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移动降落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 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 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取得与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信 息,根据取得的位置信息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的车轮,改变 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线圈21的车辆支 撑构造体40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 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的车辆10进行供电。
此外,取得与从预先关联起来存储的车型信息和位置信息中接受的车型信 息关联的位置信息,根据取得的位置信息支撑设有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 10的车轮,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设有供电用一次 线圈21的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供电用二次线 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因此可以向位于车辆支撑构造体40上的车辆10进行 供电。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 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使由不会对磁场产生影响的材料构成的板覆盖空隙Q。
车辆支撑构造体40也可以是在停车装置中所使用的托盘。通过移动机构 来移动托盘。
作为停车装置的移动机构形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是 电梯式停车装置、箱式循环停车装置、水平循环式停车装置/旋转木马式停车 装置、电梯/滑动方式停车装置、平面往返方式停车装置、搬运储存方式停车 装置、二段方式/多段方式停车装置的循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供电装置,可以向位于停车位上的车辆或位于车辆支撑 构造体上的车辆进行供电。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简易的结构能量损耗较少, 且可容易地利用的车辆供电装置。
符号说明
Q  空隙
K  轮廓
S  行驶面
R  停车位
10  车辆
11  车辆本体
12  受电电路
21  供电用一次线圈
22  供电用二次线圈
30  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
31  第一调整机构本体
31a  滚子
31b  移动机构
32  第二调整机构本体
32a  传送带
33  第三调整机构本体
33a  板构造
33b  移动机构
34  取得单元
35  存储单元
36  信息取得单元
40  车辆支撑构造体
50  驱动电路

车辆供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车辆供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车辆供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供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供电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为了向设置有可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接受非接触供电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的车辆(10)供电,具备:供电用一次线圈(21),其被设置在停车位(R)上,能够向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车辆姿势位置调整机构(30),其改变车辆(10)的方向或位置后将车辆(10)放置在停车位(R)上,以便可以从供电用一次线圈(21)向设置在车辆(10)上的供电用二次线圈(22)进行非接触供电,车辆姿势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