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1203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22910.9

申请日:

2010.03.10

公开号:

CN101792933A

公开日:

2010.08.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30B 31/18申请日:20100310授权公告日:20120606终止日期:201303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30B 31/18申请日:20100310|||公开

IPC分类号:

C30B31/18; G06F19/00

主分类号:

C30B31/18

申请人:

嘉兴明通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石坚

地址:

314100 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之江路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代理人:

翁霁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将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再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综合后推算出硅棒不同长度的电阻率;它具有方法简单,可靠,产品性能稳定,能够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将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再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综合后推算出硅棒不同长度的电阻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其计算公式是: 计算P型掺杂剂浓度 N ( p ) = 1.33 X 10 16 ρ + 1.082 X 10 17 ρ [ 1 + ( 54.56 ρ ) 1.105 ] ]]> 式(1), 式中:ρ-----电阻率Ω·cm;N----掺杂剂浓度cm -3 ; 或计算N型掺杂剂浓度 N = 6.242 × 10 18 ρ × 10 Z ]]> 式(2) Z = A c + A 1 x + A 2 x 2 + A 3 x 3 1 + B 1 x + B 2 x 2 + B 3 x 3 ]]> 式中:x=log 10 ρ; A 0 =-
3: 108 3; A 1 =-3.262 6; A 2 =-1.219 6; A 3 =-0.139 23; B 1 =1.026 5; B 2 =0.387 55; B 3 =0.041 83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后,再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其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或(4): 计算P型电阻率 ρ = 1.305 × 10 16 N + 1.133 × 10 17 N [ 1 + ( 2.58 × 10 - 19 N ) - 0.737 ] ]]> 式(3) 或计算N型电阻率 ρ = 6.242 × 10 Z N ]]> 式(4) Z ′ = A ′ 0 + A ′ 1 y + A ′ 2 y 2 + A ′ 3 y 3 1 + B ′ 1 y + B ′ 2 y 2 + B ′ 3 y 3 ]]> 式中:y=(log 10 N)-16; A′ 0 =-3.076 9; A′ 1 =2.210 8; A′ 2 =-0.622 72; A′ 3 =0.057 501; B′ 1 =-0.681 57; B′ 2 =0.198 33; B′ 3 =-0.018 37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其所依据的计算公式是: σ L ( z ′ ) = σ L ( 1 - z ′ L ) k 0 - 1 ]]> 式(5) 其中σ L (z′)是晶体生长到Z’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σ L 是晶体开始生长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L是晶体生长最大长度; K 0 是溶质在溶液中,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等效分凝系数。
4: 56 ρ ) 1.105 ] ]]> 式(1), 式中:ρ-----电阻率Ω·cm;N----掺杂剂浓度cm -3 ; 或计算N型掺杂剂浓度 N = 6.242 × 10 18 ρ × 10 Z ]]> 式(2) Z = A c + A 1 x + A 2 x 2 + A 3 x 3 1 + B 1 x + B 2 x 2 + B 3 x 3 ]]> 式中:x=log 10 ρ; A 0 =-3.108 3; A 1 =-3.262 6; A 2 =-1.219 6; A 3 =-0.139 23; B 1 =1.026 5; B 2 =0.387 55; B 3 =0.041 83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后,再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其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或(4): 计算P型电阻率 ρ = 1.305 × 10 16 N + 1.133 × 10 17 N [ 1 + ( 2.58 × 10 - 19 N ) - 0.737 ] ]]> 式(3) 或计算N型电阻率 ρ = 6.242 × 10 Z N ]]> 式(4) Z ′ = A ′ 0 + A ′ 1 y + A ′ 2 y 2 + A ′ 3 y 3 1 + B ′ 1 y + B ′ 2 y 2 + B ′ 3 y 3 ]]> 式中:y=(log 10 N)-16; A′ 0 =-3.076 9; A′ 1 =2.210 8; A′ 2 =-0.622 72; A′ 3 =0.057 501; B′ 1 =-0.681 57; B′ 2 =0.198 33; B′ 3 =-0.018 37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其所依据的计算公式是: σ L ( z ′ ) = σ L ( 1 - z ′ L ) k 0 - 1 ]]> 式(5) 其中σ L (z′)是晶体生长到Z’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σ L 是晶体开始生长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L是晶体生长最大长度; K 0 是溶质在溶液中,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等效分凝系数。

说明书


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掺硼掺磷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属于太阳能级CZ单晶硅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太阳能级CZ硅单晶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的物料往往比较复杂,常引起在配料的过程中电阻率和硅料补偿度失控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单晶硅片的效率和衰减,同时硅材料的电阻率也会出现超出预期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计算公式或开发出全自动运算表格,经方便地按序进行计算即可轻易掌握配料技术,以便控制硅棒质量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将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再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综合后推算出硅棒不同长度的电阻率。

    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其计算公式是:

    计算P型掺杂剂浓度

    N(p)=1.33X1016ρ+1.082X1017ρ[1+(54.56ρ)1.105]]]>式(1),

    式中:ρ-----电阻率Ω·cm;N----掺杂剂浓度cm-3;

    或计算N型掺杂剂浓度

    N=6.242×1018ρ×10Z]]>式(2)

    Z=A0+A1x+A2x2+A3x31+B1x+B2x2+B3x3]]>

    式中:x=log10ρ

    A0=-3.1083;

    A1=-3.2626;

    A2=-1.2196;

    A3=-0.13923;

    B1=1.0265;

    B2=0.38755;

    B3=0.041833。

    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后,再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其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或(4):

    计算P型电阻率

    式(3)

    或计算N型电阻率

    ρ=6.242×1018N×10Z]]>式(4)

    Z′=A′0+A′1y+A′2y2+A′3y31+B′1y+B′2y2+B′3y3]]>

    式中:y=(log10N)-16;

    A′0=-3.0769;

    A′1=2.2108;

    A′2=-0.62272;

    A′3=0.057501;

    B′1=-0.68157;

    B′2=0.19833;

    B′3=-0.018376。

    所述的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其所依据的计算公式是:

    σL(z′)=σL(1-z′L)k0-1]]>式(5)

    其中σL(z′)是晶体生长到Z’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σL是晶体开始生长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L是晶体生长最大长度;

    K0是溶质在溶液中,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等效分凝系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可靠,产品性能稳定,能够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掺硼后晶棒电阻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本发明所述的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将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再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综合后推算出硅棒不同长度的电阻率。

    本专利以GB-T 13389-1992掺硼掺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换算规程为应用基础;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其计算公式是:

    计算P型掺杂剂浓度

    N(p)=1.33X1016ρ+1.082X1017ρ[1+(54.56ρ)1.105]]]>式(1),

    式中:ρ-----电阻率Ω·cm;N----掺杂剂浓度cm-3;

    或计算N型掺杂剂浓度

    N=6.242×1018ρ×10Z]]>式(2)

    Z=A0+A1x+A2x2+A3x31+B1x+B2x2+B3x3]]>

    式中:x=log10ρ;

    A0=-3.1083;

    A1=-3.2626;

    A2=-1.2196;

    A3=-0.13923;

    B1=1.0265;

    B2=0.38755;

    B3=0.041833。

    所述的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后,再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其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或(4):

    计算P型电阻率

    式(3)

    或计算N型电阻率

    ρ=6.242×1018N×10Z]]>式(4)

    Z′=A′0+A′1y+A′2y2+A′3y31+B′1y+B′2y2+B′3y3]]>

    式中:y=(log10N)-16;

    A′0=-3.0769;

    A′1=2.2108;

    A′2=-0.62272;

    A′3=0.057501;

    B′1=-0.68157;

    B′2=0.19833;

    B′3=-0.018376。

    所述的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其所依据的计算公式是:

    σL(z′)=σL(1-z′L)k0-1]]>式(5)

    其中σL(z′)是晶体生长到Z’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σL是晶体开始生长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L是晶体生长最大长度;

    K0是溶质在溶液中,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等效分凝系数。

    本发明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制成如下表1,使用者只要将单晶的投料量、投料的电阻率、极性输入到表格中,就可以计算出将要生产的单晶硅棒的不同长度的电阻率。

    本表格首先将输入地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对于硼、磷补偿的情况,则先进行补偿,之后哪个元素的原子多,就已那个进行计算。

    将最后计算剩余的杂质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就能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了。

    同时根据硅晶体生长的分凝原理,公式如下:

    σL(z′)=σL(1-z′L)k0-1]]>式(5)

    其中σL(z′)是晶体生长到Z’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σL是晶体开始生长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L是晶体生长最大长度;

    K0是溶质在溶液中,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等效分凝系数。

    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综合后推算出硅棒不同长度的电阻率。

    通过EXCEL完成公式的计算。

    实施例1

    首先将投料的电阻率、极性、重量、投炉重量、目标电阻率、晶棒直径等输入到自动表格1中(表格中的黄色部分是可以更改数据的。)。

    比如:现有N型硅料35kg,电阻率为20Ω·CM,P型硅料30kg,电阻率为2Ω·CM,硅棒的头部目标电阻率为2Ω·CM,P型。硅棒直径为156mm,投料量为65kg。则结果见附图1所示。其中会有4%的计算偏差。

    根据这一计算值,对生产进行指导,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太阳能级硅单晶混合掺杂配料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将投入的硅料根据电阻率和极性计算成对应的浓度,将所述浓度代入P型或N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硅料的电阻率数值;再根据不同的元素分凝系数不同,计算出各元素在硅棒不同长度上的浓度,综合后推算出硅棒不同长度的电阻率;它具有方法简单,可靠,产品性能稳定,能够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等特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晶体生长〔3〕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