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其桩端注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的施工工艺即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其桩端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是直管压浆工艺,其缺点较多,例如:①不能控制浆液扩散范围。土体为各向异性材料,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容易沿着结构薄弱面流动,扩散范围不确定,相当一部分为无效扩散。②桩端浆液分布不均匀。由于不能控制浆液扩散范围,桩端加固区性质差异大,对桩端阻力的提高效果难保证,且离散性大。③可控性差。直管压浆后无法清洗,不能多次循环使用,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将浆液全部压完。压力往往不好控制。
技术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桩的承载力和可靠性并能使桩端浆液分布均匀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其桩端注浆装置,该装置具有可控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第一步:泥浆护壁钻进成孔、清孔;
第二步:将设有注浆单向阀的桩端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底部,将进口管和出口管绑扎在钢筋笼内侧,再将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桩端注浆管的两端连接,使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桩端注浆管形成循环通路,此后将钢筋笼放至孔底;
第三步:灌注混凝土,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48小时,用清水冲洗桩端注浆管,使其畅通;
第四步:当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在堵住出口管后,通过进口管和桩端注浆管向桩端土层至少进行2次压浆,第一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的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此后再进行压浆,直至最后一次压浆时的压浆累计量达到设计压浆总量,并持荷5-10分钟后成桩。
本发明所述桩端注浆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桩端注浆装置,包括桩端注浆管,在桩端注浆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口管和出口管,在桩端注浆管上设有注浆口,在注浆口上设有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①本发明提高了桩地承载力和可靠性。通过调整循环次数及压浆参数可控制浆液扩散的范围,避免浆液的浪费和扩散的随意性。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和可靠性。
②本发明能使桩端浆液分布均匀。由于U管后压浆施工工艺分多次对桩端进行压浆,可对桩端沉渣进行充填和混合,并对桩端土层中局部薄弱面进行充填,使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可对桩端土层进行挤密,避免无效扩散,将加固区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③本发明的可控性好。由于U管后压浆装置具有进口和出口,每一个回路压完一个循环后,可对桩端压浆器进行冲洗,使桩端压浆装置可根据要求进行多个循环的压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桩端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桩端注浆管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第一步:泥浆护壁钻进成孔、清孔;
第二步:将设有注浆单向阀的桩端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底部,将进口管和出口管绑扎在钢筋笼内侧,再将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桩端注浆管的两端连接,使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桩端注浆管形成循环通路,此后将钢筋笼放至孔底;
第三步:灌注混凝土,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48小时,用清水冲洗桩端注浆管,使其畅通;
第四步:当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在堵住出口管后,通过进口管和桩端注浆管向桩端土层至少进行2次压浆,可以选择2次、3次、5次、6次或更多次,第一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此后再进行压浆,直至最后一次压浆时的压浆累计量达到设计压浆总量,并持荷5-10分钟后成桩,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口管和桩端注浆管向桩端土层进行3次压浆,第一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然后进行第二次压浆,第二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的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最后进行第三次压浆,直至压浆累计量达到设计压浆总量,并持荷5-10分钟后成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第一步:泥浆护壁钻进成孔、清孔;
第二步:将设有注浆单向阀的桩端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底部,将进口管和出口管绑扎在钢筋笼内侧,再将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桩端注浆管的两端连接,使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桩端注浆管形成循环通路,此后将钢筋笼放至孔底;
第三步:灌注混凝土,在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48小时,用清水冲洗桩端注浆管,使其畅通;
第四步:当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在堵住出口管后,通过进口管和桩端注浆管向桩端土层至少进行2次压浆,可以选择2次、3次、5次、6次或更多次,第一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此后再进行压浆,直至最后一次压浆时的压浆累计量达到设计压浆总量,并持荷5-10分钟后成桩,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口管和桩端注浆管向桩端土层进行4次压浆,第一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然后进行第二次压浆,第二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此后进行第三次压浆,第三次压浆的压浆量不少于压浆总量10%,压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管路,保证畅通,最后进行第四次压浆,直至压浆累计量达到设计压浆总量,并持荷5-10分钟后成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一种桩端注浆装置,包括桩端注浆管3,在桩端注浆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口管1和出口管2,在桩端注浆管3上设有注浆口34,在注浆口上设有单向阀4,为进一步提高桩端浆液分布均匀性,本实施例的桩端注浆管3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①桩端注浆管3为“U”形管;②桩端注浆管3由弧形管32及直管31、33组成,直管31、33分别与弧形管32的两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