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0680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7629.0

申请日:

2003.06.18

公开号:

CN1566531A

公开日:

2005.01.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1C 1/04公开日:2005011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4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韩杰; 秦雪燕

发明人:

韩杰

地址:

100020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七号楼中单元30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由四条主桥及单向主路、四条右转桥、四条左转车道和环形辅路等组成的一个三层立体交通系统。机动车由主路行至主桥面A,再经另一主桥面B下穿过完成直向行驶,四条机动车直行主路呈编织状交错通过,可以依顺行方向完成左转弯、右转弯和调头。本发明实现了道路分线、合并的自然顺畅,彻底解决了交叉、交织阻滞交通的难题。在路、桥的设计上,实现了可多选循环方案;可以依地平线设计出不同标高的主体结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可不破坏主体结构任意加宽、改造;转弯、并线方式符合现行驾车规范;采用中心贯通方案,缩短了行人跨桥的冗长路线。本发明在国内外首创,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公路立体交通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由主桥面A、B、C、D;单向主桥、主 路a1→A→B→a2(b1→B→C→B
2: c1→C→D→c2、d1→D→A→d2); 四条右转桥A→d2(B→a2、C→b2、D→c2);四条高位桥A→B(B →C;C→D;D→A);四条左转车道A→B→b2(B→C→c2、C→D→ d2、D→A→a2、)四条外环辅路(或非机动车道);一条内环路和中心 圈环道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从主路 a1处行至A主桥面,再下坡经B主桥面下穿过向a2,完成通过行驶。 以此方式,四条来往主桥、主路a1→A→B→a2;b1→B→C→B2;c1 →C→D→c2;d1→D→A→d2呈编织状交错通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1)、当车辆 由a1行至A时,可沿A→d2实现右转与主路d1→D→A→d2汇合; (2)、当车辆由b1行至B时,向左可沿高位桥B→A再左转向d2与主 路d1→D→A→d2汇合实现调头。若以此方式连成四条高位桥形成循 环,可实现特种、超高车辆快捷、全方向行驶。(3)、当车辆由A行至 B时,可沿左转车道B→C→b2与主道b1→B→C→b2汇合实现左转或 靠右驶出出口。同理,四条机动车道都可以依上述方式顺行完成右转 弯、调头、左转弯和出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主桥、 主路都可以是在不破坏本体前提下沿总体中心区向外扩展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桥面、 路面的宽窄、地平高度都是相应可变的。在实际建造中,可按不同的 价值取向和实际的通行要求设计完成。

说明书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连接自然的一种新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由于汽车数量迅速增加,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间,堵塞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地段几乎近于瘫痪的状态。在世界各国,对如何加速汽车工业发展和解决道路交通阻塞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点难题。在我国,上述问题更为明显,特别是到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届时交通问题将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为此,国家已投入巨资扩建道路、更新桥梁,但效果普遍不佳。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立体交通系统普遍是设计思想落后,结构难以合理。如采用环形及菱形、苜蓿叶式、定向式、迂回式等,其共同问题是左转弯车辆绕行远,并与一方直行车辆相交,形成交织点,造成转弯车辆、主线车辆相互干扰,使后面车辆不能顺畅行使,再加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织,形成混乱的局面,难免交通堵塞。ZL92105467公开了一种定向式立交桥,分五桥式和三桥式两种,其优点是占地小,克服了左转环绕迂回路途远的缺点,但相对两附桥两次立交影响行车,左转弯角度小且与相对方向右转道正交汇合干扰大,迫使行车不顺畅、车速慢、行车安全性较差。申请号为0010527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直接转向式立交桥,其优点是往各个方向行车均单行流畅,实现了直接快速左转向,但占地面积大、而且没有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这一重要问题。申请号为02117815.1的专利创造了一种新型城市公路立交桥,其优点是实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离行驶,没有冲突点和交织点,行车方便,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等。但其主行道上有锐角转弯,降低了行车的流畅型和安全性,且存在非机动车道迂回行驶,人、车要到桥的另一端非常困难等诸多不便。

    综述以上各式立交桥,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而最大的问题是在设计思想上只考虑道路通行作用而非系统枢纽作用,如果桥上某一点上发生意外交通阻滞,则受阻车辆进退两难,极易造成全线瘫痪;且系统一旦建成,很难应付日后的交通变化加以改造,其命运往往都是拆除重建,造成巨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交通阻塞,提供一种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连接自然的“编结型”立交系统。本发明的独创性在于思路上采取中国结编织法和编辫子的方法相结合,在理论上彻底解决了每股线(道路)的交叉、交织阻滞难题,并实现了每股线(道路)的分散、合并地自然顺畅。在路、桥的具体设计上,本发明的独到之处有:一、实现了多重全循环方案;既在桥上任何点上发生意外交通阻滞(如事故),也不会出现断路不通的问题。二、可以以地平线为基准设计出不同标高的主体结构,籍此侧重实现交通方便、造价低廉、与周围环境和谐等价值取向。三、可实现特种车辆、超高车辆全方向安全、简捷通行。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可按交通流量和流向设定桥面宽窄或调整车道线。五、可以在不破坏主体结构前提下任意加宽、改造。六、行人穿桥不绕道,非常方便;停车场设在左右跨桥之间,进出方便且不扰民等等。总之,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完全新型的、能解决现行各式立交桥弊端的道路立体交通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编结型公路立体交通系统”由主桥面A、B、C、D;单向主桥、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条右转桥A→d2(B→a2、C→b2、D→c2);(可由A→B;B→C;C→D;D→A架设四条高位循环桥);四条左转车道A→B→b2(B→C→c2、C→D→d2、D→A→a2)四条外环辅路(或非机动车道)和内环路组成一个三层的立体交通系统。

    上述交通系统的行车方式为:一、主路从a1至主桥面A,再经B桥面下穿过向a2行驶。同理,b1→b2、c1→c2、d1→d2四条机动车直行主路呈编织状交错通过。二、当车辆由a1行至A时,可沿A→d2实现右转;如由A→D架设高位桥,可由A→D向c2实现调头。三、当车辆由A行至B时,可沿左转车道B→向b2实现左转或出口。同理,四条机动车道都可以依顺行方向完成左转弯、右转弯、出口和调头。四、内环路设在桥体中心圈靠主路一侧,在需要加大单向流通量和遇到意外交通阻滞时发挥作用。五、外环辅路设在桥体外圈靠主路一侧,在与之相交主路下穿过互连,可设为非机动车道或混合车道。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建造的立体交通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行车各个方向都是顺向行驶,没有冲突点个交织点,没有回旋绕道行驶,也没有复杂的路标,让驾驶员一目了然,没有顾虑的开车。

    2.采取左转车向左并线、右转车向右并线、入口由慢行驶入,符合现行驾车规范。

    3.采用中心贯通方案,缩短了行人跨桥的冗长路线。

    4.由于是分线单向行驶,车辆进出方便,没有会车和灯光眩目的烦恼。

    5.设计简单,无效占地面积极小,造价低廉。减少了投资,节省了财力人力。

    6.因设计本身具有外循环、高循环、内循环等多重循环路线,故永远不会发生因事故或破坏而阻断交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A、B、C、D为主桥面,a1→A→B(b1→B→C、c1→C→D、d1→D→A)为主桥;经a1→A→B→a2(b1→B→C→b2、c1→C→D→c2、d1→D→A→d2)为主路;A→d2(B→a2、C→b2、D→c2)为右转桥;可由A→B(B→C;C→D;D→A)架设高位(或调头)桥;A→B→b2(B→C→c2、C→D→d2、D→A→a2、)为左转车道;主车道外侧为外环辅路(或非机动车道);中心圈外侧为内环路,中心圈与辅路相通。

    具体实施方式: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由主桥面A、B、C、D;来往主桥、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条右转桥A→d2(B→a2、C→b2、D→c2);(可架设四条高位桥A→B、B→C、C→D、D→A);四条左转车道A→B→b2(B→C→c2、C→D→d2、D→A→a2)四条外环辅路(或非机动车道)和内环路组成。

    一、主路从a1行至主桥面A,再经B桥面下穿过向a2完成直向行驶。同理,四条机动车直行主路(b1→B→C→b2、c1→C→D→c2、d1→D→A→d2)呈编织状交错通过。

    二、当车辆由a1行至A时,可沿A→d2与主路d1→D→A→d2汇合实现右转;

    三、当车辆由a1行至A时,可沿高位桥A→D左转向c2与主路c1→C→D→c2汇合实现调头。特种、超高车辆可沿连A、B、C、D四条高位桥形成的循环完成全方向行驶。

    四、当车辆由A行至B时,可向左沿车道B→C→b2与主道b1→B→C→b2汇合实现左转或出口。同理,四条机动车道都可以依顺行方向完成左转弯、右转弯出口和调头。

    五、内环路设在桥体中心圈靠主路一侧,在需要加大单向流通量和遇到意外交通阻滞时,打开主路在A、B、C、D点上的通道,发挥作用。

    六、外环辅路设在桥体外圈靠主路一侧,设计为非机动车道。在城市交通中,若考虑私人轿车出行方便,可将此设为混合车道,允许小客车或全车高不超过2.5米的城市服务车辆限速通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的所有主、辅路宽度,桥面的地平高度都是可变的,故在本说明中没有标出具体尺寸。但这并不妨碍本系统的形制在实际建造中的关键作用。给不同的建造者提供不同外观取向和通行要求的设计选择,乃是本系统的一大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编结型公路立体交通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A、B、C、D为主桥面,a1→A→B(b1→B→C、c1→C→D、d1→D→A)为单向主桥;经a1→A→B→a2(b1→B→C→b2、c1→C→D→c2、d1→D→A→d2)为单向主路;A→d2(B→a2、C→b2、D→c2)为右转桥;A→B→b2(B→C→c2、C→D→d2、D→A→a2、)为左转车道;(可由A→B;B→C;C→D;D→A架设高位循环或调头桥);主路外侧为外环辅路(或非机动车道);主路内侧为内环路。中心圈与辅路相通。

    具体实施方式: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由主桥面A、B、C、D;单向主桥、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条右转桥A→d2(B→a2、C→b2、D→c2);四条左转车道A→B→b2(B→C→c2、C→D→d2、D→A→a2、)四条外环辅路(或非机动车道);一条内环路组成。

    一、车辆从主路a1处行至主桥面A,再下行经D桥面下穿过向a2完成直向行驶。依此方式,b1→b2、c1→c2、d1→d2四条机动车直行主路呈编织状交错通过。

    二、当车辆由a1行至A时,可沿A→d2实现右转与主路d1→D→A→d2汇合;

    三、如架设高位桥连接A、B、C、D,当车辆由b1行至B时,可沿高位桥B→A左转向d2与主路d1→D→A→d2汇合实现调头(见摘要附图)。特种、超高车辆可沿此四条高位桥连成的循环完成全方向简捷行驶。如不架设高位桥,车辆可在主路汇合段(如d2、b1处)实现双向调头。

    四、当车辆由A行至B时,可靠左沿车道B→C→b2与主道b1→B→C→b2汇合实现左转或出口。同理,四条机动车道都可以依顺行方向完成左转弯、右转弯、出口和调头。

    五、内环路设在桥体中心圈外靠主路一侧,在遇到意外交通阻滞时,打开主路在A、B、C、D桥下的卡口,发挥作用。

    六、外环辅路设在桥体外圈靠主路一侧,设计为非机动车道。在城市交通中,若考虑市民生活方便,可将此设为混合车道,允许小客车等城市服务车辆限速通行。

    说明:

    由于“编结型公路立体交通系统”的所有主、辅路宽度,桥面的地平高度都是可变的,故在此图说明中没有尺寸、标高等数字。在实际建造中,只需依此原理按实际要求设计即可。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由四条主桥及单向主路、四条右转桥、四条左转车道和环形辅路等组成的一个三层立体交通系统。机动车由主路行至主桥面A,再经另一主桥面B下穿过完成直向行驶,四条机动车直行主路呈编织状交错通过,可以依顺行方向完成左转弯、右转弯和调头。本发明实现了道路分线、合并的自然顺畅,彻底解决了交叉、交织阻滞交通的难题。在路、桥的设计上,实现了可多选循环方案;可以依地平线设计出不同标高的主体结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