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接插件.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00506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34213.5

申请日:

2009.09.02

公开号:

CN101673907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1R 24/00申请公布日:201003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24/00申请日:20090902|||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4/00; H01R24/14; H01R24/10; F16H57/00

主分类号:

H01R24/00

申请人: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 健

地址:

215326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沪光路3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建林;孙永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带金属公端子的接插件座、金属母端子和接插件主体,金属母端子压接在导线的外表面,接插件座固定在自动变速箱上,金属母端子通过接插件主体与接插件座内腔中的金属公端子形成对接。本使用新型通过利用接插件连接,即将内部实际连接处采用端子连接,外部由接插件主体和接插件座固定,其连接的牢靠度远远超过传统的焊接,不容易发生接触不良或导线折断的现象,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行车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带金属公端子(11)的接插件座(1)、金属母端子(3)和接插件主体(2),金属母端子(3)压接在导线(31)的外表面,接插件座(1)固定在自动变速箱(4)上,金属母端子(3)通过接插件主体(2)与接插件座(1)内腔中的金属公端子(11)形成对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插件主体(2)的材料为塑料,其通过自身的材料弹性实现与接插件座(1)的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插件主体(2)上设置有插孔(21),插孔(21)的一端与金属母端子(3)相配合,另一端与金属公端子(11)相配合。

说明书

自动变速箱接插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插件,具体讲是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属于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气部件的接线部件,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而组成线束的导线与自动变速箱之间的连接方式目前较普遍地采用锡焊连接,即将导线头部的绝缘套剥离掉,露出导线,然后将其锡焊在自动变速箱的接线端,此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锡焊连接工时耗时长、连接效果差、往往因为操作上的失误,造成导线与电器不能完全连接,导致接触不良、电阻增大,发生自动变速箱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甚至会导致汽车无法行驶,即使焊接牢靠,但也会由于导线自身的特性,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往返颠簸,造成导线与电器连接处的断裂,安全系数低,影响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插接、不会发生导线折断,保障行车安全的自动变速箱接插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带金属公端子的接插件座、金属母端子和接插件主体,金属母端子压接在导线的外表面,接插件座固定在自动变速箱上,金属母端子通过接插件主体与接插件座内腔中的金属公端子形成对接。
上述的接插件主体为塑料体,通过其自身的材料弹性实现与接插件座的固定连接,且接插件主体上设置有插孔,插孔的一端与金属母端子相配合,另一端与金属公端子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使用新型通过利用接插件连接,即将内部实际连接处采用端子连接,外部由接插件主体和接插件座固定,其连接的牢靠度远远超过传统的焊接,不容易发生接触不良或导线折断的现象,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障了行车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接插件座与自动变速箱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接插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母端子与导线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状态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
1、接插件座    11、金属公端子    2、接插件主体
21、插孔    3、金属母端子    31、导线
4、自动变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接插件座与自动变速箱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1所示,接插件座1固定在自动变速箱4的一端,其内腔中设置有两个金属公端子11,金属公端子11为自动变速箱4的电极连接端。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接插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接插件主体2的材料为塑料,可利用其材料弹性实现其与上述接插件座1的固定连接。另外,在接插件主体2上还设置有插孔21,插孔21贯穿接插件主体2的两端,其一端与金属母端子3相配合,另一端与金属公端子11相配合。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母端子与导线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3所示:金属母端子3压接在导线31的端部,其为导线31的电极连接端。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状态图。
如图4所示: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包括内腔中带金属公端子11的接插件座1、金属母端子3和接插件主体2,金属母端子3压接在导线31的外表面,接插件座1固定在自动变速箱4上,金属母端子3通过接插件主体2与接插件座1内腔中的金属公端子11形成对接,即在连接的状态下,首先是将接插件主体2插入到接插件座1中,此时接插件座1内的金属公端子11从接插件主体2的插孔21的一端插入,然后将导线31端部的金属母端子3插入上述插孔21的另一端,从而实现金属母端子3和金属公端子11之间的对接,也就是实现导线31和自动变速箱4之间的电极连接。
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避免了以往连接方式的弊端,提过了电极间连接的安全系数,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自动变速箱接插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动变速箱接插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动变速箱接插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变速箱接插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变速箱接插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带金属公端子的接插件座、金属母端子和接插件主体,金属母端子压接在导线的外表面,接插件座固定在自动变速箱上,金属母端子通过接插件主体与接插件座内腔中的金属公端子形成对接。本使用新型通过利用接插件连接,即将内部实际连接处采用端子连接,外部由接插件主体和接插件座固定,其连接的牢靠度远远超过传统的焊接,不容易发生接触不良或导线折断的现象,且结构简单、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