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桩工机械尤其是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包括工作装置1′、上车2′、上车2′所支撑的臂架3′,臂架3′的上端部支撑有托架4′;所述连续墙抓斗成槽机还包括卷扬,卷扬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通过臂架3′支撑,并与工作装置1′连接,从而随着卷扬的转动,提升或者下放工作装置1′,进行挖槽施工作业。在上述结构设置中,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与臂架3′垂直于地面的中面大体垂直;所述中轴面为工作装置1′宽度方向上,且包括工作装置1′的中轴线的中轴面。
在挖槽施工中,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布置,履带运动的方向与槽体5′的水平延伸方向平行,且两条履带及上部的上车2′均位于槽体5′的一侧。施工时,上车2′、臂架3′和托架4′的中轴面所在平面(亦即臂架3′垂直于地面的中面所确定的平面)与槽体5′的水平延伸方向垂直,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与槽体5′的水平延伸方向重合。
上述结构布置在开阔场地作业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近年来大量的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往往需要在狭窄的堤坝上作业,如果仍然采用这种结构,施工将难以进行。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合适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从而在堤坝等狭小空间上进行挖槽作业,是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该连续墙抓斗成槽机能够在堤坝等狭小空间上施工作业,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包括工作装置、上车、及所述上车支撑的臂架;所述工作装置的中轴面与所述臂架的中面重合;所述中轴面为沿所述工作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包括所述工作装置的中轴线的平面;所述中面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将所述臂架分为相互对称的两半的平面。
优选地,为所述工作装置供油的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在所述臂架的后侧大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油管所绕过的所述臂架顶端支撑的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油管所绕过的所述臂架顶端支撑的第二滑轮的前端均向内侧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的前侧设有第一辅助滑轮,且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间距;所述臂架顶端支撑有位于所述第二滑轮后下方的第二辅助滑轮,且该两个滑轮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间距;所述第一油管绕过所述第一辅助滑轮,所述第二油管绕过所述第二辅助滑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管绕过所述第一辅助滑轮的油管段,和第二油管绕过所述第二辅助滑轮的油管段均大体位于所述中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滑轮的主工作面与所述第一滑轮的主工作面成适当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辅助滑轮的主工作面与所述中面成适当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臂架上设有导线元件,为所述工作装置提供控制信号和数据采集的电缆自所述导线元件输出后位于所述中面内。
优选地,所述导线元件为导线滑轮,且所述导线滑轮的输出端位于所述中面内。
优选地,所述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地托架下部连接有防撞开关。
优选地,所述臂架上设有缓冲装置,以便在所述工作装置上升时,避免所述工作装置与所述臂架发生碰撞。
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它的工作装置以其中轴线为轴旋转适当角度,从而使得所述工作装置的中轴面,与所述臂架的中面大体重合;所述中轴面为沿所述工作装置宽度方向延伸,且包括所述工作装置的中轴线的平面,所述中面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将所述臂架分为相互对称的两半的平面。
在施工作业时,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运动方向与槽体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且两条履带分别位于槽体的两侧,即整车骑跨于槽体两侧施工所用的导槽上。所述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工作装置的中轴面与臂架的中面大体重合(或者相互大体平行,且之间具有很小的间距,这种设置方式,显然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两条履带均位于槽体的一侧,且在履带运动方向的一侧进行挖槽施工作业,因而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然而,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整车骑跨于槽体两侧,且在臂架的前侧,在履带的运动方向上进行挖掘施工作业。显然,这种设置方式所占用的空间将显著减小。因而,在近年来大量的水利施工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完全能够适用于在堤坝等狭窄的空间上进行挖掘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骑跨于槽体两侧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骑跨于槽体两侧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该连续墙抓斗成槽机能够在堤坝等狭小空间上施工作业,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骑跨于槽体两侧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骑跨于槽体两侧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左视示意图。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包括工作装置1、上车2、及上车2支撑的臂架3;所述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卷扬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通过臂架3支撑,并与工作装置1连接,以便提升或下放工作装置1;如图4所示,工作装置1以其中轴线为轴旋转适当角度,从而使得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与臂架3的中面大体重合。
上段中,所述中轴面为沿工作装置1宽度方向(即图4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且包括所述工作装置1的中轴线的中轴面;所述中面为大体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且所述中面将臂架3分为大体相同的两部分,且所述两部分以所述中面为对称面对称。
在本文中,臂架3的中面均指上述所述的中面。
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适当角度一般来说为90°;当然由于结构设计的误差,略大于90°,或者略小于90°,也是可以的,显然,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在施工作业时,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运动方向与槽体9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且两条履带分别位于槽体9的两侧,即整车骑跨于槽体9两侧施工所用的导槽上。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与臂架3的中面大体重合(或者相互大体平行,且之间具有很小的间距,这种设置方式,显然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连续墙抓斗成槽机的两条履带均位于槽体9的一侧,且在履带运动方向的一侧进行挖槽施工作业,因而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然而,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整车骑跨于槽体9的两侧,且在臂架3的前侧,在履带的运动方向上进行挖掘施工作业,显然,这种设置方式所占用的空间将显著减小。因而,在近年来大量的水利施工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连续墙抓斗成槽机完全能够适用于在堤坝等狭窄空间上进行挖掘施工作业。
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与臂架3的中面大体重合,为与这种结构设计相适应,需要对两条液压油管进行相应设计。为了下文描述的方便,如图2和图3所示,两条液压油管可以分别命名为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为工作装置1供油,且位于臂架3前侧的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均逐渐向内侧倾斜,并趋于平行,并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
由于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与臂架3的中面重合,在此基础上,上述结构设计显然一方面便于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随着工作装置1上升和下放,并使得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向工作装置1供油变得方便;另一方面不会对工作装置1造成干扰,避免工作装置1发生偏斜。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逐渐向内侧倾斜,并趋于平行,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的目标,如图3所示,需要对第一油管41所绕过的臂架3顶端所支撑的第一滑轮51,及第二油管42所绕过的臂架3顶端所支撑的第二滑轮52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一滑轮51和第二滑轮52的前端均向内侧倾斜。在本段中,臂架3顶端既可以直接支撑第一滑轮51和第二滑轮52,亦可通过托架间接支撑第一滑轮51和第二滑轮52。
显然,这种结构设计有助于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向臂架3的中面趋近。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滑轮51的前侧,设有第一辅助滑轮61,且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间距,二者具有适当间距所起的作用是:第一油管41绕过第一辅助滑轮61后,能够竖直向下,并恰好与工作装置1的外端部11的相应位置连接。
再者,臂架3顶端支撑有位于第二滑轮52下部的第二辅助滑轮,且两个滑轮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间距。如上所述,二者具有适当间距所起的作用是:第一油管42绕过第二辅助滑轮后,能够竖直向下,并恰好与工作装置1的内端部12的相应位置连接。
具体来说,第二辅助滑轮位于导线滑轮72的内侧(在图4中,由于导线滑轮72阻挡,因而不能清楚看到第二辅助滑轮)。
在第一油管41绕过第一辅助滑轮61竖直向下,第二油管42绕过第二辅助滑轮竖直向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设置:竖直向下的第一油管41和第二油管42均在所述中面内,在此,所述中面为上文中所述臂架3的中面。如上文所述,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便于油管的上升和下降,另一方面不会使得工作装置1发生倾斜,使所述工作装置1的中轴面始终与所述臂架3的中面的重合。
为实现上述绕过第一辅助滑轮61的第一油管41位于所述臂架3中面内的目的,需要对第一辅助滑轮61和第一滑轮51之间的相对位置作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地,第一辅助滑轮61的主工作面与第一滑轮51的主工作面成适当的空间角度(亦即第一辅助滑轮61以同样方式向内侧倾斜,且倾斜不同的空间角度),且第一辅助滑轮61的输出端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得绕过后的第一油管41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第一油管41绕过第一辅助滑轮61所受到的阻力,从而便于第一油管41从第一辅助滑轮61导出,恰好竖直向下,与工作装置1的外端部11的相应位置连接。
上段中,滑轮的主工作面是指垂直于滑轮的轴线,且包括绕过所述滑轮油管的平面。上述第一辅助滑轮61的主工作面和第一滑轮51的主工作面的含义与此相同,在下文中,第二辅助滑轮的主工作面的含义也与此相同。
为实现上述绕过第二辅助滑轮的第二油管42位于所述臂架3中面内的目的,需要对第二辅助滑轮的位置作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地,所述第二辅助滑轮的主工作面与臂架3的中面成适当角度,且所述第二辅助滑轮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臂架3的中面内。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得绕过后的第二油管42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第二油管42绕过第二辅助滑轮所受到的阻力,从而便于第二油管42从第二辅助滑轮导出,恰好竖直向下,与工作装置1的内端部12的相应位置连接。
同时,为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相适应,还需要对电缆71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地,为工作装置1提供信号和数据采集的电缆71自臂架3上的导线元件输出后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导线元件可以为导线滑轮72,且导线滑轮72的输出端位于臂架3的中面内,从而对电缆71进行导向,并避开与其他部件(特别是主钢丝绳)的干扰。
此外,在工作装置1旋转90°后,为避免工作装置1与臂架3发生碰撞,可以对托架8进行改进,从而使得吊点向外挪动,进而减少工作装置1与臂架3发生碰撞的概率。可以在托架的下方连接防撞开关,必要时,可以将防撞开关的位置向下调整。
再者,为了避免工作装置1与臂架3发生碰撞,还可以在臂架3上设置缓冲装置,以便在工作装置1上升或者向内侧晃动时,隔离工作装置1与臂架3。
当然,调整臂架3工作时的倾角,即减小臂架3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同样可以减少工作装置1与臂架3发生碰撞的概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连续墙抓斗成槽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