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接头.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0046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2962.9

申请日:

2014.01.10

公开号:

CN104772733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B 23/00申请日:20140110|||公开

IPC分类号:

B25B23/00; B25B13/46; B25B15/04

主分类号:

B25B23/00

申请人:

福井工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键岡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东区东门路三段257号7楼之4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代理人:

宋焰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轮接头,其包括有:一第一本体于一端形成有一圆柱,圆柱开设有一半圆切槽,该圆柱于半圆切槽处开设有一轴孔,一棘齿两侧皆形成有一齿部,并于之间形成有一滑移面,又该棘齿穿设有一轴杆,且以轴杆穿设至轴孔处,让棘齿枢设于半圆切槽内,一控制环内缘对称开设有一固定槽与一切换槽,且该控制环套设于圆柱处,并以切换槽抵触该滚珠,又该固定槽处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顶设于滑移面,一第二本体形成有一容置室,容置室形成有一环齿部,又该第二本体以容置室套设于圆柱处,使环齿部能齿合该棘齿的齿部,以提高其最大承受扭力,将不会发生崩牙或滑齿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棘轮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于一端形成有一圆柱,并于圆柱的圆周面上 开设有一半圆切槽,且该圆柱于同轴向的半圆切槽处开设有一轴孔,又该 圆柱于相对半圆切槽的一面开设有一穿孔,并于穿孔处依序置入有一弹簧 与一滚珠;
一棘齿,该棘齿呈扇形于弧面两侧皆形成有一齿部,并于两齿部之间 形成有一滑移面,又该棘齿穿设有一轴杆,且以轴杆穿设至轴孔处,让棘 齿枢设于半圆切槽内;
一控制环,该控制环内缘对称开设有一固定槽与一切换槽,且该控制 环套设于第一本体的圆柱处,并以切换槽抵触该滚珠,又该固定槽处设置 有一弹性件,并以弹性件一端顶设于棘齿的滑移面;以及
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形成有一容置室,且于容置室的内壁面形成 有一环齿部,又该第二本体以容置室套设于第一本体的圆柱处,使环齿部 能齿合该棘齿的齿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接头,其中,该第一本体于圆柱的另 一端形成有一多边形杆,并由多边形杆形成对套筒的连接,又该第二本体 于容置室的相对端形成有一剖槽,并于剖槽两侧开设有一通孔,即能由剖 槽与通孔连接操作使用的手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接头,其中,该第一本体于圆柱顶面 开设有一螺孔,且该第二本体于剖槽底面向容置槽处开设有一贯穿孔,另 以一螺栓由贯穿孔处螺锁至螺孔,进而形成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接头,其中,该第一本体于圆柱的另 一端形成有一剖槽,并于剖槽两侧开设有一通孔,即能由剖槽与通孔连接 操作使用的手柄,又该第二本体于容置室的相对端形成有一多边形杆,并 由多边形杆形成对套筒的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轮接头,其中,该第一本体于圆柱顶端 开设有一第一环槽,并于第一环槽处装设有一C形扣件,又该第二本体于 容置室底缘开设有一第二环槽,且该第二本体套设于第一本体让C形扣件 卡设于第一、第二环槽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接头,其中,该控制环于外表面形成 有粗糙面。

说明书

棘轮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棘轮装置,尤其指一种能承受较大扭力与容易组装 的棘轮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棘轮机构,如于88年9月11日所授权的公告证书号第 369979号的“棘轮驱动机构”,其揭露了一种横向转动控制换向功能的棘 轮起子,其包括:一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圆形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周缘 一侧具有一挡体,且该枢接座另一侧具有二向外侧透空的插槽,该二插槽 中分别插入一掣子,该二掣子并分别被一设于插槽内的弹簧向外抵推;一 调整环,套设于本体的枢接座外侧,该调整环的内缘一侧具有一用以卡住 挡体的卡槽,而该调整环内侧并具有二分别供掣子一部分伸入的调整槽, 该二调整槽的相邻侧分别为一导引的斜面;一结合体,枢设于本体的枢接 座一端,该结合体具有一套设于枢接座外侧且于调整环一侧的内齿环,该 内齿环内具有多个可与掣子另一部分相互卡住的齿部。这种横向转动的设 计结构相当复杂,采用了较多的元件而增加了装配步骤,以及元件皆需要 进行复杂的加工,因此具有生产成本过高的缺点。
又现有的一种棘轮机构,如97年6月21日所授权的公告证书号第 M335770号的“棘轮装置”,一种棘轮装置,包括接头与棘轮;主要在于: 接头内部设有套设孔,可供套接于棘轮,套设孔的圆周面设有多个内棘齿; 棘轮的中心设有套孔,作为把手套接之用,棘轮的圆形头部设有切槽,可 供容纳卡掣块、弹簧及摆动块,圆形头部外部套设有控制环,圆形头部对 应于控制环处设有定位钢珠与弹簧,作为定位控制环转向之用;卡掣块一 侧设有二斜面,以向左或向右贴合于切槽,卡掣块另一侧的外弧面上连续 设有多个外棘齿,以与接头的内棘齿呈一正向或逆向的单向咬合,卡掣块 异于外棘齿的另一面卡掣块底部设有二插设孔,作为弹簧的二弹力脚插设 之用;弹簧呈ㄇ字型,具有二弹力脚,弹簧上方是固定于摆动块中央的定 位缝,二弹力脚则插设于卡掣块的二插设孔,提供卡掣块适当的弹复作用; 摆动块内面设有容置槽,可供容纳弹簧,容置槽中间设有一定位缝,作为 装设弹簧之用,定位缝下方设有一固定体,作为弹簧的二弹力脚固定之用, 摆动块内面设有二斜面,以向左或向右贴合于切槽;控制环一侧设有结合 槽,以与摆动块结合,控制环另一侧设有定位珠槽,作为控制环向左或向 右转动时,与定位钢珠定位之用。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现其尚存在些 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该卡掣块一侧设有二斜面,以向左或向 右贴合于切槽,又该卡掣块另一侧的外弧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外棘齿,以与 接头的内棘齿呈一正向或逆向的单向咬合,由于该卡掣块是活动滑移于切 槽内,因此当承受较大的扭转力时,该卡制块容易发生有崩牙或滑齿的情 况,使其无法稳定的进行单向扳动。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承受较大扭力与容易组装的棘轮接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 一种棘轮接头。
一第一本体于一端形成有一圆柱,并于圆柱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一半圆 切槽,且该圆柱于同轴向的半圆切槽处开设有一轴孔,又该圆柱于相对半 圆切槽的一面开设有一穿孔,并于穿孔处依序置入有一弹簧与一滚珠,一 棘齿呈扇形于弧面两侧皆形成有一齿部,并于两齿部之间形成有一滑移面, 又该棘齿穿设有一轴杆,且以轴杆穿设至轴孔处,让棘齿枢设于半圆切槽 内,一控制环内缘对称开设有一固定槽与一切换槽,且该控制环套设于第 一本体的圆柱处,并以切换槽抵触该滚珠,又该固定槽处设置有一弹性件, 并以弹性件一端顶设于棘齿的滑移面,一第二本体形成有一容置室,且于 容置室的内壁面形成有一环齿部,又该第二本体以容置室套设于第一本体 的圆柱处,使环齿部能齿合该棘齿的齿部。
其中,该第一本体于圆柱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多边形杆,并由多边形杆 形成对套筒的连接,又该第二本体于容置室的相对端形成有一剖槽,并于 剖槽两侧开设有一通孔,即能由剖槽与通孔连接操作使用的手柄。该第一 本体于圆柱顶面开设有一螺孔,且该第二本体于剖槽底面向容置槽处开设 有一贯穿孔,另以一螺栓由贯穿孔处螺锁至螺孔,进而形成第一本体与第 二本体的连结。
其中,该第一本体于圆柱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剖槽,并于剖槽两侧开设 有一通孔,即能由剖槽与通孔连接操作使用的手柄,又该第二本体于容置 室的相对端形成有一多边形杆,并由多边形杆形成对套筒的连接。该第一 本体于圆柱顶端开设有一第一环槽,并于第一环槽处装设有一C形扣件, 又该第二本体于容置室底缘开设有一第二环槽,且该第二本体套设于第一 本体让C形扣件卡设于第一、第二环槽之间。
其中,该控制环于外表面形成有粗糙面。
本发明的第一主要目的在于,该第一本体开设有半圆切槽,并由轴杆 将棘齿枢设于半圆切槽,又该第一本体套设有控制环与第二本体,由控制 环控制棘齿的偏摆方向,令棘齿一侧的齿部齿合该第二本体的齿环部,当 第二本体逆着齿合方向旋转时,该齿环部会顶推该棘齿的齿部外侧,让棘 齿的偏摆幅度增加,进而由棘齿的背面抵压于第一本体的半圆切槽,并借 助轴杆的枢设与半圆切槽的挡止,让第二本体能直接的推动圆柱,形成第 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同步连动,以提高其最大承受扭力,将不会发生崩牙 或滑齿的情况,从而提高其使用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二主要目的在于,该棘齿以轴杆枢设于第一本体,并由控 制环与第二本体直接套设至第一本体的圆柱处,即能快速的完成其组装, 并能通过简易的螺栓螺锁方式或C形扣件扣合方式达到连结的目的,即能 提高其组装便利性,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于图3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于图3A-A剖面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于图3A-A剖面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于图3A-A剖面的动作示意图(三)。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符号说明】
第一本体---10
圆柱-----11
螺孔-----111
第一环槽---112
半圆切槽---12
轴孔-----121
穿孔-----13
弹簧-----14
滚珠-----15
多边形杆---16
剖槽-----17
通孔-----18
C形扣件---19
棘齿-----20
齿部-----21
滑移面----22
轴杆-----23
控制环----30
固定槽----31
切换槽----32
弹性件----33
粗糙面----34
第二本体---40
容置室----41
环齿部----42
剖槽-----43
通孔-----44
贯穿孔----45
螺栓-----46
多边形杆---47
第二环槽---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与图2所示,一种棘轮接头,其包括有:一第一本体10、 一棘齿20、一控制环30及一第二本体40,一第一本体10于一端形成有 一圆柱11,该第一本体10于圆柱11顶面开设有一螺孔111,并于圆柱11 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一半圆切槽12,且该圆柱11于同轴向的半圆切槽12处 开设有一轴孔121,又该圆柱11于相对半圆切槽12的一面开设有一穿孔 13,并于穿孔13处依序置入有一弹簧14与一滚珠15,另该第一本体10 于圆柱11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多边形杆16,并由多边形杆16形成对套筒(图 中未标示)的连接,一棘齿20呈扇形于弧面两侧皆形成有一齿部21,并于 两齿部21之间形成有一滑移面22,又该棘齿20穿设有一轴杆23,且以 轴杆23穿设至轴孔121处,让棘齿20枢设于半圆切槽12内,一控制环 30内缘对称开设有一固定槽31与一切换槽32,且该控制环30套设于第 一本体10的圆柱11处,并以切换槽32抵触该滚珠15,又该固定槽31处 设置有一弹性件33,并以弹性件33一端顶设于棘齿20的滑移面22,而 该控制环30于外表面形成有粗糙面34,以容易拨转控制环30,一第二本 体40形成有一容置室41,容置室41的内壁面形成有一环齿部42,该第 二本体40以容置室41套设于第一本体10的圆柱11处,使环齿部42能 齿合该棘齿20的齿部21,又该第二本体40于容置室41的相对端形成有 一剖槽43,并于剖槽43两侧开设有一通孔44,即能由剖槽43与通孔44 连接操作使用的手柄(图中未标示),另该第二本体40于剖槽43底面向容 置槽41处开设有一贯穿孔45,并以一螺栓46由贯穿孔45处螺锁至螺孔 111,进而形成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40的连结,让第二本体40能以环 齿部42单向带动棘齿20的齿部21,进而形成对第一本体10的切换与驱 动。
其实际使用的情况,请参考图2-图4,该棘齿20以滑移面22朝外方 向置入第一本体10的半圆切槽12内,并由轴杆23穿设于轴孔121而形 成对棘齿20的枢设,又该第一本体10于穿孔13处依序置入有弹簧14与 滚珠15,再以控制环30套设于第一本体10的圆柱11,让滚珠15能抵触 于控制环30的切换槽32,而该弹性件33固定于控制环30的固定槽31 处,让弹性件33的一端能顶设于棘齿20的滑移面22,进而控制棘齿20 的偏斜方向,另该第二本体40以容置室41套设于第一本体10的圆柱11, 并让控制环30限位于第一、第二本体10(40)之间,而该第二本体40的齿 环部42则能齿合该棘齿20的其一齿部21,最后将螺栓46穿过第二本体 40的贯穿孔45,并螺设于第一本体10的螺孔111,即能快速的完成其组 合,使第一、第二本体10(40)及控制环30能相对自转,以具有容易组装 的效果,再进一步说明其动作,再请参考图4、5,使用者能手握粗糙面 34对控制环30进行拨转,让弹性件33沿着棘齿20的滑移面22向一侧滑 动,此时弹性件33顶推于棘齿20的一侧边,令棘齿20以轴杆23为轴心 产生偏摆,使棘齿20一侧的齿部21齿合该第二本体40的齿环部42,并 由弹簧14顶推该滚珠15,由滚珠15抵住控制环30的切换槽32,以形成 棘齿20、控制环30与第一本体10的相对限位,当第二本体40逆着齿合 方向旋转时,该齿环部42会顶推该棘齿20的齿部21外侧,让棘齿20的 偏摆幅度增加而抵压于第一本体10的半圆切槽12,进而形成第一本体10 与第二本体40的同步连动,又当以顺着齿合方向旋转时,该第二本体40 的齿环部42会顶推该棘齿20的齿部21内侧,令棘齿的偏摆幅度减少而 脱离齿环部42,使第二本体40无法连动该第一本体10,进而构成单向扳 动的使用效果,同理,再参考图6、7,当欲变换其单向扳动方向时,再反 向拨转该控制环30,使弹性件33位移抵住棘齿20的另一侧,即能改变棘 齿20与齿环部42的齿合角度,从而提供有另一方向的单向扳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请再参考图8,该第一本体10于圆柱11的另 一端形成有一剖槽17,并于剖槽17两侧开设有一通孔18,即能由剖槽17 与通孔18连接操作使用的手柄(图中未标示),又该第二本体40于容置室 41的相对端形成有一多边形杆47,并由多边形杆47形成对套筒(图中未标 示)的连接,即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40之间的主被动关系能更互换,皆 不会影响其操作效果,亦皆为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另一方面,该第一本 体10于圆柱11顶端开设有一第一环槽112,并于第一环槽112处装设有 一C形扣件19,而该第二本体40于容置室41底缘开设有一第二环槽48, 由第二本体40套设于第一本体10让C形扣件19卡设于第一、第二环槽 112(48)之间,以形成第一、第二本体10(40)的快速连结,同样具有容易组 装的实用效果。
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有益效果:(一)该第一本体 10开设有半圆切槽12,并由轴杆23将棘齿20枢设于半圆切槽12,又该 第一本体10套设有控制环30与第二本体40,由控制环30控制棘齿20 的偏摆方向,令棘齿20一侧的齿部21齿合该第二本体40的齿环部42, 当第二本体40逆着齿合方向旋转时,该齿环部42会顶推该棘齿20的齿 部21外侧,让棘齿20的偏摆幅度增加,进而由棘齿20的背面抵压于第 一本体10的半圆切槽12,并借助轴杆23的枢设与半圆切槽12的挡止, 让第二本体40能直接的推动圆柱11,形成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40的 同步连动,以提高其最大承受扭力,将不会发生崩牙或滑齿的情况,从而 提高其使用稳定性;(二)该棘齿20以轴杆23枢设于第一本体10,并由控 制环30与第二本体40直接套设至第一本体10的圆柱11处,即能快速的 完成其组装,并能通过简易的螺栓46螺锁方式或C形扣件19扣合方式达 到连结的目的,即能提高其组装便利性,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 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棘轮接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棘轮接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棘轮接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棘轮接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棘轮接头.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轮接头,其包括有:一第一本体于一端形成有一圆柱,圆柱开设有一半圆切槽,该圆柱于半圆切槽处开设有一轴孔,一棘齿两侧皆形成有一齿部,并于之间形成有一滑移面,又该棘齿穿设有一轴杆,且以轴杆穿设至轴孔处,让棘齿枢设于半圆切槽内,一控制环内缘对称开设有一固定槽与一切换槽,且该控制环套设于圆柱处,并以切换槽抵触该滚珠,又该固定槽处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顶设于滑移面,一第二本体形成有一容置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