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300358.0
2008.02.20
CN101516169A
2009.08.26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5K7/16申请日:20080220授权公告日:20110928终止日期:201402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H05K7/16; H05K5/03; F16C11/00
H05K7/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郭石坤; 刘金锋; 谢洽凯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盖体和止挡件。盖体的枢接部枢接于本体上。枢接部包括滑动部。止挡件包括用于将止挡件固定在本体上的固定部、与固定部相连的缓冲部。缓冲部包括自固定部延伸出的并列的第一侧臂、第二侧臂。盖体相对本体转动过程中,滑动部卡设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之间并滑动,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产生阻力阻碍盖体相对本体转动。
1.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盖体及扭力弹簧,所述盖体包括枢接部,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盖体抵接,所述盖体的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包括滑动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包括用于将止挡件固定在本体上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并列的第一侧臂、第二侧臂,所述盖体相对所述本体转动过程中,所述滑动部卡设于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之间并滑动,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产生阻力阻碍所述盖体相对所述本体转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臂与所述第二侧臂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第一侧臂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向所述固定部方向逐渐变小。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侧臂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向所述固定部方向弯折延伸出的缓冲臂,所述缓冲臂位于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之间,在所述盖体相对所述本体转动时,所述滑动部卡设于所述缓冲臂、所述第二侧臂之间并滑动,所述缓冲臂、所述第二侧臂产生阻力阻碍所述盖体相对所述本体转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臂与所述第二侧臂之间的距离自所述缓冲臂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向所述固定部方向逐渐变小。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臂和所述缓冲臂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缓冲部相对,所述止挡部用于抵挡所述枢接部。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上设有圆环形凸部,所述圆环形凸部用于减小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止挡部之间的摩擦力。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还包括旋转柱,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旋转柱枢接于所述本体。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基板、自基板相对两侧垂直延伸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下壳体,卡合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止挡件固定于所述上壳体上。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盖体转动地装配于本体上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之一。 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为掀盖式。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本体、通过枢接部枢接于本体上且可与本体卡扣的盖体以及一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本体上,另一端与盖体抵接。当盖体扣合于本体时,扭力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蓄积弹性势能。当解除盖体与本体的扣合状态时,扭力弹簧释放其储积的弹性势能,并通过扭力弹簧与盖体抵接的一端推动盖体绕枢接部转动,从而将盖体打开。 然而,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盖体可能由于受到的弹力较大而在打开过程中产生晃动,从而容易损坏盖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盖体转动过程中稳定性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盖体、扭力弹簧及止挡件。盖体包括枢接部。盖体的枢接部枢接于本体上。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本体上,另一端与盖体抵接。枢接部包括滑动部。止挡件包括用于将止挡件固定在本体上的固定部、与固定部相连的缓冲部。缓冲部包括自固定部延伸出的并列的第一侧臂、第二侧臂。盖体相对本体转动过程中,滑动部卡设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之间并滑动。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产生阻力阻碍盖体相对本体转动。 上述电子设备中,滑动部在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之间滑动时,所述第一侧臂、所述第二侧臂产生阻力以阻碍盖体相对本体转动,使盖体转动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另一角度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止挡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盖体盖合于本体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盖体未盖合于本体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止挡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的立体图。电子设备10包括本体20、枢接于本体20一侧的盖体40、二止挡件30及二扭力弹簧50。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3,本体20包括下壳体21及可与下壳体21卡合的上壳体22。上壳体22包括与下壳体21相对的底面221、与底面221相背的表面222。上壳体22上开设有穿过底面221及表面222的两个矩形的通孔224。上壳体22上还设有自表面222下陷形成的两收容部223。收容部223的底部具有一限位孔2231。底面221垂直设置有两对定位柱225,每对定位柱225分别位于每个通孔224的相对两侧。定位柱225的顶端开设有螺孔(图中未示出)。底面221上还设有两容置部226,两容置部226分别位于每个通孔224的一侧。容置部226设有圆柱体形收容孔2261。 盖体40的一边缘处设置有两可穿过通孔224的枢接部44、设置于两枢接部44之间的二凸形框体43。盖体40通过其枢接部44枢接于上壳体22上。枢接部44包括与盖体40相接的扇形主体部441、自主体部441延伸出圆柱状旋转柱442及圆柱状滑动部443。其中,旋转柱442位于主体部441的轴心线上且平行于滑动部443。枢接部44穿过通孔224后可使旋转柱442被收容于收容孔2261内,并可在收容孔2261中旋转。 止挡件30被收容于下壳体21和上壳体22之间,其可以是一独立器件,借由铆接、螺合等传统的固定方式固定于上壳体22的底面221上,其亦可为直接形成于上壳体22的底面221上的部件,与上壳体22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其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止挡件30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止挡件30为固定于上壳体22的底面221上的独立器件,其包括用于将止挡件30固定于底面221上的固定部31、分别与固定部31两端相连且相对设置的缓冲部34以及止挡部35。 固定部31包括长方块体的基板311、自基板311相对两端垂直延伸出的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其中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具有自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末端相背延伸且平行于基板311的第一固定片3121和第二固定片3131。第一固定片3121和第二固定片3131分别开设有通孔3122、通孔3132。 缓冲部34与第一侧板312固定连接且垂直于基板311。缓冲部34包括自第一侧板312延伸出的并列的第一侧臂341和第二侧臂342,以及自第一侧臂341上远离第一侧板312的端部向第一侧板312方向弯折延伸出一缓冲臂3411。其中,缓冲臂3411位于第一侧臂341、第二侧臂342之间,并且缓冲臂3411与第二侧臂342之间的距离自缓冲臂3411远离第一侧板312的端部向第一侧板312方向逐渐变小。缓冲臂3411为一悬臂,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缓冲部34还包括连接板343。连接板343连接于第二侧臂342和缓冲臂3411上远离第一侧板312的端部。滑动部443从缓冲部34上远离固定部31的端部滑入到缓冲臂3411与第二侧臂342之间,因缓冲臂3411与第二侧臂34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缓冲臂3411、第二侧臂342会阻碍滑动部443滑行,减缓滑动部443的滑行速度,从而减慢盖体40的翻转速度。另外,缓冲臂3411在受到滑动部443施加的压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缓冲臂3411与第二侧臂342之间的距离增大,以减小缓冲臂3411、第二侧臂342对滑动部443的反作用力,避免滑动部443断裂。 止挡部35与缓冲部34相对,且与第二侧板313固定连接且垂直于基板311。止挡部35和容置部226相配合以防止枢接部44从容置部226的收容孔2261中脱离。在止挡部35与缓冲部34相对的面上设有圆环形凸部351,以减小枢接部44与止挡部35之间的摩擦力。 两扭力弹簧50分别包括弹性绕组51、自弹性绕组51的两端一体延伸形成二施力臂52。其中一施力臂52与盖体40上的凸形框体43抵接。弹性绕组51及另一施力臂52被收容于收容部223,且该另一施力臂52穿过收容部223上的限位孔2231。凸形框体43和收容部223上的限位孔2231为扭力弹簧50发生弹性形变提供支撑。 组装时,首先将盖体40的二枢接部44分别穿过二通孔224并向二容置部226移动直至二旋转柱442分别对应容置于二容部置242的收容孔2261内,此时盖体40枢接于本体20,盖体40可相对本体20转动。螺丝(图中未示出)穿过第一固定片3121、第二固定片3131的通孔3122、通孔3132与对应的定位柱225螺合即可将止挡件30固定于上壳体22的底面221上。此时止挡件30的止挡部35抵挡枢接部44,使得枢接部44的旋转柱442不能脱离容置部226的收容孔2261。接着,将下壳体21与上壳体22对应卡合为一体形成本体20。最后将每个扭力弹簧50固定于对应的凸形框体43和收容部223之间使二施力臂52分别与凸形框体43和收容部223抵接,电子设备10即组装完成。 如图5和图6所示,电子设备10组装完成后,盖体40处于打开状态,若需要关闭盖体40,则施加外力按压盖体40直至盖体40与盖体40相关锁紧装置结合,从而使盖体40被锁紧。此时,扭力弹簧50的二施力臂54被凸形框体43和收容部223挤压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并蓄积弹性势能。 若需要打开盖体40,则操作盖体40的相关锁紧装置使盖体40处于可打开状态,此时扭力弹簧50释放其储积的弹性势能以产生弹力,盖体40在扭力弹簧50的弹力作用下以枢接部44为轴相对本体20转动。相应的枢接部44以旋转柱442为轴转动,当盖体40转动至一定角度,枢接部44的滑动部443从第二侧臂342的末端滑入。滑动部443在缓冲臂3411与第二侧臂342之间的滑动过程中,因缓冲臂3411与第二侧臂34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缓冲臂3411、第二侧臂342提供阻力以阻碍滑动部443的滑动,进而阻碍盖体40相对本体20转动,从而使盖体40转动平稳。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止挡件60还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结构。止挡件60包括用于将止挡件60固定于底面221上的固定部61、分别与固定部61两端相连且相对设置的止挡部63以及缓冲部65。其中,固定部61、止挡部63的结构功能与图4中的固定部31、止挡部35相同。 缓冲部65与固定部61的第一侧板612固定连接且垂直于固定部61的基板611。缓冲部65包括自第一侧板612延伸出第一侧臂651、第二侧臂652。第一侧臂651与第二侧臂652之间的距离自第一侧臂651远离第一侧板612的端部向第一侧板612方向逐渐变小。第二侧臂65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滑动部443从缓冲部65上远离固定部61的端部滑入到第一侧臂651与第二侧臂652之间,因第一侧臂651与第二侧臂65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侧臂651、第二侧臂652会阻碍滑动部443滑行,减缓滑动部443的滑行速度,从而减慢盖体40的翻转速度。
《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设备.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盖体和止挡件。盖体的枢接部枢接于本体上。枢接部包括滑动部。止挡件包括用于将止挡件固定在本体上的固定部、与固定部相连的缓冲部。缓冲部包括自固定部延伸出的并列的第一侧臂、第二侧臂。盖体相对本体转动过程中,滑动部卡设于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之间并滑动,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产生阻力阻碍盖体相对本体转动。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