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线导轨的支承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线滚动导轨的支承元件,包括一支承体,在支承体中做出一用于承载的滚动体的直线形通道,一用于返回的滚动体的直线返回通道,和两个将这些通道各自彼此连接的、用于转向的滚动体的弧形转向通道。
这种支承元件的紧凑结构不但可以用在一般的机械制造中,也可以用在机动车辆技术中。背景技术
文献DE4223499A1示出一设计成滚子循环靴(Rollenumlaufschuh)的支承元件,它由一厚实的支承体组成。该支承体通过圆柱形滚动体支承在一导轨的行走轨道上。承载的滚动体依次布置在支承体的通道中,该通道沿支承体的运动方向延伸。圆柱形滚动体或滚子形成一连续地循环,其中,在厚实的支承体中布置另一个接纳返回的滚动体的通道。不过,由于对厚实的支承体需要大量材料,这种结构是昂贵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经济的、紧凑的和准备安装的支承元件结构单元,它在接收座中安装和定位时具有尽可能大的的公差不相关性。
按照本发明,上述目的如此实现,即,将支承体做成薄壁箱体的形式,该箱体具有一布置在其中的、引导滚动体的第一塑料部件。在这样的结构中,对接收座的构造不必提出特殊要求。箱体可以是一无屑加工的构件,而滚动体可作为圆柱形滚子或圆柱形滚针制做,为了它的机械固定,圆柱形滚针可在端部设有喇叭形尖。
在箱体中可设置另一(第二)塑料部件,其中,塑料部件位于箱底的两侧,此时,可以用第一塑料部件形成返回通道,用第二塑料部件形成用于承载的滚动体的通道。
在箱体中可以对第一塑料部件加设一金属的、形成用于滚动体的通道的部件。在本发明的一种变型结构中,支承体可以做成硬化的挤压成形件,它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引导滚动体的塑料部件。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详细说明。图中:
图1示出第一实施形式中的按照本发明的支承元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示出如图1的支承元件的箱体的俯视图,但是没有塑料部件;
图3示出沿图1的III-III线的通过支承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其中,支承元件布置在一接收座中并支承在一导轨上;
图4示出第二实施形式中的按照本发明的支承元件的仰视图;
图5示出通过如图4的支承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它具有补充画出的弹性元件和舌;
图6示出沿图4的VI-VI线的支承元件的纵向剖视图,不过,它具有用于引导滚动体的中间件;
图7示出第三实施形式中按照本发明的支承元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8示出第四实施形式中按照本发明的支承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3中示出的支承元件由一薄壁的、其横截面为圆形的箱体1组成,在箱体的内空间中形成一箱底2。在箱体的一侧上紧贴一置于箱体1中的第一塑料部件3,它有一用于接纳返回的滚动体5的返回通道。采用同样置入箱体1中的第二塑料部件6,形成一用于承载的滚动体8的直线通道7,其中,滚动体紧贴在箱底2的另一侧上并可滚动。
支承元件通过承载的滚动体8支承在导轨10的直线行走表面9上并可沿着它行走。在其端部承载的滚动体8排组各自转为转向滚动体11,该转向滚动体布置在第一塑料部件3的弧形转向通道12中并且通向返回通道4中的返回滚动体5的排组。用这种方式,在支承元件中提供一滚动体的连续循环。
滚动体做成圆柱形滚子或圆柱形滚针。支承元件布置在一接收座14的孔13中,并在该处通过接收座的冲边区15固定。箱体1作为硬化的承受载荷的元件的滚针箱形成。由箱底2形成的用于承载的滚动体8的行走轨道未经过切屑加工。
支承元件压入接收座14的孔13中,直至它到达与直线行走表面9接触的位置。此后,做出冲边区15。支承元件在接收座14中的固定也可以用一挡圈实现。通过这种方法,它也可以在例如使用力/路径控制时与公差不相关地加工。
有利的是,箱体1的横截面做成圆形,这是因为,这种形状有最大的稳定性。由此,箱体还可以增强接收座14,这在薄壁的或传递转矩的接收座中是特别重要的。这种紧凑的支承元件的进一步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接收座中安装在任何地点,例如在所有那些可以为此做出孔的地方。
通常,为了安装支承元件,并不需要附加的结构空间。根据承载量或刚度,为了彼此相对地引导直线行走表面9和接收座14,还可要求多个支承元件。还可以设想,对于支承座,用其它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或四边形代替圆形。
在图4至6所示的支承元件中,薄壁箱体16可以较简单地制造并包含一金属部件17,例如一挤压成形件,通过它与箱体16的底部共同形成一用于返回的滚动体5的直线返回通道19。此外,箱体16还包含一第一塑料部件19。在其上形成具有舌21的弹簧20,它用于保持承载的滚动体8。该支承元件有一用于承载的滚动体8的直线通道22,该通道由金属部件16的一个底和舌21形成。在保持承载的滚动体8时,一旦支承元件靠在行走表面9上,包围滚动体的舌21就弹性地沉入箱体16中。当支承元件从行走表面9取下时,舌就重新弹出。
此外,塑料部件19与金属部件17的底部区共同形成两个用于转向的滚动体11的弧形转向通道23。为了使箱体16在接受座14中定向,在箱体中做出凹坑24。箱体16防止滚动体及其通道受污染。它不总是采用金属构件,也可以由塑料组成。
图7示出具有一箱体25的支承元件,该箱体相对于图3的箱体1在接收座14中处于翻过来的布置。此处,承载的滚动体8支承在箱底26的外侧上。这种结构有这样的优点,即,在制造箱体25时有较小的变形程度。具有用于返回的滚动体5的直线返回通道28的第一塑料部件27位于箱体25内,而第二塑料部件29则靠在箱底26的外侧上,其插入区插在箱体25的凹座中。第二塑料部件29与箱底26共同形成用于承载的滚动体8的直线通道30。
图8示出,也可以用挤压成形件31代替深拉的硬化的箱体。此外,第一塑料部件32形成一用于返回的滚动体34的直线返回通道33,而第二塑料部件35形成用于承载的滚动体37的直线通道36。所有滚动体都做成在端部带有喇叭形尖的圆柱形滚针。
图6示出滚动体5、8和11通过中间件39的一种典型保持方式,不过,实现这种布置要以牺牲承载滚动体的数量为代价。
附图标记表1.箱体 2.箱底3.第一塑料部件 4.返回通道5.返回的滚动体 6.第二塑料部件7.用于承载的滚动体的通道 8.承载的滚动体9.直线行走表面 10.导轨11.转向滚动体 12.转向通道13.孔 14.接收座15.冲边区 16.箱体17.金属部件 18.返回通道19.第一塑料部件 20.弹簧21.舌 22.用于承载的滚动体的通道23.转向通道 24.凹坑25.箱体 26.箱底27.第一塑料部件 28.返回通道29.第二塑料部件 30.用于承载的滚动体的通道31.挤压成形件 32.第一塑料部件33.返回通道 34.返回的滚动体35.第二塑料部件 36.用于承载的滚动体的通道37.承载的滚动体 38.喇叭形尖39.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