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波浪状扩散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1,其为现有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该现有背光模组1包括:一背板11、多数个发光单元12、二侧框131,132、一扩散板14、一扩散片15以及多数个支撑单元16。其中,背板11具有一底板111及自底板111延伸出的二侧板112,113;这些发光单元12(I型灯管)排列设置在底板111上方;二侧框131,132则分别设置在底板111的边缘并与二侧板112,113相结合,且二侧框131,132分别具有一上表面133,134及一下表面(图中未示),此二上表面133,134均为平面,而此二下表面则与此些发光单元12嵌合;多数个支撑单元16设置在底板111上以支撑扩散板14位于发光单元12上方。
当现有的背光模组1运作时,其扩散板14置放在其二侧框131,132上表面133,134上,且这些支撑单元16也为其提供支撑的功能,使扩散板14及位于其上的扩散片15得以支撑在这些发光单元12的上方。此外,现有背光模组1中背板11的二侧板112,113在其上延伸端包括一固定槽114,115,用以将扩散板14及扩散片15固定于这些发光单元12的上方。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现有背光模组1所提供光源的特性,如辉度、辉度均匀度或偏光度等,现有背光模组1在其扩散片15上方更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17,如增亮膜、棱镜片或偏光片等,且现有背光模组1也可在背板11的表面更设置一反射片116,以将发光单元12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扩散板14及扩散片15。
但是,目前业界的趋势是尽量减少背光模组中发光单元(灯管)的数目,以减低背光模组运作时的能量消耗并降低其材料成本。可是,在背光模组出光面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灯管数目的减少便意谓着灯管之间的距离增加,而造成背光模组之辉度均匀度大幅下降(即Lamp Mura)的不良副作用。况且,目前业界所使用的几种解决辉度均匀度大幅下降现象的方式,如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或搭配使用雾度更高的扩散板及扩散片等,各具有其缺点,如背光模组厚度无法缩减、材料成本增加或光源利用效率降低等,造成业界不少困扰。
因此,业界需要一种可降低材料成本、可减轻背光模组辉度均匀度下降现象及可提升光源利用效率的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浪状扩散片,以能取代原先的扩散板,以节省扩散板的材料成本。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能减轻背光模组的辉度均匀度下降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提升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以及一设置于此背板上方的波浪状扩散片,其中此背板包括一底板及一延伸部,且此延伸部自此底板延伸而出。此外,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更包括二侧框,且此两侧框分别设置于此底板的边缘。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更包括多数个排列设置于此背板的发光单元,且这些发光单元位于此二侧框之间。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波浪状扩散片可具有多数个凹陷部及多数个凸出部,且此波浪状扩散片可被置放于此二侧框的上表面。最后,这些发光单元可相对于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之的波浪状扩散片的此些凹陷部而设置于此背板上,且二侧框的下表面可与此些发光单元嵌合。
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使用一波浪状扩散片取代现有背光模组的扩散板及扩散片,节省下扩散板及支撑扩散板的多数个支撑单元的材料成本。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波浪状扩散片是由一板状扩散片经一「弯折程序」而形成,所以此波浪状扩散片具有抗挠刚性,其强度也较板状扩散片显着增强。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仅需简单的固定装置便可将此波浪状扩散片固定,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制程简化。最后,由于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所使用地波浪状扩散片可利用其多数个凹陷部及其多数个凸出部对通过的光线分别进行调制,故藉由将此波浪状扩散片放置于特定的位置,其可减轻现有背光模组因灯管数目减少而造成辉度均匀度下降现象,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辉度分布更均匀,其光源利用效率也显着提升。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以为任何类型的背光模组,其较佳为一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在其波浪状扩散片上方更包括一任何种类的光学膜片,而此膜片较佳为增亮膜、棱镜片或偏光片。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波浪状扩散片的多数个凹陷部可具有任何曲率半径,其曲率半径较佳为一定值或一连续变化的数值。本发明背光模组中波浪状扩散片的多数个凸出部可具有任何曲率半径,其曲率半径较佳为一定值或一连续变化的数值。
另外,本发明背光模组的多数个发光单元可任意排列于其背板上方,这些发光单元较佳相对于其波浪状扩散片的多数个凸出部或多数个凹陷部而排列设置于其背板。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波浪状扩散片可由一扩散片经任何种类的程序而形成,其较佳由一扩散片经一弯折程序或一热固化程序而形成。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可具有任何种类的发光单元,此些发光单元较佳为多数个U型灯管、多数个I型灯管或多数个发光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A,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背板21以及一设置于背板21上方的波浪状扩散片22。此外,该背光模组2更包括二侧框231,232及多数个发光单元24。其中,背板21具有一底板211及自底板211延伸出的二侧板212,213,且这些发光单元24排列设置于底板211上方并位于此二侧框231,232之间。此外,此二侧框231,232则分别设置于底板211的边缘并与二侧板212,213相结合,且二侧框231,232分别具有一上表面233,234及一下表面(图中未示)。如图2A所示,此二上表面233,234均为曲面,此二下表面(图中未示)则与这些发光单元24相嵌合。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的波浪状扩散片22具有多数个凹陷部221及多数个凸出部222,且此些凹陷部221与此些凸出部222相互连接。需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此些发光单元24为多数个I型灯管,如图2A所示。但事实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也可使用其它种类的灯管做为其发光单元,如多数个U型灯管。而由于U型灯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背光模组相关的领域中,所以关于它们外型及发光特性的详细叙述,在此便省略而不赘述。
当该背光模组2运作时,其波浪状扩散片22置放于其二侧框231,232的上表面233,234。而为了达到减轻背光模组的辉度均匀度下降现象的目的,该背光模组2的波浪状扩散片22需位于一特定位置,才能发挥其光学特性而矫正背光模组原先的辉度分布不均的现象,且此特定位置也会随着所搭配的发光单元的特性而有所变化。例如,虽然如图2B所示,这些发光单元24是对应于波浪状扩散片22的多数个凹陷部221而排列设置于背板21的底板211上,但在不同的应用中,这些发光单元24也可对应于波浪状扩散片22的多数个凸出部222而排列设置于背板21的底板211上。而为了将波浪状扩散片22固定于这些发光单元24上方的特定位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的背板21的二侧板212,213于其上延伸端还包括一扩散片固定槽214,215,以将波浪状扩散片22的位置固定。
请再参阅图2A,在本实施例中,波浪状扩散片22具有多数个凹陷部221及多数个凸出部222,且此些凹陷部221与此些凸出部222相互连接。再如图2B所示,波浪状扩散片22的多数个凹陷部221均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而多数个凸出部222也都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况且,前述的(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二曲率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会因为背光模组所使用的光源的数目、位置、发光特性等而有所变化,并非以图2B所示的关系为限。也就是说,在某些应用时,这些凹陷部221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会大于这些凸出部222的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但在另外不同的应用中,这些凹陷部221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反而小于这些凸出部222的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况且,在某些特殊的应用中,前述的第一曲率半径或第二曲率半径可为一连续变化的数值,并非仅限于一定值。
此外,如前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的二侧框231,232分别具有的上表面233,234为曲面,且此二上表面233,234的曲度与波浪状扩散片22的波浪状外型相符合,所以波浪状扩散片22可稳固地固定于二侧框231,232之上。另一方面,二侧框231,232的下表面(图中未示)则与多数个发光单元24相嵌合。况且,该背光模组2的波浪状扩散片22的结构强度明显大于现有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板状光学膜片的结构强度,所以该背光模组2根本无须设置任何支撑单元于其背板21的底板211上,且可舍弃原先的扩散板不用而以波浪状扩散片替代。所以,该背光模组2可节省下此些支撑单元与扩散板的材料成本并使其制程简化。
最后,为了提升该背光模组2所提供的光源的特性,如辉度、辉度均匀度或偏光度等,该背光模组2可于其波浪状扩散片22上方还包括一光学膜片25,如增亮膜、棱镜片或偏光片等,且该背光模组2也可于其背板21及此些发光单元24之间更设置一反射片216,以将发光单元24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波浪状扩散片22。况且,由于光学膜片25是位于波浪状扩散片22上方,光学膜片25便可被波浪状扩散片22支撑在发光单元24的上方,所以该背光模组2无须再另外设置任何膜片支撑结构以将光学膜片25支撑于发光单元24上方,可节省下额外设置膜片支撑结构的时间与成本。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包括:一背板31以及一设置于背板31上方的波浪状扩散片32。此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更包括二侧框331,332及多数个发光单元34。其中,背板31具有一底板311及自底板311延伸出的二侧板312,313,且这些发光单元34排列设置在底板311上方并位于此二侧框331,332之间。此外,此二侧框331,332则分别设置在底板311的边缘并与二侧板312,313相结合,且二侧框331,332分别具有一上表面333,334及一下表面(图中未示)。如图3所示,此二上表面333,334均为平面,此二下表面(图中未示)则与此些发光单元34相嵌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的波浪状扩散片32具有多数个凹陷部321及多数个凸出部322,且此些凹陷部321与此些凸出部322系相互连接。需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此些发光单元34为多数个I型灯管,如图3所示。但事实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也可使用其它种类的灯管做为其发光单元,如多数个U型灯管。
当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运作时,其波浪状扩散片32系置放于其二侧框331,332的上表面333,334。而为了将波浪状扩散片32固定于此些发光单元34上方的特定位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的的背板31的二侧板312,313于其上延伸端更包括一扩散片固定槽314,315,以将波浪状扩散片32的位置固定。
请再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波浪状扩散片32为有多数个凹陷部321及多数个凸出部322,且此些凹陷部321与此些凸出部322相互连接。此外,此些凹陷部321均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而此些凸出部322也都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在某些特殊的应用中,前述的第一曲率半径或第二曲率半径可为一连续变化的数值,并非仅限于一定值。
此外,如前所述,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的二侧框331,332所具有的上表面333,334为平面,所以波浪状扩散片32虽然被放置于二上表面333,334上,但其位置仍要倚靠前述的扩散片固定槽314,315才能被固定。此外,二侧框331,332的下表面(图中未示)则与多数个发光单元34相嵌合。况且,由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的波浪状扩散片32的结构强度明显大于现有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板状光学膜片的结构强度,所以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也无须设置任何支撑单元于其背板31之底板311上。所以,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可节省下此些支撑单元与扩散板的材料成本并使其制程简化。
最后,为了提升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所提供之光源的特性,如辉度、辉度均匀度或偏光度等,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可于其波浪状扩散片32上方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35,如增亮膜、棱镜片或偏光片等,且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背光模组3也可于背板31及此些发光单元34之间更设置一反射片316,以将发光单元34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波浪状扩散片32。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包括:一背板41以及一设置于背板41上方的波浪状扩散片42。此外,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更包括二侧框431,432及多数个发光单元44。其中,背板41具有一底板411及自底板411延伸出的二侧板412,413,且此些发光单元44排列设置于底板411上方并位于此二侧框431,432之间。此外,此二侧框431,432则分别设置于底板411的边缘并与二侧板412,413相结合,且二侧框431,432分别具有一上表面433,434及一下表面(图中未示)。如图4所示,此二上表面433,434均为曲面,此二下表面(图中未示)则与背板41相结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的波浪状扩散片42具有多数个凹陷部421及多数个凸出部422,且此些凹陷部421与此些凸出部422系相互连接。需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此些发光单元44为多数个发光二极管灯条(light bar),如图4所示。但事实上,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也可使用其它种类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如发光二极管数组,做为其发光单元。
当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运作时,其波浪状扩散片42系置放于其二侧框431,432的上表面433,434。而为了将波浪状扩散片42固定于此些发光单元44上方的特定位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的背板41的二侧板412,413于其上延伸端更包括一扩散片固定槽414,415,以将波浪状扩散片42的位置固定。
请再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波浪状扩散片42具有多数个凹陷部421及多数个凸出部422,且此些凹陷部421与此些凸出部422系相互连接。此外,此些凹陷部421均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而此些凸出部422也都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在某些特殊的应用中,前述的第一曲率半径或第二曲率半径可为一连续变化的数值,并非仅限于一定值。
此外,如前所述,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的二侧框431,432所具有的上表面433,434为曲面,且此二上表面433,434的曲度恰与波浪状扩散片42的波浪状外型相符合,所以波浪状扩散片42可稳固地固定于二侧框431,432之上。况且,由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的波浪状扩散片42的结构强度便明显大于现有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板状光学膜片的结构强度,所以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之背光模组4也无须设置任何支撑单元在其背板41的底板411上。所以,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可节省下此些支撑单元与扩散板的材料成本并使其制程简化。
最后,为了提升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所提供光源的特性,如辉度、辉度均匀度或偏光度等,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可于其波浪状扩散片42上方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45,如增亮膜、棱镜片或偏光片等,且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4也可于背板41及此些发光单元44之间更设置一反射片416,以将发光单元44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波浪状扩散片4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使用一波浪状扩散片取代现有背光模组的扩散板及扩散片,节省下扩散板及支撑扩散板的多数个支撑单元的材料成本。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波浪状扩散片是由一板状扩散片经一「弯折程序」而形成,所以此波浪状扩散片具有抗挠刚性,且其强度也较板状扩散片显著增强。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仅需简单的固定装置便可将此波浪状扩散片固定,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制程简化。最后,由于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波浪状扩散片可利用其多数个凹陷部及其多数个凸出部对通过的光线分别进行调制,故通过将此波浪状扩散片放置于特定的位置,可减轻现有背光模组因灯管数目减少而造成辉度均匀度下降现象,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辉度分布更均匀,其光源利用效率也显着提升。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