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发动机绝大多数是将外加能源做为发动机的输入能源来实现能量的转换,本发明将磁能直接转变为其它形式能的动力输出装置。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此种发动机的发明旨在能源的开发利用。 本发明是根据磁能的力学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与磁介质在磁场中的边界效应构成磁极与屏蔽板的相对运动获得能量的循环输出。该系统的磁能转换与输出可通过四个行程来实现。
该发动机由定磁极、动磁极、连杆、曲柄、旋转屏蔽板等来构成。如图5中:①、②、③、④、⑤。磁极对数可按运动方向分布若干个,也可按输出轴向分布若干组。
图1,2,3,4为以永久磁铁同极相斥时做功循环的独立过程示意图。同时又是用永久磁铁实测各行程循环作功的量值时的方法示意图。该系统也可异极相吸为驱动力结合屏蔽效应来实现能量的循环输出,也可用电磁铁的相斥、相吸构成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至4为各行程示意图:图中以运动部件的实现为该行程的开始虚线为行程的终末。
图1为第一行程示意图:将一对磁极置于气隙σ宽度,其一磁极相对坐标静止,另一约束为只可上下往复运动,气隙宽度σ是由磁场强度与屏蔽材料地导磁率及屏蔽气隙a来确定。在此位置部置下为第一行程开始。动磁极被推至斥力为零的最近距离,此功在系统循环的参考方向下为正功,做功完毕第一行程完毕。
图2为第二行程:当两磁极相距在循环位置的最远位置时第二行程开始,屏蔽板将以图示方向进入斥力场,此时屏蔽板被两个磁极磁化表现为吸力,此力做功中在循环中为正功,屏蔽完毕,做功完毕,第二行程完毕。
图3为第三行程:动磁极将在完全屏蔽而无磁场力的作用下与第一行程的反方向运动去靠近定磁极。此行程没有功的得失。
图4为第四行程:当动磁极在屏蔽状态下与定磁极相距接近σ时,将屏蔽板撤出斥力场。此时屏蔽板受磁场的磁化引力,系统循环须克服该引力做负功,屏蔽板撤离至磁化引力为零时(此时两磁极的斥力势能在系统循环中最高)负功完毕,第四行程完毕,系统循环回到起始位置,开始第二个循环。
这样一个系统在一个循环4个行程所经历的能量转换过程中正功大于负功。因而系统将维持部分能量的连续输出。
图5~9为以一对磁极相斥时做功的各行程间接续的循环示意图,当循环从图7起始与图示方向相反(屏蔽板亦反方向)且调换-磁极(图中定磁极的括弧极性)可构成相吸做功的能量输出,此时循环顺序为7-6-5-9-8。
图5为第一行程初始位置,在此位置时屏蔽板⑤与磁极间的磁化力为零,只有动磁极磁场力(图示ω时为斥力)通过连杆③曲柄④,输出力矩。
图6为ω的继续此时斥力继续做功。
图7位置时为屏蔽板受磁力按原运动方向增加力矩。
图8为屏蔽板将磁场完全屏蔽动磁极在无磁场力作用下靠近定磁极。
图9为动磁极靠近定磁极屏蔽板需撤离磁场,此时屏蔽板将受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系统须克服此力撤出磁场。当撤出完毕时为循环回到图5的位置,开始第二次循环。
当该装置用电磁铁时,在其输出装置中连接发电机,发电机所发的电通过电屏、控制系统等来维持电磁铁的稳恒磁场,也将获得上述各行程。屏蔽材料可视其需要用剩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