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夹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夹。
作为在汽车零件装配过程中把橡胶软管连接到硬管时所用的软管夹,历来采用的是如图21和图22所示的形式。
该软管夹系把两端开放的金属带状构件1弯成圆环状,在将两端部重叠成内侧和外侧相重叠的状态下,把设在内侧重叠部分并向外面突出的扣止爪2穿插在设于外侧重叠部分的扣孔3内使其被扣住,然后如图22所示,通过从两侧对由设在外侧重叠部分的一对直立部4a、4b和水平部4c组成的夹紧部4进行压缩来使直径缩小并夹紧软管。
但在采用这种软管夹的情况下,夹紧时在内侧重叠部分1a的顶端侧有一相当于板厚的间隙L,由此造成软管夹的内侧面在圆周方向不连续,间隙C部分处密封性能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经提出过图23所示结构的软管夹。这种软管夹与前述软管夹基本相同,但在带材1的外侧重叠部分1b处形成相当于板厚的阶梯5,使内侧重叠部分1a的顶端侧进入该阶梯5内。但是在这种软管夹情况下,同样存在内侧重叠部分1a的顶端侧处容易产生间隙C′的问题。
而且,上述传统软管夹在从两侧压缩夹紧部4时其水平部4c因强度不足而向上弯曲,存在着不能夹得太紧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软管夹,其内侧面在圆周方向连续,从而在整个圆周上均能得到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在从两侧压缩夹紧部时其水平部并不弯曲;而且暂时扣紧和正式扣紧均可用一只手操作,能提高作业性能,进行可靠的夹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软管夹的要点在于,把两端开放的金属带材弯成圆环状并使其两端部重叠成内侧和外侧,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设在外侧重叠部分的扣紧孔和设在内侧重叠部分的扣紧突起进行固定,并且,在上述带材地内侧重叠部分的顶端部设置沿带材长度方向细长的榫槽部,而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内侧重叠部分顶端进入的相当于板厚的阶梯部,在该阶梯部的内侧面设置沿带材长度方向细长的隆起部,而且在由上述带材外侧重叠部分所设一对直立部和连接它们的水平部组成的夹紧部中的水平部上,形成沿带材长度方向的细长隆起部。
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端部附近的扣紧孔为沿带材长度方向大致呈半圆形,而且在该半圆形扣紧孔中形成有沿带材长度方向并向软管夹紧固方向突出的小突起。
另一方面,设在带材内侧重叠部分端部附近的扣紧突起为开口部朝与软管夹紧固方向相反方向向外侧隆出而形成。
此外,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端部附近的扣止孔也可在带材长度方向上按所需间隔设置多个,以便能进行部件装配。在这种情况下,扣紧孔中突出的小突起最好是:使靠带材顶端一侧扣紧孔的小突起的突出长度稍微短一些。
另外,也可以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顶端部设置舌状的突出部,而在带材内侧重叠部分则可与扣紧孔相隔所需间隔向外侧膨出形成上述舌状突出部可插入的扣紧突起。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作用。
在紧固时,由于带材内侧重叠部分的顶端部进入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长度方向中间部的与板厚相当的阶梯部,而同时带材外侧重叠部分中阶梯部的内侧面则沿带材长度方向形成有细长隆起部,因而软管夹的内侧面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在夹紧部分无死角。
还有,在带材内侧重叠部分的顶端部进入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的阶梯部时,外侧重叠部分阶梯部内侧面的细长隆起部即进入上述内侧重叠部分顶端部中沿带材长度方向所设细长榫槽中。
因此这个细长榫槽部和细长隆起部在直径收缩时具有导向作用,并且还具有防止带材外侧重叠部分和内侧重叠部分宽度方向偏移的作用。
另外,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的夹紧部因其水平部中央沿带材长度方向形成有细长隆起部而增强了强度。因此在从两侧压缩使直径缩小时无传统的软管夹那种向上弯曲之虞。
还有,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的扣紧孔和设在内侧重叠部分的扣紧突起因系采取扣紧孔中的小突起从扣紧突起的开口部进入扣紧突起而被扣紧的结构,嵌入取下均很容易。
而且,扣紧孔内的小突起因沿带材长度方向突出并通过扣紧突起而从上侧被包围,因此可获得可靠的紧固,同时不会产生传统斜扣紧爪那样在强力夹紧时向紧固侧折弯之类的事故,可进行更为强有力的夹紧。
另外在设有许多个扣紧孔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部件装配。而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顶端设有舌状突出部同时又在内侧重叠部分设有扣紧突起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双重锁紧状态,即使从外部施加力,也难以脱开而被安全扣紧。
以下对附图作简单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软管夹用带材的第一实施例中带材的局部俯视图。
图2所示为省略了带材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为把带材弯圆后状态的主视图。
图4为把带材弯圆后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带材两端重叠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扣紧孔和扣紧突起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7为扣紧孔和扣紧突起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8为扣紧孔和扣紧突起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9所示为部分省略的夹紧部压紧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软管夹用带材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带材的局部俯视图。
图11为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12为把带材弯圆后状态的主视图。
图13为暂时扣住状态的侧视图。
图14为正式夹紧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软管夹用带材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带材的局部俯视图。
图16所示为省略了带材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7为把带材弯圆后状态的主视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软管夹用带材第三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带材的局部俯视图。
图19所示为省略了带材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0为带材弯圆后状态的主视图。
图21为传统软管夹的主视图。
图22为传统软管夹紧固状态的说明图。
图23为另一种传统软管夹的主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中10为软管夹,系由不锈钢等金属带材11制成,该带材11在使用时被弯成圆环状,在其两端部重叠为内侧和外侧的状态下,通过把下面要介绍的扣紧孔的小突起紧住在扣紧突起上而被固定。另外,该带材11的外侧重叠部分11b的顶端部制成圆形,使其难以被其它东西钩住。
12为在带材11内侧重叠部分11a的顶端部上沿带材11长度方向所设的细长榫槽部。13为设在带材11外侧重叠部分11b长度方向中间部的与板厚相当的阶梯部。另外,在该阶梯部13的中间内表面上形成有一条沿带材11长度方向的细长隆起部14。
15为设在带材11的外侧重叠部分11b上的夹紧部,由一对直立部15a、15b及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水平部15c组成。另外在水平部15c的中央部形成有一条沿带材11长度方向的细长隆起部16。
17为设在带材11的外侧重叠部分11b的端部附近的扣紧孔,它沿带材11长度方向大致呈半圆形。另外在该扣紧孔17内形成沿带材11长度方向并朝软管夹紧固方向突出的小突起18。
19为设在带材11的内侧重叠部分11a的顶端附近的扣紧突起,其开口部19a是朝软管夹紧固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外侧隆出而形成。紧固时使设在前述外侧重叠部分11b上的扣紧孔17的小突起18进入到该扣紧突起19中。
另外通过对小突起18使其顶端稍微朝下,则可在扣紧时令其平稳进入。
在本实施例情况下,同传统的软管夹一样如图9所示采用夹紧工具(图中未示)按箭头P、P所示方向加力,从两侧面对夹紧部15进行压缩。通过压缩使直径缩小从而达到夹紧目的。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夹紧部15的两个直立部15a、15b的长度不同而使水平部1 5c倾斜,故在从两侧压缩使直径缩小时能防止水平部15c向左右倾斜。而且通过使带材11内侧重叠部分11a、外侧重叠部分11b和在外侧重叠部分的阶梯部13内侧面上形成的细长隆起部14按照同样曲率弯曲,即可防止外侧重叠部分11b的顶端部11b′如图9中虚线所示向上挠。
以下结合图10至图1 4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除设有二个扣紧孔这一点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外,其余则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故同一部位采用同一编号,详细说明从略。
本实施例在带材11外侧重叠部分11b的端部附近沿带材11长度方向按所需间隔设有两个扣紧孔17、17′。另外,18′为扣紧孔17′中突出的小突起,它比另一个扣紧孔17中的小突起18突出长度短些。
这样,扣紧孔17′中的小突起18′进入扣紧突起19时就成了暂时扣住状态,如图13所示,能以直径比防止接头A脱开用的法兰A′大一些的状态进行暂扣。而在解除暂扣并正式夹紧时,是让扣紧孔17的小突起18进入扣紧突起19中,这样就如图14所示,能在接头A的外周可靠地进行固定。
同时如图11所示,由于扣紧突起19在与其开口部相对一侧的部分19′处为圆形,用手指轻轻一压夹紧部15,就能简单地使扣紧孔17′内的小突起18′卡止在扣紧突起19上。这样用一只手就能简单地改变扣紧位置。
下面结合图15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前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再加上在带材11外侧重叠部分11b的顶端部加设舌状突出部20,同时在内侧重叠部分11a上形成向外侧隆出的、上述舌状突出部20能插入的扣紧突起21。还有,扣紧突起21的开口部的方向与扣紧突起19相反,这样就成了一种双重锁紧,能防止接触外部物体而脱开,或突出部20被扯下脱开。并能防止带材11外侧重叠部分11b前端上升。
同时,本实施例也可如图18至图20所示作一些变更。也就是说,使舌状突出部20更长些,并使扣紧突起21为隧道状。
本发明的构成和作用如上所述,由于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设有内侧重叠部分顶端部进入的阶梯部,而在该阶梯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进入设在内侧重叠部分上的细长榫槽部的细长隆起部,因此紧固时软管夹的内侧面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在夹紧部分无死角。
而且上述细长隆起部和细长榫槽部在使直径缩小时具有导向作用,并具有防止带材外侧重叠部分和内侧重叠部分宽度方向偏移的作用。
另外,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的夹紧部因其水平部中央形成有一细长隆起部而增强了强度,在从两侧压缩使直径缩小时能防止该水平部变形。
还有,由于设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的扣紧孔和设在内侧重叠部分的扣紧突起因系采取扣紧孔中的小突起从扣紧突起的开口部进入扣紧突起而被扣紧的结构,故嵌入取下均很容易。
而且,扣紧孔内的小突起因沿带材长度方向突出并由扣紧突起从上侧包围,因此可获得可靠的紧固,同时不会发生如传统切开翻起的斜扣紧爪那样在强力夹紧时紧固侧发生折弯之类的事故,可进行更为强力的夹紧。
另外在设有多个扣紧孔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部件装配,可以在使直径稍大的状态下进行暂时扣紧。
此外,在带材外侧重叠部分顶端部设有舌状突出部,同时又在内侧重叠部分设有扣紧突起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可双重锁紧的形式,即使从外部施加力,也不脱开或顶端被掀起,其扣紧状态不会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