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9292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9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19293.8

申请日:

1994.12.29

公开号:

CN1125817A

公开日:

1996.07.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3.21|||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梁忠和变更后权利人:梁家鸿变更项目:地址变更前:台湾省台北县五股乡五福路52巷13号变更后:台湾省变更项目: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无变更后权利人:梁家富登记生效日:2003.10.10|||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02M37/00

主分类号:

F02M37/00

申请人:

梁忠和;

发明人:

梁忠和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五股乡五福路52巷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三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史欣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油箱供回油管装置。解决便于装配不堵塞滤网等。基座上设大回油管孔、小回油管、大吸油管孔、小吸油管孔、进气孔及浮标轴孔等;滤油网是波浪立体形;浮筒配合浮标轴杆内的感知器感知油位,藉空气阀调节油箱内压力,蛇形管藉扣接件保护。可广泛用于汽车。

权利要求书

1: 汽车油管供回油管结构,其包括基座(100)、金属导管(200)、 滤油网装置(300)、浮筒(400)及蛇形管(500);基座(100)上 方设有浮标轴孔(110)、大吸油管孔(120)、大回油管孔(130)、 小吸油管孔(140)、小回油管孔(150)、及进气孔(170);分别为吸 油、回油、流气而各自上下导通且分别相应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螺杆 (121)、第二螺杆(131)及第三螺杆(141),另还设联结固定用螺 杆(151)、(161);基座(100)上还设有与小吸油孔(203)相配 合地吸油杆(1415),与小回油孔(204)相配合的回油杆(152)及 与进气孔(170)相配合的进气杆(171),并于进气孔(170)下端设 有排气阀(180);浮标轴孔(110)藉固定螺杆(111)将基座(100) 与金属导管(200)固定;该固定螺杆(111)为中空且上端设有阶 梯缘(1111),下端设有螺纹(1112);第一螺杆(121)设有环圈 (1211)、(1213)凹环(1212)及中空的穿孔(1214);第二 螺杆(131)设有环圈(1311)、(1313)凹环(1312)及中空的 穿孔(1314);第三螺杆(141)设有环圈(1411)、(1413)、 凹环(1412)及中空的穿孔(1414);此外,吸油杆(1415)、回 油杆(152)及进气杆(171)也均分别设有相应的以便牢固结合并防止 渗漏用的螺纹、凹环及环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回管油管结构,其特征是:金属导管(200) 上设有大吸油孔(201)、大回油孔(202)、小吸油孔(203)、小回 油孔(204)及浮标轴标(210);并于两侧设有卡沟(205)、(206), 该卡沟(205)内侧设有倒L形卡板(208),卡沟(206)内侧设有倒 L形卡板(207);另于其上设有第一通孔(220)、第二通孔(230)、 第三通孔(240)及第四通孔(25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回管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滤油网装置 (300)包括下套座(310)、上套座(320)及滤网(330),下套座 (310)设有隔板(311)、隔板(312)及隔板(313),分别形成夹 持沟(314)、(314’)及(314”),滤网(330)呈波浪形并置于 隔板(311)、(312),及(313)内,其两端缘(331)、(332) 跨于下套座(310)的外缘件(315)、(315’),上套座(320)两 侧设有L形固定板(321)、(322),分别与夹持板(323)、(324) 夹持固定;隔板(311)、(312)、(313),夹持沟(314)、 (314’)、(314”)与夹持板(323)、(324)、凹沟(325)、 (326)交互夹持,并与下套座(310)、上套座(320)连成一体;该 滤油网装置(300)藉金属导管(200)的卡沟(205)、(206)架于 金属导管(200)上,并藉挡板(316)挡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回管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浮筒(400) 设于金属导管(200)的浮标轴标,(210)其座体(410)内设有凹槽 (411)及置于其内的海棉体(412),并设有置放磁铁(413)、(414) 的槽座(415)、(416);浮筒(400)内缘呈C形槽(417),其上 盖(420)内缘亦呈C形槽(421)。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回管油管结构,其特征是:蛇形管(500) 藉其帽盖(510)通过于基座(100)上设有卡沟(190)安装于基座 (100)上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回管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排气阀(180) 设有进气嘴(181)、凹环(182)、环圈(183),内部还设有锥形弹 簧(184)和活塞(185)。

说明书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

    本发明涉及汽车油箱供回油管装置,尤指一种汽车油箱供油、回油管结构。

    现有汽车油箱油管都设有油量检知装置,随时告知用户油量多寡。该油管结构包括吸油管、回油管、进气孔等,而其管接头都以塑胶管套入再配合粘胶予以固定,既耗时间又影响质量。而且,此种油管的蛇形管没有扣接的装置,使蛇形管容易产生故彰;与配套的滤油网的结构都是为平面状,若有脏物堵住将影响流通。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有鉴于现有汽车油箱供回油管装置存在上述缺点,而经精心研究予以克服,从而提供一种经改进的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目这样实现的: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包括基座、蛇形管、金属管、滤油网装置及浮筒等,其特征如下:一是其管接头一边设有螺纹,可通过螺接方式快速螺固,节省装配作业时间,提高制作效率;二是蛇形管设有扣接件,可使该蛇形管不易受弯曲而损坏;三是滤油网的结构设呈玻浪立体状,可使脏物不易堵住。

    仅上述几处改进,便取得了如此明显的发明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再对本发明详述及图面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座上端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排气阀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滤油网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座与排气阀动作之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座与排气阀动作之二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滤油网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浮筒分解示意图。

    如图1、2、3、4所示:汽车油管供回油管结构,其包括基座100、金属导管200、滤油网装置300、浮筒400及蛇形管500;基座100上方设有浮标轴孔110、大吸油管孔120、大回油管孔130、小吸油管孔140、小回油管孔150、及进气孔170;分别为吸油、回油、流气而各自上下导通且分别相应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螺杆121、第二螺杆131及第三螺杆141,另还设联结固定用螺杆151、161;基座100上还设有与小吸油孔203相配合的吸油杆1415,与小回油孔204相配合的回油杆152及与进气孔170相配合的进气杆171,并于进气孔170下端设有排气阀180;浮标轴孔110藉固定螺杆111将基座100与金属导管200固定;该固定螺杆111为中空且上端设有阶梯缘1111,下端设有螺纹1112;第一螺杆121设有环圈1211、1213凹环1212及中空的穿孔1214;第二螺杆131设有环圈1311、1313、凹环1312及中空的穿孔1314;第三螺杆141设有环圈1411、1413、凹环1412及中空的穿孔1414;此外,吸油杆1415、回油杆152及进气杆171也均分别设有相应的以便牢固结合并防止渗漏用的螺纹、凹环及环圈。

    如图5、8所示:金属导管200上设有大吸油孔201、大回油孔202、小吸油孔203、小回油孔204及浮标轴杆210;并于两侧设有卡沟205、206,该卡沟205内侧设有倒L形卡板208,卡沟206内侧设有倒L形卡板207;另于其上设有第一通孔220、第二通孔230、第三通孔240及第四通孔250。滤油网装置300包括下套座310、上套座320及滤网330,下套座310设有隔板311、隔板312及隔板313,分别形成夹持沟314、314’及314”,滤网330呈波浪形并置于隔板311、312,及313内,其两端缘331、332跨于下套座310的外缘件315、315’,上套座320两侧设有L形固定板321、322,分别与夹持板323、324夹持固定;隔板311、312、313,夹持沟314、314’、314”与夹持板323、324、凹沟325、325交互夹持,并与下套座310、上套座320连成一体;该滤油网装置300藉金属导管200的卡沟205、205架于金属导管200上,并藉挡板316挡止。

    如图1、10所示:浮简400设于金属导管200的浮标轴杆,210,其座体410内设有凹槽411及置于其内的海棉体412,并设有置放磁铁413、414的槽座415、416;浮筒400内缘呈C形槽417,其上盖420内缘亦呈C形槽421。该浮筒400可随油量多寡升降条,并配合内部设有感知器而可感知油位。如图1、3所示:蛇形管500藉其帽盖510通过于基座100上设有卡沟190安装于基座100上端。帽盖510使其定位同时又保护蛇形管。

    如图2、4、6、7所示:排气阀180设有进气嘴181、凹环182、环圈183,内部还设有锥形弹簧184和活塞185。环圈183使其内部的锥形弹簧184配合活塞185可对油箱内的气压作调整。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油箱供回油管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汽车油箱供回油管装置。解决便于装配不堵塞滤网等。基座上设大回油管孔、小回油管、大吸油管孔、小吸油管孔、进气孔及浮标轴孔等;滤油网是波浪立体形;浮筒配合浮标轴杆内的感知器感知油位,藉空气阀调节油箱内压力,蛇形管藉扣接件保护。可广泛用于汽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