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配重飞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643138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3161.9

申请日:

2002.11.07

公开号:

CN1589377A

公开日:

2005.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F15/131

主分类号:

F16F15/131

申请人: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A·施密德特

地址:

德国沃尔夫斯堡

优先权:

2001.11.23 DE 10157397.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苏娟;蔡民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配重飞轮(10),尤其用于汽车传动系,具有一个与发动机曲轴(14)的旋转轴线(12)同心固定的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其中第一薄板件(16)属于初级配重(18),具有一个相对于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支承的次级侧第二薄板成形件(20),其中第二薄板成形件(20)属于次级配重(22),还具有一个使初级侧第一薄板成形件(16)与次级侧第二薄板成形件(20)旋转弹性地相互连接的旋转减振装置(24)。一个具有大直径的配重环(28)形式的附加次级配重(26)通过一个薄板件(30)在较小直径上导引地直接连接在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配重飞轮(10),尤其用于汽车传动系,具有一个与发 动机曲轴(14)的旋转轴线(12)同心固定的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 件(16),其中第一薄板件(16)属于初级配重(18),具有一个相 对于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支承的次级 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其中第二薄板成形件(20)属于次级配 重(22),还具有一个使初级侧第一薄板成形件(16)与次级侧第二 薄板成形件(20)旋转弹性地相互连接的旋转减振装置(24),其特 征在于,一个具有大直径的配重环(28)形式的附加次级配重(26) 通过一个薄板件(30)在较小直径上导引地直接连接在次级侧的第二 薄板成形件(20)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件 (30)通过铆接与次级侧第二薄板成形件(20)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件 (30)通过螺栓连接与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连接。
4: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通过一个从动盘(32)与一个离合 器的外摩擦片支架(34)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配重飞 轮在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与外摩擦片支架(34)之间具有 至少一个啮合部(36,38)。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件 (30)和从动盘(32)延伸到减速器端盖(40)的不同侧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件 (30)与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一体地构成。

说明书


双配重飞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汽车传动系的双配重飞轮。

    一个双配重飞轮(ZMS)在汽车传动系中的任务是,衰减发动机的旋转振动并使其不传导到减速器。为此双配重飞轮具有一个与内燃机曲轴的旋转轴线同心地固定在这个曲轴上的初级配重和一个相对于初级配重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支承的次级配重。初级配重和次级配重通过一个扭转减振装置旋转弹性地相互连接。通过相对较高的初级和次级配重的惯性达到减振。次级配重例如通过一个插接啮合连接的从动盘与离合器连接。

    DE 43 39 421 A1描述了一种双配重飞轮,它具有一个与汽车内燃机曲轴旋转轴线同心固定的初级侧第一薄板成形件,它属于初级配重,还具有一个相对于初级侧第一成形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支承的次级侧第二成形件,它属于次级配重,还具有一个使初级侧的第一成形件和次级侧的第二成形件旋转弹性地相互连接的扭转减振装置。在此为了提高初级配重将附加配重设置在特殊的位置。

    不仅需要重的初级配重而且需要重的次级配重。通常次级配重不仅仅在自身的结构组件中构成双配重飞轮,而是也充分利用与双配重飞轮的次级端可靠连接的相邻结构组件的结构部件,以增加这个配重。例如对于手动接通减速器相邻地结构组件是一个干式离合器并且其发动机侧的结构组件可以增加次级配重。但是这对于通过插接啮合与离合器连接的次级配重存在缺陷,在双配重飞轮自身的次级端与离合器的外摩擦片支架之间的两个具有缝隙的啮合部位于结构部件从动盘上。这一方面使外摩擦片支架的次级配重的有效性降低,另一方面存在从动盘上的啮合部偏移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构成和改进双配重飞轮,使得避免上述缺陷并实现重的次级配重。

    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的特征得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有利的改进结构。

    将具有大直径的配重环形式的附加次级配重通过一个薄板件-在小直径上导引地-直接连接在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上是有优点的,在啮合部前呈现大的惯性转矩并由此使啮合部卸载。通过将大的配重环借助薄的薄板件连接在小直径上在即使轴向结构空间窘迫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次级配重。

    现在存在多种可能性,以有利的方式和方法构成和改进按照本发明的双配重飞轮。为此首先参阅在权利要求1后面的从属权利要求。下面借助于下面的附图和描述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简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双配重飞轮的局部轴向截面图。

    在图1中示出一个轴向截面图,通过与汽车内燃机的曲轴14的旋转轴线12同心的双配重飞轮10的上半部。在曲轴14上固定双配重飞轮10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它属于初级配重18。双配重飞轮10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相对于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围绕旋转轴线12可旋转地支承并属于次级配重22。一个扭转减振装置24使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与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旋转弹性地相互连接。

    一个具有大直径的配重环28形式的附加次级配重26通过一个薄板件30在较小直径上导引地直接连接在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上。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通过一个从动盘32与离合器的外摩擦片支架34连接。这个连接具有两个啮合部36,38。薄板件30和从动盘32延伸到减速器42的减速器端盖40的不同侧面。

    一个具有大直径的配重环28形式的附加次级配重26通过一个薄板件30在较小直径上导引地直接连接在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上具有优点,使得在啮合部36,38之前呈现大的惯性转矩并由此使这些啮合部卸载。通过将大的配重环28通过薄的薄板件30连接在小直径上对于临界的轴向结构空间也可以提高次级配重。

    所述薄板件30最好通过铆接与次级侧的薄板成形件20连接。也可以选择通过螺栓连接使薄板件30与次级侧的第二薄板成形件20连接。也可以设想其它形式的固定,如钎焊、粘接、熔焊或钉接。

    按照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所述薄板件30与次级侧的薄板成形件20一体地构成。

    为了简化视图未示出固定机构和密封件,因为专业人员可以将它们置于通常的位置上。

                    附图标记清单

    10  双配重飞轮

    12  旋转轴线

    14  曲轴

    16  初级侧的薄板成形件

    18  初级配重

    20  次级侧的薄板成形件

    22  次级配重

    24  扭转减振装置

    26  附加的次级配重

    28  配重环

    30  薄板件

    32  从动盘

    34  外摩擦片支架

    36  啮合

    38  啮合

    40  减速器端盖

    42  减速器

双配重飞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配重飞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配重飞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配重飞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配重飞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配重飞轮(10),尤其用于汽车传动系,具有一个与发动机曲轴(14)的旋转轴线(12)同心固定的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其中第一薄板件(16)属于初级配重(18),具有一个相对于初级侧的第一薄板成形件(16)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支承的次级侧第二薄板成形件(20),其中第二薄板成形件(20)属于次级配重(22),还具有一个使初级侧第一薄板成形件(16)与次级侧第二薄板成形件(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